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陽明病(七)_第1頁
傷寒論-陽明病(七)_第2頁
傷寒論-陽明病(七)_第3頁
傷寒論-陽明病(七)_第4頁
傷寒論-陽明病(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陽明病辨證論治

(概論)2023/8/31傷寒論一、成因:

傳經:太(少)陽病誤治,傷津化燥成實三陰病陽復太過,或寒濕久郁化熱

直犯:胃陽素盛外邪直接侵犯陽明內有蘊熱

陽明病2023/8/32傷寒論二、病理:胃熱熾盛,傷津化燥(“胃家實”)

病位:胃、大腸

性質:里實熱證2023/8/33傷寒論三、主要證型:熱證(經證):無形邪熱彌漫于經——燥屎未成

主證:身大熱、大汗出、口大渴、脈洪大實證(腑證):有形實邪結聚胃腸——燥屎已成

主證:腹脹滿、便秘、潮熱、煩躁、脈沉有力

發黃證(陽黃):濕熱熏蒸肝膽,膽汁外溢

主證:身熱、無汗、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

2023/8/34傷寒論四、治療:

治則:清下里熱,保護津液

陽明熱證——清熱——白虎湯陽明實證——攻下——承氣湯治禁:汗法、利小便法

2023/8/35傷寒論第一節陽明病辨證提綱陽明病提綱(180)陽明病病因病機(179、181、185)陽明病脈證(182、183、184、186)2023/8/36傷寒論(180)陽明病的辨證提綱“胃家實”——邪入陽明,津傷燥化,胃腸燥熱亢盛“胃家”——統指胃腸《靈樞》:“大腸小腸皆屬于胃”“實”——邪氣實《素問》:“邪氣盛則實”熱證——陽明燥熱未與腸中積滯相結,而彌漫全身實證——陽明燥熱與腸中糟粕相結,燥屎阻于腸道胃家實2023/8/37傷寒論(179)陽明病的成因

“太陽陽明”——太陽轉屬陽明太陽病發汗太過誤吐下利津傷胃腸干燥——大便硬傷津化燥脾胃熱腸燥約津液旁滲膀胱——小便數2023/8/38傷寒論(179)陽明病的成因“正陽陽明”——外邪直犯陽明胃陽素盛、宿食積滯燥實內結,腑氣不通胃家實2023/8/39傷寒論(179)陽明病的成因

“少陽陽明”——少陽轉變而來少陽病誤汗、下、利小便傷津耗液,化燥成實大便難

2023/8/310傷寒論(181)辨太陽病誤治傷津轉屬陽明太陽病汗不如法,過汗誤下,妄利小便津液損傷“不更衣”(脾約證)胃腸干燥陽明病“內實”(胃家實)大便難2023/8/311傷寒論(185)太陽病轉屬陽明

太陽病(表實)——傷寒發熱無汗汗出不徹胃陽素旺或素蘊內熱外邪入里化燥傷津燥熱熾盛,胃氣上逆——嘔不能食陽明病燥熱迫津外泄——汗出濈濈然2023/8/312傷寒論(179、181、185)太陽病轉屬陽明

過汗、誤下、妄利太陽病發汗不徹,外邪入里津傷胃燥未治,素體胃陽亢盛轉屬陽明2023/8/313傷寒論(188)傷寒轉屬陽明的主要證候

傷寒(廣義)——泛指外感疾病邪氣內犯,轉系陽明胃腸燥熱蒸騰津液——濈然微汗出伴:不惡寒、反惡熱、潮熱、譫語、腹滿硬痛、不大便、脈沉實有力2023/8/314傷寒論(182)陽明病外證

里熱蒸騰于外——身熱熱盛迫津外泄——汗自出陽明病表解里熱獨盛——不惡寒外證陽明里熱熾盛——反惡熱

2023/8/315傷寒論發熱汗出鑒別表

證型主證太陽中風身熱汗出翕翕發熱,汗出不暢,惡風寒,脈浮緩陽明病蒸蒸發熱,汗出連綿不斷,不惡寒,反惡熱2023/8/316傷寒論(183)陽明初感外邪的見證與機理陽明初起,陽郁不伸,熱勢未盛——不發熱時間短暫而惡寒邪熱深入,燥熱熾盛——身熱,汗自出,惡寒自罷,反惡熱2023/8/317傷寒論惡寒鑒別表證型惡寒持續時間伴隨癥狀太陽病重持續不能自罷伴見太陽表證陽明病輕時間短暫可以自罷身灼熱,汗出,目赤鼻干,口渴,苔黃,脈大等里熱實見證2023/8/318傷寒論(184)陽明病惡寒自罷的原因

胃為陽土,燥化迅速初病惡寒,隨其燥化,迅速自罷自汗出而惡熱2023/8/319傷寒論(186)陽明病的主脈脈大——邪熱亢盛,氣血沸騰,充盈脈道陽明熱證——邪熱充斥內外,氣血奔勇——洪大而數陽明實證——燥熱聚結胃腸,實邪內阻——沉實而大

2023/8/320傷寒論第二節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熱證陽明病實證陽明病寒證陽明病虛證2023/8/321傷寒論一、陽明病熱證

梔子豉湯證(221)(228)白虎湯證(176)(219)白虎加人參湯證(168)(169)豬苓湯證(223)(224)2023/8/322傷寒論(221)陽明熱證誤下的變證脈浮——里熱熾盛,內外充斥脈緊——為邪氣實,正邪相搏咽燥口苦——里熱熾盛,津液損傷腹滿而喘——熱邪內壅,氣機阻滯辛寒清熱身重——內熱熾盛,耗氣傷津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陽明熱熾2023/8/323傷寒論

發汗——津傷熱熾,熱擾心神——躁,心憒憒,反譫語誤治溫針——以火濟熱,心神被擾——怵惕、煩躁不得眠等攻下——邪熱乘虛內犯胸膈——心中懊憹,舌上苔黃

清宣郁熱——梔子豉湯

(221)陽明熱證誤下的變證2023/8/324傷寒論梔子豉湯證證治【病機】邪熱未盡,留擾胸膈【治則】清熱宣郁除煩【方藥】清熱解郁除煩梔子導火下行,熱從小便出宣散胸中郁結香豉和胃降氣2023/8/325傷寒論(228)陽明病下后余熱留擾胸膈的證治

邪熱散漫于外——手足溫陽明病邪熱未與水結——不結胸下后邪熱內擾心神——心中懊清宣熱擾胃脘嘈雜——饑不能食——梔子豉湯邪熱蒸騰于上——但頭汗出2023/8/326傷寒論(176)辨陽明病表里俱熱的脈象與證治

浮——熱盛于外——“表有熱”脈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滑——熱熾于里——里有熱舌苔黃燥、煩渴等表里俱熱2023/8/327傷寒論白虎湯證【病機】胃熱熾盛,充斥內外【治則】辛寒清熱,生津止渴【方藥】白虎湯方生石膏、知母——清胃熱,養胃津清氣泄熱炙草、粳米——益氣、護津、和藥生津止渴

2023/8/328傷寒論三陽合病胃氣受阻,氣機壅滯——腹滿邪熱歸傷津耗氣——身重難以轉側并陽明津液被灼——口不仁陽明胃熱熾盛熱濁之氣熏蒸于上——面垢熱邪上擾神明——譫語熱盛神昏,膀胱失約——遺尿里熱熾盛,迫津外泄——自汗出

(219)三陽合病,熱歸陽明的證治及禁例2023/8/329傷寒論

妄發其汗——津液外泄,里熱愈熾——譫語更甚妄用攻下——陰竭于下,陽浮上越——額上生汗,手足逆冷

(219)三陽合病,熱歸陽明的證治及禁例三陽合病熱歸陽明2023/8/330傷寒論(168)傷寒吐下后熱結在里,熱盛津傷的證治

傷寒表證誤用吐下,損傷津液,邪從燥化外熱:里熱蒸騰,迫津外泄熱結在里,充斥于外——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里熱:陽明熱盛,津氣受灼舌上干燥、大煩渴不解欲飲水汗出過多、津氣兩傷、衛氣不固——時時惡風表里俱熱2023/8/331傷寒論白虎加人參湯證【病機】胃熱熾盛,充斥內外,津氣受傷【治則】清熱,益氣,生津【方藥】白虎加人參湯方白虎湯——清熱護津加人參——益氣生津2023/8/332傷寒論(169)陽明里熱亢盛津氣兩傷的證治

傷寒無大熱表無大熱,邪歸陽明津液消灼——口燥而渴陽明里熱熾盛熱擾心神——心煩不安津氣俱傷——背微惡寒治療:清熱益氣生津——白虎加人參湯方2023/8/333傷寒論(170)陽明熱盛津傷的證治及禁例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表證不解——發汗解表兼里熱:發表清熱——大青龍湯、桂枝二越婢一湯誤與白虎湯——寒涼冰伏,徒損中陽“無表證者”——表證已解,邪熱盡歸陽明里熱熾盛,傷津耗氣——煩渴引飲治療:直清里熱,益氣生津——白虎加人參湯2023/8/334傷寒論(222)陽明熱盛,津傷氣耗證證治

陽明熱證(221)誤下后陽明熱盛里熱未能解除口干舌燥津氣耗傷津氣受損嚴重渴欲飲水2023/8/335傷寒論(223)陽明津傷水熱互結證證治

陽明熱證誤下里熱外蒸——脈浮發熱下后津液受傷胃津不足——渴欲飲水陽明余熱未退熱客下焦與水互結——小便不利

2023/8/336傷寒論豬苓湯證【病機】津液損傷,邪熱未去,水熱互結下焦【治則】育陰潤燥,清熱利水【方藥】豬苓湯豬苓茯苓甘淡———滲濕利水泄熱澤瀉阿膠———甘平———育陰潤燥滑石——甘寒——清熱去濕利尿

2023/8/337傷寒論五苓散證、豬苓湯證鑒別表

證型病因病機證候治則方藥鑒別要點五苓散證膀胱氣化失職表邪入腑,水蓄下焦發熱渴小便不利脈浮煩渴,飲不解渴,水入即吐,兼有表證利水通陽化氣兼解表邪豬苓茯苓澤瀉桂枝白術尚有表邪水蓄下焦津液未傷豬苓湯證陽明病下后傷津,水熱結于下焦心煩不得眠,咳而嘔渴,發熱不惡寒養陰清熱阿膠滑石陰虛有熱水熱互結津液不足2023/8/338傷寒論(224)豬苓湯的禁例

里熱熾盛,迫津外泄——汗出多陽明病胃中干燥,引水自救——口渴清熱陰液虛損,化源不足——小便不利生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津液更傷,邪熱更熾——變證2023/8/339傷寒論二、陽明病實證

三承氣湯證調胃承氣湯證(207)(248)(249)小承氣湯證(213)(214)(250)大承氣湯證(212)(239)(242)下法禁例(204)(206)(194)

2023/8/340傷寒論(207)陽明內實,熱郁心煩的證治心煩——陽明燥實熱盛,上擾神明伴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腹痛、不大便

虛煩——無形邪熱內擾胸膈——清宣煩實煩——有形實邪內阻腸胃——通下2023/8/341傷寒論調胃承氣湯證【病機】熱結于胃,腸燥成實【治則】泄熱和胃,潤腸通便【方藥】調胃承氣湯大黃——苦寒——泄熱去實芒硝——咸寒——潤燥軟堅緩下炙草——甘平——調和胃氣2023/8/342傷寒論(248)太陽病汗后轉屬陽明的證治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汗不如法)表邪入里,轉屬陽明里熱亢盛,熱氣蒸騰——蒸蒸發熱伴全身汗出、口渴、心煩、腹痛脹滿、不大便、脈滑疾

熱結腸燥成實——瀉熱和胃潤燥——調胃承氣湯

2023/8/343傷寒論傷寒吐后損傷胃津,化燥成實,轉屬陽明——腹脹滿瀉熱和胃,潤燥軟堅——調胃承氣湯(249)陽明燥實腹滿證證治

2023/8/344傷寒論(213)陽明病汗多津傷成實的證治汗出多——陽明熱盛,迫津外泄大便硬——津液耗損,腸胃干燥胃燥成實譫語——腑氣不通,濁熱上擾2023/8/345傷寒論小承氣湯證【病機】胃腸燥結,腑氣壅滯【治則】泄熱通便,行氣破滯【方藥】小承氣湯大黃——苦寒——泄熱去實枳實——苦微寒——破結消痞輕下厚樸—苦辛溫—行氣除滿2023/8/346傷寒論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腑實燥結脈滑而疾——里熱雖盛,但未至大實輕下——小承氣湯轉矢氣——燥屎移動,濁氣得下——更服一升服湯后不轉氣—燥屎未成,初硬后溏—勿更與之

(214)辨陽明腑實輕證的治法及禁例2023/8/347傷寒論不大便——燥屎未去——邪實微——陽氣虛衰邪實正虛——難治脈里虛澀——陰血不足治療:攻補兼施,扶正祛邪——黃龍湯(大承氣湯+參歸姜棗柑)

(214)辨陽明腑實輕證的治法及禁例2023/8/348傷寒論(250)太陽病誤治傷津熱結的證治

太陽病過汗吐下邪熱上擾神明——心煩表邪入里,轉屬陽明津液偏滲膀胱——小便頻數燥屎內結腸中——大便硬治療:瀉下燥結——小承氣湯2023/8/349傷寒論(238)辨陽明病可攻與不可攻的證治陽明病燥實得去——諸癥悉除下之燥屎不除——濁熱上擾——心中懊憹而煩——宜大承氣湯腹微滿——胃熱氣滯不甚非燥屎內結——不可攻下大便初硬后溏——腑實未成2023/8/350傷寒論大承氣湯證【病機】熱邪深伏,腑實燥結【治則】峻下實熱,蕩除燥結【方藥】大承氣湯大黃——蕩實瀉下枳實——行氣消痞峻厚樸——宣通氣機下芒硝——潤腸通便2023/8/351傷寒論(239)辨陽明腑實燥屎內結證陽明腑實阻塞腸道——不大便五六日燥屎內結宿食與燥熱相結,氣滯不通——繞臍痛拒按腑氣不通,濁熱上沖——煩躁,發作有時

2023/8/352傷寒論潮熱、譫語——陽明里熱熾盛,燥屎內結反不能食——熱熾津燥,濁氣壅滯

——峻下——大承氣湯飲食尚可——胃府尚能受納

—輕下—小承氣湯

(215)辨陽明腑實燥結程度及其治法2023/8/353傷寒論不能食鑒別表

證型同異治法原文胃虛寒盛不能食惡寒神疲,肢倦,腹痛綿綿,便溏,脈遲無力,苔白滑等虛寒見證溫補190194胃熱實阻潮熱,譫語,腹滿硬痛,拒按,脈沉遲有力,芭黃燥等實熱見證清下2152023/8/354傷寒論(241)下后燥屎復結的證治

陽明腑實證大下后下后便通濁除,燥熱隨去——脈靜身和,知饑能食——愈轉歸下后邪熱未盡,津液未復燥屎六七日又不大便復因飲食不節,宿食燥結復結煩不解,腹滿痛治療:瀉熱通腑,下其燥屎——大承氣湯2023/8/355傷寒論(242)燥屎內結而喘冒者,可用攻下

津液受損——小便不利燥屎內結腸結未堅——大便乍難乍易腑氣阻滯邪熱深伏——微熱濁熱上犯——喘冒不能臥治療:瀉熱去實——宜大承氣湯2023/8/356傷寒論(212)陽明腑實重證的辨治和預后

傷寒表證吐下燥屎阻結,腑氣不通——不大便劫津燥化陽明熱盛,旺時而發——日晡所發潮熱熱結成實燥熱充斥于外——不惡寒熱濁上擾,心神內亂——獨語如見鬼狀失治胃熱亢極,神志昏迷——發則不識人病勢增劇熱極液竭,神明無主——循衣摸床,驚惕不安里實阻滯氣機上逆,肺失順降——微喘熱極津枯,目失滋養——直視2023/8/357傷寒論脈弦長——陰未全竭,尚有生機——急下存陰——生脈短澀——正不勝邪,熱極津竭——攻補兩難——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腑實內結——攻下——大承氣湯(212)陽明腑實重證的辨治和預后2023/8/358傷寒論(217)辨表虛里實是否當下的證治

汗出——風邪未解(“此為風也”)譫語——燥屎阻塞胃腸,胃熱上犯二陽并病(燥屎在胃中)(“表虛里實”)2023/8/359傷寒論

二陽并病表證已罷陽明里熱結實———發潮熱病邪轉屬陽明里熱逼津外泄——手足汗出陽明熱熾胃熱上擾神明———譫語燥屎阻結

燥結腑氣不通——大便硬(220)二陽并病轉屬陽明,內實燥結的證治

治療:通下腑實,蕩滌燥結——大承氣湯2023/8/360傷寒論(252、253、254)陽明三急下證證治

目中不了了(視物不清)陽熱亢極睛不和(眼球轉動不靈)真陰欲竭發熱(持續性發熱)里熱蒸騰陽熱亢盛汗多(大汗淋漓)迫津外亡陰津耗竭腹滿痛(硬滿痛拒按)—燥實堅結治療:急下存陰——大承氣湯2023/8/361傷寒論(255)辨腹滿當下的證治

腑實不通,氣機壅滯——腹滿不減,減不足言虛寒:里無實邪,其脹滿雖盛,而時有所減,腹滿喜溫喜按,舌淡苔白,脈象緩弱

實熱:內實腹滿不減,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黃厚干燥,脈沉實

治療:攻下實滿——大承氣湯2023/8/362傷寒論(247)脾約證證治

浮——胃中有熱液滲膀胱——小便數趺陽脈“胃氣強”“脾約”澀—脾陰不足腸道失潤—大便硬胃熱約束脾的轉輸不能為胃行其津液2023/8/363傷寒論脾約證與陽明腑實證鑒別表證型病機證候陽明腑實證燥熱與腸中宿滯結為燥屎,以致腑氣不通不大便,潮熱,譫語,腹滿、硬、痛拒按脾約證胃熱約束脾的轉輸功能,以致腸燥便秘大便結硬或便出不暢,飲食如常,腹無滿痛之苦,趺陽脈而澀2023/8/364傷寒論脾約證(麻子仁丸證)【病機】胃熱束脾,胃津不行,腸道燥結【治則】潤腸滋燥,緩通大便【方藥】麻子仁丸麻仁——滋燥通利大便杏仁——潤腸通便,肅降肺氣白芍——養陰和營,緩解急迫大黃、枳實、厚樸——能泄熱去實以蜜和丸——緩緩潤下2023/8/365傷寒論(245)汗出過多,津液受傷,致大便便脈陽微——浮取而微弱和緩——正氣雖虛,邪亦不甚汗出少——邪正相爭,正氣將勝——自和汗出多——津液耗傷,邪熱里盛——太過陽脈實—脈浮而充實有力—邪氣較甚,正氣不虛發汗太過——津耗熱盛,腸中干燥——大便硬

2023/8/366傷寒論(233)津傷便硬,宜用導法

陽明病——熱迫津泄——自汗出發汗——損傷津液利尿——津液更傷津液內竭,腸道失潤——大便結硬

治療:導下法潤燥通便——蜜煎方利氣通便——土瓜根方清熱導便——豬膽汁方

治禁:不可攻下2023/8/367傷寒論(208)辨陽明病可攻與否及大小承氣湯證證治第一段:大承氣湯證證治

實熱壅結,氣血受阻——脈遲里熱熾盛,腑氣壅滯——汗出不惡寒燥實內盛,經脈受阻——身重里熱熾盛腑熱壅滯,上逆犯肺——短氣腹滿而喘腑氣不通邪歸陽明,燥熱結實——發潮熱燥屎已成腸胃燥實,熱迫津液——手足漐然汗出2023/8/368傷寒論第二段:表證未解,里實未成,禁用大承氣湯汗多,微發熱惡寒——表證仍在禁用峻下其熱不潮——腑實尚未形成(208)辨陽明病可攻與否及大小承氣湯證證治2023/8/369傷寒論第三段:小承氣湯證證治

腹大滿,大便不通——腑氣壅滯輕下無潮熱——未至腑實燥堅的程度(208)辨陽明病可攻與否及大小承氣湯證證治2023/8/370傷寒論(209)辨大小承氣湯的證治及誤下的變證

第一段:大承氣湯的禁忌證與適應證陽明腑實燥結————潮熱、大便硬伴有腹滿痛拒按,手足漐然汗出等治療:瀉熱去實——大承氣湯大便不硬——腸中燥結不甚——不可峻下2023/8/371傷寒論第二段:小承氣湯試探法

不大便六七日轉矢氣——腸中有燥屎——乃攻之用小承氣湯試探不矢氣——燥屎未成——不可攻(初硬后溏)妄用攻下——中陽受傷——腹脹滿,不能食,飲水則噦(209)辨大小承氣湯的證治及誤下的變證

2023/8/372傷寒論第三段:慎用攻下

陽明腑實津傷致熱——發熱攻下之后小承氣湯和之結聚成實——大便硬少

不矢氣—慎不可攻

(209)辨大小承氣湯的證治及誤下的變證

2023/8/373傷寒論三承氣湯證鑒別表1

證型比較調胃承氣湯證小承氣湯證大承氣湯證同證候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大便結,腹滿,舌紅苔黃病機陽明實熱內結,氣機阻滯,腑氣不通治法泄熱攻下用藥大黃2023/8/374傷寒論三承氣湯證鑒別表2證型比較調胃承氣湯證小承氣湯證大承氣湯證異熱型蒸蒸發熱潮熱日晡潮熱汗出全身汗出汗出手足漐然汗出腹診腹滿較輕腹脹滿較重腹脹滿硬痛,拒按全身癥狀心煩,口渴,甚或譫語心煩,甚或譫語心煩不解,譫語,甚則喘冒不得臥,神昏而譫語不止,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循衣摸床,惕而不安2023/8/375傷寒論三承氣湯證鑒別表3證型比較調胃承氣湯證小承氣湯證大承氣湯證異舌苔黃燥黃厚舌苔老黃或焦燥起刺脈象滑數或沉實滑而疾沉實或沉遲有力病機燥實重,痞滿輕痞滿重,燥實輕痞滿燥實俱重治則泄熱和胃,潤燥通便泄熱通便,消痞除滿峻下實熱,蕩除燥實用藥大黃四兩,芒硝半升,甘草二兩大黃四兩,枳實三枚,厚樸二兩大黃四兩(后下),枳實五枚,厚樸半斤,芒硝三合2023/8/376傷寒論(251)辨大小承氣湯的使用方法

得病二三日,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里熱內實能食——胃氣尚強小承氣湯——和胃通腑脈弱——腑中結實未甚至六日仍煩躁,心下硬而不大便——再與小承氣湯不大便六七日,不能食——腑氣阻滯,不能納谷小便少——津還腸中,滋潤胃燥——大便初硬后溏——不可攻下小便利——津液偏滲膀胱而腸燥——屎必硬——大承氣湯攻下2023/8/377傷寒論(204)病機向上,不可攻下傷寒嘔多——無形邪熱犯胃,病勢偏上

————不可攻下若誤攻下——逆其病勢,產生變證2023/8/378傷寒論(205)陽明病心下硬滿者誤下轉歸心下硬滿——無形邪熱結于上,氣機阻滯病位偏上,腸無實邪——不可攻下脾胃陽氣受傷,病邪內陷——下利不止——死誤下本質尚旺,胃氣有淅復之機——利止——愈2023/8/379傷寒論(206)陽明病面合色赤者禁下及誤下變證

邪熱怫郁于經——火性炎上——面合色赤陽明病禁下腑實未成——無潮熱、腹滿痛、大便硬

損傷脾胃,脾虛水停——小便不利誤下熱邪入里,與濕相合,熏蒸肝膽——發黃陽明經熱充斥外發——發熱2023/8/380傷寒論(189)三陽合病禁用下法

陽明中風——三陽合病病涉少陽,膽火上炎——口苦,咽干表邪未解——發熱惡寒,脈浮而緊禁下邪犯陽明,里熱熾盛——腹滿而喘

脾陽受損,運化失職——腹滿更甚若下之津液耗損,小便無源——小便困難2023/8/381傷寒論(194)胃中虛冷者禁下及變證

燥屎阻塞,腑氣不通——攻下胃中虛冷,不能納谷——禁下妄行攻下不能食胃氣衰敗,濁陰上逆——噦逆2023/8/382傷寒論三、陽明病寒證

吳茱萸湯證(243)2023/8/383傷寒論(190)以能食與否,辨陽明中風與中寒

陽明中風——風為陽邪,鼓動胃陽——能食感邪不重,飲食大致如常比較陽明中寒相對而言胃火亢盛,鼓舞胃腸陽明中寒——寒為陰邪,虛損胃陽——不能食2023/8/384傷寒論(191)辨陽明中寒欲作固瘕證

胃陽素虛,復感寒邪中寒證中焦陽虛,寒從內生脾胃陽虛——不能食脾運失職——小便不利陽不外固——手足漐然汗出寒邪凝斂——欲作固瘕胃腸虛寒——大便初硬后溏2023/8/385傷寒論(226)辨胃中虛冷,飲水則噦之證

胃陽虛衰(虛冷),不能納谷——不能食(陽明中寒證)胃虛失化水停,水寒相搏,胃失和降——飲水則噦2023/8/386傷寒論

(243)嘔吐證的寒熱辨證

胃陽虛衰,寒飲內停溫中降逆食谷欲嘔中焦陽虛,濁陰上逆上焦有熱,胃失和降—清熱和胃2023/8/387傷寒論吳茱萸湯證【病機】中焦虛寒,濁陰上逆【治則】溫中和胃,降逆止嘔【方藥】吳茱萸湯吳茱萸——辛苦溫——溫胃降逆配生姜——辛溫——增強散寒止嘔人參——甘溫補虛大棗——甘平和胃2023/8/388傷寒論(197)辨陽明中寒,寒飲上逆之證

中陽不運,水飲失布——反無汗尚未影響膀胱氣化功能——小便利胃陽不足,四肢失溫——手足厥冷擾亂清陽——頭痛寒飲上逆胃失和降——嘔吐飲上犯肺——咳嗽胃寒陽虛寒飲內蓄治療:溫胃化飲——吳茱萸湯2023/8/389傷寒論四、陽明病虛證(196)2023/8/390傷寒論(196)辨陽明病無汗證

體實證實,燥熱熾盛,蒸騰津液——法多汗陽明病津液久虛,氣陰耗損,化源不足——反無汗身如蟲行皮中狀熱不透達,郁于肌膚2023/8/391傷寒論第三節陽明病變證

發黃證濕熱發黃寒濕發黃血熱證衄血證下血證蓄血證2023/8/392傷寒論一、發黃證

濕熱發黃濕熱俱盛發黃證(236)(260)熱重于濕發黃證(261)濕熱兼表發黃證(252)寒濕發黃(195)2023/8/393傷寒論(236)陽明瘀熱發黃證證治

陽明病發熱汗出——“熱越”(里熱向外蒸騰)——不能發黃但頭汗出——熱蒸于上身無汗——熱郁于里濕熱相合,熏蒸小便不利——濕不下行肝膽,膽汁外溢渴引水漿——益增其濕身必發黃(身、目、尿黃)2023/8/394傷寒論茵陳蒿湯證【病機】濕熱俱盛,肝膽失疏,膽汁外溢【治則】清熱利濕【方藥】茵陳蒿湯茵陳———清熱利濕,疏利肝膽梔子———清利三焦濕熱大黃——清泄實熱,導熱下行

2023/8/395傷寒論(260)濕熱發黃證證治濕熱內盛,熏蒸肝膽——身黃如橘子色濕熱內阻,不得下泄——小便不利濕熱郁積,腑氣壅滯——腹微滿傷寒七八日濕熱相合壅阻于中治療:清熱利濕退黃——茵陳蒿湯2023/8/396傷寒論寒濕發黃與濕熱發黃鑒別表

證型病機癥狀寒濕發黃肝膽失疏膽汁外溢脾虛寒濕壅滯身黃目黃溲黃黃色晦暗,身無熱,口不渴,大便溏,舌淡,脈沉遲或緩濕熱發黃濕熱郁遏于中黃色鮮明如橘子色,伴發熱,口渴心煩,舌苔黃膩,脈弦滑數2023/8/397傷寒論(199)辨陽明病濕熱郁蒸發黃

陽明病——里熱熾盛無汗——濕邪不得外泄濕熱相合小便不利——濕邪不得下行心煩懊憹——濕熱上擾心胸郁遏中焦發黃——肝膽失疏,膽汁外溢2023/8/398傷寒論(261)熱重于濕發黃證證治

濕熱內郁,熱重于濕——身黃發熱熱勢顯著——持續發熱,伴口渴、心煩、無汗、舌紅苔黃等2023/8/399傷寒論梔子柏皮湯證【病機】濕熱熱郁蒸,熱重于濕【治法】清解里熱,兼以泄濕【方藥】梔子柏皮湯梔子(主藥)——清泄三焦,使濕熱從小便出柏皮(黃柏)——清熱燥濕,助梔子泄熱退黃炙草——和中,且防梔子、黃柏之苦寒傷胃

2023/8/3100傷寒論(262)陽黃兼表證證治“傷寒”(太陽表實證)——發熱惡寒、頭痛、無汗發黃“瘀熱在里”——熱不外泄,與濕相聚——身必黃兼表2023/8/3101傷寒論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證【病機】濕熱內郁,表邪未解【治法】內清濕熱,外解表邪【方藥】麻黃連軺赤小豆湯麻黃、杏仁——宣肺發汗解表配連軺——清熱透邪生梓白皮(桑白皮代)赤小豆——清熱利濕生姜、大棗、炙草——調中,和營衛

2023/8/3102傷寒論(195)陽明中寒欲作谷疸證及禁例

陽明病腑實燥結,氣血不暢——遲而有力——下之當愈脈遲伴潮熱,譫語,腹滿硬痛,不大便中陽不足,寒濕內阻——遲緩而無力——禁下2023/8/3103傷寒論

胃納無權——食難用飽陽明中寒強食飽餐,氣機阻滯清陽不升——頭眩

中陽不旺濁氣內生,郁于中焦濁陰不降——心煩

脾失輸布,水液不行——小便難

水谷不消,寒濕內郁——欲作谷疸

(195)陽明中寒欲作谷疸證及禁例

誤下——中陽更衰,寒濕愈甚——腹滿如故,變證叢生2023/8/3104傷寒論(200)陽明病誤用火法導致發黃

陽明病:誤用火治,火性上炎——額上微汗出邪熱更盛,津液愈傷——身無汗,小便不利

熱灼肝膽,膽汁外溢——發黃(身目發黃)

2023/8/3105傷寒論(227)辨陽明氣分熱盛迫血致衄

脈浮發熱——陽明內熱充斥于外口干鼻燥——熱邪循經上擾能食——僅有胃熱,腑未結實衄血——熱盛于經,傷及陽絡2023/8/3106傷寒論(202)辨陽明熱在血分致衄

氣分熱盛,消耗津液——渴而多飲陽明病熱入血分,血被熱蒸,營氣尚布

——“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

2023/8/3107傷寒論(216)陽明病熱入血室的證治

熱入血室,迫血妄行——下血陽明熱盛熱與血結,上擾心神——譫語熱入血室熱蒸于上,迫津外泄——頭汗出治療:瀉邪熱,利肝氣——刺期門

2023/8/3108傷寒論(237)陽明蓄血證證治

陽明邪熱心神被擾——喜忘與瘀相結陽明燥結——大便硬瘀血下注——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治療:泄熱逐瘀——抵當湯2023/8/3109傷寒論陽明蓄血與太陽蓄血鑒別表證型病機病位證候辨證要點太陽蓄血外邪深入下焦與血相博結下焦少腹急結或硬滿,小便利,如狂,發狂在于發狂或健忘;小便利或大便黑陽明蓄血陽明邪熱與宿瘀相聚結胃腸其人喜忘,大便雖硬而反易,其色必黑2023/8/3110傷寒論(257)辨陽明腑實與有瘀血的證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