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9古詩詞誦讀課內知識基礎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期末考試分層練(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1頁
專題09古詩詞誦讀課內知識基礎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期末考試分層練(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2頁
專題09古詩詞誦讀課內知識基礎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期末考試分層練(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3頁
專題09古詩詞誦讀課內知識基礎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期末考試分層練(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4頁
專題09古詩詞誦讀課內知識基礎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中期末考試分層練(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9古詩詞誦讀課內知識基礎練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靜女《詩經·邶風》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這首詩基調歡快而富有情趣,敘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約會的過程。B.“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這個細節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小伙子當時那種焦灼不安的情態。C.這首詩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描寫女青年見到戀人前后不同的心情。D.“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這兩句借物抒情,意涉雙關,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贊美姑娘饋贈給他的信物,實則表達了他對姑娘摯愛之情。2.對《靜女》這首詩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靜女》)運用“直陳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連唱的形式來敘寫故事,感情回環往復,內容富于變化。B.第一章“靜女”尚未露面,但從她“愛而不見”的表現,可以推測出她矜持穩重的性格。C.第二、三章是說小伙子的心上人到了,贈送給他一根色澤鮮艷的彤管,一根細嫩的荑草,小伙子歡悅欣喜。D.小伙子對受贈的普通荑草由衷地大贊“洵美且異”,這既是“愛屋及烏”式的內心獨白,又與第一章相呼應。【答案】1.C2.B【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分析鑒賞的能力。C.“女青年”錯。詩中的“我”指男青年。此詩是從男子一方來寫的,但通過他對戀人外貌的贊美,對她待自己情義之深的宣揚,也可見出未直接在詩中出現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說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稱敘述中顯得更為鮮明。而這又反過來使讀者對小伙子的癡情加深了印象。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及藝術手法分析鑒賞的能力。B.“矜持穩重的性格”錯誤,應為“活潑調皮的性格”。“愛而不見”的意思是故意躲藏讓我找。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靜女”活潑調皮的性格。故選B。二、閱讀下面這首古詞,完成各題。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這兩句是說,女主人公在江中澤畔采集了鮮艷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蘭草。詩歌就這樣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起筆,讓人頓感主人公形象雅潔,心情愉快美好。B.“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是說,采了花要送給誰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遠在天邊。這兩句自問自答,感情陡然一轉,由歡樂轉為悲哀。這是一句深沉的疑問,一聲無奈的嘆息。C.“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兩句是說,兩個心心相印的人啊,永遠異地相思,只有憂傷陪伴他們終老。寫出了一對長久分別的有情人,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擔憂涌上心頭。D.此詩借助思婦采集芙蓉來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而丈夫則遠離而不知,表達了妻子對丈夫的深情。2.如果我們把女人作為這首詩的主角,那么,這首詩的主要寫法就是虛實結合,請作簡要分析。【答案】1.D2.(1)直接描寫思婦涉江、采芙蓉、采蘭花,實寫;(2)想象游子還顧望鄉,憂心如焚,虛寫;(3)符合古代對寫的方式,即虛實結合。【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D.“而丈夫則遠離而不知,表達了妻子對丈夫的深情”錯誤,根據詩句“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可知,丈夫身在遠方,也同樣思念著家鄉,并非“遠離而不知”,這首詩表達的是妻子和丈夫互相思念。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如果把女人作為主角,那么“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就是描寫女主人公的實際行動,即涉江、采芙蓉、采蘭花,這些都是實寫。既然女人是實寫的一方,那么“還顧望舊鄉”的游子,就不可能是女子眼前所見之人,而是“所思在遠道”的女主人公因思念而想象的景象,因為思念遠方的游子,故而想象遠方的游子也在望故鄉而思念自己,為無法歸鄉而憂傷不已,這是虛寫。這種手法是對寫法,也叫對面落筆,即實寫一方,想象另一方也懷有同樣的思念之情,從而讓情感抒發更加繾綣深厚。三、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1.下列關于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春花秋月”這些美好的事物讓作者觸景生情,首句表達了作者對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愛與贊美。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為人君時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C.“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D.本詞多處運用對比反襯的手法,形象逼真地傳達出詞人內心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2.請賞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妙處。【答案】1.A2.最后兩句運用了設問、比喻的修辭手法,自問自答,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化抽象的為形象可感,抒發了作者無休無盡、難以掙脫的亡國愁思。【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和詩詞內容的理解與把握能力。A.“表達了作者對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愛與贊美”錯誤。春花秋風最美,詩人竟問“何時了”,心理很反常。聯系李煜當時的生活,可知他回憶越多,就越痛苦,故而有此心理。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時過境遷,詞人已不是那個萬人之上的一國之君,現在是階下囚,那些美景只會激起作者悲痛的回憶,因此,詞人希望它結束。而不是表達了作者對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愛與贊美。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詞句的意思: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運用比喻的修辭,本體為“愁思”,喻體為“一江春水”,使抽象的情感顯得形象可感,寫出了愁思漲溢恣肆,綿綿不絕,表達了詞人心中無盡的哀思。這句詞還運用了設問的手法,自問自答,抒發了作者無休無盡、難以掙脫的亡國愁思。四、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鵲橋仙·纖云弄巧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纖云弄巧,飛星傳恨”兩句點出了織女會牛郎時的情景,“弄”和“傳”字運用比喻手法,云霞為他們的相會感到高興,流星為他們傳遞著離愁別恨。B.“柔情似水”,“似水”照應前面的“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將兩位主人公的萬般柔情比作銀河之水,既深且長。C.“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詞的結句,是本詞的主旨句,寫出了主人公的心愿,也是對他們的深情慰勉,表達了詞人的愛情觀。D.就全篇而言,這首寫神話故事的詞,句句寫天上,句句寫雙星,而又句句寫人間,句句寫人情,天人合一,成為千古抒情絕唱。2.請簡要分析“忍顧鵲橋歸路”中“忍”字的表達效果。【答案】1.A2.“忍”指怎忍、豈忍。全句的意思是:怎么忍心回望由鵲橋回去的路呢?“忍顧鵲橋歸路”巧妙地表現了牛郎織女臨別時的依戀和悵惘。【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詩歌手法、情感、語言的能力。A.“‘弄’和‘傳’字運用比喻手法”錯誤,“弄”和“傳”字運用了擬人手法。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解釋“忍”的意思,然后分析詩句意思,最后分析表達效果。“忍”指怎忍、豈忍,忍顧:怎忍回頭看。“忍顧鵲橋歸路”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于極。描寫牛郎和織女分別之時不忍心回顧由鵲橋回去的路,運用反問修辭,更好地表現了牛郎織女臨別時的依戀和悵惘。五、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列小題。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月夜【唐】杜甫①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注】①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史之亂,杜甫帶著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趕到靈武(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為平叛效力,不料啟程不久,就被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后的長安。1.下面對詩歌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從詩歌內容看,兩首詩都屬于思人懷鄉詩,詩中充滿了別離懷人的愁緒。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擷美草香花,送給“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C.《月夜》中詩人杜甫深陷圇圄,望月思家,“憐”“憶”兩字飽含濃濃深情。D.作者“今夜”“獨看”,與夫妻雙方“何時”“雙照”前后照應,淚眼怎干。2.“思鄉懷人”類詩歌常常采用“對寫法”,即詩人落筆對方,通過對方來反照自己,將自己深摯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請據此賞析這兩首詩。【答案】1.D2.《涉江采芙蓉》,全詩以女子的口吻抒寫對遠方之人的思念,“還顧望舊鄉”是“對寫法”,女子想象丈夫眺望遠方,感嘆歸路漫漫,將相思之情表達得委婉含蓄。《月夜》開頭點出思念親人這一主題。明明是詩人在長安望月思念妻子和兒女,卻寫鄜州的妻子在月光下思念羈居長安的丈夫。首聯寫妻子望月思念自己,頷聯通過“未解憶長安”的小兒女襯托妻子的孤寂。頸聯寫妻子月下久佇的動人形象。詩人巧用對寫法,把夫妻之間纏綿悱惻的感情表達得委婉動人。【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D.“作者‘今夜’‘獨看’”表述錯誤。對月望鄉,不只是作者,更是夫妻雙方。作者望的是長安月,今夜的鄜州月,遙想妻子在看,是作者從對面落筆。因此,望月的是雙方,而非“獨看”。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涉江采芙蓉》中“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的意思是: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此句將讀者的視線引向遙遠的遠方,讀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佇立在路邊,徒勞地向故鄉方向張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綿延不盡。故鄉在哪兒?所思的人在哪兒?此處從對方入手,將相思之情表達得委婉含蓄。《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的意思是:今夜的圓圓的秋月是多么皎潔美好,妻子卻一個人在閨房中獨自望月:希望丈夫快點回來!幼小的兒女卻還不懂思念在長安的父親,還不能理解母親對月懷人的心情。這一開頭點出思念親人這一主題。往日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為妻子分憂;如今呢,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負擔,哪能為她分憂啊!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頸聯寫妻子月下久佇的動人形象。詩人巧用對寫法,把夫妻之間纏綿悱惻的感情表達得委婉動人。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摸魚兒辛棄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②、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③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注】①漕:漕司的簡稱,指轉運使。②見說道:聽說。③長門:漢代宮名。漢武帝之陳皇后,失寵后住在長門宮。曾送百斤給司馬相如,請他代寫一篇賦送給漢武帝,希望打動漢武帝的心。后世遂把“長門”作為失寵妃子居處的專用名詞。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詞以“更能消”三字起筆,提出了“春事將闌”,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摧殘這樣一個大問題。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發,實際上卻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勢而言的。B.“何況落紅無數”一句中的“落紅”,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時,它又象征著南宋國事衰微,也寄寓了明知不可為而為的抗爭精神。C.“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一句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律,但卻強行挽留。D.“閑愁最苦”三句是結句。閑愁,有惜春、留春、怨春之愁,有政治失意之愁,有才華被妒之愁,也有憂國不能參政之愁。2.此詞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答案】1.B2.(示例)詞人主要運用了比興、用典、層進等表現手法。(1)比興之法易于象征表意,如上片繼承了《楚辭》香草美人的比興寄托手法,用男女之情來隱喻現實斗爭。還以惜春、留春轉而怨春表現他對南宋王朝“愛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2)化用典故,借古諷今。如下片用典,以陳皇后的失寵狀況比自己的現實處境,以玉環、飛燕預示小人的結局,巧妙地給那些小人一個嚴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3)此詞還運用了步步轉折、層層深入的手法。如上片起首三字,是從千回萬轉后倒折出來,接著寫惜春而怕花早開卻又落紅無數,苦心留春卻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語卻又拼命挽留,一層一折,一折一轉,層層深入,宛轉有致,結構嚴密,章法井然。【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詞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它又象征著南宋國事衰微,也寄寓了明知不可為而為的抗爭精神”錯誤。是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無成的感嘆。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詞的上闋“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表達了作者為春的匆匆離去惋惜,卻又無可奈何。“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表達了詞人對春天的珍惜,連花兒開早了都會感到遺憾,又怎能忍受落花無數呢。“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寫到春天沒有理會詞人的挽留,她依舊悄然離去,詞人只能輕輕埋怨春的無言自去,只能四處尋找一些春的痕跡,給自己一絲慰藉。所以詞的上闋表面上表達了惜春、留春轉而怨春,實際上通過對春天的情感變化表現他對南宋王朝“愛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上闋寫到“天涯芳草”,而下闋寫到陳皇后、楊玉環和趙飛燕,繼承了《楚辭》香草美人的比興寄托手法,用男女之情來隱喻自己政治上的詩意。所以運用了比興的手法。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中,運用陳皇后的典故,用陳皇后的失寵來寫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運用楊玉環和趙飛燕的典故,詞人對妒恨陳皇后的女子說,你們不要高興得跳起舞來,須知玉環、飛燕也難免歸于塵土,一切成空。實際上,他是在申飭、詛咒那些打擊陷害忠良的權貴奸小:你們休要得意忘形,你們難道不知道,玉環、飛燕那樣的命運,最終也會降臨到你們頭上嗎?所以化用典故,借古諷今。詞的上闋,“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是對春天即將逝去的惋惜而又無可奈何之情,“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表達了詞人對春天的珍惜,連花兒開早了都會感到遺憾,又怎能忍受落花無數呢,想要留住春天將要離去的腳步。“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寫了對春天的埋怨卻又拼命挽留,所以運用了步步轉折、層層深入的手法,一層一折,一折一轉,層層深入,宛轉有致,結構嚴密,章法井然。六、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寫別離的情詩。在古代封建社會里,由于戰爭、徭役和仕宦,也由于交通不便,相隔兩地,音信全無是最傷心的事。B.《涉江采芙蓉》開篇就寫了一個雅潔美麗的女子在江中澤畔采集了鮮艷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蘭草。但這些美好的事物如青春一樣易逝,采下后又能鮮活多久,又能遺留給誰呢?C.《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詞人在詞中吟詠感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訴說自己的悲劇命運和人生的愁恨,追懷往事,懷念故國,表達了深切的亡國之痛。D.《虞美人》開頭一句就極為沉痛。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卻以怨恨的口吻發出詰問:“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時候才能終了呢?”2.無論是離別之愁,還是亡國之痛,都是讓人難以忍受的愁苦滋味。這兩首詩表現“愁”情時都有實寫,也有虛寫,請結合詩歌加以賞析。【答案1.B2.(1)《涉江采芙蓉》前四句寫實,從女子的角度寫她采集荷花和芳草,然后寫她心理的變化,思念遠方的男子;五、六句由女子的思念轉而從男子的角度寫,描寫他遙望家鄉、孤單愁苦。這是虛寫,是女子的想象;詩歌從游子和思婦兩個角度交錯敘寫,表現游子思婦的強烈情感;運用懸想手法,在虛實結合中強化了夫妻之愛以及妻子對丈夫的深情。(2)《虞美人》由“春花、秋月、小樓、東風、明月”這些美好而又令人傷感的現實意象,引出“往事、故國、雕欄玉砌、朱顏”等虛幻已逝之事物,虛實結合,傳達出詞人內心深處涌動的情思和郁郁憂憤。【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但這些美好的事物如青春一樣易逝,采下后又能鮮活多久”錯,這兩句是說,劃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來到沼澤地摘取芬芳的蘭草。夏秋時節,江南水鄉,日暖花香,荷花盛開,女主人公在江中澤畔采集了鮮艷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蘭草。詩歌就這樣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起筆,芙蓉、蘭澤、芳草等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