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難忘九一八公開課教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難忘九一八公開課教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難忘九一八公開課教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難忘九一八公開課教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難忘九一八公開課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第14課難忘九一八課程類型中國近代史教師課程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教材分析本課課題為“難忘九一八”。九一八事變“難忘”的原因:第一,九一八為中國十四年抗戰的開端;第二,事變后淪陷區人民自發的抗日活動,既標志了局部抗戰的開始,也體現了面對外來入侵,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敵的反抗精神和民族氣節。第三,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政治力量的逐漸整合是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進行的,其中歷經曲折,交織著各方面的多種利益??墒窃趪液兔褡謇婷媲埃罱K大家還是摒棄恩怨,團結起來,共同抗日。第一子目“九一八事變”中突出展現了面對日本侵略,民族危機加深時的兩種態度:其一,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直接導致東北三省迅速淪陷。其中通過講述東北受日本殖民掠奪史實,說明抗戰的必要性。其二,淪陷區人民自發組織抗日義勇軍,進行局部抗戰。其中通過展現東北局部抗戰的艱難,凸顯中國走向全面抗戰道路的必要性。這有助于學生在第二框題“西安事變”,了解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閱讀材料和歷史地圖,了解九一八事變和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知道西安事變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分析材料,認識中國走向全民族抗戰的必要性,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對走向全面抗戰的作用。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東北局部抗戰的事例感受面對外來入侵,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敵的反抗精神和民族氣節。教學重點九一八事變教學難點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教學方式講授法、演示法教學用具Ppt教學設計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講述:同學們在開始新課之前,我們先打開教材第70頁。左側邊欄有一首歌的歌詞,請大家對照著歌詞聆聽一下這首創作于1936年的歌。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節選設問:同學們剛才聽的這首歌正是節選自創作于1936年的歌曲《松花江上》。聽完后,你覺得這首歌傳遞給了我們一種什么樣的情緒?因什么而悲傷?歌詞中,“我”的故鄉東北被描述成一個什么樣的地方?講解:正是由于物產豐富,加之地理位置區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淪陷了整整十四個年頭。而一切的一切都要從84年前那個晚上說起。我們進入第14課難忘九一八。板書:第14課難忘九一八傾聽、閱讀歌詞、回答問題:聆聽《松花江上》,指導閱讀教材《松花江上》歌詞創設情境,說明東北淪陷的史實。引出九一八事變爆發。新課講解一、九一八事變板書:一、九一八事變指導閱讀:打開教材70頁,拿出一根筆,在教材中標出九一八事變發生的年份和日期。講述:1931年9月18日夜,沈陽(當時的奉天)附近的鐵路線上發生了一起爆炸事件。事實上炸彈的損害微乎其微,并沒有中斷正常的鐵路運營,但日本巡邏隊聲稱爆炸過后中國士兵從野地里開火,所以別無選擇,只得還擊。正是日本關東軍策劃并發動了這起以自衛反擊為名的侵略。板書:1.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講解:當時駐守在沈陽的東北軍第7旅620團3營9連連長姜明文接到了這樣的命令——展示材料:“(9月18日晚十時許)旅隊伍不要動,把槍交回庫房里,士兵回宿舍睡覺。日本人如果進營來,由長官出來交涉;要什么給什么,不要打。”——時任東北軍第七旅獨立第620團第三營第九連連長姜明文,《九一八事變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p32設問: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東北軍接到了什么樣的命令?講解:聽到這樣的命令一些下級軍官和士兵義憤填膺,甚至連長姜明文脫口而出“日本人要什么給什么,要命也給么?”這種憤怒并沒能組織命令在軍中下達。當夜,駐守沈陽的大部分東北軍就這樣未作激烈的抵抗,撤離了。到第二天凌晨三點四十分,沈陽淪陷。戰后,日本關東軍將國旗升上了原本屬于東北軍的司令部。展示材料:“我們軍人的天職,守和他們一拼,不過日軍不僅是一個連隊,它全國的兵力可以源源而來,絕非我一人及我東北一隅之力所能應付?!覀兪侵鲝埧箲鸬模毴珖箲穑蝗缒苋珖箲?,東北軍在最前線作戰,是義不容辭的?!偲谶@次事件勿使事態擴大,以免兵連禍結,波及全國?!薄?月19日1時許,張學良在協和醫院召集重要將領開會,文思主編:《我所知道的張學良》設問:從材料中看,張學良下令不抵抗的理由是什么?講解:講解:東北軍最高指揮者張學良為何會下達這樣的命令呢?我來看看他在當夜的判斷。問題:張學良下令不抵抗的原因是什么?講解:避免事態擴大。從這個細節來看,張學良對九一八事件做出的判斷是什么?是中日正式開戰了么?不是,原文有沒有明確的表述?——尋釁。中國有句話叫師出有名,日本從二十年末代以來一直在東北制造事端,尋找開戰的理由。張學良認為這次的九一八事變和之前介紹過的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一樣,都是日本存心挑事。所以才要用不抵抗這樣的方法證明東北軍的清白,不給日本人開戰的借口。但之后發生的事卻是張學良始料未及的。出示材料:“余主張:日本省事,先提國際聯盟與非戰公國,以求公理之戰勝;一面則團結國內,共赴國難。忍耐至相當程度,以出以自衛最后之行動。”——1931年9月21日《蔣介石日記》引自《蔣介石與日本的恩恩怨怨》翁有為,趙文遠等著,人民出版社,68頁講解:沈陽淪陷當天,日軍北上占領了長春,20號營口失守。當時中國執政的是什么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國民政府最高領袖蔣介石,面對東北局勢急劇惡化,做出的判斷又是什么呢。這是他在9月21日,事變爆發3天后的日記。設問:從日記來看,打還是不來的(1)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提國際聯盟,希望通過國聯給日本施壓,逼迫日本撤軍。(2)忍耐,忍耐至相當程度,只不過是“不抵抗政策”的另一種表達而已。出示地圖:《1930年的中國》在“不抵抗政策”的背景下,除部分國民黨部隊外,東北軍約二十萬東北軍主力陸續撤出了東北。9月19日長春被占,20日營口被占,21日吉林被占。隨后日軍在短短4個月零18天的時間內,占領了有著近3000萬人口的東北三省。板書:1.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出示地圖:《1930年的中國》在“不抵抗政策”的背景東北軍主力陸續撤出了東北。9月19日長春被占,20日營口被占,21日吉林被占。隨后日軍在短短4個月零18天的時間內,占領了有著近3000萬人口的東北三省。正是“不抵抗政策”直接導致了東北迅速淪陷。小組合作:“據統計,從1935到1944年,日本從中國東北掠往日本的生鐵達488萬噸,占同期東北生鐵生產量的%;鋼坯達萬噸,占同期總產的%;…遼寧產生鋼對日出口,在日本生鋼進口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極大地彌補了日本國內鋼鐵資源的貧乏?!薄度毡厩致灾袊鴸|北與偽滿傀儡政府機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主義在我國東北地區侵占土地3900多萬坰(shǎng,1坰=1公頃),約占東北全部耕地面積的10%-15%,其中日本移民直接占地228萬多坰?!ㄈ眨M洲開拓史刊行會:《滿洲開拓史》(東北農民)在土地被慘遭剝奪后又被趕到邊疆開荒。有的把荒地開成熟地后,土地又被剝奪,人民再被驅趕,有人甚至數次遭到這種境遇。1939年至1944年,這種“內國開拓民”達51482戶?!R玉良《論日本對中國東北的移民侵略》問題:日本入侵后,東北地區面臨哪些問題?東北迅速淪陷的后果是什么?講解:東北的淪陷直對東北資源的掠奪,而這些資源反而運用到侵略中國侵略亞洲的戰爭中。所以不論是出于何種目的而推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是東北淪陷十四年是不爭的事實。其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更是毋庸置疑。講解:在1931年那個“不抵抗政策”的大背景下,“九一八”之夜抵抗就已經開始。展示圖片:《義勇軍旗幟》設問:觀察圖片,義勇軍五花八門的旗幟說明了什么?其中一些旗號的共性是什么?展示材料:東北抗日義勇軍的社會成分:破產農民占50-60%,曾當過胡子的占30-40%,曾充官兵或警察的占15%,工人占6%,知識分子占4-5%。參加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有國民黨人,有共產黨人,有國家主義者以及無政府主義者。——曾景忠《有關東北抗日義勇軍研究的若干問題(上)》設問:義勇軍中都包括哪些身份的人?這說明義勇軍有何特點?講解:從這些同學們概括的這些細,東北抗日義勇軍并不是一支統一的軍隊,旗號不同,來源不同,甚至成員身份天差地別。但這些形形色色的武裝唯一的共同點是什么?——抗日救國。在民族危亡面前,出身于共產黨或國民黨,出身于官兵或是土匪也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能拿起武器,團結起來共同抗日。板書:2.抗日義勇軍:開始局部抗戰展示圖片:《被日軍收繳的義勇軍武器》《穿著鋼制防護服的日軍》講解:從圖片上來看,義勇軍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也極差,但義勇軍正是憑借著簡陋的武器持續不斷地抵抗著裝備精良侵略者。義勇軍所要面對的是擁有精良制式武器的日本軍隊。仔細觀察,圖片中日本士兵除了制服皮靴外身上還統一穿有一件裝備。就是這個由鋼制成的防護服。設問:這件好像冷兵器時代士兵盔甲的東西為什么會出現在東北戰場上?日軍不惜犧牲士兵靈活性而裝備的這件護甲,防護的是什么呢?講解:義勇軍正是用這些簡陋的武器給日本侵略軍制造著實實在在的威脅。1932年隨著日軍不斷增兵東北,大規模圍剿開始。義勇軍人數由高峰時候的三十萬人逐步減少至數萬人。設問:我想請同學們反思一個問題,僅僅靠東北地區人民自發的抗戰,是否能真正趕走侵略者?如果想取得抗戰的勝利,中國最需要的是什么?閱讀教材、標注時間信息聆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閱讀材料、小組合作回答問題觀察圖片細節,回答問題觀察圖片、思考、回答問題指導閱讀教材,強化學生對于歷史時序的認知。通過材料了解東北軍方面執行“不抵抗政策”的史實。呈現地圖,加深學生對于日本侵略東北地區的空間概念。呈現史料,引導學生提取有效本對于中國東北資源的掠奪,判斷放任這種情況持續對于中國局勢的危害。從資源掠奪角度認識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現狀。結合正規軍撤軍和不抵抗政策的表現,凸顯義勇軍勇于抵抗侵略的可貴。通過圖片和文字材料說明義勇軍的自發性。通過材料說明東北義勇軍發揮的作用,與后面義勇軍裝備落后相結合,突出義勇軍抗戰困難。新課講解二、西安事變展示圖片:1931年《民國日報》頭版講解:這是1931年9月2日報》,那一天報紙頭版用比新聞標題更大的手寫字體,刊登了標語“同胞們,日本已占據沈陽了!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注意這三個驚嘆號,即便過了八十余年,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當年拿到報紙后讀者的震驚和時人對于團結抗日的大聲疾呼。展示圖片:《1930s中國形勢圖》講解:1933年日本侵略勢力滲透到華北地區。1934年,在日本扶持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在東北建立起來。中國危機加劇。筆記:二、西安事變展示材料:《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只要任何部隊實行對日抗戰,不管他們與紅軍之間有任何舊仇宿怨,不管他們與紅軍之間在對內問題上有任何分歧,紅軍不僅立刻對之停止敵對行為,而且愿意與之親密攜手共同救國。”設問:中共通過這篇宣言想表達的愿望是什么?板書:1.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講述:在東北局部抗戰的同時,南京外必先安內的方略。隨著共產黨人突入西北孤地,蔣急切地想一勞永逸地消滅他們,于是在1936年下令張學良督率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督率的西北軍對中共發動進攻,但戰事無所進展。思念家鄉且厭惡內戰的東北軍官兵越來越受到統戰宣傳的影響。12月3日蔣飛抵西安,希望穩定局勢,并加強圍剿力度。在那里,12月12日拂曉,東北軍第一零五師和張學良的衛隊第二營發動了兵變。蔣介石被囚禁。筆記:2.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展示圖示:西安事變后各方的反映講解:西安事變爆發后,引起了各方震動,國民黨主戰派威脅稱要攻打西安以營救委員長。并派飛機到西安展示實力。日本則宣稱反對南京與張、楊妥協支持汪精衛回國,組建親日政府。中共方面發電報稱罷免蔣介石,交付國人審判。中國再一次處在了內戰的邊。展示材料:“一排政府軍的飛機在西安城的上方發出轟鳴聲。對年輕少帥的囚犯而言,飛機引擎發出的聲音想必令他倍感不安。”——身在西安的美國記者詹姆斯講解:1936年12月22式派出代表到西安談判。23日,張學良、楊虎城同宋美齡等國民政府代表進行談判,周恩來作為中共代表也參與其中。最終,周恩來與國民黨方面談判,促成了釋放蔣介石的決定。蔣介石則保證,他將領導各黨派聯合抗日。至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而告終。問題: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對于處于日本侵略,國內戰爭中的中國有何影響?板書:3.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講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打破了日本期望中國發生內亂,以便趁進一步侵略的企圖,促進了國內和平的初步實現。這對于實現國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