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知識總結1(共10頁)_第1頁
專業知識總結1(共10頁)_第2頁
專業知識總結1(共10頁)_第3頁
專業知識總結1(共10頁)_第4頁
專業知識總結1(共10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11專業知識-試題(sht)總結A1型題23、放療初期出現腮腺腫痛,多考慮為急性放射性腮腺炎,一般出現在放療第1-3天,主要表現為一側(少數雙側)腮腺區腫脹、疼痛(tngtng),嚴重者局部皮膚紅腫、皮溫升高,少數伴有發熱。其病理生理機制為放療所致的腮腺導管上皮細胞腫脹而堵塞導管。腮腺腫痛屬急性放射反應,無特效治療手段(shudun),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如少吃刺激唾液腺分泌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潔等,必要時可加用抗生素。24、頰粘膜癌僅占口腔癌的5%,以局部直接侵犯為主,淋巴結轉移在局部晚期(如T3-4)多見。關于無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放射野設計,一般不做頸部預防照射,除非出現以

2、下情況:分化差的鱗癌、有深部肌肉浸潤、局部骨受侵以及T3、T4病變。預防照射區域為同側頜下、頸深上、二腹肌及頦下淋巴結區。25、喉癌患者術后放療的患者若有下述的指征則氣管造瘺口必須包括在照射野內:(1)病變侵及聲門下區;(2)術前行緊急氣管切開術;(3)頸部軟組織受侵;(4)氣管切緣陽性;(5)手術切痕通過造瘺口。26、軟腭癌的放療原則:(1)無上頸部淋巴結轉移的高分化鱗癌,不必行中下頸淋巴結的預防性照射;(2)單側上頸部淋巴結轉移的高分化鱗癌,同側中下頸及鎖骨上區需行預防性照射,對側中下頸無需照射;(3)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無論上頸有無淋巴結轉移,雙側下中頸及鎖骨上均需做預防照射。27、齒齦癌

3、早期即易出現骨受侵,由于下頜骨對射線耐受低,高劑量照射放射性骨壞死發生率高,因此早期齒齦癌放療不作為首選治療手段,而多采用術前放療+根治性手術。28、外展神經自腦橋出腦沿蝶骨大翼內側,海綿竇下外側前行至眶上裂出顱進入眶內,支配外直肌司眼球外展活動。它在顱中窩的行程最長,在12對腦神經中它又最纖細,所經之處是鼻咽癌上侵顱底最多發的部位,最易受到已侵入顱內的腫瘤的推壓或侵襲。29、鼻咽癌的前哨淋巴結一般認為是咽后淋巴結和頸上深淋巴結。咽隱窩向外側經咽上縮肌的上緣延伸到Morgagni竇,該區是鼻咽癌最好(zu ho)發的部位。絕大多數鼻咽癌是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和未分化癌,兩者的比例占95%以上。38

4、、目前鼻咽癌公認和有效的根治性治療(zhlio)手段為放療,或以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39、鼻咽癌放射治療常規推薦采用(ciyng)面頸聯合野+下頸鎖骨上切線野;常規放射治療根治劑量為DT 70-72Gy/35-40次/7-8周/1.8-2.0Gy/次。40、鼻咽癌放射治療后低頭時出現一過性腰、骶及下肢閃電感,這是因為早期放射性頸段脊髓反應。頸段脊髓急性放療后因為腫脹、缺血等出現感覺障礙,常表現為麻木、蟻行感、閃電感、溫覺異常等可逆性改變。41、鼻咽癌首程根治性放療結束后仍有10%腫瘤殘留,可考慮外科解救性治療,手術適應癥包括全身狀況好,放射治療后鼻咽部或頸部未控或復發,無顱底骨質破壞或顱內受侵

5、。42、鼻咽部多形T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分期A期推薦治療方式為放化療綜合治療模式。43、上頜竇癌的主要治療模式是以手術+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44、全中樞神經系統放射治療野間隔的寬度最合理的處理方法為間隔1cm,每照射10Gy,上下移動一次交接處,可減少冷點及熱點的產生,放療劑量分布合理。45、早期下咽癌的治療還是以放療占優勢,應該首選放射治療。46、唇癌是僅次于皮膚癌的最常見的頭頸部腫瘤。好發于常年從事戶外工作的淺膚色人種,以60-70歲男性多見。約90%唇癌發生于下唇,且大多數下唇癌是中等分化或分化好的鱗癌,而上唇癌以基底細胞癌多見。病理上以高分化鱗癌多見,容易早期發現,以局部侵犯為主,早

6、期較少出現淋巴結轉移。唇癌容易早期發現,一般預后較好。唇癌(特別是局部中晚期)放射治療可取得較好的近期美容效果和功能保留。早期唇癌單純手術或放療均可獲得較好的治愈率,對于手術切緣陽性或切緣距腫瘤1cm需考慮術后放療。淺表的、僅占下唇1/3面積或T1病變,希望獲得較好的美容效果,可首選放療;累及口角或同時累及上下唇的病變治療上可首選放射治療;浸潤性病變(如浸潤深度超過3cm)手術治療較難獲得滿意的功能和美容效果,可首先行放療;手術后局部復發,且不能或不愿意再次手術治療者可行放療。47、鼻咽癌淋巴結轉移發生率高,初診(chzhn)時以頸部腫塊為主訴的達40%-50%左右,檢查發現頸部淋巴結有轉移達

7、70%左右。48、聲門癌在喉癌的發病率中居首位,約占50%-60%,與聲門上區癌相比,頸部淋巴結轉移少,病理類型(lixng)多為高分化鱗癌,腫瘤多發生于聲帶的前1/3-1/2,聲嘶在聲門癌較多見。2、小細胞肺癌容易出現血行轉移,所以無論局限期和廣泛期均應進行化學治療。在化療的同時,在病灶部位可行放療。小細胞肺癌采取(ciq)以化放療為主的綜合治療。3、氨磷汀對肺具有放射防護作用,在放射治療的同時合并使用具有保護肺組織的作用,但在已經發生了放射性肺炎的患者沒有太大作用。4、小細胞肺癌局限期定義為病變局限于一側胸腔,可包含于單個可耐受的放射野內。目前國內常用的局限期定義為病變局限于一側胸腔、縱膈

8、、前斜角肌及鎖骨上淋巴結,但不能有明顯的上腔靜脈壓迫、聲帶麻痹和胸腔積液。少量的胸腔積液和輕度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均屬于小細胞肺癌局限期。9、惡性胸膜間皮瘤標準的根治術常包括患側胸膜、全肺、心包及膈肌切除。10、惡性胸膜間皮瘤手術適應癥是:(1)病變集中在一側胸腔,無遠處轉移,或者是局限性惡性胸膜間皮瘤(彌漫性惡性胸膜間皮瘤的局限期);(2)患者相對年輕,能承受手術創傷,預期術后能接受輔助治療和較好的生活質量;(3)患者伴有難以忍受的胸部疼痛,或反復難以控制的胸腔積液而其他治療無效。11、惡性胸膜間皮瘤目前療效最好的化療方案是培美曲塞+順鉑。多靶點抗葉酸藥物培美曲塞和順鉑聯合方案治療惡性胸膜間皮

9、瘤的緩解率達到45%,中位生存時間達到13.3月。12、目前惡性胸膜間皮瘤唯一可能獲得根治的手段是手術。13、與胸部正位片相比,側位片可發現心后三角區、肺底的腫瘤,使肺癌的檢出率增加7%。14、吉非替尼對特定人群具有非常明顯的生存優勢,如東方人群、不吸煙者、女性、支氣管肺泡癌或腺癌伴支氣管肺泡癌分化者有效率高;鱗癌、目前或曾經吸煙、男性、非亞裔患者,厄洛替尼也具有明顯的生存(shngcn)優勢。15、良性神經源性腫瘤有:神經節細胞(xbo)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16、約10%的縱膈畸胎瘤為惡性( xng)。6、肝癌患者由于腫瘤壓迫肝內大血管或腫瘤本身血管豐富可以產生肝區血管雜音。7、AFP

10、是原發性肝細胞癌的最靈敏、最特異的腫瘤標志。除了AFP陰性肝癌外,若AFP1000ug/L,甚至在近期內AFP含量迅速升高,則原發性肝癌診斷基本可確定。8、在排除活動性肝病、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礎上,AFP檢查診斷肝細胞癌的標準為:(1)AFP500ug/L持續4周;(2)AFP由低濃度逐漸升高不降;(3)AFP在200u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續8周。9、肝癌和活動性肝病AFP都可為陽性,肝炎患者血清AFP升高通常為“一過性”,且往往伴有轉氨酶顯著升高,而肝癌患者血清AFP持續上升,往往超過500ng/mL,此時與轉氨酶下降呈曲線分離現象。因此肝癌和活動性肝病的鑒別點為AFP和ALT動態曲線

11、。10、肝癌的一線診斷方法是B超檢查+AFP定量測定。11、原發性肝癌首選和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切除治療。NCCN指南指出:對于可以切除的肝癌,首選手術治療。化療、放療、中醫、生物免疫治療只能成為姑息治療。12、可做根治性肝切除的病例包括:(1)單發的微小肝癌;(2)單個小肝癌;(3)單個大肝癌或巨大肝癌,但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被腫瘤破壞的肝組織小于30%;(4)局限在已個肝葉或肝段的多發結節(結節數小于3個)。13、上腹部不適及隱痛是胰腺癌最常見的首發癥狀,典型的胰腺癌腹痛為:位于中上腹深處,胰頭癌偏右,體尾癌偏左,常為持續性進行加劇的鈍痛或鉆痛,夜間和仰臥(yn w)與脊柱伸展時加劇。14、

12、NCCN指南(zhnn)推薦晚期胰腺癌的一線標準治療藥物是吉西他濱。15、早期食管癌的主要癥狀有胸骨后不適、燒灼感、針刺樣或牽拉(qin l)樣痛;進食通過緩慢并有滯留感覺或輕度哽噎感。16、胃癌在我國消化道腫瘤中其發病率和死亡率為第一位,發病年齡40-60歲,可發生于胃的各個部位,最多在胃竇,其次是胃小彎。6、子宮內膜癌體外放療的指證包括:任何期別伴腫瘤侵犯子宮肌層1/2,腫瘤分化G2、G3,脈管瘤栓,有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7、子宮內膜癌激素治療以孕激素類藥物為主,原則是大劑量、長時間應用,抗雌激素類藥物可使腫瘤內孕激素受體上升,有利于孕激素治療,與孕激素聯合應用或同期序貫應用。8、

13、目前基本上采用紫杉醇+卡鉑方案作為卵巢癌化療的一線方案。9、滿意的腫瘤細胞減滅術是指手術后殘存腫瘤小于12cm。10、卵巢交界瘤的診斷關鍵是無間質浸潤,并不考慮有無卵巢外種植或淋巴結轉移。11、卵巢無性細胞瘤AFP陰性,HCG陰性或低水平升高,LDH可明顯升高,對放射治療高度敏感。AFP大量升高見于內胚竇瘤。12、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術后輔助及一線化療方案首選BLM+DDP+VP-16。13、葡萄胎發生卵巢黃素化囊腫一般在清宮后會自行消退,不需處理,如發生急性扭轉或壞死,需要急診手術治療。14、與其他實體腫瘤不同,絨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不是手術,而是化療。15、手術、放療、化療和激素治療均為子宮

14、內膜癌的常用治療手段,強調綜合治療。3、乳腺癌保乳術的適應癥:(1)乳腺單發病灶,最大徑小于或等于3cm;(2)乳腺與腫瘤相比要有足夠大小,行腫瘤切除術后乳腺外形無明顯畸形;(3)乳腺腫瘤位于乳暈區以外的部位;(4)腋窩無腫大淋巴結或有單個可活動的腫大淋巴結;(5)無膠原血管病病史;(6)患者愿意接受保乳手術治療補充保乳手術適應癥等。4、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knng)為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qzhng)最危險的因素是家族史,此外乳腺癌的發病還可能與激素、飲食、電離輻射、月經生育史等因素有關,而哺乳(b r)時間過短或不哺乳可能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5、乳腺癌術后放射治療主要是針

15、對局部和區域淋巴結復發高危者,即T3或腋窩淋巴結陽性4個,或1-3個淋巴結陽性但腋窩淋巴結檢測不徹底者。術后照射靶區包括鎖骨上淋巴結區,對原發灶5Cm,皮膚有水腫、破潰、紅斑或與胸肌固定,腋窩淋巴結轉移20%或4個者,術后放療靶區還應包括胸壁。術后放射治療的劑量為50Gy/5周。6、對于腋窩淋巴結陰性的患者,是否行輔助性治療應根據預后判斷指標。一般認為,腫塊直徑大于1.0cm、ER陰性、浸潤性小葉癌、組織學分級為級、S期細胞比例顯著增加、脈管瘤栓、Her-2陽性應考慮給予術后輔助化療。7、希羅達對阿霉素及紫杉醇治療無效的轉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為20%。8、新輔助化療在縮小腫瘤,消滅轉移灶的同時,

16、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對新輔助化療方案不敏感,導致腫塊繼續增大,延誤手術治療時間。9、男性乳腺癌約占1%。10、乳腺癌患者中有25%-30%存在Her-2過度表達的情況。Her-2受體強陽性患者平均生存期僅為3年。3、臨床懷疑睪丸腫瘤時,經陰囊活檢或經陰囊徑路的睪丸切除術均屬于禁忌,因其可改變淋巴引流規律,增加復發率。因此第一步治療應該行腹股溝根治性睪丸切除術,既是治療同時也取得病理診斷。4、前列腺癌的最佳初篩方法為直腸指診和血清PSA檢測。5、激素不敏感型前列腺癌的標準化療方案是含多西他賽方案。6、睪丸精原細胞瘤期患者術后放療靶區為腹主動脈旁淋巴結。睪丸腫瘤腹主動脈旁照射野的上界為T10下緣,下界

17、為L5下緣。7、各腫瘤的骨轉移發生率:胃癌13%,前列腺癌65%75%,食管癌5%7%,宮頸癌5%。2、期患者和骨髓( su)、睪丸、中樞神經系統受侵,應行腦脊液細胞學檢查。3、霍奇金淋巴瘤預后(yhu)不良因素:年齡45歲、男性(nnxng)、期、HB105g/L、血清白蛋白40g/L、WBC15109/L、淋巴細胞計數0.6109/l或白細胞分類淋巴細胞0.08。4、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國際預后指數IPI根據危險程度分為4組:低危組:01分;中低危組:2分;中高危組:3分;高危組:45分。5、AJCC第6版中規定B癥狀:無法解釋的發熱,體溫超過38;需要更換床單和被罩的大汗;診斷前6個月無法解

18、釋的體重減輕,超過平時體重的10%。6、綜合目前研究結果,NCCN建議早期預后好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最佳治療方式為聯合化療(ABVD方案4周期)+受累野放療(20-36Gy);早期預后不良型霍奇金淋巴瘤(伴巨大縱膈腫塊)的最佳治療方法是6周期ABVD方案化療或Standford V方案聯合受累野放療(20-36Gy)是較為理想的選擇。7、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組織學特點:淋巴細胞為主型:結節性浸潤,主要為中、小淋巴細胞,R-S細胞少見。病變局限,預后較好。結節硬化型:交織的膠原纖維將浸潤細胞分隔成明顯的結節,R-S細胞較大成腔隙型;淋巴細胞、漿細胞、中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多見。年輕人多見,診斷時多為

19、、期,預后相對好。混合細胞型:纖維化伴局限性壞死,浸潤細胞呈多形性,伴血管增生和纖維化;淋巴細胞、漿細胞、中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與較多的R-S細胞混同存在。有播散傾向,預后相對較差。淋巴細胞減少型:主要為組織細胞浸潤、彌漫性纖維化及壞死,R-S細胞數量不等,多形性。老年多見,診斷時多為、期,預后差。8、淋巴結照射方式包括擴大野照射、區域野照射、受累野照射。擴大野照射包括:全淋巴結照射斗篷野+倒Y野(鋤形野+盆腔野);次全淋巴結照射斗篷野+鋤形野。9、原發耐藥的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預后差,中位生存時間50或有B癥狀且ESR30。17、霍奇金淋巴瘤預后極好型包括:女性、臨床A期、年齡8cm者預

20、后(yhu)好,最大徑9cm的骨肉瘤比9cm者預后好;局限的原發腫瘤患者比有轉移的預后好;某特定部位的轉移預后差,骨和肝轉移比肺轉移預后差,單個肺轉移比多個肺轉移預后好;骨肉瘤和尤文肉瘤對化療藥的組織學反應是一個預后因素,反應好的(即大于90%腫瘤壞死)預后比壞死較少的腫瘤好;最近研究顯示骨肉瘤和尤文肉瘤的生物學行為與腫瘤特異的分子異常有關。18、骨轉移癌進行手術的目的主要是固定病理性骨折和解除脊髓壓迫。19、大約10%的軟組織肉瘤患者會出現區域淋巴結轉移,而滑膜肉瘤的淋巴結轉移率為25%。20、Enneking外科分期系統基于外科分級(G)、解剖定位(T)和有無轉移(M)。G:從臨床、影像和病理三方面綜合評價病變的生物學侵襲性。G0良性,G1低度惡性,G2高度惡性。良性者又將其生物學行為分為1期潛伏性,2期活動性,3期侵襲性。惡性腫瘤期低度惡性,期高度惡性,期有轉移者。T:以腫瘤包膜和間室為分界,T0病變局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