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山鐵路立交橋試轉體施工準備匯報材料(47頁)_第1頁
津山鐵路立交橋試轉體施工準備匯報材料(47頁)_第2頁
津山鐵路立交橋試轉體施工準備匯報材料(47頁)_第3頁
津山鐵路立交橋試轉體施工準備匯報材料(47頁)_第4頁
津山鐵路立交橋試轉體施工準備匯報材料(4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京秦高速公路遷安支線工程SG-2標段上跨津山鐵路立交橋試轉體施工準備匯報材料中鐵十八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京秦高速公路遷安支線工程第二標段項目經理部2012年11月敬請北京鐵路局領導、專家審查! 根據2012年10月16日北京鐵路局工管所在北京組織召開的京秦高速公路遷安支線工程上跨津山鐵路立交橋轉體施工組織設計專家審查會,我項目部對形成的審查意見落實情況如下: 1落實了276#接觸網支柱頂高與轉體梁底相對實際高差,轉體過程中梁底高于桿頂m,接觸網帶電部位低于梁底m。 2 轉體前梁體和防護屏接地已經供電段確認。 3 經設計院確認,牽引索反力座滿足轉體時最大牽引力161.5噸的承載力要求。 4 試

2、轉在施工預備會前進行,試轉角度4。 5 支架現澆段施工在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已辦理完臨近既有線施工手續。目錄第三章 轉體施工 一、轉體設備 二、轉體牽引力及轉 體速度計算 三、轉體實施步驟 四、轉體應急預案第四章 轉體施工安全措施 一、轉體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二、轉體施工安全防護措施第一章 工程概況 一、上跨津山鐵路立 交橋簡介 二、轉體工程介紹 三、轉體施工說明第二章 組織機構 一、組織機構 二、人員職責第一章 工程概況 一、上跨津山鐵路立交橋簡介 新建橋位于津山鐵路馬鋪營至遷安站之間,橋梁在京秦高速公路里程K3+725處與既有津山鐵路斜交,交點處津山鐵路下行線里程為K322+889

3、,主跨處橋梁中心線與鐵路中心線的交角為71.6。橋位處津山鐵路上、下行線兩股道,股道間距4m,電氣化鐵路,鋼筋混凝土枕,60/m鋼軌,此段鐵路位于直線上,橋位處附近沒有較大橋梁和平交道口。立交橋主橋為252mT構轉體法施工;轉體角度為71.6,轉體重量11127t。 二、轉體工程介紹 上跨津山鐵路立交橋按設計要求采用平面轉體法施工,主橋跨度布置為252m,墩梁固結于10#橋墩,邊墩設置豎向支座。主梁分為轉體施工段、邊跨墩旁支架現澆段,其中轉體施工段長96m,支架現澆施工完后轉體與邊墩旁支架現澆段完成合攏,邊墩旁支架現澆合攏段長4m。轉盤結構采用環道與中心支承相結合的球鉸轉動體系;承臺高7m,平

4、面尺寸17.6m17.6m。主墩基礎采用16根直徑1.5m鉆孔灌注樁,順橋向樁間距4m,橫橋向間距4m,樁長50m。 三、轉體施工說明 1、跨津山鐵路T構梁體轉動角度為71.6度,轉動速度為1.15度/分鐘,全部轉體就位需要約62.3分鐘。 2、轉體段箱梁施工完防撞護欄和防護屏后轉體,避免轉體過程中有落物墜落到鐵路上。 3、根據鐵路部門給點,計劃11月27日12:00-12:20試轉4,11月28日12:10-13:20封閉既有線轉體就位。 4、轉體后橋梁距鐵路承力索頂距離為1.465米,距軌頂的最小凈空為8.679米。 5、根據氣象部門預報轉體當天天氣情況為北風3-4級,滿足轉體天氣條件(風

5、力不大于6級)。第二章 組織機構 一、組織機構 為了確保上跨津山鐵路立交橋轉體施工的順利進行,我公司決定成立以鐘燏為總指揮的轉體施工領導小組,具體分工如下: 總指揮: 鐘 燏 轉體技術負責人: 宋普河 轉體組組長: 李 敏 安全組組長: 劉克亮 糾偏組組長: 楊 柳 測量組組長: 江立軍(負責測量觀察) 后勤物資保障組: 馮現民 張士強 駐站聯絡員: 李文強、胡濤 鐵路防護人員:勾慶彬、史殿香、陳晨、張立朋 二、人員職責 1、總指揮:鐘燏 職責:全面負責現場轉體施工的指揮工作,做好轉體橋施工過程中安全、質量、控制,解決協調各施工部門之間的配合事宜。 2、轉體技術負責人:宋普河 職責:負責轉體工

6、程施工方案制定與組織審核,督促檢查各項質量計劃的實施。組織有關人員對學習各種質量、安全管理文件和地方有關部門關于環境保護的各種規定,協助組長建立質量、安全、環保管理體系。 3、轉體組組長:李敏 職責:負責和觀測組、防護組聯系,配合鐘燏、宋普河。 4、安全組組長:劉克亮 職責:依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制定質量管理規劃、措施,負責組織實施內部審核,監督、檢查項目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行使質量監察職能。按照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對本工程全部質量進行檢查指導。參與調查質量事故的原因,協助制定糾正措施方案,并進行跟蹤調查、驗證,及時做好記錄及情況反饋,負責安全綜合管理。 5、后勤物資保障組組長:馮現民 職責

7、:負責轉體機械設備管理及物資保障,負責工地發電機的供電,保障電路正常,負責搶險物資的供應,應急材料的調配等先關工作。 6、測量組負責人:江立軍 職責:負責轉體中橋梁位置、姿態、高程的控制,及時向轉體總指揮匯報轉體進程等工作。 7、現場領工:馬長學 職責:負責轉體橋現場具體施工,檢查指導各工種的施工作業,組織調配勞力,協調各工序的配合。 8、駐站員:李文強 職責:負責轉體施工要點時與車站聯系要點工作,堅持崗位,保持車站與現場的聯系,準確及時傳達命令,按時按章進行登記、消點工作。 9、現場防護員:勾慶彬、史殿香 職責:負責按章進行日常現場防護,隨時觀察行車情況,要點時隨時與駐站員及現場聯系,及時、

8、準備預報列車接近情況。遇特殊情況,采取應急措施,并及時上服。轉體時負責停車牌的按拆。 10、轉體數據監測:宋志松 職責:負責轉體橋平衡稱重等前期數據的監測工作,轉體過程中負責觀測及記錄轉體過程中轉體的速度、加速度、轉過距離、轉體受力情況等。第三章 轉體施工 一、轉體設備 轉體施工設備采用開封強力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全液壓、自動、連續運行張拉系統。該系統由一套兩臺ZLD500型液壓、同步、自動連續牽引系統(牽引系統由連續千斤頂、液壓泵站及主控臺)組成,每臺千斤頂頂推力為500噸。形成水平旋轉力偶,通過拽拉錨固且纏繞于直徑850cm的轉臺周圍上的2215.2鋼絞線,使得轉動系統轉動。同時該系統具有同

9、步好、牽引力均衡等特點,能使整個轉體過程平穩,無沖擊顫動。由于本系統的的泵站采用可調節流量的柱塞泵頭,可根據設計要求實現2米/小時到15米/小時的無級調速。二、轉體牽引力及轉體速度計算1、牽引力、安全系數計算轉體總重量W為111270KN 其摩擦力計算公式: F=W啟動時靜摩擦系數=0.1,靜摩擦力F= W=11127KN轉動過程中的動摩擦系數按=0.05 動摩擦力F= W=5563.5KN轉體拽拉力計算:T=2/3(RW)/DR為球鉸平面半徑,R=1.85m;D為轉臺直徑,D=8.5mW為轉體總重量,W=111270KN;為球鉸磨擦系數,靜=0.1,動=0.05。計算結果: 啟動時所需最大索

10、引力T=2/3(RW靜)/D=1614.5KN轉動過程中所需牽引力 T=2/3(RW動)/D=807.3KN千斤頂動力儲備系數3000KN/1614.5KN=1.86鋼絞線的安全系數:22束/組25.6T/束9.8KN/t /1614.5KN=3.42計算結果表明千斤頂動力儲備和鋼絞線的安全系數均達到了本類型工程施工的要求。2、轉體速度D為轉臺直徑,D=850cm,每臺千斤頂的最大線速度為15m/h,轉體角度為71.6,轉體過程中的時間為t=62.3min。轉體71.6需要千斤頂的最大速度為:v=71.6D/(t360)=71.63.14158.5/360=5.11m/h而千斤頂提供的最大線速

11、度為15m/h,完全滿足工程施工的要求。三、轉體實施步驟本工程轉體施工方案已通過北京鐵路局相關部門的審查,轉體施工準備工作和鐵路要點計劃駐站登記工作已完成,根據北京鐵路局網絡電報,試轉時間定為2012年11月27日12:00-12:20,轉體時間定為2012年11月28日12:10-13:20。施工期間,我單位堅決服從北京鐵路局相關部門的領導,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以保障鐵路行車運營安全為根本。3.1 指揮系統及防護1、要點指揮程序: (1)施工前3日到路局申報施工日計劃,經鐵路局批準后實施。(2)單位接到鐵路施工電報后,在施工前2日10:00前向路局總調度室進行登記。(3)駐站員在施工前2

12、日10:00前到所屬馬鋪營站運轉室登記。(4)施工前當日駐站員必須在點前1小時在施工計劃簽字確認。(5)施工單位向路局領導匯報點前準備情況,然后等待調度給點命令。(6)列車調度員發布施工命令之后由車站值班員向施工單位駐站員發布開始施工命令。(7)駐站員得到值班員開始施工命令后及時通知現場指揮員開始施工。(8)轉體就位后,現場指揮向路局領導匯報,請求消點,路局領導向鐵路相關設備單位確認無誤后,消點。 2、聯絡方式(1)現場設專用對講機兩臺負責與車站聯絡。(2)轉體負責人用對講機進行信息的傳達。 3、現場要點防護按標準進行,現場負責人與防護人員間用對講機進行聯絡。防墜物巡視派專人負責。3.2 轉體

13、施工準備在北京局、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本工程轉體前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 1、球鉸、滑道等轉體系統的安裝經監理工程師驗收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2、轉體箱梁澆筑、張拉完畢,箱梁滿堂支架已經拆除并已清運完畢,根據鐵五院檢測結果,箱梁脫架后應力狀態正常。 3、護欄、防護屏等附屬結構全部施工完畢。 4、兩側后澆段滿堂支架已經搭設。5、滑道清理、砂箱拆除完畢,在滑道上鋪設了1cm厚四氟乙烯板并涂抹黃油。 6、測量控制點已布設完成,已經安排2組觀測人員,分別于既有線兩側進行觀測。7、完成了平衡稱重,并根據北京交通大學的結論與建議,橋梁試轉時不配重,而在正式轉體時,是否需要配重,要根據

14、橋梁試轉時是否易于轉動、安全穩定來進行判斷,進行合理配重。8、轉體用2套設備已經進場并完成調試,設備運轉正常,轉體用千斤頂及泵站各有2套備用設備調試完成且放于基坑內備用。用電采用地方線路供電,在現場準備了2臺200KW發電機,狀態良好,發電機已安裝好轉換開關,一旦地方電力停電能立即啟動備用電源。 9、轉體會場布置完畢,安全防護措施到位,施工人員、防護員、駐站員均已安排就位,具備要點轉體施工條件。10、根據氣象部門預報試轉、轉體當天天氣情況均為為北風3-4級,滿足轉體天氣條件(風力小于六級)。3.3 試轉體 試轉體角度4,在試轉中須確定以下參數:(1)每分鐘轉速:監測每分鐘轉動主橋的角度及懸臂端

15、所轉動的水平弧線距離,檢驗是否滿足轉體時間要求。(2)點動位移:采取點動方式操作,測量出每點動一次懸臂端所轉動的水平弧線距離,作為轉體初步到位后,精確定位的操作依據。(3)慣性位移值:停止牽引后梁體慣性移動數據。(4)啟動時油壓:實際啟動拉力后,相應高壓電源泵壓力值。(5)轉動時油壓:實際持續轉動時,相應高壓電源泵壓力值。3.4正式轉體1、轉體實施試轉結束后,分析采集的各項數據,整理出控制轉體的詳細數據,準備工作全部就緒,氣象條件符合要求,各崗位人員到位,發布轉體命令。(1)啟動同步張拉牽引千斤頂,采取分級加載,由于各千斤頂間的進油腔并聯,油壓相等,要實現分級加載必須將所有泵站溢流閥限壓調成一

16、致。若主梁未被頂動則應停止轉體,全面檢查所有的轉體設備、糾偏裝置、滑動機構等,并分析原因,采取應急預案。 (2)平轉根據鐵路部門確定的轉體作業時間進行轉體。轉速控制在1.15度/ 分鐘左右,轉動角度為71.6,整個過程約62.3分鐘內完成。平轉過程中測量人員反復觀測墩身軸線偏位,梁端部位高程變化。轉體過程中,根據轉臺上標識的轉角刻度及梁面軸線雙控,以防欠轉或超轉;從轉臺上標識的刻度觀察,當距合攏位置約100cm (約0.35) 處時,開始給控制臺倒數報告監測數據,每10厘米報告一次;在20厘米內,每1厘米報一次;在5厘米內必須每1毫米報告一次,同時根據設計橋梁軸線,在一側邊直段上置鏡觀察,確保

17、準確合攏。(3)定位轉體就位后,精確調整轉體傾斜位置,并在保險支腿與環道鋼板之間采用楔鐵楔緊并固定,防止梁體在外力作用下擺動。(4) 轉盤限位裝置根據轉體角度進行測量在平衡盤上標注保險支腿轉過位置,當最后一根保險支腿快將到位時,在標注處的平衡盤鋼板上焊接剛性牛腿對其限位,防止超轉。同時轉體到位后在保險支腿與環道鋼板之間采用楔鐵楔緊并固定。轉盤限位裝置示意圖2、封固上下轉盤 梁體轉體調整就位后,進行上、下轉盤封固施工。將上、下轉盤預留鋼筋焊好,外側支模澆筑砼,并在與上轉盤接口處預埋壓漿管,待封固混凝土凝固后用灌漿法填補因混凝土收縮留下的空隙,保證上、下盤間混凝土密實。四、轉體應急預案 為了預防和

18、杜絕轉體施工過程中各類安全施工事故的發生,保證鐵路行車及施工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營業線施工及安全管理實施細則(京鐵師(2008)435號文)等相關文件,制定本應急預案。 1、應急機構成立了以項目經理鄧建平為組長、項目總工宋普河為副組長的應急響應領導小組,負責本工程各類突發事故或緊急情況的應急準備。(1) 應急響應領導小組:組 長:鄧建平副 組 長:宋普河應急響應組成人員:李成杰、楊柳、劉克亮、 李波、馮現民,項目部應急響應突擊隊員50人, 應急響應突擊隊長馬長學。(2) 專用車輛及事故報告電話:事故應急救援指揮車:冀B1D278、冀B588YN事故報告電話:項目部

19、18631561378消防:119,匪警:110,交通:122,救護:120;事故排險車輛:兩臺25T汽車吊、一臺液壓破碎錘和兩臺裝載機。(3)應急響應領導小組要做到24小時值班制,當發生各類事故和情況后,當事人立即向應急響應領導小組匯報,并采取應急措施,確保鐵路運行正常和人行安全,防止事態擴大,項目部要每次在轉體前分別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一次預演,在預演中檢驗并落實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的實效,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配備狀態良好的車輛為應急和響應專車,配備兩臺車況好的汽車吊車,且要確保上述事故電話和值班電話24小時暢通。2

20、、應急準備和響應措施要加強對應急響應領導小組成員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其思想和業務素質,增強應急處理事故的能力。項目部要對本工程涉及鐵路周圍施工現場和施工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工程技術科安排專人配合施工現場隊長負責施工鐵路兩側現場管理和施工過程管理的協調、監督、檢查、指導工作。設備物資科對吊車、轉體機具及所有施工設備進入現場時要進行檢查標識,要確保機械設備配套齊全、技術性能良好,加強操作人員技能培訓,提高技術素質。項目部衛生所要配備常用藥品和簡單包扎繃帶等,確保發生事故后第一時間進行響應。(1)轉體過程中出現T構兩端不平衡超出設定范圍在施工前的配重時,考慮實際重心與理論重心偏差為515cm,在轉體過程

21、中,如果發現T構不平衡值超過515cm的范圍,可根據監控量測結果,經理論推算后,采取現場加沙袋配重法調整T構兩端的重量,使實際重心與理論重心控制在設定的515cm范圍內。(2)首次不能正常啟動根據檢算,正常情況下兩側ZLD500型連續張拉千斤頂完全可以滿足轉體正常起動。若由于其他因素影響而導致首次起動ZLD牽引系統兩臺千斤頂加載時仍不能正常起動,可借助已經安裝到位的4臺助推系統千斤頂均勻加力(在內外千斤頂反力座上安置橫梁,橫梁采用雙根I45a工字鋼),使結構轉動。但當ZLD牽引系統2臺千斤頂、4臺助推系統千斤頂均加載時,轉動體仍然不轉動,此時應檢查撐角與環道接觸處是否有雜物將其卡住。若出現卡住

22、現象應立即進行處理,涂抹潤滑劑,清除障礙物。(3)設備運轉不正常 備用4臺500t的輔助千斤頂,備用牽引泵站設備一套。 設備提前進行檢修,提前進行試轉,試轉后解決發現的問題。(4)中途停下后的再次啟動由于特殊情況不得不在中途停止,然后再次重新起動時,同首次不能啟動措施。(5)在轉體過程中出現擦腳在轉體之前進行認真檢查,發現問題提前處理。特殊情況下,采取拆除局部滑道鋼板的辦法。(6)轉體過程中突然加速在轉體過程中,轉速觀察人員發現轉速突然增加,應立即通知指揮長暫停轉體,檢查以下部位:滑道出現局部下坡,若存在,可降低牽引力,緩慢轉體通過下坡段;千斤頂操作臺出現失誤,牽引力突然增大,應降低牽引力直至

23、箱梁轉速達到設計要求。(7)突然停電為防止動力線路出現故障造成突然停電,在鐵路北側安裝一臺200KW的柴油發電機,能為轉體橋施工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8)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在轉體前要準備好雨具,棚布等防風雨設施,轉體機具安放在棚內, 安置位置要視線良好,以防轉體準備及施工期間突發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天氣突變不能滿足轉體施工時,必須停止轉體施工。當遇到六級及以上的大風時,盡量不施工,如果必須要進行施工,和相關部門協商確保安全才能進行轉體施工作業。(9)箱梁轉體過程中,為了更加安全保險,以防箱梁失穩,現場配合一臺25 t吊車和一臺液壓破碎錘,一旦發生上述情況,液壓破碎錘立即破碎,采用1臺55

24、t履帶吊和2臺25t汽車吊在鐵路兩側進行吊裝拆除。應急響應突擊隊會同鐵路工務段有關人員對線路進行恢復整治,應急響應突擊隊要能在最短時間到達事故現場進行突擊搶險。(10)現場物資設備準備:25 t汽車吊2臺,55t履帶吊1臺,1臺液壓破碎錘,Z50裝載機1臺,60袋(50kg/袋)道碴,袋裝水泥20袋(水泥要放在棚內),撬棒40根,機械設備保證關鍵時刻能及時上場。(11)鐵路沿線鐵通電(光)纜、電務段的信號電纜及工務的線路,施工前要和有關單位簽訂安全協議并進行培訓后持證上崗,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生電光纜破損斷時,現場負責人要立即用電話或手機在第一時間進行報告,保護施工現場不受破壞。鐵路有關設備部門人

25、員到場后,應急響應小組人員無條件配合進行搶時間和快速度進行維修被損設備。 3、事故報告程序及事故處理(1)事故發生后,如有人受傷,當事人或發現人應立即撥打120救護車到事故現場救護傷員,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2)鐵路安全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或發現人應立即向項目部總指揮報告,總指揮立刻上報相關站段。當發生一般安全事故時,執行重大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并在2小時內逐級上報。(3)緊急事故處理結束后,項目部經理要在24 小時內填寫“應急準備和響應報告書”一式兩份,自留一份,上報公司相關部室一份。項目經理應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對應急預案和響應措施進行一次評審和修訂,以完善預案,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再

26、次發生。備用的物資主要有:第四章 轉體施工安全措施一、轉體施工安全保證措施(1)轉體前向鐵路有關部門提供具體的施工計劃和方案,提前申請辦理“要點施工”手續,以保證列車安全行駛。跨鐵路橋梁轉體施工時,必須在申請的無列車的有效時間內完成轉體工作。 (2)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跨線轉體施工安全領導小組。配備專職安全員負責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領導小組,配備專職安全員負責各項安全工作的落實,做到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預測、控制、預防并杜絕事故的發生。 (3)必須按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設置施工安全防護體系,如防護距離、防護信號等。(4)提前把轉體施工的使用材料、機具準備充足,以便能迅速施工,充分利用申請的轉體時間。 (5)加強安全教育使全員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制定質量及自身具體情況學習有關安全方面的安全操作規程,做到思想上重視,生產上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標準化、正規化施工,提高防事故保安全的能力,做到進入施工現場安全帽不離頭,高空作業安全帶不離身。 (6)制定安全檢查目標獎罰制度,強化行政管理,運用政治、經濟、法律手段三管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