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陜西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官方標答)(逐題解析附后)一、語言運用·參加實踐活動(共7小題,計24分)1.(2分)(1)B (2)A評分標準:每小題1分。選項正確,各得1分。共2分。2.(2分)(1)蓬 (2)喧評分標準:每小題1分。錯別字修改正確,各得1分。共2分。3.(11分)(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4)黃發垂髫(5)是緋紅的黎明評分標準:(1)~(3)處上下兩句全都答對,各得3分;只答對上句或下句,各得1分。計9分。(4)(5)處答對一句,各得1分,計2分。如有錯字、別字、加字、漏字,該空不得分。共11分。4.(2分)該語段的中心句是第②句,表達的重心是“青年(年輕人)”。第③句稱贊青年與時代同頻共振,在不同時期發揮著重要作用。第①句加上“更”,前后兩個分句構成遞進關系,強調“青年”,因此與后兩句表達的重心一致。評分標準:答出遞進關系,得1分;答出強調“青年”,得1分。共2分。5.(2分)風景是年輕人。評分標準:句子主干提取正確,得2分。共2分。6.(2分)BAC評分標準:語句順序填寫正確,得2分。共2分。7.(3分)第一層級:內容較單薄,能寫出革命人物,表達學習的決心。[示例一]江姐,您在獄中歷經酷刑,寧死不屈。您是無數革命先輩的代表。我在此宣誓;一定傳承你們的精神,努力進步![示例二]方志敏,您作為革命先輩的代表,在獄中堅貞不屈,寫下《可愛的中國》。我們定會傳承你們的革命精神,努力學習![示例三]膽識過人的許云峰、堅貞不屈的江姐、寫下《可愛的中國》的方志敏??我們向你們宣誓:我們永遠心懷祖國,勇往直前!第二層級:內容較充實,能結合革命人物及其精神,表達學習的決心。[示例一]江姐,您是“紅巖精神”的代表,在獄中歷經酷刑,寧死不屈。“紅巖英雄”是我們的精神楷模。我們宣誓:一定會傳承你們的精神,努力學習,勇往直前![示例二]方志敏,您把老一輩革命者對黑暗社會的揭露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濃縮在《可愛的中國》里。今天,我們莊嚴宣誓:傳承你們的精神,淬煉品質,擔負使命![示例三]“紅巖英雄”許云峰、江姐,渴盼“可愛的中國”的方志敏??你們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將激勵我們刻苦學習,發奮圖強!第三層級:內容全面深刻,能結合革命人物及其優秀品質,聯系自身實際,表達傳承革命精神的決心,有文采。[示例一]“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江姐,您所代表的“紅巖精神”——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及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將永遠熠熠生輝。在此,我們莊嚴宣誓:傳承你們的精神,不斷激勵自己,為民族復興而努力學習。[示例二]方志敏,您用高尚的品德譜寫的一曲革命者之歌——《可愛的中國》,代表了老一輩革命者愛黨愛國的堅定信念和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在這里,我們許下青春的誓言:今天,我們風華正茂;明天,我們挺膺擔當![示例三]無論是膽識過人的許云峰,還是沉著冷靜的江姐,或是在獄中寫下《可愛的中國》的方志敏??你們都經歷了血與火的淬煉。在你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今天,我們面對革命先烈,許下青春的誓言:心懷祖國,勤奮學習,不負時代使命!評分標準:按層級賦分。達到第一層級,得1分;達到第二層級,得2分;達到第三層級,得3分。共3分。二、綜合閱讀·提升思維品質(共13小題,計46分)【現代文閱讀】(共7小題,計30分)(一)(9分)8.(3分)①鄧稼先從1958年開始投身祖國國防事業,深入戈壁,隱姓埋名,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做著驚天動地的事。他是埋頭苦干的人。②他矢志不渝,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為筑牢國家安全基石,一干就是28年。他是拼命硬干的人。③他熱愛祖國,對黨忠誠,不負人民,臨危受命,堅守諾言,為祖國成功造出了原子彈和氫彈。他是為民請命的人。④他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不計個人得失,把最好的年華獻給了祖國,為黨和人民的國防事業奉獻終生。他是舍身求法的人。評分標準:答出一點,得1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得3分。意思對即可。共3分。9.(4分)①以國之名,悼我同胞。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南京大屠殺是民族之殤、人類之殤,炎黃子孫理應緬懷罹難同胞,表達哀悼之情。②以史為鑒,居安思危。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巴黎和會”上,“戰勝國”中國的合理要求被拒絕,歷史的恥辱不能忘記。③負重前行,托起未來。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們舍小家為大家,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歲月靜好。舉行國家公祭是對當下的珍視,更是對未來的展望。④堅定立場,傳遞向往。以最高級別儀式宣示國家立場,能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向往與堅守,表達國家堅定改革開放、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評分標準:答出一點,得1分。意思對即可。共4分。10.(2分)C(A.錯在“只同意了??歸還中國的要求”。原文是“將山東問題列入會議討論”,并未同意。B.錯在“并不滿意”。原文寫鄧稼先對許鹿希回答的補充,旨在突出鄧稼先不計名利的家國之愛。D.錯在“只有??才??”和“完全不同”。原文有“形成并分享關于中國的真實新鮮認知,讓更多外國朋友??”這樣的表述,說明外國朋友對中國真實、立體、全面的認知并不完全來源于實地中國游。原文表述是“截然不同”,“完全不同”擴大了概念。)評分標準:選項正確,得2分。共2分。(二)(21分)11.(4分)①認為槍用不上,想扔掉槍。②認為槍是負擔,把槍埋進沙子里。③接過老班長的槍,繼續戰斗。④背起繳獲敵人的槍,走出沙漠。評分標準:答出一點,得1分。意思對即可。共4分。12.(6分)[示例]①危急時刻,老班長用身體保護小戰士;負傷后,老班長仍堅持戰斗到最后一刻。他勇于犧牲。②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老班長帶領小戰士與敵人周旋;犧牲前還不忘叮囑小戰士與敵人殊死戰斗。這表現了他的頑強。③老班長給小戰士說明了敵我雙方力量的現狀以及未來形勢的變化,表達了必勝的信念,體現了他的樂觀。④老班長睿智,有見地,看到小戰士先后兩次要扔掉槍,用“鬼子來了”警示他:戰士要保存自己只有靠手中的槍。⑤老班長沉穩冷靜,面對敵人的突然襲擊,臨危不亂,指揮有方,他準確判斷出敵人奪取水源的目的,帶領小戰士占領有利地勢,消滅敵人;在小戰士思想波動時,老班長能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提醒引導。評分標準: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得6分。意思對即可。共6分。13.(5分)①出人意料,故事套故事的形式,不僅豐富了小說內容,還增加了小說結構的層次。②拉近作品與讀者的距離,增強小說內容的真實性。③巧妙地交待小戰士后來的身份。讓老班長與小戰士的故事更加真實可信。④巧妙地引入戰士群體這一形象,使肩負使命、居安思危的主題得到深化和延伸。⑤拓展故事的時空,由歷史到現實,揭示這個故事的現實意義。評分標準: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5分。意思對即可。共5分。14.(6分)①制造矛盾沖突,推動情節發展。老班長喊“鬼子來了”,造成了老班長與小戰士之間的矛盾沖突,同時強化了他們和敵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推動了情節發展。“鬼子來了”促使小戰士放棄丟槍的消極、懈怠念頭,拼命奔跑起來。其間偶遇水源,為下文寫與鬼子遭遇、發生激烈戰斗埋下伏筆。消滅敵人后,反復出現在小戰士耳邊的“鬼子來了”又鞭策著小戰士頑強地走出沙漠。②展示人物思想,刻畫人物形象。老班長反復提醒小戰士“鬼子來了”,體現了他警惕性高和對小戰士的愛護。在“鬼子來了”的警示下,小戰士由被動地跑,到直面敵人,戰勝敵人,實現了成長和蛻變。③揭示小說主題,引發讀者思考。“鬼子來了”揭示了小說主題,即時刻保持警惕。文末的“鬼子來了”,又起到了引人深思、發人深省的作用,提醒我們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評分標準:答出一點,得2分。意思對即可。共6分。【古詩文閱讀】(共6小題,計16分)(三)(12分)15.(4分)(1)擅長,善于(2)位居第一(3)做(冠軍)侯(4)逃跑,逃亡評分標準:每小題1分。共4分。16.(2分)D(A.第一句中的“與”是連詞,意思是“和”“同”;第二句中的“與”同“歟”,語氣詞。B.第一句中的“以”是介詞,相當于“把”;第二句中的“以”是連詞,相當于“而”,可譯作“來”。C.第一句中的“其”是代詞,意思是“這”;第二句中的“其”是副詞,表示加強詰問語氣。D.兩句中的“之”均為結構助詞,意思是“的”。)評分標準:選項正確,得2分。共2分。17.(4分)天子聽到這個消息,于是擔心他們用詐降的手段偷襲邊境,就派驃騎將軍率軍前去接應他(李息)。評分標準:大意對,得1分。關鍵詞“邊”“將”“迎”翻譯正確,各得1分。共4分。18.(2分)[示例一]霍去病率八百輕騎奔襲數百里,殺敵二千零二十八人。[示例二]霍去病阻止了降軍叛逃。[示例三]霍去病威服十萬匈奴,穩定了邊疆。評分標準:答出一例,得1分。意思對即可。共2分。(四)(4分)19.(1分)苦將儂□強派作蛾眉評分標準:頓號位置標準確,得1分。共1分。20.(3分)B理由:表達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誓死投身革命、拯救民族危亡的英雄氣概。評分標準:選項正確,得1分。理由恰切,得2分。意思對即可。共3分。三、審美表達·展現多彩生活(50分)21.(50分)作文評分標準等次一(優)50~44分二(良)43~36分三(中)35~22分四(差)21~0分內容(20分)20~18分18~16分16~10分10~0分符合題意中心突出內容具體文體顯明符合題意中心明確內容較具體文體規范基本符合題意中心基本明確內容不夠具體文體基本規范不符合題意中心不明確內容不具體文體不規范語言(16分)16-14分14~11分11~7分7~0分語言流暢表達得體富有文采語言通順表達規范文句有表現力語言基本通順表達較規范文句能表情達意文字不通順表達不規范語言平淡結構(10分)10~8分8-6分6~3分3-0分構思精巧層次分明詳略得當結構合理層次較清楚詳略較得當結構基本完整層次基本清楚詳略不夠得當結構不完整層次不清楚詳略不得當文面(4分)4分3分2分1分字體美觀標點規范格式正確卷面整潔書寫工整標點較規范格式正確卷面較整潔字跡清楚標點有錯誤格式尚好卷面不夠整潔字體不易辨認標點錯誤多格式混亂卷面很不整潔備注作文中以下任意一項突出,可在獲得的相應等次分上增加3分,但總分不得超過50分。A.感情真摯 B.表達富有創意 C.思想有深度補充說明:(1)每三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不計,不設上限。(2)沒有擬寫題目的,在獲得的相應分數上扣3分。(3)文中出現真實地名、校名或人名的,在獲得的相應等次分上扣2分。(4)不足600字的作文,每少50字扣1分;不足20行的詩歌,每少一行扣1分。(5)確認為抄襲的作文,在四等之內評分。(6)滿分卷不低于考生總數的5%。答案解析一、語言運用·參加實踐活動(共7小題,計24分)【答案】1. ①.B ②.A 2. ①.蓬 ②.喧【1題詳解】本題考查字音。(1)撫摩:fǔmó,用手輕輕摩擦。故選B。(2)豐饒:fēngráo,豐裕富饒;豐足充實。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字形。(1)篷勃——蓬勃,péngbó,意思是繁榮,旺盛。(2)暄響——喧響,xuānxiǎng,意思是發出喧鬧的聲音。3.【答案】①.大漠孤煙直②.長河落日圓③.會當凌絕頂④.一覽眾山小⑤.海日生殘夜⑥.江春入舊年⑦.黃發垂髫⑧.是緋紅的黎明【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注意本題中的易錯字:漠、孤、凌、覽、海、殘、夜、垂、髫、黎。【答案】4.該語段的中心句是第②句,表達的重心是“青年(年輕人)”。第③句稱贊青年與時代同頻共振,在不同時期發揮著重要作用。第①句加上“更”,前后兩個分句構成遞進關系,強調“青年”,因此與后兩句表達的重心一致。5.風景是年輕人。 6.CBA【4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關聯詞語使用。語段第①句橫線處加上“更”字后,句子變為“青年更是一個撥動心弦的詞匯”。從邏輯關系來看,前一個分句“青春是兩個美妙絕倫的字眼”已經對“青春”進行了贊美,后一個分句加上“更”字,前后兩個分句就構成了遞進關系。這種遞進關系使得語義重點進一步向“青年”傾斜,強調了“青年”相較于“青春”而言,具有更強烈、更深入地觸動人們內心的特質,突出了“青年”這一概念在情感表達和意義內涵上的重要性。而整個語段的中心句是第②句“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表達的重心是“青年(年輕人)”。第③句通過列舉不同時期青年的表現,稱贊青年與時代同頻共振,在不同時期發揮著重要作用。第①句加上“更”字后,與后兩句在表達上更加連貫,都在強調“青年”的重要性,與后兩句表達的重心保持一致,使整個語段圍繞“青年”這一核心展開論述,邏輯更加緊密,主題更加突出。據此概括作答即可。【5題詳解】本題考查句子成分。“一個國家最好看的”是一個定語,用來修飾中心語“風景”。“一個國家”表明了范圍,“最好看的”是對“風景”的進一步描述和限定,說明這種風景具有“最好看”的特征,且是在“一個國家”這個范圍內。“風景”:這是句子的主語,表示所陳述的對象,即句子要說明的核心事物。“就是”:這是謂語動詞,起到連接主語和賓語的作用,表明主語“風景”和賓語“年輕人”之間的等同關系。“這個國家的年輕人”是句子的賓語,其中“這個國家的”是定語,修飾“年輕人”,表明“年輕人”所屬的范圍;“年輕人”是中心語,是謂語動詞“就是”所指向的對象,與主語“風景”在語義上形成等同關系。綜上分析可知,句子主干為:風景是年輕人。【6題詳解】本題考查句子銜接。第一空,“救國救民的情懷”體現的是一種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關懷與責任擔當,這種情懷往往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青年們內心深處涌動的情感,是青春的一種體現,且與后文“憂國憂民的感嘆”在情感和主題上相呼應,都圍繞青年對國家和人民的情感展開,所以第一空應填“C.救國救民的情懷”。第二空,“義無反顧的抉擇”強調的是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青年們堅定地做出選擇,不回頭、不猶豫。這種抉擇體現了青春的勇敢和堅定,與前文“救國救民的情懷”相呼應,有了情懷就會有相應的行動和抉擇,所以第二空應填“B.義無反顧的抉擇”。第三空,“不卑不亢的壯舉”突出的是青年們在行動中展現出的既不自卑也不高傲的偉大行為,這種壯舉是青春的一種具體表現,是在前面有了情懷和抉擇之后,所做出的實際行動,且與后文“無數的青年踏出的每一步,都與時代的變革高度吻合、同頻共振”相呼應,體現了青年們的行動和貢獻,所以第三空應填“A.不卑不亢的壯舉”。綜上,答案依次為:C、B、A。7.【答案】第一層級:內容較單薄,能寫出革命人物,表達學習的決心。[示例一]江姐,您在獄中歷經酷刑,寧死不屈。您是無數革命先輩的代表。我在此宣誓:一定傳承你們的精神,努力進步![示例二]方志敏,您作為革命先輩的代表,在獄中堅貞不屈,寫下《可愛的中國》。我們定會傳承你們的革命精神,努力學習![示例三]膽識過人的許云峰、堅貞不屈的江姐、寫下《可愛的中國》的方志敏……我們向你們宣誓:我們永遠心懷祖國,勇往直前!第二層級:內容較充實,能結合革命人物及其精神,表達學習的決心。[示例一]江姐,您是“紅巖精神”的代表,在獄中歷經酷刑,寧死不屈。“紅巖英雄”是我們的精神楷模。我們宣誓:一定會傳承你們的精神,努力學習,勇往直前![示例二]方志敏,您把老一輩革命者對黑暗社會的揭露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濃縮在《可愛的中國》里。今天,我們莊嚴宣誓:傳承你們的精神,淬煉品質,擔負使命![示例三]“紅巖英雄”許云峰、江姐,渴盼“可愛的中國”的方志敏……你們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將激勵我們刻苦學習,發奮圖強!第三層級:內容全面深刻,能結合革命人物及其優秀品質,聯系自身實際,表達傳承革命精神的決心,有文采。[示例一]“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江姐,您所代表的“紅巖精神”——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及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將永遠熠熠生輝。在此,我們莊嚴宣誓:傳承你們的精神,不斷激勵自己,為民族復興而努力學習。[示例二]方志敏,您用高尚的品德譜寫的一曲革命者之歌——《可愛的中國》,代表了老一輩革命者愛黨愛國的堅定信念和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在這里,我們許下青春的誓言:今天,我們風華正茂;明天,我們挺膺擔當![示例三]無論是膽識過人的許云峰,還是沉著冷靜的江姐,或是在獄中寫下《可愛的中國》的方志敏……你們都經歷了血與火的淬煉。在你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今天,我們面對革命先烈,許下青春的誓言:心懷祖國,勤奮學習,不負時代使命!【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名著內容和把握名著人物。開放性試題,作答時先梳理所選人物核心精神,這是誓詞靈魂,讓內容有情感與思想支撐。例如《紅巖》中,像江姐(江竹筠),她面對敵人殘酷刑訊,堅貞不屈,體現出絕對忠誠、英勇無畏的革命氣節;許云峰,在監獄中仍謀劃斗爭,彰顯智慧與擔當。《可愛的中國》里的方志敏,身處牢獄,以筆為刃,抒發對祖國的摯愛、對未來的堅信,是愛國理想與堅韌信念的代表。寫江姐,抓住“嚴刑拷打不屈服,為信仰獻身”;寫方志敏,突出“獄中堅守,憧憬并奮斗‘可愛的中國’”,把這些精神提煉成誓詞里的“精神坐標”。祭掃儀式莊重肅穆,誓詞要契合氛圍。語言需莊重、真摯,有感染力。首先“致敬緬懷”,用簡潔語句呼喚英烈,說明紀念緣由,比如“敬愛的江姐、方志敏等革命先輩們,我們以赤誠之心,祭掃追思”;接著“精神傳承”,結合人物講他們做了什么、留下什么精神,以及對當下的意義,像“江姐您寧折不彎,讓我們懂得信仰比生命沉重;方志敏您獄中暢想,教我們堅信祖國必將可愛”;最后“誓言踐行”,立足學生身份、時代使命,說要怎么傳承,如“我們誓以青春護信仰,以實干筑家國,讓‘可愛的中國’永遠可愛”。層層遞進,從情感觸動到行動承諾。例如:敬愛的江姐:今天,我們在這片承載信仰與熱血的土地,向您深深致敬。渣滓洞的黑暗沒能壓垮您的脊梁,竹簽釘入指尖,您咬碎疼痛,把“共產黨員”的信仰,鑄得比鋼鐵還硬!您用生命告訴我們:信仰是寧折不彎的傲骨,是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如今山河已安,但您的精神如紅巖紅梅,綻在我們心間。我們以您為榜樣,誓將青春匯入奮斗江河:課堂上求知若渴,傳承您的堅毅;生活中堅守正義,續寫您的擔當。不管前路有多少風雨,定學您“竹簽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以無畏奔赴未來,讓信仰之火,代代燃燒!又如:方志敏烈士,我們來看您了!您在獄中蘸著血淚寫《可愛的中國》,筆鋒劃過黑暗,讓“中國必可愛”的信念,成了穿透歲月的光。您拖著鐐銬,仍仰望黎明,把對祖國的愛,熬成最滾燙的理想。如今,中國如您所愿可愛,可我們不敢忘,這可愛背后,是您這樣的勇者,拿命去換!我們是新時代的追光者,誓以您為燈:用知識武裝頭腦,學您“為著階級和民族的解放,為著黨的事業的成功”去拼搏;以行動熱愛祖國,護這山河錦繡、人民安康。未來路上,縱有坎坷,也學您“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把“可愛的中國”,守得更可愛,建得更輝煌!又如:許云峰烈士、方志敏烈士,今日我們齊聚,祭悼您的忠魂!許云峰,您在白公館地牢,把生死看淡,用智慧與勇氣,為戰友鑿出希望通道;方志敏,您在囚牢鐵窗,把苦難咽下,用文字與信仰,為中國描畫可愛模樣。一個在暗牢里拓路,讓“斗爭”二字,有了熱血注腳;一個在絕境中暢想,讓“愛國”二字,成了不朽豐碑。你們雖身處不同戰場,卻同把生命,澆鑄進民族解放、國家復興的使命!我們接過這份傳承,誓做新時代的“拓路者”與“追夢者”:學許云峰的無畏,在困難前敢闖敢拼;效方志敏的熱忱,對祖國愛得深沉。用青春筑夢,以實干報國,讓紅巖精神不朽,讓“可愛的中國”,在我們手中,歲歲可愛,生生不息!二、綜合閱讀·提升思維品質(共13小題,計46分)(一)(9分)【答案】8.①鄧稼先從1958年開始投身祖國國防事業,深入戈壁,隱姓埋名,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做著驚天動地的事。他是埋頭苦干的人。②他矢志不渝,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為筑牢國家安全基石,一干就是28年。他是拼命硬干的人。③他熱愛祖國,對黨忠誠,不負人民,臨危受命,堅守諾言,為祖國成功造出了原子彈和氫彈。他是為民請命的人。④他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不計個人得失,把最好的年華獻給了祖國,為黨和人民的國防事業奉獻終生。他是舍身求法的人。9.①以國之名,悼我同胞。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南京大屠殺是民族之殤、人類之殤,炎黃子孫理應緬懷罹難同胞,表達哀悼之情。②以史為鑒,居安思危。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巴黎和會”上,“戰勝國”中國的合理要求被拒絕,歷史的恥辱不能忘記。③負重前行,托起未來。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們舍小家為大家,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歲月靜好。舉行國家公祭是對當下的珍視,更是對未來的展望。④堅定立場,傳遞向往。以最高級別儀式宣示國家立場,能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向往與堅守,表達國家堅定改革開放、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 10.C【8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與概括材料內容。作答時要明確魯迅“中國的脊梁”的特點。先理解“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為民請命、舍身求法”這些體現的擔當、奉獻、愛國等精神,這是判斷鄧稼先是否為“脊梁”的依據。材料二第③段“1958年8月的一天,鄧稼先被選為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理論設計的主攻手。從此,鄧稼先深入戈壁開始了隱姓埋名、嘔心瀝血、兢兢業業的國防工作”,這里的“深入戈壁”“隱姓埋名”體現了他放棄舒適環境、投身荒蠻之地的決心;“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則直接描繪出他在科研工作中埋頭實干的狀態,他不追求名利曝光,只專注于國家機密事業,用28年的青春在無人知曉的角落做著“驚天動地”的大事,完全符合魯迅所說“埋頭苦干”的特點。可概括為:鄧稼先從1958年開始投身祖國國防事業,深入戈壁,隱姓埋名,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做著驚天動地的事。他是埋頭苦干的人。材料二第②段提到“這些春秋鼎盛的棟梁之材,當初投身核工業時都不過30歲出頭,他們將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祖國”,鄧稼先作為其中的代表,從30多歲投身核事業到62歲去世,第③段“艱苦創業的28年”“隱姓埋名、嘔心瀝血”“病重住院期間……給了10元”等細節,既展現了他在物質匱乏、科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仍拼命鉆研的精神,也通過“28年”的時間跨度證明了他面對困難時的韌性,不是一時熱血,而是用半生歲月“拼命硬干”,為國家筑牢安全基石。符合魯迅所說中國的脊梁“拼命硬干”的特點。由此可概括為:矢志不渝,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為筑牢國家安全基石,一干就是28年。他是拼命硬干的人。材料二第③段中“鄧稼先義無反顧地選擇回國”“對祖國、對同志堅守諾言、矢志不渝”“這種不計名利的家國之愛,早已深深熔鑄在鄧稼先的血液中”,這里直接點明了他的價值取向:放棄國外優渥條件(收入是國內57倍),只為響應國家需求,用科研成果守護人民安全。第④段“他們用實際行動共同筑牢了國家安全的基石”則進一步說明,他的工作本質是“為民請命”,不是為個人謀利,而是以“造出原子彈和氫彈”的實際行動,為國家和人民撐起國防保護傘,詮釋了“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擔當。符合魯迅所說中國的脊梁“為民請命”的特點。可概括為:他熱愛祖國,對黨忠誠,不負人民,臨危受命,堅守諾言,為祖國成功造出了原子彈和氫彈。他是為民請命的人。材料二第③段“1950年,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鄧稼先義無反顧地選擇回國。那時,他每個月的工資是650斤小米,約合68元人民幣。如果鄧稼先留在歐美國家做研究員,收入將是他在國內的57倍”。這里以具體數據展現了他回國的“代價”:放棄學術深造機會、放棄57倍的收入,選擇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這種“舍身”并非犧牲生命,而是犧牲個人前途與物質享受,以“求法”(探索國防科技之路)為目標,用一生的奉獻踐行對國家的忠誠,為民族未來探尋出路,正如魯迅所說的中國的脊梁“舍身求法”的特點。可概括為:他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不計個人得失,把最好的年華獻給了祖國,為黨和人民的國防事業奉獻終生。他是舍身求法的人。【9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與概括材料內容。作答時要從四則材料里找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的原因,需逐則分析材料,提煉與“銘記歷史、傳承精神、關聯當下”等相關內容。材料四第①段明確指出“87年前的寒冬,南京陷落,短短6周30萬同胞罹難,制造南京大屠殺的日軍手段之殘忍、行徑之野蠻駭人聽聞”,國家公祭以最高規格(以國之名)悼念遇難同胞,是對歷史悲劇的正視,更是對民族記憶的錨定。正如材料四第②段中張生所說,公祭場所“承載過去、托起未來,讓我們銘記人類之殤”,國家強大不代表遺忘苦難。30萬同胞的罹難是中華民族無法磨滅的傷痛,公祭儀式通過莊嚴的儀式感,讓歷史記憶代代傳承。可概括為:以國之名,悼我同胞。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南京大屠殺是民族之殤、人類之殤,炎黃子孫理應緬懷罹難同胞,表達哀悼之情。材料一第②段“中國因在大戰中參加協約國一方,并曾派遣華工赴法參與后方工作,戰后也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了巴黎和會……竟以中國代表的提案不在和會討論的范圍之內為由,拒絕了中國代表的合理要求”,這里講述了1919年巴黎和會中,中國作為戰勝國提出廢除列強特權、歸還山東權益等合理要求,卻被美英法操控的會議以“提案不在討論范圍”為由拒絕。這一事件直接印證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即便身為戰勝國,弱國仍無外交話語權。南京大屠殺的發生,本質上是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國防孱弱的結果。如今國家強大,但公祭儀式仍在警示:唯有持續自強,才能避免歷史重演。材料一中巴黎和會的屈辱與當下中國的崛起形成對比,更凸顯“發展才能自強”的必要性。可概括為:以史為鑒,居安思危。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巴黎和會”上,“戰勝國”中國的合理要求被拒絕,歷史的恥辱不能忘記。材料二第②段“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僅僅2年8個月后,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一年鄧稼先43歲,周光召38歲,于敏41歲……這些春秋鼎盛的棟梁之材,當初投身核工業時都不過30歲出頭,他們將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祖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崇高意義”,第③段“1950年,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鄧稼先義無反顧地選擇回國。那時,他每個月的工資是650斤小米,約合68元人民幣。如果鄧稼先留在歐美國家做研究員,收入將是他在國內的57倍”詳細描述鄧稼先等科學家放棄國外優渥條件,隱姓埋名28年投身“兩彈一星”事業,在艱苦環境中以“不計名利的家國之愛”筑牢國家安全基石。他們“將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祖國”,才換來了今日中國的國際地位與和平環境。南京大屠殺的悲劇讓中國人深刻認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而鄧稼先等先輩用行動證明:和平不是憑空而來,而是需要一代人的犧牲與奮斗。公祭儀式不僅是緬懷遇難者,更是對鄧稼先等“中國脊梁”精神的傳承,唯有銘記先輩“舍小家為大家”的擔當,才能珍惜當下,為國家未來負重前行。可概括為:負重前行,托起未來。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們舍小家為大家,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歲月靜好。舉行國家公祭是對當下的珍視,更是對未來的展望。材料四第②段中張生提到國家公祭“以最高級別儀式宣示國家堅定立場,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向往與堅守”,直接點明公祭的政治意義:通過儀式向國內外傳遞中國反對戰爭、捍衛和平的堅定態度。材料三第①段“‘中國旅游’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向全球展現了真實、多元和活力滿滿的中國形象”,展現了2024年中國通過放寬免簽政策、吸引外國游客等舉措,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體現中國以開放姿態融入世界、維護和平的決心。公祭儀式與材料三中的開放政策形成呼應:強大的中國既銘記歷史苦難,也主動承擔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國家公祭不是沉溺于仇恨,而是以歷史為鏡,向世界表明中國“不忘來路、走向未來”的理性態度。正如材料三中中國通過“中國游”讓世界看到真實的中國,公祭則通過儀式語言,讓國際社會理解中國對和平的珍視,這種立場,正是大國擔當的體現。可概括為:堅定立場,傳遞向往。以最高級別儀式宣示國家立場,能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向往與堅守,表達國家堅定改革開放、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10題詳解】本題考查材料內容的辨析。A.結合材料一第②段“由美、英、法三國操控的會議除將山東問題列入討論外,竟以中國代表的提案不在和會討論的范圍之內為由,拒絕了中國代表的合理要求”可知,美、英、法三國操控的會議并沒有同意中國的合理要求,選項“只同意了將原德國在山東占有的各種權利歸還中國的要求”在文中并沒有體現;B.結合材料二第③段“鄧稼先補充了一句,是20元————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這種不計名利家國之愛,早已深深熔鑄在鄧稼先的血液中”可知,這里體現的是鄧稼先不計名利,并非“對當時的獎勵并不滿意”;D.結合材料三第②段“外國游客來到中國,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中國,用自己的耳朵傾聽中國,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中國,形成并分享關于中國的真實新鮮認知,讓更多外國朋友看到了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可知,選項“只有來到中國,才會發現”表述太絕對,與原文不相符;故選C。(二)(21分)【答案】11.①認為槍用不上,想扔掉槍。②認為槍是負擔,把槍埋進沙子里。③接過老班長的槍,繼續戰斗。④背起繳獲敵人的槍,走出沙漠。12.[示例]①危急時刻,老班長用身體保護小戰士;負傷后,老班長仍堅持戰斗到最后一刻。他勇于犧牲。②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老班長帶領小戰士與敵人周旋;犧牲前還不忘叮囑小戰士與敵人殊死戰斗。這表現了他的頑強。③老班長給小戰士說明了敵我雙方力量的現狀以及未來形勢的變化,表達了必勝的信念,體現了他的樂觀。④老班長睿智,有見地,看到小戰士先后兩次要扔掉槍,用“鬼子來了”警示他:戰士要保存自己只有靠手中的槍。⑤老班長沉穩冷靜,面對敵人的突然襲擊,臨危不亂,指揮有方,他準確判斷出敵人奪取水源的目的,帶領小戰士占領有利地勢,消滅敵人;在小戰士思想波動時,老班長能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提醒引導。13.①出人意料,故事套故事的形式,不僅豐富了小說內容,還增加了小說結構的層次。②拉近作品與讀者的距離,增強小說內容的真實性。③巧妙地交代小戰士后來的身份,讓老班長與小戰士的故事更加真實可信。④巧妙地引入戰士群體這一形象,使肩負使命、居安思危的主題得到深化和延伸。⑤拓展故事的時空,由歷史到現實,揭示這個故事的現實意義。14.①制造矛盾沖突,推動情節發展。老班長喊“鬼子來了”,造成了老班長與小戰士之間的矛盾沖突,同時強化了他們和敵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推動了情節發展。“鬼子來了”促使小戰士放棄丟槍的消極、懈怠念頭,拼命奔跑起來。其間偶遇水源,為下文寫與鬼子遭遇、發生激烈戰斗埋下伏筆。消滅敵人后,反復出現在小戰士耳邊的“鬼子來了”又鞭策著小戰士頑強地走出沙漠。②展示人物思想,刻畫人物形象。老班長反復提醒小戰士“鬼子來了”,體現了他警惕性高和對小戰士的愛護。在“鬼子來了”的警示下,小戰士由被動地跑,到直面敵人,戰勝敵人,實現了成長和蛻變。③揭示小說主題,引發讀者思考。“鬼子來了”揭示了小說主題,即時刻保持警惕。文末的“鬼子來了”,又起到了引人深思、發人深省的作用,提醒我們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11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結合第?段中“要不把身上的東西扔掉些走快點兒,必須搶在鬼子的前頭從沙漠里走出去,不然我們即使不死在這沙漠里,也會死在鬼子手里……說著,小戰士坐到地上,把槍往沙里塞”可知,小戰士在沙漠斷水三天后,又面臨饑餓,覺得槍在當下用不上,帶著槍是累贅,會影響行軍速度,所以想扔掉槍。可概括為:認為槍用不上,想扔掉槍;結合第?段中“說著,小戰士坐到地上,把槍往沙里塞,把腰里的子彈袋卸下來也往沙里塞??”可知,小戰士一心想著減輕身上的負擔,快速行軍,擺脫困境,所以直接把槍和子彈袋往沙里塞,試圖將槍埋起來,不再攜帶。可概括為:認為槍是負擔,把槍埋進沙子里;結合第?段中“老班長在撂倒又一個敵人后,不行了,把槍和腰里的一顆手榴彈交到小戰士的手里”可知,老班長受傷犧牲前,將槍和手榴彈交給小戰士,小戰士接過槍,意味著他承擔起了繼續戰斗的責任,要為老班長報仇,繼續與敵人周旋。可概括為:接過老班長的槍,繼續戰斗;結合第??段“小戰士以一對三,和敵人一陣周旋后……戰斗結束,小戰士解下敵人身上的槍支彈藥,背到自己的身上繼續前行”可知,戰斗結束后,小戰士繳獲了敵人的槍支彈藥,他明白槍是戰士的武器,是保存自己、戰勝敵人的關鍵,所以背起繳獲的槍,憑借著頑強的意志,最終走出沙漠。可概括為:背起繳獲敵人的槍,走出沙漠。【12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結合第?段“話沒說完,叭的一聲槍響從遠處傳來,老班長一聲臥倒,撲向小戰士,把小戰士壓在了自己的身下”,第?段“老班長在撂倒又一個敵人后,不行了,把槍和腰里的一顆手榴彈交到小戰士的手里”可知,在槍響的危急時刻,老班長毫不猶豫地撲向小戰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他,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令人動容。而在負傷后,老班長仍堅持戰斗到最后一刻,直至犧牲,將槍和手榴彈交給小戰士,讓他繼續戰斗,這充分體現了老班長勇于犧牲的高尚品質。結合第?段“他們在沙漠里和這五個鬼子糾纏得很苦??老班長就在老班長的帶領下,和這五個鬼子兵在沙漠里兜起了圈子”,第?段“老班長在撂倒又一個敵人后,不行了,把槍和腰里的一顆手榴彈交到小戰士的手里說:記住孩子,任何時候,戰士是不能放下自己手中的槍的??”可知,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老班長帶領小戰士與敵人周旋,展現出了頑強的斗志。即使在犧牲前,他還不忘叮囑小戰士與敵人殊死戰斗,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令人敬佩。結合第?段“老班長說,他們五個我們兩個,現在他們是貓,我們是老鼠,直到有一天我們戰勝了他們,把他們變成老鼠”可知,老班長給小戰士說明了敵我雙方力量的現狀以及未來形勢的變化,用“貓捉老鼠”的比喻表達了必勝的信念。這種在困境中仍能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體現了老班長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心態。結合第?段“老班長說,那不是騙,那是在告訴你,鬼子時刻都有可能出現,我們的心里必須時刻都有鬼子,才能保存自己。保存自己才能戰勝敵人,是毛主席說的”,第?段“老班長說,戰士是不能放下自己手中的槍的,戰士要保存自己只有靠手中的槍”可知,當小戰士兩次要扔掉槍時,老班長都用“鬼子來了”來警示他,讓他明白戰士要保存自己只有靠手中的槍。這種睿智的見解和深刻的洞察力,體現了老班長對戰爭和戰士職責的深刻理解。結合第?段“老班長一邊指揮小戰士射擊,一邊說,他們是沖水來的,想占領水源,如若讓他們喝上水,于我們就太不利了”可知,面對敵人的突然襲擊,老班長臨危不亂,指揮有方。他準確判斷出敵人奪取水源的目的,并帶領小戰士占領有利地勢,消滅敵人。在小戰士思想波動時,老班長也能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提醒引導。這種沉穩冷靜的品質,使老班長在戰斗中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帶領小戰士取得勝利。【13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結合第?段“這個故事,是我們進沙漠執行任務時,我們連長給我們講的”可知,小說前面一直以老班長和小戰士的故事展開,到結尾突然揭示這個故事是連長講述的,這種故事套故事的形式讓讀者在結尾處感到意外,打破了常規的敘事預期。同時,這種結構使得小說在內容上更加豐富,不僅有老班長和小戰士在沙漠中與鬼子周旋的故事,還有連長講述這一故事的情節,增加了小說結構的層次感。結合第?段“連長講完后對我們說,這個故事里的小戰士就是我,我今天能站在這里給你們講這些,得益于什么你們明白嗎”可知,通過連長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讓讀者感覺故事就發生在身邊,仿佛自己也是聽故事的一員,極大地拉近了作品與讀者的距離。這種講述方式增強了小說內容的真實性,使讀者更容易相信故事的真實性,仿佛真的在聽一位老兵講述過去的戰斗經歷。結合第?段“連長講完后對我們說,這個故事里的小戰士就是我”可知,結尾處揭示連長就是當年的小戰士,巧妙地交代了小戰士后來的身份。這一身份的揭示使得老班長與小戰士在沙漠中的故事更加真實可信,因為有了連長這個現實中的見證者,讓讀者相信這個故事并非虛構,而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結合第?段“我們異口同聲地說,鬼子來了!說完后是笑,笑后是久久的沉思”可知,連長講述故事后,“我們”的反應表明這個故事不僅僅是個人的經歷,更代表了整個戰士群體的精神。通過“我們”這一群體形象,將老班長和小戰士所體現的肩負使命、居安思危的主題進一步深化和延伸,讓讀者明白這種精神是戰士群體所共有的,是軍隊傳承的寶貴品質。第?一?段“連長講完后對我們說,這個故事里的小戰士就是我,我今天能站在這里給你們講這些,得益于什么你們明白嗎?”“我們異口同聲地說,鬼子來了!說完后是笑,笑后是久久的沉思”可知,故事從老班長和小戰士在沙漠中與鬼子戰斗的歷史場景,拓展到連長在現實中給戰士們講述故事的場景,時空得到了拓展。這種時空的轉換揭示了故事的現實意義,即老班長所傳達的“鬼子時刻都有可能出現,我們的心里必須時刻都有鬼子”的精神在當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提醒戰士們要時刻保持警惕,肩負起保衛國家的使命。據此概括作答即可。【14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句段作用。結合第⑦段“老班長瞪一眼小戰士,看看四周,大喊一聲說,鬼子來了!然后拔腿就跑”,第?段“老班長說,不騙你,你怎么會跑,我們又怎么能找到水……”,第?段“老班長又一聲吼叫說,鬼子來了!小戰士沒像剛才那樣爬起來就跑,反而十分不屑地一歪嘴說,你干脆說狼來了吧,狼來了的故事你聽說過嗎?”,第?段“幾次都聽到老班長在他的耳邊喊鬼子來了,他硬是在很多天后的某一天,全副武裝地從沙漠里走了出來”可知,老班長喊“鬼子來了”,在老班長和小戰士之間制造了矛盾沖突。小戰士因疲憊想扔掉東西減輕負擔,老班長卻以“鬼子來了”為由讓他繼續前進,兩人產生分歧。同時,這也強化了他們和敵人之間的矛盾沖突,讓緊張的氛圍更加濃厚。“鬼子來了”促使小戰士放棄丟槍的消極、懈怠念頭,拼命奔跑起來。在奔跑過程中,他們偶遇水源,解決了口渴問題,這一情節為下文寫與鬼子遭遇、發生激烈戰斗埋下伏筆。在消滅敵人后,反復出現在小戰士耳邊的“鬼子來了”又鞭策著小戰士頑強地走出沙漠,推動情節不斷向前發展。結合第⑦段“老班長瞪一眼小戰士,看看四周,大喊一聲說,鬼子來了!然后拔腿就跑”,第?段“老班長說,不騙你,你怎么會跑,我們又怎么能找到水……”,第?段“老班長說,起立,跑!鬼子比狼還殘忍,我們的心里必須時刻裝有鬼子的殘忍??”,“老班長在撂倒又一個敵人后,不行了,把槍和腰里的一顆手榴彈交到小戰士的手里說:記住孩子,任何時候,戰士是不能放下自己手中的槍的……”可知,老班長反復提醒小戰士“鬼子來了”,體現了他警惕性高。在沙漠中,環境惡劣且敵人隨時可能出現,老班長時刻保持警覺,通過這種方式提醒小戰士不要放松警惕。同時,這也體現了他對小戰士的愛護,希望小戰士能夠安全地走出沙漠,完成任務。在“鬼子來了”的警示下,小戰士由最初被動地跑,到后來在戰斗中直面敵人,最終戰勝敵人,實現了成長和蛻變。從一開始對老班長喊“鬼子來了”的不屑,到后來在戰斗中聽從老班長的指揮,再到最后獨自與敵人周旋并取得勝利,小戰士的形象逐漸豐滿起來,展現出他從一個稚嫩的戰士成長為一名勇敢、堅強的戰士的過程。結合第?段“老班長說,那不是騙,那是在告訴你,鬼子時刻都有可能出現,我們的心里必須時刻都有鬼子,才能保存自己。保存自己才能戰勝敵人,是毛主席說的”,第?一?段“連長講完后對我們說,這個故事里的小戰士就是我,我今天能站在這里給你們講這些,得益于什么你們明白嗎?”“我們異口同聲地說,鬼子來了!說完后是笑,笑后是久久的沉思”可知,“鬼子來了”揭示了小說主題,即時刻保持警惕。在戰爭年代,敵人隨時可能出現,只有時刻保持警惕,才能保存自己,戰勝敵人。老班長反復強調“鬼子來了”,就是要讓小戰士明白這個道理。文末的“鬼子來了”,又起到了引人深思、發人深省的作用。雖然戰爭已經過去,但在和平年代,我們依然需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連長通過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戰士們明白,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放松警惕,要時刻準備著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這引發了讀者對于和平與安全、警惕與懈怠等問題的深入思考。據此概括作答即可。【古詩文閱讀】(共6小題,計16分)(三)(12分)【答案】15. ①.擅長,善于 ②.位居第一 ③.做(冠軍)侯 ④.逃跑,逃亡 16.D17.天子聽到這個消息,于是擔心他們用詐降的手段偷襲邊境,就派驃騎將軍率軍前去接應他(李息)。18.[示例一]霍去病率八百輕騎奔襲數百里,殺敵二千零二十八人。[示例二]霍去病阻止了降軍叛逃。[示例三]霍去病威服十萬匈奴,穩定了邊疆。【15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1)根據課內遷移法,“陳康肅公善射”中的“善”意為“擅長,善于”,因此“善騎射”中的“善”也應解釋為“擅長,善于”。句意:他擅長騎馬射箭,兩次隨大將軍衛青出征。(2)成語推斷法中,“勇冠三軍”中的“冠”意為“位居第一”,因此“再冠軍”中的“冠”也應解釋為“位居第一”。句意:兩次作戰,軍功位居第一,漢武帝封霍去病為冠軍侯。。(3)語法分析法中,“去病既侯三歲”的結構是“去病[既]侯〈三歲〉”,其中“侯”是動詞,表示“做(冠軍)侯”的意思,因此“去病既侯三歲”中的“侯”應解釋為“做(冠軍)侯”。句意:霍去病受封冠軍侯三年后。(4)查閱字典法中,“亡”有四個義項,但根據上下文,“斬其欲亡者八千人”中的“亡”應解釋為“逃跑,逃亡”,因為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樂器數字化工藝的自動化生產線研究考核試卷
- 火災現場安全評估報告撰寫規范考核試卷
- 低溫倉儲損耗的保險產品設計策略研究考核試卷
- 國際稅收考試題及答案
- 政策環境對冷凍飲品行業節能減排目標的影響評估考核試卷
- 數學高考試題及答案
- 福建體育高考試題及答案
- 軍人教官考試題及答案
- 優教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藥學法規考試試題及答案
- 邊際貢獻分析
- 2017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表
- 《高度參與的課堂 提高學生專注力的沉浸式教學》讀書筆記思維導圖PPT模板下載
- GB/T 28046.1-2011道路車輛電氣及電子設備的環境條件和試驗第1部分:一般規定
- 外科病應急預案嵌頓疝病人應急預案
- 孤獨癥康復教育人員上崗培訓練習題庫及答案
- 機械設備投入計劃及保證措施
-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ECMO操作記錄單
- 每月防火檢查及記錄表(每月一次)
- 工程項目成本預算表
- GB∕T 3639-2021 冷拔或冷軋精密無縫鋼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