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肺脾腎論治膀胱咳_第1頁
從肺脾腎論治膀胱咳_第2頁
從肺脾腎論治膀胱咳_第3頁
從肺脾腎論治膀胱咳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肺脾腎論治膀胱咳【摘要】 膀胱咳病名最早見于內經,相當于醫學的壓力性尿失禁。西醫目前對該病尚無特殊有效的方法,但是中醫對此病采取辨病辨證論治,能取得良好的療效。本文從肺脾腎三臟論述膀胱咳的病因病機和治療。 【關鍵詞】 膀胱咳;肺;脾;腎;辨證論治膀胱咳是一種伴隨咳嗽而小便失禁的疾病。即如素問咳論所說:“腎咳不已,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本病在臨床上不為少見,患者多為中老年女性。西醫認為本病屬壓力性尿失禁,亦稱張力性尿失禁,即咳嗽使腹壓增大,壓迫膀胱,出現小便失禁。多見于中老年女性的原因是由于女性盆底肌肉松弛(因分娩、絕經后雌激素水平改變等因素導致),尿道外括約肌收縮力降低,尿道阻力減

2、小,導致小便失禁。其特點是正常狀態下無小便失禁,而腹壓突然增高時尿液自動流出。目前西醫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多為加強功能鍛煉,如做肛門及會陰部收縮放松動作和在排尿時有意識中斷排尿,以及雌激素替代療法,效果不甚理想。但中醫對此病采取辨病辨證論治,整體調整臟腑功能,能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以下從肺脾腎三臟論述其病因病機和辨證治療,并從中選擇3例驗案進行驗證。 1 從肺論治膀胱咳 1.1 病因病機 素問經脈別論上說:“飲入于胃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李梴醫學入門謂“肺為五臟華蓋,內通膀胱”1,可見,肺對水液代謝和膀胱主小便的功能有制約調節作用,無論外感、內傷傷及肺,致使肺氣虧虛,其制約調節的

3、作用失常,則會出現咳嗽或者咳而遺尿。素問咳論:“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因肺主氣,其位最高,為五臟之華蓋,肺朝百脈,肺又開竅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內傷之邪,而肺又為嬌臟,不耐邪侵,邪侵則肺氣不清,失于肅降,肺氣上逆而咳。病久遷延失治,肺氣耗損,邪更易侵,肺氣不足,上虛不能制下,咳嗽時肺氣上逆,氣虛之體在嗆咳之時,下焦之氣從上焦而暫脫,致使在下的膀胱氣機失約,造成小便失禁。即景岳全書中所說:“氣脫于上而下焦不約而遺失不覺者2。類證治裁:“大抵遺溺失禁,由肺腎膀胱氣虛” 3。邪之所湊,其氣

4、必虛,肺氣虛弱,衛外不固,外邪更易乘虛而入,肺臟愈虛,則易誘發或者加重咳而遺溺。 1.2 治則 張景岳說:“凡治小便不禁者固澀之劑不過固其門戶,業亦治標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蓋小水雖利于腎,而腎上連肺,若肺氣失權,則腎水終不能攝,故治水必須治氣,治腎者必須治肺2。”肺居五臟至高之地,號稱“華蓋”。因此,他臟之邪較難傳經于肺。古人云:“至高之地,唯風能到。”內經謂:“風為百病之長。”又謂:“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故風邪最易乘虛傷人。人身肺主皮毛,司腠理開闔,偶或攝身不慎,服食失宜,抑或肺氣稍虛,不能衛外而為固,即難免遭受風邪侵襲,而成傷風咳嗽之證。人常常視此為微疾,每每失治誤治,釀成重病。

5、古諺云“傷風不治便成癆”即是此理。一般外感失治誤治,邪從表入里,傷及肺臟,病程日久,初成膀胱咳。多應以益氣治表為主,固澀及通利為輔。醫宗必讀 咳嗽指出:“大抵治表者,藥不宜靜,靜則留連不解,變生他病,故忌寒涼收斂,如五臟生成篇所謂肺欲辛是也 4。”但用藥動靜并不是絕對的,又必須隨患者的具體情況而言,故又說:“然治表者雖宜動以散邪,若形病俱虛者,又當補中氣而佐以和解,倘專于發散,恐肺氣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虛入,病反增劇也。”要隨所見病證具體治療。 1.3 病案舉例 患者,女,56歲,2002年1月20日初診。患者于2001年3月起咳嗽、咯痰,西醫診斷為支氣管炎。經輸液治療咳嗽減輕,但仍有發作,后

6、又為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癥狀從單純咳嗽、咯痰發展為只要咳嗽、打噴嚏、甚至打哈欠時小便不能自控,遺尿,渾身乏力,氣短,有時自汗。要求中醫治療。現癥:咳嗽仍作,伴有胸悶自汗,口不渴,咳則遺尿,舌淡苔白,脈浮緩。證屬肺氣虧虛。治以補肺益氣,收澀止尿。處方:生黃芪30 g,黨參30 g,白術10 g,生甘草10 g,陳皮10 g,五倍子10 g,益智仁10 g,五味子10 g,細辛6 g,桂枝10 g,白芍20 g,生地黃10 g,茯苓20 g,枳殼10 g,共服7劑。1月27日復診,咳嗽減輕,汗止,但仍遺尿,大便次數多,余癥如前。以上方去黃芩、生地黃,加炙百合20 g、炙麻黃10 g。2月5日三診,

7、癥狀減輕,遺尿次數明顯減少,繼用上方治療,1個月后痊愈5。按:故本病證屬肺氣虧虛,治以溫肺益氣,從而達到收澀止尿的作用。方中生黃芪、黨參、白術、生甘草、茯苓、陳皮健脾益氣;五倍子、益智仁收澀止尿;細辛、桂枝去除表證。組方選藥攻補兼施,靈活變通,因而獲效。 2 從脾論治膀胱咳 2.1 病因病機 素問咳論說:“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明確指出內傷脾胃是咳嗽第一誘因。如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6中說:“胃濁脾虛咳嗽本,肺失清肅咳因生 。”脾胃居中土,為后天水谷之源,與肺為母子之臟。土虛則不能生金,而飲食精氣,由脾胃游溢,上輸于肺,得其清氣之化,始能流布全身

8、,而發揮其營養衛護作用。二者關系之密切,臟腑之中無有過者。所以脾胃方面無論飲冷郁熱,或過濕過燥,皆能上傷于肺,尤其咳嗽多痰之證,歷來以脾為重。靈樞經筋中記述:“足太陰之筋聚于陰器。”指出脾的經脈運行的輸利程度必然要影響膀胱的樞機。并且脾病多為虛證少見實證,脾土一虛,則諸癥雜呈。脾虛肺損;水液運化不利;氣血生化之源不足;后天不足,先天失于充養等,使肺通調功能下降,膀胱氣化失司,開闔失權,發生咳而遺尿的現象。 2.2 治則 脾胃受傷多由飲食、情志等內因所致。脾胃虛弱已久,稍有外邪犯肺,咳嗽即現。臟腑素虛,病邪傳經較快,迅及膀胱,形成膀胱咳。張景岳所說:“內傷之咳,先因傷他臟,故必由他臟以及肺,以他

9、臟為本而肺為標也。凡治內傷者,使不知治他臟而單治肺,則真陰何由以復,陰不復則咳終不愈4。”李中梓說:“脾有生肺之能故補脾之藥尤要于肺5。”所以此種因脾臟受傷,影響于肺而致者,要以治脾為主,宣肺驅邪為輔。脾運得健,肺金得脾土滋生,則咳嗽不治自愈;脾土健,泛溢之水得治,下焦氣化、開闔有源,咳而遺尿的現象消失。 2.3 病案舉例 患者,女,33歲,咳則尿出數年。病起于產后,初不甚嚴重,又羞于言表,故未予治療。今年來明顯加重,不僅咳嗽時尿液流出,大笑及惡心時也有尿流出,冬天及勞累時尤甚,尚伴有神疲,頭暈乏力,頭腦昏沉感,記憶力減退,飲食不減退但脘腹滿悶,形體較前肥胖,大便正常,面色白光白,有時早起眼瞼

10、水腫,舌質淡紅稍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無力。證屬脾氣不足,治以補中益氣法。處方:黃芪30 g,黨參10 g,炙甘草6 g, 白術10 g, 當歸10 g,陳皮10 g,升麻3 g,柴胡3 g,山茱萸10 g, 杜仲10 g, 石菖蒲10 g, 桂枝10 g。水煎服,每日一劑,每周五劑。上方服五劑后,患者癥狀減輕,又稍適加減,共服20劑,癥狀全部消失,氣力較前明顯改善,隨訪1年感覺良好7。按:本病證屬脾氣虧虛,治以健脾益氣。方主以補中益氣湯補脾益氣,佐桂枝溫陽化氣,山茱萸、杜仲溫腎止尿;更佐一味菖蒲辛香醒脾,宣暢肺氣以止咳。故全方達到培土生金,土旺制水,下焦氣化有源,咳平遺止7。1 3 從腎

11、論治膀胱咳 3.1 病因病機 人的呼吸雖由肺所主,但腎能幫助肺吸氣,故稱“腎主納氣”。腎精充足,吸入之氣,經過肺的肅降,才能使之下納于腎。若腎精虧損,不能助肺吸氣,就會出現呼吸短促等癥,所以有“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之說。又腎與肺為子母之臟,一主水,一主氣,金水相生,水天一氣,水氣通調,百脈和暢,則為無病。倘腎中真陽不足,則水不歸壑,泛為痰飲,沖肺而咳;真陰不足,則氣不歸元,虛火上炎,灼肺而咳。即所謂水泛金寒則咳,水涸金枯亦咳。張景岳亦說:“少陰腎臟,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所以肺金之虛,多由腎水之涸,正以子令母虛也 4。”又腎合膀胱,相為表里,感邪最易。腎無實而常虛,稍有不足

12、,則虛損盡現。況病邪從腎而發,腎與膀胱司主小便的職能必不能全。真陰不足,虛火內動,臟熱入腑,里熱外達,熱則張而不收;或真陽不足,腎和膀胱攝納無權,從而出現咳而兼喘,小便不利,咳而遺尿的癥狀。 3.2 治則 腎為水臟,主水主精,而水中又潛藏命門真火,即生氣之相火,為安身立命之主,故腎水潛有真陽,腎火能生真陰,陰陽相濟,水火互根,即所謂腎以水為體而火為用。腎既具有水火二性,互相蘊涵,所以即使有陰陽偏盛的病癥,也不可采用寒熱互攻的方法,只能培補其不足,不可攻伐其有余。如果腎中陰陽偏盛偏虛,而攻伐其偏盛,就會出現兩敗俱傷的局面。所以腎家水不足,不可撲其火,必須滋補真陰以配火;腎家火不足,不可傷其水,必

13、須益火之源以配水。因腎虛受邪所致的膀胱咳或咳嗽,必須要遵循以上原則,才能達到元陰元陽得補,肺氣得攝,膀胱得約的療效。 3.3 病案舉例 患者,女,64歲,2003年9月2日初診,咳嗽伴尿失禁2個月,咳嗽時外溢,舌尖有灼熱感,舌質紅,舌苔淡黃,舌苔剝脫有3處。尿常規、腎功能檢查均屬正常,證屬腎陰虧虛,腎氣不固,治擬滋補腎陰,固澀止漏,方藥:菊花10 g,枸杞10 g,熟地10 g,淮山藥15 g,茯苓15 g,山萸肉10 g,五味子10 g,細辛3 g,覆盆子10 g,金櫻子10 g,當歸10 g,桑螵蛸10 g,五劑水煎服,每日一劑,每日兩次。2003年10月9日復診告知,咳嗽伴尿失禁已好,咳

14、嗽已不再漏尿,舌干灼熱感已顯著好轉,上方續服鞏固療效,上方服20劑后咳嗽伴尿失禁完全治愈,6個月后追訪知未見復發。按:本病證屬腎陰虧虛,腎氣不固,治以滋補腎陰。方中枸杞、熟地、淮山藥、山萸肉滋陰以清熱,陽得陰補則虛熱除,肺無虛火灼則咳嗽止;膀胱無虛火迫則開闔有度,且五味子、覆盆子、金櫻子、桑螵蛸補腎縮尿,佐以菊花暢達肝氣,少佐細辛宣肺止咳,故咳而遺尿的癥狀消失8。 4 結語臨床上膀胱咳的發病不單是肺或脾或腎的病變所致,因為肺脾、肺腎之間有著母子相生的生理關系,且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所以它們在病理上亦相互影響,常相兼致病,如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后天不足、先天失養等。所以臨床上要根據臟腑病變的主次,標本兼顧,辨證論治,使虛則得補,陰平陽秘,臟腑功能健運,則水液代謝正常,下元固攝有權,則咳停遺止。【】 1 李梴.醫學入門.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30.2 張景岳.景岳全書.上海:上海技術出版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