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906-2013 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規(guī)范_第1頁
GB 50906-2013 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規(guī)范_第2頁
GB 50906-2013 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規(guī)范_第3頁
GB 50906-2013 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規(guī)范_第4頁
GB 50906-2013 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人文庫專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規(guī)范

Codefordesignofmachineryindustryworkshopstructures

GB50906-2013

主編部門:中國機械工業(yè)聯(lián)合會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施行日期:2014年3月1日

人人文庫專用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13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906-2013

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網(wǎng)址:www.jhpress.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木樨地北里甲11號國宏大廈C座3層

郵政編碼:100038電話:(010)63906433(發(fā)行部)

新華書店北京發(fā)行所發(fā)行

北京世知印務有限公司印刷

850mm×1168mm1/326.125印張153千字

2013年12月第1版2013年12月第1次印刷

人人文庫專用☆

統(tǒng)一書號:1580242·143

定價:元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侵權舉報電話:(010)63906404

如有印裝質(zhì)量問題,請寄本社出版部調(diào)換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告

第105號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發(fā)布國家標準

《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公告

現(xiàn)批準《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規(guī)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

GB50906—2013,自2014年3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5.3.2、

6.1.2、6.1.3、6.1.5、6.1.6、6.1.7、6.1.8、9.1.8(5)、

9.6.12(9)條(款)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發(fā)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2013年8月8日

人人文庫專用

前言

本規(guī)范是根據(jù)原建設部《關于印發(fā)〈2005年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

范制訂、修訂計劃(第二批)〉的通知》(建標函〔2005〕124號)的要

求,由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而成。

本規(guī)范在編制過程中,編制組進行了廣泛的調(diào)查研究,總結了

近年來我國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的實踐經(jīng)驗,且與我國現(xiàn)行相

關標準進行了協(xié)調(diào),積極采用新技術,在此基礎上以多種方式廣泛

征求了全國有關單位的意見,經(jīng)反復討論和修改,最后經(jīng)審查

定稿。

本規(guī)范共分12章和16個附錄。主要內(nèi)容包括:總則、術語和

符號、基本規(guī)定、荷載和作用、材料、地基設計、基礎設計、樓屋蓋結

構、單層廠房、鋼筋混凝土多層與高層廠房、框排架廠房、改建與擴

建工程等。

本規(guī)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

釋,由中國機械工業(yè)聯(lián)合會負責日常管理,由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

司負責具體技術內(nèi)容的解釋。在執(zhí)行過程中,請各單位結合工程

實踐,認真總結經(jīng)驗,積累資料,如發(fā)現(xiàn)需要修改或補充之處,請將

意見和建議寄交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北京市西三環(huán)北路5號,

郵政編碼人人文庫專用:100089),以供今后修訂時參考。

本規(guī)范組織單位、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

查人:

組織單位:中國機械工業(yè)勘察設計協(xié)會

主編單位: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

參編單位:北京市工業(yè)設計研究院

·1·

南京汽車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機械工業(yè)第一設計研究院

福建省機電建筑設計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吳漢福陳遠椿王鳳琴葉青劉昌緒

張同億張德金何范達人周桂祥

姜孝林徐輝柴萬先閻紅偉

主要審查人:丁龍章馬勇李培彬陳企奮金承玉

魏利金

人人文庫專用

·2·

目次

1總則…………………(1)

2術語和符號………………(2)

2.1術語……………………(2)

2.2符號……………………(3)

3基本規(guī)定…………………(5)

4荷載和作用………………(8)

4.1一般規(guī)定………………(8)

4.2樓面和屋面活荷載………(8)

4.3施工和檢修荷載…………(9)

4.4欄桿水平荷載……………(10)

4.5雪荷載、屋面積灰荷載和風荷載…………(10)

4.6起重機荷載……………(11)

4.7地面運輸荷載……………(13)

4.8地面荷載………………(14)

4.9動力系數(shù)………………(15)

5材料…………………(16)

5.1混凝土…………………(16)

5.2鋼筋……………………(19)

5.3鋼人人文庫專用材……………………(20)

5.4砌體材料………………(22)

6地基設計…………………(23)

6.1一般規(guī)定………………(23)

6.2地基計算………………(25)

7基礎設計…………………(29)

·1·

7.1一般規(guī)定………………(29)

7.2基礎埋置深度……………(29)

7.3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基礎…………………(30)

7.4鋼柱基礎………………(33)

8樓屋蓋結構………………(39)

8.1樓屋蓋的選型和計算……(39)

8.2混凝土樓板上布置設備的構造……………(40)

9單層廠房…………………(43)

9.1一般規(guī)定………………(43)

9.2結構分析和計算…………(47)

9.3屋蓋系統(tǒng)………………(51)

9.4起重機梁………………(54)

9.5鋼筋混凝土柱……………(59)

9.6鋼柱……………………(65)

9.7單層磚柱廠房……………(71)

9.8支撐系統(tǒng)………………(72)

9.9圍護結構………………(77)

10鋼筋混凝土多層與高層廠房……………(80)

10.1一般規(guī)定………………(80)

10.2內(nèi)力與位移計算………(81)

10.3框架結構………………(82)

10.4框架-剪力墻結構………(83)

11框排架廠房………………(86)

12改建人人文庫專用與擴建工程…………(89)

12.1一般規(guī)定………………(89)

12.2單層廠房的改建………(90)

12.3單層廠房的擴建………(91)

12.4多層廠房的加層………(93)

·2·

附錄A機械工業(yè)廠房常用起重機工作級別的劃分

及其與工作制等級的對應關系……(94)

附錄B機械工業(yè)廠房生產(chǎn)部位的腐蝕性介質(zhì)類別………(96)

附錄C常用的構件隔熱防護措施…………(97)

附錄D構件表面溫度………(99)

附錄E工作平臺的均布活荷載……………(100)

附錄F熱加工車間的地面荷載……………(103)

附錄G常用機械設備動力系數(shù)……………(107)

附錄H各類混凝土的水泥品種和組成材料………………(109)

附錄J單層廠房縱向柱列溫度應力的計算………………(115)

附錄K單層廠房排架橫向空間作用的計算………………(118)

附錄L單層廠房鋼筋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121)

附錄M鋼筋混凝土平腹桿雙肢柱的內(nèi)力計算……………(123)

附錄N單層廠房鋼柱的截面尺寸…………(126)

附錄P鋼筋混凝土梁腹開矩形孔洞的設計與構造………(130)

附錄Q鋼筋混凝土梁腹開圓形孔洞的設計與構造………(136)

附錄R框架扁梁結構的設計與構造………(142)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149)

引用標準名錄…………………(150)

附:條文說明…………………(151)

人人文庫專用

·3·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3)

3Basicrequirement…………(5)

4Loads………(8)

4.1Generalrequirement……(8)

4.2Liveloadsonfloorandroof……………(8)

4.3Constructionandinspectionloads………(9)

4.4Horizaontalloadsonrailing……………(10)

4.5Snowload,ashloadonroofandwindload………………(10)

4.6Craneload………………(11)

4.7Vehicleloadsonground…………………(13)

4.8Loadsonground………(14)

4.9Dynamiccoefficients……(15)

5Materials…………………(16)

5.1Concrete………………(16)

5.2Steelreinforcement………(19)

5.3Steels人人文庫專用…………………(20)

5.4Masonymarerials………(22)

6Designforfoundationbase………………(23)

6.1Generalrequirement……(23)

6.2Calculationoffoundationbase……………(25)

7Designforfoundations…………………(29)

·4·

7.1Generalrequirement……(29)

7.2Embededdepthoffoundation……………(29)

7.3Foundationofprecastreinforcedconcretecolumn…………(30)

7.4Foundationofsteelcolumn………………(33)

8Structuresoffloorandroofsystem……(39)

8.1Typeandcalculation……(39)

8.2Structureofconcretefoorwithequitmentsonit…………(40)

9One-storiedfactory………(43)

9.1Generalrequirement……(43)

9.2Structureanalysisandcalculation………(47)

9.3Roofbracingsystem……(51)

9.4Cranegirders……………(54)

9.5Reiforcedconcretecolumns………………(59)

9.6Steelcolumns……………(65)

9.7One-storiedfactoryofbrickmasonycolumn………………(71)

9.8Bracingsystems…………(72)

9.9Structureofretainingwall………………(77)

10Multi-storeyandhigh-risereinforcedconcrete

factory……………………(80)

10.1Generalrequirement……(80)

10.2Structuralanalysisandcalculationofdisplacement………(81)

10.3Framestruture…………(82)

10.4Frame-shearwallstructure……………(83)

11Factor人人文庫專用ywithframe-bentstructure……(86)

12Renovationandextensionprojects……(89)

12.1Generalrequirement……(89)

12.2Renovationofone-storiedfactory………(90)

12.3Extensionofone-storiedfactorey………(91)

12.4Storeyadditionformulti-storiedfactory…(93)

·5·

ApendixAClassificationofworking-gradefor

frequently-usedcranesandtheir

contrastwithwork-rankingsystem…………(94)

ApendixBCategoryofcorrosivemediumatworking

sectionsinthemachineryidustry

workshop………(96)

ApendixCCommonly-usedthermalisolation

measuresforstructuralmembers……………(97)

ApendixDSurfacetemperatureofstructure-members

…………………(99)

ApendixEDistributedliveloadsonworkingdeck……(100)

ApendixFGroundloadsforhot-workingworkshop

…………………(103)

ApendixGDynamiccoefficientforcommonly-used

machines………(107)

ApendixHCementsandconponentpartsforvarious

kindofconcrete………………(109)

ApendixJCalculationoftemperaturestressfor

longitudinalbentofone-storiedfactory……(115)

ApendixKCalculationofspacialeffectonone-storied

factorybentinlateraldirection………………(118)

ApendixLSectionaldimensionofreinforcedconcrete

columnsforone-storiedfactory………………(121)

Apendix人人文庫專用MCalculationofinternelforceofbattened

columnwithparallelwebmembers…………(123)

ApendixNSectionaldimensionofsteelcolumnsfor

one-storiedfactory……………(126)

ApendixPDesignanddetailingofreinforcedconcrete

beamwithretangularholeontheweb………(130)

·6·

ApendixQDesignanddetailingofreinforcedconcrete

beamwithcircularholeontheweb…………(136)

ApendixRDesignanddetailingforreinforcedconcrete

flat-beamofframestructure…(142)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49)

Listofquotedstandards……(150)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51)

人人文庫專用

·7·

1總則

1.0.1為保證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的質(zhì)量,提高結構設計的水

平,適應機械工業(yè)的發(fā)展,在滿足工藝要求的前提下,使結構設計

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制定本規(guī)范。

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無抗震設防要求的新建、改建和擴建機械工

業(yè)廠房的結構設計。

1.0.3機械工業(yè)廠房的結構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結構布置、選型和構造處理應根據(jù)生產(chǎn)工藝、建筑功能、施

工技術、自然環(huán)境、巖土工程條件、材料供應和改擴建要求等因素

確定;

2結構設計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延性,并應滿足穩(wěn)定性

和耐久性的要求;

3結構設計中采用的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應經(jīng)過有關主

管部門或受委托單位鑒定認可,并應具有完整的技術文件;

4結構設計中宜采用標準構配件,在同一工程中,宜減少結

構構配件的種類;

5結構設計應取得巖土工程、地震和氣象等有關的基本設計

資料。

1.0.4機械工業(yè)廠房的結構設計,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

國家現(xiàn)行有人人文庫專用關標準的規(guī)定。

·1·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屋蓋roofsystem

在房屋頂部,用以承受各種屋面作用的屋面板、檁條、屋面梁、

屋架及支撐系統(tǒng)組成的部件或以拱、網(wǎng)架、薄殼和懸索等大跨空間

構件與支承邊緣構件所組成的部件的總稱。

2.1.2屋架rooftruss

將屋蓋荷載傳遞到墻、柱、托架或托梁上的桁架式構件。

2.1.3天窗架skylighttruss;monitorframe

設置在屋架或屋面梁上供采光和通風用并承受與屋蓋有關作

用的桁架或框架。

2.1.4屋蓋支撐系統(tǒng)roof-bracingsystem

保證屋蓋整體穩(wěn)定并傳遞縱橫向水平力而在屋架或屋面梁間

設置的各種連系桿件的總稱。

2.1.5等截面柱constantcross-sectioncolumn

沿高度方向水平截面尺寸不變的柱。

2.1.6階形柱steppedcolumn

沿高度方向分段改變水平截面尺寸的柱。

2.1.7抗風柱wind-resistantcolumn

為承人人文庫專用受風荷載而在房屋圍護墻處設置的柱。

2.1.8實腹鋼柱solid-websteelcolumn

腹板為整體的豎向受壓鋼構件。

2.1.9格構式鋼柱built-upsteelcolumn;lacedorbattened

compressionmember

由鋼綴材將各分肢體組合成整體的豎向受壓鋼構件。

·2·

2.1.10分離式鋼柱separatedsteelcolumn

支承屋蓋的豎向鋼肢體和支承起重機梁的豎向鋼肢體兩者用

水平鋼綴材連接而成的雙肢受壓鋼構件。

2.1.11鋼柱腳steelcolumnbase

用以向基礎傳遞內(nèi)力的鋼柱支座部分。

2.1.12柱間支撐columnbracing

為保證建筑結構整體穩(wěn)定、提高側(cè)向剛度和傳遞縱向水平力

而在相鄰兩柱之間設置的連系桿件。

2.1.13起重機梁cranegirder

承受起重機輪壓所產(chǎn)生的豎向荷載和縱、橫向水平荷載的梁。

2.1.14制動結構brakestructure

承受起重機上小車橫向制動力的結構。

2.1.15起重機荷載craneload

起重機起吊重物運行時,對結構構件產(chǎn)生的豎向或水平荷載。

2.1.16動力系數(shù)dynamiccoefficient

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或構件,當按靜力設計時采用的系數(shù),其

值為結構或構件的最大動力效應與相應的靜力效應的比值。

2.2符號

2.2.1作用和作用效應

S———荷載效應組合設計值;

M———彎矩;

N———軸力;

人人文庫專用V———剪力;

P———基礎底面壓力;

w0———基本風壓;

wk———風荷載標準值。

2.2.2材料性能和抗力

K———結構構件剛度;

·3·

R———結構構件承載力;

Ec———混凝土彈性模量;

Es———鋼筋彈性模量;

E———鋼材彈性模量;

f———材料強度設計值;

fk———材料強度標準值。

2.2.3幾何參數(shù)

A———毛截面面積;

An———凈截面面積;

As———鋼筋截面面積;

H———結構總高度、柱高度;

H1、H2、H3———階形柱上段、中段(或單階柱下段)、下段的

高度;

b———構件截面寬度;

d———土層深度或厚度、鋼筋直徑;

h———計算樓層層高、構件截面高度;

t———剪力墻厚度、樓板或鋼板厚度;

λ———長細比。

2.2.4計算系數(shù)

———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

μs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

μz

μ———高強度螺栓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數(shù)、柱的計算長度

系數(shù);

、、———階形柱上段、中段(或單階柱下段)、下段的計算長

μ1μ2μ人人文庫專用3

度系數(shù);

ρ———配筋率、比率;

φ———構件受壓穩(wěn)定系數(shù)。

2.2.5其他

T———結構自振周期。

·4·

3基本規(guī)定

3.0.1機械工業(yè)廠房的結構型式應根據(jù)工藝要求、材料供應和施

工條件等因素確定。

3.0.2單層機械工業(yè)廠房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排架結構;框排

架廠房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框排架結構,亦可采用鋼排架-鋼筋

混凝土框架混合的框排架結構;多層與高層機械工業(yè)廠房宜采用

框架、框架-剪力墻或框架-支撐結構。

技術經(jīng)濟合理時,可采用鋼管混凝土柱。

3.0.3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宜采用鋼結構:

1設有雙層或雙層以上起重機(含壁行起重機)的廠房;

2柱距大于等于12m、起重機起重量大于75t的廠房。

3.0.4柱距大于15m的大柱網(wǎng)的單層廠房,當無起重機或有起

重量為10t及以下的懸掛起重機時,屋蓋可采用柱支承和周邊支

承的網(wǎng)架或空間桁架結構。

3.0.5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層廠房,可采用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

結構,且廠房跨度不宜大于36m,柱距不宜大于9m,檐口高度不宜

超過12m:

1無橋式起重機;

2起重量不大于20t的A1~A5工作級別橋式起重機;

3起人人文庫專用重量不大于3t的懸掛式起重機。

3.0.6機械工業(yè)廠房常用起重機工作級別可劃分為A1~A8級,

其與過去常用的工作制等級的對應關系,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A

確定。

3.0.7跨度不大于15m、柱距不大于6m的單層廠房,符合下列

條件之一時,可采用磚柱結構:

·5·

1柱頂標高不大于7.5m、無起重機或有起重量不大于3t的

懸掛起重機廠房;

2起重量不大于5t的A1~A5工作級別梁式起重機、軌頂

標高不大于6m的廠房。

3.0.8受腐蝕性介質(zhì)作用的機械工業(yè)廠房的防腐蝕設計,應符合

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建筑防腐蝕設計規(guī)范》GB50046的有關規(guī)定;

其生產(chǎn)部位的腐蝕性介質(zhì)類別,應根據(jù)工藝條件確定;當由工藝確

定有困難時,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B的規(guī)定確定。

3.0.9直接承受間歇性輻射熱影響,構件表面溫度經(jīng)常處于

150℃以上的廠房,應采用鋼結構,并應對其構件采取相應的隔熱

措施。

當采取隔熱防護措施后,其表面溫度仍高于100℃時,在計算

鋼的設計強度和彈性模量時,宜計入相應的折減系數(shù)。

3.0.10鋼筋混凝土結構廠房中下列構件,當其表面溫度經(jīng)常高

于下列溫度時,應采取隔熱防護措施:

1起重機梁、柱子為60℃;

2屋蓋承重構件為80℃;

3其他構件為100℃。

3.0.11構件的隔熱防護措施,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C的規(guī)定采用。

構件表面溫度,應根據(jù)實測資料確定;無實測資料時,可按本規(guī)范

附錄D的規(guī)定確定。

當鋼筋混凝土結構采取隔熱防護措施后,其表面溫度仍高于

60℃時,在計算鋼筋和混凝土的設計強度和彈性模量時,應計入相

應的折減人人文庫專用系數(shù)。

3.0.12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應計入地面大面積堆載所產(chǎn)生

的地基不均勻變形對上部結構的不利影響,且應提高柱、墻等承重

結構的抗彎承載力和結構整體剛度;地基不均勻變形較大時,宜采

用鉸接排架等對不均勻變形不敏感的結構形式。設計應對堆載的

范圍、分布和允許的堆載量提出要求。

·6·

3.0.13當房屋長度超過現(xiàn)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0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和《鋼結構設計規(guī)

范》GB50017的有關伸縮縫最大間距時,其設計應計入溫度變化

的影響。

3.0.14對結構分析軟件的計算結果應進行分析判斷,并應在確

認其合理、有效后再作為工程結構設計的依據(jù)。

人人文庫專用

·7·

4荷載和作用

4.1一般規(guī)定

4.1.1機械工業(yè)廠房結構設計應根據(jù)使用過程中在結構上可能

同時出現(xiàn)的荷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分別

進行荷載(效應)組合,并應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應組合進行設計。

直接承受動力荷載作用的構件和連接節(jié)點,當按靜力荷載設計時,

應乘以動力系數(shù)。

4.1.2當采用荷載準永久組合時,可不計入施工和檢修荷載及欄

桿的水平荷載。

4.1.3機械工業(yè)廠房屋面和樓面活荷載、屋面積灰荷載和清灰設

施所產(chǎn)生的荷載、設備荷載、起重機荷載、地面運輸荷載、堆料荷

載,以及施工和檢修荷載等,應在施工圖中注明。

4.1.4混凝土樓地面的設計,應按正常使用條件下的運輸荷載、

設備荷載和堆料荷載分別進行計算,并應取其中最不利者;當使用

過程中運輸荷載、設備荷載和堆料荷載可能同時作用時,應按實際

情況進行組合計算,并應取其中最不利者。

4.1.5地下坑溝的設計,當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荷載同時作用

時,應按不同組合分別進行計算,并應取其中最不利者。

人人文庫專用4.2樓面和屋面活荷載

4.2.1機械工業(yè)廠房樓面和工作平臺在生產(chǎn)使用或安裝檢修時,

由設備、管道、運輸工具及可能拆移的隔墻產(chǎn)生的局部荷載,均應

按實際情況確定,可采用等效均布活荷載代替。樓面等效均布活

荷載,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的有關規(guī)

定執(zhí)行。

·8·

機械化運輸系統(tǒng)、起重機檢修平臺、鍋爐房、煤氣站、工藝和公

用平臺及鑄工車間熔化工部等工作平臺的均布活荷載,當工藝提

不出具體資料時,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E的規(guī)定確定。

4.2.2機械工業(yè)廠房樓面和工作平臺,尚應計入操作荷載。無設

備區(qū)域的操作荷載,包括操作人員、一般工具、零星原料、少量成品

和半成品的自重,可按均布活荷載計入,但不宜小于2.0kN/m2;

當堆料或成品和半成品堆放較多時,應按實際情況確定。但在設

備所占的樓面面積范圍內(nèi)可不計入操作荷載。

4.2.3機械工業(yè)廠房樓面懸掛設備及管道時,其荷載應按實際情

況確定,但不宜小于0.3kN/m2。

4.2.4生產(chǎn)使用的樓梯活荷載,可按實際情況確定,但不宜小于

3.5kN/m2。

4.2.5機械工業(yè)廠房樓面活荷載的組合值系數(shù)、頻遇值系數(shù)和準

永久值系數(shù),應按實際情況確定。但在任何情況下,組合值系數(shù)和

頻遇值系數(shù)不應小于0.7,準永久值系數(shù)不應小于0.6。

4.2.6機械工業(yè)廠房屋面活荷載,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

荷載規(guī)范》GB50009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4.3施工和檢修荷載

4.3.1設計屋面板、檁條、鋼筋混凝土挑檐、雨篷和預制小梁時,

施工或檢修集中荷載(人和小工具的自重),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

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4.3.2當施工階段無臨時支撐,且采用疊合梁的框架計算其第一

階段的內(nèi)人人文庫專用力時,施工荷載可?。保埃耄危恚?;懸挑結構時,可取

1.5kN/m2。

4.3.3縱向聯(lián)系梁做施工驗算時,應按距梁端1/3跨度處作用有

1.0kN的集中荷載的計算圖形進行計算。

4.3.4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在脫模、起吊和運輸階段做施工驗算

時,其荷載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9·

1構件自重宜乘以動力系數(shù)1.5,但驗算屋架腹桿強度時,

動力系數(shù)宜?。保?;

2脫模時的模板吸附力宜?。保埃耄危恚?。

4.4欄桿水平荷載

4.4.1機械工業(yè)廠房樓梯、工作平臺和檢修平臺的欄桿頂部水平

荷載,可取1.0kN/m。

4.4.2當女兒墻或欄桿裝有標志牌時,作用在女兒墻或欄桿上的

水平荷載,應計入標志牌引起的水平力。

4.4.3多層停車庫欄桿的水平荷載,宜取2.0kN/m。

4.5雪荷載、屋面積灰荷載和風荷載

4.5.1機械工業(yè)廠房雪荷載、屋面積灰荷載和風荷載,應按現(xiàn)行

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4.5.2橫向天窗、井式天窗的井內(nèi)、女兒墻墻根內(nèi)側(cè)等部位的積

雪荷載的分布系數(shù)和積灰荷載的增大系數(shù),不宜小于2.0。對輕

鋼結構屋面積雪分布系數(shù)和屋面積灰荷載的增大系數(shù)尚宜適當

提高。

4.5.3露天起重機棧橋的橋架、起重機梁和柱的風荷載體型系

數(shù),宜取1.3。

4.5.4作用在露天起重機梁頂面的橫向風荷載標準值,應按下式

計算:

Qwk=wk[B(H+a)+b(hs+F)](4.5.4)

式中:———作用在露天起重機梁頂面的橫向風荷載標準值

Qwk人人文庫專用

(kN);

wk———風荷載標準值(kN/m);

B———起重機最大寬度(m);

H———軌道面到起重機頂端距離(m);

a———起重機梁頂面到軌道面距離,可取0.2m;

·10·

b———操作室端面寬度,可?。保常恚?/p>

hs———操作室底面到起重機大梁底面距離(m);

F———起重機大梁底面到軌道面距離(m)。

4.6起重機荷載

4.6.1起重機的縱向和橫向水平荷載取值、單層起重機廠房多

臺起重機的組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GB50009的有關規(guī)定。

4.6.2結構計算中,可不計入懸掛起重機、懸鏈運輸系統(tǒng)、手動起

重機及電動葫蘆的水平荷載,但應設支撐系統(tǒng)以承受懸掛起重機

的水平荷載。

4.6.3起重機空載時的最大輪壓值和最小輪壓值,可按下列公式

計算:

oG(Lc-lh)

pmax=m′pmax-(4.6.3-1)

[nLc]

oG·lh

pmin=m′pmin-(4.6.3-2)

[nLc]

式中:pmax———起重機空載時的最大輪壓值(kN);

pmin———起重機空載時的最小輪壓值(kN);

m′———起重機空載輪壓系數(shù),一般取1.0,露天起重機取

1.05;

pmax———起重機技術參數(shù)提供的最大輪壓值(kN);

pmin———起重機技術參數(shù)提供的最小輪壓值(kN);

G人人文庫專用———起重機的重力荷載(kN);

Lc———起重機橋架跨度(m);

lh———起重機主鉤至軌道中心線的最小距離(m);

n———起重機一邊軌道上的車輪數(shù)。

4.6.4計算設有雙層橋式起重機或梁式起重機的單層廠房排架

和框排架時,其荷載組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1·

1雙層起重機的豎向荷載,宜按上層和下層起重機分別不多

于2臺進行組合計算;下層起重機滿載時,上層起重機應按空載計

算;上層起重機滿載時,下層起重機的荷載不應計入;

2多臺起重機的水平荷載,宜按參與組合的起重機臺數(shù)不多

于2臺進行計算;

3多臺起重機的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的折減系數(shù)應按滿載

起重機的臺數(shù)確定。

4.6.5計算作用于露天起重機棧橋柱上的起重機豎向荷載,當隨

機文件中沒有注明露天使用時的輪壓增值時,其最大和最小輪壓

值應按起重機技術參數(shù)提供的數(shù)值增大5%采用。

4.6.6設有懸臂式起重機的廠房,懸臂起重機的荷載值,應按工

藝提供的資料采用。其與廠房內(nèi)橋式或梁式起重機的荷載組合,

應按實際情況確定。

4.6.7設有壁行起重機的廠房,壁行起重機的垂直輪壓、水平輪

壓、垂直輪距、水平輪距和水平軌距等數(shù)值,應按隨機技術文件采

用,其荷載作用位置,應按圖4.6.7采用;可不計壁行起重機橫向水

平制動力,縱向水平制動力可按制動輪垂直輪壓荷載的10%計算。

人人文庫專用

圖4.6.7壁行起重機荷載作用位置示意

1—垂直輪壓;2—上水平輪水平反力;3—下水平輪水平反力;4—柱子

4.6.8壁行起重機上方有橋式起重機或梁式起重機,計算單層廠

房排架和框排架時,其荷載組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2·

1豎向荷載,當上方起重機為最大輪壓作用時,可不計入壁

行起重機荷載;當壁行起重機為最大輪壓作用時,上方起重機荷載

可按實際情況確定;

2多臺起重機的水平荷載,宜按參與組合的起重機臺數(shù)不多

于2臺進行計算。

4.6.9當廠房內(nèi)設有半跨龍門式起重機時,其垂直輪壓和相關技

術參數(shù)應由工藝提供。起重機橫向水平荷載應由排架柱一端獨自

承受。

4.6.10半跨龍門式起重機上方有橋式起重機或梁式起重機,計

算單層廠房排架和框排架時,其荷載組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豎向荷載,當上方起重機為最大輪壓作用時,可不計入半

跨龍門式起重機荷載;當半跨龍門式起重機為最大輪壓作用時,上

方起重機荷載可按實際情況確定;

2多臺起重機的水平荷載,宜按參與組合的起重機臺數(shù)不多

于2臺進行計算。

4.6.11對于工作級別為A6~A8的起重機,尚應按起重機擺動

引起的橫向水平荷載驗算起重機梁及其制動結構的強度、穩(wěn)定以

及連接的強度;起重機擺動引起的橫向水平荷載,不應與起重機橫

向剎車力引起的橫向水平荷載同時計入。作用于每個輪壓處擺動

引起的橫向水平荷載標準值,可按下式計算:

Hk=αpmax(4.6.11)

式中:Hk———某一輪壓處擺動引起的橫向水平荷載標準值(kN);

pmax———某一輪上的最大輪壓標準值(kN);

α———系數(shù),一般軟鉤起重機宜取0.1,抓斗或磁盤起重機

人人文庫專用宜取0.15,硬鉤起重機宜取0.2。

4.6.12檢修起重機及軌道的平臺或人行走道板上的豎向活荷載

標準值,應按實際情況確定,無特殊要求時可?。玻埃耄危恚病?/p>

4.7地面運輸荷載

4.7.1結構設計中,地面運輸荷載應按各種運輸設備的豎向輪壓

·13·

確定,各種運輸設備的豎向輪壓應乘以動力系數(shù),其準永久值系數(shù)

可?。埃怠?/p>

4.7.2設計地下坑溝時,地面運輸荷載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載重汽車可按實際可能發(fā)生的后軸單輪、后軸雙輪、雙軸

雙輪的汽車成兩行并列行駛時的四輪等情況計算;

2機車的荷載,可按機車的某一軸直接位于一根枕木上計算。

4.7.3當?shù)販洗┻^道路時,地面運輸荷載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單行道可按最大車輛等級計算;雙行道可按兩行并列的車

輛計算,相鄰兩列車的輪距可?。保常?;

2電動平板車可按一輛計算;

3有履帶車、平板掛車或其他車輛通過時,其荷載應根據(jù)實

際情況確定。驗算時,橫向可只按有一輛車的荷載作用在坑溝上

計算。

4.7.4履帶車、平板掛車對應的汽車荷載等級可按表4.7.4的規(guī)

定確定。

表4.7.4履帶車、平板掛車對應的汽車荷載等級

履帶車、平板掛車的類別履帶-50掛車-80掛車-100掛車-120

對應的汽車荷載等級汽-10汽-15汽-20汽-超20

4.8地面荷載

4.8.1機械工業(yè)廠房的地面荷載,應按工藝提出的要求確定。當

工藝無特殊要求時,可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

1機械加工、裝配、焊接、工具、修理等各類車間,可取

10.0kN/人人文庫專用m2~30.0kN/m2;

2中央工具庫、工具分發(fā)室等,可?。福埃耄危恚病保担埃耄危恚?;

3熱加工車間的地面荷載,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F的規(guī)定采用。

4.8.2地面堆料荷載,應按大面積密集堆料或局部荷載兩種分布

狀況確定。

4.8.3有明確支承點的大面積密集堆料,當支承面的中心距不大

·14·

于0.8m,且各支承面積不小于0.09m2時,可按投影面積計算其

單位面積的荷載。

4.8.4當支承條件不符合本規(guī)范第4.8.3條的要求時,應根據(jù)支

承面的數(shù)量、間距及幾何形狀,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面設計規(guī)

范》GB50037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荷載計算。

4.9動力系數(shù)

4.9.1常用機械設備的動力系數(shù),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G的規(guī)定

采用。

4.9.2載重汽車輪壓荷載的動力系數(shù),可根據(jù)覆土厚度按表

4.9.2的規(guī)定采用。

表4.9.2載重汽車輪壓荷載的動力系數(shù)

覆土厚度(m)≤0.250.30.40.50.6≥0.7

動力系數(shù)1.301.251.201.151.051.00

4.9.3計算混凝土地面強度時,各種無軌運輸車輛的輪壓荷載動

力系數(shù)可取1.0。

4.9.4計算地溝蓋板時,各種無軌運輸車輛的輪壓荷載動力系數(shù)

可?。保薄?/p>

4.9.5機車荷載動力系數(shù),當坑溝頂板面至軌底的高度大于或等

于1.0m時,可?。保埃恍∮诨虻扔冢埃担頃r,可?。保?,當高度在

0.5m~1.0m之間時可線性插入采用。

4.9.6電瓶車輪壓荷載動力系數(shù)可?。保埃怠?/p>

4.9.7運輸車輛引起的坑溝側(cè)壓力,其動力系數(shù)可取1.0。

4.9.8設人人文庫專用備搬運裝卸荷載的動力系數(shù)可?。保薄保?。

·15·

5材料

5.1混凝土

5.1.1各類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素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5;

2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3采用強度等級400MPa及以上的鋼筋時,混凝土強度等級

不應低于C25;

4疊合板的疊合層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25;疊合梁

的疊合層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30;預制板拼縫用的細石混

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

5裝配整體式結構接頭填縫用的細石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

低于預制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

6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40,且不

應低于C30;

7承受重復荷載的鋼筋混凝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

于C30。

5.1.2各類混凝土的水泥品種和組成材料,可根據(jù)工程特點或環(huán)

境條件,按本規(guī)范附錄H的規(guī)定選用,有特殊要求時應在圖紙上

注明。

5.1.3構人人文庫專用件表面受不同溫度作用的混凝土強度設計值和彈性模

量,其折減系數(shù)應按表5.1.3-1的規(guī)定采用;鋼筋與混凝土粘結強

度的折減系數(shù),應按表5.1.3-2的規(guī)定采用。

5.1.4作用于鋼筋混凝土構件表面溫度超過200℃時,應采用耐

熱混凝土,其水泥品種和組成材料宜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H的有關

規(guī)定。

·16·

表5.1.3-1構件表面受不同溫度作用的混凝土強度設計值

和彈性模量的折減系數(shù)

溫度(℃)

名稱

2060100150200

抗壓1.000.900.850.800.70

強度設計值

抗拉1.000.850.750.650.55

彈性模量1.000.850.750.650.55

表5.1.3-2構件表面受不同溫度作用的鋼筋與

混凝土粘結強度的折減系數(shù)

溫度(℃)

鋼筋類別

60100150200

光圓鋼筋0.820.750.600.48

帶肋鋼筋1.001.001.001.00

5.1.5處于水位交替變化或經(jīng)常受水、水汽浸潤的鋼筋混凝土結

構及采暖房屋中濕度較大,且可能經(jīng)常發(fā)生凍融的部位,應對混凝

土采取符合其抗凍等級要求的抗凍措施。混凝土抗凍等級應根據(jù)

氣候分區(qū)、年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受凍程度和檢修條件等因素,按表

5.1.5的規(guī)定確定。

表5.1.5混凝土抗凍等級

氣候分區(qū)嚴寒寒冷其他

年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次)≥100<100≥100<100—

受凍后果嚴重且難于檢修的部位F300F300F300F200F100

受凍后果人人文庫專用嚴重但有檢修條件的部位F300F200F200F150F50

受凍較重部位:

(1)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外露的陰

面部位;F200F200F150F150F50

(2)冬季有水或易長期積雪結冰

的溝槽建筑物

·17·

續(xù)表5.1.5

氣候分區(qū)嚴寒寒冷其他

受凍較輕部位:

(1)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外露的陽

F200F150F100F100F50

面部位;

(2)冬季無水干燥的溝槽建筑物

水下、土中及大體積內(nèi)部的混凝土F50F50———

注:1氣候分區(qū)劃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最冷月平均溫度不高于-10℃,且日平均溫度不高于5℃的天數(shù)不少于

145d,應為嚴寒地區(qū);

2)最冷月平均溫度為0℃~-10℃,且日平均溫度不高于5℃的天數(shù)為90d~

145d,應為寒冷地區(qū);

2冬季水位變化區(qū)指運行期可能遇到的冬季最低水位以下0.5m~1.0m至

冬季最高水位以上1.0m(陽面)、2.0m(陰面)部位;

3陽面指冬季大多數(shù)為晴天,平均每天有4h陽光照射,不受山體或建筑物遮

擋的表面,其余均按陰面確定;

4最冷月平均氣溫低于-25℃地區(qū)的混凝土抗凍等級應根據(jù)具體情況研究

確定;

5在無抗凍要求的地區(qū),混凝土抗凍等級不宜低于F50。

5.1.6防水混凝土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防水混凝土的設計抗?jié)B等級,應符合表5.1.6的規(guī)定;

2防水混凝土的環(huán)境溫度不得高于80℃;

3防水混凝土應滿足抗?jié)B等級的要求,并應根據(jù)工程所處的

環(huán)境和工作條件,滿足抗壓、抗凍和抗侵蝕性等耐久性要求;

4各種防水混凝土的組成材料,宜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H的有

關規(guī)定。

人人文庫專用表5.1.6防水混凝土的設計抗?jié)B等級

工程埋置深度H(m)設計抗?jié)B等級

H<10P6

10≤H<20P8

20≤H<30P10

H≥30P12

·18·

5.1.7結構設計應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提出降低水化熱和控

制溫度裂縫的要求。

5.1.8防油滲混凝土和耐磨混凝土的組成材料,宜符合本規(guī)范附

錄H的有關規(guī)定。防油滲混凝土的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國

家標準《機械工業(yè)廠房建筑設計規(guī)范》GB50681的有關規(guī)定。

5.2鋼筋

5.2.1混凝土結構的鋼筋,應按下列規(guī)定選用:

1縱向受力普通鋼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

HRBF500鋼筋,也可采用HPB300、HRB335、HRBF335、RRB400

鋼筋;

2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

HRBF500鋼筋;

3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HRBF500

鋼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鋼筋;

4預應力筋,宜采用預應力鋼絲、鋼絞線和預應力螺紋

鋼筋。

5.2.2下列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受力鋼筋,不得采用冷加工

鋼筋:

1承受沖擊、脈沖及多次重復荷載作用的結構;

2需要驗算疲勞的結構;

3承受起重機荷載的柱;

4環(huán)境計算溫度低于-30℃的結構;

5構人人文庫專用件表面溫度經(jīng)?;蜷L時間高于60℃的結構;

6處在侵蝕介質(zhì)或相對濕度大于80%的環(huán)境中的結構;

7吊鉤(環(huán))和預埋件的錨筋。

5.2.3不同溫度下,鋼筋或鋼絲強度設計值和彈性模量的折減系

數(shù),應按表5.2.3的規(guī)定采用。

·19·

表5.2.3不同溫度下鋼筋或鋼絲強度設計值和彈性模量的折減系數(shù)

溫度(℃)

鋼筋或鋼絲種類

60100150200

強度設計值1.001.000.900.85

非冷加工

彈性模量1.001.000.970.95

強度設計值1.000.900.850.80

冷加工

彈性模量1.001.001.001.00

5.2.4當進行鋼筋代換時,除應符合設計要求的構件承載力、最

大力下的總伸長率和裂縫寬度驗算外,尚應滿足最小配筋率、鋼筋

間距、保護層厚度、鋼筋錨固長度、接頭面積百分率及搭接長度等

構造要求。

5.2.5進口鋼筋、鋼絲,應對其力學性能和化學成分進行檢驗,并

應在符合要求后再采用。

5.3鋼材

5.3.1鋼材牌號和材性應根據(jù)結構或構件的重要性、荷載特

征、結構形式、應力狀態(tài)、連接方法、鋼材厚度和工作環(huán)境等因素

選用。

承重結構的鋼材宜采用Q235鋼、Q345鋼、Q390鋼和Q420

鋼,其質(zhì)量應分別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和

《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1591的有關規(guī)定。

5.3.2承重結構采用的鋼材應具有抗拉強度、伸長率,以及屈服

強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證,焊接結構采用的鋼材尚應具有碳含

量的合格保證人人文庫專用。

焊接承重結構以及非焊接的起重機梁、起重機桁架、有5t以

上鍛錘或相當?shù)恼駝釉O備或重型廠房的屋架和托梁、跨度大于

24m的托架、跨度大于42m的屋架和需要彎曲成型的構件采用的

鋼材,應具有冷彎試驗的合格保證。

5.3.3對于需要驗算疲勞的焊接結構的鋼材,應具有常溫沖擊韌

·20·

性的合格保證。當結構工作溫度不高于0℃但高于-20℃時,對

Q235鋼和Q345鋼應具有0℃沖擊韌性的合格保證;對Q390鋼

和Q420鋼應具有-20℃沖擊韌性的合格保證。當結構工作溫度

不高于-20℃時,對Q235鋼和Q345鋼應具有-20℃沖擊韌性的

合格保證;對Q390鋼和Q420鋼應具有-40℃沖擊韌性的合格

保證。

對于需要驗算疲勞的非焊接結構的鋼材亦應具有常溫沖擊韌

性的合格保證。當結構工作溫度不高于-20℃時,對Q235鋼和

Q345鋼應具有0℃沖擊韌性的合格保證;對Q390鋼和Q420鋼

應具有-20℃沖擊韌性的合格保證。

起重機起重量不小于50t的A4、A5工作級別的起重機梁,對

鋼材沖擊韌性的要求應與需要驗算疲勞的構件相同。

5.3.4當焊接承重結構的鋼板厚度不小于40mm,且承受沿板厚

方向的拉力時,鋼板厚度方向截面收縮率不應小于現(xiàn)行國家標準

《厚度方向性能鋼板》GB/T5313中Z15級規(guī)定的容許值。

5.3.5下列承重結構和構件,不應采用Q235沸騰鋼:

1直接承受動力荷載或振動荷載,且需要驗算疲勞的結構或

構件;

2工作溫度低于-20℃時的直接承受動力荷載,或振動荷載

但可不驗算疲勞的結構或構件,以及承受靜力荷載的受彎或受拉

的重要承重結構或構件;

3工作溫度不高于-30℃的所有承重結構或構件。

5.3.6熱加工車間承重夾鉗起重機或剛性料耙的起重機梁,宜采

用低合金人人文庫專用高強度結構鋼。

5.3.7對處于外露環(huán)境,且對耐腐蝕有特殊要求的或在腐蝕性氣

態(tài)和固態(tài)介質(zhì)作用下的承重結構,宜采用耐候鋼,其質(zhì)量要求應符

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焊接結構用耐候鋼》GB/T4172的有關規(guī)定。

5.3.8鋼結構的連接材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guī)

范》GB50017的有關規(guī)定。

·21·

5.4砌體材料

5.4.1砌體材料,應根據(jù)其受力特征、所處環(huán)境以及材料供應等

條件選用。

5.4.2磚柱廠房所采用的塊體材料宜采用燒結普通實心磚,也可

根據(jù)使用環(huán)境選用非燒結硅酸鹽磚和混凝土普通磚。

5.4.3磚柱廠房墻、柱所用材料的強度等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

準《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的有關規(guī)定。

5.4.4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砌體填充墻,實心塊體的強度等級不

宜低于MU2.5,空心塊體的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U3.5,砌體的

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5。

人人文庫專用

·22·

6地基設計

6.1一般規(guī)定

6.1.1機械工業(yè)廠房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但重型機械

工業(yè)廠房,其地基基礎設計等級不應低于乙級。

6.1.2機械工業(yè)廠房的地基,均應進行地基承載力驗算。

6.1.3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機械工業(yè)廠房,均應進

行地基變形驗算。

6.1.4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的機械工業(yè)廠房,當符合表

6.1.4規(guī)定的條件,且不屬于本規(guī)范第6.1.5條的情況時,可不進

行地基變形驗算。

表6.1.4機械工業(yè)廠房可不做地基變形驗算的條件

地基主要受力層情況建筑物類別

單層廠房(6m柱距)

地基承載力

各土層坡度框架結構單跨多跨

特征值

(%)(層數(shù))起重機額定廠房跨度起重機額定廠房跨度

fak(kPa)

起重量(t)(m)起重量(t)(m)

80≤fak<100≤5≤510~16≤185~10≤18

100≤fak<130≤10≤516~20≤2410~16≤24

130≤fak<160≤10≤620~32≤3016~20≤30

160≤fak<200≤10≤632~50≤3020~32≤30

200≤fak<3人人文庫專用00≤10≤750~100≤3032~75≤30

注:1地基主要受力層系指條形基礎底面下深度為基礎底面寬度的3倍,獨立基

礎下為基礎底面寬度的1.5倍,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圍;

2表中起重機額定起重量值系指最大值,設計時應按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高

低相應采用;

3表中框架結構指民用建筑,對于工業(yè)建筑可按廠房高度、荷載情況折算成

與其相當?shù)拿裼媒ㄖ訑?shù)。

·23·

6.1.5表6.1.4所列設計等級為丙級的機械工業(yè)廠房,有下列情

況之一時,應做地基變形驗算:

1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體型復雜的建筑;

2在基礎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大,

可能引起地基產(chǎn)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

3軟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載時;

4相鄰建筑距離近,可能發(fā)生傾斜時;

5地基內(nèi)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完成時。

6.1.6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及埋深或按單樁承載力確

定樁數(shù)時,傳至基礎或承臺底面上的荷載效應應按正常使用極限

狀態(tài)下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相應的抗力應采用地基承載力特征

值或單樁承載力特征值。

計算地基變形時,傳至基礎底面上的荷載效應應按正常使用

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應的準永久組合,不應計入風荷載和起重機荷

載。相應的限值應為地基變形允許值。

計算地基穩(wěn)定時,荷載效應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

應的基本組合,但其分項系數(shù)均為1.0。

6.1.7建造在斜坡上或邊坡附近的機械工業(yè)廠房,應進行穩(wěn)定性

驗算。

6.1.8下列機械工業(yè)廠房應在施工和使用期間進行沉降變形觀

測,直到沉降達到穩(wěn)定標準:

1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廠房;

2軟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廠房;

3處理人人文庫專用地基上的廠房;

4加層、擴建的廠房;

5受鄰近深基坑開挖施工影響,或受場地地下水等環(huán)境因素

變化影響的廠房;

6建造在斜坡上或邊坡附近的廠房;

7采用新型基礎或新型結構的廠房。

·24·

6.1.9地基設計前,應具有下列資料:

1建設場地的巖土工程和水文地質(zhì)資料、氣候條件;

2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結構型式;

3大型設備基礎埋深、位置、尺寸及荷載情況;

4與擬建建筑物相鄰的原有建筑物狀況及其基礎形式、埋置

深度、尺寸等;

5建設場地地下構筑物、管線和設施的情況;

6當?shù)亟ㄖ牧系钠贩N、質(zhì)量和供應狀況;

7當?shù)厥┕り犖榈哪芰?、技術水平、施工機械裝備狀況。

6.1.10確定建筑場地時,宜避開軟土、可液化土、污染土、滑坡

帶、新近堆積土、流沙、暗溝、塘、浜、古河道等不良地段。當確實無

法避開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并應注意相鄰建筑物的相

互影響。

6.2地基計算

6.2.1機械工業(yè)廠房的地基承載力、地基變形和穩(wěn)定性驗算,應

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有關

規(guī)定。

6.2.2單向偏心荷載作用下的地基,其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無起重機廠房,當基礎底面與地基之間出現(xiàn)零應力區(qū)時,

其零應力區(qū)的面積不應大于基礎底面積的25%;

2有起重機廠房,有起重機荷載組合時,基礎底面與地基之

間不宜出現(xiàn)零應力區(qū);

3當人人文庫專用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小于150kPa時,對起重機起重量大

于或等于75t的廠房和起重機起重量大于或等于15t的露天棧

橋,有起重機荷載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的最小壓力與最大壓力之

比,應符合下式的要求:

Pkmin/Pkmax≥0.25(6.2.2)

式中:Pkmin———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的最

·25·

小壓力(kPa);

Pkmax———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的最

大壓力(kPa)。

6.2.3矩形雙向偏心受壓基礎(圖6.2.3),當符合下式要求時,

可按單向偏心受壓基礎計算:

ey/a≤0.2ex/b(6.2.3)

式中:ex、ey———分別為基礎底面處的軸向力對基礎形心y軸和x

軸的偏心距(m);

a、b———分別為基礎底面在y向和x向的寬度(m)。

圖6.2.3雙向偏心基礎偏心距示意

1—軸向力作用點

6.2.4當矩形雙向偏心受壓基礎不符合本規(guī)范第6.2.3條要求

時,其地基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基礎底面處的壓力值,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Fk+GkMkxMky

Pkmax=++(6.2.4-1)

AWxWy

Fk+GkMkxMky

Pki=±(6.2.4-2)

人人文庫專用AWxWy

式中:Pkmax———基礎底面角點最大壓力(kPa);

Pki———除基礎底面角點最大、最小壓力外,其余角點基礎

底面的壓力(kPa);

F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

面的豎向力值(kN);

·26·

Gk———基礎自重和基礎上的土重(kN);

Mkx、Mky———分別為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上部結構傳

至基礎頂面的豎向力對y軸和對x軸的力矩值

(kN·m);

A———基礎底面面積(m2);

Wx、Wy———分別為基礎底面對基礎形心y軸、x軸的截面抵

抗矩。

2基礎底面角點最大壓力不應大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

征值的1.2倍;

3除基礎底面角點最大、最小壓力外,其余角點基礎底面的

壓力不應大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6.2.5當?shù)鼗芰臃秶鷥?nèi)有軟弱下臥層時,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驗算下臥層地基

承載力。

6.2.6一般機械工業(yè)廠房的地基最終沉降量,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

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計算。

6.2.7機械工業(yè)廠房的最終沉降量、沉降差、傾斜和局部傾斜等

地基變形計算值,不應大于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

范》GB50007有關地基變形允許值的規(guī)定。

6.2.8多層及高層廠房的箱形或筏形基礎沉降量計算,對于碎石

土、砂土、粉土、花崗巖殘積土、全風化巖、強風化巖等不能準確取

得壓縮模量的地基土,可按國家現(xiàn)行標準《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

規(guī)程》JGJ72的有關規(guī)定采用變形模量計算其平均沉降量。

6.2.9對人人文庫專用于有大面積地面堆載的單層廠房和露天棧橋,當在使用

過程中允許調(diào)整起重機軌道時,其地基設計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

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規(guī)定,計算由地面荷載引起柱

基內(nèi)側(cè)邊緣中點的地基附加沉降量,且不應超過其規(guī)定的允許值。

6.2.10地基的穩(wěn)定性,可采用圓弧滑動面法驗算,最危險的滑動

面上諸力對滑動中心所產(chǎn)生的抗滑力矩與滑動力矩,應符合下式

·27·

的要求:

MR

≥1.2(6.2.10)

MS

式中:MR———最危險的滑動面上諸力對滑動中心所產(chǎn)生的抗滑

力矩(kN·m);

MS———最危險的滑動面上諸力對滑動中心所產(chǎn)生的滑動

力矩(kN·m)。

人人文庫專用

·28·

7基礎設計

7.1一般規(guī)定

7.1.1機械工業(yè)廠房基礎的選型,應根據(jù)下列因素綜合分析確定:

1建設場地的巖土工程條件;

2建筑物的結構型式;

3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位置和性質(zhì);

4基礎的埋置深度;

5有無地下室、鄰近設備基礎和地下設施的情況;

6生產(chǎn)工藝、產(chǎn)品精度對地基變形和振動控制的要求;

7現(xiàn)場的施工條件和建筑材料供應等情況。

7.1.2機械工業(yè)廠房基礎形式,可采用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柱

下條形基礎、聯(lián)合基礎、筏形基礎或樁基礎。

7.1.3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可采用樁基礎:

1當生產(chǎn)工藝和使用上對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時;

2當建筑物荷載較大或地基軟弱,采用天然地基可能會產(chǎn)生

變形過大或不均勻沉降時;

3按本規(guī)范第6.2.9條規(guī)定確定的由地面荷載引起柱基內(nèi)

側(cè)邊緣中點的地基附加沉降量超過規(guī)定的允許值時;

4當相鄰柱基礎荷載差異較大,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滿足允許

沉降差要求人人文庫專用時;

5當遇有特殊地質(zhì)現(xiàn)象,采用其他地基處理均不能滿足要求時;

6當經(jīng)過技術經(jīng)濟比較,采用樁基更為合理時。

7.2基礎埋置深度

7.2.1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根據(jù)作用在地基上荷載的大小和性

·29·

質(zhì)、基礎型式和構造、地基承載力、地基土的凍脹和融陷的影響、建

筑物的用途、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和地下設施、巖土地質(zhì)條件及

水文地質(zhì)條件、相鄰建筑物的基礎埋置深度等因素確定,并應符合

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

凍土地區(qū)基礎的埋置深度,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凍土地區(qū)建

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JGJ118的有關規(guī)定。

7.2.2在滿足地基穩(wěn)定和變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礎宜淺埋。除巖

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于0.5m;有起重機時,不宜小于0.8m。

軟土地區(qū)的建筑,宜利用上部地表硬殼層作地基。

7.2.3基礎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當必須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下

時,應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時不受擾動的措施;當基礎埋置在易風化

的巖層上時,施工時應在基坑開挖后立即鋪設墊層。

7.2.4當一個建筑物結構單元的基礎埋置在不同類型的地基上

時,應分別驗算地基變形值,其沉降差不應超過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

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規(guī)定的允許值。

7.2.5與已有建筑物相鄰新建廠房時,新建廠房的基礎埋深不宜

大于已有建筑物基礎埋深,并應復核對已有建筑物基礎的影響。

新建廠房的基礎埋深大于已有建筑物基礎埋深時,兩基礎間應保

持一定間距,其數(shù)值應根據(jù)已有建筑物荷載大小、基礎形式和巖土

條件確定;當間距不滿足要求時,應采取分段施工、設臨時支撐、打

板樁、地下連續(xù)墻或加固已有建筑物地基等保證已有建筑物的安

全和正常使用的措施。

7.2.6條形基礎的埋置深度有變化時,宜做成臺階過渡。階高與

階長之比值不人人文庫專用宜大于0.5,且階高不宜大于500mm。

7.3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基礎

7.3.1預制鋼筋混凝土柱,應采用杯口基礎(圖7.3.1)。矩形和

工字形截面柱可采用單杯口基礎,雙肢柱可采用雙杯口或單杯口

基礎;其構造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30·

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雙杯口基礎,當兩杯口間隔壁厚度小于

400mm時,宜在隔壁內(nèi)配筋[圖7.3.1(c)]。

圖7.3.1預制柱杯口基礎構造

a1—杯底厚度;d—鋼筋直徑

7.3.2聯(lián)合基礎時(圖7.3.2),杯口及基礎梁的構造,應符合現(xiàn)

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

人人文庫專用

圖7.3.2柱下聯(lián)合基礎杯口基礎構造

1—基礎梁;a1—杯底厚度

·31·

7.3.3預制鋼筋混凝土柱下的條形基礎,預制柱與肋梁交接處的

杯口構造,除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杯口頂面與肋梁頂面位于同一標高時,杯口邊緣至肋梁

邊緣的距離宜大于或等于200mm(圖7.3.3-1),杯口壁應配筋(圖

7.3.3-2);

2當杯口頂面高于肋梁頂面時,其構造與獨立的杯口基礎應

相同。

圖7.3.3-1預制柱下條形基礎肋梁杯口的構造尺寸

人人文庫專用

·32·

圖7.3.3-2預制柱下條形基礎肋梁杯口壁配筋構造

①—肋梁縱向鋼筋

7.3.4高杯口基礎當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

范》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時,其杯壁和短柱配筋可按構造要求進

行設計;當不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時,高杯口的短柱應視為排架柱的一部分,

并應與排架柱一起按多階柱進行內(nèi)力分析,求得內(nèi)力后,按柱子進

行配筋設計。

7.3.5預制柱插入杯口部分的表面應鑿毛。柱與杯口間的空隙,

應用強度等級比基礎高一級的補償收縮細石混凝土充填密實;當

細石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以上時,可進行上部結構的

吊裝。

7.4鋼柱基礎

7.4.1單人人文庫專用層工業(yè)廠房宜采用露出式柱腳基礎(圖7.4.1-1)或插

入式柱腳基礎[圖7.4.1-2(a)];多層與高層廠房宜采用埋入式柱

腳基礎[圖7.4.1-2(b)]或外包式柱腳基礎(圖7.4.1-3)。

·33·

圖7.4.1-1露出式柱腳基礎構造示意

d—地腳錨栓直徑;lm—地腳錨栓埋置深度;

1—鋼柱;2—抗剪件;3—柱腳底板;4—二次澆灌層;5—地腳錨栓

人人文庫專用

圖7.4.1-2插入、埋入式柱腳基礎

1—實腹式柱;2—格構式柱;3—杯口用細石混凝土灌實;d—柱的插入深度

·34·

圖7.4.1-3外包式柱腳基礎

1—頂部加強箍筋;2—一般箍筋;3—垂直縱向主筋;4—圓柱頭焊釘;

5—基礎或基礎梁;6—柱腳底板;7—錨栓;8—鋼柱

7.4.2露出式柱腳基礎,鋼柱軸力應由底板直接傳至混凝土基

礎;鋼柱底部的水平力,應由底板與混凝土基礎間的摩擦力承受;

當水平力大于底板下的摩擦力時,應設置抗剪件且承受全部水平

力;鋼柱底部的彎矩,應由柱腳錨栓的拉力和底板與基礎混凝土間

的承壓力承受;柱腳錨栓在基礎中的埋置應滿足錨固要求,埋入長

度不應小于其直徑的25倍;錨栓底部應設錨板或彎鉤,錨板厚度

宜大于錨栓直徑的1.3倍。柱腳底板下混凝土的局部承壓,應按

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驗算。

7.4.3露出式柱腳基礎構造(圖7.4.1-1),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地腳錨栓中心至基礎頂面邊緣的距離,宜大于地腳錨栓直

徑的5倍人人文庫專用,且應大于150mm;

2鋼柱柱腳底板邊緣至基礎頂面邊緣的距離,應大于100mm;

3鋼柱基礎頂面二次澆灌層,宜采用強度等級比基礎混凝土

高一強度等級的補償收縮細石混凝土澆灌,其厚度可為30mm~

50mm;

4柱腳底板可采用在柱腳底板下面設置鋼墊板的方法調(diào)平,

·35·

對輕型的鋼柱可采用調(diào)平螺帽方法調(diào)平。

7.4.4插入式柱腳基礎,鋼柱插入杯口的深度及構造,應符合下

列規(guī)定:

1鋼柱插入杯口的最小深度[圖7.4.1-2(a)],不宜小于吊裝

鋼柱長度的1/20,且不宜小于500mm;對實腹柱可取柱截面高度的

1.5倍或圓管柱外徑的1.5倍;對雙肢格構式柱可取柱截面高度的

0.5倍、柱截面寬度的1.5倍或圓管柱外徑的1.5倍的較大值;

2在插入部分的頂部,鋼柱應設置水平加勁肋或橫隔;

3鋼柱底端至基礎杯口底的距離,宜采用50mm,當設置有

柱底板時宜采用200mm;

4混凝土杯口壁內(nèi)側(cè)應鑿毛。鋼柱與杯口間的空隙,應用強

度等級比基礎混凝土高一強度等級的補償收縮細石混凝土充填密

實;并應當細石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以上后再進行上

部結構的吊裝。

7.4.5埋入式柱腳基礎,鋼柱軸力應由底板直接傳至混凝土基

礎,柱腳底板下混凝土的局部承壓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

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驗算;通過混凝土對鋼柱的承壓

力傳遞彎矩和剪力,與鋼柱埋入部分相接觸混凝土的承壓應力,不

應大于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在邊柱和角柱柱腳中埋入部

分的頂部和底部(圖7.4.5),可設置抵抗柱腳剪力的U形鋼筋。

人人文庫專用

圖7.4.5邊柱、角柱U形鋼筋設置示意

1—U形加強筋(兩根)

·36·

7.4.6埋入式柱腳基礎構造[圖7.4.1-2(b)],應符合下列要求:

1鋼柱埋入基礎的深度,工字型截面柱不應小于鋼柱截面高

度的1.5倍,箱形和圓形柱不應小于柱截面長邊或外徑的2.0倍;

2鋼柱腳底板應設置錨栓與下部混凝土連接;

3鋼柱埋入部分的側(cè)邊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圖7.4.6),鋼柱

邊至基礎內(nèi)邊緣的距離不得小于鋼柱受彎方向截面高度的1/2,

且不應小于250mm;鋼柱邊至基礎外邊緣的距離不得小于鋼柱受

彎方向截面高度的2/3,且不應小于400mm;

圖7.4.6鋼柱埋入部分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C1—一鋼柱邊至基礎內(nèi)邊緣的距離;C2—一鋼柱邊至基礎外邊緣的距離

4在埋入部分的頂部,鋼柱應設置水平加勁肋;當箱形柱壁

板寬厚比大于30時,應在埋入部分的頂部設置隔板,也可在箱形

柱的埋入部分填充混凝土,當混凝土填充至基礎頂部以上一倍箱

形截面高度時,埋入部分的頂部可不設隔板;

5在鋼柱埋入部分的四周應設置豎向鋼筋和水平向箍筋,箍

筋直徑不人人文庫專用應小于10mm,間距不應大于200mm;在邊柱和角柱柱

腳中,埋入部分的頂部和底部設置的U形鋼筋(圖7.4.5)的錨固

長度,應從鋼柱內(nèi)側(cè)起算,且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0倍。

7.4.7外包式柱腳基礎,鋼柱的軸向壓力應由鋼柱直接傳給基

礎,柱腳底板下混凝土的局部承壓,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

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驗算;彎矩和剪力應由外包鋼

·37·

筋混凝土承擔。

7.4.8外包式柱腳基礎構造(圖7.4.1-3),應符合下列要求:

1外包混凝土的高度,不應小于鋼柱截面高度的2倍;

2外包層內(nèi)的主筋伸入基礎的長度應滿足錨固要求,且不應

小于主筋直徑的25倍,四角主筋的上部應加彎鉤;外包層中應配

置箍筋,箍筋的直徑、間距和配箍率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

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中有關鋼筋混凝土柱的規(guī)定;外包層頂

部箍筋應加密,且不應少于3道,間距不應大于50mm;

3在包入部分的頂部,鋼柱應設置水平加勁肋;當箱形柱壁

板寬厚比大于30時,應在包入部分的頂部設置隔板,也可在箱形

柱的包入部分填充混凝土,當混凝土填充至外包混凝土頂部以上

一倍箱形截面高度時,包入部分的頂部可不設隔板。

人人文庫專用

·38·

8樓屋蓋結構

8.1樓屋蓋的選型和計算

8.1.1機械工業(yè)廠房的屋蓋支撐系統(tǒng)的設置,應符合屋蓋整體剛

度的要求。

8.1.2屋蓋承重結構為鋼屋架、鋼梁、鋼網(wǎng)架及有防爆泄壓要求

的建筑,宜采用壓型鋼板或其他輕型屋面板。

8.1.3框架、框架-剪力墻或框架-支撐結構的多層與高層廠房,

可采用現(xiàn)澆或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板;多層與高層廠房的轉(zhuǎn)

換層、布置有機械設備的樓層,以及平面復雜或開洞較多的樓層,

應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當采用鋼筋混凝土裝配整體式樓板

時,應每層設整澆層,整澆層應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25,厚度不應小于50mm;

2應雙向配置6~8的鋼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

3整澆層中,不宜埋設直徑大于25mm的管線,但可將其埋

在加寬的板縫中;

4板面需留孔洞時,應先留洞后澆灌整澆層。

8.1.4當樓屋蓋不直接承受動力荷載時,多層與高層廠房可采用

鋼與混凝土組合梁;經(jīng)濟合理時,可采用壓型鋼板與混凝土組合的

樓屋蓋。

8.1.5多人人文庫專用層廠房柱網(wǎng)大于6m×6m,當結構高度受限制時,可采

用無梁樓蓋或密肋梁樓蓋。

8.1.6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有防水層的屋面板,除直接承受動

力荷載作用及使用中要求不出現(xiàn)裂縫的構件外,其內(nèi)力可按塑性

內(nèi)力重分布計算。

8.1.7裝配整體式結構的計算與構造,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

·39·

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

8.1.8在局部荷載或集中力作用下的鋼筋混凝土板,應驗算抗沖

切強度并采取構造措施。

8.1.9承受動力荷載的樓蓋設計,除應滿足靜力計算要求外,尚

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多層廠房樓蓋抗微振設計規(guī)范》GB50190

的有關規(guī)定。

當機械設備強迫振動頻率與建筑物或構件的振動頻率值相差

大于25%時,樓蓋的荷載可按機械設備的總重與料重之和乘以動

力系數(shù)計算確定。動力系數(shù)工藝無具體數(shù)據(jù)時,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

G的規(guī)定采用。

8.1.10樓蓋上布置有低頻率的水平振動設備時,其動力計算除

應計算豎向振動值外,尚應計算水平振動值。

8.1.11采用后張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樓蓋時,其設計應符合現(xiàn)

行行業(yè)標準《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92的有關

規(guī)定。

8.1.12開敞式廠房,其屋蓋構件之間,以及屋蓋和支承構件之間

的連接,應做承受風吸力的驗算。

8.1.13檐口、雨篷、遮陽板、陽臺等外挑構件及壓型板等輕型屋

蓋構件及其連接件,應做承受風吸力的驗算。

8.2混凝土樓板上布置設備的構造

8.2.1在樓蓋上布置機械設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多層廠房

樓蓋抗微振設計規(guī)范》GB50190的有關規(guī)定,并應將其布置在梁

跨中央;當人人文庫專用有旋轉(zhuǎn)設備時,梁宜沿縱橫兩方向布置。

8.2.2布置在樓蓋上的設備基礎,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設備基礎下宜設梁,當設備基礎面積較小時可設單梁;當

設備基礎面積較大時,宜設雙梁(圖8.2.2-1);

·40·

圖8.2.2-1板上小型設備基礎的設置

1—設備基礎;2—梁

2設備基礎宜與樓板一次整體澆筑,當受施工條件限制無法

同時澆筑時,宜將基礎范圍內(nèi)的樓板鑿毛并洗刷干凈再進行澆筑;

當設備的振動較大時,板與基礎之間應配置6~8間距為

200mm的連接鋼筋(圖8.2.2-2)。

圖8.2.2-2板與設備基礎的連接鋼筋布置

1—設備基礎;2—樓板

8.2.3在設備基礎中預埋地腳螺栓或預留螺栓孔,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預人人文庫專用埋的地腳螺栓中心至基礎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50mm,

并不應小于螺栓直徑的4倍;預留螺栓孔的孔邊至基礎邊緣的距

離不宜小于100mm;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在基礎邊緣配置加強

鋼筋;

2預留螺栓的錨固長度,應根據(jù)地腳螺栓的形式和埋置情況

確定,并應滿足錨固要求,當不能滿足錨固要求時,可做成U形螺

·41·

栓或在端部加錨板;

3當?shù)啬_螺栓拔出力較大時,應配置構造鋼筋(圖8.2.3)。

圖8.2.3設備基礎的構造鋼筋配置

1—設備基礎;2—樓板

8.2.4有較大振動廠房的屋面,其預制屋面板的縱向板縫內(nèi)應設

置由28的縱向鋼筋和間距為300mm的6連接鋼筋焊成的網(wǎng)

片,網(wǎng)片宜通長布置;當僅在兩端支座布置時,網(wǎng)片長度不應小于

1000mm,并應對稱伸入兩側(cè)板縫內(nèi)。

人人文庫專用

·42·

9單層廠房

9.1一般規(guī)定

9.1.1單層廠房的平面宜簡潔、整齊,工藝要求凈空高度相差不

大的多跨廠房宜做成等高;廠房不應采用橫墻和排架混合承重,廠

房內(nèi)局部房屋宜與主體設縫脫開。廠房的跨度、柱距、高度、定位

軸線、結構統(tǒng)一化處理等應滿足工藝要求,并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

《廠房建筑模數(shù)協(xié)調(diào)標準》GB/T50006的有關規(guī)定。

9.1.2起重機橋架外緣與上柱內(nèi)緣的凈距,不應小于100mm;起

重機頂面至屋架下弦或屋面梁底面之間的凈空不宜小于250mm,

并應滿足起重機檢修和安裝燈具、管道的空間要求。當符合下列

情況之一時,起重機橋架外緣與上柱內(nèi)緣的凈距、起重機頂面至屋

架下弦或屋面梁底面之間的凈空尚應加大:

1當廠房柱基礎附近地面上有平均荷載大于25kPa的地面

堆載,地基土平均壓縮模量小于等于3MPa時;

2當廠房柱基礎埋置在軟弱土、濕陷性黃土及膨脹土地基

上時;

3當同跨不同柱列柱基可能出現(xiàn)較大的沉降差時。

9.1.3設有懸掛式起重機的廠房,應根據(jù)懸掛式起重機的輪廓尺

寸和構造,留足其與屋架或屋面梁底面間的空間。

9.1.4單人人文庫專用層廠房溫度伸縮縫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單層廠房溫度伸縮縫的最大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

《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

和《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的有關規(guī)定;當超過規(guī)定且未采取

其他結構措施時,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J的規(guī)定計算廠房柱或柱間支

撐的溫度應力;

·43·

2廠房溫度伸縮縫兩側(cè)宜設柱,基礎可不斷開。當橫向溫度

伸縮縫采用單柱時,其中一側(cè)的屋架或屋面梁可支承在滾動或滑

動支座上,也可采用下柱為單柱、上柱為雙柱設縫;

3圍護結構可獨立設置伸縮縫。

9.1.5設有較大振動設備的單層廠房,屋蓋結構宜采用預應力混

凝土結構或鋼結構,不應采用鋼-混凝土拼裝式組合結構,并應符

合下列規(guī)定:

1除廠房的結構設計應計及振動影響外,尚應計及振動對廠

房內(nèi)及鄰近建筑中精密儀器和設備的影響;

2振動設備宜布置在結構單元的中部,并應使設備擾力的方

向與建筑物剛度較大的方向一致;

3柱基應與振動設備的基礎分開,凈距不宜小于200mm;鄰

近振動設備基礎的柱基下地基承載力的特征值,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

準《動力機器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40的有關規(guī)定折減;

4設備基礎與混凝土地坪之間宜設縫分開;當大型設備基礎

埋深超過廠房基礎時,宜先施工設備基礎;

5廠房內(nèi)設有1.0t及以上的無隔振鍛錘,在振動影響范圍

內(nèi)的屋蓋承重結構設計,其荷載應計入最大一臺鍛錘基礎振動所

產(chǎn)生的附加動荷載,其值應為屋面荷載代表值乘以動荷載的附加

百分比。鍛錘振動影響范圍和動荷載的附加百分比,可按表

9.1.5的規(guī)定確定;

表9.1.5鍛錘振動影響范圍和動荷載的附加百分比(%)

鍛錘能量(t)振動影響范圍(m)動荷載的附加百分比(%)

≤1.0人人文庫專用15~253~5

2~530~405~10

10~1645~5510~15

注:鍛錘能量小者取下限,大者取上限。

6在結構構造上,應加強構件間的連接和支撐系統(tǒng);當采用

砌體圍護墻時,宜加密圈梁并增強其構造連接。

·44·

9.1.6廠房內(nèi)設有頻率8Hz~12Hz,且不平衡擾力又較大的低

頻機器時,應采取防止其與廠房結構共振的措施。

9.1.7廠房內(nèi)的機床設備與各類振源間的最小距離,宜符合表

9.1.7的規(guī)定,當受條件限制無法滿足時,應采取減振或隔振

措施。

表9.1.7廠房內(nèi)機床設備與各類振源間的最小距離

最小距離(m)

振源振源的主要特征

一般機床精密機床

國家鐵路100~200200~300

火車

工廠專用鐵路15~3040~60

國家公路30~5050~80

汽車

廠內(nèi)公路10~2020~40

<1t30~5050~80

1t~2t40~6080~100

鍛錘

3t~5t50~70100~250

>10t100~200300~500

功率小于100kW30~4040~70

壓縮機

功率為150kW~250kW40~6080~100

<1000t20~3040~70

機械壓力機1000t~4000t30~6070~120

6300t~12000t40~70100~200

9.1.8有高溫作用的單層廠房,其構件的選型與設計,除應符合

本規(guī)范第人人文庫專用3章的有關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并應計入因溫度作用引起的預

應力鋼筋應力松弛、混凝土的收縮徐變、鋼筋和混凝土線膨脹等產(chǎn)

生的附加應力損失對構件的影響;

2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宜在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

規(guī)范》GB50010的規(guī)定值上增加5mm;

·45·

3應采用HRB400及以上等級鋼筋,其直徑不宜大于

25mm;并宜采用機械連接或焊接接頭;其錨固與搭接長度,應在

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規(guī)定值上增加

20%;

4對鋼筋混凝土屋架、托架、起重機梁、屋面梁、托梁,可按三

級裂縫控制等級設計,其最大裂縫寬度限值宜在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

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規(guī)定值上減少0.05mm;預應力

混凝土屋架、托架應按二級裂縫控制等級設計,預應力起重機梁應

按一級裂縫控制等級設計,預應力屋面梁、托梁可按三級裂縫控制

等級設計,其最大裂縫寬度限值不應大于0.1mm;

5當鋼結構構件不能保證免受熔化金屬和火焰等炙熱介質(zhì)

的侵害,或鋼結構構件表面長期受大于150℃輻射熱時,應采用耐

火材料或水套等做成的隔熱層加以保護。

9.1.9有侵蝕介質(zhì)作用的廠房,其結構及構件選型,除應符合本

規(guī)范第3章的有關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建筑防腐

蝕設計規(guī)范》GB50046的有關規(guī)定。

9.1.10風荷載作用下,單層鋼結構廠房柱頂?shù)奈灰葡拗狄朔?/p>

下列規(guī)定:

1無橋式起重機的單層廠房的柱頂位移宜為基礎頂面至柱

頂?shù)目偢叨鹊模保保担埃?/p>

2有橋式起重機的單層廠房的柱頂位移宜為基礎頂面至柱

頂?shù)目偢叨鹊模保矗埃埃?/p>

3輕型且無橋式起重機廠房柱頂?shù)奈灰葡拗悼稍诒緱l第1

款的基礎上人人文庫專用適當放寬。

9.1.11廠房柱與露天棧橋柱在起重機梁頂面標高處的橫向和縱

向變形值,可按一臺最大起重機橫向或縱向水平制動力標準值(不

計動力系數(shù))作用在起重機梁頂面標高處分別計算確定。橫向計

算時,露天棧橋柱可假定為嵌固在基礎頂面的懸臂柱。廠房柱和

露天棧橋柱的橫向和縱向變形限值,宜符合表9.1.11規(guī)定。

·46·

表9.1.11廠房柱與露天棧橋柱在起重機梁頂面標高處的橫向

和縱向變形限值(mm)

變形種類起重機工作級別按平面結構計算按空間結構計算

A7Hc/1250Hc/2000

廠房柱的橫向位移

A8Hc/1380Hc/2220

露天棧橋柱

A4~A8Hc/2500—

的橫向位移

廠房柱的縱向位移A6、A7、A8

露天棧橋柱Hc/4000—

A4~A8

的縱向位移

注:1對起重量較大、起重機工作級別為A4~A6的廠房,廠房柱的橫向位移宜

按表中對A7工作級別的規(guī)定適當放寬;

2Hc為基礎頂面到起重梁(桁架)頂面的高度;

3計算廠房或露天棧橋柱的縱向位移時,可假定起重機的縱向水平制動力分

配在溫度區(qū)段內(nèi)所有柱間支撐或縱向框架柱列上。

9.2結構分析和計算

9.2.1單層廠房計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簡化計算和處理,應符

合結構的實際工作狀況;必要時可采用空間結構模型進行整體內(nèi)

力分析。

9.2.2單層廠房排架結構,應進行橫向排架內(nèi)力分析。對設有柱

間支撐的廠房,可假定全部縱向水平荷載由柱間支撐承受,可不進

行縱向排架內(nèi)力分析;對不設柱間支撐的廠房,應進行縱向排架分

析,分析時可取每柱列按平面排架進行內(nèi)力計算。

露天人人文庫專用起重機梁和棧橋柱,應按起重機滿荷載作用和起重機空

載時的最大輪壓和最小輪壓分別計算。

雙向柱距大于等于12m、無柱間支撐的大柱網(wǎng)排架結構廠房,

應采用空間結構模型進行整體內(nèi)力分析。

9.2.3鋼筋混凝土柱單層廠房,當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K的條件時,

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K的規(guī)定計入廠房屋蓋的空間作用進行橫向內(nèi)

·47·

力分析。

9.2.4單層廠房采用雙肢柱時,宜采用桿件有限元法直接分析雙

肢柱各桿件的內(nèi)力。當按等效桿件進行內(nèi)力分析時,柱的剛度應

予折減;斜腹桿雙肢柱的折減系數(shù)可取0.9,平腹桿雙肢桿的折減

系數(shù)可?。埃贰?/p>

9.2.5橫向排架內(nèi)力分析時,應根據(jù)柱網(wǎng)布置的特點劃分計算單

元,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每個縱向柱列應至少有一根柱子劃入計算單元內(nèi),且應將

受力最不利的柱子劃入計算單元內(nèi);

2對各列柱距相等的廠房,每列柱可取一根柱組成計算

單元;

3對各列柱距不等的廠房,計算單元的劃分應符合下列

要求:

1)一般情況下,宜采用較大柱列的柱距作為劃分計算單元

的寬度;

2)計算單元內(nèi)柱子的剛度選取,應與柱子承擔的荷載相

對應;

3)劃入一個計算單元中的各柱列寬度不宜超過5個柱距,

計算單元的總寬度不宜超過30m。

9.2.6廠房內(nèi)設有與排架的一個柱列相連的平臺時,其連接宜為

鉸接,并應將平臺作為排架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排架的內(nèi)力分析。

9.2.7當柱基礎為高杯口基礎時,其排架的內(nèi)力分析應符合本

規(guī)范第7.3.4條的有關規(guī)定。

9.2.8當人人文庫專用柱基附近有大面積堆載時,應計入地基不均勻變形使柱

基轉(zhuǎn)動對柱子產(chǎn)生的附加內(nèi)力。

9.2.9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宜按本規(guī)范第9.2.10條的規(guī)定計

入相鄰起重機梁反力差引起的縱向偏心彎矩,并應按本規(guī)范第

9.2.11條的規(guī)定計算其對柱內(nèi)力的影響:

1柱距不大于9m,起重機起重量大于等于75t的矩形和工

·48·

字形截面柱,以及起重機起重量大于等于50t的雙肢柱;

2柱距大于9m但不大于12m,起重機起重量大于等于50t的

矩形和工字形截面柱,以及起重機起重量大于等于32t的雙肢柱;

3柱距大于12m,起重機起重量大于等于20t;

4起重機起重量大于等于32t的露天棧橋柱;

5相鄰柱距差一倍及以上;

6平面外剛度較差的柱。

9.2.10相鄰起重機梁反力差引起的作用在柱牛腿或肩梁面處的

縱向彎矩值,可按下式計算:

My=(R1-R2)e(9.2.10)

式中:My———縱向彎矩(kN·m);

R1、R2———相鄰兩起重機梁支座反力值(kN),設計時相鄰反力

差R1-R2應取可能發(fā)生的最大值;

e———起重機梁反力作用線至柱子牛腿或肩梁中心的距

離,按支座實際情況確定。對于鋼筋混凝土起重機

梁,可近似地取為柱子牛腿或肩梁寬度的1/3;對于

鋼起重機梁,當起重機梁支座采用突緣式支座[圖

9.2.10(a)]時?。逯禐椋?,當起重機梁支座采用平板

式支座時e值可近似按[圖9.2.10(b)]采用。

人人文庫專用

圖9.2.10鋼起重機梁的支承型式

1—突緣式支座;2—平板式支座

·49·

9.2.11相鄰起重機梁反力差引起的縱向彎矩值,當為等截面實

腹柱時,可假定柱下端嵌固、起重機梁支承處及柱頂處為不動鉸,

并應進行分配(圖9.2.11-1);當為階形柱時,可由下段柱的起重

機肢單獨承受,可近似假定柱下端嵌固、起重機梁支承處為不動鉸

(圖9.2.11-2)。

圖9.2.11-1柱縱向彎矩分配

My—縱向彎矩

圖9.2.11-2起重機肢縱向彎矩示意

My—縱向彎矩

9.2.12廠房柱設有牛腿時,柱間支撐處的廠房柱應根據(jù)柱間支

撐的設置方式計入作用在牛腿上的起重機縱向剎車力和山墻傳來

的風荷載對其的偏心影響。

9.2.13廠房柱設有牛腿時,牛腿應按本規(guī)范第9.2.10條的規(guī)定

計入由相人人文庫專用鄰起重機梁反力差引起的扭矩的影響;柱間支撐處的牛

腿尚應計入作用在牛腿上的起重機縱向剎車力和山墻傳來的風荷

載對其的影響。

9.2.14露天棧橋柱的計算,應計入起重機梁的安裝偏心及其反

力對柱內(nèi)力的影響,偏心值可?。玻埃恚怼?/p>

9.2.15計算有分離式柱的橫向排架時,起重機肢應承受起重機

·50·

的豎向荷載;屋蓋肢應承受屋蓋傳來的豎向荷載;風荷載以及作用

于起重機肢的起重機橫向水平制動力應由屋蓋肢承受。起重機的

縱向水平制動力,應由分離式柱起重機肢的柱間支撐承受。

分離式柱的起重機肢,縱向可按頂點為不動鉸、柱底嵌固于基

礎的柱計算。

9.3屋蓋系統(tǒng)

9.3.1屋面板的選用宜與屋蓋承重結構類型相適應。無檁屋蓋

體系宜選用整體剛度好的屋面板材,有檁屋蓋體系宜選用輕型屋

面板材。

9.3.2鋼結構有檁屋蓋體系檁條的選用,宜符合下列要求:

1跨度小于等于6m、屋面荷載較小,宜采用實腹式檁條;其

截面形式可選用倒L形、冷彎薄壁卷邊槽鋼(C形)、冷彎薄壁卷邊

Z形鋼;

2跨度為6m~9m,可采用實腹式連續(xù)檁條;

3跨度大于9m,宜采用平面或空間桁架式檁條。

9.3.3檁條的設計與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

1檁條應按在兩個主軸平面內(nèi)受彎的構件進行強度計算,計

算時不應將隅撐作為檁條的支點;當屋面板或構造措施不能阻止

檁條側(cè)向失穩(wěn)和扭轉(zhuǎn)時,應驗算檁條的整體穩(wěn)定;

2實腹式檁條的截面高度宜取跨度的1/35~1/50,截面寬

度應由所選的型鋼規(guī)格確定;桁架式檁條的高度宜取跨度的

1/12~1/20,空間桁架上弦的總寬度宜取截面高度的1/2~2/3;

桁架式檁人人文庫專用條上、下弦桿的節(jié)間長度可取400mm~800mm,斜腹桿

傾角宜?。矗啊恪叮啊?;

3實腹式檁條宜采用檁托與屋架或屋面梁、剛架、天窗架等

焊接或螺栓連接;當采用螺栓連接時,每個連接處的螺栓數(shù)不宜少

于2個;檁托的高度不宜小于檁條高度的3/4,并應在腹板高度的

2/3處設置2個螺栓固定;

·51·

4宜將實腹式檁條的腹板垂直于屋面坡面,對C形、Z形和

倒L形檁條,宜將上翼緣肢尖朝向屋脊方向;

5當檁條的跨度小于等于4m時,可按計算要求確定檁條間

拉條的設置;當屋面坡度大于1/12或跨度大于4m時,宜在檁條

間跨中設置一道拉條;當檁條跨度大于6m時,宜在檁條間跨度三

分點或四分點處各設一道拉條,且拉條間距不宜大于3m;

6拉條宜采用圓鋼,截面應計算確定,且直徑不宜小于

10mm,其位置可設在檁條的受壓翼緣或距檁條受壓翼緣1/3腹

板高度的范圍內(nèi);

7在檐口、屋脊處以及天窗兩側(cè)應設置斜拉條和撐桿。撐桿

應按壓桿設計,其長細比不應大于200,可采用鋼管、方鋼或組合

角鋼做成;

8當檁條兼作屋架或屋面梁側(cè)向支撐桿時,應按壓彎構件設計。

9.3.4天窗架及擋風板構件宜采用鋼結構。有侵蝕介質(zhì)作用和

空氣濕度較大的廠房,應做防腐處理。

9.3.5跨度大于等于18m的廠房,不宜采用鋼筋混凝土屋架或

屋面梁。

9.3.6單層廠房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宜采用鋼屋架或鋼梁:

1跨度大于21m;

2設有6000t以上水壓機、3000t及以上機械壓力機或5t以

上鍛錘等較大振動設備的廠房;

3設有20t及以上電爐的鑄鋼車間主廠房及其熔化跨、澆注跨;

4直接承受間歇性輻射熱影響,屋架或屋面梁表面溫度經(jīng)常

大于150℃人人文庫專用,且應有隔熱防護措施。

9.3.7大柱網(wǎng)廠房屋蓋承重結構采用網(wǎng)架結構時,其設計應符合

下列規(guī)定:

1當網(wǎng)架下懸掛起重量大于3t的起重機時,應進行疲勞驗

算,且宜采用焊接球節(jié)點;

2當網(wǎng)架下有懸掛起重機時,網(wǎng)架結構的容許撓度不應超過

·52·

網(wǎng)架短向跨度的1/300;

3網(wǎng)架桿件上不宜承受其他荷載,當桿件上作用有荷載時,

應計入桿件受彎的影響。

9.3.8支承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混凝土屋架或屋面梁的托架或

托梁,當柱距小于或等于12m,屋架或屋面梁跨度小于或等于15m

時,宜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當受條件限制,但技術經(jīng)濟合理時,

亦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屋架跨度為18m~30m時,托架或托

梁應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9.3.9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宜采用鋼托架或托梁:

1上柱為鋼結構時;

2支承鋼屋架時;

3柱距大于或等于12m,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結

構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或技術經(jīng)濟不合理時。

9.3.10鋼托架宜采用弦桿平行、腹桿為帶豎桿的人字式桁架。

支承于鋼柱上的托架,支座斜桿宜采用上承式;直接支承于鋼筋混

凝土柱頂?shù)耐屑?,支座腹桿宜采用下承式。

9.3.11鋼托架跨度大于24m時,可在其兩端設置八字撐,或利

用起重機梁的輔助桁架立小鋼柱作為托架的附加支點。

9.3.12鋼托架的高度應根據(jù)所支承屋架端部的高度、剛度要求、

建筑對凈空尺寸的要求,以及構造要求等確定,可取跨度的1/5~

1/10;鋼托架在全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產(chǎn)生的撓度不宜大于跨度

的1/600,并不應大于跨度的1/400。

9.3.13鋼托架與鋼屋架的連接宜采用平接,但三角形鋼屋架、鋼

筋混凝土屋架或屋人人文庫專用面梁和采用橫向天窗屋蓋的鋼屋架與鋼托架的

連接宜采用疊接。

在中間柱列處,當兩側(cè)屋架標高相同,宜平接并共用一榀托架

[圖9.3.13(a)];當必須采用疊接時,宜采用各自獨立的兩榀托架

[圖9.3.13(b)];當兩側(cè)屋架的標高不同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

不同的連接方式[圖9.3.13(c)~圖9.3.13(e)]。

·53·

圖9.3.13中間柱列處屋架與托架的連接形式

1—屋架;2—托架;3—吊桿;h—屋架下弦與托架下弦的距離

9.3.14鋼托架的上下弦出平面的計算長度,應取側(cè)向支承點的

距離。當屋架與托架平接,且屋架下弦與托架下弦有一定距離時

[圖9.3.13(a)],與屋架相連的托架豎桿宜采用剛度較大的截面;

屋架下弦與托架下弦的距離小于等于1000mm時,屋架可視為托

架下弦的側(cè)向支撐點。

9.3.15鋼托梁應按受彎構件的要求計算其強度、穩(wěn)定和撓度。

托梁在全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產(chǎn)生的撓度不宜大于跨度的1/600,

并不應大于跨度的1/400。鋼托梁宜采用工字形截面,當扭矩較

大或需要降低托梁的高度時,亦可采用箱形截面。

9.3.16托架、托梁與柱的連接,可根據(jù)工程的實際情況采用平接

或疊接,并宜人人文庫專用采用鉸接。

9.4起重機梁

9.4.1鋼筋混凝土結構廠房,柱距小于7.5m、起重機工作級別為

A1~A5時,起重機梁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起重量大于等于150t時,應采用鋼結構;

·54·

2起重量為50t~125t時,宜采用鋼結構,可采用預應力混

凝土結構;

3起重量小于等于32t時,宜采用鋼結構或預應力混凝土結

構,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9.4.2鋼筋混凝土結構廠房,柱距小于7.5m、起重機工作級別為

A6~A8時,起重機梁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起重量大于等于125t時,應采用鋼結構;

2起重量為32t~100t時,宜采用鋼結構,可采用預應力混

凝土結構;

3起重量小于等于16t時,宜采用鋼結構或預應力混凝土結

構,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9.4.3鋼筋混凝土結構廠房,柱距為7.5m~12m、起重機工作級

別為A1~A5時,起重機梁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起重量大于等于125t時,應采用鋼結構;

2起重量為50t~100t時,宜采用鋼結構,可采用預應力混

凝土結構;

3起重量小于等于32t時,宜采用鋼結構或預應力混凝土結

構,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9.4.4鋼筋混凝土結構廠房,柱距為7.5m~12m、起重機工作級

別為A6~A8時,起重機梁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起重量大于等于75t時,應采用鋼結構;

2起重量為10t~50t時,宜采用鋼結構,可采用預應力混凝

土結構;

3起人人文庫專用重量小于等于5t時,宜采用鋼結構或預應力混凝土結

構,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9.4.5鋼結構廠房,起重機梁宜采用鋼結構。

9.4.6廠房柱距大于12m、廠房設有硬鉤起重機或壁行起重機和

直接承受間歇性輻射熱影響,起重機梁表面溫度經(jīng)常大于150℃

且有隔熱措施時,應采用鋼起重機梁。

·55·

9.4.7鋼起重機梁的形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一般起重機可選用等截面焊接工字形起重機梁;

2跨度小于或等于6m、起重量小于等于10t的工作級別為

A1~A5的起重機,以及懸掛單梁起重機,可采用型鋼起重機梁或

加強型鋼起重機梁;

3跨度和輪壓均較大時,可選用焊接箱形起重機梁;

4跨度大于等于18m,以及起重量小于等于75t的工作級別

為A1~A5的起重機,或起重量小于等于32t的工作級別為A6~

A7的軟鉤起重機,可采用桁架式起重機梁;

5壁行起重機梁宜采用分離式,當支承壁行起重機的柱距大

于等于12m時,可采用整體式壁行起重機梁。

9.4.8鋼起重機梁的截面尺寸應由計算確定,其高度可按下列規(guī)

定確定:

1實腹式焊接鋼起重機梁的高度,可按計算的經(jīng)濟高度、容

許撓度和建筑凈空要求確定;

2箱形焊接起重機梁的高度可取梁跨度的1/8~1/12;

3桁架式起重機梁的高度,當跨度為12m~18m時,可取跨

度的1/5~1/7;當跨度為24m~36m時,可取跨度的1/8~1/10,

并宜與建筑凈空要求相協(xié)調(diào)。

9.4.9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混凝土起重機梁,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驗算強度、裂縫、撓

度和疲勞。

鋼起重機梁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

的有關規(guī)人人文庫專用定驗算梁的強度、整體穩(wěn)定、局部穩(wěn)定、疲勞、變形以及輪

壓處腹板的局部壓應力。

9.4.10計算起重機梁的強度和穩(wěn)定時,應采用荷載效應的基本

組合,其荷載效應應按作用在跨間內(nèi)荷載效應最大的兩臺起重機

確定;計算疲勞和變形時,應采用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其荷載效

應應按作用在跨間內(nèi)最大的一臺起重機確定,且其動力荷載標準

·56·

值可不乘以動力系數(shù)。

9.4.11桁架式鋼起重機梁的內(nèi)力計算,上弦除應計算起重機輪

壓作用下的軸力外,尚應計算起重機輪壓作用在節(jié)間引起的局部

彎矩、起重機橫向水平荷載對其產(chǎn)生的軸力和彎矩、因桁架變形引

起的次彎矩和腹桿交點對上弦偏心產(chǎn)生的彎矩。

9.4.12鋼起重機梁的撓度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guī)

范》GB50017的有關規(guī)定;當工藝無特殊要求時,壁行起重機梁的

撓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上梁和下梁的水平撓度、下梁豎向撓度不宜超過上梁和下

梁跨度的1/1000~1/1200;

2上梁和下梁間相對豎向撓度差限值不宜超過3mm~5mm。

9.4.13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鋼起重機梁,宜設置制動結構、輔助

桁架及其支撐系統(tǒng)(圖9.4.13):

1起重機工作級別為A6~A8;

2起重機梁跨度大于等于12m;

3桁架式起重機梁。

人人文庫專用

圖9.4.13制動結構組成示意

1—制動板或制動桁架腹桿;2—下翼緣水平支撐;3—起重機梁;4—邊梁;

5—輔助桁架;6—垂直支撐;7—走道;8—欄桿

·57·

9.4.14位于中柱的起重機梁,當相鄰的起重機梁高度相同且軌

高一致時,制動結構可由兩起重機梁的上翼緣或起重機桁架的上

弦桿和制動板或腹桿系統(tǒng)組成;當相鄰起重機梁的高度不等且軌

高相差較大時,可按位于邊柱的起重機梁處理。

9.4.15起重機工作級別為A8的起重機梁,制動結構應采用梁

式;起重量大于等于150t、工作級別為A6、A7的起重機梁,當跨

度大于等于12m或制動結構的寬度小于1.2m時,制動結構宜采

用梁式;其他情況下,制動結構宜采用桁架式。

9.4.16起重機梁制動系統(tǒng)及其相互之間的連接應通過計算確

定。制動結構與起重機梁的連接形式宜采用高強螺栓連接,對于

起重量小于等于32t,工作級別為A6、A7的起重機及起重量小于

200t、工作級別為A4、A5的起重機梁,可采用焊接或普通螺栓連

接。采用焊接連接時,可采用焊腳尺寸不小于6mm的間斷焊,凈

距不應超過制動板板厚的15倍。

9.4.17制動結構邊梁、輔助桁架的豎向撓度不應大于跨度的

1/400。工作級別為A6~A8的起重機梁的制動結構及與墻架有

連接的制動結構,其水平撓度不應大于跨度的1/2200。

9.4.18起重機梁上應設置車擋,并應進行強度驗算。

9.4.19鋼起重機梁相鄰端部應設填板或連接板連接,其尺寸及

連接用螺栓的直徑和數(shù)量,可按起重機縱向剎車力和山墻傳來的

風荷載計算確定。填板或連接板宜設在梁高度中部,梁高度大于

1.5m、起重量較大或工作級別為A6~A8的起重機梁,填板的位

置宜設在梁高底部1/3處。

9.4.20人人文庫專用起重機梁端與柱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1起重機梁端頂部應分別采用獨立連接板與柱連接,連接板

截面應根據(jù)橫向剎車力由計算確定;

2起重機梁端底部與柱的連接,對于鋼起重機梁在無柱間支

撐范圍,可采用普通螺栓或焊接構造連接;在有柱間支撐處的鋼起

重機梁及所有柱間的混凝土起重機梁,其連接應根據(jù)縱向剎車力

·58·

和山墻傳來的風荷載由計算確定;

3對于鋼起重機梁,梁高度大于1.5m、起重量較大或工作級

別為A6~A8的起重機梁,梁端應增設垂直隔板連接填板和柱。

9.4.21當利用起重機梁或起重機梁制動系統(tǒng)作為柱子側(cè)向支點

時,起重機梁或起重機梁制動系統(tǒng)與柱子應有可靠連接。

9.4.22鋼起重機梁的構造除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

規(guī)范》GB50017的有關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對桁架式起重機梁,宜采取防止其上弦因軌道偏心而發(fā)生

扭轉(zhuǎn)的構造措施;

2宜采用抗彎和抗扭剛度較大的軌道,并宜采用焊接長軌;

有條件時,宜在軌道與梁上翼緣間鋪設彈性墊;

3跨度大于等于18m的起重機梁,宜按跨度的1/1000起拱。

9.5鋼筋混凝土柱

9.5.1單層廠房鋼筋混凝土柱的形式,應根據(jù)其受力的特點、使

用環(huán)境和施工條件等因素確定,宜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柱,當柱子

較高、重量較大,且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吊裝有困難時,可采用

上柱為鋼下柱為鋼筋混凝土的組合柱或者鋼柱。

9.5.2生產(chǎn)過程中需要用角鋼保護四角的鋼筋混凝土柱,當保護

高度為整個下柱高或接近整個下柱高時,可采用外包鋼筋混凝土

柱,并應按外包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外包的角鋼可兼起受力與防

護的作用,上柱可按普通鋼筋混凝土柱設計。

9.5.3鋼筋混凝土柱的截面形式,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截面人人文庫專用高度小于800mm時,宜采用矩形截面柱;

2當截面高度大于等于800mm,但小于等于1400mm時,宜

采用工字形截面柱;

3當截面高度大于1400mm時,宜采用雙肢柱。

9.5.4鋼筋混凝土柱的下列柱段,應采用矩形截面:

1設有懸臂起重機的柱段;

·59·

2壁行起重機的上、下兩支點間的柱段;

3柱底至室內(nèi)地坪以上500mm范圍內(nèi)的柱段。

9.5.5鋼筋混凝土柱的下列柱段,宜采用矩形截面:

1分離式柱的起重機肢;

2階形柱的上柱。

9.5.6單層廠房鋼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L的有

關規(guī)定初選,并應經(jīng)驗算后確定;柱截面各邊尺寸應為50mm的倍數(shù)。

9.5.7剛性屋蓋的單層廠房,鋼筋混凝土柱的計算長度,應符合

下列規(guī)定:

1無起重機廠房的等截面柱、有起重機廠房的單階單支點柱

和露天棧橋柱的計算長度,應按表9.5.7-1的規(guī)定確定;

2單階雙支點柱與雙階柱、抗風柱的計算長度應分別按表

9.5.7-2、表9.5.7-3和表9.5.7-4的規(guī)定確定。

表9.5.7-1等截面柱、單階單支點柱和露天棧橋柱的計算長度

垂直排架方向

柱的類型排架方向

有柱間支撐無柱間支撐

無起重機廠房單跨1.5H1.0H1.2H

的等截面柱多跨1.25H1.0H1.2H

有起重機廠房上柱2.0H11.25H11.5H1

的單階單支點柱下柱1.0H20.8H21.0H2

露天棧橋柱2.0H11.0H—

注:1H———從基礎頂面算起的柱子全高;

2H1———從裝配式起重機梁底部或從現(xiàn)澆起重機梁頂部算起的柱子上部

人人文庫專用高度;

3H2———從基礎頂面算起至裝配式起重機梁底面或現(xiàn)澆起重機梁頂部的柱

子下部高度;

4有起重機廠房,當計算中不計起重機荷載時,下柱的計算長度按無起重機

廠房采用,但上柱計算長度仍按有起重機廠房的采用;

5表中有起重機廠房在排架方向上的上柱計算長度,僅適用于H1/H2≥0.3,

當H1/H2<0.3時,宜采用2.5H1。

·60·

表9.5.7-2單階雙支點柱的計算長度

垂直排架方向

柱的類型排架方向

有柱間支撐無柱間支撐

上柱2.0H11.25H11.5H1

高低跨均無

1.0H1.0H1.2H

起重機

僅高跨有

1.0H

下起重機

低跨有起重機0.8H1.0H

(高跨可有1.0Hl

可無起重機)

上柱2.0H11.25H11.5H1

高低跨均無

1.0H1.0H1.2H

起重機

僅高跨有

1.0Hl

下起重機

低跨有起重機0.8Hl1.0Hl

(高跨可有1.0Hl

可無起重機)

上柱2.0H11.25H11.5H1

高低跨均無

1.0H1.0H1.2H

人人文庫專用起重機

僅高跨有

1.0Hl

下起重機

低跨有起重機0.8Hl1.0Hl

(高跨可有1.0Hl

可無起重機)

·61·

表9.5.7-3雙階柱的計算長度

排架方向垂直排架方向

荷載組合中的起重機荷載位置

柱的類型有柱間無柱間

上、下層均有僅有下層僅有上層上、下層均無

支撐支撐

起重機起重機起重機起重機

上段柱2.0H12.75H12.5H13.0H11.25H11.5H1

中段柱2.5H23.0H23.0H23.5H21.6H22.0H2

下段柱1.0H31.0H31.25H31.5H30.8H31.0H3

注:H1、H2、H3—上、中、下段柱的高度;H—基礎頂面至低跨屋蓋的高度;Hl—基

礎頂面至上層起重機牛腿的高度;Hl—基礎頂面至下層起重機牛腿的高度。

表9.5.7-4抗風柱的計算長度

柱底與基礎固接柱底與基礎鉸接

上柱2.0H1上柱2.5H1

上鉸點

在柱頂

下柱1.25H下柱1.5H

上柱1.5H1上柱1.5H1

柱頂及

變階處均

為鉸支

下柱1.0H2下柱1.5H2

1.5H2

人人文庫專用上柱2.5H1上柱或2.5H1

上鉸點較大值

在變階處

下柱1.0H2下柱1.5H2

注:H1、H2、H—上段、下段、全柱的高度。

·62·

9.5.8鋼筋混凝土柱截面強度,應采用不同的荷載效應組合進行

計算,并應取其最不利者。

9.5.9鋼筋混凝土柱子設計及構造,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

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鋼筋混凝土雙肢柱的設

計,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斜腹桿雙肢柱各桿件內(nèi)力,可按鉸接桁架計算;平腹桿雙

肢柱各桿件內(nèi)力,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M的規(guī)定計算;

2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30;

3雙肢柱的肢桿厚度不宜小于250mm,寬度不宜小于

500mm;肢桿和腹桿的兩邊受力鋼筋均應計算確定并對稱配置;

4斜腹桿雙肢柱的腹桿厚度,不宜小于肢桿厚度的0.5倍,

且不應小于120mm;腹桿與水平面夾角宜取35°~55°;牛腿處應

設肩梁;

5平腹桿雙肢柱的腹桿凈距,不宜大于肢桿厚度的10倍;腹

桿的線剛度,宜大于肢桿的線剛度的5倍,且腹桿厚度不宜小于

400mm;

6肩梁高度應大于或等于肢桿厚度的2倍,且不宜小于

600mm,并應滿足肢桿及上柱內(nèi)縱向受力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

肩梁的線剛度宜大于肢桿的線剛度的20倍;

7肩梁的受力鋼筋應根據(jù)計算確定,但上、下水平筋均不宜

少于4根,其直徑不宜小于16mm,單側(cè)配筋不應小于肩梁橫截面

面積的0.2%;肩梁水平箍筋直徑宜為8mm~12mm,間距宜為

100mm~150mm;垂直箍筋直徑宜為8mm,間距宜為100mm;

8當人人文庫專用起重機起重量大于32t時,應驗算肩梁的局部承壓

強度。

9.5.10上柱為鋼、下柱為鋼筋混凝土的組合柱,其構造和截面計

算,應分別符合其相應結構類型的要求,上下柱的連接應滿足傳力

的要求。

9.5.11抗風柱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63·

1抗風柱宜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整體柱;當柱較高時,亦可

采用上柱為鋼、下柱為鋼筋混凝土的組合柱。

2抗風柱的截面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

1)上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300mm,寬度應與下柱等寬。

2)下柱截面高度應符合下式的要求,且不應小于500mm:

h≥Hxl(9.5.11-1)

25

式中:h———抗風柱下柱截面高度(mm);

Hxl———基礎頂面至屋架或抗風桁架與抗風柱最低連結點的

距離(mm)。

3)下柱截面寬度應符合下式的要求,且不應小于300mm:

b≥Hyl(9.5.11-2)

35

式中:b———抗風柱下柱截面寬度(mm);

Hyl———柱寬方向兩支點的最大間距。

3抗風柱下端應與基礎固接,上端應與屋架或屋面梁上弦節(jié)

點通過彈性板連接,彈性板的厚度應經(jīng)計算確定;當屋架下弦設有

水平支撐時,亦可鉸接于屋架下弦節(jié)點,也可同時鉸接于屋架上、

下弦節(jié)點處;必要時,可在抗風柱的中部增設抗風桁架或抗風梁。

4抗風柱變截面處的標高,宜低于屋架或屋面梁下緣標高,

且其標高差宜大于150mm。

5僅承受風荷載的抗風柱,可按受彎構件計算;同時承受垂

直荷載的抗風柱,宜按偏心受壓構件計算;計算長度應按本規(guī)范表

9.5.7-4的人人文庫專用規(guī)定采用;風載體型系數(shù),迎風面宜取1.0,背風面宜取

0.8。

9.5.12鋼筋混凝土柱應進行吊裝驗算。吊裝荷載宜為柱重力荷

載乘以動力系數(shù)1.5,可不計柱與模板的粘著力;鋼筋應力設計值

可按下式計算,其值HPB300級鋼筋不宜大于220N/mm2,

HRB335級及以上級別鋼筋不宜大于240N/mm2:

·64·

f=(9.5.12)

0.875h0As

式中:f———鋼筋應力設計值(N/mm2);

M———吊裝時驗算截面的彎矩設計值(N·mm),宜取吊點為

驗算截面;

h0———驗算截面的有效高度(mm);

As———受拉鋼筋截面積(mm)。

9.6鋼柱

9.6.1鋼柱截面型式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無起重機的廠房,宜采用等截面柱;

2有起重機的廠房,宜采用階形柱;單階柱的上段,可采用實

腹式柱,下段當截面高度小于等于1000mm時,宜采用實腹式柱,

截面高度大于1000mm時,可采用格構式柱;當采用雙階柱時,其

中段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實腹式或格構式柱;對于起重量小于等

于20t的輕型廠房,亦可采用等截面柱;

3廠房橫向預留有擴建跨并設有起重機、廠房需增設或改造

起重機或廠房邊柱列外側(cè)設有露天起重機柱子時,宜采用分離

式柱。

9.6.2鋼柱的截面尺寸應滿足強度、穩(wěn)定、剛度和構造的要求;排

架分析時,其截面尺寸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N的規(guī)定初選,經(jīng)驗算后

確定。

9.6.3鋼柱的計算長度,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17人人文庫專用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9.6.4鋼柱的計算,應包括各段柱身、牛腿、肩梁、柱腳和各部位

的連接。柱身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實腹式柱應按偏心受壓構件對其進行截面強度、平面內(nèi)外

的整體穩(wěn)定和局部穩(wěn)定計算;

2格構式柱應進行截面強度、平面內(nèi)整體穩(wěn)定和綴條的計

·65·

算,可不進行平面外的整體穩(wěn)定計算,其分肢可按軸心受力構件

計算;

3單階柱的下段柱,當符合本規(guī)范第9.2.9條的規(guī)定時,起

重機肢應按本規(guī)范第9.2.10條和第9.2.11條的規(guī)定計算柱由相

鄰兩側(cè)的起重機梁反力差引起的縱向彎矩;格構式下段柱的起重

機肢應按壓彎構件進行強度和穩(wěn)定性計算,實腹式下段柱的起重

機肢應按雙向偏心受壓構件進行強度和平面內(nèi)外穩(wěn)定性計算;

4當柱為雙階柱時,其下段柱和中段柱的計算,應與單階柱

的下段柱的計算相同。

9.6.5鋼柱柱身的構造,除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guī)

范》GB50017的有關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實腹式柱的腹板計算高度與厚度之比符合下式的要求時,

應采用橫向加勁肋加強且成對布置:

h0/tw>80槡235/fy(9.6.5-1)

式中:h0———腹板計算高度(mm);

tw———腹板厚度(mm);

fy———鋼材的屈服強度(N/mm)。

2橫向加勁肋的間距不得大于腹板計算高度的3倍,截面尺

寸應符合下列表達式的要求:

bs≥h0/30+40(9.6.5-2)

tsw≥bs/15(9.6.5-3)

式中:bs———加勁肋外伸寬度(mm);

tsw———加勁肋厚度(mm)。

3實人人文庫專用腹式柱在水平力作用點或牛腿處,應按本條第1款和第

2款的要求設置橫向加勁肋,當承受的水平力較大時,加勁肋的厚

度可適當加厚,也可由計算確定;

4格構式柱和大型實腹式柱,除應在承受較大水平力和牛腿

處設置橫隔外,尚應在運輸單元的兩端設置橫隔板或橫隔架,橫隔

的間距不得大于8m或柱截面長邊尺寸的9倍;橫隔板的厚度宜

·66·

為6mm~10mm,其長寬尺寸宜以填滿柱截面為限;橫隔架宜采用

不小于∠63×5的角鋼,其連接焊縫的焊腳尺寸不宜小于5mm,

焊縫長度不宜小于70mm;

5采用插入式柱腳時應在基礎頂面處設置水平加勁肋或

橫隔。

9.6.6柱的拼接接頭位置宜設在肩梁上部內(nèi)力較小的部位,其中

腹板可采用正對接接頭,翼緣板宜采用45°~55°的斜對接接頭。

9.6.7階形鋼柱應在上、下柱接頭處設置肩梁。肩梁宜采用單腹

板式,當單腹板式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采用雙腹板式。肩梁的設

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肩梁的截面尺寸,應由強度計算確定,但當下段柱為實腹

式柱時,可不做強度計算;肩梁的高度不宜小于下柱截面高度的

0.4倍~0.6倍,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mm;

2肩梁上蓋板的厚度,輕、中型廠房不宜小于16mm,重型廠

房不宜小于25mm;肩梁下蓋板的厚度,輕、中型廠房不宜小于

12mm,重型廠房不宜小于20mm;肩梁蓋板的長寬尺寸應以填滿

柱肢為限,當下柱的截面尺寸較大時,在單腹板肩梁蓋板底部兩側(cè)

可各焊一根截面不小于∠100×8的加強角鋼;

3當起重機梁采用突緣支座時,在肩梁腹板的兩側(cè)宜各焊一

塊加強板;加強板與肩梁腹板的連接,上端應采用剖口焊,并應與

上蓋板刨平頂緊,其他三邊可采用貼角焊,焊腳尺寸宜為12mm~

20mm;加強板的寬度不得小于起重機梁突緣支座的寬度,其高度

應根據(jù)單側(cè)起重機梁75%支座反力計算所需的焊縫長度確定,但

不宜小于人人文庫專用300mm;板厚應根據(jù)起重機梁的支座反力確定,但宜為

16mm~30mm;

4當起重機梁為平板式支座時,宜在起重機肢頂部位于起重

機梁支承加勁肋的相應位置增設加強板,加強板應按起重機梁的

支座反力計算其端面支承壓應力和焊縫的強度,其高度不宜小于

500mm;加強板頂面應與肩梁上蓋板刨平頂緊,與柱肢腹板應采

·67·

用剖口焊。

9.6.8牛腿的構造形式應根據(jù)牛腿上的荷載情況確定,并應符合

下列要求:

1實腹式柱的牛腿,可采用工字鋼頂接焊在柱肢上,并宜采

用剖口焊;柱肢應在牛腿上下翼緣相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橫向加勁

板,牛腿的腹板應在集中荷載作用處設置橫向加勁肋,加勁肋頂面

應與牛腿上翼緣刨平頂緊;

2格構式柱設置牛腿時,應使柱水平綴條與牛腿頂面設在同

一標高處,并應設置橫隔板加強;牛腿可由兩個槽鋼和蓋板組成,

槽鋼應焊在柱肢的外側(cè)上,蓋板應焊在槽鋼挑出部分的上翼緣和

柱肢上;槽鋼間在集中荷載作用處應設置橫隔板,橫隔板頂面應與

蓋板刨平頂緊。

9.6.9柱腹板上開設人孔時,應驗算每個分肢的強度;驗算時可

假定分肢的兩端為固定、反彎點在分肢高度的中間;各分肢的內(nèi)

力,可采用肩梁頂面處排架分析時所提供的組合內(nèi)力計算確定。

人孔應符合下列要求:

1人孔的凈寬不應小于400mm,凈高不應小于1800mm;

2人孔周邊應設加勁肋,橫向加勁肋可取與柱身橫向加勁肋

相同的尺寸,其厚度可較柱身橫向加勁肋厚2mm~4mm;縱向加

勁肋的厚度,應大于腹板厚度,且不應小于10mm,其外伸的寬度

可取厚度的12倍,伸入柱腹板的長度應根據(jù)所需連接焊縫長度確

定,且不宜小于200mm;

3人孔底部標高應與起重機梁上翼緣頂面標高相協(xié)調(diào),孔底

處的橫向人人文庫專用加勁肋可與制動結構相連,當設計計及用以傳遞部分起

重機橫向水平力時,其構造與計算要求應符合制動結構的有關

要求。

9.6.10單層廠房鋼柱柱腳,可采用露出式柱腳或插入式柱腳。

9.6.11露出式柱腳的選用(圖9.6.11),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跨度不大于36m、柱距不大于9m、檐口高度不超過12m、

·68·

無起重機且風荷載不大的廠房,宜采用鉸接柱腳;

2實腹式柱及肢距小于1.5m的格構式柱,宜采用整體式剛

接柱腳;

3肢距大于等于1.5m的格構式柱,宜采用分離式剛接

柱腳。

圖9.6.11露出式柱腳示意

1—底板;2—靴板;3—加勁板;4—錨栓;5—錨栓支承托座;6—加強角鋼

9.6.12露出式柱腳的設計(圖9.6.11),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柱腳底板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柱腳底板寬度可按下式計算:

()

人人文庫專用B=b0+2c9.6.12

式中:B———柱腳底板寬度(mm);

b0———柱與底板連接部分的最大寬度(mm);

c———邊距,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取20mm~50mm。

2)柱腳底板的長度應根據(jù)底板下混凝土的局部承壓確定;

3)柱腳底板的厚度應根據(jù)底板下的反力及底板的支承條件

·69·

計算確定,但不應小于鋼柱中較厚板的厚度,且對鉸接柱

腳尚不應小于20mm,對剛接柱腳尚不應小于30mm;

4)當柱腳底板尺寸較大時,應在柱腳底板上開直徑為

80mm~100mm、間距為600mm~800mm的排氣孔;

2柱腳的靴板、加勁隔板、加勁肋應根據(jù)其所承擔區(qū)域的底

板反力及構造情況,可近似地按簡支梁或懸臂梁計算;靴板的厚

度,宜取與柱的翼緣板相同的厚度,也可適當加厚;加勁隔板和加

勁板的厚度,不宜小于其跨度的1/50,且不應小于10mm;

3柱腳靴板與柱肢的連接,當靴板與柱肢翼緣板采用對接連

接時,應采用等強度剖口焊接,且靴板與柱肢腹板的焊縫焊角尺寸

宜比柱本身加大2mm~4mm;當靴板采用角焊縫側(cè)連于柱肢翼緣板

時,應按柱肢最大壓力和最大拉力兩者中的較大值計算焊縫強度;

最大拉力可近似取錨栓的拉力;最大壓力,當柱底部采用銑平頂緊

方式傳遞壓力時,應按所承擔區(qū)域的底板反力計算,當柱底部不采

用銑平頂緊方式傳遞壓力時,應按柱肢傳給底板的全部內(nèi)力計算;

4柱腳靴板和柱肢與底板的連接,當采用銑平頂緊方式傳力時,

可按柱傳給底板的全部內(nèi)力的15%或最大剪力中的較大值計算;當不

采用銑平頂緊方式傳力時,應按柱傳給底板的全部內(nèi)力計算;

5鉸接柱腳的錨栓用于安裝過程的固定時,其數(shù)量和直徑可

按構造要求確定,但數(shù)量不應少于2個,直徑不宜小于24mm;

6剛接柱腳的錨栓需承受柱腳彎矩和軸力組合內(nèi)力作用下

產(chǎn)生的拉力,并兼作安裝過程固定之用,其直徑和數(shù)量應根據(jù)組合

內(nèi)力作用下產(chǎn)生的最大拉力計算確定,其數(shù)量在垂直于彎矩平面

的每側(cè)不人人文庫專用應少于2個,直徑不宜小于30mm,且宜對錨栓施加預拉

力,預加拉力的大小宜為錨栓承載力的5%~10%;

7剛接柱腳的錨栓支承托座加勁肋或錨栓加勁肋的高度和

厚度,應按其下底板反力和錨栓拉力中的較大者計算確定,但高度

不宜小于300mm,厚度不宜小于12mm;錨栓支承托座頂板的厚

度不宜小于12mm,且應與錨栓支承托座加勁肋刨平頂緊,應與柱

·70·

肢或靴板剖口焊接;錨栓墊板的厚度應根據(jù)計算確定,但不宜小于

20mm;

8計算柱腳底板與其下部混凝土之間的摩擦力時,摩擦系數(shù)

可?。埃?;

9柱腳在地面以下的部分應采用混凝土包裹,混凝土保護層

厚度不應小于50mm,并應使包裹的混凝土高出地面不小于

150mm;當柱腳的底面在地面以上時,柱腳的底面應高出地面不

小于100mm。

9.6.13插入式柱腳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輕型工字形柱可直接插入杯口中,可不設底板;

2承受垂直荷載較大的箱形柱或單肢管柱及格構式柱應設

底板,底板尺寸應略大于柱的截面尺寸。

9.7單層磚柱廠房

9.7.1單層磚柱廠房的靜力計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砌體結

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的有關規(guī)定。

9.7.2多跨磚柱廠房及開敞式廠房,基本風壓值大于0.4kN/m2

時,宜在縱向中柱柱列伸縮縫區(qū)段中部或附近設置與柱等高的整

體砌筑的柱間剪力墻,且墻厚不宜小于240mm。

9.7.3承重的獨立磚柱截面尺寸不應小于240mm×370mm,且

不宜大于490mm×630mm;當采用370mm×370mm截面時,不

得有通縫或包心柱。

9.7.4有較大振動設備或運輸頻繁易于被碰撞,以及屋蓋荷載偏

心過大的人人文庫專用廠房,不應采用獨立磚柱承重;有防爆要求的廠房不宜采

用磚柱承重。

9.7.5當廠房跨度大于6m時,不宜采用屋蓋結構支承處無壁柱

的磚墻進行承重。

9.7.6廠房跨度大于6m,應在屋架或梁與磚柱的支承處設置混

凝土或鋼筋混凝土墊塊;屋架或梁應采用錨件與墊塊連接;當墻中

·71·

設有圈梁時,墊塊宜與圈梁澆成整體。

9.7.7單層磚柱廠房,應在檐口和窗頂標高處設置現(xiàn)澆鋼筋混凝

土圈梁;當廠房內(nèi)設有起重機或有較大振動設備時,除應在檐口和

窗頂標高處設置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外,尚應在墻體高度的中段

結合窗洞位置適當增設圈梁。建在軟土地基上的單層磚柱廠房,

應在基礎頂面處設置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

9.7.8單層磚柱廠房,當采用鋼筋混凝土重屋蓋時,應按鋼筋混

凝土單層廠房的規(guī)定布置屋面支撐。

9.7.9承重結構的磚柱或磚壁柱以及屋蓋支座下傳力線范圍內(nèi)

的墻體,沒有采取加固措施時不得開槽或開洞;設備和電氣管線不

得沿水平方向埋于承重墻垛內(nèi)。

9.8支撐系統(tǒng)

9.8.1單層廠房應根據(jù)廠房的承重結構形式、屋蓋形式、起重運

輸設備形式、有無振動設備、圍護結構的種類和構造特點、廠房的

高度和跨度、柱網(wǎng)尺寸、結構單元長度等因素布置支撐系統(tǒng)。

9.8.2支撐系統(tǒng)的布置應做到傳力簡捷明確。屋蓋支撐與柱間

支撐應相互協(xié)調(diào)布置,并宜布置在結構單元同一個開間內(nèi),形成封

閉的空間結構支撐系統(tǒng)。

9.8.3各類支撐桿件的長細比允許值,應符合表9.8.3的規(guī)定。

表9.8.3各類支撐桿件的長細比允許值

長細比允許值

類別構件名稱設有較大振動設備及工作級別其他

人人文庫專用為A6至A8的起重機廠房廠房

起重機梁以下柱間支撐的交叉桿200300

起重機梁以上柱間支撐的交叉桿

受拉

橫向、縱向及豎向支撐的交

桿件300400

叉桿,下弦的水平系桿(剛性

系桿除外),其他受拉桿

·72·

續(xù)表9.8.3

長細比允許值

類別構件名稱設有較大振動設備及工作級別其他

為A6至A8的起重機廠房廠房

起重機梁以下的柱間支撐150150

起重機梁以上的柱間支撐

橫向、縱向及豎向支撐的直

受壓

桿,上弦的水平系桿,結構單

桿件200200

元端開間下弦水平系桿,端部

豎向支撐間的水平系桿,剛性

系桿,其他受壓桿

注:交叉圓鋼支撐不受本表限制;當支撐的拉桿采用圓鋼時,應具有張緊裝置。

9.8.4符合下列情況之一時,柱間支撐桿件宜進行強度及穩(wěn)定性驗算:

1當廠房柱頂標高大于12m,且跨度大于24m時;

2起重機起重量大于20t時;

3基本風壓值大于0.4kN/m2時;

4廠房設計需考慮溫度應力作用時。

9.8.5交叉支撐桿件的計算長度,應符合表9.8.5的規(guī)定。水平桿

的計算長度,在支撐平面內(nèi)和支撐平面外,均應取桿件的幾何長度。

表9.8.5交叉支撐桿件的計算長度

計算長度

彎曲方向交叉桿相交處的特征單片支撐雙片支撐

受拉桿受壓桿受拉桿受壓桿

在支撐平面內(nèi)—取節(jié)點中心到交叉點的距離

兩桿均不中斷l0.5l

取橫向連系桿

在支撐平面外人人文庫專用兩桿中有一桿中

l0.7l(綴條)之間的距離

斷,并以節(jié)點板搭接

取節(jié)點中心

在單角鋼

—l到交叉點間—

斜平面內(nèi)

的距離

注:l為節(jié)點中心間支撐桿件的長度。

·73·

9.8.6屋架上弦或屋面梁上翼緣橫向支撐的設置,應符合下列

規(guī)定:

1有檁或無檁屋蓋體系的廠房,應在廠房結構單元端開間或

第二開間設置屋架上弦或屋面梁上翼緣橫向支撐;當支撐設置在

第二開間時,應在端開間相應位置設置水平系桿;

2當結構單元的長度較大時,宜在結構單元中部或結構單元

長度的三分點處增設橫向支撐,橫向支撐的間距不宜大于60m;

3有檁屋蓋體系可用檁條代替橫向支撐中的直桿,此檁條應

滿足壓彎構件的剛度和承載力要求,且檁條與屋架或屋面梁應有

可靠連接。

9.8.7鋼筋混凝土無檁屋蓋體系,當廠房跨度小于18m、無天窗、

無較大振動設備、無起重機或有A1~A5工作級別的起重量不大

于32t的起重機,且屋面板構造符合下列條件時,可不設橫向

支撐:

1屋面板最小支承長度60mm;

2屋面板與屋架或屋面梁有三點焊縫連接,但其在伸縮縫和

端開間處可為兩點,且焊腳尺寸和長度分別不小于6mm和

50mm;

3屋面板之間的空隙用C25細石混凝土灌實。

9.8.8屋架下弦或屋面梁下翼緣橫向支撐的設置,應符合下列

規(guī)定:

1除廠房跨度小于等于18m,且無起重機或其他振動設備

外,鋼屋架應在廠房結構單元端開間或第二開間設置屋架下弦橫

向支撐;當支撐人人文庫專用設置在第二開間時,應在端開間相應位置設置水平

系桿;

2山墻抗風柱與屋架下弦或屋面梁下翼緣相連時,應在山墻

端開間設置橫向支撐;

3屋蓋系統(tǒng)設有下弦縱向支撐時,應在縱向支撐的兩端開間

設置橫向支撐;

·74·

4為控制屋架下弦平面外長細比或可能出現(xiàn)壓力而設置通

長水平系桿時,應在水平系桿的兩端開間設置橫向支撐;鋼屋面梁

下翼緣平面外可設斜撐連于上翼緣支撐系統(tǒng);

5屋架下弦或屋面梁下翼緣懸掛有起重機且起重量大于或

等于2t時,應在起重機梁的兩端開間設置橫向支撐,亦可通過在

起重機梁上設置斜撐將縱向水平力傳至屋蓋;

6當懸掛起重機沿廠房橫向行駛時,應在其所在的開間設置

橫向支撐;

7橫向支撐的間距不宜大于60m。

9.8.9屋架或屋面梁縱向支撐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設有橋式起重機的鋼結構廠房,當符合表9.8.9的規(guī)定

時,應設置縱向支撐;

表9.8.9鋼結構廠房屋蓋系統(tǒng)設置縱向支撐的條件

有天窗、柱頂高度≤15m有天窗、柱頂高度>15m

無天窗、柱頂高度≤18m無天窗、柱頂高度>18m

廠房

A4、A5工作A6、A7工作A4、A5工作A6、A7工作

級別的起重機級別的起重機級別的起重機級別的起重機

單跨Q≥50tQ≥16tQ≥32tQ≥10t

等高多跨Q≥75tQ≥20tQ≥50tQ≥16t

注:Q為起重機起重量。

2廠房內(nèi)設有夾鉗、剛性料耙、抓斗、磁力等A8工作級別起

重機,以及設有壁行起重機或雙層橋式起重機時,應設置縱向

支撐;

3廠房人人文庫專用內(nèi)有大于等于5t鍛錘、大于等于6000t水壓機、大于

等于3000t機械壓力機等較大振動的設備時,應設置縱向支撐;

4屋蓋系統(tǒng)采用托架或托梁支承屋架或屋面梁時,應設置縱

向支撐;僅局部柱間設有托架或托梁時,可僅在有托架或托梁的開

間及兩端各延伸一個開間設置縱向支撐;

5廠房排架柱之間設有墻架柱,且以縱向支撐作為墻架柱的

·75·

水平支撐點時,應設置縱向支撐;

6屋架下弦或屋面梁底標高大于或等于22m,且設有橋式起

重機的廠房,應設置縱向支撐;

7屋架的縱向支撐宜布置在緊靠柱列的屋架下弦平面內(nèi);屋

面梁的縱向支撐可布置在緊靠柱列的屋面梁上翼緣平面內(nèi)。

9.8.10屋架或屋面梁豎向支撐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屋架跨度大于18m時,應在屋架跨中設置豎向支撐;當屋

架跨度大于30m時,應在屋架跨度1/3附近的豎桿平面內(nèi)設置豎

向支撐,間距不宜大于15m;

2屋架或屋面梁端部高度大于0.9m時,應在屋架或屋面梁

端部設置豎向支撐;

3豎向支撐應布置在設有橫向支撐的開間;

4當廠房內(nèi)設有大于等于5t鍛錘時,宜在鍛錘所在開間及

以鍛錘為中心30m的范圍內(nèi)的屋架間,每隔一個開間增設豎向

支撐。

9.8.11屋蓋支撐系統(tǒng)通長水平系桿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有檁屋蓋體系或無檁屋蓋體系,當有天窗時,應在天窗開

洞范圍內(nèi)屋脊處及天窗架與屋架或屋面梁連接處設置上弦通長水

平系桿;

2豎向支撐間應設置上、下弦通長水平系桿;

3屋架弦桿平面外長細比要求或計算長度要求需要時,應設

置通長水平系桿;

4當無檁屋蓋體系的屋面板構造符合本規(guī)范第9.8.7條的

要求時,可人人文庫專用不再另設上弦通長水平系桿;

5屋架端部的下弦彎折處、屋面梁屋脊彎折處應設置通長水

平系桿;

6鋼屋架與柱剛性連接時,鋼屋架下弦端節(jié)間未設縱向支撐

的節(jié)點處,應設置通長剛性水平系桿;

7屋架或屋面梁端部未設豎向支撐時,在柱頂支座處應沿廠

·76·

房縱向設置通長剛性水平系桿。

9.8.12天窗架的支撐系統(tǒng)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有檁或無檁屋蓋體系,宜在天窗架結構單元端開間設置上

弦橫向水平支撐;

2天窗架結構單元端開間在天窗架端部應設置豎向支撐;當

天窗架的跨度大于或等于12m時,應在天窗架中央豎桿平面內(nèi)增

設豎向支撐;

3當天窗架結構單元長度無檁體系超過36m、有檁體系超過

30m時,宜在結構單元中部有柱間支撐的柱間增設天窗架豎向

支撐;

4設有大于等于3t鍛錘或類似的振動設備時,應在鍛錘或類似

振動設備所在開間以及相鄰開間外的一個開間增設豎向支撐;

5豎向支撐間,應設通長水平系桿。

9.8.13擋風天窗的擋風板支架,宜按本規(guī)范第9.8.12條的規(guī)定

設置支撐系統(tǒng)。

9.8.14柱間支撐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廠房應在結構單元端部設置上柱柱間支撐,并應在結構單

元中部設置上、下柱柱間支撐;當結構單元的長度較大時,宜增設

上、下柱柱間支撐,支撐的間距不宜大于60m;

2柱間支撐應布置在設有橫向支撐和豎向支撐的開間;

3對多跨聯(lián)合廠房,在內(nèi)柱列宜適當增加柱間支撐;

4當使用要求不允許設置支撐時,可設置縱向剛架;

5廠房柱設有牛腿時,下柱柱間支撐宜采用雙片支撐。

9.8.15人人文庫專用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的柱間支撐,可采用帶張緊裝

置的十字交叉圓鋼支撐,圓鋼與鋼柱夾角宜接近45°;當設有大于

等于5t橋式起重機時,柱間支撐宜采用型鋼支撐。

9.9圍護結構

9.9.1單層廠房的圍護墻體宜選用輕質(zhì)墻板、鋼筋混凝土大型墻

·77·

板或砌體圍護墻,亦可采用壓型鋼板或鋁塑板等兼有裝飾功能的

幕墻材料。

9.9.2各類結構的圍護墻體及其墻梁或圈梁,應分別按現(xiàn)行國家

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03或《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等的有關規(guī)定,獨立設置溫

度伸縮縫。

9.9.3砌體圍護墻宜采用外貼式,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墻體厚度不宜小于190mm;

2墻體宜與主體結構脫開或柔性連接,并應采取保證墻體整

體穩(wěn)定的措施;在墻體頂部應設置現(xiàn)澆的鋼筋混凝土圈梁;

3墻體宜在廠房柱頂標高處設置一道圈梁;當墻厚小于等于

240mm時,宜沿墻高每4m設置一道圈梁;當墻厚大于240mm

時,宜沿墻高每6m設置一道圈梁;

4設有大于等于1t鍛錘或其他振動較大設備的廠房圍護墻

體,宜沿墻高每4m設置一道圈梁;

5軟弱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和土層變化較大的地基上的

廠房,應在墻體基礎頂部增設一道圈梁;當窗臺下墻體高度小于窗

寬時,宜在窗臺標高下增設一道圈梁;

6當門洞寬度大于2.7m時,宜設置鋼筋混凝土邊框,并宜

與墻體可靠拉結;當門洞有車輛通過時,門框柱宜單獨設置基礎。

9.9.4采用輕型板材作墻體時,其托梁應與排架柱、墻架柱、抗風

柱等連接,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托梁宜布置在廠房主體結構柱的外側(cè),可設計成簡支或連

續(xù)構件;當人人文庫專用需要承受墻板重時,托梁應按雙向彎曲設計;

2當托梁跨度為3.6m~6m時,應在其跨度中間設置拉條

或撐桿;當托梁跨度大于6m時,應在其跨度三分點或四分點處各

設置一道拉條或撐桿;托梁拉接點間距離不宜大于3m;

3托梁在風荷載作用下,應驗算其整體穩(wěn)定性,并可利用墻

板或拉條等構造措施保證其整體穩(wěn)定。

·78·

9.9.5采用鋼筋混凝土大型墻板時,當排架柱間距大于墻板的長

度時,排架柱之間應增設墻架柱;并宜沿高度每隔4塊~5塊墻

板,在墻架柱或排架柱上設置傳遞墻板自重的支托。

9.9.6基礎梁下的回填土與梁底之間,宜預留不小于100mm的

空隙;當梁底下為膨脹土或凍脹土時,應換填不少于300mm厚的

爐渣等松散材料。

人人文庫專用

·79·

10鋼筋混凝土多層與高層廠房

10.1一般規(guī)定

10.1.1鋼筋混凝土多層與高層廠房,可采用現(xiàn)澆或裝配整體式

鋼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墻或框架-支撐結構。

10.1.2鋼筋混凝土多層與高層廠房結構平面布置,宜簡單、規(guī)

則、對稱,剛度和承載力分布均勻,并應與荷載布置相對應。在結

構單元平面內(nèi),框架、剪力墻、支撐等抗側(cè)力構件宜對稱、均勻布

置,并宜沿結構全高布置。

10.1.3鋼筋混凝土多層與高層廠房的豎向體型,宜規(guī)則、均勻,

并宜避免有過大的外挑和收進。結構的側(cè)向剛度宜下大上小、逐

漸均勻變化。

10.1.4局部突出屋面的電梯機房、樓梯間、水箱間和設備間等,

不應采用砌體結構。

10.1.5溫度伸縮縫間距,宜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

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當建筑物的全長超過規(guī)定的最大間

距時,應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采取下列構造措施和施工措施:

1提高頂層、底層、山墻和縱墻的端開間等溫度影響較大部

位的構造配筋率;

2直接受陽光照射的屋面,加厚其隔熱保溫層或設置架空通

風層,外墻人人文庫專用設置外保溫層;

3頂層的屋面分為長度較小、可獨立伸縮的區(qū)段;

4采取專門的預應力措施;

5在適當部位設置控制縫;

6結構單元混凝土澆筑時采用后澆帶分段施工。后澆帶的

間距可為30m~40m,寬度可為800mm~1000mm,后澆帶的位

·80·

置,宜設在結構受力較小區(qū)段;

7采取能減少混凝土收縮的措施。

10.1.6當鋼筋混凝土多層與高層廠房的體形復雜,且各部分層

數(shù)、高度、荷載、剛度和地基差異較大,采取結構構造和施工措施難

以解決各部分之間的沉降差異時,可設置沉降縫將廠房分成若干

個簡單的結構單元。沉降縫的寬度,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

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有關規(guī)定。

10.1.7布置有較大振動設備的樓層,不宜采用無梁樓蓋體系。

10.1.8在樓層上布置機器設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多層廠房

樓蓋抗微振設計規(guī)范》GB50190的有關規(guī)定。質(zhì)量大的機器設備

不宜布置在結構單元的邊緣或端部,宜布置在距剛度中心較近的

部位;當不可避免時,宜將設備平臺與主體結構分開,或在滿足工

藝要求的條件下低位布置。

10.2內(nèi)力與位移計算

10.2.1多層與高層廠房結構的內(nèi)力與位移計算,所建立的結構

分析模型及分析時采用的簡化處理和計算假定,應符合結構的實

際工作情況,宜采用空間結構模型進行整體分析,對平面和立面布

置簡單規(guī)則的框架結構和框-剪結構也可采用平面結構空間協(xié)同

模型。

10.2.2框架-剪力墻結構計算時,連梁的剛度不宜折減。

10.2.3在內(nèi)力與位移計算時,現(xiàn)澆樓屋面框架梁的剛度增大系

數(shù)宜按實際情況取用;采用寬扁梁框架結構時,應取梁的全截面。

10.2.4人人文庫專用在內(nèi)力與位移計算時,型鋼混凝土和鋼管混凝土構件宜

按實際情況直接參與計算;亦可等效為混凝土構件進行整體計算。

10.2.5樓屋面梁受扭計算時應計及樓板對梁扭轉(zhuǎn)的約束作用,

當計算中未計及樓板對梁扭轉(zhuǎn)的約束作用時,可對梁的計算扭矩

乘以折減系數(shù)予以折減,折減系數(shù)可取0.4。

10.2.6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梁可計及梁端塑性變形內(nèi)力重

·81·

分布的影響,對梁端負彎矩進行調(diào)幅;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梁負彎

矩調(diào)幅系數(shù)可取0.8~0.9,裝配整體式框架梁可?。埃贰埃福划?/p>

梁端負彎矩調(diào)幅后,梁跨中彎矩應按平衡條件相應增大。當豎向

荷載效應和水平作用效應組合時,應先對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框架

梁的彎矩進行調(diào)幅,再與水平作用產(chǎn)生的框架梁彎矩進行組合。

截面設計時梁跨中正彎矩設計值,不應小于豎向荷載作用下按簡

支梁計算彎矩的50%。

10.2.7在內(nèi)力計算時,宜計及樓面活荷載不利布置引起梁彎矩

的增大。按滿載計入時,宜將按滿載計算的梁跨中彎矩值乘以放

大系數(shù)1.1~1.2。

10.3框架結構

10.3.1框架結構應設計成雙向梁柱剛接的抗側(cè)力體系。

10.3.2框架結構的梁、柱中心宜重合。當不能重合時,其偏心距

不宜大于柱寬的1/4;大于柱寬的1/4時,宜采取增設梁的水平加

腋等措施。在計算中均應計入偏心對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受力和構造

的不利影響,以及梁荷載對柱子偏心的影響。

10.3.3除防雷接地的埋件外,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不應與框架

梁、柱的縱向受力鋼筋焊接。

10.3.4矩形框架柱截面的寬度和高度不宜小于300mm,圓柱截

面直徑不宜小于350mm;柱截面高寬比不宜大于3。柱截面可沿

豎向改變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強度等級,但不宜在同一樓層同時改

變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強度等級。

10.3.5人人文庫專用框架柱的計算長度,應按表10.3.5的規(guī)定采用。

表10.3.5框架柱的計算長度

樓蓋形式底層其他各層

現(xiàn)澆1.0H1.25H

裝配式1.25H1.50H

注:H為底層柱從基礎頂面到一層樓蓋頂面的高度,對其余各層柱為上下兩層樓

蓋頂面之間的高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