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密★啟用前
皖豫名校聯盟2025屆高三4月份檢測
歷史
(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
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
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
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周原卜辭記載了周人在殷人宗廟中貞卜的內容:次日或此后某日,由王行語祭、侑祭等不同祭法,分別
祭祀成湯、太戊、武丁、大甲,報以祭品若干,得命兆之辭“思正”“思有正”(即吉兆)。之后,周人
開始武力伐紂行動。周人之舉意在()
A.建構改朝換代的合理依據B.承繼尋貞問卜的歷史傳統
C.鞏固等級森嚴的宗法秩序D.宣揚敬祖法天的思想觀念
2.東漢初期,劉秀推行“舉謠言”制度,中央派遣官員到地方上收集民間“謠言”,收集整理后上報中
央,皇帝以此為依據獎懲地方官吏,并對民間“謠言”進行回應。這反映出當時()
A.原始民主傳統影響根深蒂固B.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
C.以民為本治國理念受到推崇D.政治統治重視社情民意
3.五代時期,活躍在中原地區少數民族有沙陀、粟特、回鶻、奚等;蕃兵胡將問題,河北、河東地區的
“胡化”問題,不再成為納入儒家士大夫視野的嚴重問題。這說明()
A.儒家官方地位的動搖B.夷夏民族界限消融
C.華夏共同體有所發展D.藩鎮割據日益嚴峻
4.1276年,元政府確定以中統鈔(元朝紙幣)回收南宋紙幣會子,“以宋會五十貫準中統鈔一貫”;1277
年,政府禁止江南行用銅錢,要求與中統鈔兌換,“亡宋銅錢三貫,準中統鈔一貫”。這些措施()
A.有利于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B,確立了紙幣法定貨幣的地位
C.解決了通貨膨脹加劇的問題D.是對元代民族歧視政策貫徹
5.如表為明代會試錄取比例統計(單位:%).,該表可說明,明代()
1442146615201547
年年年年
南部59.3355.1452.5757.33
中部10.671010.869.67
北部3034.8636.5733
A.八股取士的日益僵化B.科舉制度的動態調適
C.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D.追求功名的價值取向
6.據記載,晚清時期“祁(黃山祁門縣)雖山邑,向喜閱京報、閣鈔。自滬上報館,接踵而起,讀閱者亦
漸多。就所查悉者,除縣學兩署及城鄉各學堂外,城內銷報十四家,滸溪等鄉鎮計有銷報處十余家”。這
一現象()
A.加速了區域文化中心的轉移B.沖擊了傳統的宗族社會秩序
C.鞏固了政府對基層社會控制D.體現了徽商儒賈結合特點
7.1911年12月,孫中山表示:“我個人贊同汲取美利堅合眾國和法蘭西共和國的各自長處,選擇一種間
于二者的共和體制。我們很想鑒借其他民族的經驗。”這體現出孫中山()
A.試圖限制袁世凱的權力B.倡導建立三權分立的政體
C.追求理想化的政治模式D.振棄西方民主模式的弊端
8.如圖為宣傳畫《在無產階級鐵錘下的骷髏》(刊載于《紅色中華》1933年5月),畫中骷髏上的文字分
別為:腐化分子、官僚主義、反動派別。該宣傳畫折射出()
A.“左”傾錯誤思想泛濫B.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壯大
C.反“圍剿”取得巨大勝利D.無產階級推翻舊社會的意愿
9.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位于大別山腹地的舒城、霍山等縣先后創辦了一系列的工廠(包括從合肥等地
遷移而來),這些工廠多集中于深山之中,生活區與生產區分開,甚至不同的車間也相距“甚遠”。這些
工廠的創辦()
A.與國家的發展戰略緊密相關B.服務于國民經濟的調整所需
C.意在推動皖西革命老區發展D.得益于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
10.1977年,黨的十一大報告認為“戰爭不可避免”,世界“絕不會有什么持久的和平”;1982年,黨的
十二大報告提出了“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維護的”;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和平與發展”
是世界的兩大主題。這反映出中國共產黨()
A.外交方針發生了重大調整B.致力于突破西方陣營的封鎖
C.對世界的認識進一步深入D.構建了道義為先的外交形象
11.公元前4世紀的雅典喜劇中:劇中兩名奴隸分別叫作德摩斯梯尼和尼西亞斯(即現實中兩位將軍),他
們的主人是來自普尼克斯山(即雅典公民大會會場)的德莫斯,奴隸需要想方設法地討好他們那反復無常
的主人。這說明,當時雅典()
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B.民眾主導了城邦政局
C.公民權利受到制約D.奴隸主左右權力運行
12.11世紀末,拜占庭帝國的科穆寧王朝開始推行普洛尼亞制,即把國家土地和農村公社土地有條件地分
封給公職貴族作為監領主,監領主必須為國家服役,才能取得對領地上的農民的支配權,農民須向監領主
繳納租稅,并服勞役。這一制度的推行()
A.阻礙了封建莊園經濟的發展B.強化了封建人身依附關系
C.解決了財政收入短缺的問題D.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控
13.16世紀,英國都鐸王朝頒布法令,把社會成員分成九個等級,由年收入和擁有的地產價值來決定等
級,規定每個等級能夠穿哪些毛皮、用什么衣料和裝飾品。但這些法令卻流于形式,時人寫詩道:“每位
女士穿得都像女王,商人的妻子穿得像男爵夫人。”這表明當時英國()
A.奢靡享樂之風盛行B.人文主義影響文學創作
C.君主權力受到限制D.經濟發展沖擊等級秩序
14.1793年,法國政府推行去基督教化政策,具體包括將教堂改為理性廟,崇拜最高主宰或理性女神;廢
除格里高利歷,實行共和歷;強迫教士還俗、結婚等。這些措施()
A.清除了天主教會勢力B.確立了信仰自由原則
C.推動了宗教改革進程D.旨在維護大革命成果
15.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了二戰后首屆世博會,美國沒有展示美國工業、軍事和科技成就,而是
以“未完成的事業”為主題自曝其短,展示美國的環境、貧民窟和種族隔離等問題。美國的做法旨在
()
A.規避科技發展日益落后的窘境B.展示美國民權事業成就
C逆向塑造國家形象與蘇聯競爭D.拉攏非洲新興獨立國家
16.兩德間的貿易被聯邦德國稱為“內部貿易”。聯邦德國始終視其為一種特殊的貿易,而非對外貿易,
因而對原產于民主德國的貨物不征收關稅和其他稅費。聯邦德國的做法()
A.服務于國家統一目標B.保障了壟斷資本利益
C.意在與民主德國競爭D.打亂了社會主義陣營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驛站的核密度分布圖
?摘編自王哲、侯的《近代中國郵政網絡與信息可達性(1907-1936)》
材料二驛傳體系只能官用不能民用,歲費巨帑,社會效益微弱。清末,現代郵政標榜的“裕國便
民”功效迎合了彼時囊中羞澀的清政府。清政府采納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的改革建議,將代寄各國駐
京使臣文件的郵遞事務劃歸總稅務司署辦理,以董其事,此為海關兼辦郵政之始。1896年,清廷批準推廣
海關試辦郵政,正式開辦國家郵政。全國劃分為35個郵界,每一郵界之中設置郵政局,這些城市因與海
關聯系緊密,分布也多位于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和政治商業中心等城市。清政府詔令地方政府予以協
助,郵政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摘編自高廉、袁為鵬《論晚清郵政地理分布的經濟特征》
材料三新中國成立之初,在黨的領導下,郵政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開啟了中國郵政事業發
展的新紀元。1986年,頒布新中國第一部郵政法。2012年,三級郵政管理體系全面確立。黨的十八大以
來,郵政行業收入規模由2012年的198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1038億元;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加到
8336億件。快遞業務量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一,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對世界郵政業增長貢
獻率超過50%。
——摘編自中共國家郵政局黨組《黨領導郵政事業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1)根據材料一,指出明清驛站空間分布的差異。
(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末郵政發展的特點。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郵政事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及意義。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洋為所有人共有,因為它是那樣的無邊無際,以至于它不可能變為任何人的占有物……
海洋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任何人的私有財產,因為自然不僅允許而且強使人們共同使用”;“適用于航行
的該原則也適用于捕魚,換言之,捕魚對所有的人也是自由的、開放的"。”既然海洋是自由的,那么海
洋帶來的利益,即貿易也該是自由的”。
——摘編自格勞秀斯《論海洋自由》(1605年)
材料二針對格勞秀斯的觀點,英國法學家塞爾登在1619年發表的《海洋封閉論》中加以批駁。他
首先闡明了核心觀點,即“依據自然法和萬民法,海洋并非為所有人共同所有,而是如同陸地一般,能夠
被私人所占有,成為私有財產”,“不列顛海域的統治權或與大不列顛島相鄰的海域現在是而且一直是不
列顛帝國的一部分或附屬”。塞爾登還證明英王擁有環繞不列顛島四周海洋的所有權,進而可以禁止外國
人在英國附近海域打漁,還可以向過路的商船收稅。
——摘編自楊華《海洋法權論:理論淵源與構成》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格勞秀斯海洋觀產生的背景。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格勞秀斯和塞爾登海洋觀的分歧及原因。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國古代“革故鼎新”思想的相關論述
論述出處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經》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宋史?王安石傳》
恤
事隨勢遷,而法必變《讀通鑒論》(王夫之)
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自擬論題并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觀點正確,
史論結合,表述清晰)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
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周原卜辭記載了周人在殷人宗廟中貞卜的內容:次日或此后某日,由王行語祭、侑祭等不同祭法,分別
祭祀成湯、太戊、武丁、大甲,報以祭品若干,得命兆之辭“思正”“思有正”(即吉兆)。之后,周人
開始武力伐紂行動。周人之舉意在()
A.建構改朝換代的合理依據B.承繼尋貞問卜的歷史傳統
C.鞏固等級森嚴的宗法秩序D.宣揚敬祖法天的思想觀念
【答案】A
【解析】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周時期(中國)。
據材料可知,周原卜骨證明,周人伐紂前曾祈于殷人宗廟,在占卜中得到某種吉兆之后,他們就開始武力伐
紂行動;而在此之前先舉行祭祀占卜,有助于平息異議,明確政治目標,建構改朝換代的合理依據,A項正
確;周原卜骨證明的目的是為其攻打商朝提供依據,有助于平息異議,而不是承繼尋貞問卜的歷史傳統,排
除B項;等級森嚴的宗法秩序形成于西周時期,而材料反映的是周滅商時期,排除C項;敬天法祖,大抵就
是敬奉上天,將天神格化,相信“老天爺”,同時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福澤庇佑,并效法祖先的懿德嘉行、
家風家法等,而材料并未涉及“法天”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
2.東漢初期,劉秀推行“舉謠言”制度,中央派遣官員到地方上收集民間“謠言”,收集整理后上報中
央,皇帝以此為依據獎懲地方官吏,并對民間“謠言”進行回應。這反映出當時()
A.原始民主傳統影響根深蒂固B.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
C.以民為本治國理念受到推崇D.政治統治重視社情民意
【答案】D
【解析】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初期(中
國)。根據材料可知,劉秀推行“舉謠言”制度,通過收集民間“謠言”作為獎懲官吏及回應依據,表明
重視了解社情民意以利政治統治,D項正確;原始民主傳統多指早期氏族社會的集體議事制度,而東漢已
建立專制集權體制,材料中的做法是君主自上而下掌控信息的手段,與原始民主無關,排除A項;中央集
權強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但材料側重統治者通過民間反饋調整治理,核心是重視民意而非單純強化中央
權威,排除B項;以民為本強調民為政治根本,但“舉謠言”本質是統治者為鞏固政權而關注民情,屬于
治理策略而非推崇民本理念,排除C項。故選D項。
3.五代時期,活躍在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有沙陀、粟特、回鶻、奚等;蕃兵胡將問題,河北、河東地區的
“胡化”問題,不再成為納入儒家士大夫視野的嚴重問題。這說明()
A.儒家官方地位的動搖B.夷夏民族界限消融
C.華夏共同體有所發展D.藩鎮割據日益嚴峻
【答案】C
【解析】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五代時期的中國。
根據材料可知,五代時期少數民族活躍于中原,蕃兵胡將等不再是嚴重問題,表明各民族已更多交流融
合,華夏共同體有所發展,C項正確;儒家思想在五代雖受戰亂沖擊,但仍是官方意識形態,士大夫群體
并未喪失話語權,材料未體現其地位動搖,排除A項;“夷夏界限消融”不符合史實,五代仍存在民族差
異,只是矛盾緩和而非徹底消失,排除B項;題干材料主要體現民族情況,未突出藩鎮割據問題,排除D
項。故選C項。
4.1276年,元政府確定以中統鈔(元朝紙幣)回收南宋紙幣會子,“以宋會五十貫準中統鈔一貫”;1277
年,政府禁止江南行用銅錢,要求與中統鈔兌換,“亡宋銅錢三貫,準中統鈔一貫”。這些措施()
A.有利于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B.確立了紙幣法定貨幣的地位
C.解決了通貨膨脹加劇的問題D.是對元代民族歧視政策貫徹
【答案】A
【解析】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時期的中國。
元政府統一貨幣,以中統鈔回收南宋紙幣、兌換銅錢,消除了貨幣流通障礙,有利于各地經濟交流,推動
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A項正確;元朝在1260年發行中統鈔時已確立紙幣為法定貨幣,1276年的措施屬
于統一幣制的后續執行,而非首次確立,排除B項;使用紙幣并不能解決通貨膨脹問題,元朝末年,元朝
大量發行紙幣出現惡性的通貨膨脹,排除C項;貨幣統一屬于經濟政策,與四等人制等民族歧視政策無直
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A項。
5.如表為明代會試錄取比例統計(單位:%)o該表可說明,明代()
1442146615201547
年年年年
南部5933551452.5757.33
中部10.671010.869.67
北部3034.8636.5733
A.八股取士的日益僵化B.科舉制度的動態調適
C.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D.追求功名的價值取向
【答案】B
【解析】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據
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明朝為了保證科舉能選出不同地域的優秀人才,從1427年起實行南北卷;后來,
南北卷演變為南北中卷,錄取比例也逐漸穩定,這反映了科舉制度的東臺調適,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
考試形式“八股取士”,排除A項;材料僅僅是體現明代會試種的南北中錄取比例變化,不能就此說明君主
專制制度的強化,排除C項;材料僅僅是體現明代會試種的南北中錄取比例變化,沒有涉及學子們的價值
取向,排除D項。故選B項。
6.據記載,晚清時期“祁(黃山祁門縣)雖山邑,向喜閱京報、閣鈔。自滬上報館,接踵而起,讀閱者亦
漸多。就所查悉者,除縣學兩署及城鄉各學堂外,城內銷報十四家,滸溪等鄉鎮計有銷報處十余家”。這
一現象()
A.加速了區域文化中心的轉移B.沖擊了傳統的宗族社會秩序
C.鞏固了政府對基層社會控制D.體現了徽商儒賈結合的特點
【答案】B
【解析】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
(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晚清祁門縣雖地處山區,但民眾通過閱讀京報、滬上報紙等媒介廣泛接觸外界
信息,城鄉銷報處數量顯著增加,傳統宗族社會以封閉的鄉土關系和倫理秩序為基礎,報刊傳播的新思
想、新知識可能動搖宗族對地方話語權的壟斷,促使民眾突破傳統社會關系網絡的束縛,故這一現象沖擊
了傳統宗族秩序,B項正確;祁門報刊傳播規模雖擴大,但未提及該地區取代其他區域成為文化中心,更
無文化機構遷移或重大文化事件佐證,排除A項;晚清報刊常傳播維新、革命等新思潮,反而可能削弱清
廷對基層的思想控制,且材料未體現政府主導或強化管控,排除C項;徽商儒賈結合強調商業與儒學價值
觀融合,但材料僅反映報刊普及,未涉及商人群體或商業行為,排除D項。故選B項。
7.1911年12月,孫中山表示:“我個人贊同汲取美利堅合眾國和法蘭西共和國的各自長處,選擇一種間
于二者的共和體制。我們很想鑒借其他民族的經驗。”這體現出孫中山()
A.試圖限制袁世凱的權力B.倡導建立三權分立的政體
C.追求理想化政治模式D,振棄西方民主模式的弊端
【答案】C
【解析】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1年(中國)。
根據材料可知,孫中山打算汲取美法兩國長處,選擇介于二者的共和體制,這體現出他期望融合不同國家
體制優點,構建理想政治模式,C項正確;孫中山的言論集中于政體設計,未涉及權力制衡問題,且1911
年12月袁世凱尚未就任臨時大總統,限制其權力并非此時孫中山言論的意圖,排除A項;美法均實行三
權分立,但孫中山明確強調“間于二者”,其意在綜合創新而非單純移植三權分立,排除B項;材料強調
孫中山鑒借其他民族的政治經驗和追求理想化的政治模式,是否推棄了西方民主模式的弊端無法得知,排
除D項。故選C項。
8.如圖為宣傳畫《在無產階級鐵錘下的骷髏》(刊載于《紅色中華》1933年5月),畫中骷髏上的文字分
別為:腐化分子、官僚主義、反動派別。該宣傳畫折射出()
A.“左”傾錯誤思想的泛濫B.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壯大
C.反“圍剿”取得巨大勝利D.無產階級推翻舊社會的意愿
【答案】D
【解析】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3年的中國。結
合所學,1933年處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旨在推翻代表舊秩序的反動統治,宣傳畫中
無產階級用鐵錘砸向“腐化分子、官僚主義、反動派別”,體現了無產階級對舊的、不合理社會秩序的
否定與革命決心,反映出無產階級推翻舊社會的意愿,正確D項;宣傳畫主要體現的是對不良現象的打
擊,而“左”傾錯誤指不顧實際情況而盲目激進,排除A項;農村革命根據地鞏固壯大要在經濟、人
口、地域拓展等方面體現,且1933年農村革命根據地由于國民黨反對派的“圍剿”而面臨危機,排除B
項;1933年,由于“左”傾錯誤領導,導致第五次反“圍剿”于1934年失敗,排除C項。故選D
項。
9.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位于大別山腹地的舒城、霍山等縣先后創辦了一系列的工廠(包括從合肥等地
遷移而來),這些工廠多集中于深山之中,生活區與生產區分開,甚至不同的車間也相距“甚遠”。這些
工廠的創辦()
A.與國家的發展戰略緊密相關B.服務于國民經濟的調整所需
C.意在推動皖西革命老區發展D.得益于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
【答案】A
【解析】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
60年代中后期(中國)。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國際局勢緊張,中國開展“三線建設”,將一些工廠遷
往山區等戰略大后方,材料中舒城、霍山等縣深山里的工廠創辦,符合這一背景,可見這些工廠的創辦與
國家發展戰略緊密相關,A項正確;國民經濟的調整主要指1960年代初“八字方針”的實施,與60年代
中后期的時間不符,排除B項;三線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備戰而非區域發展,推動革命老區發展并非核心目
標,排除C項;三線建設選址主要考慮戰略安全而非資源因素,材料未提及自然資源的作用,排除D項。
故選A項。
10.1977年,黨的十一大報告認為“戰爭不可避免”,世界“絕不會有什么持久的和平”;1982年,黨的
十二大報告提出了“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維護的”;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和平與發展”
是世界的兩大主題。這反映出中國共產黨()
A.外交方針發生了重大調整B.致力于突破西方陣營的封鎖
C.對世界的認識進一步深入D.構建了道義為先的外交形象
【答案】C
【解析】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
料可知,從1977年認為“戰爭不可避免”,到1982年提出“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維護的”,再到1987年
明確“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兩大主題,這一系列變化體現出黨對國際形勢以及世界發展趨勢的認識不斷深
化,C項正確;外交方針的調整如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確立雖與此相關,但材料側重認識層面的演變
而非具體政策變化,排除A項;20世紀80年代中國已實現與多國建交,外交重點轉向服務經濟建設而非
突破西方封鎖,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道義為先”的外交理念,且80年代中國外交更強調務實合作而
非意識形態輸出,排除D項。故選C項。
11.公元前4世紀的雅典喜劇中:劇中兩名奴隸分別叫作德摩斯梯尼和尼西亞斯(即現實中兩位將軍),他
們的主人是來自普尼克斯山(即雅典公民大會會場)的德莫斯,奴隸需要想方設法地討好他們那反復無常
的主人。這說明,當時雅典()
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B.民眾主導了城邦政局
C.公民權利受到制約D.奴隸主左右權力運行
【答案】A
【解析】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雅典。材料中
奴隸主人德莫斯來自公民大會會場且反復無常,反映雅典直接民主下公民素質參差不齊,決策易受情緒左
右,暴露直接民主弊端,A項正確;民眾雖影響決策,但主導城邦需全面掌控軍事、法律等,材料僅體現
取悅而非主導,排除B項;德摩斯作為主人擁有權力,公民權利未被制約,排除C項;德莫斯代表公民集
體,奴隸主指貴族階層,而雅典民主制下權力歸公民非貴族,排除D項。故選A項。
12.11世紀末,拜占庭帝國的科穆寧王朝開始推行普洛尼亞制,即把國家土地和農村公社土地有條件地分
封給公職貴族作為監領主,監領主必須為國家服役,才能取得對領地上的農民的支配權,農民須向監領主
繳納租稅,并服勞役。這一制度的推行()
A.阻礙了封建莊園經濟的發展B.強化了封建人身依附關系
C.解決了財政收入短缺的問題D.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控
【答案】B
【解析】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國。
根據材料可知,普洛尼亞制將土地有條件分封給公職貴族,監領主需為國家服役才獲得對農民的支配權,
農民則需繳納租稅和服勞役,這一制度通過將農民與監領主的經濟義務和人身束縛綁定,強化了農民對領
主及領主對國家的依附關系,鞏固了封建等級結構,B項正確;該制度將土地分封并允許監領主管理農
民,實際上促進了類似莊園經濟的組織形式,而非阻礙,排除A項;普洛尼亞制雖可能增加稅收,但題干
未提及財政問題被徹底解決,且該制度可能因地方貴族權力擴大而影響中央收入,排除C項;監領主獲得
土地和農民支配權后,地方勢力可能增強,削弱中央集權,而非加強管控,排除D項。故選B項。
13.16世紀,英國都鐸王朝頒布法令,把社會成員分成九個等級,由年收入和擁有地產價值來決定等
級,規定每個等級能夠穿哪些毛皮、用什么衣料和裝飾品。但這些法令卻流于形式,時人寫詩道:“每位
女士穿得都像女王,商人的妻子穿得像男爵夫人。”這表明當時英國()
A.奢靡享樂之風盛行B.人文主義影響文學創作
C君主權力受到限制D.經濟發展沖擊等級秩序
【答案】D
【解析】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的英國。根
據材料可知,16世紀英國都鐸王朝規定各等級穿著,卻流于形式,“商人的妻子穿得像男爵夫人",反映
出當時經濟發展,商人財富增加,沖擊了傳統的等級秩序,D項正確;材料重點在于突破等級而非追求奢
侈,奢靡之風僅是表象而非本質,排除A項;材料核心是在描述追求時尚的社會現象,而非強調人文主義
對文學的影響,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都鐸王朝君主權力在宗教改革中強化,法令執行不力反映社
會變化而非王權受限,排除C項。故選D項。
14.1793年,法國政府推行去基督教化政策,具體包括將教堂改為理性廟,崇拜最高主宰或理性女神;廢
除格里高利歷,實行共和歷;強迫教士還俗、結婚等。這些措施()
A.清除了天主教會勢力B.確立了信仰自由原則
C.推動了宗教改革進程D.旨在維護大革命成果
【答案】D
【解析】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93年的
法國。根據材料可知,1793年法國處于大革命時期,去基督教化政策通過將教堂改理性廟等措施,削弱教
會勢力,強化國家世俗權力,有利于維護大革命成果,使革命理念進一步傳播,鞏固資產階級政權,D項
正確;天主教會勢力雖遭重創但未被徹底清除,拿破侖時期通過《教務專約》恢復教會部分地位,排除A
項;信仰自由原則在1789年《人權宣言》中已提出,但去基督教化政策帶有強制世俗化特征,與自由原
則相悖,排除B項;16世紀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對天主教會特權,而法國大革命措施屬于政治革命范疇,
二者無直接關聯,排除C項。故選D項。
15.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辦了二戰后首屆世博會,美國沒有展示美國工業、軍事和科技成就,而是
以“未完成的事業”為主題自曝其短,展示美國的環境、貧民窟和種族隔離等問題。美國的做法旨在
()
A.規避科技發展日益落后的窘境B.展示美國民權事業成就
C.逆向塑造國家形象與蘇聯競爭D.拉攏非洲新興獨立國家
【答案】C
【解析】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8年的世界。結
合所學,20世紀50年代處于美蘇冷戰時期,美國此舉意在通過自曝問題反向塑造良好國家形象,展現改
正問題決心以與蘇聯競爭,C項正確;1950年代美國科技仍處領先地位(如1958年成立NASA),蘇聯尚未
全面超越,且材料未提科技落后,排除A項;美國此時種族隔離問題嚴重(如1957年小石城事件),民權
運動尚未取得重大突破(1964年《民權法案》尚未頒布),展示的是問題而非成就,排除B項;非洲獨立
浪潮始于1960年(“非洲年”),與1958年時間不符,且美國種族問題與非洲國家反殖民訴求關聯性較
弱,排除D項。故選C項。
16.兩德間的貿易被聯邦德國稱為“內部貿易”。聯邦德國始終視其為一種特殊的貿易,而非對外貿易,
因而對原產于民主德國的貨物不征收關稅和其他稅費。聯邦德國的做法()
A.服務于國家統一目標B.保障了壟斷資本利益
C.意在與民主德國競爭D.打亂了社會主義陣營
【答案】A
【解析】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德
國。根據材料可知,聯邦德國將兩德間貿易視為“內部貿易”,不征關稅等,意在加強與民主德國經濟聯
系,促進融合,服務于國家最終統一目標,A項正確;聯邦德國推行社會市場經濟政策,但題干中免除關
稅的措施主要出于政治考量,未涉及對壟斷資本的特殊保護措施,排除B項;兩德雖存在制度競爭,但西
德通過經濟優惠促進交流而非對抗,政策方向是緩和而非競爭,排除C項;該政策針對兩德關系設計,未
直接涉及東德與社會主義陣營關系,且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矛盾主要由蘇聯與東歐國家關系主導,排除D
項。故選A項。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驛站的核密度分布圖
——摘編自王哲、侯的《近代中國郵政網絡與信息可達性(1907-1936)》
材料二驛傳體系只能官用不能民用,歲費巨帑,社會效益微弱。清末,現代郵政標榜的“裕國便
民”功效迎合了彼時囊中羞澀的清政府。清政府采納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的改革建議,將代寄各國駐
京使臣文件的郵遞事務劃歸總稅務司署辦理,以董其事,此為海關兼辦郵政之始。1896年,清廷批準推廣
海關試辦郵政,正式開辦國家郵政。全國劃分為35個郵界,每一郵界之中設置郵政局,這些城市因與海
關聯系緊密,分布也多位于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和政治商業中心等城市。清政府詔令地方政府予以協
助,郵政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摘編自高廉、袁為鵬《論晚清郵政地理分布的經濟特征》
材料三新中國成立之初,在黨的領導下,郵政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開啟了中國郵政事業發
展的新紀元。1986年,頒布新中國第一部郵政法。2012年,三級郵政管理體系全面確立。黨的十八大以
來,郵政行業收入規模由2012年的198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1038億元;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加到
833.6億件。快遞業務量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一,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對世界郵政業增長貢
獻率超過50%。
——摘編自中共國家郵政局黨組《黨領導郵政事業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1)根據材料一,指出明清驛站空間分布的差異。
(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末郵政發展的特點。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郵政事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及意義。
【答案】(1)差異:明代為單一中心,以北京為中心,清朝存在兩個中心,即北京和武威;明代覆蓋范圍小,
長城以北、新疆、西藏等地缺少,清朝覆蓋范圍擴大,邊疆地區驛站分布較多。特點:官民結合,注重經濟
效益;帶有半殖民地化的色彩;具有階段性(試辦到推廣)區域分布不均衡,集中于通商口岸等地;中央與
地方合力。
(2)原因:黨的領導;交通、科技的進步;經濟的迅速發展。
意義:便利民眾生活;助力經濟發展。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是對比題。時空是明清時期的中國。差異:據材料一“注1為當今北京市”“注2為今甘肅武威市3
為今北京市”可得出,明代為單一中心,以北京為中心,清朝存在兩個中心,即北京和武威;據材料一
“圖2明清驛站核密度圖”可得出,明代覆蓋范圍小,長城以北、新疆、西藏等地缺少,清朝覆蓋范圍擴
大,邊疆地區驛站分布較多。
【小問2詳解】
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清末中國。特點:據材料二“裕國便民”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官民結合,注重經濟
效益;據材料二“將代寄各國駐京使臣文件的郵遞事務劃歸總稅務司署辦理”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帶有半
殖民地化的色彩;據材料二“此為海關兼辦郵政之始”“正式開辦國家郵政”可得出,具有階段性;據材
料二“分布也多位于沿海、沿江等通商口岸和政治商業中心等城市”可得出,區域分布不均衡,集中于通
商口岸等地;據材料二“清政府詔令地方政府予以協助,郵政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可得出,中央與地方
合力。
【小問3詳解】
本題是原因題、影響題。時空是現代中國。原因:據材料三“在黨的領導下”可得出,黨的領導;結合所
學可得出,交通、科技的進步;據材料三“黨的十八大以來”并結合所學可得出,經濟的迅速發展。
意義:據材料三“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加到833.6億件”并結合所學可得出,便利民眾生活;結合所
學可得出,經濟角度的意義是助力經濟發展。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洋為所有人共有,因為它是那樣的無邊無際,以至于它不可能變為任何人的占有物……
海洋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任何人的私有財產,因為自然不僅允許而且強使人們共同使用”;“適用于航行
的該原則也適用于捕魚,換言之,捕魚對所有的人也是自由的、開放的"。"既然海洋是自由的,那么海
洋帶來的利益,即貿易也該是自由的”。
——摘編自格勞秀斯《論海洋自由》(1605年)
材料二針對格勞秀斯的觀點,英國法學家塞爾登在1619年發表的《海洋封閉論》中加以批駁。他
首先闡明了核心觀點,即“依據自然法和萬民法,海洋并非為所有人共同所有,而是如同陸地一般,能夠
被私人所占有,成為私有財產”,“不列顛海域的統治權或與大不列顛島相鄰的海域現在是而且一直是不
列顛帝國的一部分或附屬”。塞爾登還證明英王擁有環繞不列顛島四周海洋的所有權,進而可以禁止外國
人在英國附近海域打漁,還可以向過路的商船收稅。
——摘編自楊華《海洋法權論:理論淵源與構成》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格勞秀斯海洋觀產生的背景。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格勞秀斯和塞爾登海洋觀的分歧及原因。
【答案】(1)背景:新航路擴展,西方各國競爭加劇;近代民族國家興起;荷蘭商業資本主義發展,海上貿
易相對發達。(言之成理即可)
(2)分歧:格勞秀斯主張海洋共有,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科查房課件教學
- 欲取姑予成語教學課件
- 酒吧吧臺設計與施工承包協議
- 紋唇教學課件
- 電氣作業安全知識及操作規范相關試題測試卷
- 2024-2025學年江蘇省百校聯考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生物試題及答案
- 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知與態度考核試卷
- 合成氣在能源結構優化中的政策支持體系構建考核試卷
- 國際工程項目技術標準與規范應用考核試卷
- 五金產品創新設計中的數字化工具應用研究考核試卷
- GB/T 44353.1-2024動物源醫療器械第1部分:風險管理應用
- 2024年廣州市黃埔軍校紀念中學小升初分班考試數學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山東青島市李滄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題
- 遭遇暴徒的應急預案及流程
- 《城市排水管渠數字化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
- 醫保基金監管培訓課件
- 穿越華裾-中華服飾之美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咳喘疾病中氣道重塑的機制及治療靶點研究
- 藥店人際關系建設與溝通技巧培訓
- 機電安裝質量檢測報告
- 30道醫院眼科醫生崗位高頻面試問題附考察點及參考回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