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106-2015 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規范_第1頁
GB/T 51106-2015 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規范_第2頁
GB/T 51106-2015 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規范_第3頁
GB/T 51106-2015 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規范_第4頁
GB/T 51106-2015 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用

人人文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規范

Energyconservationcodefordesignof

fossilfiredpowerplants

GB/T51106-2015

主編部門: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用

施行日期:2016年2月1日

人人文庫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15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規范

GB/T51106-2015專用

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網址:www.jhpres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木樨地北里甲11號國宏大廈C座3層

郵政編碼:100038電話:(010)63906433(發行部)

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

三河富華印刷包裝有限公司印刷

850mm×1168mm1/322.75印張66千字

2016年1月第1版2016年1月第1次印刷

統一書號:1580242·818

人人文庫定價:17.00元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侵權舉報電話:(010)63906404

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寄本社出版部調換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告

第815號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發布國家標準

《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規范》的公告

現批準《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規范》為國家標準專用,編號為GB/T

51106—2015,自2016年2月1日起實施。

本規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發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5年5月11日

人人文庫

前言

本規范是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3年工程建設標

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3〕6號)的要求,由中國電

力企業聯合會、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

同編制而成。

本規范共分7章和3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總則、術

語、基本規定、機械工藝系統、電氣與儀控、水工工藝系統、建筑與

供暖通風空調等。

本規范由住房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用負

責日常管理,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

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至中國電力工程顧

問集團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安德路65號,郵政編碼:

100120),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

本規范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

主編單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

參編單位:電力規劃設計總院

東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華東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人人文庫中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西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華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

·1·

神華國華(北京)電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張明光龍輝葉勇健馬欣強胡玉清

王予英范永勝惠超雷梅瑩李利平

康慧倪煜徐罡章勇楊強

趙磊楊月紅趙連東張又新劉德光

袁果馬欣欣孫茗楊曉杰于長友

陳玉虹周喆李超黃晶晶鄒歆

主要審查人:陳仁杰鐘曉春張樹森陳一軍馬愛萍

沈兵李玉峰唐海峰孟凌趙然

魯燕寧吳斌費雄軍婁金旗張江霖

婁慧波鮑軍劉蔚峰趙樹成陳以明

徐震宇祝文杰舒適專用

人人文庫

·2·

目次

1總則…………………(1)

2術語…………………(2)

3基本規定…………………(3)

4機械工藝系統……………(4)

4.1一般規定………………(4)

4.2鍋爐設備及系統…………(5)

4.3汽輪機設備及系統………(9)

4.4運煤系統………………專用(13)

4.5除灰渣系統……………(15)

4.6水處理系統……………(16)

4.7煙氣脫硫系統……………(17)

4.8煙氣脫硝系統……………(18)

4.9輔助和附屬工藝…………(19)

4.10熱電聯產………………(20)

4.11燃氣-蒸汽聯合循環……(21)

5電氣與儀控………………(23)

5.1一般規定………………(23)

5.2電氣人人文庫設備及系統…………(24)

5.3照明系統………………(25)

5.4儀表與控制……………(26)

5.5信息……………………(28)

6水工工藝系統……………(29)

6.1一般規定………………(29)

6.2濕冷系統………………(29)

·1·

6.3直接空冷系統……………(30)

6.4間接空冷系統……………(30)

7建筑與供暖通風空調……(31)

7.1一般規定………………(31)

7.2建筑圍護結構……………(32)

7.3供暖通風空調……………(33)

附錄A火力發電廠設計耗水量指標………(35)

附錄B汽輪機熱耗考核工況熱耗率保證值………………(36)

附錄C火力發電廠各房間空氣參數………(38)

本規范用詞說明………………(44)

引用標準名錄…………………(45)

附:條文說明…………………專用(47)

人人文庫

·2·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3)

4Mechanicalsystems………(4)

4.1Generalrequirements……(4)

4.2Boilerequipmentandsystem……………(5)

4.3Steamturbineequipmentandsystem……(9)

4.4Coalhandlingsystem……專用(13)

4.5Ashandslaghandlingsystem……………(15)

4.6Watertreatmentsystem…………………(16)

4.7Fluegasdesulfurizationsystem…………(17)

4.8Fluegasdenitrationsystem………………(18)

4.9Auxiliaryandancillaryprocess…………(19)

4.10Combinedheatandpower………………(20)

4.11Gas-steamcombinedcycle………………(21)

5Electricalandcontrolsystems…………(23)

5.1Generalrequirements……(23)

5.2Electrical人人文庫equipmentandsystem…………(24)

5.3Illuminationsystem……(25)

5.4Instrumentationandcontrol……………(26)

5.5Information……………(28)

6Hydraulicsystems………(29)

6.1Generalrequirements……(29)

6.2Wetcoolingsystem……(29)

·3·

6.3Directaircoolingsystem…………………(30)

6.4Indirectaircoolingsystem………………(30)

7BuildingsandHVAC……(31)

7.1Generalrequirements……(31)

7.2Buildingenvelope………(32)

7.3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33)

AppendixAIndiceforthedesignwaterconsumptionrate

infossilfiredpowerplants…(35)

AppendixBTheguaranteedheatconsumptionrateof

steamturbinegeneratorsetsatTHA

condition………(36)

AppendixCIndoorairparametersinfossilfiredpower

plants…………專用(38)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44)

Listofquotedstandards……(45)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7)

人人文庫

·4·

1總則

1.0.1為提高火力發電廠能源綜合利用效率,規范火力發電廠節

能設計,做到安全可靠、節約能源和經濟合理,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新建、擴建、改建的燃煤和燃氣發電工程的

節能設計。

1.0.3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應遵循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結合工程具體情況,積極選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和新材料。

1.0.4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的技術方案應通過技術經濟綜合分

析后確定。專用

1.0.5火力發電廠工藝設備選擇應符合國家對設備能效限定值

和節能評價值的規定,采用技術成熟和性能優良的產品。

1.0.6火力發電廠節能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

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人人文庫

·1·

2術語

2.0.1設計煤種designcoal

電廠運行時最常用的煤種,是燃煤電廠鍋爐設計,燃燒、煙風、

煙氣處理等與系統設計及相關系統的輔機設計時所采用的煤種。

2.0.2校核煤種checkcoal

在進行燃煤電廠鍋爐設計,燃燒、煙風、煙氣處理等系統設計

及相關系統的輔機設計時,保證相關設備和系統能夠安全運行并

滿足最基本性能所采用的煤種。

2.0.3風機選型點fantestblock專用

在鍋爐最大連續蒸發量的工況下,所計算出的風機風量、壓

頭,再加一定的裕量后,相應在風機流量-壓頭特性曲線上的對

應點。

2.0.4余熱回收heatrecovery

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通過改進工藝結構和增加節能裝

置等方式回收利用未被合理利用的顯熱和潛熱。

2.0.5余壓回收pressurerecovery

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通過改進工藝結構和增加節能裝

置等方式回收人人文庫利用生產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多余的壓差能。

·2·

3基本規定

3.0.1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節能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

同時建設、同時運行。

3.0.2火力發電廠設計時應采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能耗低的

節能工藝、設備與措施。

3.0.3火力發電廠的設計取水量指標不應超過現行國家標準《取

水定額第一部分:火力發電》GB/T18916.1所規定的裝機取水量

定額指標。

3.0.4火力發電廠的設計耗水量指標應根據當專用地水資源條件和

工藝方案按本規范的附錄A執行。

3.0.5建筑氣候分區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

范》GB50176的有關規定。

人人文庫

·3·

4機械工藝系統

4.1一般規定

4.1.1機械工藝系統的設計應滿足燃煤機組在設計煤種和校核

煤種范圍內安全、高效、穩定、滿發運行的要求。

4.1.2設計煤種和校核煤種應選擇可靠的煤源。鍋爐實際燃用

煤種應在設計煤種和校核煤種范圍內,至少應有一種校核煤種發

熱量低于設計煤種發熱量,校核煤種的硫含量、灰分應分別高于設

計煤種的硫含量、灰分,應考慮校核煤種與設計煤種在結渣特性、

可磨性、沾污特性等方面的差異。專用

4.1.3對于不同的設計煤種,當燃用設計煤種,且大氣溫度為

20℃、大氣相對濕度為80%、鍋爐額定負荷工況(BRL)、過??諝?/p>

系數為設計值、煤粉細度在設計規定范圍內、NOx排放濃度達到

保證值時,300MW及以上的煤粉鍋爐保證效率不宜低于表4.1.3

的規定。

表4.1.3300MW及以上的煤粉鍋爐保證效率

設計煤種鍋爐保證效率(%)

煙煤(收到基低位發熱量≥20000kJ/kg)94.0

煙煤(收到基低位發熱量16000kJ/kg~20000kJ/kg)93.0

褐煤92.2

人人文庫貧煤92.7

無煙煤91.5

4.1.4對于不同的煤熱值,當燃用設計煤種,且大氣溫度為

20℃、大氣相對濕度為80%、鍋爐額定負荷工況(BRL)、過??諝?/p>

系數為設計值、鍋爐排渣溫度為150℃時,循環流化床鍋爐保證效

率不宜低于表4.1.4規定。

·4·

表4.1.4不同煤熱值的循環流化床鍋爐保證效率

設計煤種鍋爐保證效率(%)

收到基低位發熱量10454kJ/kg~12545kJ/kg88.0

收到基低位發熱量12545kJ/kg~14636kJ/kg90.0

收到基低位發熱量≥14636kJ/kg91.0

4.1.5汽輪機熱耗考核工況的熱耗率保證值不宜大于本規范附

錄B的規定。

4.1.6機械工藝系統節能設計應合理選擇輔機設備的運行臺數、

備用臺數、設計參數和選型裕量。

4.1.7經技術經濟比較,泵與風機的電動機宜選用變頻、液力耦

合、永磁渦流柔性傳動等調速技術。

4.1.8機械工藝系統管道設計應優化管道布置專用,降低系統阻力。

4.2鍋爐設備及系統

4.2.1煤粉鍋爐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設計煤種和校核煤種應采用同類型煤種。

2超臨界及以上參數的鍋爐,在35%~100%鍋爐最大連續蒸

發量區間內鍋爐出口過熱蒸汽溫度不應低于額定溫度;在50%~

100%鍋爐最大連續蒸發量區間內鍋爐出口一次再熱蒸汽溫度不

應低于額定溫度。

3亞臨界參數的鍋爐,在45%~100%鍋爐最大連續蒸發量

區間內鍋爐出口過熱蒸汽溫度不應低于額定溫度;在60%~

100%鍋爐人人文庫最大連續蒸發量區間內鍋爐出口一次再熱蒸汽溫度不

應低于額定溫度。

4在正常運行不投再熱蒸汽減溫水的條件下,應滿足再熱器

出口蒸汽溫度達到設計值。

5一次汽水受熱面和二次汽受熱面宜分別留有10%的受熱

面布置空間。

6空氣預熱器設計時,宜預留受熱面布置空間。

·5·

7空氣預熱器漏風率應符合表4.2.1的規定。

表4.2.1空氣預熱器漏風率規定值

1000MW等級及以上容量機組300MW~600MW等級機組

投運后第一年內投運后第一年后投運后第一年內投運后第一年后

不應大于4.5%不應大于5.5%不應大于5%不應大于6%

4.2.2煙風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一次風機宜采用動葉可調軸流式風機或帶有變頻裝置的

離心式風機。

2送風機宜采用動葉可調軸流式風機或帶有變頻裝置的離

心式風機,經技術經濟比較可采用帶變頻裝置的靜葉可調軸流式

風機。

3當引風機和脫硫增壓風機采用電動機驅動時,宜采用動葉

可調軸流式風機;當環境溫度下的風機選型點專用(TB點)全壓不超

過12kPa,并經安全性評估滿足要求時,宜將引風機和脫硫增壓風

機合并;對于大功率引風機,經技術經濟比較可采用帶有變頻裝置

的靜葉可調軸流式風機。

4一次風機、送風機、引風機的設計最高效率點宜為燃用設

計煤種鍋爐額定負荷工況(BRL)下的運行點。

5一次風機、送風機、引風機的風量裕量和壓頭裕量應符合

現行國家標準《大中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GB50660和《小型火

力發電廠設計規范》GB50049中的有關規定。在選定風量裕量和

壓頭裕量時,不應與設備制造廠已經計入的設備裕量重復累加。

6風機人人文庫出口(包括擴散過渡段的直管段長度)與管路當量直

徑之比不宜小于2.5。

7當風機出口的直管段內工質流速大于12.5m/s時,氣流

速度每增加5m/s,風機出口的直管段長度宜增加1倍的管路當量

直徑。

8當風機出口的直管段直接連接彎管時,其布置方式應有利于

氣流均勻流動;彎管的曲率半徑與管路當量直徑之比不宜小于1.5。

·6·

9煙風道應采用空氣動力特性良好,氣流分布均勻的布置方

式和異型件;煙風道內介質流速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火力發電廠

煙風煤粉管道設計技術規程》DL/T5121的有關規定。

10在滿足布置要求及氣流均勻輸送的前提下,煙風道截面

宜采用圓形;若采用矩形截面,其短邊與長邊之比不應小于0.5。

11磨煤機入口一次風道宜布置直管段,其長度應滿足一次

風風量測量裝置準確測量的要求。

4.2.3制粉系統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煤種條件適宜時,宜選用中速磨煤機;

2中速磨煤機宜配置動態分離器或動靜態分離器;

3煤粉管道布置、煤粉分配器和煤粉縮孔設置應保證各煤粉

管道內煤粉濃度和風粉混合物的流速的最大偏差宜在±5%范

圍內;專用

4煤粉管道流速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火力發電廠燃燒系統

設計計算技術規程》DL/T5240的有關規定。

4.2.4煙氣除塵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煤種適宜并滿足環保要求時,宜選用靜電除塵器;

2各種除塵器本體的煙風阻力應符合表4.2.4的規定;

表4.2.4各種除塵器本體的煙風阻力

除塵器類型除塵器本體煙風阻力

靜電除塵器不應大于0.245kPa

布袋除塵器不應大于1.3kPa

電袋復合除塵器不應大于1.0kPa

人人文庫濕式電除塵器不應大于0.25kPa

3除塵器漏風率不應大于2%;

4除塵器灰斗電加熱系統應采用恒溫控制。

4.2.5鍋爐能量回收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設置煙氣余熱回收系統,煙氣余熱應梯級利用。有條件

時,煙氣余熱利用系統宜用于加熱汽輪機熱力系統外的工質;用于

·7·

汽輪機熱力系統時,宜加熱溫度較高的給水或凝結水。

2直流鍋爐宜采用帶啟動循環泵的內置式啟動系統,并設置

鍋爐啟動疏水擴容器及儲水箱。

3汽包鍋爐應設置連續排污擴容器回收二次蒸汽。

4鍋爐啟停及運行期間,水質合格的疏水應回收至凝汽器。

4.2.6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一次風機、二次風機宜采用帶變頻裝置的離心風機。

2300MW及以上機組和高壓流化風機宜采用多級離心式

風機。

3一次風機、二次風機、高壓流化風機、引風機的風量裕量和

壓頭裕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大中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GB

50660的規定;在選定風量裕量和壓頭裕量時,不應把設備制造廠

已經計入的設備裕量重復累加。專用

4當鍋爐采用機械給煤方式時,給煤機應采用變頻調速

驅動。

5當鍋爐助燃燃料采用輕油時,機組正常運行時宜停運油

系統。

6對于300MW及以上機組,宜選用四分倉回轉式空氣預熱

器;空氣預熱器的漏風率投運后第一年內不應大于6%,第一年后

不應大于8%。

7空預器前后和高壓流化風道內的介質流速宜符合表4.2.6

的規定。

表4.2.6空預器前后風道內和高壓流化風道內的介質流速

空預人人文庫器前的冷一次風道內不宜大于12m/s

空預器前的冷二次風道內不宜大于15m/s

空預器后的熱一次風道和熱二次風道內不宜大于25m/s

高壓流化風道內不宜大于20m/s

8煙氣脫硝裝置宜采用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脫硝

方式。

·8·

9石灰石粉輸送宜采用一級輸送系統。

10當鍋爐床料可以自平衡時,可設置一套非連續運行的床

料臨時輸送系統。

11當采用滾筒冷渣器或風水聯合冷渣器時,其冷卻水宜采

用凝結水。

4.3汽輪機設備及系統

4.3.1汽輪機設備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優化配汽系統運行方式;

2應控制汽輪機汽封的間隙;

3應減少主汽閥及調節汽閥的漏汽。

4.3.2汽輪機熱力系統管道介質流速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廠

動力管道設計規范》GB50764的規定。專用

4.3.3汽輪機熱力系統設備配套的通用水泵應符合現行國家標

準《清水離心泵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GB19762的規定。

4.3.4主蒸汽、再熱蒸汽和汽輪機旁路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

列規定:

1主蒸汽和再熱蒸汽系統壓降及溫降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大中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GB50660的規定。

2主蒸汽和再熱蒸汽系統的氣動疏水閥門上游應加裝手動

隔離閥。

3當簡易啟動功能的高壓和低壓旁路閥前管道長度不大于

旁路入口管道外徑的4倍時,汽輪機旁路閥前不宜設置暖管系統;

當高壓和低壓人人文庫旁路閥具有快開和備用功能時,汽輪機旁路閥前應

設置暖管系統。

4主蒸汽和再熱蒸汽管道的主管系分支三通應采用Y形三

通或45°斜三通。

5主蒸汽和再熱蒸汽管道宜采用彎管,彎管半徑宜為管道外

徑的3倍~5倍。

·9·

4.3.5給水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動給水泵組應采用前置泵與給水泵同軸配置;經技術經

濟比較,汽動給水泵組可采用前置泵與給水泵同軸配置;

2當機組啟動汽源滿足給水泵汽輪機啟動要求時,可不設啟

動用電動給水泵;

3大中型火電機組的給水泵和給水泵汽輪機保證效率工況

宜對應汽輪機熱耗考核工況;給水泵保證效率不宜低于83%,給

水泵汽輪機保證效率不宜低于82%;

4當正常運行給水泵采用調速給水泵時,給水主管路不應設

調節閥系統;

5應根據鍋爐啟動工況的要求和給水泵特性,在啟動給水泵

出口設置調節閥或鍋爐側給水主管設置旁路調節閥。

4.3.6高壓加熱器宜采用大旁路系統,高壓加專用熱器的節能設計宜

符合下列規定:

1當采用內置式蒸汽冷卻段時,末級高加上端溫度差宜為

-2℃~-1.6℃;其余高加上端溫度差宜為0。

2調節閥全開(VWO)工況水側壓降宜小于100kPa。

4.3.7在設計流量下,給水前置泵粗濾網的報警阻力宜小于

30kPa;給水主泵入口精濾網的報警阻力宜小于50kPa。

4.3.8凝結水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大中型火電機組的凝結水泵保證效率工況宜對應汽輪機

熱耗率驗收功率工況(THA),且保證效率不宜小于82%。

2凝人人文庫結水泵宜采用變頻調速驅動方式。

3宜采用內置式除氧器。

4當凝結水泵采用變頻調速且變頻器無備用時,100%容量

調節閥應布置在旁路管道上;當變頻器有備用時,旁路不應設置

100%調節閥。

4.3.9低壓加熱器宜采用臥式,低壓加熱器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

列規定:

·10·

1可不設置過熱蒸汽冷卻段,上端溫度差不宜大于2.8℃;

2設置內置式疏水冷卻段的加熱器時,下端溫度差不宜大于

5.6℃;

3汽輪機最大連續功率工況(TMCR)水側壓降宜小

于80kPa。

4.3.10在設計流量下,凝結水泵進口濾網的報警阻力宜小

于8kPa。

4.3.11當機組啟動補水量和運行補水量相差較大時,宜設置不

同容量的補水泵,大容量補水泵宜用于啟動注水和補水,小容量補

水泵宜用于正常運行補水。

4.3.12抽汽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汽輪機回熱抽汽級數應由汽輪機制造廠優化確定;

2過熱度高的抽汽管道上宜設置加熱器外置式專用蒸汽冷卻器;

3抽汽系統動力驅動的疏水閥上游宜設置手動隔離閥。

4.3.13抽汽管道阻力應符合下列規定:

1至各級高壓加熱器的阻力宜低于相應抽汽接口處蒸汽壓

力的3%;

2至設置外置式蒸汽冷卻器的高壓加熱器的阻力宜低于抽

汽接口處蒸汽壓力的5%;

3除布置在凝汽器喉部的低壓加熱器外,至除氧器及其他各

級低壓加熱器抽汽管道的阻力宜低于相應抽汽接口處蒸汽壓力

的5%。

4.3.14輔人人文庫助蒸汽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輔助蒸汽汽源宜采用低品位蒸汽。當各熱用戶用汽壓力

差別較大時,宜設置高壓和低壓兩級輔助蒸汽系統。

2供暖風器的蒸汽應采用低品位蒸汽。

3生水加熱器、采暖加熱器、暖風器應設疏水回收系統。

4輔助蒸汽管道疏水應通過輔汽疏水擴容器或輔汽疏水母

管接入凝汽器的方式回收。

·11·

5輔助蒸汽至熱用戶的供汽管道上宜裝設調節閥。

6輔助蒸汽聯箱至各熱用戶供汽管道上的關斷閥宜靠近聯

箱布置。

7若輔助蒸汽管道經常性疏水宜采用熱動力式疏水器。

4.3.15加熱器疏放水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加熱器正常運行排氣管應設置節流孔板或節流閥。

2低壓加熱器疏水可采用配置疏水泵的系統。

4.3.16疏水系統疏水閥的啟閉要求應根據不同的疏水系統、疏

水參數以及設備特點選擇負荷控制或過熱度控制。

4.3.17凝汽器真空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抽真空設備應選用水環式機械真空泵。

2雙背壓凝汽器的高、低壓側抽真空系統應分隔設置,兩臺

運行真空泵應分別對應高、低壓凝汽器。專用

3一次直流冷卻系統應設置水室真空泵。

4真空泵冷卻應采用溫度適合的冷卻水,必要時應設置夏季

低溫備用水源。

5直接與凝汽器或擴容器真空設備相連接的閥門應采用真

空隔離閥。

4.3.18凝汽器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于濕冷機組,雙流程凝汽器端溫度差不宜大于5℃,單

流程凝汽器端溫度差不宜大于7℃。

2對于表面式間接空冷機組,凝汽器端溫度差不宜大于

3.5℃。人人文庫

3過冷度不宜大于0.5℃。

4凝汽器水側阻力不宜大于75kPa。

5凝汽器汽側阻力不宜大于0.6kPa。

4.3.19濕冷機組凝汽器循環水系統應設置膠球清洗裝置或反沖

洗系統。

4.3.20輔機冷卻水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2·

1當水質適宜時,宜采用開式輔機冷卻水系統。

2對于采取濕冷輔機冷卻水系統的間接空冷機組,宜采用濕

冷和空冷相結合的冷卻方式。

3冷卻水溫或水量波動較大的輔機冷卻水泵宜采用雙速電

機或變頻裝置;條件合適時,電動機可采用永磁渦流柔性傳動節能

技術。

4調節閥宜設置在冷卻設備的回水管道上。

5對于距離冷卻水泵遠、阻力大的冷卻設備,可設置獨立的

升壓裝置。

4.3.21暖管系統宜采用自動疏水器,不宜采用節流疏水孔板連

續疏水。

4.4運煤系統專用

4.4.1在滿足工藝流程和總平面布置的條件下,應減少運煤系統

的轉運環節,降低轉運點落差,縮短輸送路徑。

4.4.2卸煤設施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卸煤裝置的位置應有利于縮短燃煤運輸距離。

2采用汽車卸煤方式時,運煤車型宜采用自卸車型。

3鐵路來煤運輸距離在100km以內、運輸線路不通過國鐵

或與其他鐵路平交時,可采用自卸式底開車卸煤裝置。

4.4.3翻車機、卸船機、堆取料機、葉輪給煤機及振動給煤機等設

備應配置變頻調速裝置;活化給煤機應根據運煤工藝選擇調節出

力方式,可人人文庫采用變頻調速和可變力輪調幅調節方式。

4.4.4貯煤設施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來煤煤種差異較大時,應根據鍋爐工藝系統要求設置混煤

設施。

2采用筒倉混煤方式時,宜采用通過式布置方式。

3對于燃用多煤種的電廠,可采用數字化煤場。

4對于多雨地區,可根據煤的物理特性設置干煤棚。

·13·

5采用通過式堆取料機煤場時,宜在堆取料機上設置分流

裝置。

6采用折返式煤場時,宜在煤場轉運站設置分流裝置。

4.4.5篩碎設施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來煤粒度可長期滿足磨煤機入口粒度要求時,可不設篩

碎設施。

2當部分時期來煤粒度可滿足磨煤機入口粒度要求時,宜設

置篩碎系統旁路。

3當運煤系統設置碎煤機時,碎煤機前宜設置煤篩;碎煤機

出力宜根據煤篩效率確定。

4.4.6帶式輸送機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于存在不同出力工況的帶式輸送機系統,應按較大出力

工況配置驅動裝置,同時配置變頻調速裝置。專用

2輸送距離較長的帶式輸送機宜采用單級輸送。

3地形復雜不能采用普通帶式輸送機時,經技術經濟比較可

采用曲線膠帶機或管狀帶式輸送機。

4經技術經濟比較可采用氣墊帶式輸送機。

5煤流切換比較復雜時,可采用多工位膠帶機頭部伸縮裝置。

6在轉運站落煤管及帶式輸送機的設計中,可采用控制流道

的轉運點技術。

4.4.7除鐵器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經技術經濟比較可選用永磁除鐵器。

2燃用品質較好的煤種時,可采用金屬探測器與除鐵器

聯鎖。人人文庫

4.4.8循環流化床鍋爐石灰石處理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

規定:

1石灰石的卸料、貯料、篩碎、輸送及除鐵器等設施的節能設

計可按本規范第4.4.2條~第4.4.7條的相關規定執行。

2石灰石宜在室內堆放。

·14·

3應根據當地石灰石供應情況、電廠人員情況和管理水平確

定石灰石破碎及制粉系統的設置。

4.5除灰渣系統

4.5.1除灰渣系統節能設計應遵循灰渣分排、干濕分排、粗細分

排的原則。

4.5.2廠內除灰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物料特性和輸送條件合適時,廠內除灰系統宜采用正壓密

相氣力輸送系統。

2輸送距離小于60m時,可采用空氣斜槽輸送系統。

3氣力輸灰管道布置應減少彎頭的數量,彎頭的曲率半徑應

為管道內徑的3倍~6倍。

4儲灰庫的位置宜靠近除塵器區域。專用

4.5.3廠內除渣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缺水地區及當煤質結焦性不強時,可采用風冷式機械除渣

系統。

2風冷式機械除渣系統冷卻風進入爐膛的風量不宜超過鍋

爐燃燒總空氣量的1%,風溫不宜低于鍋爐二次風溫度。

3風冷式機械除渣系統輸送設備正常工況下,儲渣倉入口處

的排渣溫度不宜高于150℃,最大出力時的排渣溫度不宜高

于200℃。

4采用水冷式機械除渣系統時,宜采用單級水浸式刮板撈渣

機直接連接渣倉的系統;水浸式刮板撈渣機應具有維持水位運行

的功能。人人文庫

5水浸式刮板撈渣機宜設置溢流水循環處理系統,溢流水澄

清設備宜集中布置、合并設置,溢流水泵宜采用電機變頻或其他調

速措施。

6采用水力除渣系統時,渣水宜采用閉式循環系統。

4.5.4廠外除灰渣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5·

1采用水力除灰渣輸送系統時,宜采用高濃度或較高濃度的

水力輸送系統。

2灰渣漿泵直接串聯時,串聯泵宜裝設液力耦合器、電機變

頻或其他調速裝置,調速裝置宜裝設在末級泵上。

4.6水處理系統

4.6.1預脫鹽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對于反滲透系統,電廠冷卻水系統為直流供水,水質滿足

進水要求時,水源宜根據水溫采用原水或排水;電廠冷卻水系統為

循環供水時,水源宜為原水;水溫低于工藝要求時,應采取提高水

溫的措施。

2過濾器、超濾反洗排水及反滲透濃水宜回收重復利用,過

濾器、超濾反洗排水宜回收至澄清器進水,二級專用反滲透裝置的濃水

宜回用至一級反滲透裝置的進水。

3超濾裝置給水泵、反滲透系統高壓泵宜采用變頻控制。

4海水反滲透系統應設置能量回收裝置。

5蒸餾法海水淡化宜采用多效蒸餾工藝或多級閃蒸工藝。

多級閃蒸裝置的級數、低溫多效裝置的效數、造水比等參數應根據

淡化裝置的容量、蒸汽參數、供汽量、設備及蒸汽價格等因素確定。

6反滲透裝置的水回收率應根據進水水質、膜元件的特性及

配置和節能要求等確定,反滲透裝置的水回收率應符合表4.6.1

的規定。

人人文庫表4.6.1反滲透裝置的水回收率

反滲透裝置的水回收率

第一級第二級

水的類型

海水35%~50%80%~85%

其他水源55%~80%85%~90%

4.6.2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的節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6·

1鍋爐補給水除鹽系統的正常出力應滿足電廠全部機組正

常運行所需補充的水量,各項正常水汽損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大中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GB50660的有關規定。

2對于離子交換除鹽系統,應在保證出水質量的前提下,采

用可降低酸、堿耗量和減少廢酸、廢堿排放量的設備和工藝。

3對于各種離子交換設備,宜采取措施回收后期的正洗排水

和投運初期的不合格排水。

4采用反滲透預脫鹽工藝時,除二氧化碳器宜設置在反滲透

出口;當進水堿度較低時,一級除鹽系統可不設除二氧化碳器。

5酸、堿再生液的輸送宜采用噴射器。

6電除鹽裝置的濃水宜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