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中學文言文虛詞的用法文言文虛詞意義和用法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根基而形成的書面語。中學文言文虛詞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學文言文虛詞的用法,接待閱讀
中學文言文虛詞為的用法
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等。
例句:缺乏為外人道也向、對《桃花源記》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2、表示被動,譯作"被'。
例句: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
例句: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4、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由于'、"為了'。
例句: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抬頭觀之,項為之強
中學文言文虛詞且的用法
1、表遞進關系,后一句提出比前一句更進一層的內容。可譯為"而且'、"況且'等。
例句:且焉置土石?
且壯士不死而已,死即舉大名耳。
且欲與常馬等不成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將近'的意思。
例句:年且九十。
中學文言文虛詞乃的用法
1、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才'、"就'
例句: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狼》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
2、表示出人意料,譯作"竟'"竟然'。
例句: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3、用于判斷句中,相當于"是'"就是'。
例句: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4、作連詞,表示前后的貫穿或轉折,可譯為"于是'。
例句: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5、作代詞,譯為"你、你的'。
例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中學文言文虛詞所的用法
1、用作名詞,"處所'"地方'"應有的歸宿'。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2、用作助詞,放在動詞的前面,組成名詞性的"所'字布局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處境'。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木蘭詩》
3、所字布局做定語的用法:"所'和動詞結合,后面再著名詞性布局,那么所字布局起定語的作用。
夜那么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4、用作助詞,放在介詞前面,組成介詞布局短語,合起來作狀語,說明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憑借的方法手段、產生的理由及其有關人物。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陶淵明《桃花源記》
5、用作助詞,與"為'合用,表示被動。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童趣》
6、復合詞[所以]
表示理由。相當于"的理由(起因)'。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中學文言文虛詞何的用法
1、用作疑問代詞。
①單獨作謂語,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理由。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②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
何以戰?《曹劌論戰》
③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
然那么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2、用作疑問副詞。
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
水何澹澹。《觀滄海》
另外還有復合詞,如[何若]【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
中學文言文虛詞然的用法
1、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
例句: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謂為信然。《隆中對》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記》
2、連詞,表轉折關系,譯作"然而'"但是'等。
例句: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然志猶未已。《隆中對》
3、語氣助詞,分三種處境:
①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譯作"地'。
例句: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②用于詞尾,譯作"的樣子'
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
③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然'"若然'格式,相當于"的樣子'、"猶如似的'。
例句: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中學文言文虛詞雖的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
例句: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2、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
例句: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中學文言文虛詞焉的用法
1、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
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的助詞,可譯為"呢'。
例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3、代詞,相當于"之'。
例句:忽啼求之,父異焉《傷仲永》
4、兼詞,用于動詞、形容詞之后,即兼有介詞和代詞的作用,相當于"從這里'"在那里'。
例句:不復出焉《桃花源記》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
中學文言文虛詞那么的用法
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系。
①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后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精細聯系。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
例句: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那么與斗卮酒。《鴻門宴》
故木受繩那么直,金就礪那么利。《勸學》
徐而察之,那么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子燦寐而醒,客那么鼾睡炕上矣。《大鐵椎傳》
②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處境,相當于假使假設;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于那么就。
例如:入那么無法家拂士,出那么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向吾不為斯役,那么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③表示并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那么連用,每個那么字都用在意思相對、布局好像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可譯為就,或不譯。
例如:位卑那么足羞,官盛那么近諛。《師說》
入那么孝,出那么弟。《論語學而》
④表示轉折、讓步關系。表示意思有轉折時,那么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供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入正意時,那么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
例如:于其身也,那么恥師焉,惑矣。《師說》
其室那么邇,其人甚遠。《詩經東門之》
2、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
例句:此那么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非死那么徙爾。《捕蛇者說》
中學文言文虛詞其的用法
1、"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問、猜度、反詰、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合作,可譯為"約莫'、"或許'、"或許'、"可要'、"怎么'、"莫非'等,或省去。
例句: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第一個"其',表反問語氣,可譯作"莫非';其次個"其',表揣測語氣,可譯作"或許'。《馬說》
其如土石何?加強反問語氣《愚公移山》
2、代詞。
①通常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代物。有時在句中作定語。譯作"他(她)'、"他(她)的'、"他們'、"他們的'、"它'、"它們'、"它們的'。
例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的,代可以做老師的那個人。《論語十那么》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它的,指狼的。《狼》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他的,代"屠戶'《狼》
既出,得其船。他的,代"漁人'《桃花源記》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他們的,代齊軍。《曹劌論戰》
②有時也譯作第一人稱代詞"我'。
例句:蹲其身,使與臺齊。代自己,第一人稱《童趣》
③指示代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
例句: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④也可譯作"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或者數代詞。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中學文言文虛詞而的用法
1、"而'作連詞,這是最主要的用法。判別時,確定要理清"而'前后詞語或分句之間的關系。它一般表示以下關系:
①并列關系。
例: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而'連接前后并列的分句,表并列,可不譯)《鄒忌諷齊王納諫》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八那么》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言和而色夷《送東陽馬生序》
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治水必躬親》
"而'連接前后并列詞語,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和'。
②順承關系。這種關系一般表示"而'前后的分句或詞語有動作的先后。"而'可譯作"就'"接著',或不譯。
例句: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而'連接的分句有明顯的動作先后,可譯為"接著'。《鄭人買履》,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而'相當于"就')《鄒忌諷齊王納諫》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
舌一吐而二蛇盡為所吞《幼時記趣》
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醉翁亭記》
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人琴俱亡》(此句中的"而'易混淆為轉折連詞)
③轉折關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卻'。可連接分句也可連接詞語。
例句:可遠觀而不成褻玩焉《愛蓮說》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八那么》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
④修飾關系。這種用法較多,有時易混淆為"順承關系',其實只要留心分析"而'前后詞語的關系,還是輕易識別的:假設"而'前面的詞語或短語在句中作修飾、限制語,"而'之后是中心語(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簡而言之,"而'前后的詞語構成偏正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而'斷定表修飾。表示時間、情態、方式、方向等,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例句:朝而往,暮而歸"朝'"暮'分別是"往'"歸'的時間狀語。《醉翁亭記》。
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笑'表情態,是"止'的狀語。《愚公移山》。
傭者笑而應曰《陳涉世家》。
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
號呼而轉徙《捕蛇者說》
默而識之"默'表示"識'的方式。《論語八那么》。
跪而拾之以歸《趙普》。
執策而臨之《馬說》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記》。"西南'意思是"向西南'表方向。
⑤遞進關系。相當于"而且'"并且'或不譯。這種用法在初中教材中較少,有兩個句子:例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八那么》
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2、跟其它詞構成復音虛詞。有以下幾種情形:
A"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例句: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B"而后',相當于"然后'。
例句:假諸人而后見也《送東陽馬生序》
衡于慮,而后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C"既而'、"已而',相當于"不久',"一會兒'。
例句:既而風定《山市》
既而兒醒《口技》
已而夕陽在山《醉翁亭記》
D"而或',相當于"有時'。
例句:而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中學文言文虛詞之的用法
1、用作代詞
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當于"他(她、它)們'、"它'、"這'等。一般用在動詞后面,作賓語。
例句:問所從來,俱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當于"他們'《桃花源記》
操蛇之神聞之。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譯作"這件事'《愚公移山》
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代物,指狼,相當于"它'。《狼》
其他例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代學識,指學過的學識)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代人。他,指曹劌。)
陳勝佐之,并殺兩尉。(代人。他,指吳廣。)
肉食者謀之。(代這件事。)
默而識之。(代學習所得。)
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頭')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指代前面的狼。)
漁人甚異之。(指代漁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聞之,欣然規往。(指代漁人進桃花源這件事。)
以其境過清,不宜久留,乃記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代千里馬)
環而攻之而不勝。(代城)
屬予作文以記之。(代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代齊軍)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代齊威王納諫這件事)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樂趣)
2、用作助詞
①用于定語和名詞之間,相當于"的'。
例句: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防滑毛刺丁腈手套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貼片式普通整流二極管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膩子灰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筆式變倍顯微鏡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皇刮漿筆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環保廢舊輪胎磨粉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滌棉紡織品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氣動工具零件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智能型住宅管理系統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手自動封口機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修訂版(原版)
- 四川綿陽公開招聘社區工作者考試高頻題庫帶答案2025年
- 《水利工程造價與招投標》課件-模塊六 招投標程序
- 關于水表考試題及答案
- 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總結
- 汽車返利協議書范本
- 植物營養學測試試題及答案
- 短文選詞填空12篇(新疆中考真題+中考模擬)(解析版)
- 新能源發展與環境保護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現代化工HSE理論》考試題(附答案)
- 肝膿腫穿刺術后的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