GB 51179-2016 煤礦井下煤炭運輸設計規范_第1頁
GB 51179-2016 煤礦井下煤炭運輸設計規范_第2頁
GB 51179-2016 煤礦井下煤炭運輸設計規范_第3頁
GB 51179-2016 煤礦井下煤炭運輸設計規范_第4頁
GB 51179-2016 煤礦井下煤炭運輸設計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用

人人文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煤礦井下煤炭運輸設計規范

Codefordesignofunderground

coalhaulagesystemofcoalmine

GB51179-2016

主編部門:中國煤炭建設協會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用

施行日期:2017年4月1日

人人文庫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16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煤礦井下煤炭運輸設計規范專用

GB51179-2016

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發行

網址:www.jhpres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木樨地北里甲11號國宏大廈C座3層

郵政編碼:100038電話:(010)63906433(發行部)

北京市科星印刷有限責任公司印刷

850mm×1168mm1/322.75印張68千字

2017年3月第1版2017年3月第1次印刷

人人文庫統一書號:155182·0034

定價:17.00元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侵權舉報電話:(010)63906404

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寄本社出版部調換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告

第1261號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發布國家標準

《煤礦井下煤炭運輸設計規范》的公告

現批準《煤礦井下煤炭運輸設計規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

GB51179—2016,自2017年4月1日起實施專用。其中,第4.4.3、

6.1.2、6.4.1、6.5.1、8.2.2(3)、9.1.1、10.1.2條(款)為強制性條

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規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發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人人文庫2016年8月18日

前言

本規范是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2年工程建設

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2〕5號)的要求,由煤

炭工業濟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而成的。

本規范在編制過程中,規范編制組進行了廣泛調查研究,認真

總結了實踐經驗,參考了有關國際和國內標準,并廣泛征求意見,

最后經審查定稿。

本規范共分11章和1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總則,符

號,基本規定,運輸方式,運輸系統,運輸設備,專用輔助設備,車場、巷

道與硐室,電氣,安全與職業危害防治,節能等。

本規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

本規范由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

中國煤炭建設協會負責日常管理,煤炭工業濟南設計研究院有限

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本規范在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

和建議,請寄送煤炭工業濟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濟南市

天橋區堤口路141號,郵政編碼:250031),以便今后修訂時參考。

本規范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

主編單位:煤炭工業濟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參編單人人文庫位:煤炭工業太原設計研究院

北京圓之翰煤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煤炭工業合肥設計研究院

中煤西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約翰芬雷華能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中煤科工集團武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兗礦集團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付小敏李永斌王榮相高義標白錦勝

高曉軍焦拉倉胡保林白霄吳今現

唐金修馮慧平李其源李海剛

主要審查人:耿建平李世忠白永民楊興全成剛

馬萍王煜明吳影劉建平卿恩東

專用

人人文庫

·2·

目次

1總則…………………(1)

2符號…………………(2)

3基本規定…………………(4)

4運輸方式…………………(5)

4.1一般規定………………(5)

4.2運輸方式………………(5)

4.3輸送機運輸……………(5)

4.4軌道礦車運輸……………專用(6)

4.5自溜運輸………………(7)

4.6水力運輸………………(8)

5運輸系統…………………(10)

6運輸設備…………………(12)

6.1帶式輸送機……………(12)

6.2刮板輸送機……………(13)

6.3軌道運輸礦車……………(14)

6.4牽引機車………………(15)

6.5繩牽引絞車……………(17)

6.6水力人人文庫輸送設備……………(19)

7輔助設備…………………(20)

7.1一般規定………………(20)

7.2卸載設備………………(20)

7.3給煤設備………………(21)

7.4計量設備………………(21)

7.5輸送帶接頭裝置、質量檢測裝置…………(21)

·1·

7.6其他輔助設備……………(22)

8車場、巷道與硐室…………(23)

8.1一般規定………………(23)

8.2車場……………………(23)

8.3巷道……………………(25)

8.4硐室……………………(26)

9電氣…………………(28)

9.1一般規定………………(28)

9.2供電電源………………(29)

9.3配電……………………(29)

9.4控制……………………(29)

9.5信號……………………(30)

9.6電氣保護………………專用(30)

9.7通信……………………(30)

10安全與職業危害防治……(32)

10.1安全……………………(32)

10.2職業危害防治…………(32)

11節能…………………(34)

附錄A煤礦井下煤炭運輸主要運輸方式分類……………(35)

本規范用詞說明………………(37)

引用標準名錄…………………(38)

附:條文說明人人文庫…………………(39)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Symbols……………………(2)

3Basicrequirements…………(4)

4Modeofhaulage……………(5)

4.1Generalrequirements……(5)

4.2Haulagemode……………(5)

4.3Conveyortransport………(5)

4.4Tracktramcartransport……專用(6)

4.5Gravitytransport…………(7)

4.6Hydraulictransport………(8)

5Systemofhaulage…………(10)

6Equipmentofhaulage……(12)

6.1Beltconveyor……………(12)

6.2Scraperconveyor…………(13)

6.3Tracktransporttramcar……(14)

6.4Tractionengine…………(15)

6.5Ropehaulagehoist………(17)

6.6Hydraulic人人文庫transportequipment……………(19)

7Auxiliaryequipment………(20)

7.1Generalrequirements……(20)

7.2Unloadingequipment……(20)

7.3Coalfeedingequipment……(21)

7.4Meteringequipment………(21)

7.5Beltjointsdevice,qualitydetectiondevice…(21)

·3·

7.6Otherauxiliaryequipment…………………(22)

8Station,roadwayandchamber……………(23)

8.1Generalrequirements……(23)

8.2Station…………………(23)

8.3Roadway…………………(25)

8.4Chamber…………………(26)

9Electricity…………………(28)

9.1Generalrequirements……(28)

9.2Powersupply……………(29)

9.3Powerdistribution………(29)

9.4Control…………………(29)

9.5Signal…………………(30)

9.6Electricprotection………專用(30)

9.7Communication…………(30)

10Safetyandoccupationalhazardpreventioncure…………(32)

10.1Safety…………………(32)

10.2Occupationalhazardpreventioncure………(32)

11Energysaving……………(34)

AppendixASortofcoalmineundergroundcoal

transportation…………………(35)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37)

Listofquotedstandards………(38)

Addition:Explanation人人文庫ofprovisions……………(39)

·4·

1總則

1.0.1為推廣應用煤礦井下生產建設的先進技術和生產經驗,提

高煤礦井下煤炭運輸的設計水平,確保井下煤炭運輸系統合理可

靠、安全、高效、節能,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煤炭工業井工開采的新建、改建及擴建礦井

咨詢和各階段設計中的井下煤炭運輸設計。

1.0.3煤礦井下煤炭運輸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

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專用

人人文庫

·1·

2符號

Ab———每班煤炭產量;

F———有效裝載面積;

g———重力加速度;

K———刮板輸送機輸送系數;

K1———采煤工作面設備利用系數;

K2———工作面同時生產系數;

K3———掘進煤量系數;

K———;

4功率備用系數專用

k———提升不均衡系數;

k1———運輸不均衡系數;

k2———矸石系數;

L———運輸距離;

l———列車制動距離;

N———運輸工作機車臺數;

n———列車礦車數;

P———刮板輸送機電機功率;

Q———輸送機或無極繩絞車運輸能力;

Q———;

b人人文庫每班提升量

Qg———帶式輸送機高峰小時運輸量;

qL———每米長度上的物料質量;

q0———每米長度上的刮板鏈質量;

Qimax———單個采煤工作面最大高峰小時能力;

Qy———一次提升量;

∑Qi———采煤工作面高峰小時能力總和;

·2·

q———礦車裝載質量;

qc———每列礦車的質量;

qj———電機車質量;

qz———電機車的制動質量;

Tb———每班工作時間;

T1———井下每班有效生產小時數;

T2———采區煤倉緩沖小時數;

t1———列車往返一次所需總時間;

t2———調車與作業時間;

tb———電機車每班工作小時數;

tG———掛車間隔時間;

ty———提升循環所需時間;

V———刮板鏈速度;專用

v———機車速度;

v0———列車制動前運行速度;

ωz———制動時的黏著系數;

ωy———重列車運行阻力系數;

Zx———一次串車數量;

Z———成組礦車數;

α———運行巷道坡度;

γ———煤炭的松散密度;

β———刮板輸送機運行傾角;

θ———人人文庫裝車及調車時間;

Ψ———裝滿系數;

η———傳動裝置效率。

·3·

3基本規定

3.0.1井下煤炭運輸方式及系統的選擇,應根據礦井地質條件、

煤層賦存條件、開拓布置、采煤方法、開采技術條件及礦井生產能

力等因素確定。

3.0.2井下煤炭運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煤炭工業礦井設計

規范》GB50215的有關規定。

3.0.3井下煤炭運輸應體現機械化、連續化、自動化的原則,并應

實現安全、節能、高效的目標。

3.0.4掘進煤的運輸方式應與煤炭主運輸方式相專用協調。

人人文庫

·4·

4運輸方式

4.1一般規定

4.1.1井下煤炭運輸方式應根據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煤層賦存條

件、開拓布置、采煤方法、瓦斯等級等因素,以及煤炭運輸系統的運

量、運距、受(卸)煤位置、煤炭種類與特性、運輸費用等條件選擇。

4.1.2選用的運輸方式應與前后運輸環節相配合,并應與局部運

輸和總體運輸相協調。

4.1.3選用的運輸方式應滿足運輸的高效率和自動化程度的

要求。專用

4.1.4條件適宜的礦井,應選用帶式輸送機連續運輸方式。

4.2運輸方式

4.2.1井下煤炭運輸可選用輸送機運輸、軌道礦車運輸、自溜運

輸及水力運輸等方式。

4.2.2煤礦井下煤炭的主要運輸方式分類,應符合本規范附錄A

的規定。

4.3輸送機運輸

4.3.1輸送人人文庫機運輸機型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規定:

1可選用輸送帶為織物芯或鋼絲繩芯的普通帶式輸送機;

2可選用輸送帶為織物芯或鋼絲繩芯深槽式帶式輸送機;

3可選用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

4井下運輸環節中短距離、過渡轉載或煤倉上配煤,可采用

刮板輸送機。

4.3.2輸送機運輸傾角應根據輸送物料特性選取,并應符合下列

·5·

規定:

1普通帶式輸送機向上運行傾角不宜大于18°,向下運行傾

角不宜大于16°;

2深槽帶式輸送機向上運行傾角不宜大于28°,向下運行傾

角不宜大于24°;

3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向上運行傾角不宜大于18°,向

下運行傾角不宜大于12°;

4刮板輸送機向上運行傾角不宜大于15°,向下運行傾角不

宜大于20°。也可按定型設備特性選取。

4.4軌道礦車運輸

4.4.1當井下運輸大巷方向、運輸距離、裝載點數量與位置多變,

礦井兩翼生產不均衡,不同煤種的煤層需分采專用分運或井下不宜采

用帶式輸送機時,煤炭運輸可采用軌道礦車。采用軌道礦車運輸

煤炭時,應根據礦井地質條件、開拓部署、運距、運量等具體條件選

用下列牽引方式:

1機車牽引可選用下列車型:

1)礦用架線式電機車;

2)防爆特殊型蓄電池電機車;

3)防爆柴油機車。

2絞車牽引可選用下列車型:

1)纏繞式絞車;

2)無人人文庫極繩絞車。

4.4.2軌道礦車運輸方式應根據運量、運距、坡度和環境要求,選

擇機車和礦車;新建或改建的礦井,對運行7t及其以上機車或3t

及其以上礦車的軌道,應選用不低于30kg/m的鋼軌。各牽引方

式下的運行傾角和運行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機車牽引礦車的運行坡度不應大于5‰;

2采用纏繞式絞車作斜巷串車提升時,斜巷運行傾角宜為

·6·

7°~25°;

3無極繩絞車牽引礦車運輸時,運行傾角不宜大于12°;

4除井底車場和采區車場的空、重車線外,不得采用自溜

運行。

4.4.3傾斜井巷采用軌道串車提升運輸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傾斜井巷內應設置能阻止運行中斷繩、脫鉤的車輛跑車

的防護裝置;

2在各車場應設置能防止帶繩車輛誤入非運行車場或區段

的阻車器;

3在上部平車場入口應設置能控制車輛進入摘掛鉤地點的

阻車器;

4在上部平車場接近變坡點處,應設置能阻止未連掛的車輛

滑入斜巷的阻車器;專用

5在變坡點下方大于1列車長度的地點,應設置能防止未連

掛的車輛繼續下滑跑車的擋車欄;

6在各車場應設置甩車信號裝置;

7本條第1款~6款擋車裝置應為常閉型,并應在運行的車

輛通過時再打開。

4.5自溜運輸

4.5.1在開采傾斜、急傾斜煤層時,采區上、下山運輸可采用自溜

運輸;小型煤礦也可根據上、下山的傾角采用自溜運輸。

4.5.2作為自人人文庫溜運輸的傾斜巷道傾角宜為25°~45°,當井下開拓

需要時,也可設大于45°~90°的溜煤眼,且應同時采取防堵、防砸

等措施。當有煤塵飛揚時,宜采取抑塵措施。

4.5.3自溜運輸溜槽的斷面和傾角,應根據煤流的特性、煤量及

流速要求確定。

4.5.4自溜運輸長度應根據開拓布置、運量及運輸溜槽的施工安

裝等因素確定,溜煤速度宜控制為1.0m/s~1.5m/s,其上口卸料

·7·

處宜設300mm×300mm箅子,其出口下料處宜設置控制閘門或給

煤機。

4.6水力運輸

4.6.1水力采煤礦井或水力采煤采區的井下煤炭運輸宜采用水

力運輸,在采區上山或分區上山、分區集中巷宜采用明槽水力運

輸,在大巷至井底宜采用管道水力運輸。

4.6.2明槽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用搪瓷或鑄石溜槽時,坡度不宜小于2%;采用鑲襯阻

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作底板的低阻溜槽時,坡度不宜小于

3%;采用鋼板溜槽時,坡度不宜小于4%;采用混凝土溜槽時,坡

度不宜小于7%;直接沿煤層底板時,坡度不宜小于8%。

2明槽溜槽凈斷面積應按水槍流量、落煤專用能力、煤的塊度、煤

的密度、含矸率、溜槽坡度等因素確定,并應按通過煤量為水槍小

時落煤量的1.5倍~2倍計算,同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固定溜槽形狀采用矩形時,寬度應為400mm~500mm,

高度應為300mm~400mm;

2)可移動溜槽應采用厚度為2mm~4mm鋼板冷壓成長

度與鋼卷板寬度一致的預制品;溜槽形狀應采用倒梯

形斷面,下寬度應為300mm~450mm,上寬應多于下寬

50mm,高度應為150mm~250mm,幫角度應為75°~

80°。

4.6.3管道人人文庫水力運輸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輸煤管道應根據輸送煤炭的粒徑、運量、運距、物料濃度及

最小輸送速度等因素綜合確定,且管道直徑不宜小于粒徑的2.5

倍~3倍;

2管路連接宜采用焊接方式,需要時宜在管內加設耐磨套墊

或加厚管壁。在彎道的兩端和直管,宜每隔100m~150m設一組

法蘭盤連接,在管道轉彎、變坡等易發生堵塞的地點和直管段,宜

·8·

每隔30m~50m設置帶有快速接頭的檢查孔;

3宜設置管道監測計量裝置。

4.6.4明槽轉為管道水力運輸方式時,應設置煤水制備系統,制

備的煤水應直接進入煤水倉。管道水力運輸方式轉為旱運時,應

設置脫水系統脫水。

4.6.5煤水倉宜采用壓入式設置,并宜設定量給煤或煤水濃度調

節裝置,當采區儲量少或對標高損失要求較嚴時,可采用壓吸式或

吸入式煤水倉。排細煤泥時宜選用吸入式煤水倉。

4.6.6煤水倉設置宜符合下列規定:

1宜設置能容納適量水或煤水的緩沖設施;

2壓入式煤水倉附近宜設置溢流倉;

3煤水倉、溢流倉的容積宜按不小于0.5h的煤水排出量

設計。專用

人人文庫

·9·

5運輸系統

5.0.1井下煤炭運輸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適應礦井開拓布置;

2應適應井下煤炭運輸量不均衡的特點,并應合理選擇生產

不均勻系數和設備能力的富余系數;

3當井下開采采用分采分運方式時,煤炭運輸系統應滿足其

輸送要求;

4運輸系統應簡單、環節少、效率高、安全可靠,并應實現煤

炭運輸機械化、自動化、連續化;專用

5條件適宜的大、中型礦井,應選用帶式輸送機連續運輸

系統;

6煤炭運輸、轉載過程中應減少煤的破碎及降低粉塵;

7應方便設備的運輸、安裝和檢修。

5.0.2井下煤炭運輸應設置先進可靠的監控系統與安全保護

裝置。

5.0.3井下煤炭運輸系統應與主提升運輸系統相銜接,并應符合

下列規定:

1主立井采用箕斗提升時,應設井底煤倉,煤倉下口應設向

箕斗裝載的人人文庫系統設備。主立井采用礦車提升時,應由相應的操車

設施操作礦車進入罐籠提升。

2主斜井與主平硐采用帶式輸送機或礦車串車運輸時,宜采

用連續運輸方式,需要時可設井底緩沖煤倉。

3大巷帶式輸送機與主斜井帶式輸送機直接搭接運行時,其

輸送能力應相適應。

4井底煤倉的有效容量應適應井下煤炭運輸量與主提升運

·01·

輸能力不均衡緩沖要求,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煤礦立井井筒

及硐室設計規范》GB50384的有關規定。

5.0.4井下采用帶式輸送機運輸系統時,其輸送能力應符合下列

規定:

1采區內只有一個采煤工作面時,采區上、下山輸送機的輸

送能力不應小于采煤工作面運輸巷運輸機的輸送能力;當采區內

有一個以上采煤工作面同時生產時,可根據具體條件計算上、下山

輸送機能力。有條件時,可在采煤工作面運輸巷與上、下山之間設

置緩沖煤倉或溜煤眼。

2運輸大巷帶式輸送機的輸送能力,當有采區煤倉時,應按

采區設計生產能力及工作制度計算確定;當無采區煤倉時,不應小

于采區上、下山或工作面運輸巷煤炭運輸機的輸送能力。

5.0.5采用軌道礦車運煤時,運輸大巷或石門專用與輸送機上、下山

之間應設采區煤倉。采區煤倉的設置及容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煤礦采區車場和硐室設計規范》GB50534的有關規定。

5.0.6煤炭運輸系統中,當設有采區煤倉和井底煤倉時,宜在倉

頂設置相應的卸料和受料設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用固定式礦車卸煤時,應設置翻車機硐室及翻車設備;

2采用底卸式、側卸式礦車卸煤時,應設置卸載站;

3采用帶式輸送機卸煤時,應在輸送機頭部卸載段設置機頭

護罩,需要時還可設置篩分破碎裝置;

4煤倉上口宜設置300mm×300mm的鐵箅子;

5煤倉人人文庫下口應設置控制閘門或給煤設備。

5.0.7水力運輸系統可選用明槽水力運輸和管道水力運輸,并可

再由管道水力運輸轉為旱運。

·11·

6運輸設備

6.1帶式輸送機

6.1.1帶式輸送機的選用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帶式輸送機工

程設計規范》GB50431的有關規定。

6.1.2采用滾筒驅動帶式輸送機運輸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使用阻燃輸送帶;

2巷道內應有充分照明;

3應裝設驅動滾筒防滑保護、堆煤保護和防跑偏裝置;

4應裝設溫度保護、煙霧保護和自動灑水裝專用置;

5在主要運輸巷道內安設的帶式輸送機,應裝設輸送帶張緊

力下降保護裝置和防撕裂保護裝置;并應在機頭和機尾處設置防

止人員與驅動滾筒和導向滾筒相接觸的防護欄;

6傾斜井巷中使用的帶式輸送機,上運時應同時裝設防逆轉

裝置和制動裝置;下運時,應裝設制動裝置;

7帶式輸送機巷道中行人跨越帶式輸送機處應設過橋;

8帶式輸送機應加設軟啟動裝置,下運帶式輸送機應加設軟

制動裝置。

6.1.3帶式輸送機的輸送量,可按普通帶式輸送機、深槽式帶式

輸送機及鋼絲人人文庫繩牽引帶式輸送機的相應公式計算。深槽式帶式輸

送,宜滿負荷運行。

6.1.4當大巷運輸采用帶式輸送機運輸時,其運輸能力可按下式

計算:

()

QimaxT2-K3

Q=∑Qi-(6.1.4)

T1K1K2

式中:Q———大巷帶式輸送機高峰小時運輸量(t/h);

·21·

Qimax———單個采煤工作面最大高峰小時能力(t/h);

∑Qi———采煤工作面高峰小時能力總和(t/h);

T1———井下每班有效生產小時數(h);

K1———采煤工作面設備利用系數,可取0.4;

K2———工作面同時生產系數。當一個工作面生產時,取K2

為1;兩個或兩個以上工作面同時生產時,應考慮采

煤工作面個數、設備配置條件、煤層條件等因素,取

K2為0.3~0.5;

K3———掘進煤量系數,可取0.06~0.13,煤巷多時取高值,

巖巷多時取低值;

T2———采區煤倉緩沖小時數(h)。

6.1.5輸送帶安全系數應按下列規定選取:

1鋼絲繩芯輸送帶可取7~9;專用

2整織物芯輸送帶可取10~12;

3鋼絲繩牽引輸送帶可取8~10,牽引鋼絲繩可取3.5~5.0;

4輸送帶接頭采用硫化工藝時,其接頭強度不應低于原輸送

帶強度的85%。

6.1.6長距離、大運量帶式輸送機驅動裝置,應具備可控的軟啟、

制動性能。

6.1.7帶式輸送機拉緊裝置宜設于穩定運行工況下輸送帶張力

最小處。當布置需要時,拉緊裝置也可設于帶式輸送機頭部,但在

傾斜輸送時不宜設于中間傾斜段上。巷道傾角較大且條件適合

時,宜采用重載人人文庫車式拉緊裝置。

6.1.8需要時深槽式帶式輸送機可設置防物料滾落設施。

6.1.9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運輸距離不宜大于4000m,運行速

度不宜大于3.15m/s,運輸物料容重宜小于1.6t/m3。

6.2刮板輸送機

6.2.1開采傾斜、急傾斜煤層,因條件限制不宜使用帶式輸送機

·31·

或自溜運輸時,采區上、下山運輸、短距離煤流轉載和煤倉的配倉

可采用刮板輸送機。

6.2.2刮板輸送機運行傾角應符合本規范第4.3.2條第4款的規定,

傾斜布置時,宜用于向下運輸,并應將驅動裝置設在輸送機的高處。

6.2.3輸送機的基本參數,應根據煤的特性、粒度組成、含水量、

輸送機輸送量、長度、傾角及入料點情況等確定。

6.2.4刮板輸送機中部槽有效裝載面積,可按下式驗算:

Q

F=(6.2.4)

3600VΨγ

式中:F———有效裝載面積(m2);

Q———運輸量(t/h);

V———刮板鏈速度(m/s);

γ———煤炭的松散密度(t/m3);

Ψ———裝滿系數,可取0.5。專用

6.2.5刮板輸送機單臺運輸距離不宜大于300m,需要時也可按

下式進行功率核算:

KV

P=L[(0.5q+0.45q)cosβ+qLsinβ]g(6.2.5)

1000η0L

式中:P———刮板輸送機電機功率(kW);

L———運輸距離(m);

q0———每米長度上的刮板鏈質量(kg/m);

qL———每米長度上的物料質量(kg/m);

β———刮板輸送機運行傾角,向上為“+”,向下為“-”;

K———人人文庫刮板輸送機輸送系數,單機驅動可取1.25,多機驅動

可取1.30;

V———刮板鏈速度(m/s),常用定速為0.86m/s;

η———傳動裝置效率,可取0.85。

6.3軌道運輸礦車

6.3.1選用礦車時,應根據運距、運量合理確定礦車類型,并宜按

·41·

表6.3.1選取。

表6.3.1運煤礦車類型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Mt/a)礦車類型軌距(mm)

2.4~3.0以上5t底卸式900

1.2~1.83t底卸式、3t側卸式600、900

0.45~0.901t固定式、1.5t固定式600、900

0.3及以下1t固定式、1t側卸式600

6.3.2礦車配備數量應根據運輸系統、運距、運量和列車組成數

量等因素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用固定式礦車運煤時,應按使用地點,以排列法計算所

需礦車數量;

2采用底卸式、側卸式礦車運煤時,應根據運輸量和礦車周

轉率,計算需用礦車數量;專用

3運煤礦車備用數量可為使用數量的10%~15%。

6.4牽引機車

6.4.1采用機車牽引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瓦斯礦井進風為全風壓通風的主要運輸巷道內,使用架線

電機車的巷道應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2高瓦斯礦井進風為全風壓通風的主要運輸巷道內,應使用

礦用防爆特殊型蓄電池電機車或礦用防爆柴油機車;

3使用人人文庫架線電機車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沿煤層或穿過煤層的石門應砌碹或錨噴支護;

2)有瓦斯涌出的掘進巷道的回風流,不得進入有架線的巷

道中;

3)應采用碳素滑板或其他能減小火花的集電器;

4)架線電機車應裝設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

4煤(巖)與瓦斯突出礦井和瓦斯噴出區域中,在全風壓通

·51·

風的主要風巷內使用機車運輸時,應使用礦用防爆特殊型蓄電池

電機車或礦用防爆柴油機車;

5井下煤炭運輸使用電機車及防爆柴油機車牽引時,應配備

防爆監控和安全保護裝置。當柴油機車在運行過程中發生柴油機

產生的高溫或火花等危險情況時,應及時報警,并應同時自主停止

發動機運行;

6列車的制動距離不得超過40m。

6.4.2機車牽引列車組成和機車臺數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機車臺數應根據全礦井或水平投產時或達產時不同的要

求確定。應按初期所需臺數配置機車,并應按后期所需臺數選擇

供電設備和配套設施。機車的在籍臺數可按工作臺數1.25倍

確定;

2電機車列車組成應按重列車上坡啟動專用、牽引電機溫升和重

列車下坡制動三個條件計算,并應取其最小值作為列車組成;

3電機車工作臺數可按下式進行計算:

k1k2Ab(t+t)

N=12(6.4.2-1)

nq60tb

式中:N———電機車臺數(臺);

k1———運輸不均衡系數,取1.25,綜采時取1.35;

k2———矸石系數;

Ab———每班煤炭產量(t);

t1———列車往返一次所需總時間(min);

t———(min),20min~30min;

2人人文庫調車與作業時間可取

tb———電機車每班工作小時數(h);

n———列車礦車數(輛);

q———礦車裝載質量(t)。

4柴油機車工作臺數可按下式進行計算:

k1k2A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