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語文總復習文言文閱讀必考篇目考點總結《論語》十二章1.文學常識《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2.重點字詞(1)通假字:“不亦說乎”中“說”通“悅”,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中“有”通“又”。(2)古今異義:“可以為師矣”中“可以”古義是“可以憑借”,今義是“表示許可”;“飯疏食飲水”中“水”古義指冷水,今義指各種水。(3)一詞多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溫故而知新”中“之”前者是代詞,指學問和事業(yè),后者是代詞,指學過的知識。(4)詞類活用:“吾日三省吾身”中“日”名詞作狀語,每天;“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樂”意動用法,以……為快樂。3.重點句子翻譯(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了知識然后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2)“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替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竭盡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了呢?(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憑借這一點當老師了。(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簬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4.內容理解《論語》十二章主要闡述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強調學習要及時復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強調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吾日三省吾身”強調自我反省。《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文學常識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亞圣”。《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共同編撰的。2.重點字詞(1)通假字:“親戚畔之”中“畔”通“叛”,背叛。(2)古今異義:“七里之郭”中“郭”古義指外城,今義指姓氏;“池非不深也”中“池”古義指護城河,今義指池塘。(3)一詞多義:“三里之城”“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中“之”前者是助詞“的”,后者是代詞,指城。(4)詞類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域”名詞作動詞,限制;“固國不以山溪之險”中“固”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鞏固。3.重點句子翻譯(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2)“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4.內容理解文章論述了戰(zhàn)爭中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富貴不能淫》1.重點字詞(1)通假字:無。(2)古今異義:“父命之”中“命”古義指教導、訓誨,今義指命令;“丈夫之冠也”中“丈夫”古義指男子,今義指女子的配偶。(3)一詞多義:“居天下之廣居”中前一個“居”是居住,后一個“居”指住宅。(4)詞類活用:“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淫”“移”“屈”都是使動用法,分別是使……惑亂(迷惑)、使……改變(動搖)、使……屈服。2.重點句子翻譯(1)“是焉得為大丈夫乎?”: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富貴不能使他迷惑,貧賤不能使他動搖,威武不能使他屈服。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大丈夫。3.內容理解文章通過景春與孟子的對話,孟子批駁了景春的錯誤觀點,闡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體現(xiàn)了儒家的道德準則和人格追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重點字詞(1)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中“曾”通“增”,增加。(2)古今異義:“所以動心忍性”中“所以”古義指用這些來……,今義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3)一詞多義:“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征于色,發(fā)于聲”中“發(fā)”前者指興起,被任用,后者指顯露、流露。(4)詞類活用:“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中“苦”“勞”是使動用法,使……痛苦、使……勞累。2.重點句子翻譯(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這樣以后才知道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3.內容理解文章先列舉舜、傅說等歷史人物事例,闡述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進而由個人推及國家,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論。《《左傳》曹劌論戰(zhàn)》1.文學常識《左傳》,舊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一部文學名著。2.重點字詞(1)通假字:“小惠未遍,民弗從也”中“遍”通“徧”,遍及、普遍。(2)古今異義:“肉食者鄙”中“鄙”古義指淺陋,這里指目光短淺,今義指卑鄙;“犧牲玉帛”中“犧牲”古義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今義指為正義事業(yè)舍棄生命。(3)一詞多義:“公問其故”“故逐之”中“故”前者指原因,緣故,后者指所以。(4)詞類活用:“神弗福也”中“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3.重點句子翻譯(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當權者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訴訟事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誠心處理。(3)“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耗盡了。4.內容理解文章通過曹劌與魯莊公關于齊魯戰(zhàn)爭的對話和指揮作戰(zhàn)的過程,表現(xiàn)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說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確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掌握戰(zhàn)機對于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性。《《史記》陳涉世家》1.文學常識《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2.重點字詞(1)通假字:“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中“適”通“謫”,強迫;“為天下唱”中“唱”通“倡”,首發(fā);“固以怪之矣”中“以”通“已”,已經。(2)古今異義:“卒中往往語”中“往往”古義指到處,今義指常常;“楚人憐之”中“憐”古義指愛戴,今義指憐憫。(3)一詞多義:“會天大雨”“與皆來會計事”中“會”前者是適逢,恰巧遇到,后者指集會。(4)詞類活用:“大楚興,陳勝王”中“王”名詞作動詞,稱王;“天下苦秦久矣”中“苦”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苦。3.重點句子翻譯(1)“茍富貴,無相忘。”:如果有一天富貴了,不要彼此忘記。(2)“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現(xiàn)在逃走也是死,發(fā)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4.內容理解文章記載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和結局,表現(xiàn)了陳勝的遠大抱負、反抗精神和組織領導才能,反映了農民階級的智慧、勇敢和斗爭精神,揭示了農民起義的必然性。《桃花源記》1.文學常識作者陶淵明,東晉詩人。本文是《桃花源詩》的序言。2.重點字詞(1)通假字:“便要還家”中“要”通“邀”,邀請。(2)古今異義:“阡陌交通”中“交通”古義指交錯相通,今義指運輸事業(yè);“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妻子”古義指妻子和兒女,今義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指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指沒有出路的境地。(3)一詞多義:“處處志之”“尋向所志”中“志”前者是做標記,后者指標記。(4)詞類活用:“漁人甚異之”中“異”意動用法,對……感到驚異。3.重點句子翻譯(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zhàn)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3)“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村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4.內容理解文章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描繪了一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睦相處的生活圖景,反映了當時人民厭惡戰(zhàn)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也隱含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批判。《《世說新語》兩則》《詠雪》1.文學常識《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2.重點字詞(1)通假字:無。(2)古今異義:“與兒女講論文義”中“兒女”古義指子侄輩,今義指子女。(3)一詞多義:“俄而雪驟”“驟雨初歇”中“驟”都指急。(4)詞類活用:無。3.重點句子翻譯(1)“撒鹽空中差可擬。”: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2)“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4.內容理解文章通過謝家子弟詠雪一事,表現(xiàn)了謝道韞的聰明才智和文學才華,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重視家族文化傳承和人才培養(yǎng)的社會風尚。《陳太丘與友期行》1.重點字詞(1)通假字:“尊君在不”中“不”通“否”。(2)古今異義:“與友期行”中“期”古義指約定,今義指日期;“相委而去”中“委”古義指舍棄,今義指委托。(3)一詞多義:“元方時年七歲”“故時有物外之趣”中“時”前者指當時,后者指常常。(4)詞類活用:無。2.重點句子翻譯(1)“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2)“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正午時您沒有來,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3.內容理解文章通過記述陳元方與來客的對話,表現(xiàn)了陳元方的聰明機智和懂禮識義,同時也從反面告誡人們做人要講信用、懂禮貌。《三峽》1.文學常識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2.重點字詞(1)通假字:“略無闕處”中“闕”通“缺”,空隙、缺口。(2)古今異義:“或王命急宣”中“或”古義指有時,今義指或者;“雖乘奔御風”中“雖”古義指即使,今義指雖然。(3)一詞多義:“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中“自”前者指在,后者指如果。(4)詞類活用:“雖乘奔御風”中“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每至晴初霜旦”中“霜”名詞作動詞,下霜。3.重點句子翻譯(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陽;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3)“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很多趣味。4.內容理解文章描寫了三峽的雄偉壯麗,先寫山,后寫水,按夏、春冬、秋的順序依次描寫三峽四季景色,展現(xiàn)了三峽獨特的自然風貌,表達了作者對三峽景色的贊美和熱愛之情。《馬說》1.文學常識作者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2.重點字詞(1)通假字:“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食”通“飼”,喂;“才美不外見”中“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其真無馬邪”中“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2)古今異義:“一食或盡粟一石”中“或”古義指有時,今義指或者;“是馬也”中“是”古義指這,今義指判斷動詞。(3)一詞多義:“策之不以其道”“執(zhí)策而臨之”中“策”前者是用馬鞭驅趕,后者指馬鞭。(4)詞類活用:“祗辱于奴隸人之手”中“辱”形容詞作動詞,受屈辱;“一食或盡粟一石”中“盡”形容詞作動詞,吃盡。3.重點句子翻譯(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2)“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3)“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4.內容理解文章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表達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也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陋室銘》1.文學常識作者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2.重點字詞(1)通假字:無。(2)古今異義:“惟吾德馨”中“馨”古義指品德高尚,今義指芳香;“無案牘之勞形”中“形”古義指形體、身體,今義指形狀。(3)一詞多義:“有仙則名”“不能名其一處也”中“名”前者是出名、有名,后者指說出。(4)詞類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中“名”名詞作動詞,出名;“無絲竹之亂耳”中“亂”使動用法,使……擾亂。3.重點句子翻譯(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了青色。(3)“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4.內容理解文章通過對陋室環(huán)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寫,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的追求。《小石潭記》1.文學常識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重點字詞(1)通假字:“日光下澈”中“澈”通“徹”,穿透。(2)古今異義:“乃記之而去”中“去”古義指離開,今義指前往;“崔氏二小生”中“小生”古義指年輕人,今義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3)一詞多義:“潭中魚可百許頭”“不可知其源”中“可”前者指大約,后者指能夠。(4)詞類活用:“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西”名詞作狀語,向西;“斗折蛇行”中“斗”“蛇”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那樣、像蛇那樣;“凄神寒骨”中“凄”“寒”使動用法,使……凄涼、使……寒冷。3.重點句子翻譯(1)“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2)“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3)“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4.內容理解文章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等景色,渲染了一種凄寒幽邃的氣氛,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岳陽樓記》1.文學常識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2.重點字詞(1)通假字:“百廢具興”中“具”通“俱”,全、皆;“屬予作文以記之”中“屬”通“囑”,囑托。(2)古今異義:“微斯人,吾誰與歸”中“微”古義指如果沒有,今義指微小;“越明年”中“明年”古義指第二年,今義指今年的下一年。(3)一詞多義:“或異二者之為”“而或長煙一空”中“或”前者指或許、也許,表示委婉的語氣,后者指有時。(4)詞類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先”“后”名詞作狀語,在……之前、在……之后。3.重點句子翻譯(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水波浩蕩,寬闊無邊。(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4.內容理解文章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醉翁亭記》1.文學常識作者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重點字詞(1)通假字:“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中無通假字。(2)古今異義:“醉翁之意不在酒”中“意”古義指情趣,今義指意思;“頹然乎其間者”中“頹然”古義指倒下的樣子,今義指精神萎靡的樣子。(3)一詞多義:“而不知人之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樂”前者指樂趣,后者是意動用法,以……為樂。(4)詞類活用:“山行六七里”中“山”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名之者誰”中“名”名詞作動詞,命名。3.重點句子翻譯(1)“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高踞在泉水邊上,這就是醉翁亭。(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3)“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4.內容理解文章描寫了滁州山間的朝暮變化和四時景色,以及太守與民同游的情景,表現(xiàn)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愛蓮說》1.文學常識作者周敦頤,北宋哲學家。2.重點字詞(1)通假字:無。(2)古今異義:“亭亭凈植”中“植”古義指豎立,今義指種植。(3)一詞多義:“水陸草木之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前者是助詞“的”,后者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4)詞類活用:“不蔓不枝”中“蔓”“枝”名詞作動詞,生藤蔓、長枝莖。3.重點句子翻譯(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經過沾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2)“蓮,花之君子者也。”:蓮花,是花中的君子。(3)“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4.內容理解文章以蓮自喻,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jié)操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記承天寺夜游》1.文學常識作者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重點字詞(1)通假字:無。(2)古今異義:“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中“但”古義指只是,今義指但是;“月色入戶”中“戶”古義指門,今義指人家、住戶。(3)一詞多義:“相與步于中庭”“皆以美于徐公”中“于”前者指在,后者表示比較。(4)詞類活用:“積水空明”中“空明”形容詞作名詞,指清澈透明的月色。3.重點句子翻譯(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4.內容理解文章描繪了月夜美景,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雖感慨身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他曠達樂觀的胸懷。《送東陽馬生序》1.文學常識作者宋濂,元末明初文學家。2.重點字詞(1)通假字:“四支僵勁不能動”中“支”通“肢”,肢體;“同舍生皆被綺繡”中“被”通“披”,穿著。(2)古今異義:“媵人持湯沃灌”中“湯”古義指熱水,今義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走送之”中“走”古義指跑,今義指行走。(3)一詞多義:“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中前一個“以”是因為,后一個“以”是把。(4)詞類活用:“腰白玉之環(huán)”中“腰”名詞作動詞,腰佩。3.重點句子翻譯(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家里貧窮,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常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柴油銷售區(qū)域保護與市場拓展合同范本
- 成都二手房交易房屋交易房屋抵押貸款合同
- 便利店24小時無人值守運營管理合同
- 殘疾人勞動合同簽訂與職業(yè)康復服務對接指南
- 資產重組采礦權抵押貸款合同
- 醫(yī)療急救相關知識考試試卷含交通傷休克等考點
- 2025-2031年中國破壁料理機行業(yè)市場產銷狀況及產業(yè)趨勢研判報告
- DB23-T 3488-2023 應急通信網絡基礎建設規(guī)范
- 無人機應用技術4.5.地理坐標系
- 無人機應用技術3.2.超聲波定位
- 居間權益保障協(xié)議
- 成品金屬格柵施工方案
- DBJ04-T 432-2022 建設工程全過程造價咨詢標準
- 山東省濟南市(2024年-2025年小學四年級語文)人教版期末考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人美 版三年級美術下冊(北京)《18.設計緊急避難路線圖》教學設計
- SLT 478-2021 水利數(shù)據(jù)庫表結構及標識符編制總則
- 01J925-1壓型鋼板、夾芯板屋面及墻體建筑構造
- 《霍山石斛》課件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2025屆數(shù)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醫(yī)院信息機房運維服務項目需求
- 2024年重慶育才中學九年級6月中考英語模擬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