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持續腰池引流加亞冬眠療法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摘要】目的:探討持續腰池引流加亞冬眠療法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療效。方法:選擇符合診斷標準的住院觀察病例90例,隨機分為持續腰池引流加亞冬眠療法治療組,持續腰池引流治療組,常規內科治療組,每組各30例,采用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積分和病殘程度改善情況評定療效。結果:A組治愈率4000%,總有效率9000%;B組治愈率2667%,總有效率8000%;C組治愈率1333%,總有效率5333%。A組優于B組(P005),B組優于C組(P005),A組優于C組。三組分別比較,均有顯著差異。結論:持續腰池引流加亞冬眠療法治療組優于持續腰池引流治療組,更優于常規內科治療組。
【關鍵詞】蛛網膜下腔出血;腰池引流;亞冬眠療法;常規內科治療
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約占出血性腦卒中的20%,占急性出血性腦卒中的10%[1]。該病起病急,頭痛重,常易形成蛛網膜粘連和交通性腦積水,是腦血管病中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主要疾病之一。我院自20001~20061月共收治SAH病人90例,采取內科常規治療加持續腰池引流及亞冬眠療法,能夠明顯緩解SAH病人癥狀,取得較好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SAH病人90例,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齡36~77歲,平均614歲;有意識障礙者79例,臨床分級:嗜睡11例,昏睡30例,淺昏迷23例,深昏迷15例。全部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均經頭顱CT證實為SAH,腰穿證實為血性腦脊液,臨床表現為頭痛,嘔吐,頸強直,意識障礙等,將觀察病例隨機分為持續腰池引流加亞冬眠療法治療組,持續腰池引流治療組,常規內科治療組,每組各30例。無論性別,年齡,入院時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積分(積分標準系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伴隨癥狀等指標,經過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適應癥及禁忌癥適應癥:發病3周以內,越早越好;腦室積液導致腦室擴張。禁忌癥:普通腰穿禁忌癥;有枕骨大孔疝先兆者。
13方法三組病人均采用常規甘露醇脫水,6氨基己酸止血,尼莫地平解除腦血管痙攣等。A組于發病10d內用一次性硬膜外麻醉包行腰椎穿刺置管,在腰3,4間隙進針,穿刺成功后,慢慢拔出針芯,而后在蛛網膜下腔內置入2~3cm引流管,外接無菌引流袋。引流管末端高于穿刺平面8~10cm以維持正常腦壓,患者保持平板臥位或側臥位,持續封閉引流,每日更換引流袋,記錄流量、顏色、化驗常規,監測顱內壓。24h引流量為100~350ml,平均250ml。待腦脊液變清亮后,夾閉引流管,觀察24h,病情穩定,腦壓不高,即可拔管。在治療期間,所有病人均應用亞冬眠療法,即使用氯丙嗪,異丙嗪各25mg,肌注,2次/d。一周后減量為1次/d。2周后停用,一個月后評價療效。B組單純采用持續腰池引流療法,未行亞冬眠療法治療。C組只采用常規脫水,止血,解除腦血管痙攣等,防止復發。
14療效評定治療4周后評價療效。基本治愈:癥狀基本消失,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積分減少9100%~100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癥狀明顯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積分減少4600%~9000%,病殘程度1~3級;進步:癥狀有所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積分減少1800%~4500%;無變化:癥狀無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積分減少1700%左右;惡化: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積分增多1800%以上;死亡。
2結果
21臨床療效A組:基本治愈12例,顯著進步10例,進步5例,總有效率9000%;B組:基本治愈8例,顯著進步9例,進步7例,總有效率8000%;C組:基本治愈4例,顯著進步6例,進步6例,總有效率5333%;三組療效采用Riddit分析法檢驗,差異非常顯著(P001),見表1。
表1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表2三組臨床癥狀改善比較
22A,B組與C組比較:在緩解劇烈頭痛,促進擴張的腦室恢復,降低腦血管痙攣的發生率,再出血率,腦積水發生率及死亡率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差異,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再出血和腦血管痙攣是SAH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腦脊液的持續外引流可以迅速消除蛛網膜下腔的積血,減少紅細胞分解后產生的血紅蛋白,5羥色胺,前列腺素,降鈣素等化學因子及血液本身的刺激,對緩解病人劇烈頭痛,煩躁不安,穩定血壓,預防再出血及繼發腦血管痙攣有重要作用。另外也可防止或減輕紅細胞阻塞腦脊液循環,導致腦脊液吸收障礙,從而引起早期的腦室擴張。還通過降低顱內壓,增加腦灌注,防止腦積水的發生。腦脊液的持續外引流可最大程度地減輕多次腰穿帶來的痛苦與損傷,減少了并發癥的產生,對盡快恢復正常的腦脊液循環具有重要意義。亞冬眠療法在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過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氯丙嗪是中樞多巴胺受體的阻斷劑,具有中樞性止吐、降溫、降壓、降低基礎代謝率等作用,異丙嗪為H1受體的阻斷劑,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較強抑制作用,這些對于減少臟器活動,降低機體耗氧量,預防SAH患者再出血,降低死亡率有重大作用。我們認為,持續腰池引流加亞冬眠療法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操作簡單,安全有效,易于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及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維治主編.神經病學[M].第4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