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_第1頁
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_第2頁
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_第3頁
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_第4頁
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建設單位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渭南供電公司法人代表聯系人通訊地址陜西省渭南市前進路110號聯系電話傳真0913-2162453714000建設地點渭南市臨渭區、經開區立項審批部門/批準文號/建設性質新建團改擴建□技改□行業類別及代碼占地面積(hm2)0.56綠化面積(hm2)/總投資(萬元)10124(靜態)環保投資(萬元)28.0環保投資占總投資比例0.28%評價經費(萬元)/預期投產日期年5月隨著渭南市工業園區迅速發展,導致該地區用電負荷大幅增長。目前,渭南市臨渭區、開發區、經開區由渭南330kV變電站主供電,2018年,渭南330kV變電站最大負荷約577MW,主變負載率達到84.4%。2019年渭南330kV變電站的負荷將達到620.3MW,接近滿載,因此,計劃2020年建成渭南北330kV變電站。渭南北330kV變電站建成后將成為渭南城區堅強的電源支撐,因此,有必要重新組織調整優化渭南供電區電網的110kV電網網架,建設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以提高供電可靠性,滿足該地區的供電需求。為做好本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渭南供電公司委托國網(西安)環保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我公司)對本工程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接受委托后,我公司成立了項目組,并對建設區域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和踏勘,在此基礎上,編制完成了該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情況1.2.1評價文件類別分析結合現場調查情況,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生態環境保,2018年4月28日)的規定,該項目電壓等級為110kV,因此編制2環境影響報告表。1.2.2產業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6年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16年第36號,2016年3月25日),本項目為輸變電工程,屬于“第一類鼓勵類”第四條“電力”中第10項“電網改造與建設”,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因此,本項目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及規劃。1.2.3規劃符合性分析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建成后,可滿足主變N-1可靠性要求,緩解該區域供電壓力,提高電網抗風險事故能力,滿足周邊供電區域負荷增長的要求,符合區域電網規劃。1.2.4環境制約因素本工程穆屯變~西區變110kV線路利用已有渭辛雙回路鐵塔在渭南北站向北約1km處跨越渭河。此處利用渭辛雙回路鐵塔,無需重新進行塔基施工。因此,線路跨越渭河處不作為本工程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不作為環境制約因素。線路沿線無珍稀野生動植物,線路多位于一般農田中,農業生態系統較穩定。根據《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9-X0001K-A0101),本工程輸電線路沿線無不良地質,可以滿足工程建設需求。通過線路路徑設計圖及現場勘察監測可知,輸電線路地處渭南市經開區、臨渭區,輸電線路已合理避讓居民區,現狀監測結果表明,沿線工頻電磁環境質量良好,無電磁環境制約因子,聲環境監測數值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2類標準,擬建輸電線路聲環境質量較好。1.2.5分析判定結論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滿足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渭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工程輸電線路沿線無不良地質,線路沿線無環境制約因子,從環境角度,可進行建設。1.3.1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6年9月1日起施行);3(3)《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2016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16年第36號,2016年3月25日起施行);(4)《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生態環境保護部,部令第1號,18年4月28日起施行);(5)《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682號令,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1.3.2評價技術導則、標準規范(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2016);(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T2.3-2018);(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4)《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5)《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6)《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7)《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HJ681-2013);(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9)《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0)《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11)《施工場界揚塵排放限值》(DB61/1078-2017)。1.3.3有關工程設計及其他資料(19-X0001K-A0101),渭南光明電力設計有限責任公司,2019年5月);(2)《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環境現狀檢測報告》(國網(西安)環保技術中心有限公司,XDHJ/2019-029JC);(3)《渭南北33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陜西科榮環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8月);(4)《渭南西區11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陜西電力科學研究院,2017年7月)。規模及主要內容1.4.1工程概況及地理位置4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位于渭南市臨渭區、經開區境內,工程主要(1)變電站工程:①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擴建工程;②西區110kV變電站擴建工程;③穆屯110kV變電站擴建工程;④辛市110kV變電站改造工程;⑤固市110kV變電站改造工程;⑥渭南330kV變電站110kV保護更換工程。(2)新建110kV線路工程:①新建固市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②新建辛市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③新建下吉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④新建穆屯變~西區變110kV線路;⑤新建西區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⑥新建渭南330kV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本工程新建單回線路長度約10.25km,新建雙回線路長度約2×39.68km。1.4.2渭南北330kV變電站介紹渭南北330kV變電站位于渭南市區以北的故市鎮冀馬村以北。2018年9月,陜西科榮環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編制完成了《渭南北33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陜西省生態環境廳于2018年11月27日以“陜環批復[2018]547號”文件對報告書予以批復,該工程中包含建設渭南北330kV變電站。渭南北330kV變電站建設內容為:新建渭南北330kV戶外變電站,主變容量為2×360MVA,330kV出線2回,110kV出線8回,330kV電氣主接線、110kV電氣主接線均采用雙母線雙分段接線。目前,渭南北330kV變電站還未開工建設,本次工程僅在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預留間隔處擴建2回110kV出線間隔,不新增占地,該間隔擴建工程與渭南北330kV變電站同期建設。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出線間隔布置情況見圖1-2,本次工程建設前后變電站內建設情況對照見表1-2。1.4.3西區110kV變電站介紹西區110kV變電站位于渭南市華園路(規劃路)西側,建渭大道南側。2017年5月,陜西電力科學研究院編制完成了《渭南西區11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渭南市環境保護局于2017年7月4日“渭環輻批復[2017]26號”文件對報告表予以批復,該工程中包含建設西區110kV變電站。西區110kV變電站建設內容為:新建西區110kV戶內變電站,主變容量為2×50MVA,110kV出線2回,110kV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110kV配電設備采用GIS基礎,110kV出線采用電纜出線。目前,西區110kV變電站還未建設完工,未進行竣工環保驗收。本次工程僅在西區110kV變電站110kVGIS配電裝置區預留位置處新增2臺110kV配電裝置,不新增占地,該間隔擴建工程與西區110kV變電站同期建設。西區110kV變電站110kV出線間隔布置情況見圖1-3,本次工程建設前后變電站內建設情況對照見表1-3。表1-3西區110kV變電站建設情況對照表項目前期工程本次擴建擴建后工程備注變電站形式戶內綜合自動化無人值守站/戶內綜合自動化無人值守站與前期既有工程一致主變規模2×50MVA/2×50MVA與前期既有工程一致110kV出線2回2回4回增加2回0.3380hm2/0.3380hm2與前期既有工程一致站內環保設施站內設立1座容積20m3事故油池、化糞池、垃圾桶等/依托原有工程與前期既有工程一致1.4.4穆屯110kV變電站介紹穆屯110kV變電站(環評階段名稱“中心110kV變電站”)位于渭南市臨渭區高新區渭富大道和渭河大街西北角。2014年4月,陜西電力科學研究院編制完成了《中心11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陜西省環境保護廳于2014年6月6日以“陜環批復[2014]292號”文件對報告表予以批復,該工程中包含建設穆屯110kV變電站。穆屯110kV變電站建設內容為:新建穆屯110kV戶內變電站,主變容量為2×50MVA,110kV出線2回,110kV電氣主接線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110kV配電設備均采用GIS基礎,110kV出線采用電纜出線。圖1-4穆屯110kV變電站110kV出線情況(框內為本次擴建間隔情況)目前,穆屯110kV變電站已建設完工,現正在開展竣工環保驗收。本次工程僅在穆屯110kV變電站110kVGIS配電裝置區接入110kV操作電源回路,不新增占地。穆屯110kV變電站110kV出線間隔布置情況見圖1-4,本次工程建設前后變電站內建設情表1-4。56表1-4穆屯110kV變電站建設情況對照表項目前期工程本次擴建擴建后工程備注變電站形式戶內綜合自動化無人值守站/戶內綜合自動化無人值守站與前期既有工程一致主變規模2×50MVA/2×50MVA與前期既有工程一致110kV出線2回1回3回增加1回5186m2/5186m2與前期既有工程一致站內環保設施站內設立事故油池、化糞池、垃圾桶等/依托原有工程與前期既有工程一致1.4.5變電站改造工程本工程中渭南330kV變電站110kV保護更換工程、固市110kV變電站改造工程、辛市110kV變電站改造工程不改其變電站原總體平面布置,主變、電容、電抗等主要工頻電磁場產生源不發生變化,因此,對變電站整體電磁環境影響不大,其原有電磁環境水平不改變。1.4.6線路工程(1)線路規模①新建固市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新建雙回線路長度2×2.2km,采用截面300mm2的無分裂導線,渭南北側電纜路徑長0.15km,截面為630mm2。②辛市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新建單回線路長度0.5km,雙回線路長2×2.05km,架空線路采用截面300mm2的無分裂導線。渭南北側電纜線路長③下吉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新建單回架空線路長度0.8km,雙回架空線路長2×4.1km,架空線路采用截面300mm2的無分裂導線。渭南北側電纜線④穆屯變~西區變110kV線路,新建單回架空線路長度7.7km,架空線路采用截面300mm2的無分裂導線,電纜線路長0.8km,截面為630mm2。⑤西區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新建雙回架空線路長2×17.5km,電纜線路長2×1.0km。架空線路采用截面300mm2的無分裂導線,電纜線路采用截面為630mm2的電纜。⑥渭南330kV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新建雙回架空線路長2×12.2km,雙回電纜線路長度約2×0.63km,單回電纜線路長度約0.15km。架空線路采用截面300mm2的無分裂導線,電纜線路采用截面為630mm2的電纜。7(2)線路路徑①固市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線路一回由渭南北330kV變110kV出線間隔向西架空出線,一回由渭南北330kV變110kV出線間隔向西電纜出線,雙回110kV線路出線后采用雙回路鐵塔(其中一回電纜引上)向北走線,走至斷開點(一7號塔小號側開斷、一回將原110千伏渭固線93號塔小號側開斷),形成固市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新建雙回路線路長度2×②辛市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將西固線在00號桿塔處開斷,利用電纜接至辛市變,形成辛固II線。線路一回由渭南北330kV變110kV出線間隔向西架空出線,一回由渭南北330kV變110kV出線間隔向西電纜出線,雙回110kV線路出線后采用雙回路鐵塔(其中一回電纜引上)向西走線,至斷開點(一回將原110kV辛固線路在43號塔大號側開斷、一回將原110kV渭固線路89號塔大號側開斷),形成辛市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新建單回線路長度為0.5km,雙回路線路長度約為2×2.05km,共計新建鐵塔11基。③下吉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線路一回由渭南北330kV變110kV出線間隔向西架空出線,一回由渭南北330kV變110kV出線間隔向西電纜出線,雙回110kV線路出線后采用雙回路鐵塔(其中一回電纜引上)向北走線,途徑蘇楊村西側,在蘇楊村西北側分成兩個單回路,利用單回路鉆越330kV渭高線路后左轉,利用雙回鐵塔平行于330kV渭高線路向西繼續走線,于原固黨線10號位置跨越110kV固黨線與新建110kV下吉π線路相接,將原有110kV固黨線恢復供電,形成下吉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新建單回架空線路長度為0.8km,雙回架空線路長度為④穆屯變~西區變110kV線路:線路由穆屯變110kV出線間隔向東電纜出線,將原渭固、渭辛四回路13號鋼管桿更換為電纜終端桿,電纜引上后利用原有渭固、渭辛四回鋼管桿(現架設2回)向北走線,跨越大西高鐵后右轉,利用渭辛雙回路鐵塔(現架設1回)繼續向北走線,在渭辛51號鐵塔附近由新建電纜終端桿引下后利用新修電纜隧道敷設至新建西固01號終端塔,形成穆屯變~西區變110kV線路。新建單回架空線路長度約為7.7km,電纜路徑長度為0.80km,共計新立鋼管桿2基。⑤西區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線路由渭南北330kV變110kV出線8間隔向西架空出線后,向西北走線,在新108國道南側左轉繼續走線,鉆越1100kV吉北李頭村西側鉆越330kV信渭線后左轉向西走線,途經劉田村、黨家村、南新莊,在張村北側左轉,平行于330kV渭高線向南繼續走線至關中環線左轉,于關中環線東側人行道利用鋼管桿向南繼續走線,行至建渭大道電纜引下,沿建渭大道南側頂管敷設至西區變對應間隔,形成西區變~渭南北雙回110kV線路。新建雙回架空線路長度為2×17.5km,電纜路徑長度為2×1km,共計新立雙回路桿塔55基,鋼管桿9基。⑥渭南330kV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一回由渭南北330kV變110kV出線間隔向西架空出線,一回由渭南北330kV變110kV出線間隔向西電纜出線,雙回110kV線路出線后采用雙回路鐵塔(其中一回電纜引上)向西北走線,行至辛渭線π接點附近后左轉,平行于110kV渭固線向西走線,鉆越1100kV吉泉線、750kV乾信ⅠⅡ線,右轉于X村南側向西走線,隨后左轉經過白家村后繼續平行于110kV渭固線向西南走線,途經藺家村西側、賀雷村東側、金寨村西側、西酒王村南側、布王村北側、樓子張村東側,至新建雙回路電纜終端桿。將原110kV渭辛線在51號桿塔開斷,kV渭固線在57號桿塔開斷,電纜引下利用原電纜隧道接至新建雙回電纜終端桿,形成渭南變~渭南北雙回110kV線路。新建雙回架空線路長度約為2×12.2km,辛市變側電纜路徑長度約為2×0.63km,渭南北側電纜路徑長度約為0.15km,新立雙回路輸電線路路徑圖見圖1-5,線路沿線現狀情況見圖1-6。(3)導線、地線、電纜本工程輸電線路建設使用鋼芯鋁絞線,型號為JL/G1A-300/40。本工程地線采用兩根OPGW光纜。導線參數見表1-5。表1-5輸電導線參數表導線型號JL/G1A-300/40根×直徑(mm)鋼(鋁包鋼、鋁合金)7×2.66鋁(鋁合金)24×3.99鋼(鋁包鋼、鋁合金)/鋁(鋁合金)300.09/38.9總截面338.99鋁鋼截面比直徑(mm)23.94單位質量(kg/km)31.0計算拉斷力(N)8760020℃直流電阻(Ω/km)0.09614交流電阻(Ω/km)(20℃環境溫度)本工程110kV線路電纜采用110kV單芯銅導體630mm2交聯聚乙烯絕緣、皺紋鋁護套、阻燃交聯聚氯乙烯外護套電力電纜,型號:ZC-YJLW03-64/110-1×630。電纜參數見表1-6。表1-6電纜參數表電纜型號額定電壓(kV)載流量(A)土壤中860外徑(mm)90.8標稱截面(mm2)630重量(kg/km)彎曲半徑敷設時/敷設后25d/23d導體電阻(Ω/km)0.0283絕緣厚度(mm)6.5(4)桿塔及基礎本工程單回路鐵塔采用1A3模塊、鋼管桿采用1GGA3模塊;雙回路鐵塔采用1D1、1D2模塊、鋼管桿采用1GGD2模塊;四回路鋼管桿采用1GGH3模塊。本工程線路利用原有線路桿塔約20基,新建桿塔共167基,其中鋼管桿21基,鐵塔146基,新建桿塔使用情況見表1-7。結合沿線地形、地質情況和交通運輸等綜合因素,本工程鋼管桿采用單樁基礎(機械鉆孔),鐵塔轉角塔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柱板式基礎,直線塔采用掏挖基礎,桿塔塔型圖見圖1-7,桿塔基礎示意見圖1-8。表1-7桿塔使用情況一覽表序號名稱型號使用桿塔數(基)呼稱高(m)設計檔距(m)轉角度數(°)備注水平垂直1DJ8213004500~90單回路轉角塔2SZ16721~24350450/雙回路直線塔3204503SZ2927~30400600/3806004SJ5214507000~20雙回路耐張塔5SJ2145070040~606SJ222145070060~907SDJ18~213005000~9081GGA3JG43212000~90單回路鋼管桿991GGD2SZG224200/雙回路鋼管桿SJG432120060~90SDJ3242000~901GGH3SSDJ1212000~90四回路鋼管桿1D1-SZ1塔型1GGD2-SZG2塔型1GGH3-SSDJ圖1-7本工程典型桿塔塔型圖板式直柱基礎掏挖基礎單樁基礎圖1-8桿塔基礎示意圖(5)輸電線路交叉跨越情況本工程輸電線路沿線有公路、330kV電力線路、110kV電力線路等,輸電線路建設跨越或鉆越公路、電力線等,具體情況見表1-8。表1-8本工程輸電線路交叉跨越情況分類序號跨越物名稱單位數量備注辛市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1次2跨越下吉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1330kV線路次1鉆越2次2跨越穆屯變~西區變110kV線路1大西高鐵次1跨越2河堤路次2跨越3渭河次1跨越4公路次4跨越西區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1330kV線路次1鉆越2750kV線路次1鉆越31100kV線路次1鉆越4公路次2跨越5次2跨越渭南330kV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1330kV線路次1鉆越2750kV線路次1鉆越31100kV線路次1鉆越4公路次2跨越5次2跨越本工程路徑已經避讓開了房屋,無拆遷。線路沿線植被主要為農作物、田間的樹木,通道內需砍伐雜樹約1000棵,果樹4100棵。石方本工程變電站擴建、改造均位于站內,不新增占地。本工程建設區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永久占地包括輸電線路塔基區占地,臨時占地包括塔基施工場地、牽張場、跨越施工場地、施工便道及人抬便道等。項目建設區占地面積依據批準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并結合地形地貌確定,施工臨時占地依據施工方法、調查同類工程施工經驗及實地測量,分析確定。本工程中110kV輸電線路的永久占地主要是塔基占地,約0.56hm2,臨時占地包括本工程占地面積匯總見表1-9。表1-9本工程占地面積匯總表行政占地類型(hm2)占地性質(hm2)一般耕地永久塔基區0.560.56/塔基施工場地/牽張場0.52/0.52施工便道0.31/0.31合計1.6.1施工組織(1)施工人員安排本工程預計施工人員22名,施工管理、施工監理、業主單位駐場代表等預計8人,施工過程中預計有人員30名。(2)交通運輸為便于調度和保管施工材料,線路工程一般設立工程部和材料站,各材料站設在離線路較近、交通方便、通訊便利的地區,租用現有場地。線路施工管理不新征地,職工生活租用當地的民房或單位空房。施工材料均就近采購,通過施工點附近的省道、鄉道等運輸至塔基附近。(3)施工場地布置①塔基施工場地:在塔基施工過程中需設置施工場地,用來臨時堆置土方、材料和工具等,每處塔基都有一處施工臨時占地作為施工場地,施工場地會占壓和擾動原有地表。一般情況下,塔基施工場地布置在塔基兩側或一側,塔基施工場地臨時占地約120m2即可滿足施工需要。②牽張場:為滿足施工放線需要,輸電線路沿線需利用牽張場地,牽張場應滿足牽引機、張力機能直接運達到位,地形應平坦,能滿足布置牽張設備、布置導線及施工操作等要求。經現場實地踏勘,工程根據沿線實際情況各施工標段內每隔5~7km設置一處牽張場地,平均每處占地面積約為600m2,線路沿線共設置牽張場9處。③材料站:根據沿線的交通情況,工程沿線擬租用已有庫房或場地作為材料站,具體地點由施工單位選定,便于塔材、鋼材、線材、水泥、金具和絕緣子的集散。如線路沿線無可供租用的場地,可將材料堆放于塔基施工場地和牽張場的材料堆放區。④施工營地:輸電線路施工時由于線路塔基及牽張場較分散,施工周期短,輸電線路較短,可以利用沿線村莊,因此工程臨時施工生活用房采用租用民房的方式解決。(4)建筑材料線路工程塔基施工建筑材料均由供貨方運至現場。1.6.2施工方法(1)變電站把配電裝置、保護裝置運到工程相應的變電站后,進行安裝調試。工程涉及的變電站站址距離公路較近,交通十分便利,運行管理方便,施工道路可利用現有公路和進站道路:站外施工道路利用進站道路,不專門建設;站內施工道路利用站區主干道路,供施工使用。(2)輸電線路線路建設包括地表處理、砍伐樹木,接著施工機械進場進行基礎建設,待基礎完成后進行桿塔組立和線路架設,最終調試運行。輸電線路建設一次成型,后期不會對桿塔和基礎進行改造。本工程輸電線路部分路段利用原有雙回路、四回路桿塔進行建設,無塔基施工僅架設導線。涉及塔基施工的輸電線路多處于人類活動頻繁區,多為一般農田,地勢、地形起伏較小,施工材料及設備通過省道、村道,基本能運至建設場地周圍。電纜輸電線路新建段建設包括地表處理,接著施工機械進場進行基礎建設,最終調試運行。輸電線路均處于城市建成區,沒有高山、谷地等特殊地形,施工材料及設備通過現有城市道路,完全能運至建設場地周圍。1.6.3施工時序本工程建設包括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間隔擴建、西區110kV變電站間隔擴建、穆屯110kV變電站間隔擴建和新建110kV輸電線路兩部分,因本次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間隔擴建工程與渭南北330kV變電站主體工程同期建設,輸電線路建設應根據渭南北330kV變電站建設進度計劃開展建設,確保最終渭南北330kV變電站與110kV輸電線路同期建設完成,同期調試投入運行。1.6.4建設周期,2020年12月投入運行,計劃建設周期12個月。1.6.4運行方式工程建成后變電站及輸電線路基本全年運行,因檢修、雷擊跳閘等問題,偶爾停止運行。資及環保投資工程靜態投資10124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為28.0萬元,占靜態總投資的0.28%,表1-10工程環保投資一覽表序號環保投資分項投資額(萬元)備注1環境監測與評價5/2施工期環保措施費用/3線路沿線平整及植被恢復8/4環保自驗收5/5合計281.8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通過現場勘察和現場監測可知,架空輸電線路所經區域為農田,比較空曠,合理避讓了沿線居民點,線路沿線工頻電磁環境、聲環境質量良好;電纜線路位于為城市道路綠化帶,沿線電磁環境良好,存在交通道路噪聲、揚塵問題。渭南北330kV變電站尚未建設,目前站址現狀仍為一般農田,站址四周無其他明顯工業企業污染源,根據本工程現狀監測結果可知,渭南北330kV變電站站址電磁環境及噪聲均滿足相關標準要求,不存在環境問題。西區110kV變電站正在建設中,站址位于渭南市華園路(規劃路)西側,建渭大道南側,站址四周無其他明顯工業企業污染源,根據本工程現狀監測結果可知,西區110kV變電站廠界電磁環境及噪聲均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可能存在施工噪聲、交通道路噪聲、揚塵問題。kVkV站、固市110kV變電站、辛市110kV變電站為已運行站,根據本工程現狀監測結果及參考其已有環評、驗收監測結果可知,渭南330kV變電站、穆屯110kV變電站、固市110kV變電站、辛市110kV變電站廠界電磁環境及噪聲均滿足相關標準要求,臨近道路可能存在交通道路噪聲、揚塵問題。2建設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簡況地理位置渭南北330kV送出工程位于渭南市臨渭區、經開區境內。渭南市臨渭區位于陜西省關中東部,北緯34o15′~34o45′,東經109o23′~109o45′。南依秦嶺與藍田縣相接,北部平原與蒲城縣相連,東以赤水河為界與華縣為鄰,西以零河為畔與臨潼區相望,東北以洛河故道與大荔縣相間,西北經肖高村與富平縣接壤。渭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陜西省省級開發區,地處渭南中心城市渭河北岸。渭南經開區總體規劃面積151.2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50平方公里。按照“高端性、生態性、人文性”的規劃理念,依托“一心、兩軸、三區”的城市建設構架,西部打造5平方公里的現代國際物流區;中部30平方公里為低碳環保工業聚集區;東部15平方公里是集商貿辦公、科研文教為一體的行政商務區。2.2地形、地貌、地質1)地形地貌本次線路位于渭南市臨渭區北部,該地貌單元屬于渭河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呈現南高北低,向北傾斜,海拔高度為350~450m之間,地形劃分為100%平地。2)地質、地層巖性線路途經區域的淺部地層主要由填土、黃土狀土、粉土及粉質粘土組成,以下為細—中砂層,呈稍密—中密,承載力較高,無不良地質條件。氣候、氣象項目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4℃,溫度最高為7月-18.6℃,年平均相對濕度70%,歷年平均風向頻率為東北風,全年平均風速1.7m/s,年平均雷暴日18.4d,年平均大風天18.6d,主要發生在春季。水文特征(1)地表水渭南市北界,區內河長138km,最小年徑流量47.1億m3(1974年),連續最大四個月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58.8%。渭 ms.5m,根據《陜西省水環境功能區劃》,渭南境內渭河水質段為Ⅲ類。(2)地下水項目所在區域地下水豐富,在300m內可分為潛水和承壓水兩大含水層。擬建廠址含水層主要為黃土層潛水,地下水埋深約40~60m,補給主要以大氣降水的形式入滲補充。地下水基本屬于HCO3-Ca或HCO3-CaMg型。本次勘察期間,沿線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為4-8m,地下水對線路桿塔基礎無影響。本工程線路在羅劉村北側約1km處跨越渭河,跨越渭河區域利用原有渭辛雙回塔架設,故本工程不會對河流的環境造成影響。輸電線路沿線地下水水位較深,主要受大氣降水和農業灌溉影響,可不考慮地下水對塔桿基礎的影響。生物多樣性本區植被條件中等,以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植被類型較為單一,農業植被在區內分布面積最大,評價區所在地為陜西省重要的蘋果和梨適生區,因此,以蘋果為主的經濟林在塬面與河流階地分布面積很大,同時,棗、梨、蘋果、花椒等經濟林在評價區內種植面積也較大;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次為高粱、玉米、谷子、糜子、豆類等。根據現場勘察,線路沿線植物主要果樹、零星樹木、花椒樹等。動物類型主要為有鼠、麻雀、狗、雞等,它們均為工程區域內的廣布種,具有一定數量。線路沿線未發現有珍稀保護動植物,自然生態環境較為穩定。3.1聲環境與電磁環境現狀3.1.1環境監測國網(西安)環保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于2019年6月4日~2019年6月5日對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線路所經區域進行現場檢測,檢測數據引自《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送出工程環境現狀檢測報告》(XDHJ/2019-030JC),檢測報告見(1)監測因子本項目主要監測因子為: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噪聲。(2)監測布點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中相關布點的規定,涉及環境保護目標時要定點布設,當線路路徑長度L<100km時,最少測點數量為2個。本工程有4處環境保護目標,線路路徑總長為50.08(單回線路長度約10.4km,雙回線路長度約2×39.68km)km<100km。本工程共布設12個監測點位,其中輸電線路沿線布設5個監測點位,環境保護目標處布設4個監測點位,330kV渭南北變站址布置1個監測點位,西區變東側110kV出線側布置1個監測點位,穆屯變東側110kV出線側布置1個監測點位。本項目環境現狀監測點布設見表3-1,環境現狀監測點示意圖見圖表3-1監測點布設一覽表測點監測地點布設理由對應分工程監測因子1渭南北330kV變電站站址站址/V建2固黨線10號塔Π接點擬建線路所經地下吉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3辛固線43號塔Π接點擬建線路所經地辛市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4X北側擬建線路所經地雙回架空線西區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5張村擬建線路所經地雙回架空線6大吉村(好味來面館)擬建線路所經地雙回架空線7西區變東側110kV出線擬擴建間隔進出線雙回架空線西區110kV變間隔擴建8穆屯變東側110kV出線擬擴建間隔進出線變電站進出線西區110kV變間隔擴建9陸風汽車售后服務(萬育紅車行)環境保護目標單回架空線穆屯變~西區變110kV線路梁村(楊明剛等3戶)環境保護目標雙回架空線布王村段雪鳳家環境保護目標雙回架空線渭南330kV變~渭南北330kV變雙回110kV線路前鋒村藺家鐵梅農資服務部環境保護目標雙回架空線備注:E-工頻電場強度;B-工頻磁感應強度;N-噪聲表3-2監測儀器一覽表序號名稱儀器編號證書編號證書有效期1SEM-600型工頻電磁場測試儀S-0175/G-0175CEPRT-DC(JZ)-2019-0102020年3月20日2AWA5688型聲級計00308850ZS20182088J2019年8月28日聲環境監測方法依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監測數據為等效連續A聲級,監測結果見表3-3。由監測結果可知,渭南北330kV變電站站址、輸電線路沿線所經區域晝間噪聲為42.1~50.6dB(A),夜間為39.8~44.6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晝間60dB(A),夜間50dB(A))限值要求,同時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4a類標準限值要求。環境保護目標處晝間噪聲為40.9~53.1dB(A),夜間為38.6~49.8dB(A),滿限值要求,臨近道路滿足4a類標準限值要求。穆屯變(在運站)東110kV出線側晝間、夜間環境噪聲監測值分別為52.5dB(A)dBAGB008)中2類、4a標準限值要求。西區變(施工中)東110kV出線側晝間、夜間環境噪聲監測值分別為42.3dB(A)和40.2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同時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限值要求。3.1.3電磁環境現狀工頻電磁環境監測方法依據《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試行)》(HJ681-2013)。監測結果見表3-4。由監測結果可知,本工程所在區域及環境保護目標處工頻電場監測值1.08~153.29V/m,工頻磁場監測值為0.010~0.365μT,均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20(GB8702-2014)中頻率為50Hz時工頻電場4000V/m、工頻磁場100μT的限值標準。2生態環境本工程位于渭南市經開區、臨渭區境內,線路沿線為道路綠化帶、一般農田,周圍無珍惜動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沿線動物主要為人工飼養狗、貓等常見動物,主要植被為蘋果樹、花椒樹、草藥等人工種植經濟植被。線路所經區域農業生態系統比較穩定。3.3主要環境保護目標:3.3.1評價等級(1)電磁環境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中有關評價等級的規定,架空輸電線路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10m范圍內無電磁環境敏感目標,評價等級為三級,確定本工程輸電線路評價等級為三級,評價等級選用條件見表3-5。表3-5評價等級電壓等級條件評價等級1.地下電纜2.架空輸電線路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10m范圍內無電磁環境敏感目標三級(2)聲環境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中聲環境評價等級的劃分原則,建設項目所處的聲環境功能區為GB3096規定的1類、2類地區,或建設項目建設前后評價范圍內敏感目標噪聲級增高量達3~5dB(A)[含5dB(A)],或受噪聲影響人口數量增加較多時,按二級評價。本工程輸電線路地處城市道路沿線及鄉村區域,確定本工程聲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二級。(3)生態環境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19-2011)中生態環境評價等級的劃分原則,依據項目影響區域的生態敏感性和評價項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圍,包括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將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本工程中110kV輸電線路的永久占地主要是塔基占地,約0.56hm2,臨時占地面積約為2.71hm2,小于2km2,占地類型屬于一般區域;工程新建輸電線路路徑長度約50.08km,最終確定本工程生態影響評價工作等級為三級。生態環境評價工作等級劃分21詳見表3-6。表3-6生態環境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表判定依據影響區域生態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圍面積≥20km2或長度≥100km面積2km2~20km2或長度50km~100km面積≤2km2或長度≤50km特殊生態敏感區一級一級一級重要生態敏感區一級二級三級一般區域二級三級三級本工程一般區域,總占地0.0327km2,路徑長度約50.08km三級(4)水環境輸電線路施工時由于線路塔基及牽張場較分散,施工周期短,輸電線路較短,可以利用沿線村莊,因此工程臨時施工生活用房采用租用民房的方式解決,不會對周邊水環境產生影響。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表水環境》(HJ2.3-2018),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為三級B,因此本工程對水環境影響僅進行簡要分析。3.3.2評價范圍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工程》(HJ24-2014)中有關評價范圍的規定,確定本工程輸電線路電磁環境、聲環境評價范圍為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30m區域,工程沿線無生態敏感區,生態環境評價范圍架空導線兩側300m帶狀區域。評價范見表3-7。表3-7評價范圍環境要素評價因子分類依據評價范圍電磁環境工頻電場工頻磁場110kV架空線路架空導線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30m區域聲環境連續等效A聲級110kV架空線路架空導線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30m區域生態環境/110kV架空線路架空導線兩側300m帶狀區域3.3.3環境保護目標本工程線路大多采用架空輸電線路,根據現場勘察,輸電線路沿線電磁環境評價范圍內(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30m范圍內)有4處環境保護目標。工程穆屯變~西區變110kV單回線路利用已有渭辛雙回路鐵塔(現架設1回)架設,在渭南北站向北約1km處跨越渭河。由于此處無需重新進行塔基施工,因此,線路跨越渭河處不作為本工程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環境保護目標詳情見表3-8,保護目標與線路位置關系見圖3-2—3-5。22表3-8本工程涉及的環境保護目標環境類別保護目標行政區劃功能對應分工程與線路位置關系備注境陸風汽車售后服務(萬育紅車行)臨渭區辦公穆屯變~西線路線路西側一層活動板房梁村(楊明剛等3戶)臨渭區居住線路北側20m二層尖頂磚混房布王村段雪鳳家臨渭區居住變~渭南北330kV變雙路線路西側30m一層平頂磚混房前鋒村(藺家)鐵梅農資服務部臨渭區居住線路東側30m一層尖頂磚混房23適用標準1、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標準,臨近交通干線兩側執行4a類標準;2、地表水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3、地下水執行《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Ⅲ類標準;4、環境空氣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1、施工期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變電站廠界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4類標準;2、工頻電磁場執行《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頻率50Hz工VmT牧草地、畜禽飼養地、養殖水面、道路等場所,其頻率50Hz的電場強度控制限值為10kV/m,且給出警示防護標志;廢水不外排。無無。245建設項目工程分析電纜溝道開挖修筑調試電纜線路運行電纜線路產生工頻電場電纜線路產生工頻磁場架空線路運行材料運輸立塔掛線運輸噪聲交通揚塵植被破壞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噪聲施工噪聲電纜溝道開挖修筑調試電纜線路運行電纜線路產生工頻電場電纜線路產生工頻磁場架空線路運行材料運輸立塔掛線運輸噪聲交通揚塵植被破壞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噪聲施工噪聲植被破壞電纜線路、架空線路施工期、運營期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見圖5-1、圖5-2。(1)電纜線路施工期及運行期工藝流程產污環節見下圖:電纜鋪設土方轉運產生揚塵施工機械產生噪聲基礎施工產生建筑垃圾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圖5-1本工程110kV電纜輸電線路工程運行期環境影響示意圖(2)架空線路施工期及運行期工藝流程產污環節見下圖:基礎澆筑土地占用植被破壞施工噪聲圖5-2本工程110kV架空輸電線路工程運行期環境影響示意圖主要污染工序:5.2.1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①施工揚塵架空線路基礎開挖會破壞地表植被,使土壤裸露,容易產生揚塵。②施工噪聲施工期現場有挖掘機、商混車、架線牽引機等運行都會產生噪聲,施工人員現場活動等也會產生噪聲。③固體廢物桿塔建設、組立等過程中可能產生少量邊腳廢料,包裝廢料等。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25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日常活動會產生少量生活垃圾、生活污水。⑤生態破壞施工過程中桿塔塔基建設都會對土壤結構造成破壞,對地表植被也會造成破壞。5.2.2運營期主要污染工序①電磁架空輸電線路輸送電能過程中會產生工頻電磁場。②噪聲架空輸電線路運行過程中,線路會產生電暈噪聲。污染物產生量施工期約12個月,施工人員平均約30人,生活垃圾產生量按0.5kg/(人?d)計,施工期施工人員共產生生活垃圾3.6t,生活污水產生量按30L/(人?d)計,施工期施工人員共產生生活污水216m3。266項目主要污染物產生及預計排放情況類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稱處理前產生濃度及產生量(單位)排放濃度及排放量(單位)大氣污染物施工期挖方、植被破壞等揚塵/《施工場界揚塵排放限值》(DB61/1078-2017)中表1揚塵控制限值要求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人員物主要為污水產生量216m3施工期間施工人員租用沿線住戶空置房間,生活污水通過住戶家中旱廁收集廢物施工期施工人員生活垃圾3.6t現場收集,隨進出施工車輛運出,通過市政垃圾桶處理塔基開挖土方/僅塔基建設進行挖方,土方平攤至周邊綠化帶聲施工機械聲/《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變電站《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GB08)中2類、4類標準架空輸電線路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2類,臨近道路4a類標準輸電線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輸電電纜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工頻電場0V/m、工頻磁場100T的要求,架空線路下耕地、園地、牧草地、畜禽飼養地、養殖水面、道路等場所,其頻率50Hz的電場強度控制kV/m,且給出警示防護標志本工程共6段架空線路,地處城市、鄉村區域。工程穆屯變~西區變110kV單回線路位于城市區域,該線路前段利用原110kV渭固、渭辛四回路鋼管桿(現架設2回)進行架設,后段利用110kV渭辛雙回路鐵塔(現架設1回)架設,工程量較小,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其余5段輸電線路走線大部分處于農田中,架空輸電線路多采用鐵塔。基礎建設開挖階段對土壤結構會造成一定的破壞,基礎建設開挖導致土方裸露容易造成揚塵。施工過程中塔基占地及施工臨時占地對地表植被會造成一定的破壞。施工期加強施工管理,施工結束后及時對占用土地進行恢復建設,占用農田區域及時進行復耕,減小工程施工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27架空線路運行期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輸電線路運行期間不產生廢水、廢棄、固體廢棄物,運行期間對周圍生態環境無影響。287.1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7.1.1大氣環境影響分析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電纜溝道、頂管施工、桿塔基礎開挖過程中造成土壤裸露,容易產生揚塵,施工車輛過往行駛容易帶起地面塵土產生揚塵。建議采取的環保措施:(1)基礎開挖建設階段易產生揚塵,施工現場進行灑水降塵,土方堆積處進行防塵覆蓋,減少揚塵的產生。(2)風力較大時(大于4級),停止挖方等作業,避免引起揚塵。(2)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建設,減少挖方量,減小臨時占地。(3)文明施工,盡量選用已有道路進行材料運輸等作業,減少施工過程中對地表植被的破壞。(4)施工過程中加強綠化建設,施工結束后及時對地表進行綠化恢復,占用農田區域及時進行平整復耕。本工程部分線路位于鄉村區域,植被覆蓋率較高,工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少量揚塵能很快被植被吸附,通過加強施工管理,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揚塵排放能夠滿足《施工場界揚塵排放限值》(DB61/1078-2017)中標準限值,對周圍環境空氣影響不大。7.1.2水環境影響分析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會產生少量的生活污水。建議采取的環保措施:(1)施工人員盡量租用施工現場周圍居民空置房間,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周邊農戶旱廁處置。(2)施工過程中使用商品混凝土,現場不設攪拌站,避免施工廢水的產生影響土壤及地下水。(3)沿線地下水水位較深,地下水埋深大于10m,主要受大氣降水和農業灌溉影響,工程塔基建設開挖小于10m,工程建設對地下水基本無影響。(4)工程輸電線路跨越渭河,本工程跨越渭河段線路利用原110kV渭辛雙回路鐵塔(現架設1回),僅涉及架線施工,對河流影響較小。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施工期施工人員對周圍水環境不會產生影響。297.1.3聲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噪聲主要包括:施工機械設備噪聲和物料運輸車輛交通噪聲。建議采取的環保措施:(1)施工期間優先采用低噪聲施工設備,加強施工期施工設備監管,定期維護檢修,保證施工設備運行噪聲排放處于正常水平,避免施工設備噪聲非正常排放。(2)加強施工監督,禁止夜間及午休階段施工,防止造成噪聲擾民。(3)施工過程中施工車輛經過居民區減速慢行,減少鳴笛次數,降低車輛過往對居民區產生的噪聲影響。(4)合理布放牽引機等設備,遠離居民區,降低架設架空輸電線路對周圍居民區聲環境的影響。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過程中對周圍聲環境的影響,確保施工場界噪聲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限制要求。7.1.4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固體廢物主要來源于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桿塔邊角廢料、包裝材料、土方和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等。建議采取的環保措施:(1)施工過程中加強管理,提高人員綜合素質,增強環保意識,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加強廢物綜合利用,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2)施工過程中挖方臨時堆積于塔基周圍,塔基建設完成后,堆積土方部分進行回填,多余土方平攤至塔基周圍。(3)施工現場進行環境管理,每日施工完成后,對施工現場進行整理,收集施工現場固體垃圾,由進出施工車輛外運,通過臨近市政垃圾桶收處置。(4)及時收集桿塔建設過程中產生的邊角廢料,對于包裝材料等可回收固體廢物進行回收,作為廢舊物資處置。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施工期固體廢物能夠妥善處置,對周圍環境不會造成影響。7.1.5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本工程地處鄉村區域,所經區域植被多為小麥、玉米、蘋果、花椒等農作物,工程建設塔基開挖會破壞地表植被。建議采取的環保措施:30(1)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控制開挖量及開挖范圍,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設對工程區域地表擾動。(2)挖方等作業應避開大風天、雨天等不良天氣,對于堆積土方應進行苫蓋,減少水土流失及揚塵,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3)施工過程中非必要情況下,盡量減少對沿線道路綠化帶、農田的踩踏、占壓、開挖等,減小工程建設對沿線植被的影響。(4)施工期做好環保監督工作,禁止亂堆亂棄,加強臨時堆土的攔擋、苫蓋,減小水土流失。(5)開挖土方堆砌過程中,表層土單獨堆砌,待施工結束后,表層土進行回填,減小工程建設對土壤結構的影響。(6)施工結束后,對施工臨時占地進行平整及綠化恢復建設,播撒草籽種植當地易活樹苗,對于農田區域及時進行平整復耕。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工程施工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能夠得到一定的緩解,降低了工程建設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7.1.6土壤環境影響分析桿塔基礎建設階段會進行挖方作業,對地表土壤會產生一定的破壞,基礎澆筑混凝土,會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影響土壤生產力,其他較大雜物如石塊、型鋼、鐵絲、木料進入土壤,會對耕地作業機械產生影響。建議采取的環保措施:(1)開挖土方堆砌過程中,表層土單獨堆放,待施工結束后,表層土進行回填,減小工程建設對土壤結構的影響。(2)加強施工過程中加強裸露土方苫蓋,減少有風天氣下塵土飛揚,降低雨天雨水沖刷造成的水土流失。(3)相關施工人員進行環保知識宣傳教育,嚴禁施工工程中掩埋垃圾、傾倒污水。(4)防雷接地線盡量緊貼塔基基礎深埋,避免對地表農產作業造成影響。輸電線路塔基開挖土方量較少且塔基分布比較分散,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工程建設可將對土壤的影響降到最低。317.2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7.2.1電磁環境影響分析(1)變電站工程本工程中渭南北330kV變電站擴建2個110kV出線間隔,該工程同渭南北330kV變電站同期建設,變電站平面布置總體不發生變化,主變、電容、電抗等主要工頻電磁場產生源不發生變化,擴建間隔對變電站整體電磁環境影響不大,根據《渭南北33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渭南北330kV變電站類比已運行滈河330kV變電站進行類比預測結果可知,類比變電站廠界工頻電場值為12.76~907.4V/m,工頻磁場值為0.044~5.251μT,可以預測渭南北330kV變電站周圍電磁環境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頻電場4000V/m、工頻磁場100T的控制限值要求。本工程中西區110kV變電站擴建2個110kV出線間隔,該工程同西區110kV變電站同期建設,變電站平面布置總體不發生變化,主變、電容、電抗等主要工頻電磁場產生源不發生變化,擴建間隔對變電站整體電磁環境影響不大,根據《渭南西區11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中西區變類比已運行110kV居安變進行類比預測結果可知,類比變電站廠界工頻電場值為0.23~24.20V/m,工頻磁場值為0.18~0.64μT,可以預測西區110kV變電站周圍電磁環境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頻電場4000V/m、工頻磁場100T的控制限值要求。本工程中穆屯110kV變電站擴建2個110kV出線間隔,變電站平面布置總體不發生變化。變電站平面布置總體不發生變化,主變、電容、電抗等主要工頻電磁場產生源不發生變化,擴建間隔對變電站整體電磁環境影響不大。根據中心(穆屯)110kV變電站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報告即《中心(穆屯)110kV輸變電工程環境現狀監測報告》中穆屯變廠界電磁監測結果可知,廠界工頻電場值為0.53~5.97V/m,工頻磁場值為0.024~0.052μT,可以預測穆屯110kV變電站周圍電磁環境能夠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工頻電場4000V/m、工頻磁場100T的控制限值要求。本工程中渭南330kV變電站110kV保護更換工程、固市110kV變電站改造工程、辛市110kV變電站改造工程不改其變電站原總體平面布置,主變、電容、電抗等主要工頻電磁場產生源不發生變化,因此,對變電站整體電磁環境影響不大,其原有電磁環境水平不改變。(2)線路工程32本工程新建110kV輸電線路分為架空線路和電纜線路兩部分。本工程新建雙回線路長度約2×39.68km,其中電纜線路長1.63km,同塔雙回線路長38.05km;新建單回線路長度約10.25km,其中電纜線路長1.25km,單塔單回架空線路1.3km,穆屯變~西區變單回線路長7.7km。穆屯變~西區變單回線路由穆屯變110kV出線間隔電纜出線后前段利用原有渭固、渭辛四回鋼管桿(現架設2回)向北走線形成同桿3回鋼管桿架空線路,后段利用渭辛雙回路鐵塔(現架設1回)形成同塔雙回架空線路。由于本工程110kV電纜線路長度較短且電纜線路位于地下,運行期產生的工頻電場會被大地屏蔽,不會對地面環境產生影響,本環評中不進行預測分析;單塔單回架空線路僅1.3km,線路所經區域無環境保護目標,相對影響較小,本環評中不進行預測分析。因此,本次環評重點進行110kV同塔雙回鐵塔、同塔雙回鋼管桿及同塔3回鋼管桿線路(按最終4回)的類比預測分析與理論計算預測。理論計算預測結果詳見《渭南北330kV變電站110kV輸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專項評價》。1)類比分析①類比對象的選擇本工程110kV同塔雙回線路包括同塔雙回鐵塔線路及110kV穆屯變~西區變單回線路部分路段與110kV渭辛線同桿架設形成同塔雙回鋼管桿線路。因同塔雙回鋼管桿線路產生的電磁環境影響較同塔雙回鐵塔線路小,因此,針對110kV同塔雙回線路,本次評價均選擇110kV同塔雙回鐵塔線路進行類比。為預測本工程110kV線路中同塔雙回線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選用同塔雙回110kV西(莊)~重(陽)I、II線作為同塔雙回110kV線路的類比對象;為預測本工程110kV穆屯變~西區變單回線路(前段)與原有110kV渭固、渭辛同桿架設(現架設2回)形成同桿3回鋼管桿線路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本次環評按最終4回線路最大影響選用同塔四回110kV蘇統III、統阿III線作為類比kVI序號比較條件本項目同塔雙回線路(28號~29號塔)(類比)1電壓等級2架線方式雙回路,鐵塔、鋼管桿雙回路,鐵塔3導線型號LGJ-300/40LGJ-300/40334相間距4-6m4-6m5相序排列逆相序逆相序6地理位置渭南地區渭南韓城地區由表7-1可知,本項目同塔雙回架空線路與110kV西重I、II線電壓等級、架線方式、導線型號、相序排列均相同,地理位置相似,能更好的反映電磁環境的影響,因此本項目選取的線路類比對象是合適的。序號比較條件本工程單回線路與原有其它線路形成的四回線路II1電壓等級2架線方式四回路,鋼管桿四回路,鋼管桿3相間距4~6m4~6m4相序排列逆相序逆相序5線高6地理位置渭南市臨渭區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由表7-2可知,本工程單回線路與原有其它線路同桿架設形成的同塔四回架空線路與110kV蘇統III、統阿III線電壓等級、架線方式等均相同,地理位置相似,因此本工程選取的線路類比對象是合適的。②類比結果同塔雙回110kV西重I、II線的數據引自《西重110kV輸變電工程環境現狀監測報告》(XDY/FW-HB49-02-2018),見附件6。根據類比監測報告,同塔雙回110kV西重I、II線的電磁環境監測結果統計見表7-3。同塔四回110kV蘇統III、統阿III線的數據引自《馬王(統源)110kV輸變電工程環境現狀監測報告》(XDY/FW-HB08-02-2018),見附件7。根據類比監測報告,同塔四回110kV蘇統III、統阿III線的電磁環境監測結果統計見表7-4。a、工頻電場強度類比預測結果表明:同塔雙回110kV西重I、II線斷面工頻電磁場強度最大值為1366V/m和0.084μT。因此可推斷本工程建成投運后工頻電場強度與工頻磁感應強度均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頻率50Hz的電場、磁場公眾曝露控制Vm、以100μT作為工頻磁感應強度控制限值。b、工頻磁感應強度34類比預測結果表明:同塔四回110kV蘇統III、統阿III線斷面工頻電磁場強度最大值為239.32V/m和0.0502μT。因此可推斷,本工程建成投運后,工頻電場強度與工頻磁感應強度均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頻率為50Hz時以4000V/m作為工頻電場強度控制限值、100μT作為工頻磁感應強度控制限值要求。c、環境保護目標電磁環境影響分析本工程共4處環境保護目標,梁村(楊明剛家等3戶)位于110kV同塔雙回架空線T布王村段雪鳳家位于110kV同塔雙回架空線路西側30m,根據類比結果,其工頻電場強Vm0.016μT;前鋒村(藺家)鐵梅農資服務部位于110kV同塔雙回架空線路東側30m,根據類比結果,其工頻電場強度為34.64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16μT;陸風汽車售后服務(萬育紅車行)位于110kV同塔四回架空線路西側11m,根據類比結果,其工頻電場強度<115.44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0325μT,均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頻率為50Hz時以4000V/m作為工頻電場強度控制限值、100μT作為工頻磁感應強度控制限值要求。2)理論預測分析根據《110~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要求線路走廊在分別過居民區、非居民區時導線對地的最低高度為7m、6m;根據本項目可研資料,本項目預測電壓為121kV,同塔雙回、四回110kV輸電線路預測電流均為450A。因此預測時采用導線對地的最小距離為7m、6m,距導線投影中心線0~50m、地面高度1.5m空間范圍內計算工頻電磁場強度分布情況。a、工頻電場強度理論預測計算結果表明:110kV同塔雙回線路(直線塔),在6m線路高度的計算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2057.7V/m,在7m線路高度的計算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1494.2V/m。110kV同塔雙回線路(鋼管桿),在6m線路高度的計算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1851.9V/m,在7m線路高度的計算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1327.4V/m。110kV同塔四回鋼管桿在6m線路高度的計算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2127.1V/m,在7m線路高度的計算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1569.5V/m,均低于4000V/m的標準要求。b、工頻磁感應強度理論預測計算結果表明:110kV同塔雙回線路(直線塔),在6m線路高度的計算35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10.627T,在7m線路高度的計算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7.715T。110kV同塔雙回線路(鋼管桿),在6m線路高度的計算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9.432T,在7m線路高度的計算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6.561T。110kV同塔四回鋼管桿在6m線路高度的計算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11.002T,在7m線路高度的計算條件下預測結果最大值為8.039T,均遠小于100T的標準限值要求,由此可知,工頻磁場對電磁環境影響較小。c、環境保護目標電磁環境影響分析本工程共4處環境保護目標,按照居民區最低設計線高(7m設計)。保護目標梁村(楊明剛家等3戶)附近桿塔為(1GGD2-SZG2塔)型鋼管桿,住戶圍墻距離邊導線20m,因此以同塔雙回線路(1GGD2-SZG2型,7m線路高度)距線路中心20m處的工頻電磁場理論預測值作為環境保護目標處的工頻電磁場預測值;布王村段雪鳳家處桿塔為1D1模塊鐵塔,住戶圍墻距離邊導線30m,因此以同塔雙回線路(1D1-SZ1型,7m線路高度)距線路中心30m處的工頻電磁場理論預測值作為環境保護目標處的工頻電磁場預測值;前鋒村(藺家)鐵梅農資服務部附近桿塔為1D1模塊鐵塔,住戶圍墻距離邊導線30m,因此以同塔雙回線路(1D1-SZ1型,7m線路高度)距線路中心30m處的工頻電磁場理論預測值作為環境保護目標處的工頻電磁場預測值;陸風汽車售后服務(萬育紅車行)附近桿塔為1GGH3模塊鋼管桿,距離邊導線11m,因此以同塔四回線路 (1GGH3-SSDJ型,7m線路高度)距線路中心11m處的工頻電磁場理論預測值作為環境保護目標處的工頻電磁場預測值。預測值見表7-5。理論預測計算結果表明:環境保護目標處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均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的控制限值要求、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本工程架空線路經過居民區時控制導線對地最小距離在6m以上,根據輸電線路電磁分布規律,隨著與線路投影中心距離的增加,地面工頻電磁場強度逐漸降低,由此可以預測本工程線路投運后,本工程所在區域環境保護目標處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可以滿足4000V/m、100μT控制限值要求,同時架空輸電線路下為耕地、園地、牧Hz強度控制限值為10kV/m的評價標準。實際工程中,輸電線路經過居民區時,架空線路最低弧垂設計線高遠遠超過7m,36實際產生的工頻電磁場值遠低于預測值,環境保護目標處工頻電磁場能夠滿足國家標準規范要求。7.2.2聲環境影響分析(1)變電站聲環境影響分析變電站的可聽噪聲主要是變壓器等高壓電器設備運行時所產生的電磁噪聲,通風冷卻用的風機所產生的機械動力噪聲,以中低頻噪聲為主。本工程變電站間隔擴建工程,不新增主變等設備,變電站噪聲排放水平基本無變化。根據《渭南北33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渭南北330kV變電站廠界聲環境理論預測結果可知,渭南北330kV變電站廠界處噪聲貢獻值為41.1~47.04dB(A),同時根據類比已運行滈河330kV變電站進行類比預測結果可知,類比變電站廠界晝間噪聲值為40.1~44.4dB(A),夜間噪聲值為35.6~40.7dB(A);根據《渭南西區110kV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中西區110kV變電站廠界聲環境以西區110kV變電站廠界現狀噪聲監測結果與類比變電站(居安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