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年高考歷史命題研究預測卷一含解析_第1頁
河北省2024年高考歷史命題研究預測卷一含解析_第2頁
河北省2024年高考歷史命題研究預測卷一含解析_第3頁
河北省2024年高考歷史命題研究預測卷一含解析_第4頁
河北省2024年高考歷史命題研究預測卷一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4河北省2024年高考歷史命題探討預料卷(一)(含解析)留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試卷類型A后的方框涂黑。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干脆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選考題的作答:先把所選題目的題號在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鉛筆涂黑。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5.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第Ⅰ卷本卷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早在殷商時期,人們就特別樂于、擅長經商及從事手工業。到春秋時期,《管子?輕重乙》篇記載:“請以令為諸侯之商賈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芻菽,五乘者有伍養。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辈牧戏从沉薃.工商業活動的重要地位B.古代中國提倡工商皆本C.先秦時期商品經濟發達D.統治者不重視農業發展【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材料“請以令為諸侯之商賈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芻菽,五乘者有伍養。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可知也許意思是請下令為各諸侯國的商人建立款待客棧,規定擁有四馬所駕一車的商人,免費吃飯;有十二匹馬三輛車的商人,還外加供應牲口草料;有二十匹馬所駕五輛大車的商人,還給他配備五個服務人員。天下各國的商人就會象流水一樣聚到齊國來,體現的是工商業活動的重要地位,A選項符合題意。黃宗羲的思想主見是工商皆本,B選項解除。先秦時期商品經濟發達的說法不符合史實,C選項解除。小農經濟是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統治者必定重視農業生產,D選項解除。2.不同史籍關于三省六部制的記述記述出處“品位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新唐書?百官志》“舊制,宰相常于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通典》“太宗謂胄曰:尚書省天下綱要,百司所稟”《舊唐書?戴胄傳》“每議政之際,是非蜂起,上不能決也”《資治通鑒·唐紀》據上表,能夠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A.尚書省是中樞機構核心B.門下省是國家決策中心C.三省長官權力不受限制D.三省制存在肯定弊端【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材料“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尚書省天下綱要,百司所稟”、“是非蜂起,上不能決也”可知體現的是三省長官權力過大,說明三省制存在肯定的弊端,D選項符合題意。三省六部制體制之下,分工明確,相互制約,無權力的核心,AB選項解除。三省長官權力不受限制的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C選項解除。3.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曾指出:“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奔达嫴枵邞橇粢獠傩小⒕哂袃€樸美德之人。唐中后期劉貞亮在《茶十德》中也指出,“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等。材料主要反映了A.飲茶是社會等級地位的體現B.茶文化體現了社會價值觀念C.茶葉價格低廉成為大眾飲品D.儒家學說中格物致知主見【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材料“飲茶者應是留意操行、具有儉樸美德之人”、“以茶利禮仁”可知體現的是唐朝時期的茶文化蘊含著社會價值觀念,B選項符合題意。飲茶是社會等級地位的體現的說法與材料無關,A選項解除。材料未體現茶葉的價格,C選項解除。格物致知屬于南宋時期朱熹的主見,D選項解除。4.據史料記載:雍正時期曾解除了南洋貿易之禁,南洋貿易重新興盛起來,不僅解決了與外貿有關的人口生計問題,也帶動了東南沿海地區外向型手工業的發展。乾隆時期也解除了廣東的礦禁,讓民間力氣可以開采銅礦,以吸納剩余人口,這反映了當時A.閉關國政策不復存在B.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C.農耕經濟失去主導地位D.帶有近代性內涵的政策【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材料及所學學問可知,海外貿易及民間采礦業的發展在肯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轉型,反映了當時清朝實行帶有近代性內涵的政策,D選項符合題意。閉關鎖國政策直到鴉片斗爭才被打破,A選項解除。材料未涉及重農抑商政策,B選項解除。農耕經濟是封建社會的立國基礎,C選項解除。5.《海國圖志》等著作在中國的社會精英中并沒有流傳開來,很多土大夫甚至不知道發生過中外斗爭。1861年,中國外事團隊出訪泰西,在他們留下的出游筆記中,只有對西國旺盛的欣羨。材料主要體現了A.鴉片斗爭后中外經濟聯系加強B.士大夫對外來事物認知的缺失C.新思潮未對中國社會產生影響D.清朝接著維持閉關自守的局面【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材料“很多土大夫甚至不知道發生過中外斗爭”、“在他們留下的出游筆記中,只有對西國旺盛的欣羨”可知體現的是中國士大夫由對外事物一竅不通到中國外事團對西方旺盛的艷羨,因此材料體現的是士大夫對外來事物認知的缺失,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中外聯系的加強,A選項解除。鴉片斗爭后的新思潮啟迪了人們睜眼看世界,打破了閉關鎖國的牢籠,C選項解除。鴉片斗爭打破了清朝閉關鎖國的局面,D選項解除。6.下圖是民國年間“瑞中洋行”銷售的瑞典產“鳳凰牌”火柴的廣告,這種火柴經過特別處理,燃盡后即使落在衣服上也不會燒損衣服,因此在上海風靡一時。由此可知,“瑞中洋行”A.產品物美價廉深受民眾寵愛B.對民族火柴業構成威逼C.主動參與瑞典對華資本輸出D.完全占據了中國火柴市場【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材料可知,瑞典火柴在中國的暢銷必定會對民族火柴業構成威逼,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瑞典火柴的價格,A選項解除。資本輸出主要體現在列強在華投資設廠,C選項解除。D選項說法過于肯定,解除。7.1944年,八路軍與日軍在晉綏邊區黃樹坪村發生了一場戰斗。對這場戰斗發生的時間有以下記載,后來學者依據這些記載圈定時間范圍,查閱當時的《抗戰日報》,確證戰斗發生在10月23日。這說明9月的一天《偏關縣志》9月的一天《大青山武裝抗日斗爭史略》10月《晉綏依據地大事記》農歷九月探討者顧全羅依據采訪得出11月2日當事人賀富亮老人的回憶A.來自不同渠道的相同結論一般較牢靠B.有準確時間的歷史敘述往往值得懷疑C.當事人的口述史料是找尋直相的鎖鑰D.歷史真相可以在多方對證中進行還原【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偏關縣志》、《大青山武裝抗日斗爭史略》、探討者采訪及當事人的回憶可知,對于八路軍這次戰斗的時間記載體現的是歷史真相可以在多方對證中進行還原,D選項符合題意。來自不同渠道的相同結論一般較牢靠的說法過于肯定,歷史結論須要多方面進行考證、分析方可定型,A選項解除。有準確時間的歷史敘述往往值得懷疑的說法明顯錯誤,B選項解除。歷史的真相須要多方面進行分析論證,C選項解除。8.1949年6月25日,《解放日報》發表社論指出,人民政府在政策上對嚴格遵守政府法令的外商企業加以愛護。但從1950年12月起先,接連對包括美國在內的某些西方國家在華企業之一切財產加以軍事管制或凍結。人民政府對外企政策的改變A.說明國民經濟已經得到復原B.源于中蘇結成經濟軍事同盟C.體現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是亞太地區局勢驚慌的反映【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材料可知,1949年中國仍對遵法的外商企業進行愛護,但在1950年12月之后對西方國家的在華企業進行管制,結合所學,1950年朝鮮斗爭爆發,亞太地區的局勢漸趨驚慌,故選擇D選項;國民經濟復原在1952年完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故解除A選項;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與管制西方國家在華企業無關,故解除B選項;對在華企業看法的改變與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體現無關,故解除C選項?!军c睛】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對于外企的一系列改變。9.基督教的廣泛傳播使世人漸漸產生一些疑感:城邦的安危當然重要,但個人身后靈魂的居所呢?假如信仰可以使靈魂得教,那又何必將此僅與城邦捆在一起,當一輩子“政治動物”。材料主要說明白A.城邦利益至高無上B.個人意識的萌生C.民主政治遭遇質疑D.基督教地位受沖擊【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材料“假如信仰可以使靈魂得教,那又何必將此僅與城邦捆在一起,當一輩子“政治動物”可知體現的是人文主義,說明個人意識的萌生,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個人信仰,與城邦利益無關,A選項解除。材料未質疑民主政治,C選項解除。材料強調的是基督教的影響,并未沖擊基督教的地位,D選項解除。10.18世紀前后英國農業發展信息時間作物耕作經營模式農業人口占社會總勞動力的比例除自己的消費外糧食剩余比例17世紀中后期大麥、小麥、三葉草休耕,人工撒種敞田粗放經營75%—80%20%—30%18世紀前期玉米輪作,播種機撒種大農場集約經營40%—60%25%—50%據上表推斷A.世界市場發展促進了農產品出口B.蒸汽動力機械應用提高糧食產量C.農業革命為工業革命打算了條件D.農業勞動力的削減導致農業衰退【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沒有反映農產品出口的信息,解除A;材料沒有涉及機械動力問題,解除B;材料“農業人口占社會總勞動力的比例”可知,農業人口隨著經營模式的進步而削減,這為工業革命供應大量自由勞動力,故選C;農業勞動力的削減是基于農業經營模式的轉變,并不導致農業衰退,解除D。11.在1929年從美國起先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中,西方各國經濟停滯,物價下跌嚴峻;而在197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中卻出現了一種驚奇的現象:經濟停滯與通貨脹并存。這一現象表明A.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調整作用丟失B.世界經濟體系將各國經濟緊密連接C.政府過多干預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D.自由放任政策加劇經濟領域的沖突【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可知,20世紀70年頭,西方國家對經濟過多的干預是導致經濟滯脹出現的主要緣由,后西方各國紛紛放松對經濟的干預,最終促使經濟的復蘇,C選項符合題意。市場的調整機制是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A選項說法錯誤。材料未涉及各國經濟聯系親密,B選項解除。二戰后,各國的經濟指導思想是凱恩斯主義,D選項解除。12.馬歇爾安排中任何接受救濟的國家將不行免地丟失一部分經濟主權,并且被救濟國必需附帶參與歐洲統一市場的建設,這讓實行安排經濟體制的蘇聯根本無法接受,由此蘇聯拒絕了馬歇爾安排,這說明馬歇爾安排A.促使受援國成為美國的附庸B.預示著戰后歐洲走向分裂C.加速了戰后歐洲經濟的復原D.開啟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材料和所學學問可知,馬歇爾安排全名叫歐洲經濟復興安排,主要面對的是整個歐洲國家進行救濟,但是蘇聯拒絕接受馬歇爾安排救濟,這也說明白馬歇爾安排預示戰后歐洲走向分裂,B選項符合題意。促使受援國成為美國的附庸的說法不符合史實,馬歇爾安排主要是為了穩定西歐資本主義秩序,遏制蘇聯,A選項解除。加速了戰后歐洲經濟的復原的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選項解除。1951年西歐六國簽訂《巴黎條約》,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開啟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D選項解除。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41~42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需作答。第45~47題為選考題,考生依據要求作答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87年出席美國制憲會議的有5名代表,其中“14人從事土地投機,24人從事高利活動,11人從事制造商業和造船業,40人為債持有者,15人為奴隸主……他們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集國(或群體),分別來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經過4個月的閉門會議和激烈爭辯,最終還是達成了妥協”。——摘編自何順果《美國歷史十五講》材料二《臨時約法》的制定機關參議院代表的廣泛程度卻頗為不同:參議院到院議員人數為49人,其中同盟會員占38人,占比為77.55%;有留學日本和歐美經驗的為40人,占比為81.67%;42名已知誕生年份的議員中,40歲以下的議員有37人,占比為88.10%,35歲以下的有30人,占比為71.43%(統計口徑不同,數字會略有差異,但大抵如此)。——摘編自陳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比美國1787年憲法更進步嗎》材料三1954年6月14日憲法草案公布后,全國人民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探討。依據《人民日報》的報道,全國人民參與探討的人數共有1.5億多人,在上海,全市627萬人口中270萬聽到了有關憲法草案的報告,156萬參與了憲法草案的探討,提出了16.5萬條看法和建議。以1954年3月25日起全國政協組織了17個座談小組進行了探討,共探討40多天,今加者500多人,開會260次。各省市主動分子有8000多人參與了探討,提出了2000多條看法?!幾詮垟U振《協商民主視野下的1954年制憲一一基于1912年與1954年制憲的比較分析》(1)依據材料一、二和所學學問,指出美國1787年憲法比《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能夠長時間被遵守的緣由。(2)對比材料二、三,指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1954年憲法兩種協商民主制憲模式的異同及緣由。【答案】(1)美國兼顧和平衡各方利益;中國利益單一化;議會民主的實踐基礎、啟蒙思想傳播;中國專制制度的頑固、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民眾民辦法識淡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美國1787年憲法不斷發展和完善。(2)相同點:制憲協商小型化、精英化;制憲代表均具有肯定的民主性和代表性;都經過充分的協商。不同點:前者依靠規制執行,后者依靠群眾協商;前者代表缺乏廣泛性,后者有廣泛的群眾性。緣由:前者借鑒西方,以西方民主思想為指導原則。后者結合國情,具有中國特色;以傳統儒家思想兼容并蓄、和衷共濟為指導原則?!窘馕觥俊驹斀狻浚?)緣由:依據材料“他們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集國(或群體),分別來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美國1787年憲法比《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能夠長時間被遵守的緣由須要從美國兼顧各方利益、民主傳統、啟蒙思想的洗禮、中國的特別國情等方面進行思索。(2)相同點:依據材料“參議院到院議員人數為49人,其中同盟會員占38人,占比為77.55%”、“,共探討40多天,今加者500多人,開會260次”、“全國人民參與探討的人數共有1.5億多人”即可分析出二者的相同點有制憲協商小型化、精英化;制憲代表均具有肯定的民主性和代表性;都經過充分的協商。不同點:依據材料“《臨時約法》制定機關參議院代表的廣泛程度卻頗為不同”、“全國人民參與探討的人數共有1.5億多人”、“參議院到院議員人數為49人”即可分析出不同點有前者依靠規制執行,后者依靠群眾協商;前者代表缺乏廣泛性,后者有廣泛的群眾性。緣由:關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1954年憲法兩種協商民主制憲模式須要從經濟基礎、指導思想、國情、社會性質、領導階級等方面進行思索。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60年復辟不是完全復原到革命以前的狀態,復辟是新舊體制之的過渡……土地的利益與商業的利益常常有機地連接,貴族的長子??梢匀⒌絺惗馗簧痰呐畠海秽l紳的幼子可以進入軍界和政界,參與殖民活動,也可以經商…為了維持海外的商業利益,復辟政權重新頒《航海條例》,奠定了英國大約一個世紀的殖民政策。商業擴張帶動了國內制造業的發展。大量的海上貿易每年給英國帶來200萬英鎊的財寶,因此有人說英國17世紀出現的是“商業革命”…復辟時期人們最擔憂的是天主教卷土重來,正是這一點上托利黨和輝格黨結成了聯盟,國教與不聽從國教派結成了聯盟?!?662年英國皇家學會成立,其目的是“促進藝術和科學的旺盛”,……總之,復辟時期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不是一個簡簡潔單的“復辟”或者倒退的過程;復辟時期的成就是重大的,它為新世紀的跨越打開了通道。——摘編自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結合世界近代史的相關學問,摘取材料中構成輯關系的兩個歷史情節,并予以評價說明。(要求:簡要寫出歷史情節,歷史情節必需構成邏輯關系,對歷史評價要全面精確。)【答案】示例:兩個歷史情節:復辟政權重新頒布《航海條例》;商業擴張帶動國內制造業的發展。評價說明:1660年,為了激勵英國航海事業和海外貿易的發展,復辟政權重新頒布了《航海條例》,奠定了英國大約一個世紀的殖民政策,并通過之后的英荷斗爭,最終戰勝荷蘭,取得了海上貿易的限制權。為了滿意日益擴大的海外貿易的須要,英國國內制造業快速發展,為18世紀工業革命的發生供應了市場、資金、原料等條件。但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起先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逗胶l例》所奉行的貿易愛護主義不再適應英國發展的須要,漸漸被英國政府廢除。由此可見,《航海條例》的頒布有助于推動工業革命的興起,工業革命的完成又促使《航海條例》最終被廢除?!窘馕觥俊驹斀狻恳罁牧稀盀榱司S持海外的商業利益,復辟政權重新頒《航海條例》,奠定了英國大約一個世紀的殖民政策”、“商業擴張帶動了國內制造業的發展”可提煉出的歷史情節有復辟政權重新頒布《航海條例》和商業擴張帶動國內制造業的發展。從早期資本原始積累、重商主義、工業革命的條件及影響進行分析即可。1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98年,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加》,標記著廉租房制度正式成為我國住房供應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廉租房制度起先在我國起步。1999年,建設部在總結各地試點閱歷的基礎上發布《城鎮廉租住房管理方法》,對廉租房的房源、廉租房租金標準、廉租房建設和廉租房的申請程序問題予以明確的規定,起先探究規范化的廉租房制度。2005年,建設部、民政部印發《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請、審核及退出管理方法》,對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申請、審核及退出管理方法作出了普遍、詳盡以及更為明確的規定。2009年4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探討并原則通過的《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看法》中提出,加塊推動醫藥衛生、教化、文化、社會保障、住房等民生領域改革,改善居民支出預期和消費意愿,在中心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的廉租房建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摘編自韓立達,李耘倩《我國廉租房制度發展演化及對策探討》(1)依據材料,說明我國廉租房改革特點。(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我國廉租房改革的歷史意義?!敬鸢浮浚?)特點:通過行政立法手段推動改革的不斷深化;由實行試點到逐步推行;重視管理制度的規范性。(2)歷史意義:廉租房制度成為我國住房供應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城鎮低收家庭住房條件,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權利和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體現了民生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化,是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解析】【詳解】(1)特點:依據材料“《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加》到《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看法》”、“建設部在總結各地試點閱歷的基礎上發布《城鎮廉租住房管理方法》……起先探究規范化的廉租房制度”、“對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申請、審核及退出管理方法作出了普遍、詳盡以及更為明確的規定”可概括出特點是通過行政立法手段推動改革的不斷深化、由實行試點到逐步推行、重視管理制度的規范性。(2)意義: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可知,我國廉租房改革的歷史意義須要從我國住房供應體系、改善民眾生活、維護社會穩定及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等角度進行分析。16.【歷史選修3120世紀的斗爭與和平】材料20世紀30年頭,為了構建一個許久的強國,希特勒急于得到資源。問題是,德國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其進入大西洋與美國、非洲和亞洲開展貿易,因此希特勒將目光投向了絲綢之路的東方。他之所以與當時的蘇聯和解,是因為這樣就可以打通屬于他自己的絲綢之路。但是,國內農業產量的不足是德國的一個明顯的軟肋。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希特勒發動了對波蘭的入侵,之后為了獲得絲綢之路上更多的小麥,他作出了ー個以數百萬士兵的生命為代價的確定:入侵蘇聯。1946年,戰勝德國之后,蘇聯為了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本和資源,起先將目光集中在絲綢之路上的中亞國家身上。美國人也關注這一地區,很重要的緣由在于這一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美國肯定不允許蘇聯將這些國家收入社會主義的陣營中。為了得更多的資源以及絲綢之路的支配權,蘇聯與美國起先了許久的冷戰。——摘編自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1)依據材料,指出“絲綢之路“在二戰前后國際政治中的地位。(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大國爭奪“絲綢之路”限制權所產生的影響。【答案】(1)二戰前:徳國為實現其“強國”野心,將“絲綢之路”沿線的東方地區視為其“強國”戰略的重要資源供應地。二戰后:“絲綢之路”沿線的中亞地區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經濟資源和國際政治優勢的重要地區。(2)促使德國制定侵略東部的安排,發動了對波蘭和蘇聯的斗爭;美蘇在二戰后綻開對中東地區資源和限制權的爭奪,成為導致這一地區長期動蕩的外部因素。【解析】【詳解】(1)地位:前:依據材料“德國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其進入大西洋與美國、非洲和亞洲開展貿易,因此希特勒將目光投向了絲綢之路的東方”可知體現的是徳國為實現其“強國”野心,將“絲綢之路”沿線的東方地區視為其“強國”戰略的重要資源供應地。后:依據材料“為了得更多的資源以及絲綢之路的支配權,蘇聯與美國起先了許久的冷戰”可知體現的是“絲綢之路”沿線的中亞地區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經濟資源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