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27-T 115-2025 興安杜鵑物候觀測技術規范_第1頁
DB2327-T 115-2025 興安杜鵑物候觀測技術規范_第2頁
DB2327-T 115-2025 興安杜鵑物候觀測技術規范_第3頁
DB2327-T 115-2025 興安杜鵑物候觀測技術規范_第4頁
DB2327-T 115-2025 興安杜鵑物候觀測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CSB18DB2327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2327/T115—2025為了滿足興安杜鵑物候監測的需要,規范物候調查監測方法,特制定本文件。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大興安嶺地區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大興安嶺地區林業和草原局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大興安嶺地區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湛鑫琳、丁永全、劉力銘、趙希寬、韋昌雷、王立中、趙厚坤、胡林林、王立功、徐潔晶、邵文杰。本文件為首次發布。1DB2327/T115—2025興安杜鵑物候觀測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興安杜鵑物候期的劃分及特征、物候觀測對象的選擇、物候觀測和記錄方法以及物候分析和應用的內容。本文件適用于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興安杜鵑物候觀測和物候期預報。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33027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方法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物候自然環境下植物在一年的生長中,隨著季節變化而出現芽膨大、芽開放、展葉、開花、結實及落葉、休眠等規律性變化的現象。3.2物候期物候現象出現的時期。4物候期的劃分根據興安杜鵑物候的周年變化規律,物候期主要分為芽膨大期、芽開放期、展葉期、開花期、種子成熟期、葉變色期、落葉期等。興安杜鵑各物候期特征見附錄A表A。5觀測對象的選擇5.1觀測地段選擇觀測選擇在地形、土壤、植被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段,且地勢平坦、開闊;避免選擇林緣和易受局地小氣候影響的地段;觀測地段相對固定,可長期連續觀測,不輕易移動。確需調整時首選臨近地段,并對調整情況給予記載和說明。5.2觀測植株選擇選發育正常、無病蟲害、生長健壯、達到開花結實3a以上植株進行觀測。同一觀測地段宜選3株~5株,觀測植株選定后,掛牌編號作為長期觀測。物候觀測的植株禁止采集枝葉或進行其他人為傷害。2DB2327/T115—20255.3觀測部位選擇植株的觀測部位可以采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分別進行觀測和記錄。用于全年物候觀測的冠層部位必須一致,且長期保持不變。觀測時,盡量靠近植株。6物候的觀測和記錄方法6.1物候的觀測方法6.1.1觀測人員物候觀測要確定專人負責,不宜輪流值班觀測,但平時需訓練補充觀測人員,以便在必要時替代,避免記錄中斷。6.1.2觀測方法物候觀測采用目測為主的觀測方式,固定時間,觀測要仔細;當芽膨大期觀測較為困難時,可借助放大鏡進行觀測;同時可用照相機等輔助工具,記錄各個時期物候的變化。物候觀測靠近觀測植株,觀測植株上生長發育最早的部位,每次觀測方法和部位應一致。6.1.3觀測頻率觀測時間根據興安杜鵑物候期的出現規律確定,一般物候期隔日觀測,開花期每日觀測。相鄰兩個物候期間隔時間很長時,在不漏測物候期的提前下,每旬逢5和旬末進行觀測,臨近下一物候期時,恢復隔日觀測。6.2物候的記錄方法6.2.1基本信息首次進行植株觀測時,詳細記載觀測年份、觀測地點、海拔高度、經緯度、地形地勢、土壤質地等基本信息,并作為檔案長期保存。6.2.2觀測信息物候觀測隨記隨看,以保證記錄準確完整。物候觀測時,將當日氣象資料(包括氣溫、風速),有無自然災害(雨雪、冰雹、霜凍等),有無其他災害(蟲害、病害等)等信息,同步記錄填入附錄B表B.1中。6.2.3匯總信息將表B.1所有觀測數據進行整理后,物候觀測的基本信息、物候期出現日期、物候觀測說明與備注填入附錄B表B.2中,填寫說明見附錄C。6.3特殊情況處理6.3.1災害影響物候觀測中,觀測植株受到氣象災害、病蟲害等對物候期觀測有影響危害時,記錄災害名稱、受害日期、受害部位、危害程度、危害范圍及所處的物候期,并填入附錄“興安杜鵑物候期觀測表”中。6.3.2植株重選3DB2327/T115—2025觀測植株失去代表性后,在觀測地段附近重新選取樹齡一致,發育長勢相近的植株。并將重新選擇的觀測植株檔案資料和有關情況,在附錄“興安杜鵑物候期觀測表”內進行說明記錄。7物候分析和應用7.1物候分析根據當年興安杜鵑物候期變化特點,與多年情況進行比較,依次計算出萌芽、展葉、開花、種子成熟、葉變色、落葉的起始期。分析評述當年物候期出現的早晚與當年天氣氣候條件的關系填入附錄B表B.2中。7.2物候應用結合多年興安杜鵑物候期和氣象觀測資料,分析興安杜鵑物候期與氣象條件的關系,開展物候期和生長規律的研究。7.2.1育苗撫育掌握興安杜鵑的生長規律,為制定合理的育苗撫育措施提供依據。7.2.2異地引種引種到物候條件相同或相近的地區,提高引種成功率。7.2.3旅游規劃對興安杜鵑的花期作出預報,預測興安杜鵑觀賞旅游時節,對于旅游規劃具有重要價值。4DB2327/T115—2025附錄A(資料性附錄)興安杜鵑各物候期特征興安杜鵑個物候期特征詳見表A。表A興安杜鵑各物候期特征芽的鱗片裂開,芽的頂端出現新鮮顏色的尖端;5DB2327/T115—2025(規范性附錄)興安杜鵑物候期觀測表興安杜鵑物候期觀測記錄詳見表B.1、表B.2。表B.1興安杜鵑物候期觀測記錄表6DB2327/T115—2025表B.2興安杜鵑物候期觀測匯總表觀測人員:7DB2327/T115—2025(規范性附錄)興安杜鵑物候期觀測記錄表填寫說明C.1興安杜鵑物候觀測基本信息C.1.1觀測年份:記錄當年物候觀測的年份,填寫4位數字。C.1.2觀測地點:記錄觀測地點的詳細地理位置。C.1.3觀測人員:記錄觀測人員姓名。C.1.4海拔高度:記錄觀測地點的海拔高度,單位為米,取整數填寫。C.1.5經緯度:記錄觀測地點的經緯度,以度分秒格式填寫。C.1.6地形地勢:記錄觀測地點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山地填寫;地勢以坡地的坡向、坡度填寫。C.1.7土壤質地:記錄土壤的質地,以黏土、壤土、砂土填寫。C.2物候期出現日期C.2.1物候期出現日期以月、日格式填寫。C.2.2記錄落葉期時,如最低溫度降至0℃或以下時葉子還未脫落,應注明0℃未落,若當年葉子未脫落,應注明未脫落。C.3物候觀測說明與備注C.3.1物候觀測的影響:當觀測植株失去代表性需要更換或推遲物候觀測時,應記錄并說明原因。C.3.2二次或多次開花:二次開花是個別還是多數;二次開花和沒有二次開花的植株在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