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高三一模語文試題2_第1頁
2023屆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高三一模語文試題2_第2頁
2023屆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高三一模語文試題2_第3頁
2023屆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高三一模語文試題2_第4頁
2023屆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高三一模語文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6/1717/17/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2023屆高三年級教學質量第一次檢測考試語文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第Ⅰ卷閱讀題一、現代文閱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殷周時代,文字發展成熟,除甲骨文外,現存約兩萬篇金文,記錄了政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制度文化的變遷。但歷來金文研究的重點集中在古文字學、歷史學等領域,對其文學價值關注較少。實則金文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并不亞于《詩經》《尚書》。金文文學是中國早期文學的原生形態,內容豐富、敘事精彩,文學價值很高。商周金文經歷由質到文的轉變,其背后折射出社會制度文化的變革。②殷周革命是中國早期文明進程中的重大變革。殷周政教各異,一般多言殷人尚質,周人尚文。“文”指文采、文化;“質”為質樸、本質。前賢對殷周制度文化特質的總括,雖有整齊化之嫌,但周人尚文則是較一致的認知。③現存商代金文五千余篇,但普遍字數偏少,最長者約五十字,傳遞的信息十分有限。商中期以來,青銅器開始鑄銘,但內容簡略,僅有祭祀對象名號、族徽,這種銘文已經有了敘事性。至商代晚期,出現稍長的金文,內容趨于豐富,主要反映殷人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祭祀、戰爭、田獵等。總的來說,商代金文字數少、篇幅小,語言簡潔,銘文旨在直錄,缺少修飾,尚未體現出多少文學色彩,這多少能體現殷人制度文化及思想觀念“尚質”的一面。④周人代殷,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禮樂制度,涉及國家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周人施行“文德政治”,政治理念通過禮樂制度延及現實世界,形成“尚文”之風。⑤在重文風氣下,周代金文開始走向繁榮,詞匯豐富,修辭講究,敘事手法完善,韻文進一步發展,文體形式多樣,出現了大盂鼎、豳公盨、史墻盤等優秀篇章,皆表明金文取得了很高的文學成就。用詞上,金文不少詞語見于《詩》《書》。句式上,西周金文多四言句式,與《詩經》基本一致,如金文的“用祈眉壽”“有嚴穆穆”等句式多見于《詩經》。⑥修辭手法上,由簡到繁,文學自主意識逐漸加強。西周早期,金文記事多平白直敘,少有過多的文辭修飾。中期以后漸漸講求文辭,典型的如史墻盤,對文武成康昭穆恭七位周王的頌揚,皆用一典雅詞語形容,如:曰古文王、索圉武王、憲圣成王、亞慎康王、弘魯昭王、祗顯穆王。對自己祖先的贊美,稱青幽高祖、勇惠乙祖、舒遲文考,用詞簡練典雅而意蘊豐富。⑦西周金文文學性的另一表現就是用韻,韻語代表著人類語言發展的突破。現有材料表明,商代甲骨金文尚未有意識地用韻。西周早期,金文開始用韻,只是數量相對較少;至西周中期韻文開始大量增加,典型的如史墻盤,通篇置韻。到晚期,韻句更是非常規整,以四言為句,句式整齊、語言精練。兩周金文多押陽部、幽部韻,讀起來聲音洪亮悠揚,朗朗上口,應和金文在祭祀、冊命及宴饗等典禮儀式上誦讀功能相關。⑧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金文,記錄各國間政治交往、婚姻關系等,目的是彰顯作器者的家世與身份。至戰國時期,隨著宗周禮樂制度的轉變,金文亦隨之發生變化,內容上記事銘文相對減少,銘文篇幅變短,逐漸開啟秦漢金文日用化的先河,而金文的文學性日趨消亡。(摘編自吳毅強《金文文學與殷周文質之變》)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現存的金文,記錄了殷周時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與《詩經》《尚書》相同。B.商代金文普遍字數較少,語言簡練,缺少文學色彩,體現了殷人制度文化及思想觀念“尚質”特質。C.周人“尚文”之風的形成,與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制禮作樂、逐漸形成一整套的禮樂文化制度有關。D.西周早期金文,記事平白直敘,很少有文辭修飾,中期以后才逐漸講求文辭,用詞典雅且意蘊豐富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篇由歷來金文研究的狀況引出作者觀點:金文文學價值很高,殷周金文由質到文的轉變折射出社會制度文化的變革。B.文章主要運用引用論證和舉例論證的方法,闡述周代金文在修辭手法上由簡到繁、文學自主意識逐漸加強的過程。C.文章舉出史墻盤通篇置韻的例子,目的是論證大量韻語的使用使西周金文達到了非常高超的修辭藝術水平。D.文章整體呈現出“總—分”的論證結構,先提出觀點,再對觀點進行分析論證,體現出作者清晰的論證思路,結構合理。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用詞上不少詞語見于《詩》《書》,句式上多四言句式,與《詩經》基本一致,足以表明周代金文取得了很高文學成就。B.兩周的金文因為需要在祭祀、冊命及宴饗等典禮儀式上誦讀,所以多押陽部、幽部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聲音洪亮悠揚。C.商代金文沒有用韻,西周早期開始有少量用韻,西周中期韻文大量增加,到晚期,韻句更加規整,句式整齊,語言精練。D.春秋戰國時期,因禮樂制度的轉變,金文也發生變化,記事銘文減少,篇幅變短,功能向日用化發展,其文學性日趨消亡。【答案】1.A2.C3.A【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與《詩經》《尚書》相同”表述不當,原文第一段表述為“實則金文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并不亞于《詩經》《尚書》”。“不亞于”并不等于“相同”。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C.“文章舉出史墻盤通篇置韻的例子,目的是論證大量韻語的使用,使西周金文達到了非常高超的修辭藝術水平”表述不當,原文第七段表述為“至西周中期韻文開始大量增加,典型的如史墻盤,通篇置韻”。可見這個例子只能證明“至西周中期韻文開始大量增加”。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B.“因為需要在祭祀、冊命及宴饗等典禮儀式上誦讀,所以……”混淆或然與必然,原文第七段末句“兩周金文多押陽部、幽部韻,讀起來聲音洪亮悠揚,朗朗上口,應和金文在祭祀、冊命及宴饗等典禮儀式上誦讀功能相關”。注意是“應和……有關”,只是一種猜測。C.“商代金文沒有用韻”表述錯誤,原文第七段表述為“現有材料表明,商代甲骨金文尚未有意識地用韻”。D.“春秋戰國時期,因禮樂制度的轉變”時間錯誤,原文第八段表述為“至戰國時期,隨著宗周禮樂制度的轉變,金文亦隨之發生變化”。故選A。(二)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日前發布《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報告》。這份報告明確肯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充分肯定了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貢獻,有助于推動包括中醫藥在內的世界傳統醫學更深入地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更好保護世界各國人民健康。這份世衛專家評估會報告指出,使用中醫藥有利于降低輕型或普通型病例轉為重癥的風險;對輕型和普通型病例,與單純的常規治療相比,中醫藥在作為附加干預措施時,可縮短病毒清除時間、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盡早使用中醫藥可改善輕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預后。(摘編自鄭漢根《推動中醫藥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貢獻》)材料二:無癥狀感染者人數多、比例高是上海本輪疫情的明顯特點。“對于無癥狀感染者的治療,西醫無癥狀,中醫有證候。”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說。例如一些無癥狀感染者,雖然沒有新冠肺炎的癥狀,但可能會有倦怠無力、舌苔膩、大便黏滯不爽、脘腹脹滿等中醫癥候表現,在這個階段及時用中醫藥干預,起到調節免疫功能作用,往往能取得較好療效,使其不成為確診者,也促進核酸快速轉陰。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院長陳躍來介紹,中醫藥在此次抗疫過程中深入參與新冠救治全過程,不僅在快速改善癥狀和減少轉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同時在預防、康復乃至心理調攝等方面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醫強調“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后防復”的“治未病”理念。疫情以來,向市民推薦發放了多種防疫中成藥、中藥代茶飲或湯劑,這些成熟的方藥大多具有清熱化濕、扶正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人體的抗疫能力,而且安全有效,適用人群廣,便于較大范圍的推廣使用,將有助于盡快阻斷疫病的傳播。(摘編自趙逸赫、許東遠《中醫藥有效參與上海抗疫》)材料三:記者了解到,針對疫情,治療方案迅速確定,對癥狀較重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醫協同治療;對無癥狀感染者、輕癥及癥狀較輕的普通型,以中醫為主,并且效果良好。臨滄市中醫院院長唐貞力用“早準精防”總結這次抗疫經驗。“早”是第一時間中醫介入。“準”是準確分型。“精”指一人一方、精準治療。“防”指對重點人群,分類制定預防方。云南省中醫專家組表示,兩年多來,云南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在治療中,對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人一策,促進重癥向輕癥轉變;對輕型、普通型患者以中醫藥治療為主,阻斷向重癥發展。中醫藥的干預范圍從重點人群,擴展到隔離點及重點封控區,中藥湯劑受到民眾歡迎。“不管是助力湖北、上海抗疫,還是本省‘動態清零’,云南中醫藥的貢獻不容小覷,云南中醫人總結了12字抗疫經驗訣。”云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姜旭說。“提早介入”。中醫專家聞令而動,根據患者病癥變化,修訂完善中醫藥防治方案、調整充實中醫藥隊伍,始終做到提早介入,及時全程指導。“辨證施策”。結合病例患者寒熱虛實、病位臟腑、氣候變化及個體差異,辨證論策,單人單方,及時調整組方用藥,做到精準救治。“全程參與”。讓中醫藥全流程參與預防、治療、康復。針對密接者,成立“治未病”專家組,進駐隔離點,單人單方。針對次密接、特殊工種等,運用幾個基礎方形成“預防湯劑”,規模性服藥。針對康復期人員,扶正化濕,力促病毒排出。(摘編自《提早介入辨證施策全程參與中醫藥成為云南抗疫“利器”》)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報告》肯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推動中醫藥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貢獻。B.無癥狀感染者,雖然沒有新冠肺炎的西醫癥狀,但可能會有一些中醫證候表現,及時用中醫藥干預,會取得較好療效,使其不成為確診者,促進核酸轉陰。C.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對無癥狀感染者、輕癥及癥狀較輕的普通型,以中醫為主,對癥狀較重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D.中醫藥不僅能快速改善癥狀和減少轉重率,在預防、康復乃至心理調攝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實行全過程中醫藥康復,能夠促進患者功能恢復。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疫情期間向市民發放的防疫中成藥、中藥代茶飲或湯劑,具有清熱化濕、扶正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人體的抗疫能力,有助于盡快阻斷疫病的傳播。B.對于確診病例,要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重視中西醫協同救治,結合患者病情及個體差異,一人一策,辨證論治,并及時調整組方用藥,做到精準救治。C.使用中醫藥可縮短輕型和普通型病例的病毒清除時間、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能避免輕型或普通型病例轉為重癥的風險,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D.中醫強調“治未病”理念,運用中醫藥早期進行干預,干預范圍從重點封控區,擴展到隔離點及重點人群,用中醫藥筑起防疫屏障受到廣大民眾歡迎。6.針對新冠疫情,中醫藥有哪些抗疫經驗?請結合材料概括說明。【答案】4.D5.B6.①中醫藥可作為附加干預措施,調節免疫功能,快速改善癥狀和減少轉重率。②中醫強調“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后防復”的“治未病”理念,能有效提高人體的抗疫能力,在預防、康復乃至心理調攝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③“早準精防”抗疫經驗。“早”是第一時間中醫介入。“準”是準確分型。“精”指一人一方、精準治療。“防”指對重點人群,分類制定預防方。④12字抗疫經驗,“提早介入”“辨證施策”“全程參與”。【解析】【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實行全過程中醫藥康復,能夠促進患者功能恢復”錯誤,文中只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院長陳躍來介紹,中醫藥在此次抗疫過程中深入參與新冠救治全過程,不僅在快速改善癥狀和減少轉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同時在預防、康復乃至心理調攝等方面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促進患者功能恢復”于文無據。故選D。【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A.“具有清熱化濕、扶正解毒的作用”表述不準確,以偏概全,原文材料二第二段“這些成熟的方藥大多具有清熱化濕、扶正解毒的作用”,是“大多”,不是都具有。C.“能避免輕型或普通型病例轉為重癥的風險”表述不準確,原文材料一第二段“使用中醫藥有利于降低輕型或普通型病例轉為重癥的風險”。是“降低”不是“避免”。D.“干預范圍從重點封控區,擴展到隔離點及重點人群”表述不準確,原文材料三第三段“中醫藥的干預范圍從重點人群,擴展到隔離點及重點封控區”。選項曲解文意。故選B。【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結合“使用中醫藥有利于降低輕型或普通型病例轉為重癥的風險;對輕型和普通型病例,與單純的常規治療相比,中醫藥在作為附加干預措施時,可縮短病毒清除時間、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盡早使用中醫藥可改善輕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預后”可概括出,中醫藥可作為附加干預措施,調節免疫功能,快速改善癥狀和減少轉重率。結合“中醫藥在此次抗疫過程中深入參與新冠救治全過程,不僅在快速改善癥狀和減少轉重率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同時在預防、康復乃至心理調攝等方面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醫強調‘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后防復’的‘治未病’理念。疫情以來,向市民推薦發放了多種防疫中成藥、中藥代茶飲或湯劑,這些成熟的方藥大多具有清熱化濕、扶正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人體的抗疫能力,而且安全有效,適用人群廣,便于較大范圍的推廣使用,將有助于盡快阻斷疫病的傳播”可概括出,中醫強調“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后防復”的“治未病”理念,能有效提高人體的抗疫能力,在預防、康復乃至心理調攝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結合“臨滄市中醫院院長唐貞力用‘早準精防’總結這次抗疫經驗。‘早’是第一時間中醫介入。‘準’是準確分型。‘精’指一人一方、精準治療。‘防’指對重點人群,分類制定預防方”可概括出,“早準精防”抗疫經驗。“早”是第一時間中醫介入。“準”是準確分型。“精”指一人一方、精準治療。“防”指對重點人群,分類制定預防方。結合“云南中醫人總結了12字抗疫經驗訣……提早介入……中醫專家聞令而動,根據患者病癥變化,修訂完善中醫藥防治方案、調整充實中醫藥隊伍,始終做到提早介入,及時全程指導……辨證施策……全程參與……”可概括出,12字抗疫經驗,“提早介入”“辨證施策”“全程參與”。(三)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坐宮聞琴河水流進山洼,回旋而上。春季到來,水畔就鋪滿青綠不一的荇草。行人若再往里,得過一道山嶺。嶺子靠左,那最平坦的一處,叫做白家岙。白家岙的人都姓白,唯一一個會唱戲的男人卻姓藍,人稱藍三爺。清晨,渡船停泊,一瓣一瓣的落花漂浮水上,他總喜歡來這里吊嗓子,而后,踱著方步,念幾句白,唱一段慢板。“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想起了當年事好不慘然!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虎離山受了孤單,我好比南來雁失群飛散,我好比淺水龍被困在沙灘。”①藍三爺也干農活兒,從一開始的笨拙,磨煉成一個莊稼好把式。看著熱火朝天的農田收割場面,他也會丟下農具,來幾段西皮流水助興。村人就尋個木枝,敲擊瓷碗給他伴奏——這也似作響鑼鼓,好像真過了一回千軍萬馬的癮。村里學校老師缺失,藍三爺說自己戲校畢業,認字識數,因而常常主動代課。空閑,他還在操場上給孩子們演上幾段打戲。孩子們圍聚在他身邊,瞪著眼,張著口,好像窺到另一個世界,也模仿著戲里的角兒,性格變得穩重。藍三爺是個熱心人。每逢村里捐款,他是頭一個。要是趕上修路造橋,那更是義不容辭。他還好打抱不平,誰家男人欺負女人,那可是不給半點面兒,該訓就訓。在村人的記憶里,藍三爺又是孤僻的。黃昏時天氣陰沉,水面歇滿烏黑的蚊蠅,天邊黃云翻滾,遠處傳來尖利的鳥雀鳴叫,夜里必是滂沱大雨。他常立在洼頭,凄惶行走,背影孤單。一個郵差走進僻靜的小村,藍三爺接到一封信,信封戳著一個外國地址。灰霧蒙蒙的早晨,他換上中山裝,渡船去鎮上,又去縣里、市里、省城,乘飛機,漂洋過海,到達一個地中海小國。藍三爺哪兒去了?孩子們不適應,不停地提醒大人。那名郵差又來送信時,孩子們便圍住打聽。哦,他大概出國了,他的兩個哥哥聯系上了他。白家岙的人再也聽不見那熟悉的音調。聆聽過他唱腔的河水、黃鶯、小狗、花朵,就更為寂寞。岙里的孩子,挎著書包,繞過河水,也學著藍三爺吼上幾聲,咿咿呀呀,振作精神。“頭上摘下胡地冠,身上脫下紫羅衫。沿氈帽,齊眉掩,三尺龍泉挎腰間,將身來在宮門站,等等等等候了公主盜令還,爺好出關。”月白風清的晚上,藍三爺突然又回來了,他依舊穿著出國時那身中山裝。他在岙里走來走去,摸摸孩子們的腦袋,這個看看,那個瞧瞧,分發一些零食水果,滿眼看不盡的喜歡。“藍三爺,你干啥要回來?”“我是中國人,這兒才是我的家。娃娃們,想我不?”“想,就像楊四郎盼歸那樣想著哩!”“那是想得緊……”岙里通網那天,岙口突然駛來幾輛縣劇團的大車,車上下來幾個領導模樣的人。村人這才明白,當初三爺遷籍岙里,并非像他說的“在家行三,而今卻是孤家寡人”,還添了一段仇恨。藍三爺的爺爺是名角兒,性格剛正。藍三爺一身技藝由爺爺傳授,性格也隨爺爺。團里有個歹人心存嫉妒,處處打壓,讓他從A角唱B角,從B唱C,最后逼他跑起大龍套。藍三爺性子擰,處境也越來越糟。歹人潛進他的宿舍,放了一把火,他燒成重傷,母親和妻子重傷不治……動蕩年代結束,那歹人官運一直亨通,等到快退休,才被人告發貪污。審訊時,交代自己就是當年的縱火犯。劇團領導請藍三爺清唱幾句《坐宮》。他頗為不屑,凄凄慘慘的,又哪如一曲《借東風》聽得人神清氣爽,妖魔鬼怪就此一掃而光。站在遒勁的蒼松下,藍三爺被毀傷的頭皮格外醒目,臉上的坑洼似月亮表層,那手臂上的累累疤痕,在陽光下閃著堅韌的光。“我哪兒也不去,就在村里給娃兒們唱,快活又自在。”藍三爺說畢,飄然離去。這舞臺上的角兒收了蟒袍皂靴,斂了光芒,洗凈粉墨油彩,一旦肚餓,任是神仙也得回到炊煙灶臺,吃五谷菜蔬,變成接地氣的農夫凡人。河水靜靜流淌,日落星布,白家岙拆了遷,一幢幢安置房拔地而起。村子寂靜了一些,時不時,也聽說村里哪家哪戶的小娃兒,被省城的戲校招收。他們在月下追覓已逝尊者的魂魄,唱念做打,英姿勃發。(摘自《小小說月刊》2022年第2期,有刪改)【注】①文中的唱段均出自京劇《坐宮》,講述了北宋名將楊延輝金沙灘一戰被俘,改名木易,與鐵鏡公主結為夫妻,被迫留在他鄉的故事。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篇提及藍三爺清晨吊嗓子時喜歡唱《坐宮》選段,以此暗示他內心的憤懣之情。B.文中采用補敘的手法寫“藍三爺的爺爺是解放前的名角兒……”,對主要情節起到了補充說明的作用,避免了文章結構的平鋪直敘。C.小說中多次出現《坐宮》唱詞,這樣寫既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化色彩,又可以突出人物心境,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D.小說口語和書面語交替使用,靈動變化,亦善用修辭,形象生動,語言富有感染力。8.藍三爺來到白家岙,中途又離開,最終又回到這里。請結合文本分析藍三爺期間的內心變化過程。9.文章開頭和結尾處畫波浪線部分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分析。【答案】7.B8.①從藍三爺初到白家岙之時的內心孤獨,到努力融入白家岙,卻發現一直難以融入其中;從海外尋親希望得到心靈慰藉,再到返回白家岙,與孩子們在一起,與白家岙融入一起,最終找到了人生的歸宿。②藍三爺在離開白家岙之前:由“在村人的記憶里,藍三爺又是孤僻的”“他常立在洼頭,凄惶行走,背影孤單”等內容可知,藍三爺的內心非常孤獨:由他接到海外來信后、選擇離開此地可知,藍三爺牽掛海外親人,尋求心靈慰藉。③回到白家岙之后:由“他在岙里走來走去,摸摸孩子們的腦袋,這個看看,那個瞧瞧,分發一些零食水果,滿眼看不盡的喜歡”可知,內心對白家岙孩子們充滿思念和不舍;由“我是中國人,這兒才是我的家”這句話可知,藍三爺內心明白了白家岙對他的意義,充滿了對第二故鄉的眷戀之情。9.①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白家岙的自然環境,體現了白家岙遠離城市的喧囂、異常恬靜的自然美。②白家岙的自然環境之美,正是孕育此地人情美的最好土壤,為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做了鋪墊。③波浪線部分內容均提到河水流動,結構上首尾圓合,內容上將時間的流逝具象化,使小說更富有美感。【解析】【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補敘”的說法錯誤,此處應為“插敘”。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人物心理的分析鑒賞能力。藍三爺初到白家岙之時:“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想起了當年事好不慘然!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虎離山受了孤單,我好比南來雁失群飛散,我好比淺水龍被困在沙灘”,藍三爺借戲詞唱出了自己孤獨的內心。由“藍三爺也干農活兒,從一開始的笨拙,磨煉成一個莊稼好把式”“村里學校老師缺失,藍三爺說自己戲校畢業,認字識數,因而常常主動代課”“藍三爺是個熱心人。每逢村里捐款,他是頭一個。要是趕上修路造橋,那更是義不容辭。他還好打抱不平,誰家男人欺負女人,那可是不給半點面兒,該訓就訓”可知藍三爺努力融入白家岙。藍三爺在離開白家岙之前:由“在村人的記憶里,藍三爺又是孤僻的……他常立在洼頭,凄惶行走,背影孤單”可知,藍三爺雖然努力融入白家岙,但還是難以融入,內心是非常孤獨的。由“一個郵差走進僻靜的小村,藍三爺接到一封信,信封戳著一個外國地址。灰霧蒙蒙的早晨,他換上中山裝,渡船去鎮上,又去縣里、市里、省城,乘飛機,漂洋過海,到達一個地中海小國”,因為內心孤獨,所以接到海外來信后,藍三爺選擇離開白家岙,海外尋親希望得到心靈慰藉。回到白家岙之后:“他在岙里走來走去,摸摸孩子們的腦袋,這個看看,那個瞧瞧,分發一些零食水果,滿眼看不盡的喜歡”“我是中國人,這兒才是我的家。娃娃們,想我不”“想,就像楊四郎盼歸那樣想著哩!”“那是想得緊……”,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寫出了藍三爺對白家岙的思念,對孩子們的不舍和喜愛;由“我是中國人,這兒才是我的家”“想,就像楊四郎盼歸那樣想著哩”可知,藍三爺把白家岙認作第二故鄉,充滿了對第二故鄉的眷戀之情。【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河水流進山洼,回旋而上。春季到來,水畔就鋪滿青綠不一的荇草”,生動形象地描寫了白家岙的自然環境,“鋪滿青綠不一的荇草”體現了白家岙遠離城市的喧囂、異常恬靜的自然美。“看著熱火朝天的農田收割場面,他也會丟下農具,來幾段西皮流水助興。村人就尋個木枝,敲擊瓷碗給他伴奏”,白家岙的自然環境之美,正是孕育此地人情美的最好土壤,“孩子們圍聚在他身邊,瞪著眼,張著口,好像窺到另一個世界,也模仿著戲里的角兒,性格變得穩重。藍三爺是個熱心人。每逢村里捐款,他是頭一個。要是趕上修路造橋,那更是義不容辭。他還好打抱不平,誰家男人欺負女人,那可是不給半點面兒,該訓就訓”“他們在月下追覓已逝尊者的魂魄,唱念做打,英姿勃發”,為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做了鋪墊。“河水流進山洼,回旋而上”“河水靜靜流淌”,波浪線部分內容均提到河水流動,結構上首尾圓合,流水又象征著時間,將時間的流逝具象化,使小說更富有美感。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孫卿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上嘆曰:“吾后升天,群臣亦當葬吾衣冠于東陵乎?”乃還甘泉,類祠太一。初,司馬相如病且死,有遺書頌功德,言符瑞,勸上封泰山。上感其言,會得寶鼎,上乃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而諸方士又言:“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諸儒采《尚書》《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禪儀,數年不成。上以問左內史兒寬,寬曰:“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節也。然享薦之義,不著于經。臣以為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只,唯圣主所由制定其當,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將舉大事,優游數年,使群臣得人人自盡,終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而玉振之,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上乃自制儀,頗采儒術以文之。上為封禪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與古同”,于是盡罷諸儒不用。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釋旅,然后封禪。元封元年春正月,上行幸緱氏,禮祭中岳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者三。詔祠官加增太室祠,禁無伐其草木,以山下戶三百為之奉邑。夏四月,還至奉高,禮祠地主于梁父。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縉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丙辰,禪泰山下址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頌功德。又以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漢武帝封禪》)武帝之淫祠以求長生,方士言之,巫言之耳。兒寬,儒者也,其言王道也,瑯瑯乎大言之無慚矣;乃附會緣飾,以贊封禪之舉,與公孫卿之流相為表里。武帝利賴其說,采儒術以文其淫誕,先王之道,一同于后世緇黃之徒,而滅裂極矣。(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B.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C.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D.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臨北河”與“臨帝子之長洲”(《滕王閣序》)兩句中的“臨”字含義相同。B.“勸上封泰山”與“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逍遙游》兩句中的“勸”字含義不同。C.“于是盡罷諸儒不用”與“用之不竭”(《赤壁賦》)兩句中的“用”字含義相同。D.“群臣更上壽頌功德”與“莫辭更坐彈一曲”(《琵琶行》)兩句中的“更”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漢武帝在橋山祭祀黃帝陵時,對于黃帝陵墓的存在有所不解并向大臣詢問,在得知此處僅為衣冠冢時,認為自己也會像黃帝一樣。B.漢武帝被司馬相如臨終頌功德、言符瑞的遺書打動,又恰逢得到寶鼎,便動了到泰山封禪祭祀的念頭,并與公卿大臣進行商議。C.漢武帝采納了兒寬的建議,自己制定了封禪儀式,并于元封元年夏季四月進行了封禪大典。封禪結束后,群臣都歌頌漢武帝的功德。D.王夫之對于漢武帝封禪之舉是不認同的,認為他受到了方士和巫師的欺蒙,并認為漢武帝過度祭祀的行為破壞、違背了先王之道。13.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今將舉大事,優游數年,使群臣得人人自盡,終莫能成。(2)又以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答案】10.D11.C12.A13.(1)如今將要舉行大典,已經拖了數年時間,使群臣人人各自盡了全力,卻始終未能擬出(2)又規定:天子每五年巡游一次,至泰山祭祀,各諸侯封國都要在泰山腳下修建官邸。【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封禪的意義,就是不死。黃帝以前的君主,封禪都招來怪物,以與神靈相通,而秦始皇就未能在泰山頂上祭天。陛下如一定上山,上到一定高度,乘無風雨的時候,即刻行禮就算是上山封祭了。“……者,……也”表判斷,排除AB;“秦皇帝”不可斷開,排除AC;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皆為“來到”。句意:來到北河。/來到昔日帝子居住的長洲。B.前者為“勸說”,后者為“奮勉、勉勵”。句意:勸說漢武帝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全世界的人都贊譽他,他也不會更加勤勉。C.前者為“任用”,后者為“使用”。句意:于是漢武帝將儒生一律罷斥不任用。/無限取用而不會使用完。D.前者為“輪番”,后者為“再、又”。句意:眾大臣輪番上前歌功頌德、上壽祝福。/請你不要推辭再坐下來彈一曲。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認為自己也會像黃帝一樣”錯誤,由原文“吾后升天,群臣亦當葬吾衣冠于東陵乎”可知。是說漢武帝問我將來升天后,群臣也會把我的衣冠葬在東陵嗎?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舉大事”,舉行大典;“優游”,作事猶豫,不果決,拖;“盡”,盡力。(2)“五載一巡狩”,每五年巡游一次;“治邸”,修建官邸;“治邸泰山下”,狀語后置,應為“(于)泰山下治邸”。參考譯文:元鼎五年冬季十月,漢武帝自云陽向北,經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再向北登單于臺,直至朔方,來到北河。漢武帝回朝,在橋山祭黃帝陵,行至須如。漢武帝問道:“我聽說黃帝長生不老,可如今有他的陵墓,這是為什么呢?”公孫卿回答說:“黃帝成仙升天以后,群臣想念他,所以建陵將他的衣冠埋葬。”漢武帝感嘆道:“我將來升天后,群臣也會把我的衣冠葬在東陵嗎?”于是漢武帝回到甘泉宮,祭祀太一神。當初,司馬相如病重將死,臨終時留下遺書,稱頌漢武帝的功德,并談及祥瑞之事,勸說漢武帝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漢武帝深受感動,適逢獲得寶鼎,他便與公卿大臣和儒生們商議封禪之事。天子封禪泰山,是極為少見的事,有關資料已曠廢絕滅,無人知道禮儀的詳細情形。方士們認為:“封禪的意義,就是不死。黃帝以前的君主,封禪都招來怪物,以與神靈相通,而秦始皇就未能在泰山頂上祭天。陛下如一定上山,上到一定高度,乘無風雨的時候,即刻行禮就算是上山封祭了。”于是,漢武帝命儒生們采用《尚書》《周官》《王制》等書的記載,草擬封禪的禮儀,數年還未擬出。漢武帝拿它詢問左內史兒寬的意見,兒寬說:“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顯揚祖先的姓氏,考求上天的瑞應,是帝王的盛典。但獻禮的儀式,在經書中卻無記載。我認為,封禪典禮的完成,意味著同天地神靈的聯系,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適當的禮儀,而不是臣下所能擬就的。如今將要舉行大典,已經拖了數年時間,使群臣人人各自盡了全力,卻始終未能擬出。只有天子才能掌握中正平和的最高原則,綜合調理各種頭緒,發出金玉般的聲音,以順利促成這一天下最大的慶典,作為萬世遵奉的法則。”于是漢武帝親自制定禮儀,多采用儒家學說加以修飾。漢武帝又制作封禪用的祭器,拿給儒生們觀看,有的儒生說:“與古代的不一樣。”于是漢武帝將儒生一律罷斥不任用。漢武帝又按照古代的做法,首先收繳兵器,解散軍隊,然后舉行封禪大典。元封元年春季正月,漢武帝出巡至緱氏城,祭祀于中岳太室,隨從官員在山下似乎聽到有聲音連呼三次“萬歲”。漢武帝命令主管祭祀的官員擴建太室祭祠,禁止砍伐山上草木,又將山下三百戶百姓作為供奉太室的奉邑。元封元年夏季四月,漢武帝起駕還朝,到達奉高,在梁父祭祀地主神。乙卯日(十九日),漢武帝令擔任侍中的儒家學者戴鹿皮帽、將笏板用絲帶系在腰間,參加射牛儀式,在泰山東坡之下祭祀天神。祭壇寬一丈二尺,高九尺,祭壇下埋藏著漢武帝給神仙的玉牒書,內容隱秘。祭祀儀式結束后,漢武帝獨自與侍中、奉車都尉霍子侯一起登上泰山,再行祭天之禮,一切過程都秘不示人。丙辰日(二十日),漢武帝在泰山腳下東北部的肅然山祭祀地神,如同祭祀后土神之禮,漢武帝親自叩拜。漢武帝祭完地神回來,坐在明堂中,眾大臣輪番上前歌功頌德、上壽祝福。又規定:天子每五年巡游一次,至泰山祭祀,各諸侯封國都要在泰山腳下修建官邸。(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漢武帝封禪》)漢武帝過度地祭祀以祈求長生不老,是受到方士和巫師之言欺蒙的結果。兒寬,是個儒生,他談論王道時,口若懸河,大言不慚;可是,他卻牽強附會,以贊美封禪之舉,與公孫卿之流相互呼應,密切配合。漢武帝利用依賴他們的學說來文飾自己的荒淫無誕,先王之道,竟然完全等同于后世的僧、道之徒,其破壞、違背達到極點啦。(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二)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荊門浮舟望蜀江①李白春水月峽②來,浮舟望安極。正是桃花流,依然錦江③色。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搖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流目浦煙夕,揚帆海月生。江陵識遙火,應到渚宮城。【注】①詩人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夔州(今重慶奉節縣)白帝城,遇赦得釋,于是乘舟東下,行至荊門(今屬湖北)寫了這首清雄奔放的名作。②月峽:四川巴縣的明月峽。③錦江:岷江流經成都的一段河流。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前兩句開篇點題。浩渺的春水沖出明月峽谷,詩人“浮舟”大江,一路前行,但見江水湯湯,浩渺無垠。B.三至六句極寫江水之秀美與明艷。江水碧綠,桃花相伴,水天相接,明麗如畫,意境異常開闊而清雄。C.最后四句寫黃昏時分,夕陽西下,炊煙裊裊;詩人揚帆大海,但見明月高懸,燈火依稀,渚宮城池近在眼前。D.詩人緊緊抓住江中行舟的順序,徐徐鋪寫開來,如展圖畫;從結構上看,從白晝寫到日落月升,層次分明,脈絡清晰。15.詩中“逶迤”往后六句(中六句)的寫景頗有特點,后人贊嘆不已,請就中六句的藝術手法作簡要分析。【答案】14.C15.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抒情手法),六幅畫面融入了詩人被赦之后、乘舟東下的歡快之情。②以動寫靜、化靜為動(描寫手法),如“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本是舟船沿江東下,卻說“芳洲”向后退去、“碧樹”緊相迎來。③擬人(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如“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繁花似錦、芳草萋萋的沙洲向“我”身后漸漸退去,郁郁蔥蔥、蒼翠繁茂的森林迎面而來。④對仗(修辭手法),“逶迤巴山盡,搖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飛出谷鶯”等,對仗工整。【解析】【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C.“詩人揚帆大海,但見明月高懸,燈火依稀,渚宮城池近在眼前”表述錯誤,一是錯在“揚帆大海”,此時詩人依然在長江之上;二是錯在“渚宮城池近在眼前”,應該是還很遙遠。故選C。【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詞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從抒情手法的角度,采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詩的前六句寫詩人在舟中望長江的所見所感,著重描繪長江的景色,中間六句呈現出一幅絢麗明媚的畫卷,最后四句又描繪出日暮月升的景象。詩歌通過描繪蜀江春水的秀麗景色和乘舟泛游的情趣,融情于景,表現了詩人遇赦以后愉快輕松的情感意緒。從描寫手法的角度,運用了以動寫靜、化靜為動的手法:“芳洲卻已轉,碧樹森森迎”寫出翠綠的沙洲仿佛圍繞游船轉動,洲上的綠樹熱情地向我張開了臂膀。本是作者乘舟游行于江中,但卻描繪出“芳洲”不斷向后退卻轉動的景象,“碧樹”本靜止不動,但在作者的眼中卻熱情地展開臂膀,像是在歡迎作者的到來,這種寫法化靜為動,更加增添了畫面的動感與活力,體現了作者愉悅的心情。從修辭的角度,采用了擬人的表現手法:如不斷向后退卻的“芳洲”、張開雙臂歡迎作者到來的“碧樹”,將“芳洲”“碧樹”人格化,賦予它們人的情感動作,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一幅絢麗明快的畫卷。從修辭角度還采用了對仗的手法:詩中多處對仗,如“逶迤巴山盡”對“搖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對“花飛出谷鶯”等,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三)名篇名句默寫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中記錄了曾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言,意在告誡“士”們(包括讀書人,即知識分子)要有寬闊的胸懷、堅定的意志、遠大的目標,因為他們要擔當重任、風雨兼程、直達使命。(2)中華服飾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離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大體反映了先秦服飾“上衣下裳”的形式特點。(3)《阿房宮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阿房宮建筑之廣之高;而清朝時期誕生的《紅樓夢》中的“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的夸張評語,也恰好印證了這一建筑特點。【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遠③.制芰荷以為衣兮④.集芙蓉以為裳⑤.覆壓三百余里⑥.隔離天日【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準確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詞有:“弘”“薺”“裳”“覆”。第Ⅱ卷表達題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55年前,也就是1967年6月17日,中國在羅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舉世震驚。從第一顆原子彈成功(1964年10月16日)到第一顆氫彈成功,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一跨越速度遠快于當時其他四個有核國家,而且趕在了法國的前面。1955年1月,中央經過多次討論,做出了要發展核事業的戰略決策。不過,伴隨中蘇關系出現了裂痕,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從此走上了_____①_____的道路。冬天,風雪交加、飛沙走石,大風時常掀開帳篷,試驗隊員們的被子上總蒙著一層厚厚的沙土,一個個成了“土行孫”;夏天,太陽像火盆,烤得人揮汗如雨。這就是我國第一個爆轟實驗場。但惡劣的外界條件絲毫沒有影響到以錢三強為領軍人物的一批科學家的工作熱情。他們戰嚴寒、斗酷暑,_____②_____地工作。辛勤的工作換來了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原子彈爆炸成功后,核武器研究所強大的研究力量,再加上黃祖洽和于敏輕核理論組的力量,兩股力量_____③_____,各自發揮所長,很快便有了中國的氫彈奇跡。17.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8.請分析畫橫線句子所使用的表現手法及其表達效果。【答案】17.①自力更生②夜以繼日(廢寢忘食)③同心協力18.①此句使用了比喻、對比的修辭手法。②將冬季的嚴寒和夏季的酷暑進行對比,突出了工作環境的惡劣。③將滿身灰塵的工作隊員比作“土行孫”,形象地描繪了科研人員灰頭土臉的樣子;將太陽比作火盆,表現了天氣的炎熱。④兩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凸顯了科研人員不怕困難、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解析】【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成語)的能力。第一空,中蘇關系出現了裂痕,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只能靠中國自己研究,因此可填“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形容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辦起來。第二空,形容科學家工作忘我的狀態,因此可填“夜以繼日”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學習等。廢寢忘食: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非常勤奮專心。第三空,形容核武器研究所強大的研究力量和黃祖洽和于敏輕核理論組的力量的團結協作,因此可填“同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冬天,風雪交加、飛沙走石,大風時常掀開帳篷……”和“夏天,太陽像火盆,烤得人揮汗如雨”中將冬季的嚴寒和夏季的酷暑形成對比,以突出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科學家的工作環境都十分惡劣,從側面烘托突出科學家的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試驗隊員們的被子上總蒙著一層厚厚的沙土,一個個成了‘土行孫’”和“太陽像火盆”運用比喻修辭,將滿身灰塵的工作隊員比作“土行孫”,從正面形象地描繪了科研人員在沙塵中灰頭土臉的樣子;將太陽比作火盆,形象地表現了天氣的炎熱程度,身在其中猶如被烘烤一般。兩種表現手法的運用都是為了從正面和側面凸顯科研人員不怕困難、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二)語言文字運用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交通堵塞問題是一種常見的“城市病”,不僅給人們帶來不愉快的體驗,還降低城市運轉的效率。先前研究結果顯示,對于行人和車輛來說,當道路占有率達到40%時,整體的通行速度就會變慢,最后降為零——交通癱瘓。不過,一種不起眼的昆蟲或許能夠啟發我們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那就是螞蟻。蟻穴內螞蟻盡管數量眾多,道路縱橫交錯,但_____①_____。這是為什么呢?其一,螞蟻能夠根據道路的擁擠程度,相應地調整自己的速度。在道路不擁擠的情況下,_____②_____,來達到通行效率的最大化。在道路擁擠的情況下,螞蟻會選擇有節制地進入,同時確保群體數量不超過路線所允許的最大載流。其二,螞蟻作為集體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通過協調整體的行動最高效地將食物搬回巢穴。對于蟻群來說,食物沿線的交通秩序維持得越好,_____③_____,以此來實現群體覓食效率的最大化。而人類在交通參與過程中卻將個人利益放在首位,最終大家全部被堵在路上。在這一點上,人類需要向螞蟻學習,以改善交通狀況。同時,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螞蟻的集體行為來學習它們避免擁堵的方法,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提供參考,讓自動駕駛汽車參考螞蟻出行來避免不堵車,未來還是有希望實現的。1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4個字。20.“交通癱瘓”與因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身體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喪失運動能力的“癱瘓”有諸多相似而得名。與此類似,“信息高速公路”源自“高速公路”。請簡述“信息高速公路”的含義并分析它得名的緣由。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答案】19.①總能避免交通堵塞②螞蟻會選擇快速進入③它們就越能迅速地將食物運回20.含義:“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個隨時能給用戶提供大量信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