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新課標解讀-北師大王磊2024-3-20_第1頁
高中化學新課標解讀-北師大王磊2024-3-20_第2頁
高中化學新課標解讀-北師大王磊2024-3-20_第3頁
高中化學新課標解讀-北師大王磊2024-3-20_第4頁
高中化學新課標解讀-北師大王磊2024-3-2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化學新課標王磊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新課標引領基礎化學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時代新課標、新教材、新教學、新高考、新評價的“五新”已經成為化學教育新時代的重要標志。立德樹人、學科育人,核心素養、學科能力,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創新人才培養成為化學教育新時代的重要特征。近年來我國基礎化學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化學教育已經邁入新時代。發展歷程和課程理念1.20年基礎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演進歷程和特征2021年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課程理念和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2001年義教課標2011年義教課標2003年高中課標2017年高中課標基于三維目標的基礎教育化學新課程特征(2001、2011版初中、2003版高中)20年基礎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演進歷程和特征新課程通過課程標準對我國21世紀前20年的初高中化學課程進行了系統設計,包括,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明確提出“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的課程理念,并依據科學素養的基本內涵構成,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3個維度的課程目標體系,特別設定了學生科學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的具體發展目標和要求。義務教育階段設置分科化學與綜合課(科學課)化學并存的課程結構;高中階段設置了基于模塊的多樣化選擇性的課程結構。構建了“模塊化、主題性;多元化、層次性;結構化、建構性”的課程內容體系,明確強調STS的科學教育思想。對新課程的教學、評價、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提出了系列實施建議和要求,倡導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教學方式,以及旨在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核心素養導向的基礎教育化學新課程特征(2017和19版高中、2022版初中)20年基礎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演進歷程和特征新課程通過課程標準對我國2020-2035年的初高中化學課程進行了系統設計,包括,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明確提出“立德樹人,學科育人,全面發展學生的課程/學科核心素養素養”的課程理念,凝練學科/課程核心素養框架、內涵和水平表現,

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體系,以及學業質量標準。適應新高考方案,設置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級課程結構,體現基礎性、選擇性和多樣性。構建核心素養導向的學習主題、大概念統領的多維課程內容結構,規定10%跨學科實踐活動。對新課程的教學、評價、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提出了系列實施建議和要求,倡導大概念統領學習主題單元整體教學、評學教一體化教學、基于探究和實踐的教學、真實問題解決和項目式教學,以及深度學習等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改革,以及旨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過程性評價、增值性評價、綜合性評價。繼承創新、持續發展、走進新時代課程理念立德樹人、學科育人;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基礎性、多樣性選擇性、時代性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結構

教學改革知識啟發講授→探究教學、STSE教學→素養發展導向教學、項目教學、跨學科綜合實踐、認識發展型教學、學習主題大概念統領/多維整合單元整體、評學教一體、信息技術融合等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純學科知識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核心素養導向;簡單雙基知識技能和一般探究過程方法圍繞大概念的多維內容(核心知識、程序策略、探究實踐性、態度情感類內容);規定學生必做實驗—至少10%的跨學科實踐活動

評價改革紙筆考試評價→評價方式多樣化、能力立意→素養導向、基于學業要求和學業質量標準、過程性、增值性、綜合性評價“知識、技能”雙基課程目標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基礎性、多樣性、選擇性學科/課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義務教育分科課程綜合課程分科課程綜合課程跨學科主題發展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和自學能力;注重基礎性

基礎教育化學課程改革發展堅持目標導向,增強課程的思想性.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德育為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反映時代特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堅持問題導向,增強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指導性、可操作性堅持創新導向,體現綜合性、實踐性、適宜性、時代性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課程標準修訂的指導思想和原則1.充分發揮化學課程的育人功能2.整體規劃素養立意的課程目標3.構建大概念統領的化學課程內容體系5.倡導實施促進發展的化學教學評價4.重視開展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教學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課程結構及開課建議2.必修化學(4學分)化學科學與實驗探究常見無機物的性質與應用簡單有機物的性質與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和化學反應規律、化學與社會發展系列2:化學與社會選修(0--4學分)0.5學分為單位系列1:實驗化學系列3:發展中的化學科學選擇性必修(0、6學分)化學反應原理模塊(2學分)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2學分)有機化學基礎模塊(2學分)畢業要求任選要求完全校本任意選修選科學生全學全考

分科化學課程綜合理科課程高中9-12年級

小學課程課程小學1-6年級或初中7-9年級基礎教育化學課程結構全體學生全體高中學生高中化學新課程方案必修化學(4學分)化學科學與實驗探究常見無機物的性質與應用簡單有機物的性質與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和化學反應規律、化學與社會發展系列2:化學與社會選修(0--4學分)0.5學分為單位系列1:實驗化學系列3:發展中的

化學科學選擇性必修(0、6學分)化學反應原理模塊(2學分)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2學分)有機化學基礎模塊(2學分)新增合并保留高考要求畢業要求任選要求不分模塊要選全選完全校本任意組合新課程方案的實施建議

(1)必修化學可以以學年為單位進行整體安排(2)必修化學可以進行分類分班教學(3)合理安排選必化學三個模塊的學習順序(4)統籌安排時間完成選必課程的修習(5)每周固定時間平行開設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

體現基礎性、多樣性、選擇性

保持原有課程結構的整體適應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更便于學校實施和兼容新課程課程結構的整體理解、實施及其與新高考的關系?問題11:怎么詮釋選擇性必修3中《有機化學基礎》對物質結構內容的引入與加深,新教材講解順序上必須先講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嗎?物質結構內容的加深是否意味著后期全國卷要取消選做題型嗎?問題16:如何在新課標新教材下有效應對舊高考模式。問題17:在教學和復習備考兩個方面需要做怎樣的準備,迎接第一次新高考模式的到來。與課程結構相關的一線老師問題核心素養及課程目標3.基礎教育化學課程的核心素養發展整體要求體現義務教育與高中核心素養的銜接關系與科學、物理、生物學課程核心素養框架一致基于核心素養提出課程目標及學業質量標準統領并具體化于學習主題的課程內容和學業要求中化學觀念體現基礎性、階段性、成長性,既體現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又體現科學領域素養態度責任為價值和立場,化學觀念是特征和基礎,科學思維是核心和內涵,探究實踐為表現和途徑科學態度與責任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實踐

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反映跨領域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面向未來的共通素養模型認知證據推理批判創新學習方法科學探究、工程設計、社會實踐、自主合作分類觀元素觀微粒觀變化觀對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態度、社會責任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化學學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現了化學課程學習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價值。高中學段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5個方面?;瘜W學科核心素養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是化學核心素養的實踐基礎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核心素養的思維核心宏微結合與變化平衡是化學核心素養的學科特征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是化學核心素養的價值立場認識方式知識基礎能力活動問題情境精神價值層面實踐認識層面理性認識層面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情感

態度

價值觀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科學認識和觀念科學思維與方法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宏觀辨識微觀探析變化觀念平衡思想科學態度社會責任各類素養的關系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證據推理模型認知實驗探究創新意識三維目標(科學素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更加整合更有功能更加具體明確更有學科內涵情感

態度

價值觀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科學認識和觀念科學思維與方法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宏觀辨識微觀探析變化觀念平衡思想

學科核心素養的系統構成模型創新遷移創新思維系統探究復雜推理應用實踐簡單設計推論預測分析解釋學習理解說明論證概括關聯辨識記憶課程、教學年級水平學科思想認識方式認識思路認識角度知識經驗基礎實質內涵能力活動及表現問題情境認識對象直接、間接;熟悉、陌生核心知識、活動經驗王磊,教育研究,2016.9示例:“無機物”主題學科能力及核心素養系統模型化合價物質組元素不同元素核心知識和活動經驗類別通性代表物位-構-性物質結構反應規律認識方式給定角度提示角度自主角度熟悉原型間接度簡單變式陌生復雜研究對象及問題情境元素化合物熟悉度宏觀-微觀靜態-動態定性-定量孤立-系統物質任務類型B1分析解釋A1辨識記憶C3創新思維A2概括關聯A3說明論證B2推論預測B3簡單設計C1復雜推理C2系統探究認識角度認識方式類別多角度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學科素養保存檢驗使用鑒定分離制備性質轉化分類、氧化還原、離子反應原子結構、周期律表王磊等,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科能力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設計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評目標的重難點及建議如何將核心素養發展要求(課程目標)轉化為單元和課時的教、學、評目標建立知識和素養發展的關系,明確核心素養發展目標及其內容載體途徑1——基于核心知識,挖掘并外顯核心素養發展價值,途徑2——基于核心素養,選取核心知識等內容載體,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已知點和發展點設計大單元下各課時的教學目標基于學生的主題認識模型(認識角度和思路)的障礙點和水平差異確定核心素養導向的評價目標建立問題情境素材及活動任務與知識獲得及素養發展的關系,設計核心素養發展目標的達成途徑問題8:對于學情一般的孩子,有限的課時更應注重四種能力(化學實驗探究、獨立思考、信息獲取與加工、自主學習)中的哪一些呢?問題1:教材內容中各個章節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科核心素養。高考考點與核心素養如何銜接。問題2:初中化學沒有新教材,所以我們的問題是“初中化學如何與高中新教材銜接?-----基于核心素養和學習主題的學習進階

關于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一線老師的問題課程內容修訂重點4.基礎教育化學課程內容結構主題1化學科學與實驗探究、主題2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主題3物質結構基礎及化學反應規律主題4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主題5化學與社會發展模塊1.化學反應原理模塊主題1化學反應與能量主題2化學平衡和化學反應速率主題3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模塊2.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主題1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主題2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及空間排布主題3研究物質結構的方法與價值模塊3.有機化學基礎模塊主題1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主題2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主題3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系列1:實驗化學主題1基礎實驗主題2化學原理探究主題3化工生產過程模擬實驗主題4STSE綜合實驗系列2:化學與社會主題1化學與生活主題2化學與技術主題3STSE綜合實踐系列3:發展中的化學科學主題1化學科學研究進展主題2作為交叉學科的化學主題3化學工程研究進展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義務教育課程主題1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主題2物質的性質于應用、主題3物質的組成與結構主題4物質的化學變化、主題5化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課程內容的修訂重點

01.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確立學習主題02.基于學習主題明確大概念03.圍繞大概念構建多維課程內容結構04.設置跨學科實踐主題,增強實踐性和綜合性05.明確學業要求,提供教學提示,促進教學評一體化關鍵:打通知識與能力和素養的關系,建立從知識到能力和素養的轉化通道基于學習主題構建大概念統領的多維課程內容結構

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每個學習主題包括五維內容要求1——主題大概念2——核心知識和技能3——基本研究思路與方法4——重要應用和正確態度5——必做實驗和跨學科實踐活動4.必做實驗和綜合實踐活動既作為學習內容又作為學習方式貫穿各主題,以必做實驗和10%綜合實踐學習活動為牽引,基于項目式學習和實驗探究學習各主題,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自主、合作、實踐、創新。3.化學與社會及跨學科學習既集中呈現又體現在各主題中,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基于STSE真實問題情境學習各主題,體現用中學、學以致用和跨學科綜合?;瘜W與社會跨學科實踐物質組成及結構物質性質及應用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化學觀念化學觀念化學觀念1.核心素養導向設置學習主題2.基于學習主題,構建大概念統領多維課程內容結構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觀念教學提示:教學策略建議學習情境素材建議學習活動建議學業要求:基本理解簡單應用綜合問題解決必修課程的內容主題

主題一:認識化學科學與科學探究主題二:常見無機物的性質和應用主題三:物質結構基礎與化學反應規律主題四: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主題五:化學與社會發展規定必修課程學生必做實驗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用化學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雜質離子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原電池搭建簡單有機化合物分子的球棍模型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質必修課程具體知識內容的調整修訂前修訂后變化無機鈉、鋁、鐵、銅等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鈉、鐵及其重要化合物減少鋁、銅的系統認識氯、氮、硫、硅等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減少硅的系統認識有機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知道有機化合物分子是有立體結構的,以甲烷、乙烯、乙炔、苯為例認識碳原子的成鍵特點,以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為例認識有機化合物中的官能團。初步認識有機分子的立體結構;初步認識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質。知道乙醇、乙酸、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認識乙烯、乙醇、乙酸的結構及其主要性質與應用。結合實例認識甲烷、苯、甲醛、油脂、糖類、蛋白質、高分子等有機化合物在生產生活領域中的重要應用。認識性質限定3種物質:乙烯、乙醇、乙酸物質結構能結合有關數據和實驗事實認識元素周期律。以第三周期的鈉、鎂、鋁、硅、氯為例了解金屬、非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的遞變規律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間結構。增加對空間結構的認識各主題修訂重點主題一修訂重點1.整合“認識化學科學”與“化學實驗基礎”為“化學科學與實驗探究”主題2.建立科學探究的大概念(核心觀念)3.明確化學實驗探究能力培養的內涵,規定學生必做實驗4.明確實驗探究能力的學業表現要求5.強調實驗探究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安全意識的培養1.核心觀念統領,聚焦學科大概念2.刪減調整具體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3.注重元素化合物知識與STSE知識的融合,體現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內涵實質4.明確素養導向的學業要求主題二修訂重點主題三修訂重點1.基于元素周期律(表)發展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2.基于化學鍵概念發展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3.基于化學反應規律發展學生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主題四修訂重點1.增加官能團概念,初步建立有機物的認識框架2.結合典型有機化合物分子,幫助學生建立有機分子結構的認識3.調整對典型有機化合物性質和應用的學習要求主題五修訂重點1.建立化學與社會發展主題的整體認識框架2.提出化學與社會發展的核心觀念3.明確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素養的具體能力表現期望重點主題解讀

——以主題二“常見無機物的性質和應用”為例

學科核心素養的系統構成模型創新遷移創新思維系統探究復雜推理應用實踐簡單設計推論預測分析解釋學習理解說明論證概括關聯辨識記憶課程、教學年級水平學科思想認識方式認識思路認識角度知識經驗基礎實質內涵能力活動及表現問題情境認識對象直接、間接;熟悉、陌生核心知識、活動經驗王磊,教育研究,2016.9基于學習主題構建大概念統領的多維課程內容結構,整合發展核心素養學習主題大概念B遷移創新(綜合問題解決)創新思維系統探究復雜推理應用實踐(簡單應用)簡單設計推論預測分析解釋學習理解(基本理解)說明論證概括關聯辨識記憶課程教學水平學科思想認識方式認識思路認識角度

核心知識C思路方法M實驗實踐活動P重要應用及態度A問題情境、應用價值、態度觀念核心知識、活動經驗學業要求示例:“無機物”主題學科能力及核心素養系統模型化合價物質組元素不同元素核心知識和活動經驗類別通性代表物位-構-性物質結構反應規律認識方式給定角度提示角度自主角度熟悉原型間接度簡單變式陌生復雜研究對象及問題情境元素化合物熟悉度宏觀-微觀靜態-動態定性-定量孤立-系統物質任務類型B1分析解釋A1辨識記憶C3創新思維A2概括關聯A3說明論證B2推論預測B3簡單設計C1復雜推理C2系統探究認識角度認識方式類別多角度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學科素養保存檢驗使用鑒定分離制備性質轉化分類、氧化還原、離子反應原子結構、周期律表王磊等,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科能力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主題2:常見的無機物及其應用【內容要求】2.1元素與物質B、M認識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種類的物質,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可以對物質進行分類;同類物質具有相似的性質,一定條件下各類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認識元素在物質中可以具有不同價態,可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實現含有不同價態同種元素的物質的相互轉化。認識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

必修課程主題2常見無機物的性質和應用的內容要求2.2氧化還原反應認識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知道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2.3電離與離子反應認識酸、堿、鹽等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發生電離。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2.4金屬及其化合物結合真實情境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鐵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了解這些物質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2.5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結合真實情境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這些物質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必修課程主題2常見無機物的性質和應用的內容要求C2.6物質性質及物質轉化的價值A

結合實例認識金屬、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多樣性,了解通過化學反應可以探索物質性質、實現物質轉化,認識物質及其轉化在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自然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中的重要價值。2.7學生必做實驗P●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癫煌瑑r態含硫物質的轉化?!裼没瘜W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雜質離子。

必修課程主題2常見無機物的性質和應用的內容要求

必修課程主題2常見無機物的性質和應用的學業要求

1.能依據物質類別和元素價態列舉某種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電離、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對常見的反應進行分類和分析說明。能用電離方程式表示某些酸、堿、鹽的電離。

2.能用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正確表示典型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

3.能從物質類別、元素價態的角度,依據復分解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原理,預測物質的化學性質和變化,設計實驗進行初步驗證,并能分析、解釋有關實驗現象。

4.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質和反應,設計常見物質制備、分離、提純、檢驗等簡單任務的方案。能從物質類別和元素價態變化的視角說明物質的轉化路徑。

5.能根據物質的性質分析實驗室、生產、生活以及環境中的某些常見問題,說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學品的常見方法。

6.能說明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應用(如金屬冶煉、合成氨等)對社會發展的價值、對環境的影響。能有意識運用所學的知識或尋求相關證據參與社會性議題的討論(如酸雨和霧霾防治、水體保護、食品安全等)?;纠斫釩、A簡單應用M、P

綜合問題解決BCMAP學習理解A1、A2、A3應用實踐B1、B2、B3遷移創新C1、C2、C3

學業要求

學科能力教學提示——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1)發揮核心概念對元素化合物學習的指導作用。(2)重視開展高水平的實驗探究活動。(3)緊密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創設豐富多樣的真實問題情境。(4)鼓勵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學習途徑。針對教學現狀的突出問題:(1)以聽和記教師講述的實驗現象和結論代替學生親自的觀察思考和實驗探究;(2)以反復背記化學方程式代替基于化學反應的原理和規律進行分析理解和證據推理;(3)以題海訓練代替真實的問題解決;(4)以單一的具體代表物的性質學習代替基于元素觀的物質性質和轉化的認識;(5)以去情境化和碎片化的教學代替真實學習背景和整體性學習。教學提示---學習活動建議必做的學生實驗及探究活動:建議的實驗及探究活動:電解質的電離,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探究,過氧化氫氧化性還原性的探究;金屬鈉的性質,氫氧化亞鐵的制備;氯氣的制備及性質,氨氣的制備及性質,濃稀硝酸的性質,氮氧化物的性質與轉化,二氧化硫的性質,濃硫酸的性質等。交流討論、查閱資料與社會調查:從含硫、氮物質的性質及轉化的視角分析酸雨、霧霾的成因、危害與防治,分析調查水體中重金屬污染及富營養化的危害與防治,討論日常生活中含氯化合物的保存與使用。教學提示---學習情境素材建議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應用:補鐵劑,實驗室中硫酸亞鐵的保存與使用,印刷電路板的制作,打印/復印機中鐵的氧化物(利用磁性性質),菠菜中鐵元素的檢測;鈉倉庫著火的撲救,用鈉用作強除水劑(制取無水乙醇)。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與應用:火山噴發中含硫物質的轉化,“雷雨發莊稼”,氮的循環與氮的固定,工業合成氨、工業制硫酸/硝酸,氮肥的生產與合理使用,食品中適量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去色、殺菌、抗氧化),含氯消毒劑及其合理使用,氯氣、氨氣等的泄漏與處理,酸雨的成因與防治,汽車尾氣的處理。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電離理論建立的化學史料,從燃素說到氧化還原理論,日常生活中的氧化還原反應。選擇性必修課程內容修訂前修訂后模塊:化學反應原理主題1化學反應與能量主題2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主題3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模塊1.化學反應原理模塊主題1化學反應與能量主題2化學平衡和化學反應速率主題3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模塊:物質結構與性質主題1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主題2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主題3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主題4研究物質結構的價值模塊2.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主題1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主題2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及空間排布主題3研究物質結構的方法與價值模塊:有機化學基礎主題1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主題2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主題3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主題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模塊3.有機化學基礎模塊主題1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主題2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主題3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修訂重點:進一步聚焦學科大概念整合知識內容;凸顯學科核心素養明確學業要求;厘清論證必修與選修之間、內容條目之間的關系;關注不同模塊之間,以及不同領域之間的聯系。規定選擇性必修課程學生必做實驗

1.電解飽和食鹽水2.制作一個簡單的燃料電池3.探究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4.強酸與強堿的中和滴定5.鹽類水解的應用6.簡單配合物的形成7.乙酸乙酯的制備與性質8.有機化合物中常見官能團的檢驗9.糖類的性質選必1-1:化學反應原理模塊修訂前修訂后變化——知道化學反應體系的能量變化在不同條件下須用不同的物理量(例如內能、焓等)來表征。知道內能是體系內物質的各種能量的總和,受溫度、壓強、物質的聚集狀態的影響。增加內能與焓的關系通過實驗測定某些化學反應速率。知道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了解反應速率測定的簡單方法。知道活化能的涵義及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知道化學反應是有歷程的,了解基元反應活化能的涵義及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增加基元反應能用焓變和熵變說明化學反應的方向。

知道化學反應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學反應的方向與反應的焓變和熵變有關。知道化學平衡常數的涵義,能利用化學平衡常數計算反應物的轉化率。

認識化學平衡常數是表征反應限度的物理量,平衡常數的數值一般只與溫度有關。知道濃度商與化學平衡常數的涵義,了解濃度商和化學平衡常數的相對大小與反應進行方向間的聯系。增加濃度熵和平衡常數的比較通過實驗探究溫度、濃度和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并能用相關理論加以解釋。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狀態的影響,認識其一般規律。

例:主題2-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內容要求】

2.1化學反應方向與限度知道化學反應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學反應的方向與反應的焓變和熵變有關。認識化學平衡常數是表征反應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學平衡常數的涵義。了解濃度商和化學平衡常數的相對大小與反應進行方向間的聯系。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狀態的影響。2.2化學反應速率知道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反應速率測定的簡單方法。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溫度、濃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知道化學反應是有歷程的,認識基元反應活化能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2.3化學反應的調控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綜合調控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催化劑可以改變反應歷程,對調控反應速率具有重要意義?!緦W業要求】

1.能書寫平衡常數表達式,能進行平衡常數、轉化率的簡單計算,能利用平衡常數和濃度商的關系判斷化學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以及平衡移動的方向。2.能運用濃度、壓強、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規律,推測平衡移動方向及濃度、轉化率等相關物理量的變化,能討論化學反應條件的選擇和優化。3.能進行化學反應速率的簡單計算;能設計簡單實驗測定某些化學反應的速率。能設計實驗探究不同組分濃度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能用一定的理論模型說明外界條件改變對反應速率的影響。4.能運用溫度、濃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解釋生產、生活、實驗室中的實際問題,能討論化學反應條件的選擇和優化。5.針對典型案例,能從限度、速率等角度對化學反應和化工生產條件進行綜合分析?!窘虒W提示】-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經歷化學平衡常數模型建構的過程,結合具體實例,促使學生體會化學平衡常數在判斷平衡狀態、反應進行方向,分析預測平衡移動方向等方面的功能價值;通過交流討論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基于濃度商和化學平衡常數的比較分析等溫條件下平衡移動問題的基本思路。2.結合具體實例,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反應是有歷程的;結合具體數據,使學生認識到活化能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外部條件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原因,引導其體會理論模型建構的過程。3.組織學生開展“化學反應速率測定”“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等實驗活動,形成并發展變量控制的實驗思想;在開展“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影響”實驗探究活動中,發展學生演繹推理、系統假設等思維能力。4.結合生產實例,組織學生開展關于反應條件的選擇與優化的討論,促使學生形成從限度、快慢、能耗等多角度綜合調控化學反應的基本思路,發展學生綠色化學的觀念和辯證思維的能力。選必1-2:物質結構與性質修訂前修訂后變化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認識核外電子的運動特點,體會電子運動的能量狀態具有量子化的特征,知道電子可以處于不同的能級……做運動狀態做更為清晰的闡述能應用元素的電離能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刪減結合實例說明“等電子原理”的應用?!獎h減能說明簡單配合物的成鍵情況。

認識配位鍵的特點及形成條件,認識簡單的配位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及其在物質分離或檢測等方面的應用。加強配合物知道分子的結構可以通過波譜、X-射線衍射等技術進行測定。加強結構測定方法知道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的結構微粒、微粒間作用力區別。借助分子晶體、共價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等模型認識晶體的結構特點。知道介于典型晶體之間的過渡晶體以及混合型晶體普遍存在。原子晶體改為共價晶體;增加過渡晶體和混合晶體知道金屬鍵的涵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能列舉金屬晶體的基本堆積模型?!獎h減例:主題2--微粒間的相互作用與物質的性質

【內容要求】

2.1微粒間的相互作用認識物質是由原子、離子、分子等微粒構成的,微粒之間存在不同類型的相互作用。根據微粒的種類及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認識物質的性質與微觀結構的關系。認識離子鍵、共價鍵的本質。結合常見的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分子的實例,認識物質的構成微粒、微粒間相互作用與物質性質的關系。知道配位鍵的特點,認識簡單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鍵特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存在與應用。知道金屬鍵的特點與金屬某些性質的關系。認識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知道范德華力和氫鍵是兩種常見的分子間作用力,了解分子內氫鍵和分子間氫鍵在自然界中的廣泛存在及重要作用。2.2共價鍵的本質和特征認識原子間通過原子軌道重疊形成共價鍵,了解共價鍵具有飽和性和方向性。知道根據原子軌道的重疊方式,共價鍵可分為σ鍵和π鍵等類型;知道共價鍵可分為極性和非極性共價鍵。共價鍵的鍵能、鍵長和鍵角可以用來描述鍵的強弱和分子的空間構型。2.3微粒的空間排布(連接方式及空間幾何結構)結合實例了解共價分子具有特定的空間幾何結構,并可運用相關理論和模型進行解釋和預測。知道分子的結構可以通過波譜、X-射線衍射等技術進行測定。知道分子可以分為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知道分子極性與分子中鍵的極性及分子的空間構型相關。結合實例初步認識分子的手性對其性質的影響。2.4晶體和聚集狀態了解晶體中微粒的空間排布存在周期性,認識簡單的晶胞。借助分子晶體、共價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等模型認識晶體的結構特點。知道介于典型晶體之間的過渡晶體以及混合型晶體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在一定條件下,物質的聚集狀態隨構成物質的微粒種類、微粒間相互作用、微粒的聚集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知道物質的聚集狀態會影響物質的性質,通過改變物質的聚集狀態可能獲得特殊的料?!緦W業要求】

1.能說出不同形式的微粒間作用(離子鍵、共價鍵、配位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等)的類型、特征和實質;能比較不同類型的微粒間作用的聯系與區別;能說明典型物質的成鍵類型;能利用相關理論解釋簡單的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2.能利用電負性判斷共價鍵的極性,能從共價分子的結構特點說明簡單分子的某些性質;能運用離子鍵、配位鍵、金屬鍵等模型,解釋離子化合物、配合物、金屬等物質的某些特征性質;能說明分子間作用力(含氫鍵)對物質熔點、沸點等性質的影響,能列舉含有氫鍵的物質及其性質特點。3.能根據給定的信息分析常見簡單分子的空間結構,能判斷有機化合物分子是否具有手性,能根據分子結構特點和鍵的極性來判斷分子的極性,并據此對分子的一些典型性質和應用做出解釋。4.能說出晶體與非晶體的區別;能結合實例描述晶體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規律;能說明分子晶體、共價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的區別,能結合實例說明晶體中的微粒及其微粒間的相互作用。5.能從微粒的空間排布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對生產、生活、科學研究中的簡單案例進行分析,舉例說明物質結構研究的應用價值,如配合物在生物、化學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氫鍵對于自然界存在和生命科學的重大意義。【教學提示】-教學策略

1.關注不同類型微粒間相互作用概念的形成和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建立這些概念所使用的關鍵證據,通過實驗事實和數據的對比,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進行解釋,促使學生反思原有的概念模型的局限,深化對微粒間相互作用模型的認識。2.借助實物模型、計算機軟件模擬、視頻等多種直觀手段,充分發揮學生動手搭建分子結構、晶體結構模型等活動的作用,降低教學內容的抽象性,促進學生建立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認識。3.選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實驗事實以及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中的相關案例作為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結構與性質之間的聯系,發展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認識方式和學科核心素養。選必1-3:有機化學基礎修訂前修訂后變化知道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認識官能團的種類(碳碳雙鍵、碳碳叁鍵、苯環、羥基、氨(胺)基、碳鹵鍵、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酰胺基),從官能團的視角認識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對種類明確認識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知道它們的轉化關系。認識醇、醛、羧酸的組成和結構特點、性質、轉化關系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了解鹵代烴、酯在有機合成中的作用,知道酚、醚、酮、胺和酰胺的結構特點及其應用。對不同物質的認識做區分——認識有機合成的關鍵是碳骨架的構建和官能團的轉化,了解設計有機合成路線的一般方法。體會有機合成在創造新物質、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的重要貢獻。增加合成認識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質、核酸等的意義。了解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結構特點和生物功能。增加結構特點及核糖核酸

例:主題2: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

【內容標準】2.1烴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