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軸零件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鉆φ14孔夾具設計長90_第1頁
小軸零件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鉆φ14孔夾具設計長90_第2頁
小軸零件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鉆φ14孔夾具設計長90_第3頁
小軸零件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鉆φ14孔夾具設計長90_第4頁
小軸零件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鉆φ14孔夾具設計長9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設計說明書題目:小軸的工藝規(guī)程及夾具設計摘要本次設計內(nèi)容涉及了機械制造工藝及機床夾具設計、金屬切削機床、公差配合與測量等多方面的知識。小軸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鉆孔的夾具設計是包括零件加工的工藝設計、工序設計以及專用夾具的設計三部分。在工藝設計中要首先對零件進行分析,了解零件的工藝再設計出毛坯的結(jié)構(gòu),并選擇好零件的加工基準,設計出零件的工藝路線;接著對零件各個工步的工序進行尺寸計算,關鍵是決定出各個工序的工藝裝備及切削用量;然后進行專用夾具的設計,選擇設計出夾具的各個組成部件,如定位元件、夾緊元件、引導元件、夾具體與機床的連接部件以及其它部件;計算出夾具定位時產(chǎn)生的定位誤差,分析夾具結(jié)構(gòu)的合理性與不足之處,并在以后設計中注意改進。關鍵詞:工藝、工序、切削用量、夾緊、定位、誤差。ABSTRCTThisdesigncontenthasinvolvedthemachinemanufacturecraftandtheenginebedjigdesign,themetal-cuttingmachinetool,thecommondifferencecoordinationandthesurveyandsoonthevariousknowledge.Thereductiongearboxbodycomponentstechnologicalprocessanditstheprocessingholejigdesignisincludesthecomponentsprocessingthetechnologicaldesign,theworkingproceduredesignaswellastheunitclampdesignthreeparts.Mustfirstcarryontheanalysisinthetechnologicaldesigntothecomponents,understoodthecomponentsthecraftredesignsthesemifinishedmaterialsthestructure,andchoosesthegoodcomponentstheprocessingdatum,designsthecomponentsthecraftroute;Afterthatiscarryingonthesizecomputationtoacomponentseachlaborstepofworkingprocedure,thekeyisdecideseachworkingprocedurethecraftequipmentandthecuttingspecifications;Thencarriesontheunitclampthedesign,thechoicedesignsthejigeachcompositionpart,likelocatesthepart,clampsthepart,guidesthepart,toclampconcreteandtheenginebedconnectionpartaswellasotherparts;Positionerrorwhichcalculatesthejiglocateswhenproduces,analyzesthejigstructuretherationalityandthedeficiency,andwilldesigninlaterpaysattentiontotheimprovement.Keywords:Thecraft,theworkingprocedure,thecuttingspecifications,clamp,thelocalization,theerror目錄ABSTRCT 3序言 1一零件的分析 21.1零件的作用 21.2零件的工藝分析 2二.工藝規(guī)程設計 32.1確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2.2基面的選擇 32.3制定工藝路線 42.4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 62.5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 7三夾具設計 103.1問題的提出 103.2定位基準的選擇 103.3切削力和夾緊力的計算 113.4定位誤差分析 123.5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 12總結(jié) 13致謝 15參考文獻 16序言機械制造業(yè)是制造具有一定形狀位置和尺寸的零件和產(chǎn)品,并把它們裝備成機械裝備的行業(yè)。機械制造業(yè)的產(chǎn)品既可以直接供人們使用,也可以為其它行業(yè)的生產(chǎn)提供裝備,社會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機械或機械制造業(yè)的產(chǎn)品。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制造業(yè),因此制造業(yè)是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行業(yè),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及有力支柱。從某中意義上講,機械制造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國民經(jīng)濟綜合實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小軸的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其夾具設計是在學完了機械制圖、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機械設計、機械工程材料等進行課程設計之后的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正確地解決一個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夾緊以及工藝路線安排,工藝尺寸確定等問題,并設計出專用夾具,保證零件的加工質(zhì)量。本次設計也要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本次設計綜合性和實踐性強、涉及知識面廣。所以在設計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又要注意生產(chǎn)實踐的需要,只有將各種理論與生產(chǎn)實踐相結(jié)合,才能很好的完成本次設計。本次設計水平有限,其中難免有缺點錯誤,敬請老師們批評指正。一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小軸的作用:定位支撐的作用。1.2零件的工藝分析小軸有2個加工面他們相互之間沒有任何位置度要求。1:以左端面和外圓為基準的加工面,這組加工面主要是右端面。2:以外圓和右端面為基準的加工面,這組加工面主要是其他端面和孔的加工。二.工藝規(guī)程設計2.1確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5剛的可鍛性好,因此可用鍛造的方法因為是成批生產(chǎn),采用模鍛的方法生產(chǎn)鍛件毛坯,既可以提高生產(chǎn)率,又可以提高精度而且加工余量小等優(yōu)點。2.2基面的選擇粗基準選擇應當滿足以下要求:(1)粗基準的選擇應以加工表面為粗基準。目的是為了保證加工面與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關系精度。如果工件上表面上有好幾個不需加工的表面,則應選擇其中與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較高的表面作為粗基準。以求壁厚均勻、外形對稱、少裝夾等。(2)選擇加工余量要求均勻的重要表面作為粗基準。例如:機床床身導軌面是其余量要求均勻的重要表面。因而在加工時選擇導軌面作為粗基準,加工床身的底面,再以底面作為精基準加工導軌面。這樣就能保證均勻地去掉較少的余量,使表層保留而細致的組織,以增加耐磨性。(3)應選擇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為粗基準。這樣可以保證該面有足夠的加工余量。(4)應盡可能選擇平整、光潔、面積足夠大的表面作為粗基準,以保證定位準確夾緊可靠。有澆口、冒口、飛邊、毛刺的表面不宜選作粗基準,必要時需經(jīng)初加工。(5)粗基準應避免重復使用,因為粗基準的表面大多數(shù)是粗糙不規(guī)則的。多次使用難以保證表面間的位置精度。基準的選擇是工藝規(guī)程設計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他對零件的生產(chǎn)是非常重要的。先選取右端面和外圓作為定位基準,。精基準的選擇應滿足以下原則:(1)“基準重合”原則應盡量選擇加工表面的設計基準為定位基準,避免基準不重合引起的誤差。(2)“基準統(tǒng)一”原則盡可能在多數(shù)工序中采用同一組精基準定位,以保證各表面的位置精度,避免因基準變換產(chǎn)生的誤差,簡化夾具設計與制造。(3)“自為基準”原則某些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勻,應選擇該加工表面本身為精基準,該表面與其他表面之間的位置精度由先行工序保證。(4)“互為基準”原則當兩個表面相互位置精度及自身尺寸、形狀精度都要求較高時,可采用“互為基準”方法,反復加工。(5)所選的精基準應能保證定位準確、夾緊可靠、夾具簡單、操作方便。以已經(jīng)加工好的外圓和右端面為定位精基準,加工其它表面及孔。主要考慮精基準重合的問題,當設計基準與工序基準不重合的時候,應該進行尺寸換算,這在以后還要進行專門的計算,在此不再重復。2.3制定工藝路線制訂工藝路線的出發(fā)點,應當是使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術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證。在生產(chǎn)綱領已確定為成批生產(chǎn)的條件下,可以考慮采用萬能型機床配以專用夾具,并盡量使工序集中在提高生產(chǎn)率。除此以外,還應當考慮經(jīng)濟效果,以便使生產(chǎn)成本盡量降下來。制定以下兩種工藝方案:方案一1鍛造鍛造2處理淬火處理3車車左端面4車車右端面5車車外圓6修修研中心孔7鉆鉆Φ14的孔8檢驗檢驗9入庫入庫方案二1鍛造鍛造2處理淬火處理3鉆鉆Φ14的孔4車車左端面5車車右端面6車車外圓7修修研中心孔8檢驗檢驗9入庫入庫工藝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區(qū)別在于方案一先車端面及外圓,再鉆孔,工序安排緊湊合理,可以更好的保證加工精度要求和位置度要求。綜合考慮我們選擇方案一。具體的加工路線如下1鍛造鍛造2處理淬火處理3車車左端面4車車右端面5車車外圓6修修研中心孔7鉆鉆Φ14的孔8檢驗檢驗9入庫入庫2.4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生產(chǎn)類型為大批量生產(chǎn),采用鍛造毛坯。不加工表面毛坯尺寸不加工表面毛坯按照零件圖給定尺寸為自由度公差,由鍛造可直接獲得。小軸的端面由于小軸端面要與其他接觸面接觸,查相關資料知余量留2mm比較合適。3、小軸的孔毛坯為空心,鍛造出孔。孔的精度要求介于IT7—IT8之間,參照參數(shù)文獻,確定工藝尺寸余量為2mm2.5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工序:車右端面1)切削深度單邊余量為Z=2mm2)進給量根據(jù)《機械加工工藝手冊》取f=0.8mm/r3)計算切削速度其中:=342,=0.15,=0.35,m=0.2。修正系數(shù)見《切削手冊》表1.28,即=1.44,=0.8,=1.04,=0.81,=0.97。所以1.440.81.040.810.97=89m/min4)確定機床主軸轉(zhuǎn)速ns==753r/min與753r/min相近的機床轉(zhuǎn)速為750r/min。現(xiàn)選取=750r/min。所以實際切削速度==5)切削工時,t=i;其中l(wèi)=25mm;=4mm;=0mm;t=i=x2=0.966(min)工序:車左端面1)切削深度單邊余量為Z=0.5mm2)進給量根據(jù)《機械加工工藝手冊》取f=0.2mm/r3)計算切削速度其中:=342,=0.15,=0.35,m=0.2。=1.44,=0.8,=1.04,=0.81,=0.97。所以1.440.81.040.810.97=92m/min4)確定機床主軸轉(zhuǎn)速ns==545r/min與545r/min相近的機床轉(zhuǎn)速為575r/min。現(xiàn)選取=600r/min。所以實際切削速度==5)切削工時,按《工藝手冊》表6.2-1。t=i;其中l(wèi)=25mm;=4mm;=0mm;t=i==0.4833(min)工序:鉆Φ14孔機床:Z525立式鉆床刀具:根據(jù)《機械加工工藝手冊》表10-61選取高速鋼麻花鉆Φ141)進給量取f=0.13mm/r2)切削速度V=24~34m/min.取V=30m/min3)確定機床主軸轉(zhuǎn)速ns==682r/min與682r/min相近的機床轉(zhuǎn)速為700r/min。現(xiàn)選取=700r/min。所以實際切削速度==5)切削工時,按《工藝手冊》表6.2-1。t=i;其中l(wèi)=60mm;=4mm;=3mm;t===0.73min三夾具設計為了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保證加工質(zhì)量,降低勞動強度,需要設計專用夾具。由指導老師的分配工序的鉆Φ14孔的鉆床夾具。3.1問題的提出本夾具主要用于鉆Φ14孔,精度要求不高,和其他面沒有任何為主度要求,為此,只考慮如何提高生產(chǎn)效率上,精度則不予考慮。3.2定位基準的選擇基準是用來確定生產(chǎn)對象上幾何要素間的幾何關系所依據(jù)的那些點、線、面。根據(jù)基準的不同功能,基準分為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兩大類。1.設計基準在零件圖樣上所采用的基準,稱為設計基準。2.工藝基準零件在工藝過程中所采用的基準,稱為工藝基準。工藝基準按用途不同,又分為裝配基準、測量基準、工序基準和定位基準。(1)裝配基準裝配時用以確定零件在部件或產(chǎn)品中的位置的基準,稱為裝配基準。(2)測量基準測量時用以檢驗已加工表面尺寸幾位置的基準,稱為測量基準。(3)工序基準在加工工序中,用以確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家工后的尺寸、形狀及位置的基準,稱為工序基準。(4)定位基準工件定位時所采用的基準,稱為定位基準。本道工序加工Φ14孔,精度不高,因此我們采用已加工好的外圓和右端面定位,因為孔徑自身較小,切削力較小,因此不在采用其他的輔助定位,鉸鏈壓板的壓緊力即可以滿足要求。3.3切削力和夾緊力的計算由于本道工序主要完成工藝孔的鉆孔加工,鉆削力。由《切削手冊》得:鉆削力式(5-2)鉆削力矩式(5-3)式中:代入公式(5-2)和(5-3)得本道工序加工工藝孔時,夾緊力方向與鉆削力方向相同。因此進行夾緊立計算無太大意義。只需定位夾緊部件的銷釘強度、剛度適當即能滿足加工要求。3.4定位誤差分析一批工件在卡具中定位時,各個工件所占據(jù)的位置不完全一致,因此使加工后,各工件加工尺寸的不一致,而形成誤差,即工件定位時造成的加工表面相對工序基準的誤差。形成原因有兩個,一是由于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而造成。二是定位基準與限位基準不重合而造成。根據(jù)零件圖可知,T=0.28mm,Td=0.25mm,,。已知孔的形狀公差為0.28,根據(jù)經(jīng)驗公式,易知此結(jié)果符合。3.5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使用V型塊定位,鉸鏈壓板的壓緊力即可指定可靠的卡緊力。同時我們采用固定鉆套。保證導向的精度,這樣就大大的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適合于大批量生產(chǎn)。總結(jié)這次設計是大學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門科目,它要求我們把大學里學到的所有知識系統(tǒng)的組織起來,進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總體考慮,需把金屬切削原理及刀具、機床概論、公差與配合、機械加工質(zhì)量、機床夾具設計、機械制造工藝學等專業(yè)知識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同時也培養(yǎng)了自己的自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本次設計綜合性和實踐性強、涉及知識面廣。所以在設計中既了解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又注意了生產(chǎn)實踐的需要,將各種理論與生產(chǎn)實踐相結(jié)合,來完成本次設計。這次設計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fā)現(xiàn),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實踐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在學完大學所學的所有專業(yè)課及生產(chǎn)實習的一次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綜合訓練。這次畢業(yè)設計使我以前所掌握的關于零件加工方面有了更加系統(tǒng)化和深入合理化的掌握。比如參數(shù)的確定、計算、材料的選取、加工方式的選取、刀具選擇、量具選擇等;也培養(yǎng)了自己綜合運用設計與工藝等方面的知識;以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更進一步的鍛煉與提高;再次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時,理論與實踐也存在差異。回顧起此次設計,至今我仍感慨頗多,的確,從選題到完成定稿,從理論到實踐,在整整一學期的日子里,可以說學到了很多很多的的東西,同時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jié)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jié)論,才能真正的實用,在生產(chǎn)過程中得到應用。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當然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對以前所學過的知識理解得不夠深刻,掌握得不夠牢固,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讓自己把以前所學過的知識重新復習了一遍。這次設計雖然順利完成了,也解決了許多問題,也碰到了許多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