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歷史選擇題中易混易錯知識點_第1頁
2025年中考歷史選擇題中易混易錯知識點_第2頁
2025年中考歷史選擇題中易混易錯知識點_第3頁
2025年中考歷史選擇題中易混易錯知識點_第4頁
2025年中考歷史選擇題中易混易錯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選擇題中易混易錯知識點大匯

1.中英《南京條約》開上海為通商口岸,而沒有南京;《天津條約》

開南京為通商口岸,而沒有天津,但通商口岸已經開到了海南島和臺

灣島;《北京條約》開天津為商埠,但北京不是。

2.《南京條約》的內容體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商品輸出、掠奪

原料的侵略要求;《馬關條約》的內容體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資

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3.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

盾的尖銳;太平天國運動體現了新的時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

的同時又擔負起了反侵略的任務,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

4.天京變亂不是偶然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歷史的必然。農民階

級是小生產者的代表,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

分散性、自私性等特點。他們沒有先進的革命綱領和科學理論的指導。

因而,天京變亂的悲劇,偶然性中包含著歷史的必然。

5.《天朝田畝制度》具有絕對平均主義的性質,表現為兩個方面,

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產品。平均分配土地調動

了農民革命與生產的積極性,而平均分配產品則相反。

6.五四運動只是取得階段性勝利(或初步勝利),并不是徹底勝利。

7.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是黨內合作,而不是黨外合作,也不是兩

黨合并。第二次國共合作是黨外合作

8.中共“二大”的主要成就是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中共“三大”

的主要任務是討論與國民黨合作,沒有提出黨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問

題;國民黨“一大”討論的是國民黨改組問題,而不是國共合作問題。

9.大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

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

治的基礎。

10.北伐戰爭取得了勝利,而國民革命運動卻失敗了。

11.右傾主要表現為保守、妥協、退讓,“左”傾表現為急躁冒進、

急于求成。兩者都有危害性,但因為“左”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現,

所以“左”傾錯誤的危害性更大。

1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大起義失敗的最大教訓是堅持“城市中心論”,

最大啟示是應該從城市轉入農村,走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13.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到了華北事變后,中日

民族矛盾才上升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

14.近代前期三次運動的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

略的革命運動;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辛亥革命是

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5.1912年孫中山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

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性文件;1954年一屆人大通過的《中

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6.《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

主義的國家?!?954年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

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共同綱領》在當時起了

臨時憲法的作用,其臨時憲法的職能終止于1954年憲法的頒布。

17.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形成;1956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方針的指出,標志著政治協商制度發展到一個新階段;1982年“長

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的提出,使政治協商

制度進一步完善。

18.“文革”得以發動的根本原因不是黨內制度不健全,而是黨的“左”

傾錯誤發展到“以階級斗爭為綱”的結果。中國要避免這樣的悲劇重

演,主要在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并落實依法治國方略,

而不單是防止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

19.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密不可分。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

義法制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

民主必須法制化,法制必須保障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是民主化與法制

化的統一。

20.臺灣問題不同于港澳問題,前者是內戰遺留問題,屬于中國內政,

而后者是殖民主義遺留問題。東西德、韓國和朝鮮問題的產生,則是

二戰后根據國際協議形成的,屬于二戰的遺留問題。

21.周恩來總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

成熟,并逐漸成為國際社會所公認的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貝>1。

22.1971年中國是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聯合國。

這是因為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創始國

之一。

23.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關系實現完全正?;⒉灰馕吨绹?/p>

放棄壓制中國的政策。

24.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日關系正?;年P鍵,但不是根本原因,關

系正?;现腥针p方的利益是根本原因。

25.中俄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不是中俄結成聯盟,而是不結盟、不對抗、

不針對第三國的新型關系,既從本國利益出發,又充分考慮了伙伴的

利益。

26.自然環境對希臘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臘民

主的搖籃。但希臘民主制的產生,是由經濟、歷史及文化傳統等多方

面因素綜合決定的。

27.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終確立

了雅典民主制,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制達到鼎盛。

28.《十二銅表法》的頒布有利于保護平民利益是從限制貴族特權這

個角度來說的,并非真正保護平民的利益。

29.《十二銅表法》的制定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民法大全》

標志著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30.習慣法和成文法是從法律的表現形式上看的,萬民法和公民法是

從法律的適用范圍上看的。公民法與萬民法的關系是相互補充的,而

不是相互對立的。

31.古希臘民主政治的核心內容是主權在民;羅馬法的核心內容是私

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32.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國王仍有

較大的行政權,可以領導政府和內閣,但受到議會制約;責任內閣制

確立后英王才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33.英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是虛,議會是實;德國是二元制

君主立憲制,議會為虛,君主是實。

34.美國實行的既是聯邦制,又是共和制。從國家結構形式上說,美

國是聯邦制;從政體上說,美國是共和制。

35.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失敗的歷史根源不是沒有

科學理論的指導,而是社會經濟還沒有發展到能夠鏟除資本主義的程

度。

36.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最基本的歷史條件是工業革命深入發展,資本

主義的弊端日益暴露;必要條件是無產階級已經覺醒,并開始作為獨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37.巴黎公社革命的爆發具有偶然性與突發性,并不是資本主義經濟

發展的必然結果。因為當時資本主義正處于上升階段,因此巴黎公社

的失敗是必然的。

38.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與冷戰:雅爾塔體系確立于二戰后初期,

是二戰后兩極格局形成的基礎,即奠定了二戰后兩極格局的框架;兩

極格局最終形成于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它是雅爾塔體系的

一個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從屬于雅爾塔體系;冷戰開始的標志是

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它是雅爾塔體系下美蘇兩極對抗的

主要形式。兩極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著冷戰的結束、雅爾塔體系的

瓦解。

39.美國的冷戰政策是指二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

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的總稱,但

這并不是說當時世界上沒有發生戰爭。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美國在局

部地區則發動“熱戰”,如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

40.歐洲一體化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發展的需求,而不是為了擺脫美國

的控制。

41.蘇東劇變僅僅說明的是蘇聯模式的失敗,并不是整個社會主義的

失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仍在蓬勃發展。

42.兩極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經濟格局的多極化;多

極化趨勢加強的直接因素是兩極格局的瓦解。

43.多極化出現于兩極格局形成后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解體

后,多極化的格局并未形成,而是處于向多極化演進的過程中,目前

則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

44.二戰以來的美日關系是不斷變化的。戰后初期,日本從屬于美國;

1948年后為伙伴關系;20世紀80年代以來既有聯盟又有摩擦。

45.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但直到鴉片戰爭前

夕,就全國而言,自然經濟仍占據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不單是商

品經濟發展的反映,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

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

建專制制度的阻礙。

46.閉關鎖國并不是絕對禁止對外貿易,而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47.小農經濟、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1)小農經濟是以土地私有制為基礎,以家庭生產、生活為基本單

位的小規模的個體農業經濟。它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背景

下,其性質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2)自然經濟基本特征是“自給自足”,和商品經濟相對立。與社

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相適應的,帶有閉塞性和遲滯性。

(3)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包括商品生產和商

品交換。商品經濟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和進取性。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

濟是近代社會區別于古代社會的最重要標志。

48.外國資本,是相對于本國民族資本而言的,是其他國家資產階級

或壟斷資產階級所擁有的資本。其實質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其特

點是自由開放、具有侵略性。

民族資本,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資產階級所擁有的資本,是相

對于官僚資本而言的。

官僚資本,是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中國的通稱,其實

質是在不同政權下的國家資本主義,先是晚清洋務經濟(初期),后

是南京國民政府時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官僚資本。

49.報刊、影視、互聯網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但

側重點不同:報刊最主要的是影響人們的政治生活,影視主要滿足大

眾的文化娛樂生活,互聯網全方位、徹底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50.新中國“過渡時期”的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而不是社會

主義社會。

51.土地改革運動確立的是個體農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體公有

制。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農民土地私有制轉變為集體

公有制。1949?1956年我國農村經濟形式的變化趨勢是:封建剝削

的土地所有制一農民土地私有制一社會主義公有制。

52.通過“一五”計劃時期的工業化建設,只是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

后的面貌,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并沒有實現工業化。

53.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實質上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

54.“大躍進”的特點是各行各業追求高指標、高速度,即“多”與

“快”,危害是浮夸;人民公社是農、工、兵、學、商合一的組織,

特點是“大”與“公”,即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危害是平均。

55.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終形成的標志性事件

分別是新航路開辟、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56.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而不是凱

伊的飛梭,也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機。

57.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不是大機器生產取代工場手工業,而是用機

器制造機器。

58.資本主義的生產形式經歷了手工工場、工廠、壟斷組織三個階段。

手工工場是最早以雇傭的方式進行的手工生產,是向大機器生產的

過渡形式;工廠是以蒸汽機為主要動力的機械化生產;壟斷組織則是

以科技為先導、競爭聯合為手段的電氣化生產。

59.歐美國家的工業化是通過兩次工業革命建立起來的,第一次工業

革命實現了以輕工紡織為支柱的工業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了以重

工石化為支柱的工業化。

60.蘇俄新經濟政策和美國羅斯福新政中的“新”的表現:從理論方

面來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場理念;后者利用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凱

恩斯主義)。從手段方面來看,前者利用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社會主義;

后者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措施發展資本主義。

61.羅斯福新政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實質是對資本主義生產

關系的調整,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資本主義制度。

62.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蘇俄在特定環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適應了

戰時需要,是必要的。但作為直接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政策,是錯誤的;

新經濟政策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一條向

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63.斯大林模式是蘇聯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探索和創新,在初期

和二戰時期曾發揮過積極作用;到了后期,因蘇聯領導人沒有堅持實

事求是的原則及時調整生產關系,該體制越來越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64.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敗,而不是社會主義制

度的失敗。

65.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創始人,道教興起于東

漢。

66.孔子的德治思想是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則

是為新興地主階級服務的;墨家的思想是從小生產者的利益出發的。

67.“民貴君輕”觀點是孟子提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