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9-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技術
2原種繁育技術
原種是用原原種作種薯,在良好隔離環境中繁殖的,經檢驗質量達到馬鈴薯脫毒種薯原種要求的,用于良種繁殖的種薯。在具有良好的自然隔離條件下可挑選開放式繁殖生產,低海拔區應挑選網棚設施繁殖生產。
1基地挑選種薯產地應挑選在無檢疫性有害生物發生的地區,或非疫生產點。
種薯基地應挑選年平均氣溫在4℃~6℃,風速大,有翅蚜蟲不易遷飛、難以棲息的高緯度或高海拔、氣候冷涼的地區。開放式生產,海拔高度應在1300米以上。
2地塊挑選
2.1挑選三年以上無馬鈴薯、番茄、辣椒、茄子、煙葉等茄科作物種植的地塊。
2.2種薯田周圍自然隔離條件良好,與馬鈴薯不同級別種薯或商品薯、茄科及十字花科、桃園、杏園、苜蓿田等易引誘蚜蟲的作物地塊有適當的隔離距離。開放式繁種田在無自然隔離條件下,隔離距離應符合馬鈴薯種薯產地檢疫規程的規定。
2.3地下害蟲嚴峻的地塊和施過長效除草劑的地塊不應作種薯田。
2.4應具備澆灌條件,排水便利。
3土壤挑選
挑選耕作層濃厚,疏松、透氣性良好、土壤肥力較好、酸堿度相宜的輕質壤土、沙壤土。
4預備種薯
4.1種源
選用脫毒原原種作種源,質量符合馬鈴薯脫毒種薯的相應規定
4.2種薯用量
按照微型薯大小及品種、種植條件等確定種薯數量,可依表2確定。
4.3種薯處理
4.3.1種薯催芽
播種前15~20天將種薯出窖,首先淘汰爛薯、畸形薯。將種薯攤薄,置于具有散射光、16℃~20℃的條件下。幼芽萌發后,每隔3~5天當心翻動一次,并隨時淘汰爛薯。經曬種催芽,使種芽粗大呈紫色,長0.5厘米左右。
4.3.2藥劑拌種
針對生產實際狀況確定預防對象,挑選相宜的藥劑和用量舉行干拌種或濕拌種,然后將種薯攤薄放在通風陰涼處3~5天。攤晾條件宜保持在溫度17℃~18℃、空氣相對濕度80%~85%。
5栽培技術
5.1深耕整地
秋季深耕土壤30~35厘米;早春頂凌耙耱;播種前整地,達到地平、土細、上虛下實。
5.2施用肥料
5.2.1施肥原則
平衡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農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適當補充微量元素。
5.2.2施肥數量
依據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要求合理施用肥料。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按照任務產量、土壤肥力和肥料效應等因素確定施肥種類和數量。普通每生產1000千克塊莖需從土壤中汲取氮素(N)5.0千克,磷素(P2O5)2.0千克,鉀素(K2O)11.0千克。氮肥總用量的70%做基肥,30%做追肥;所有磷肥做基肥;鉀肥總用量的50%~70%做基肥,剩余的做追肥。
5.2.3施用基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禁止施用茄科植物殘株漚制的肥料。有機肥結合秋深耕或春季翻整土地時施入。專用肥和化肥做種肥,播種時穴施或溝施,不行與種薯接觸。
5.3播種
5.3.1播種時光
播種期應按照氣侯條件和品種特性確定,應晚于商品薯的播種。普通當氣溫達到12℃左右,10厘米地溫穩定在10℃時即可播種。晚熟品種宜在5月上旬播種;中熟品種可適期晚播;早熟品種可適當早播或晚播。
5.3.2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與種薯用量與4.2原種田用種量表相同,采納寬行密植栽培方式。
5.3.3播種辦法
機械或人工播種。機播時,開溝、點種、施肥、起壟一次完成。人工平播時,以畜力開溝、人工點播、耱平、適當鎮壓。
5.3.4播種深度
5克以下的微型薯播種深度6~8厘米;5克以上的微型薯播種深度8~10厘米,視土壤墑情作適當調節,以播種在濕土層為宜,須要時應實行措施增進出苗。
5.4田間管理
5.4.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普通舉行2~3次,當馬鈴薯齊苗后淺中耕一次,現蕾期舉行其次次,封壟前舉行第三次。
5.4.2培土
培土與其次次中耕除草結合舉行,培土高度以距種薯15~20厘米為宜。
5.4.3澆灌、排水
適時適量舉行澆灌。當土壤含水量在苗期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現蕾至開花期達到70%~80%,心得時達到60%左右,生長中后期降雨量多時,應注重田間排水。
5.4.4追肥
追肥普通在現蕾期舉行,采納溝施、或穴施、或用可溶性肥料舉行水肥一體化追施。每畝可追施尿素8~15千克,適量追施鉀肥。適量補充硫酸鎂、硫酸鋅、硼酸等微量元素肥料。壯苗酌情少施,偏旺苗可不施。追肥應結合澆灌或降雨舉行。生長中后期若植株早衰,可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5.4.5去雜去劣
去雜去劣分離在苗期、開花期及心得前二周舉行。按照品種的特點特性對種薯田舉行全面檢查,拔除病株、雜株、劣株和疑似株,將拔除株的莖葉和塊莖所有當心放入袋中,帶出田間處理。如發覺病毒植株上有蚜蟲時,應先用藥劑滅蚜,然后再拔除病株帶出田間。
5.4.6病蟲害綜合防控
5.4.6.1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舉行病蟲害防控。主要預防和控制各種病毒病、類病毒病、環腐病、瘡痂病、黑脛病、晚疫病、黑痣病等種傳病害和傳揚病毒的蚜蟲。
5.4.6.2合理使用殺菌劑和殺蟲劑防治病蟲害。化學藥劑的選用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嚴禁施用國家禁用和限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
5.4.6.3出苗后,每7~10天交替噴施一次廣譜性的庇護性殺菌劑,直到心得。在主要病蟲害易發生期或初發生期舉行重點防治。
5.4.7化學調整
現蕾期,對徒長田可噴施多效唑溶液150毫克/升~180毫克/升。
5.4.8操作管理
田間作業工具應專用,使用前嚴格舉行消毒。作業時,應由高級別種薯田向低級別種薯田依次舉行。操作人員作業時應穿消過毒的工作服,嚴禁吸煙。
5.5心得
5.5.1心得時光
按照品種生育期適期提早心得,或發覺蚜蟲遷入時準時心得。
5.5.2滅秧
心得前一周,應先用殺秧機割除莖葉和雜草。
5.5.3心得
機械化心得時,應挑選相宜的心得機。在心得過程中,應避開塊莖被損傷、曝曬、雨淋、霜凍和長時光裸露在陽光下,應準時裝袋(車)和運送。
3良種繁育技術
良種是用原種作種薯,在相對隔離環境中生產的,經檢驗質量達到馬鈴薯脫毒種薯相應要求的,用于生產商品薯的種薯。良種繁殖挑選開放式生產方式舉行。
1挑選地塊
良種繁殖田應挑選在高海拔、高緯度、氣候冷涼、隔離條件好、無蚜或少蚜區,前茬三年以上未種植過茄科物,土壤疏松,肥力較好、有澆灌條件的地塊。
2預備種薯
選用質量合格的脫毒原種作種源,挑選標準、茁壯、適齡種薯,舉行播前催芽,壯芽。
3種薯處理
催芽時,汰除不具備該品種典型性狀的塊莖,淘汰病薯、爛薯、畸形薯、表皮粗糙老化以及芽眼凸出、皮色暗淡的塊莖。出芽后,汰除幼芽纖細、叢生的種薯。種薯應挑選30~50克的整薯。大于50克的種薯可在播前3~5天舉行切塊。種薯切塊前應對場地和器具舉行消毒。切塊大小以30~50克為宜,每個切塊帶1~3個芽眼。大種薯先從頂芽一切為二,然后切為楔型。切塊時,每切到病薯、爛薯時,切刀可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或75%的乙醇溶液浸泡1~2分鐘,2~3把切刀交替消毒使用。
4種薯用量
按照品種、薯塊大小、種植密度等確定種薯用量。播種量應適當高于商品薯生產田,普通每畝用種150千克左右。計算公式見式(1):
種薯用量=切塊分量/1000×種植密度/(1-自然損耗率)(1)式中:
種薯用量——單位為千克/畝;
切塊分量——每塊種薯的分量,單位為克/塊;
種植密度——每畝種植的株數;
自然損耗率——普通按5%計算。
5栽培技術
5.1整地、施肥
同原種繁育技術
5.2播種
5.2.1種植密度
采納單壟單行種植,行距70~90厘米,株距視品種類型確定。普通種植密度見表3。
5.2.2播種辦法
旱地以平播為主,播后準時耱平和適當鎮壓;有澆灌條件的起壟播種。
5.2.3播種深度
旱地播種深度10~12厘米,水澆地、下濕地播種深度8~10厘米,視土壤墑情作適當調節。
5.3田間管理、心得
同原種繁育技術
6預貯和貯藏
6.1預備種薯庫
入庫前30天,應把舊庫徹底打掃整潔,土窖需刮去墻體污土層,然后用藥劑舉行噴霧或熏蒸消毒。可選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勻稱噴灑窖壁、地面及器具。熏蒸時,每1立方米空間可用40%甲醛20毫升和高錳酸鉀10克,先將高錳酸鉀置于容器內,再注入甲醛溶液,密閉熏蒸1~2天,然后舉行通風換氣,待空氣質量平安后方可入庫貯藏。
6.2預貯
馬鈴薯心得后,在15℃~18℃、散射光條件下預貯二周。預貯結束時,應剔除病薯、爛薯。
6.3貯藏
帶包裝貯藏時,可用麻袋等包裝袋、包裝箱舉行分裝,裝袋(箱)不宜太滿。種薯標簽要求標明品種名稱、級別、分量、產地、生產者、生產日期等相關質量信息,拴掛于袋(箱)內外,并在庫內標識。
入庫時,應按品種和級別等分離貯藏,嚴禁不同級別的種薯混貯,尤其不應與商品薯同窖儲藏。薯堆高度應為有效空間高度的1/2~2/3,種薯的容積不超過庫容積的60%,應留有通道。長久貯藏的相宜溫度為2℃~4℃、空氣相對濕度為8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市西城14中2025屆化學高一下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河南省洛陽市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數學試卷(含部分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二模政治試卷(含答案)
- 少兒鋼琴沙龍活動方案
- 山水涂鴉畫活動方案
- 小學線上德育活動方案
- 小飯桌現狀活動方案
- 常德征集志愿活動方案
- 市場互動活動方案
- 山東大峽谷活動方案
- 《熱力過程自動化》課件-24 直流鍋爐控制系統
- 《PMP項目管理》課件
- T-GXAS 689-2024 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涉及風景名勝區選址論證報告編制技術規范
- 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范(2024年版)解讀
- 企業內部培訓體系搭建及實施效果評估報告
- GB/T 44971-2024土壤硒含量等級
- 賡續紅色血脈課件
- 湖南省首屆財會知識大賽競賽考試網絡答題題庫
- 國家開放大學-傳感器與測試技術實驗報告-實驗
- 【MOOC】中級英語寫作-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經皮球囊壓迫術治療三叉神經痛中國專家共識(2022 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