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醫藥行業10月策略報告_第1頁
2022年醫藥行業10月策略報告_第2頁
2022年醫藥行業10月策略報告_第3頁
2022年醫藥行業10月策略報告_第4頁
2022年醫藥行業10月策略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醫藥行業10月策略報告一、醫藥板塊已具備較高性價比醫藥二級市場表現(2022/9/1-2022/9/30)2022年9月1日至9月30日,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下降5.30%,高于滬深300指數0.6個百分點。2022年9月各醫藥子行業中,原料藥、中藥、醫療服務、化學制劑、生物制品、醫療器械、醫藥商業板塊均下跌。2022年9月份醫藥個股中漲幅最大的分別為澳華內鏡(+33.2%)、海泰新光(+25.3%)、*ST科華(+24.7%),跌幅最大的分別為蘭衛醫學(-30.9%)、美迪西(-30.5%)、昭衍新藥(-27.5%)。醫藥行業市盈率和溢價率橫向看:醫藥行業PE(TTM)為23倍,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4。縱向看:2010年初至今,醫藥行業PE最高73倍,最低21倍,平均值約37倍,目前醫藥行業PE歷史分位數為2.45%,遠低于歷史平均估值。2022年9月,醫藥行業相對于全部A股估值溢價率為72%,2022年9月份表現為溢價率有所下降。醫藥各子行業市盈率和溢價率橫向看,截至2022年9月30日,醫藥各子板塊的市盈率(TTM)中,醫療服務(32倍)、化學制劑(28倍)、原料藥(26倍)、生物制品(25倍)的市盈率較高;中藥(21倍)、醫藥器械(18倍)和醫療商業(17倍)的市盈率較低。縱向看,各子板塊的估值水平均出現回落,相對全部A股的溢價率變化趨勢出現分化。醫藥行業月漲幅和年漲幅縱向看,醫藥行業經歷了2019和2020兩年牛市后,2021年以及2022年1-9月醫藥指數漲跌幅均為負值,跌幅分別為5.70%和22.56%。分月度看,2022年以來申萬醫藥指數漲少跌多,6月申萬醫藥指數有所回升后,7、8月有所下降,9月申萬醫藥指數繼續下降5.8%。醫藥行業占A股市值比重略有回落,公募基金持倉比重環比增加醫藥行業明顯調整,市值相比高位出現回落,截至2022年9月30日,醫藥行業總市值約6.1萬億元,占全部A股的市值從2011年的4.1%提升至7.47%,相比2022年8月的7.57%較為平穩。2022年二季度公募基金重倉醫藥行業的比例為10.51%,環比減少1.32pp,如果扣除主動醫藥基金及指數基金,重倉比例為6.44%,環比減少0.90pct,仍遠低于2014峰值持倉比例20%。醫藥制造業數據2022年明顯回落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數據:2022年1-9月我國醫藥制造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1.8萬億元(同比下降2.5%),2793億元(同比下降31.4%),可以看到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速有所放緩,利潤總額增速下降則更為明顯。中康開思醫藥數據庫:樣本醫院藥品由于的持續影響,2021Q1、Q2、Q3、Q4和2022Q1、Q2,樣本醫院藥品銷售環比增速分別為1.4%、5.8%、3.7%、-8.1%、-4.7%和-1.4%,樣本醫院藥品銷售增速波動較大,下滑幅度總體呈現收窄趨勢。我們認為:醫藥工業整體增速在國家醫保局成立背景下,隨著帶量采購執行和的影響,行業格局變化在即。醫藥工業收入增速整體承壓,但結構上分化愈加明顯,創新藥產業鏈、醫療器械、生物制品等或成行業主要增長動力。二、醫療新基建持續加碼,資金支持政策頻出,國產龍頭有望受益貼息貸款政策加速需求釋放,醫療設備行業持續高景氣度醫療新基建持續加碼,國產龍頭有望受益:2020年的爆發在暴露了全球各國在重大防控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國內逐步控制之后,我國各地開始逐漸重視醫療補短板和新基建。自2020年5月以來,我國陸續發布多項政策,如《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四大目標對ICU配置、重大防控救治基地等提出了明確的規劃;《關于完善發熱門診和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對發熱門診設備配置提出要求,我們認為,國產醫療設備龍頭憑借其出色的產品質量和穩定的供應體系,有望充分享受醫療新基建帶來的增量市場。配套資金支持頻出,醫療設備貼息貸款政策加速醫療設備需求。醫院設備采購及更新資金主要來自政府財政資金、醫院自籌資金以及捐贈。之前市場擔憂影響醫院設備購買支付能力,但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新基建的不斷深入,中央財政支持在醫療衛生方面穩步上升,預計2022年醫療衛生財政相關支出將達到707億元;此外,地方醫療專項債自2020年以來大幅增加,截至2022年10月4日,2022年醫療衛生相關專項債數量已達3609個,投資總額達14752億元;從2022年9月國常會以及衛健委跟進的貼息貸款政策看,中央財政貼息2.5%,涉及醫療設備采購金額達2000億元,我們認為,醫療新基建浪潮仍將持續,相關標的業績確定性強。此外,我們建議重視自主可控,關注掌握底層技術相關公司:隨著國際環境日益復雜,產業鏈安全越發值得重視,且掌握底層技術的公司有望持續拓展新的領域,未來成長空間大。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大,多年保持快速增長。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21年中國醫療設備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491億元,占醫療器械行業比例達到39%,遠高于家用醫療器械、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和IVD等細分領域。2016-2021年中國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8.4%,連續多年實現快速增長。醫療新基建如火如荼,多項政策提供充足資金保證醫院建設的投資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國家、地方財政支出、醫院自籌資金以及捐贈。近年來,院端業務受影響導致醫院收入有所下滑,因此財政支出在醫院建設資金中占比逐漸增大。多項財政預算下達,支撐醫療新基建建設。總計來看,2022年可用于衛生健康領域的補助資金高達872.51億元,包括79.89億元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補助資金、48.42億元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支撐基本公共衛生建設的588.55億元補助資金、支撐重大傳染病防控的155.7億元補助資助金。三、高值耗材集采逐步落地,有望加速心血管領域冠脈支架、藥球、通路耗材等多地已集采冠脈支架集采中標產品單價均低于800元,終端價降幅超過90%。冠脈支架集采后手術量增長迅速。2021年1月各地陸續開始執行冠脈支架集采。據IQVIA艾昆緯分析,2021年中國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手術例數相比2020年增長超40%,預計達到137.5萬例,帶動冠脈介入器械市場容量迅速擴大。冠脈支架續約增加伴隨服務費,設置最高有效申報價。今年9月9日,《2022年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協議期滿后接續采購公告》發布,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協議期滿后接續采購工作正式開展,本次采購周期為3年。脊柱國采落地,骨科行業集采影響陸續出清首年意向采購量54萬套,關節耗材國采終端價降幅82%。人工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最高中選價為9920元,最低中選價為1788元;人工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最高中選價為6877元,最低中選價為2468元。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今年4月份全國各地陸續開始執行關節集采,國產份額有望快速提升。四、當前環境下,重點賽道投資邏輯分析推薦方向:集采出清、逐步見底的高值耗材我國老齡化趨勢明顯,相關治療類高值耗材需求大。隨著老齡化趨勢加劇,我國心血管、骨科等領域疾病人群增速快、基數大。根據2021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39萬,心力衰竭890萬,肺源性心臟病500萬,心房顫動487萬,風濕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下肢動脈疾病4530萬,高血壓2.45億。隨著集采逐步落地,解決心血管支架、骨科脊柱、關節等高手術費用問題,可以預見相關手術量將呈快速增長趨勢。集采政策趨于理性,利好行業健康發展。從集采結果來看,降價主要是壓縮渠道利潤。隨著集采逐步推進,政策趨于理性,設置規則有意避免小廠家惡意降價,例如骨科脊柱集采政策通過設置“保底降幅”,分A、B組等方式,避免之前臨床從未使用的廠家極端降價,有利于維護市場穩定,保證集采后續平穩、安全執行。國產高值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