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2021年2月修訂版)_第1頁
企業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2021年2月修訂版)_第2頁
企業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2021年2月修訂版)_第3頁
企業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2021年2月修訂版)_第4頁
企業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2021年2月修訂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企業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2021年2月修訂版)目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14年修訂)11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2006)20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2014修訂)24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2006)31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2006)35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2006)41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2006)47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2006)53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2019修訂)58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2006)67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2014修訂)80企業會計準則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2006)90企業會計

2、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2006)95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2006)99企業會計準則第 12 號債務重組(2019年修訂)103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2006)106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2017年修訂)(財會201722號)110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2006)121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2006)126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2017年修訂)132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2006)135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2006)138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2006)142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幣折算(2006)147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

3、并(2006)151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2006)158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2018年12修訂)167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2006)192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2017年3月修訂)214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2006)248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2017年3月修訂)257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2006)270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2017年3月修訂)282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原保險合同(2006)299企業會計準則第 25 號保險合同(財會202020號)308企業會計準則第26號再保險合同(2006)3

4、38企業會計準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2006)343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2006)350企業會計準則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2006)355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2014年修訂)358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2006)373企業會計準則第32號中期財務報告(2006)380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2014年修訂)386企業會計準則第34號每股收益(2006)400企業會計準則第35號分部報告(2006)403企業會計準則第36號關聯方披露(2006)410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2014年修訂)415企業會計準

5、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2017年修訂)441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2006)478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2014年修訂)485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合營安排(2014年修訂)504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509企業會計準則第42號 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516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522企業會計準則第2 號長期股權投資應用指南(2014)524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應用指南576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579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應用指南581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應用指南584企業會計準則第7

6、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用指南(2019)588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用指南(2006)608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應用指南611企業會計準則第9 號職工薪酬應用指南(2014)614企業會計準則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應用指南646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應用指南650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應用指南2019653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應用指南2006667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應用指南669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應用指南672企業會計準則第 14 號收入應用指南(2018)676一、總體要求676二、關于適用范圍677三、關于應設置的相關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

7、理677四、關于收入的確認680五、關于收入的計量698六、關于合同成本707七、關于特定交易的會計處理709八、關于列報和披露723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729企業會計準則第 16 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2018)733一、總體要求733二、關于政府補助的定義和特征734三、關于適用范圍735四、關于政府補助的分類735五、關于政府補助的確認與計量736六、關于特定業務的會計處理741七、關于政府補助的列報744八、關于新舊準則的銜接規定745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應用指南745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應用指南749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幣折算應用指南753企業會計準則第

8、20號企業合并應用指南756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應用指南(2019)761一、總體要求761二、適用范圍761三、應設置的相關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762四、租賃的識別766五、租賃的分拆與合并774六、租賃期776七、承租人會計處理778八、出租人會計處理794九、特殊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801十、列報和披露809十一、銜接規定815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應用指南820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應用指南2006823企業會計準則第 22 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應用指南(2018)828一、總體要求828二、關于金融工具的相關定義829三、關于適用范圍831四、關于應設置的會計

9、科目833五、關于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確認和終止確認835六、關于金融資產的分類837七、關于金融負債的分類845八、關于嵌入衍生工具846九、關于金融工具的重分類849十、關于金融工具的計量851十一、關于金融工具的減值868十二、關于銜接規定887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應用指南2006889企業會計準則第23 號金融資產轉移應用指南(2018)892一、總體要求892二、關于應設置的會計科目893三、關于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定義893四、關于金融資產終止確認的判斷流程894五、關于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金融資產轉移的會計處理903六、關于繼續確認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906七、關于繼

10、續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906八、關于金融資產轉移中向轉入方提供非現金擔保物的會計處理914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應用指南2006915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應用指南(2018)917一、總體要求917二、關于應設置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918三、關于套期會計概述920四、關于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921五、關于套期關系評估929六、關于確認和計量934七、關于信用風險敞口的公允價值選擇權951八、關于銜接規定953企業會計準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應用指南953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應用指南956企業會計準則第30 號財務報表列報應用指南(20

11、14)957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應用指南1003企業會計準則第33 號合并財務報表應用指南(2014)1007企業會計準則第34號每股收益應用指南1097企業會計準則第35號分部報告應用指南1099企業會計準則第 37 號金融工具列報應用指南(2014)1101一、總體要求1101二、 適用范圍1102三、金融負債和權益王具的區分1104四、特殊金融工具的區分1112五、發行金融工具的重分類1114六、收益和庫存股1114七、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抵銷1115八、金融工具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的列報1116九、與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披露1122十、金融資產轉移的披露1132十一、銜接規

12、定1134企業會計準則第 37 號金融工具列報應用指南(2018)1135一、總體要求1135二、適用范圍1136三、應設置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1137四、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1139五、特殊金融工具的區分1148六、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之間的重分類1150七、收益和庫存股1150八、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抵銷1151九、金融工具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的列報1152十、與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披露1162十一、金融資產轉移披露1184十二、銜接規定1187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1194企業會計準則第39 號公允價值計量應用指南(2014)1198企業會計準則第40

13、號合營安排應用指南(2014)1269企業會計準則第41 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應用指南(2014)1311企業會計準則第 42 號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應用指南(2018)1341一、總體要求1341二、關于適用范圍1342三、關于持有待售類別的分類1344四、關于持有待售類別的計量1348五、關于持有待售類別和終止經營的列報1356六、銜接規定1360收入準則應用案例合同負債 (涉及不同增值稅率的儲值卡)1361收入準則應用案例合同負債 (電商平臺預售購物卡)1362收入準則應用案例合同履約成本 (酒店等服務行業的合同成本)1363收入準則應用案例虧損合同案例1364收入

14、準則應用案例運輸服務1368收入準則應用案例保薦服務的收入確認1369收入準則應用案例藥品實驗服務的收入確認1370收入準則應用案例定制軟件開發服務的收入確認1371收入準則應用案例基于客戶銷售額的可變對價1372收入準則應用案例合同變更與可變對價的判斷1372收入準則應用案例主要責任人和代理人的判斷1375關于印發永續債相關會計處理的規定的通知1377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租金減讓會計處理規定1380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租金減讓會計處理應用案例租賃準則(財會20063 號)(經營租賃)1383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租金減讓會計處理應用案例租賃準則(財會20063 號)(融資租賃)1387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租金

15、減讓會計處理應用案例 租賃準則(財會201835 號)1394附錄 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1400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號1529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1535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1540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4號1546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5號1551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6號1555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7號1557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8號1564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9號關于權益法下有關投資凈損失的會計處理1567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0號關于以使用固定資產產生的收入為基礎的折舊方法1569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1號關于以使用無形資產產生的收入為基礎的攤銷方法1569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2號關于關鍵管理人員服務

16、的提供方與接受方是否為關聯方1571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3號1572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4號1576會計監管風險提示-政府補助1583會計監管風險提示-通過未披露關聯方實施的舞弊風險1586會計監管風險提示-審計項目復核1590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4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審計1592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5號上市公司股權交易資產評估1611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6號新三板掛牌公司審計1620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7號輕資產類公司收益法評估1632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1642知識產權相關會計信息披露規定1654關于印發碳排放權交易有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的通知1656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

17、15號財務報告的一般規定(2014年修訂)1659關于修訂印發合并財務報表格式(2019版)的通知(財會201916號)1687關于修訂印發2019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財會20196號)1700關于修訂印發2018年度金融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財會201836 號1727財政部關于修訂印發 2018 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1741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適用于尚未執行新金融準則和新收入準則的企業)1742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適用于已執行新金融準則或新收入準則的企業)1748關于2018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有關問題的解讀1753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1756企業破產清算有關

18、會計處理規定1766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1780規范“三去一降一補”有關業務的會計處理規定1790財政部關于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業做好2010年年報工作的通知1793關于做好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2011年年報監管工作的通知1799關于做好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2012年年報工作的通知1803小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試行)1808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6號財政部關于修改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決定財政部關于修改的決定已經財政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部長 樓繼偉2014年7月23日財政部關于修改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決定為了適應我國企業和資本市場發展

19、的實際需要,實現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經財政部部務會議決定,將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四十二條第五項修改為:“(五)公允價值。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計量。”本決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14年修訂)(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令第33號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14年7月23日根據財政部關于修改的決定修改)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

20、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準則。第二條 本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包括公司,下同)。第三條 企業會計準則包括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具體準則的制定應當遵循本準則。第四條 企業應當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又稱財務報告,下同)。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第五條 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第六條 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第

21、七條 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第八條 企業會計應當以貨幣計量。第九條 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第十條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確定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第十一條 企業應當采用借貸記賬法記賬。第二章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第十二條 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第十三條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

22、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第十四條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第十五條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注中說明。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第十六條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第十七條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

23、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第十八條 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第十九條 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三章 資 產第二十條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前款所指的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包括購買、生產、建造行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項。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資產。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是指企業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或者雖然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該資源能被企業所控制。預期會給企業帶來

24、經濟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第二十一條 符合本準則第二十條規定的資產定義的資源,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確認為資產:(一)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二)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第二十二條 符合資產定義和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符合資產定義、但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不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第四章 負 債第二十三條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于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第二十四條 符合本準則第

25、二十三條規定的負債定義的義務,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確認為負債:(一)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二)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第二十五條 符合負債定義和負債確認條件的項目,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符合負債定義、但不符合負債確認條件的項目,不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第五章 所有者權益第二十六條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第二十七條 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

26、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第二十八條 所有者權益金額取決于資產和負債的計量。第二十九條 所有者權益項目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第六章 收 入第三十條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第三十一條 收入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從而導致企業資產增加或者負債減少、且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第三十二條 符合收入定義和收入確

27、認條件的項目,應當列入利潤表。第七章 費 用第三十三條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第三十四條 費用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從而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且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第三十五條 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于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產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企業發生的支出不產生經濟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夠產生經濟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企業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導致其承擔

28、了一項負債而又不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第三十六條 符合費用定義和費用確認條件的項目,應當列入利潤表。第八章 利 潤第三十七條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第三十八條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第三十九條 利潤金額取決于收入和費用、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金額的計量。第四十條 利潤項目應當列入利潤表。第九章 會計計量第四十一條 企業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會

29、計報表及其附注(又稱財務報表,下同)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第四十二條 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一)歷史成本。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三)可變現凈值。在可變現凈

30、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量。(四)現值。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五)公允價值。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計量。第四十三條 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第十章

31、 財務會計報告第四十四條 財務會計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報表。小企業編制的會計報表可以不包括現金流量表。第四十五條 資產負債表是指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第四十六條 利潤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第四十七條 現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會計報表。第四十八條 附注是指對在會計報表中列示項目所作的進一步說明

32、,以及對未能在這些報表中列示項目的說明等。第十一章 附 則第四十九條 本準則由財政部負責解釋。第五十條 本準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2006)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存貨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 下列各項適用其他相關會計準則:(一)消耗性生物資產,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二)通過建造合同歸集的存貨成本,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第二章 確認第三條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第四條 存貨同時滿足下列

33、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一)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二)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第三章 計量第五條 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第六條 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第七條 存貨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制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企業應當根據制造費用的性質,合理地選擇制造費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產過程中,同時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并且每種產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區分的,其加工成本應當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

34、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第八條 存貨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第九條 下列費用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當期損益,不計入存貨成本: (一)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二)倉儲費用(不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費用)。(三)不能歸屬于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其他支出。第十條 應計入存貨成本的借款費用,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處理。第十一條 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第十二條 收獲時農產品的成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和企業合并取得的存

35、貨的成本,應當分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確定。第十三條 企業提供勞務的,所發生的從事勞務提供人員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可歸屬的間接費用,計入存貨成本。第十四條 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對于性質和用途相似的存貨,應當采用相同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對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通常采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對于已售存貨,應當將其成本結轉為當期損益,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也應當予以結轉。第

36、十五條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第十六條 企業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當以取得的確鑿證據為基礎,并且考慮持有存貨的目的、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影響等因素。為生產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高于成本的,該材料仍然應當按照成本計量;材料價格的下降表明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該材料應當按照可變現凈值計量。第十七條 為執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其可變現凈值應當以合同價格

37、為基礎計算。企業持有存貨的數量多于銷售合同訂購數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當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第十八條 企業通常應當按照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對于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可以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與在同一地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系列相關、具有相同或類似最終用途或目的,且難以與其他項目分開計量的存貨,可以合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第十九條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第二十條 企業應當采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對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

38、進行攤銷,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第二十一條 企業發生的存貨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存貨的賬面價值是存貨成本扣減累計跌價準備后的金額。存貨盤虧造成的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第四章 披露第二十二條 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與存貨有關的下列信息:(一)各類存貨的期初和期末賬面價值。(二)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采用的方法。(三)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依據,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方法,當期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當期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的金額,以及計提和轉回的有關情況。(四)用于擔保的存貨賬面價值。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2014修訂)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

39、了規范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計量,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第二條 本準則所稱長期股權投資,是指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以及對其合營企業的權益性投資。在確定能否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時,投資方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的有關規定進行判斷。投資方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被投資單位為其子公司。投資方屬于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規定的投資性主體且子公司不納入合并財務報表的情況除外。重大影響,是指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并不能夠控制或者與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這些政策的制定。在確定能否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時,應當

40、考慮投資方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資單位當期可轉換公司債券、當期可執行認股權證等潛在表決權因素。投資方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被投資單位為其聯營企業。在確定被投資單位是否為合營企業時,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合營安排的有關規定進行判斷。第三條 下列各項適用其他相關會計準則:(一)外幣長期股權投資的折算,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幣折算。(二)風險投資機構、共同基金以及類似主體持有的、在初始確認時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投資性主體對不納入合并財務報表的子公司的權益性投資,以及本準則未予規范的其他權益性投資,適用企業會計準

41、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第四條 長期股權投資的披露,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第二章 初始計量第五條 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一)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在最終控制方合并財務報表中的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

42、者權益在最終控制方合并財務報表中的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的有關規定確定的合并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合并方或購買方為企業合并發生的審計、法律服務、評估咨詢等中介費用以及其他相關管理費用,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第六條 除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一)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

43、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二)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與發行權益性證券直接相關的費用,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的有關規定確定。(三)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有關規定確定。(四)通過債務重組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的有關規定確定。第三章 后續計量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

44、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

45、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 一攬子交易處理 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

46、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27第七條 投資方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第八條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當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第九條 投資方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本準則第十條至第十三條規定,采用權益法核算。投資方對聯營企業的權益性投資,其中一部分通過風險投資機構、共同基金、信托公司或包括投連險基金在內的類似主

47、體間接持有的,無論以上主體是否對這部分投資具有重大影響,投資方都可以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有關規定,對間接持有的該部分投資選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并對其余部分采用權益法核算。第十條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應當比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的有關規定確定。第十一條 投資方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應當按照應享有或

48、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和其他綜合收益的份額,分別確認投資收益和其他綜合收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方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享有的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方對于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其他綜合收益和利潤分配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并計入所有者權益。投資方在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的份額時,應當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后確認。被投資單位采用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與投資方不一致的,應當按照投資方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并據以確認

49、投資收益和其他綜合收益等。第十二條 投資方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應當以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以及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記至零為限,投資方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的除外。被投資單位以后實現凈利潤的,投資方在其收益分享額彌補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后,恢復確認收益分享額。第十三條 投資方計算確認應享有或應分擔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時,與聯營企業、合營企業之間發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按照應享有的比例計算歸屬于投資方的部分,應當予以抵銷,在此基礎上確認投資收益。投資方與被投資單位發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失,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等的有關規定屬于資產減值損失的,應當全額確認。第十四條

50、 投資方因追加投資等原因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實施共同控制但不構成控制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確定的原持有的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加上新增投資成本之和,作為改按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原持有的股權投資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其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以及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應當轉入改按權益法核算的當期損益。 投資方因追加投資等原因能夠對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在編制個別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原持有的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加上新增投資成本之和,作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股權投資因采用權益法核算而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

51、,應當在處置該項投資時采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股權投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的,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應當在改按成本法核算時轉入當期損益。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第十五條 投資方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等原因喪失了對被投資單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處置后的剩余股權應當改按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核算,其在喪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之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原股權投資因采用權益法核算而確認的其他綜合

52、收益,應當在終止采用權益法核算時采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投資方因處置部分權益性投資等原因喪失了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的,在編制個別財務報表時,處置后的剩余股權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應當改按權益法核算,并對該剩余股權視同自取得時即采用權益法核算進行調整;處置后的剩余股權不能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應當改按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其在喪失控制之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第十六條 對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權益性投資全部或部分分類為持有待售資產的,投資方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有關規定處理,對于未劃分為持有待售資產的剩余權益性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進行會計處理。已劃分為持有待售的對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權益性投資,不再符合持有待售資產分類條件的,應當從被分類為持有待售資產之日起采用權益法進行追溯調整。分類為持有待售期間的財務報表應當作相應調整。第十七條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其賬面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之間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在處置該項投資時,采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