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外國文學名著導讀第一章 荷馬史詩與古希臘羅馬文學1.古希臘文學分哪幾個時期?各時期有哪些主要文學成就?答:古代希臘文學公元前12世紀開始,到公元前2世紀,可分為四個時期。(1)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氏族公社制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又稱“荷馬時代”,主要成就是神話和史詩。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大部分。而以宙斯為首的奧林波斯神話影響較大。古希臘文學的最高成就是荷馬史詩。荷馬史詩之后,出現敘事詩人赫西俄德,寫教誨詩工作與時日和神譜。(2)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奴隸制城邦形成時期,主要成就是抒情詩和寓言。抒情詩琴歌成就最大,代表是薩福、阿那克里翁和品達。寓言為伊索寓言。(3)公元前
2、6世紀末至公元前4世紀初奴隸制發展全盛時期,史稱“古典時期”。主要成就是戲劇和文藝理論。悲劇代表是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三大悲劇詩人。其代表作品分別是被綁的普羅米修斯、奧狄浦斯王和美狄亞。喜劇的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他最著名的喜劇是阿卡奈人。文藝理論的杰出代表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前者主要理論著作理想國,后者的主要著作是詩學。(4)公元前4世紀末至公元前2世紀史稱“希臘化時期”主要成就是新喜劇和田園詩。新喜劇的代表作家是米南德。田園詩的代表作家是忒奧克里托斯。2.什么是荷馬問題?荷馬史詩主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有哪些?答:問題的核心是荷馬其人、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著作權以
3、及有關史詩的形成問題。史詩規模宏偉,布局巧妙,具有高度的結構謀篇和敘事藝術。史詩具有濃郁的說唱文學色彩。史詩語言質樸,比喻貼切、生動、新奇。荷馬史詩的藝術成就,首先在于巧妙的藝術結構。伊利亞特以點帶面,不寫十年戰爭,只寫最后一年的五十一天,截取戰爭中一個橫剖面,表現戰爭的全體。主題只取“阿基琉斯的憤怒”,明確、集中。此主題占全詩的三分之一篇幅,其余戰斗、競技、葬禮等場面都是穿插。主題“有整一性的生動”(亞里士多德語),史詩有開端(拒絕參戰),有發展(借盔甲),有高潮(與赫克托爾鏖戰),有結局(歸還尸首)。重點是高潮,從而點出戰爭已分勝負。作為歐洲的第一部文學作品,伊利亞特打破了流水賬的寫法,在
4、不完整中見完整,這是典型化的藝術構思,不愧為敘事文學典范。奧德賽是“一條繩子”結構(歌德語),荷馬將所有事件都掛在俄底修斯身上,從而保持結構的完整性。俄底修斯的故事又分為兩個發展部分:家庭情節首尾呼應,貫串始終,是為主題;海上遇險情節穿插其中,是為副主題。在敘事上則首創第一人稱與倒敘寫法。簡而言之,伊利亞特的結構妙在選擇,奧德賽的結構妙在安排。3.古羅馬文學分哪幾個時期?各時期有哪些主要文學成就?共和國時期的文學(公元前3世紀至前1世紀)是古代羅馬文學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主要的文學成就是戲劇、散文和詩歌。戲劇直接移植希臘戲劇形式。公元前3世紀中葉至2世紀間,羅馬出現著名喜劇家普勞圖斯(約前25
5、4前187)和泰倫提烏斯(約前186前161)。他們的喜劇根據希臘新喜劇改編,同時揉入羅馬生活。普勞圖斯還吸收羅馬民間戲劇的因素,為羅馬化喜劇的形成做出貢獻。普勞圖斯流傳后世的作品有2l部,著名的作品有孿生兄弟、一壇黃金、吹牛的軍人等。他的喜劇對莎士比亞、莫里哀等戲劇家產生過影響。盧克萊修(約前93約前50)的哲理長詩物性論;卡圖盧斯(約前84前54)的優美抒情詩頗負盛名。西塞羅(前106前43)的演說詞達到古希臘以來雄辯術的高峰,成為拉丁語散文的典范。2、奧古斯都時期的文學(公元前1世紀后期至公元1世紀初期)是古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文學主要是詩歌。維吉爾、賀拉斯和奧維德是著名的三
6、大詩人。維吉爾(前70前19)的主要作品有牧歌、農事詩和史詩埃涅阿斯紀(或譯伊尼德)。埃涅阿斯紀描寫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淪陷后率眾到意大利建立國家的故事,歌頌羅馬國家的歷史,頌揚奧古斯都的功績。埃涅阿斯紀學習、模仿荷馬史詩,這是歐洲第一部文人史詩,對后來歐洲的史詩產生重要影響。賀拉斯(前65前8)是杰出詩人,也是一位文藝理論家。他的歌集主要是抒情詩。他的文藝論著詩藝繼承文藝模仿自然的傳統觀點,強調形式完美,主張遵從古典,提出寓教于樂的創見。奧維德(前4318)的代表作是變形記,它取材于古代神話,形象生動,想象豐富。歐洲許多作家都從中汲取題材。3、帝國時期文學(公元1世紀公元476年)
7、,古羅馬文學走向衰落的時期。塞內加(約前465)是這一時期主要的悲劇作家,他的悲劇取材于希臘神話,常常影射現實生活,多以恐怖、流血、鬼魂、巫術場面增強悲劇氣氛。他的悲劇對文藝復興時期戲劇產生很大影響。4.圣經(包括舊約和新約)文學分哪幾種類型?簡述圣經文學的基本特征和影響。答:按經、史、子、集分為四大類:律法書、歷史書、先知書、圣文集。圣經文學的特征:1、體現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它的舊約部分是古代猶太人的民族文學,新約既是初期基督教的文學,也兼為古代后期猶太文學的重要分支,它們都表現出鮮明的民族內容、民族氣質、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其世界性不僅表現為圣經文學的形成是吸取上古其他民族文學的精華
8、,而新約本身就是“二希”文化合流的產物,而且舊約和新約合二為一而成為基督教圣經之后,它事實上已成為西方文學的源流,圣經文學是世界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體現了宗教性和理想主義的統一。其中的上帝實為一個理想主義的精神實體,集真理、善良、完美、正義、知識、能力、無限、永恒、卓越于一身,是古代猶太人及初期基督徒社會理想和人生理想的最高體現者或終極凝聚體。起于創世記開頭的伊甸樂園,止于啟示錄末尾的新天新地,可謂對理想世界的憧憬縱貫始終。3、具有優美的情致、崇高的風格和濃郁的抒情色彩。它的許多作品源于人民口耳相傳,富于民間文學清新、質樸、優美、健康的藝術情致。第二章 但丁與中世紀歐洲文學1.中世紀文
9、學的類型和特征。1、教會文學(又稱僧侶文學),在11世紀之前壟斷歐洲文壇,是當時惟一的書面文學,大多取材于圣經,體裁有基督故事、圣徒傳、禱告文、贊美詩、宗教敘事詩和宗教戲劇等。主要宣揚禁欲主義和來世思想。藝術上多采用夢幻故事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現手法。2、英雄史詩,分為兩類,早期的主要反映氏族社會末期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歌頌部落英雄,代表作有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貝奧武甫、日爾曼人的希爾德布蘭特之歌、冰島人的埃達、薩加和芬蘭人的卡勒瓦拉;后期的英雄史詩是封建制度建立后的產物,具有忠君愛國的思想傾向和宗教觀念,代表作有法國的羅蘭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國的尼卜龍根之歌和俄羅斯的伊戈爾遠征記。另外還
10、有一種從民間口頭文學發展而來的故事性詩歌“謠曲”,代表作有英國的一組謠曲羅賓漢謠曲(現存約40首)。3、騎士文學,它是騎士制度的產物。騎士的信條是“忠君、護教、行俠”以及效忠和保護女主人。騎士文學的主要體裁:騎士抒情詩和騎士傳奇,前者以普羅旺斯詩歌為代表,破曉歌;后者按題材分為不列顛系統、拜占庭系統和古代系統,尤以不列顛系統的特里斯丹與伊瑟最為著名。騎士文學的抒情技巧、心理描寫、情節離奇的浪漫風格對歐洲近代抒情詩和長篇小說創作有深遠的影響。4、城市文學(又稱市民文學),是一種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學,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韻文故事(故事詩)、長篇敘事詩、抒情詩和戲劇。城市文學的重要作品是形成于12
11、世紀后期和13世紀中葉的法國的長篇敘事詩列那狐的故事,以及13世紀初到13世紀60年代的長詩玫瑰傳奇。法國的呂特勃夫(?1200)是中世紀歐洲第一位市民抒情詩人,最優秀的市民詩人則是維庸。城市戲劇是14世紀后發展起來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法國笑劇巴特蘭律師。城市文學具有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傾向,它的出現和繁榮為后來文藝復興文學的發展打下了基礎。2.為什么恩格斯說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試結合神曲論述之。答:神曲是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二希”文化合流的巨著。它以第一人稱寫成,詩人的主體意識鮮明強烈,反映出個性解放的要求;它把理性、愛情和信仰結合在一起,這是“二
12、希”文化融合的重要標志;它最先為西方人打開一個奇妙的古代世界;它沖破拉丁文的禁區,而以意大利文寫成。這都表明,但丁是高高地站在歐洲思想文化發展史的一座界碑上,在他身后,中世紀已奄奄一息,在他前面,文藝復興已露出曙光。神曲對西方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它的批判精神,它的理想寄托,它將現實、神話熔于一爐的藝術構思,以及它那廣泛反映現實和高度概括的藝術表現手法,不僅給西方文學提供了思想模式,而且提供了藝術的模式。神曲是我們解讀西方近現代文學發展的一把十分重要的鑰匙。第三章 塞萬提斯、莎士比亞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上)第四章 塞萬提斯、莎士比亞與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下)1、什么是文藝復興?人文
13、主義的基本內涵是什么?文藝復興是14世紀至17世紀初在歐洲封建社會解體、資本主義萌芽的歷史條件下,在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的口號下,掀起的歐洲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目的是摧毀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意識形態,建立以“人”為中心的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新思想、新文化。它有四層基本內涵:1、用人性反對神權,肯定人的價值和人的力量,反對教會的神權論;2、用個性解放、個人幸福來反對禁欲主義,強調幸福在人間而不在天堂;3、用理性反對教會的蒙昧主義;4、在政治上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因為強大的王權有利于抑制封建勢力,保護統一的國內市場和對外掠奪活動。2、簡述歐洲各國人文主義文學的主要成就。答:
14、略3、分析堂吉訶德的性格特征和典型意義。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是作者的嘔心瀝血之作(是一件流著淚記下的微笑,或者 是一件含笑記下的悲傷引自席慕容藝術品),他筆下的堂吉訶德也是一個矛盾復雜的藝術形象,既可笑可悲又可敬可愛。從故事的情節表層看,他脫離實際,耽于幻想,不顧時代的發展,硬要用單槍匹馬的騎士行俠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必然碰得頭破血流,成為滑稽可笑的喜劇人物。而另一方面,他知識淵博,熱愛自由,向往平等,反對等級特權,處處閃耀著人文主義思想光輝,成為具有崇高理想的置個人安危不顧的悲劇性人物。堂吉訶德是一個披著游俠騎士外衣的先進的人文主義者的典型人物,一個追求執著又脫離實際的理想主義的象征性人物,他
15、的矛盾反映了人文主義理想與西班牙社會現實的矛盾,也反映了新舊信仰交替時期人們的矛盾心態4、簡述莎士比亞創作發展道路及其基本特征。第一階段(15901599)的創作主要是詩歌、喜劇和歷史劇。這一階段,他對現實與人生的態度是樂觀的,作品的基調是浪漫的、激越的和明朗的。代表作有詩歌維納斯與阿都尼(1593)、十四行詩(15921598)、喜劇仲夏夜之夢(1596)、威尼斯商人(1596)、皆大歡喜(1599)、第十二夜(1600),主要表現友誼和愛情的主題,充滿反封建、反禁欲主義色彩。這一時期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1591)熱情贊美青年男女對愛情自由的追求,展現了人文主義愛情理想與家族世仇、封建道德
16、觀念之間的沖突,風格接近喜劇。歷史劇大多取材于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編年史,再現了英國三百年來的歷史面貌,理查三世(15921593)、亨利四世(上、下篇,15961597)和亨利五世(15981599)譴責封建暴君和傲慢專橫的貴族,塑造了開明君主的形象。第二階段(16011608)的創作主要是悲劇。這一時期莎士比亞對社會與人生的態度是矛盾的和悲觀失望的,但對現實的認識已大大加深。悲劇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萊特(1601)、奧瑟羅(1604)、李爾王(1606)、麥克白(1606)等,主要寫人文主義理想與丑惡現實的矛盾,寫理想的破滅。創作的主要基調是現實的、悲憤的和沉郁的。悲劇的強烈的社會批
17、判精神顯示了莎士比亞對文藝復運動的深刻反思。第三階段(16081612)的創作主要是傳奇劇。此時莎士比亞恢復了對人和人文主義理想的信念,用烏托邦式的幻想來探索實現人文主義理想的途徑。暴風雨(1611)是傳奇劇的代表作,作者并不回避社會矛盾,但幻想通過自然的力量和人性感化的方式解決矛盾。5、莎士比亞戲劇特點主要有哪些?莎士比亞的戲劇特點是:1、想象與現實結合,具有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雙重風格;2、悲劇與喜劇、莊嚴與詼諧、崇高與平凡相結合,色彩斑斕;3、開放性的戲劇結構,多元的情節線索,劇情豐富而生動;4、在發展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復雜多面,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形象;5、語言的豐富性、生動性與個性化。
18、6、分析哈姆萊特的性格特征和典型意義。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同名悲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世界性的典型人物。劇中哈姆萊特的性格有一個發展和轉變的過程:快樂的王子憂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復仇的王子。哈姆萊特曾是一個樂觀的人文主義者,對世界和人生有著美好的看法。然而,在經歷了巨大的家國之變后,他由一個“快樂的王子”一下子變成“憂郁的王子”。在為父復仇和“重整乾坤”的重任中,哈姆萊特經受了內心的折磨和嚴峻的考驗。他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動的個性使他一度優柔寡斷,一再延宕復仇的行動。但他畢竟是一個品德高尚、有先進的理想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的人,終于在勢單力薄中勇敢地成為“復仇的王子”,與敵人同歸于盡,沒有能夠活下來完成
19、“重整乾坤”的使命,成為一個悲劇性的英雄。哈姆萊特是一個矛盾中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他的憂郁與延宕表明他內心的矛盾和對人類前途的迷惘。他的悲劇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一代人文主義者的悲劇。第五章 莫里哀與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1、什么是巴羅克文學?什么是清教徒文學?巴羅克文學產生于16世紀下半葉,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后波及其他國家,在17世紀上半葉達到盛期。“巴羅克”(barocco)一詞來自意大利語,原是“畸形”、“矯飾”的意思,后作為一個美學名詞被廣泛應用于文藝復興到17世紀歐洲藝術(繪畫、雕塑、建筑)、音樂、文學諸領域。巴羅克藝術以富麗繁復、精雕細刻為特點,巴羅克文學的風格與此相仿,因而
20、得名。清教徒文學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這場革命是在宗教的外衣下進行,斗爭主要在保王的國教與革命的清教之間展開。17世紀,新興資產階級主張純潔教會,清除國教中天主教的影響,因而有“清教徒”之稱,他們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豪華的宗教儀式和貴族奢侈淫糜的生活方式。2、什么是古典主義?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古典主義是17世紀歐洲的主要文學思潮。它形成和繁榮于法國,隨后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古典主義思潮是新興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在政治上妥協的產物。在哲學思想上,它受到和笛卡爾的唯理主義影響。在文化上,它推崇并模仿古希臘古羅馬文學。古典主義文學的思想特征是:1、受到王權的直接干預,在政治思想上主張國家統一,反
21、對封建割據,歌頌英明的國王,把文學和現實政治結合得非常緊密;2、宣揚理性,把國家利益、家庭義務、榮譽觀念置于首位,貶斥與之相反的思想和行動;3、尖銳地抨擊封建貴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墮落,同時也批判資產階級的愚頑和附庸風雅的心理,對社會的不合理現象也有深刻的揭露。4、悲劇多以帝王將相、宮闈秘事為題材,而喜劇、寓言和散文則比較多反映現實,富于民主精神。3、莫里哀的喜劇創作可分為哪幾個階段?莫里哀的喜劇創作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6451658)是在外省的創作。第二階段(16591663)是古典主義喜劇的開創期,以抨擊修道院教育和封建夫權思想的太太學堂(1662)最為重要。第三階段(166416
22、68)是成熟期,堂璜(1665)揭露了貴族的腐朽墮落、橫行霸道,恨世者(1666)塑造了一個憤世嫉俗者的形象。吝嗇鬼(1688)成功地刻畫了資產者貪婪吝嗇、嗜錢如命的丑惡本質。主人公阿爾巴貢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產者的斂錢方式和活動特點,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個有血有肉的吝嗇鬼形象。偽君子(16641669)的上演經歷了好幾年斗爭。第四階段(16681673)是其創作的晚期,創作了一些帶有民間藝術色彩的優秀喜劇,貴人迷(1670)嘲諷了醉心貴族的資產者。司卡班的詭計(1671)塑造了機智和逾越了等級觀念的仆人形象。4、分析偽君子的思想和藝術特色。偽君子的藝術特征:1、基本按古典主義“三一律”寫成。
23、全劇五幕,情節集中單純,發生在奧爾恭家中,24小時之內。而莫里哀充分利用這個室內環境來進行巧妙的藝術構思。2、偽君子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劇。全劇的藝術構思都是為了塑造一個偽善的性格。把主要的筆墨放在深刻揭露答丟夫偽善的真面上。莫里哀在偽君子序言中交代了這一番苦心“我為這樣做,整整用了兩幕,準備我的惡棍上場”。在答丟夫形象塑造中確實處處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3、全劇結構緊湊,層次分明。根據戲劇沖突的發展過程大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第二幕,答丟夫不上場,通過其他人物的活動側面介紹答丟夫的性格,為他的上場作好準備;第三、第四幕,正面揭發答丟夫的偽善和罪惡用心;第五幕,進一步揭穿他的兇惡面目和危害性。在
24、描寫這些場面時,莫里哀表現了高度的藝術技巧,劇本的開場(第一幕第一場),別具匠心,幾百年來為歷代名家竟相贊頌,被歌德認為是“現存最偉大和最好的開場”。通過柏奈爾夫人與一家人的爭吵開門見山地開展戲劇沖突,一下子就吸引了觀眾。爭論圍繞著答丟夫而開展開。主要人物不在場,卻處處都介紹這個人物。4、莫里哀善于把各種戲劇因素融匯在一起。把民間鬧劇、傳奇喜劇、風格喜劇和悲劇諸因素熔于一爐,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第六章 歌德與18世紀啟蒙文學1、簡述啟蒙文學的思想和藝術特征。答:啟蒙文學的思想特征是:1、以理性作為思想武器,衡量以往的一切社會形式和傳統觀念,當作不合理的東西加以批判,并且提出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設想或
25、烏托邦的藍圖;2、啟蒙作家以自然神論或無神論去批判宗教、教會,達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3、有的啟蒙作家以唯物論或機械唯物論去觀察和理解世界,掌握了豐富的科學和文化知識,融會貫通,再寫入文學作品中;4、有的啟蒙作家掌握了辯證法思想,并且在作品中體現出來,形成了新的思想特色。啟蒙文學的藝術特征是:1、以通俗的語言表達深奧的哲理,哲理與文學水乳交融,這種哲理小說既有別于寓言式的作品,又不同于哲學著作;書信體小說也得到發展和廣泛應用;2、提出了“含淚的劇”或市民劇的理論,并寫出了這類戲劇,為后來的話劇開了先河;3、詩劇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在歌德手里,詩劇有很大的發展,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生動的形象性,
26、結構和氣勢宏大,向后來的詩體長篇小說邁出了一步;4、這一時期出現的感傷主義小說以及以盧梭為代表的注重抒發感情和描寫自然的小說,為浪漫主義小說開辟了道路;5、啟蒙作家在文藝理論上也很有建樹,尤其是美學思想,在唯物論的指導下,有不少突破,為19世紀文學的發展打下了基礎。2、簡述18世紀歐洲主要國家的文學發展概況。答:略3、以新愛洛綺絲為例,簡述盧梭創作的基本特征。盧梭創作的特點:1、站在“自然崇拜”哲學的高度,在批判舊世界的同時,努力譜寫新生活,塑造新人,抒發新的思想感情;2、突破了古典主義乃至大多數啟蒙作家的“理性”框架,把張揚主體感情置于創作的首位;3、盡情謳歌大自然,把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色情景
27、交融地寫進作品,大大開拓了人們的審美視野;他的作品都強調坦誠描寫和尋求“自我”。盧梭的文藝創作不只給貴族古典主義文學以致命打擊,就是在同時代啟蒙作家中,他也是獨樹一幟。他的作品的上述特點,以及他“返回自然”的口號,不只引發出不少新一代許多作家,而且直接影響了德國的“狂飚突進”運動。19世紀歐洲年輕一代作家進一步把盧梭開辟的新傾向發展為洶涌澎湃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4、論述浮士德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浮士德(17711831)是歌德最偉大的作品,也是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藝術才能的概括總結。浮士德是歐洲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先進知識分子的典型。他的勇于追求真理、敢于自我否定、畢生努力不懈的品格喻示了處于上
28、升時期的資產階級正面的精神素質。浮士德探索的五個階段蘊含著作者對這一形象的文化批判:“知識悲劇”是對中世紀經院哲學和輕視現實人生傾向的否定,也是對個性的有限性和宇宙的無限性這一永恒矛盾的揭示;“愛情悲劇”揭示現世人生的幸福觀與中世紀禁欲主義的對立;“政治悲劇”既是作者個人從政經歷的自嘲,也是對知識分子企圖依附王權來實現政治理想的幼稚性的譏諷;“美的悲劇”既肯定了優秀的文化遺產具有永恒的魅力,又喻示了它決不是改造世道人心的萬應靈藥;“事業悲劇”既提出了用改造自然來取代社會政治革命,從而建立人間樂園的設想,又對這一理想能否實現表示懷疑。盡管浮士德一生的探索以悲劇告終,但他最后進入天堂的結局,是對浮
29、士德式的探索精神的肯定。第七章 雨果與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1、簡述浪漫主義文學的思想和藝術特征。答:浪漫主義文學的思想特征:1、從民主主義的立場,抨擊封建制度或者資本主義的罪惡現象;2、人道主義是浪漫主義作家批判現實的思想武器,也是他們同情下層人民的思想基礎,并以此去構筑理想的社會圖景;3、美化中世紀,描繪異國風光,以否定現實,從中尋找精神寄托;4、宣揚個性解放,反對社會對人的精神束縛和壓迫。浪漫主義的藝術特征:1、強調藝術創作的自由,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崇尚藝術想象和主觀抒情,注重對人的內心世界進行發掘;2、以離奇的情節、對照的手法、斑斕的色調,塑造超凡、孤獨的叛逆人物形象;3、提出“返
30、回自然”的口號,厭惡城市文明,謳歌美麗的大自然;4、重視民間文學創作和民族文化傳統,深受騎士文學和感傷主義影響,同時又為日后的巴那斯派和象征派開辟了道路。2、簡述浪漫主義文學在歐美各國的發展狀況。答:略3、論述唐璜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答:唐璜是一個歷史人物。他是一個活在15世紀的西班牙貴族;他誘拐了一個少女,跟著又把那個少女的父親謀殺了。唐璜是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代表作,是一部長篇詩體小說,通過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臘、土耳其、俄國和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生活經歷展現了19世紀初歐洲的現實生活,諷刺批判了“神圣同盟”和歐洲反動勢力。 唐璜是拜倫的代表長詩之一,詩中表現了唐璜的善良和正義,通過
31、他的種種浪漫奇遇,描寫了歐洲社會的人物百態,山水名城和社會風情,畫面廣闊,內容豐富,堪稱一座藝術寶庫。4、論述巴黎圣母院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答: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浪漫主義小說代表作之一。以15世紀巴黎為背景,描寫一個美麗、善良、活潑的吉卜賽女郎愛斯梅哈達受神權和王權雙重壓迫被絞死的悲劇故事。小說反映了雨果對殘暴封建統治的憎恨和對受壓迫的人民群眾的同情。被社會嘲弄和壓迫的下層人民的代表愛斯梅哈達以及加西莫多,都被賦予天真、善良、真誠等品質。而上層階級的人物則完全相反,副主教克洛德陰險毒辣,宮廷衛隊長法比虛偽不義,國王的法官們全是草菅人命、顛倒黑白的家伙,而國王路易十一則是反動勢力的總代表。巴黎
32、流浪漢和乞丐們對圣母院的攻打,象征著人們群眾對封建反動勢力的反抗。小說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1、小說有一個明確的中世紀歷史背景,它賦予小說以歷史感,將讀者引入特定歷史環境中。2、具有非常突出的戲劇性。情節離奇,巧設懸念,運用“發現”與“突轉”的手法使故事發展引人入勝。3、用場景法敘事,小說場景極多,變換頻繁,如同戲劇分幕分場一樣;同時又用穿針引線的手法,以次要人物把主要人物掛起鈞來。4、用對照原則塑造人物,表現主題。這里既有外貌美丑的對照,也有內心善惡的對照。此外,下層和上層兩個社會也有著對照的意義。5、用悲劇手法去寫小說,其中的懸念、發現、突轉、巧合等手法都用以制造悲劇的效果。雨果用編劇法
33、寫小說并非偶然,他認為小說要表現人類悲劇的沖突。他說:“在司各特的散文體裁的小說之后,仍然可以創造另一類型的小說。在我們看來,這一類型的小說更加令人贊嘆,更加完美無缺。這種小說既是戲劇又是史詩”。第八章 巴爾扎克與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1、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有什么特征?答:略2、簡述歐洲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狀況、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答:略3、什么是唯美主義、象征主義和自然主義?唯美主義運動(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紀后期出現在英國藝術和文學領域中的一場組織松散的反社會的運動,發生于維多利亞時代晚期,大致從1868年延續至1901年,通自然主義,在各個領域
34、有不同的意思。在此對自然主義的界定大多來自文學上的自然主義的寫作風格,這種寫作風格大致產生于十九世紀后期,大體上說,采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對事物進行客觀地描述,期間運用最新的科學方法,以達到真實的再現生活的本來面目。自然主義,在各個領域有不同的意思。在此對自然主義的界定大多來自文學上的自然主義的寫作風格,這種寫作風格大致產生于十九世紀后期,大體上說,采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對事物進行客觀地描述,期間運用最新的科學方法,以達到真實的再現生活的本來面目。象征主義,名詞源于希臘文Symbolon,它在希臘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塊木板(或一種陶器)分成兩半,主客雙方各執其一,再次見面時拼成一塊,以示友愛”的信物
35、4、巴爾扎克創作人間喜劇的意圖是什么?為什么恩格斯稱之為“現實主義的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取得了現實主義創作的高度成就,被恩格斯稱譽為“現實主義的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其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巴爾扎克自覺地運用典型化原則。典型化原則的運用是現實主義藝術成熟的重要標志。巴爾扎克的典型化經驗有四個方面:十分重視環境的選擇和細節描繪,為人物提供真實、形象的活動場景,以使人物獲得真實感和典型性。巴爾扎克站在歷史的高度來描寫典型環境,真實地再現出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關系,突出環境的時代性,為塑造典型人物服務。巴爾扎克深刻認識到只有塑造出典型人物,才能完成反映出整個社會的歷史的任務。他把塑造典型
36、作為反映時代的主要手段。他認為反映一個時代需要描寫兩三千個人物,他的人間喜劇就寫了2472個人物,包括社會各個階層、各種類型的人物,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不下六、七十人,這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巴爾扎克認為“典型是類的樣本”。同時他又認為“如果把他們弄得一模一樣,則又會成為對作家的毀滅性的判決”。他把典型視為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體。他筆下的人物,大多有某類人物“最鮮明的性格特征”,同時又富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點。巴爾扎克筆下成功的典型,都是血肉豐滿、獨具特色的“這一個”。5、分析高老頭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巴爾扎克在高老頭中首次使用人物再現法,從人物體系看,它可以說是人間喜劇的“序幕”。在思想內容上,
37、它展示了人間喜劇的“中心圖畫”。在藝術上,它標志著巴爾扎克現實主義風格的成熟。小說共六章。時間:1819年底至于820年初。地點:巴黎。主要內容:1、四個人物:主要有拉斯蒂涅、高老頭、鮑賽昂夫人、伏脫冷。2、三條線索:以拉斯蒂涅的經歷為中心,串連高老頭之死、鮑賽昂夫人失戀、伏脫冷被捕。3、兩個畫面:伏蓋公寓、鮑賽昂府邸(圣日耳曼區)。4、一個主題:金錢關系:它寫了巴黎上流社會和下層社會的金錢罪惡,寫了貴族的沒落和資產階級的得勢,社會畫面的廣闊和主題的雙重性是先前的小說所未曾寫過的。對資本主義社會金錢罪惡的揭露與批判,主要是通過典型人物的塑造出來的。高老頭的藝術特色:1、精細而富于典型特征的環境
38、描寫。2、遵循典型化的原則塑造人物。3、具有嚴謹而富有戲劇性的結構。巴爾扎克學習“莎士比亞戲劇的偉大結構”,用中心人物把其他三個人物故事串連來,四人故事均不完整,截取一個富于代表性與戲劇性的片斷加以表現。這部小說的結構其實是短篇加短篇的戲劇結構,由于采用了以中心人物貫串始終的手法,短篇小說的結構便變成了長篇小說的結構,而且大大加強了戲劇性。4、獨特的人物再現法。這使高老頭和它的主要人物成了人間喜劇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并且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增強了形象的立體感,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面貌,因而深化了主題。6、以玩偶之家為例,論述易卜生社會問題劇的思想藝術特征。玩偶之家的思想藝術特點:1
39、、撕下了男權社會關系中家庭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暴露了建立在大男子主義統治而不是建立在真正平等的愛情基礎上的夫妻間的虛偽和不合理性。2、對維護虛偽的、不平等的婚姻關系的法律、宗教、習俗和倫理道德準則提出了勇猛的挑戰。3、取材于日常家庭生活,并把它和婦女解放這一重大社會問題結合起來;運用“追溯法”的戲劇手法,使戲劇矛盾集中突出;把討論引入劇中,大大增強了論辯色彩。第九章 D·H·勞倫斯、馬爾克斯與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上)1、簡述19世紀俄國文學的發展狀況、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答:略2、論述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思想藝術特征。葉甫蓋尼·奧涅金最顯著的藝術特色便是它
40、的抒情性,或者換一種說法,就是作品始終貫穿著詩人自己的形象,貫穿著“作者的聲音”。作品中出現大量的“抒情插筆”,大段的“插筆”有27處之多。這些“抒情插筆”,有時是作者對人物的貶褒,有時是對事件和場面的評論,有時是對往事的追憶;有的嚴肅莊重、富于哲理,有的尖銳激烈、鋒芒畢露,有的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有的畫龍點睛、入木三分;有些“插筆”看似與人物或事件無關,其實并未離題。正是這些大量的多角度多層次的“抒情插筆”,擴大了作品的容量,深化了作品的內涵,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3、為什么說復活是托爾斯泰世界觀轉變以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試分析其思想藝術特征。長篇小說復活(18891899)是托爾斯泰世界觀轉
41、變以后創作的最高峰,也是他長期思想探索和創作實踐的藝術總結。小說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列寧語)手法對沙俄社會作了全面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法庭審判揭露了法官的昏庸,法律和宗教的虛偽,以及整個國家機器的反人民本質。通過聶赫留朵夫為瑪絲洛娃上訴、奔走,暴露了沙俄官僚們的貪贓枉法、偽善兇殘。聶赫留朵夫回田莊處理田產,反映了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壓迫,小說批判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否定了沙俄國家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小說的藝術特色是:采用現實生活事件為題材,結構嚴謹,氣勢恢宏,又一次呈現出史詩風格;重視細節描寫,采用“心靈辯證法”描寫人物心理發展、變化的全過程,以心理分析的深刻性見長;調動對比映襯、諷刺嘲笑、景物
42、描寫等多種藝術手段,極富藝術感染力。第十章 D·H·勞倫斯、馬爾克斯與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下)1、簡述19世紀美國文學的發展狀況、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答:略2、論述草葉集的思想藝術特征。答:略3、論述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思想藝術特征。在這部作品,哈克已經不是為了追求冒險的湯姆式的頑童了,而是一個有頭腦、質樸、有正義感、善良而又勇敢的少年。他不僅自發渴望自由,而且還積極幫助吉姆獲得自由。當白人到木筏上搜捕逃亡黑奴的時候,他勇敢機智地掩護了吉姆。他看到吉姆非常關心他,對他的友誼深厚真摯,便公正地肯定吉姆“是個挺好的黑人”,認為吉姆人黑心不黑。他雖以真誠平等的態度對
43、待吉姆,但他畢竟是生活在蓄奴制的社會中,他的內心也很矛盾。他認為“幫助一個被追捕的黑奴逃跑”是大逆不道的事,不僅要受到法律的懲處,還“要到陰間去下油鍋”;他也曾動搖過,決定寫信給華森小姐,告發吉姆的行蹤。可是他寫好信后,回憶起和吉姆一路上共患難的情景,想到吉姆對自己的真誠無私的友誼,最后他下定決心,哪怕下油鍋也決不出賣自己的好友吉姆。馬克·吐溫的話來說,這是“健全的心靈與畸形的意識發生了沖突,畸形的意識吃了敗仗”。所謂“畸形的意識”就是指孩子被當時世俗所污染的種族歧視思想,而“健全的心靈”則是指作家所追求的沒有種族歧視、人人平等的民主理想。馬克·吐溫筆下的哈克也正是這種樸素
44、善良、胸襟坦白、具有民主精神的一個美國下層人民的典型。小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密西西比河在小說中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作品中的人物一連串冒險故事集中發生在河上或河岸,它像一根從北至南的紅線,將一個個故事串起來,故事與故事互相銜接,環環相扣,從而使得整部小說在結構上散而不亂,雜而有序,克服了流浪漢小說結構松散、缺乏中心情節的弊端。大河更是一種意味深長的象征,它象征作者內心深處的理想美國。每當哈克和吉姆在密西西比河岸上受到挫折或不順心時,他們總是回到河上來,河中的木筏成了哈克和吉姆甜美的家,心靈的棲息地。正如哈克所說的:“把木筏當成家到底是最好不過,哪兒也趕不上,別的地方都是顯得很別扭,悶氣得很
45、,木排上就不是那樣,你坐在木排上,便覺得挺自由、挺痛快、挺舒服。”1、簡述20世紀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主要流派的基本特征。影響較大的流派有表現主義、未來主義、后期象征主義(包括意象派)、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存在主義。在50年代后進入“后現代主義”階段,主要流派有新小說、垮掉的一代、荒誕派戲劇、黑色幽默小說等。在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方面有三個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上是反科學、反理性的非理性主義;2、社會特征上是反社會、反道德的個性主義;3、藝術特征上則是反摹仿說傳統、反客觀化的有機形式主義。2、論述變形記的思想藝術特征。藝術特色a 荒誕構架下的細節真實b 怪誕象征c 自傳色彩3、試
46、分析兒子與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結”。答:兒子與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結并不是保羅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丑惡社會環境的必然結果。保羅決不是古代俄狄浦斯的再現,他是二十世紀西方現代人的一個新的原型。在兒子與與情人最初的序言中,勞倫斯說:“古老的兒子情人是俄狄浦斯,而新的兒子情人則是眾多的”。可見保羅的“戀母情結”并不只是他一個人的病癥。勞倫斯是西方現代小說這一心理領域的開拓者,他雖然沒有開出一付正確的藥方,但卻診斷出了病癥,正如一位英國文學史家所指出的,“在勞倫斯看來,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其生活能力的喪失,乃是今天工業化社會缺乏生機的表現”。4、論述荒原的思想藝術特征。答:荒原是后期
47、象征主義的頂峰之作,全詩共434行,由5部分組成,其思想藝術特點有:1、神奇地運用了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和拼貼技法。長詩把遠古的神話和傳說、宗教人物和說教、古典文學和歷史故事,以及現代西方的生活片斷等等,奇妙地剪接在一起,共同納入一個以“荒原”為中心的象征結構。2、用了許多豐富復雜的象征。引經據典,旁征博引。這首詩涉及東西方56部作品,35個作家,6種語言。3、越時空界限,古今熔為一爐。長詩時間無前后,空間無界限,各類人物混雜其中,共同表現主題。4、意象新奇怪誕,語言復雜多變。荒原里有口語、書面語、古語、土語和外國語。詩中既有像“這年頭人得小心啊”這樣的大白話,又有仿制莎士比亞等古代藝術大師的古奧
48、英語。注意到詞語在不同的層面上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譬如“水”和“火”的雙重意義,再如花信子,它既是實際的花名,又是春天的象征。20世紀象征主義作家艾略特創作的荒原作為現代派詩歌的登峰造極之作,其藝術形式與表現特征有其獨到之處。 1內心獨白的運用。 2廣泛地運用自由聯想。 3把詩中的人物放到戲劇化的場景中。 4詩人通過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無法或者無需表達的思想。 5情感的場面化和具體化,這便是他那著名的“客觀對應物”效果。 6大量運用文學的與歷史的典故。荒原中的題辭和各章標題,或者取自古希臘神話和宗教儀式,或者指向文學作品的故事,抱涵著深刻的文化內涵。5、論述喧嘩與騷動的思想藝術特征。答:略6、
49、論述等待戈多的思想藝術特征。等待戈多在藝術上表現出反傳統戲劇傾向,具有濃郁的荒誕性特征。首先,戲劇的情節內容是荒誕的。沒有開端高潮,也無結局。戈戈和狄狄從何而來,為何要等戈多,我們都一概不知。整個內容情節以人物無聊的小動作,語無倫次地嘮叨,含糊不清、支離破碎的講述小故事和人物的雜耍來代替。脫下靴子,往里看看,伸手摸摸又穿上。抖抖帽子,在頂上敲敲,往帽子里吹吹又戴上,充滿滑稽與無聊。戈戈和狄狄在一起等了一天,第二天見面時卻互不相識。一夜之隔,枯樹長出了葉子,波卓變成了瞎子,幸運兒變成了啞巴。幸運兒替主人成天套在脖子上的那只沉甸甸的箱子,里面裝著沙土。戲劇只展示了兩個傍晚,但次日卻是個不定數。戈多
50、托小孩帶來口信,說明天要來,卻又總是不來。失望的戈戈和狄狄想上吊,卻沒吊成,老說要走,但始終沒有付諸行動。雜亂的荒誕不經的內容與情節,表明了生活的荒誕,人生的荒誕。其次,戲劇的語言是荒誕的。人物對話、獨白顛三倒四,胡言亂語,充滿了荒誕性,使戲劇顯得滑稽而混亂。如一開場戈戈、狄狄各自喃喃述說自己痛苦,牛頭不對馬嘴,嘮叨重復,文不對題。被主人喚作“豬”的幸運兒,突然激憤地講演起來,不帶標點的連篇累牘、毫無意義的廢話,使人不知所云。表明在這個非理性化、非人化的世界里,人既然失去了本質力量,他就沒有自由意志,沒有思想人格,語言當然也該如此。有時人物語言也偶顯哲理,流露出人物對荒謬世界與痛苦人生的真實感
51、受。7、試分析百年孤獨的主題及其在中西家族小說史上的地位。提示:百年孤獨的基本主題是孤獨。馬爾克斯曾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小說的寓意在于:“消除孤獨,強調民族團結”。首先,小說通過描寫馬孔多鎮與布恩蒂亞家族的興衰史,形象地總結了拉丁美洲充滿壓迫、暴力、痛苦和災難的歷史,憤怒地抨擊了獨裁統治的殘暴和美帝國主義對拉丁美洲的奴役和剝削。其次,小說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歷史思索和冷峻的民族反省。愚昧落后的傳統觀念造成的民族劣根性導致了孤獨(在布恩蒂亞家族中,孤獨的惡習周而復始,代代相傳從他們的眼神中,一望便可辨認出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神情。這種孤獨使人冷漠、絕望,在親人之間筑起無形的墻
52、,彼此缺乏信任,互不了解,甚至將兄弟姐妹化為仇敵。孤獨導致了愚昧、落后、保守、僵化,成為家族衰敗、民族和國家消亡的主要原因。在小說結局,布恩蒂亞家族連同馬孔多鎮被颶風席卷而去,深刻地揭示了孤獨所必然產生的家族和社會的悲劇結局。百年孤獨是中西家族小說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西家族小說一般都具有這些共同性:借一個家族的興衰來反映社會歷史的變化;以作家的家庭生活為原料,小說中若干人物有作家親屬的原型,然后加以提煉、注入時代意識,使之變成反映歷史的長卷。然而,評論一部作品的價值主要不是看它和同類作品相似之處,而是要看它在哪些方面超越了前人,寫出了前人未曾寫出的東西。百年孤獨至少有六方面與眾不同:首先,它描
53、寫了沒落的事物而沒有沒落的情調,不宣揚宗教的出世觀念與救世觀念,不為沒落事物而唱挽歌。其次,它描寫了一個大陸的苦難史,跨越階級、民族、國界,前人沒有寫過這樣宏觀的主題。第三,它以單部小說的格式,實實在在地寫了七代人的百年史,篇幅少而容量大,超過了前人的作品。第四、它開創了從未來的視角描寫人物的新技巧。第五、它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家族小說。小說的神話模式的結構、魔幻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與傳統家族小說完全不同,也明顯不同于現代的“意識流”小說,它標志著西方家族小說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階段。第六、它反映了作家一種進步的“尋根”意識,其本質是執著現在,著眼于變革。馬爾克斯在接受諾貝爾文學獎時發表了題為拉丁
54、美洲的孤獨的演說,莊嚴地宣告了一個要“平等”、要“變革”、要“獨立自由”與“社會正義”的拉丁美洲的覺醒與崛起“到那時,那些命運注定成為百年孤獨的家族,將最終得到在地球上永遠生存的第二次機會”。名詞解釋復習重點:1 騎士文學:騎士文學就是一切關于騎士的文學作品,大致包括騎士抒情詩、騎士傳奇、騎士小說及后來的反騎士小說2 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3 流浪漢小說流浪漢小說產生于十六世紀中葉的一種新文學體裁,它是以描寫城市下層的生活為中
55、心,從城市下層人物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社會上的種種丑惡現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風格,簡潔流暢的語言,廣泛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具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的小說。4 “百科全書派”百科全書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羅為首的唯物論者,他們反對封建特權制度和天主教會,向往合理的社會,認為迷信、成見、愚昧無知是人類的大敵。主張一切制度和觀念要在理性的審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們推崇機械工藝,孕育了資產階級務實謀利的精神。5 狂飆突進運動“狂飆突進”運動是德國啟蒙運動深入發展,是德國文學史上一次反封建的高潮,有力地促進了德國民族意識的覺醒。赫爾德是這一運動綱領的制訂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則是這一運動的代表
56、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著對整個德國社會挑戰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語),代表作有強盜和陰謀與愛情。歌德的劇作鐵手騎士葛茲?封·貝利欣根和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深刻體現了“狂飆突進”運動的時代精神。6 浪漫主義浪漫主義是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上的兩大主要思潮。7 “湖畔派”詩人19世紀初期英國浪漫主義詩歌流派。 指住在英國北部昆布蘭湖區的華茲華斯、柯勒律治和騷塞三詩人結成的詩歌流派。湖畔詩人共同反對古典主義傳統,向往唯物論,歌頌大自然。1798年,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共同發表了抒情歌謠集,并寫了序言。序的主要內容是強調詩的題材源于日常生活與情感,詩的語言應是日常生活語言,詩人應該具有創造性的想象。這篇序言成了英國浪漫主義的宣言。三詩人的代表詩作分別是華茲華斯的丁登寺、柯勒律治的老水手之歌、騷塞的審判的幻景。8 “拜倫式”英雄拜倫式英雄”是指拜倫塑造的一系列與社會對立,與命運抗爭的孤獨、高傲的叛逆者形象。他們包括哈羅爾德(恰爾德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巖土公司年會策劃方案
- 小班圓夢行動活動方案
- 屈原公園徒步活動方案
- 師生師師三幫扶活動方案
- 小學生友好相處活動方案
- 少兒職業活動方案
- 崗位體驗活動方案
- 崇明公司團建活動方案
- 居家養老院活動方案
- 山東煙草公司團建活動方案
- 江蘇省鹽城市2023年七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
- 安徽省安慶市銅陵市池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三市聯合期末檢測數學試題2
- 新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全冊教案(2022年春修訂)
- 外研版初中英語1-6冊單詞表
- 七年級數學下冊 專題 不等式(組)中新定義運算&程序性問題(解析版)
- 藥物相互作用
- 電源模塊及板卡課件講解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冊暑假練習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物理分類匯編專題08 電場(原卷版)
- 人教版PEP五年級下冊英語作文
- 房地產開發股東權益維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