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考前輔導_第1頁
大學語文考前輔導_第2頁
大學語文考前輔導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學語文考前輔導第一章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詩經?、 ?楚辭?等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的基 本特點、成就;掌握作品選的根本內容、藝術特色;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和藝術風格。 主要內容是有關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的概述。在先秦詩中的詩 歌起源及原始歌謠中,我們必須要了解詩歌起源和和勞動有關系。在原始歌謠 中,我們應該知道東漢時代的?吳越春秋?記載了一首遠古時的歌謠?彈歌? :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這無疑是一首古老的獵歌, 描寫漁獵時代人們砍竹接 竹,制造狩獵工具,然后追捕獵物的全過程,生動地反映了先民們的勞動生活。除?彈歌?外,?禮記郊特牲?中的?蠟歌?:土,反其

2、宅!水,歸其壑!昆蟲, 毋作!草木, 歸其澤!這顯然是一首祭祀農業神的祭歌。原始歌謠中產生最晚的 是表達婚戀內容的抒情詩。 ?呂氏春秋 ?初音? 中?候人歌? :“候人兮猗四個字。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情詩,開抒情詩傳統之先河。此外,在甲骨卜辭和?易經?的卦爻辭中也保存了一局部古老歌謠。2. ?詩經? 知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 有關?詩經?的根本知識,首先要了 解?詩經?分 “風、“雅、“頌三局部。?詩經?所錄均為可配樂歌唱的樂歌, 即歌詩,故其按樂調不同劃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雅、頌的區別是由于音樂 的不同。 “風即土風俗曲之意,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包括周南、召南、邶、 鄘、衛、王

3、、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五個地區的土風歌謠,共 160篇,其中大局部是民歌,反映普通平民的愛情婚姻、農業生產、征戰勞役等 生活,是?詩經?中的精華。 “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 “雅有正的意 思,當時人們把王朝直接統治地區豐、鎬的音樂視為正聲。 “雅與“風的區 別,正如 “雅言與“方言 的區別一樣。 雅有大、小之分,大概仍然和音樂有關, 共 105 篇。 小雅 74 篇,多為下層官吏的怨刺作品,也有一局部民間詩歌。大雅 31 篇,多為朝廷宴享時所用的樂歌。 “頌是王室宗廟祭祀所用的舞曲樂歌,分 周、魯、商三頌,共 40 篇。?詩經?原本叫?詩? ,共有詩歌 305 首,因此

4、又稱“詩三百 。從漢朝漢 武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 。漢朝傳授詩經的有齊、魯、毛、 韓四家,東漢以后,齊魯韓三家先后亡佚,毛詩獨行,故今傳者為毛詩。毛亨、 毛萇曾注釋?詩經? ,因此又稱?毛詩? 。2?詩經?的主要內容 ?詩經?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題材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1、祭祀頌德之作。大雅?生民? ?公劉?綿?皇矣?大明?,堪稱周氏族發 祥創業勝利的“史詩 。2、宴饗之作,也稱宴飲詩。 以如?小雅鹿鳴?、?小雅南有嘉魚?小雅 常 棣?、?小雅伐木?、?小雅 賓之初筵?、?大雅 行葦?等。3、 反映王道興廢、政教得失的政治詩,包括美、刺兩個方面。“美詩是對當 時當權者及

5、政治人物的頌揚,如大雅中的?常式?。小雅中的?六月? ?出車?。 怨刺詩,是對昏君佞臣及社會弊端的揭露和挖苦,如大雅中的?板?蕩?,小 雅中的?節南山?小弁?,國風中的?魏風 伐檀?、?魏風 碩鼠?、?邶風 新 臺?等;4、婚戀詩。 即篇幅眾多的愛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婦女命運的作品。?關雎? ?蒹葭?鄭風 谷風?衛風 氓?。5、農事詩。 反映了周代的農業生產活動, 有較高的認識價值。 如?七月?豐年? ?豳風 七月?、?周頌 臣工?、?周頌 噫嘻?、?周頌 豐年?、?周頌 載芟?、?周頌 良耜?等。6、 是有關征戰和徭役的詩歌,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問題的詩歌。如?唐風 鴇 羽?、?魏風 陟岵?

6、、?邶風 式微?、?王風 君子于役?、?衛風 伯兮?、?豳風 東山?、?采薇?等。3?詩經?的藝術成就和影響 首先是在詩歌創作上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 ?詩經?是我國文學輝煌 的開端,是富于首創性的杰作。這些詩篇蘊含了對社會現實的熱情關注和 “饑者 歌其食,勞者歌其事 、 “感于哀樂,緣事而發 直面人生的偉大現實主義精神。 它涉及面廣闊,內容豐富,題材多樣,舉凡征人之苦,勞人之怨,國難 “黍離 之悲。故土懷歸之思,以及親朋契闊,男女哀樂之情,這些詩文所屢見而富于民 族特色的主題,在?詩經?作品中均發其端,導其源。其次賦比興是三種表現方法。 按照朱熹的解釋賦是 “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 也;“比

7、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詩集 傳?賦就是鋪陳表達,比就是譬喻,打比方,興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的開 頭,是詩歌的一種特別的表現手法。 ?詩經?中的賦比興奠定了我國古代詩歌創 作的根本手法,特別是比興結合,形成了中國詩歌獨特的文化傳統。再次是優美的語言和形式。 ?詩經?的形式多數是四言,一般是隔句押韻, 分章,各章復沓回環, 讀來節奏舒卷徐緩, 音節和諧流暢, 是我國四言詩的頂峰, 在詩體開展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詩?中還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詞語,增強了作品的形象感和音樂 美。雙聲詞如參差、踟躕、栗烈、流離、悠遠等;疊韻詞如綢繆、輾轉、窈窕、 沃假設等;

8、疊字如關關、呦呦、依依、采采、欽欽、蒼蒼、諄諄等,它們或刻畫形 態,或模擬聲音,或形容色彩,或表示內心活動,都能做到“以少總多,情貌無 遺,流利婉轉,音韻和諧。 ?詩?中有很多詞匯,如“瞻望 、“佇立、“翱翔、“顛沛、“一日三秋、“憂心如焚、“赳赳武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等, 至今還為人們習用。?詩經?的影響?詩經?揭開了中國詩歌史上光芒的一頁。它對后世的影響 首先 是它的寫實 精神,其中很多作品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產物。詩人直抒胸臆,敢 于大膽地反映現實, 旗幟鮮明地頌美與怨刺。 這種強烈的現實性是我國古代詩歌 創作的一個優良傳統。 其次 是?詩經?的賦比興手法以及純熟的創作技

9、巧,被后 代詩人大量借鑒。 特別是比興, 在古代詩歌中已不單純是表現手法, 而是生動的 形象與深厚的內容、 蘊蓄無窮的風格的統一。 它是我國詩歌史上最重要的創作原 那么。另外,?詩經?靈活多樣的詩歌形式和生動豐富的語言也對后代各體文學產 生了重要影響。魏晉時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學習?詩經? ,創作四言詩。文學 史上的賦、頌、箴、銘等韻文也都與?詩經?不無關系。3. ?楚辭? ?楚辭?是戰國后期出國屈原等人所創作的獨具地方特色的新體詩。1?楚辭?的產生要掌握“楚辭一詞在漢武帝時已經出現, 西漢末年,劉向將屈原、 宋玉等 人以及少量韓大人的作品輯錄在一起,定名為?楚辭? ,從此, “楚辭又成為 一

10、部詩歌總集的名稱。先秦時期的楚辭作家:屈原、宋玉、唐勒、景差。 宋玉是屈原之后最主要的 楚辭作家,和屈原并稱“屈宋 ,?漢書藝文志?稱其“有賦十六篇 ,但至今確 信為宋玉所作者,僅有?九辯?一篇。唐勒和景差均無完整的作品傳世,賦先秦 的“楚辭實際上主要是屈原的作品。2?楚辭?的特征楚辭是楚國詩歌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南方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1、地方特色。2、句式參差,多為長篇抒情詩。3、創造了在抒情中敘事、寫人的藝術手法。3?楚辭?的地位和影響1、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創作道路 。風、騷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 浪漫主義的創作的兩大流派。2、對后代的影響。 從西漢的賈誼、司馬遷,東晉的陶淵明,到唐

11、代的李白、 杜甫、柳宗元、 李賀,以及后世的眾多作家, 無不從“楚辭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楚辭是一種全新的創造, 它對漢代的騷體詩以及漢賦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它 的浪漫主義精神和手法,均為后世眾多的詩文作家所取法。二兩漢詩1. 漢代樂府民歌漢代樂府民歌是繼?詩經?國風之后我國民歌的又一次集中展示。(1) 漢代樂府民歌的名稱由來“樂府本是國家音樂機關的名稱,正式成立于西漢武帝時期。其主要職能 有二:一是寫詞配曲,加以演練,以供統治著需要;二是采集民間歌謠。外表上 是為了“觀風俗,知厚薄以了解民情,其實主要也還是為了滿足統治者的聲色 之娛。漢代人將這些合樂的曲辭稱為“歌詩,六朝人才稱其為“樂府,“

12、樂 府遂稱為一種詩體的名稱,其中的民歌局部稱為漢代樂府民歌。(2) 漢代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漢樂府民歌繼承和發揚了?詩經?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多為東漢時期作品, 60余首,他繼承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多為勞動人民“感于哀樂,緣事 而發,傳達了漢代民眾的心聲,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現實,是漢代社會生活的一 面鏡子。首先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揭露了統治者的奢侈橫暴,記錄了百姓們的不 平和對抗,如?婦病行? 是反映這一內容的典型作品。其次反映了愛情、婚姻、家庭問題這一永恒主題,并藉之歌頌了當時人們追 求的堅貞愛情和他們對抗封建禮教的斗爭。與?詩經?時代相比,漢代男女青年 在愛情婚姻上受禮教的壓抑更重,但

13、從現存作品看,其時人們表達愛情情感的濃 烈程度,并不遜于?詩經?,而且更具悲劇色彩。如?有所思?寫一女子思念遠 方情人,本想贈以珍貴禮品,卻“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 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但這種深摯的感情,并不易斷絕。她的一舉一動, 又害怕外人知道,內心充滿矛盾。與此相類者又有?上邪?,女主人公向自己的 所愛發出愛情誓言:“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以必無之事為誓,語辭鏗鏘,感情 真摯濃烈,非愛之至深者不能道。在表現愛情婚姻問題的漢樂府民歌中,棄婦詩是較突出的一類。?上山采蘼 蕪?、?孔雀東南飛?,是其中的代

14、表。前者寫的是因丈夫喜新厭舊而愛馳的棄 婦,最具普遍性。詩通過對話,真實表現了棄婦的委屈心理和故夫懊悔、戀舊的 復雜心態。棄婦溫順、柔情的性格正是在漢代儒學影響下形成的新的人物性格。 與此不同,?孔雀東南飛?是另一類型的愛情婚姻悲劇。此詩是我國古代著名的 長篇民間敘事詩,代表了漢樂府民歌的最高藝術成就。再次反映了動亂的時代給下層文人造成的漂泊之苦和憂懼之情,如?烏生?告訴人們世情險惡,隨時隨地都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枯魚過河泣?以枯魚過河喻世道險惡,告誡人們行事要謹慎。此外,樂府民歌中還有一篇以勞動為題材的名篇?江南?,用反復詠唱 的形式,描繪魚兒在蓮葉四周戲游的情景, 表現了采蓮青年男女歡愉的

15、心情,展 示了江南水鄉明媚秀麗的風光,語言淺樸自然,風格清新明朗,活潑歡快。總之,漢樂府民歌廣泛、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和民眾的思想感情。 它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后世詩歌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3漢代樂府民歌的藝術成就和影響首先是其生動的故事性。其次是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再次靈活自由的句式和樸實凝練的語言。漢代樂府民歌對后世的影響。首先是現實主義傳統,漢樂府民歌繼?詩經?之后發揚了現實主義精神。其次是它為我國敘事詩的開展提供了珍貴的經驗。再次它為五言詩的開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奠定五言詩的根底。2. 文人五言詩漢代的文人詩主要有兩局部組成:一是受“楚辭影響的楚歌。項羽?垓下

16、歌?劉邦?大風歌?漢武帝劉徹?秋 風辭?瓠子歌?。二是漢代的文人五言詩,這是漢代文人詩的主流。1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概況五言詩是我國古代詩歌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其開展成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詩經?時代已有了五言詩句,春秋戰國時期已有了?孺子歌? ?長城之歌?等 初具五言詩格局的歌謠,但五言詩的真正確立是在漢代。 漢代的五言詩出現在民 間,在漢樂府民歌中已有不少五言詩名作。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東漢班固的?詠史?。此后文人寫五言詩者見多,如張 衡?同聲歌?、秦嘉?贈婦詩?、宋子侯?董嬌嬈?、辛延年?羽林郎?等。至東 漢末年桓靈之際,文人五言詩已趨于成熟,成就最高者是東漢末年?古詩十九首?。2?古詩十九首?

17、的成就和影響其主要內容:有寫游子思鄉和思婦懷遠的,如?行行重行行?明月何姣姣? 等;有表現男女相思相戀的,如?迢迢牽牛星? ?庭中有奇樹?等;有表現下層 文人懷才不遇的,如?西北有高樓?等。有反映失意文人頹廢心理和及時行樂情 緒的,如?驅車上東門?等。古詩十九首雖未能深入反響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但 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東漢末年社會的影子,透露出某種時代的氣息。?古詩十九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組詩全是抒情詩,但帶有較強的 敘事性,并能將敘事、描寫、議論與抒情統一起來;它極善于選取生活中的典 型性細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情懷;它善于運用比興手法;在語言運用上,它雖 明顯表現出文人詩“雅的特點,但又不

18、是僵化的書面語言,沒有人工雕飾的 痕跡;它多用經過加工的口語,精煉準確,生動妥帖,言近旨遠。明人胡應麟 稱其“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評說極為中肯。劉勰稱?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它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文人五言 詩的成熟,預示著一個文人五言詩時代即將到來。?古詩十九首?作為早期文 人五言抒情詩的典范,其“怨而不怒“溫柔敦厚的風格,對后世產生了積 極地影響,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三魏晉南北朝詩魏晉南北朝指從漢獻帝建安年間起到隋文帝這近四百年的歷史。 這是我國文 學逐步走向自覺的時期,也是一個重要開展、探索和轉變時期。1. 建安詩歌漢獻帝最后的年號為 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

19、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時間。 此時曹操已控制了朝政, 漢獻帝只是傀儡。 社會政 治的巨變, 給文學帶來了新氣象, 為我國詩歌開展劃出了一個新時期。 魏國統治 者曹氏父子都愛好和獎勵文學, 招攬文士, 在他們周圍聚集了眾多作家。 他們直 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掀起一個詩歌高潮。文學史上的“建安實 際上包括漢末到魏初的一段時期到曹植死為止 ,代表作家為三曹曹操、曹 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和蔡琰。 選 擇題或者判斷題 1 建安風骨理解與辨析建安詩人都生活在現實政治斗爭之中,他們關注現實,積極入世,追求建 功立業,但同時,他們也目睹了“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殘酷

20、現實。這樣 的社會背景和人生閱歷,使他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時代的脈搏。他們直面現實, 繼承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用詩歌廣泛而真實地反響了社會現實,展示了廣 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抒發建功立業的理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 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的情感。作品內容充實,意境宏大,筆調朗暢, 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個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文 學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 。 2建安詩歌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曹操是這一時期的著名詩人, 它締造了鄴下文人集團, 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 開創者;他登高必賦,用自己的創作實踐開創了建安詩歌的新風氣。曹丕現存詩 40 余首,主要寫男女愛情

21、和游子思鄉, ?于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 妻別?清河作?等為其代表作。 其?燕歌行?二首是我國現存最早完整的文人七言詩。曹植操第三子,丕同母弟,字子建,有?曹子建集? ?陳思王集?。存詩 80 多首,曹植的創作以公元 220 年曹操去世、曹丕稱帝為界公為前后兩個時期; 前期多抒寫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戰亂蕭條的社會現實以及游蕩宴樂的公子生 活,洋溢青春氣息,表達濟世精神,代表作有?白馬篇?P267、?送應氏?P260?名都篇? P270 等;后期詩文以抒寫身世之感為主,自傷不遇,復痛心于親友 離散的遭遇,藝術上多深于寄托,語悲而調爽,代表作有?贈白馬王彪?P263、?野田黃雀行?P273?七哀?P2

22、60?美女篇?P270?吁嗟篇?P272、?洛神賦?P189?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等。 他是我國詩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寫五言詩 的作家,大力促進了詩歌的文人化和抒情化。鐘嶸?詩品?概括其詩風為“骨 氣奇高,辭采華茂,并譽為“建安之杰 。王粲 177-217是七子中詩歌成就最高,其?七哀詩?和?登樓賦?最能代 表建安文學的精神。 ?登樓賦?是荊州時登麥城城頭所作,主要抒發思鄉之情和 懷才不遇的愁恨, 富于感人力量, 是抒情小賦的名篇。 劉勰稱他為“七子之冠冕。蔡琰是建安時期著名的女詩人, 如今系于其名下的詩作有三首: 五言?悲憤 詩?、騷體?悲憤詩?和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學界多認為五言?

23、悲憤詩?為 蔡琰所做,其他二首疑為后人偽托。建安十五言騰踴的時代,是我國文人五言詩創作的第一個頂峰,把文人五 言詩的創作推向了全新的開展階段,對后世詩歌開展影響深遠。2. 魏晉詩歌魏晉詩歌主要曹魏政權后期和兩晉詩歌。 1 阮籍與正始詩歌正始為魏齊王曹芳的年號 240249。公元 239 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 曹芳即位,年八歲,曹爽、司馬懿掌文武大權,從此曹魏政權與司馬氏集團開始 了鋒利的斗爭。司馬懿先稱病以麻痹曹爽等人, 248年趁曹芳、曹爽祭掃明帝墓 之機發動朝廷政變, 曹爽與何晏、 丁謐等人皆被殺。 曹魏與司馬氏之間你死我活 的明爭暗斗, 使當時的文人對時局深以為憂, 同時對自己的生命也

24、極為擔憂, 多 有如履薄冰之感。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賢 ,包括阮籍、嵇康、山濤、王戎、阮咸、 劉伶和向秀,其中一阮籍成就最高, 82 首五言?詠懷詩?是其代表作。 這組詩 全面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態度、生存狀態和思鄉情懷,多用比興、暗示象征手法, 風格含蓄深隱。?詠懷詩?開創了我國古代抒情組詩的體例,對后世頗有影響。 2西晉詩歌太康280289是晉武帝司馬炎年號。司馬炎于 265 年稱帝,建立西晉, 在位時間共 26 年。太康初期,晉滅東吳,統一中國。當時的社會有兩大特點值 得注意:一是天下興平而趨于享樂后宮近萬人 ;二是門閥森嚴,但已開始不 滿九品中正制,注意選拔寒微之士。此影響于文學,

25、太康文學的重形式、重模擬 之風和左思反對門閥制度的思想都與當時的政治特點不無關系。進入西晉,詩歌士族化傾向日趨明顯,尤其是太康年間以潘岳和陸機為代 表的詩人,在內容上歌功頌德,形式上刻意雕琢,這一時期詩歌成就較為突出 的是左思,其?詠史?八首借詠史以詠懷,風格豪壯。后人稱之為“左思風力 。 西晉末年,清談玄理之風大盛,玄言詩應運而成。3陶淵明與東晉詩歌東晉偏安江左,玄言詩逐漸統治了詩壇,代表人物是孫綽、許詢等。以闡 發老莊思想及佛理為根本內容的玄言詩“理過其辭 “淡乎寡味“平典如道德 論,毫無藝術性可言。東晉末年出現了陶淵明,為詩壇帶了新的活力。他以其出色的田園詩創作, 為我國古代詩壇開拓了一

26、片新土,成為田園詩派的開山之祖。3. 南北朝詩歌南朝主要指宋齊梁陳四代, 北朝主要指北魏北齊和北周, 大體從公元 420 年 劉裕建宋至公元 589 年隋文帝統一中國。1文人詩歌 謝靈運與山水詩晉、宋之際,詩歌中描寫山水的成分逐漸增多,如謝混的?游西池?玄言色 彩較淡,已較集中地刻畫山水景物,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平典似道德論的 玄言詩,淡乎寡味,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因此,當謝靈運為排遣政治 上的失意而寫下大量的山水詩時,立刻被人們所接受并模仿。于是,山水詩終 于從玄言詩中獨立出來,而謝靈運便是確立山水詩派的第一位著名的詩人。其 今存詩 90 余首,以山水詩為主,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

27、石門巖山宿?登池上 樓?等為代表作。總之,謝靈運是扭轉玄言詩風,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位詩人,他開辟了詩歌 表現的新領域。當時和后世的不少詩人如謝惠連、謝莊、湯惠休、謝眺、唐代 的王維等,都曾受到過他的深刻影響。同時,他客觀上提高了描情狀物的能力 和詩歌創作的藝術技巧,為永明體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根底。從這個意義上說, 鐘嶸稱之為“元嘉之雄 ?詩品? 是有道理的。鮑照和七言詩劉宋時期的鮑照今存 200多首,多為五七言樂府, ?擬行路難? 18首為其最 著名的代表作。表現了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 痛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 狀況。這組

28、詩歌把本位北方牧歌的?行路難?改造成以七言為主,間有雜言、隔句押韻、用韻自由的七言歌行體,為七言詩的開展做出了重要奉獻。鮑照也 是大力學習和寫作樂府詩的人。他汲取民歌的豐富養料,創造了一批 內容充實、形式漸趨成熟的七言樂府詩, 為后來七言詩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鮑照在學習民歌的過程中, 不僅以豐富的內容充實了這種形式, 而且變曹丕的逐 句用韻為隔句用韻,并可以自由換韻,這就為七言詩的開展開拓了寬廣的道路。 從他以后,七言體就在南北朝文人詩歌中逐漸開展起來。王愷運?八代詩選?卷 十二至卷十四,專選齊至隋百余年中的這類詩歌,名曰“新體詩 。因此,后人 又稱永明體為新體詩。 永明詩人大膽對詩歌形

29、式進行探索和革新, 表現出可貴的 創新精神。謝脁與永明體永明體:永明是南朝齊武帝的年號, “永明體 亦稱“新體詩 。齊梁時期,音 韻聲律之學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齊武帝永明年間,周颙、沈約、謝眺等人確立 了以四聲八病為核心的聲律說。詩人們將其自覺地運用于詩歌創作,大大增加 了其節奏感和音韻美,產生了面目獨具的新體詩,稱為永明體。代表作家有沈 約、謝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齊梁間的何遜、吳均和陳代的陰鏗。永明體 是中國格律詩的開端,此后,詩即從自由狀態開始走向格律化。謝脁是永明體的代表詩人,也是齊梁時期最為杰出的詩人。與謝靈運同族, 人稱“小謝。存詩 200 余首,謝眺詩歌的主要成就是開展了山水詩。

30、 代表作?晚 登三山還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他最突出的奉獻是對山水詩的 開展和對新體詩的探索。蕭綱和宮體詩齊梁時期,“宮體詩風行詩壇。宮體詩始于簡文帝蕭綱。蕭綱為太子時, 常與文人墨客在東宮相互唱和。其內容以描摹女性的體態情貌和宮中享樂生活 為主要內容,雕飾藻繪,講究聲律,風格綺艷。其開色情描寫之風對后世詩壇 的不良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后來因稱艷情詩為宮體詩。庾信與南朝文風的北漸真正給北朝詩壇帶來生機和活力的是由南入北的著名詩人 庾信。今存詩 250 多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擬詠懷? 27 首。庾信是集南北朝文學之大成的作 家,是南北朝最后一位優秀的詩人。他汲取了齊梁文學聲

31、律、對偶等修辭技巧, 并接受了北朝文學的渾灝勁健之風, 從而開拓和豐富了審美意境, 為唐代新的濤 風的形成做了必要的準備。 杜甫贊曰:“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云健筆意縱橫。?戲 為六絕句? 是對庾信后期作品的正確評價。2樂府民歌 繼?詩經?國風和漢樂府民歌之后,南北朝樂府民歌是又一批集中出現的人 民口頭創作。由于長期的南北對峙形成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族風氣, 南北朝民歌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調。南朝民歌清麗纏綿,更多地反映了人 民真摯純潔的愛情生活;北朝民歌粗暴豪放,廣泛地反映了北方動亂不安的社 會現實和人民的生活風習。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長詩?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 敘事詩?木蘭詩?,分別

32、代表著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南北朝民歌現存五百多首。 南朝民歌大局部保存在郭茂倩所編的 ?樂府詩 集清商曲辭?里。主要有 吳聲歌曲和神弦曲以及西曲歌 三類組成,大局部來自 民間,少量出自文人之手或經過文人潤色。現存南朝民歌的內容比擬狹窄, 絕大多數是情歌, 因為南朝民歌產生于長江 中下游地區。那里山青水秀,鳥語花香,自然風光秀麗,物產豐富,商業興旺, 經濟條件充裕,青年男女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會產生出懷春之情。 ?華山畿? ?懊儂歌?子夜歌?子夜四時歌?西洲曲?等均為名作,多視角地反映了人 們的愛情生活。南朝民歌一改漢樂府民歌篇幅長、 多敘事的特點,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形式, 以抒情為主,筆觸細

33、密,尤善心理描寫,語言明白曉暢,多用比興、象征和隱 語雙關等手法,更個清新自然,委婉含蓄。2北朝民歌北朝樂府民歌今存60余首,大局部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 的?梁鼓角橫吹曲?里。多數是五胡十六國和北魏時期的作品,傳入南朝,被梁 代的樂府機關保存下來。作者包括匈奴、鮮卑、羯、氐、羌和漢各族人民。北朝民歌數量不多,但內容卻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鮮卑族 為主的北方各民族跟南方人民的生活環境有所不同, 北方大多是平沙大漠, 草原 曠野,所以詩中景象多具北方蒼茫雄渾的特點。 如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是 ?木 蘭詩?敕勒歌?。北朝民歌中, 還有不少反映羈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懷土思鄉之 作

34、,如?隴頭歌?;北朝民歌中有不少反映愛情和婚姻題材的作品。這些民歌爽 快直露,質樸剛健,與南朝情歌纏綿委婉、含蘊溫情的情調大不相同。如?捉搦 歌?折楊柳枝歌? 。這些歌曲直率而樸素,不遮不掩,毫無忸怩羞澀之態。北朝樂府民歌語言質樸剛健,風格粗暴豪放,自然清新。多雜言格式而以 五言為主。二、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詩選一?詩經黍離?1. “黍離之悲的含義: 后來黍離之悲作為慨嘆亡國之情的一個典故, 對文 學創作有深遠的影響。2. 重章復沓與抒情方式: 重章復沓與抒情方式。二?詩經蒹葭?1. 伊人形象:2. 重章復沓的手法:3、情景交融,是其又一特色。三屈原?湘夫人?1. 屈原生平及其詩歌創作 屈原是我

35、國第一個有巨大成就的愛國詩人, 他留存下來的作品, 多數研究者 認為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 23 篇作品。屈原是我國第一位有詩集傳世的詩人, 是“楚辭的創始人和最高代表。?離 騷?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以至后世常用“騷來代指“楚辭 。屈原對后世 詩歌和辭賦的開展影響極為深遠。魯迅稱其“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漢文學 史綱要?。楚辭在我國詩歌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研究楚辭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 歷代注本及研究著述極多, 重要的有王逸的?楚辭章句? 、洪興祖的 ?楚辭補注? 朱熹的?楚辭集注?等。2. ?九歌?的根本知識?湘夫人?是?九歌?中代表作。 ?九歌?是一組祭祀中用于娛神

36、的樂歌,共11 首詩,包括?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 君?河伯?山鬼?國殤?和?禮魂? 。3. 情景交融的手法4. 精細的心理刻畫5. 語言特色四?漢樂府陌上桑?1. 情節梗概。 2.羅敷形象。 3.側面描寫的手法。 4.語言特色。五?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 離別相思的主題與社會意義2. 藝術特色。首先 是感情誠摯,曲折細膩。 其次是詩意含蓄,表達委婉。 此外, 此詩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語言明麗自然,聲韻和諧,都表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 素養和純熟的語言技巧,顯示了漢末文人五言詩的根本風貌。六曹操?短歌行?1. 曹操生平及其詩歌創作?詩品?: “曹公古直,頗有悲涼之句

37、。 曹操的詩剛毅激越,蒼涼雄渾,典 型地表達了 “志深筆長,梗概多氣 的建安風骨。這是一首政治抒情詩, 感情色彩十分強烈。 語言方面, 首先是成功地運用了 比興手法。七陶淵明?飲酒?其五1. 陶淵明生平及其詩歌創作陶淵明 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其詩內容豐富,包括哲理、贈別、詠懷、詠史、羈旅、田園 等,而以田園詩成就最高。2. 詩人的人生態度。 3. 融情景理于一體的表現手法。 4. 語言特色。 此詩語言 精美而自然。 5. 背誦詩八南朝民歌?西洲曲? 學習要點:這是一首情歌, 寫一女子在與情郎分別之后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表現 出女主

38、人公對情郎真摯的無限思念之情。 從思想內容看, 此詩無非是男女離別相 思的傳統主題,但其在藝術上卻有著極高的造詣。這是一首帶有敘事性的抒情詩。此詩語言精美、嫻熟、婉轉流利。由于此 詩采用特殊的抒情方式,比興手法和諧音雙關手法的大量運用。 ?西洲曲?是一 首杰出的愛情詩,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水平,它與北朝民歌中的?木蘭詩? 堪稱南北朝民歌中的雙壁,家傳戶誦,歷久不衰。第一章練習局部判斷題 1:1. 中國的詩歌產生于勞動中。2. 先秦時期的詩歌特征:詩、樂、舞“三位一體。3. 詩歌的起點是?詩經? 。4. 到了戰國時期, 在楚國出現了一種詩歌 楚辭,成就最高的是屈原, 代表作是?離騷?,這是我國古

39、代的抒情詩,也是浪漫主義創作的典范。5. ?詩經?、?離騷?奠定了我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開展的根底。6.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產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共 305篇。7.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史詩的光芒起點。8. ?詩經?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9. 漢樂府詩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 保存而留 存下來的漢代詩歌。10. 東漢后,五言詩開始取代四言詩。11. ?古詩十九首?標志著漢代文人詩的最高成就,標志著五言詩的成就。12. ?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敘事詩的最頂峰。13. 五言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14. 建安詩歌的“三曹“建安七子。

40、15. 正始詩歌“竹林七賢。17. 兩晉詩歌“田園詩人陶淵明 、“山水詩人謝靈運 。18. 魏晉南北朝文學包括:建安文學、正始文學、西晉太康文學、東晉文學、南 朝文學、北朝文學。19. 魏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戰亂和分裂。20. 蒹葭出自?詩經?。21. 齊“永明體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最美的詩歌樣式 - 格律詩即將出現。22. 南北朝民歌“樂府雙壁 - ?木蘭詩?、?孔雀東南飛?。23. 永明體亦稱“新體詩這種詩體要求嚴格四聲八病之說,強調聲韻格律,對 “近體詩的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24.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5.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蔡琰 - 王粲成 就

41、最高。26. ?燕歌行?是我國現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詩。27.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創作五言詩的文人,五言詩在他的手中完成了樂府民歌向 文人詩的轉變。28. 魏晉之際文學的代表作家是“竹林七賢。29. 繼承和發揚“建安風骨傳統,作品內容充實的詩人是左思。左思風力30. “田園詩人或“隱逸詩人的鼻祖 陶淵明。31. 謝靈運是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人。判斷題 2:1、一般認為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所寫的?詠史? 。此后,張衡的?同聲歌?、 秦嘉的?贈婦詩?趙壹的?疾邪詩?蔡邕的?翠鳥?等都是較早的文人五言詩。 2、?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3、?古詩十九首?之名,最早見于梁人蕭統編

42、的?文選?4、?古詩十九首?大約產生于東漢后期的桓帝、靈帝之世,當是這一時代中下層 知識分子所寫。5、先秦兩漢時期,我國詩歌開展史上的三個重要階段依次是?詩經? 、“楚辭 和漢樂府民歌。6、晉宋之際代替玄言詩的是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7、謝靈運因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他的山水詩的代表作有?登池上樓? 潛虬媚幽姿和?入彭蠡湖口? 客游倦水宿等。?登池上樓?中“池塘生春 草,園柳變鳴禽是寫景名句。8、鮑照對詩歌形式的主要奉獻是為七言詩拓寬道路,其詩歌代表作有?擬行路難?18 首。9、鮑照的詩歌直接繼承著建安文學的傳統, 大力寫作樂府詩, 他是繼曹丕之后, 對七言詩奉獻最大的詩人。10、繼承建安風

43、骨或發揚其精神的詩人有:阮籍、左思、陶淵明、鮑照。11、所謂新體詩是指自齊至隋百余年中講究聲律、對偶的作品,名曰新體詩。齊 梁陳三代是新體詩形成和開展的時期。 所謂新體,是就其形式而言。 齊永明年間 著名詩人沈約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句中聲、 韻、調的配合, 指出八種應 防止的聲律上的毛病, 叫做“八病。 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開創的, 由聲律與對 偶互助配合而形成具有格律的新體詩,稱永明體。12、新體詩作家除沈約外,成就較高的還有齊詩人謝朓、梁詩人何遜等。13、謝朓山水詩有一首寫春江日暮景色的名篇,題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 矣望長安)其中的“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描寫春江日暮景色,“

44、喧鳥覆 春州,雜英滿芳甸寫建康(南京)周圍的景色,是寫景名句。14、繼玄言詩、山水詩后南朝一度盛行的詩歌是宮體詩。15、集南朝詩歌成就之大成的詩人是庾信, 他早年是梁朝有名的宮體詩人, 后出 使西魏,遂終身羈留在北方,他初步融合了南北詩風。庾信詩歌的代表作是?擬 詠懷?二十七首。他是南北朝時期駢賦,駢文成就最高作家,賦的代表作是表達 梁代興亡和自己身世的?哀江南賦? 。選擇題:1、保存原始歌謠風貌的作品?彈歌?的歌詞是( )A.母也天只!不諒人只B.斷竹,續竹,飛土,逐宍C. 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D. 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B) 2. ?詩經?中的情愛詩大都出自 ( ) 。A. 國風B

45、.大雅 C. 小雅 D.頌(A)3. 曹丕在七言詩開展上的奉獻主要表達在創作了 ( )A. ?同聲歌?B.C. ?燕歌行?D.4. 建安時期的著名女作家是 ( )A. 許穆夫人B.C. 左芬D.5. ?木蘭詩?一般認為產生于 (A. 魏晉C.南朝?七哀詩?善哉行?(C)。 蔡琰薛濤(B)。B. 北朝D.隋唐(B)6. 被杜甫稱為“暮年詩賦動江關的作家是 ( )A.鮑照C. 徐陵B.D.陸機庾信(D)7屈原?九歌?組詩的篇數是()A. 8篇B. 9 篇C 10 篇D. 11 篇(D)8.“感于哀樂,緣事而發一語評價的是()A.?國風?B.?九章?C漢樂府民歌D.?古詩十九首?(C)9.東晉玄言詩

46、的特點是()A.質而實綺,癯而實腴B.情傷一時,心存百代C縟旨星稠,繁文綺合D.理過其辭,淡乎寡味10.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類,一般認為其依據是( )A. 音樂的不同B.作用的不同C. 作者的不同D.創作方式的不同(A)11. 屈原之后,最著名的楚辭作家是 ( )A. 劉向B.宋玉C.唐勒D.景差(B)12. 建安文學中成就最高的詩人是 ( )A. 曹操B.曹植C. 王粲D.蔡琰(B)13. 除政局外,對正始詩歌創作影響重大的是 ( )A. 玄學思潮B. 佛學思潮C. 理學思潮D. 心學思潮(A)14. 謝靈運所開創的詩歌創作中的一個重要領域是 ( )A. 山水詩B.田園詩C. 玄言詩D

47、.題畫詩(A)15. 謝靈運是我國詩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 ( )A. 田園詩人B. 玄言詩人C. 邊塞詩人D. 山水詩人(D)16. 最早載錄?古詩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 ?玉臺新詠? B. ?文選?C. ?樂府詩集? D. ?古詩紀?(B)17. 正始詩人阮籍最著名的詩作是 ( )A. 詠懷詩B.幽憤詩C. 擬古詩D.悼亡詩(A)18. 東漢時王逸的楚辭注本是 ( ) 。A. ?楚辭章句?B. ?楚辭補注?C. ?楚辭集注?D. ?楚辭集釋?(A)19. 第一次文人詩歌的創作高潮是 ( ) 。A. 楚辭 B. 建安文學C. 正始文學 D. 太康文學 (B)20. “骨氣奇高,辭采華

48、茂是指 ( ) 。A. 曹操散文 B. 曹植詩C. 徐干詩文 D. 陳琳書記 (B)21?詩經大雅生民?是()A. 史詩 B. 情愛詩C. 農事詩 D. 社會政治詩(A)22. 描寫堅貞不渝愛情的?華山畿?屬于( )A. 漢代樂府民歌B. 南朝樂府民歌C. 北朝樂府民歌D. 唐代新題樂府(B)24. ?陌上桑?中,夸夫的情節重在表現羅敷的( )A. 勇敢B.機智C. 自傲D.美麗(B)6. 以下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A. ?思美人? B. ?云中君?C. ?湘君? D. ?大司命?(A)第二章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先秦諸子派別,兩漢魏晉南北朝文章的代表人物 和代表作品

49、,掌握所選文章的思想內容,根本表現手法,能將作品選中的課 文翻譯成現代漢語。一、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概述中國古代的散文, 一般是指與詩歌相對而言的、 句子長短自由的無韻之文章 . 所謂先秦,通常指自遠古至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 它包括了原始社 會中傳說的三皇五帝時代,奴隸社會的夏商和西周時代,奴隸制開始崩潰的春 秋時代和封建制根本確立的戰國時代。秦滅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封建集權制國 家,但因暴虐和荒淫而很快亡國。所謂兩漢,系指劉邦所建西漢和劉秀所建東漢, 即從公元前 206 年劉邦稱帝 至公元 220 年曹丕廢漢獻帝建魏。一先秦文 我國古代的史官文化十分興旺, 記載歷史事件的敘事散文在

50、散文史上首先產 生,甲骨卜辭和殷商銅器銘文是我國最早的記事文字, ?尚書?和?春秋?提供 了歷史散文的不同體例。 ?左傳?國語?戰國策?等的出現,標志著敘事文的 成熟,開啟了我國敘事文學的傳統。1. 先秦歷史散文及其代表作第一部散文集?尚書? , ?尚書?是我國第一部歷史文集,以記言為主,是商周 記言史料的匯編。確切地說,是一部歷史文獻匯編。 漢初經師所授?尚書?用當 時流行的隸書書寫,稱今文?尚書? ;武帝時,又陸續發現了一些用先秦文字記 錄的篇章,稱古文?尚書? 。今存于?十三經注疏?中的?尚書?共 58 篇,其 中 28 篇屬今文尚書,較為可靠。 ?尚書?分為?虞書? ?夏書?商書?周書

51、? 四局部,總結了上古君王治國的經驗教訓, 反映了從殷商到西周統治者政治觀念 的演變。它以記言為主,有典、謨、訓、誥、誓、命等主要類別,是古代最早的 散文體式。?尚書?代表了西周之前散文的開展水平,標志著古代散文逐漸走向 成熟。?春秋? 本是周代史書的通名, 后來特指魯國國史。 它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 前 722到魯哀公十四年 前 481的歷史。?春秋?按時間順序編排歷史事件, 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全書貫穿維護周禮,正名定分的思想。這種 思想在行文中不是訴諸議論文詞, 而是通過史實的排比, 以及含蓄嚴謹的措辭方 式來表現。這就是所謂以一字寓褒貶的“春秋筆法 “微言大義。?左傳? 是

52、?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 。相傳?左傳?是為 ?春秋?作傳解的著作, 作者是左丘明。?左傳?的記事上起魯隱公元年 前 722, 下訖魯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根本與?春秋?重合。大約成書于戰國早期,編定者應是一位儒家學者。?左傳?雖然是一部歷史著作,但是它記事詳贍,文采生動,與質樸無文的 ?春秋?、?尚書?大不相同。人物性格神形畢現,有立體感。 ?左傳?雖然未以 人物傳記的形式記錄歷史,但是在表達歷史事件時十分注重刻畫人物。 ?左傳? 的這些文學成就,對后世文學,尤其是小說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 八國之事,是各國

53、史料的匯編。以記言為主,故稱?國語? 。相傳它的作者也是 左丘明,但不可靠。?國語?的記言文字在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方面都很縝密, 又有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生動活潑而富于形象性。 ?國語?雖以記言為主, 但是并沒有單純的議論文或者語錄, 而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間, 在敘事技巧、 情節構思和人物塑造上時有成功之筆。?戰國策? 是戰國、秦漢間人纂集東、西周、戰國七雄及宋、衛、中山各國 的史料編輯而成的。 其記事起于戰國初年, 止于秦滅六國。 其中的文章多出于戰 國后期縱橫家之手,最后由西漢劉向整理成書。 ?戰國策?集中表達了縱橫家的 思想和人生觀, 大量描寫策士們奔波于諸侯之間, 縱橫捭闔的歷史

54、風潮, 反映了 戰國時代“士階層的崛起和士人精神的張揚。從文學角度觀之,自有其獨到之 處。第一,鋪張辯麗,夸飾恣肆的風格。這類說辭在?戰國策?中比比皆是,對 后世的辭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以情理服人。摹畫人 物,形貌畢肖。作者往往用寥寥幾筆,或描寫其形象,或摹畫其言行舉止,便傳 達出人物的神貌。引譬設喻,善用寓言。說辭中經常出現寓言就成為?戰國策? 的一個重要特點。象“狡兔三窟 、“抱薪救火、“狐假虎威、“鷸蚌相爭、“畫 蛇添足、“南轅北轍、“驚弓之鳥等等比喻和寓言,已經成為我們熟知和常用 的成語了。2. 先秦諸子散文及其代表作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巨變、 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55、 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 第一次高潮,促成了諸子哲理散文的繁榮。當時有所謂“九流十家之說,而影 響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其次是兵家名家和雜家。先秦諸子散文的開展, 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春秋末至戰國前期、 戰國中期 和戰國后期。?老子? 傳說是老子所作, 但關于其人的爭議甚多。 一般認為他的生活年代 與孔子同時而稍早。?老子?是道家學派的開山理論著作。其特點是:一、善以 詩意語言表達哲理,注重形象性;二、語句形式為韻散結合的格言體。?老子?一書共 81 章,上篇為?道經? ,下篇為?德經?,合稱?道德經? , 根本代表老子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核心思想是“道 ,他認為道是宇宙萬物

56、之根源,決定和支配萬物的生存變化,具有重要的哲學意義 此書為語錄體, 但沒有對話和敘事成分, 完全是對思想主旨的直接闡發。 其評議 精警凝練,極富哲理;文多用韻,句多排偶,對后世各種駢偶押韻之文頗有影響。?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論集, 由孔門弟子及再傳弟子編 纂而成。漢代出現了?齊論語? 、?魯論語?、?古論語?三種本子,現存的是?魯 論語?。?論語?充分表達了語錄體生活化、口語化的特征。 ?論語?的文體,體 制短小,尚未形成獨立、完整的篇章;每篇之中也沒有共同的主題。少數章節較 長,能夠通過人物的言談舉止來表現其形象和性格。?墨子?是先秦墨家學派著作的匯編。墨子名翟,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墨家在先秦時代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 “顯學。?墨子?的作者一般認為是墨子 的弟子,它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觀點。 兼愛、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 子?文章的特點:一、由小及大,連類譬喻,逐層推理;二、質樸無華,造句遣 詞口語化。?兼愛?、?非攻?等是墨子對同一論題之講辭記錄,出現向專題論文 演進的跡象。戰國中期的諸子散文, 已由語錄體逐漸演進為單篇論文, 由后學輯錄開展為 師生合著,?孟子?莊子?為代表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