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傳統文化 課件 第十二章 中華優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普遍意義_第1頁
中華優傳統文化 課件 第十二章 中華優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普遍意義_第2頁
中華優傳統文化 課件 第十二章 中華優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普遍意義_第3頁
中華優傳統文化 課件 第十二章 中華優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普遍意義_第4頁
中華優傳統文化 課件 第十二章 中華優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普遍意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二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普遍意義本章要點20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意義01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02中國現代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3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確立一個重要宗旨,就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堅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最終是為了實現幾個重要目標:其一,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其二,中國現代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其三,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意義。4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基礎與指導思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又成為新中國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產生于歐洲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能夠傳入近代中國,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一、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夠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首先,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傳播和發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相通的思想基礎。其次,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傳播和發展,還在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在確立科學社會主義奮斗目標的同時,還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6

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過程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批評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提出“實踐的唯物主義”,它引導并推動人們去建立一種理想未來世界的社會實踐活動。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實際上,而且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說來,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和改變現存的事物。”不僅明確了“實踐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而且將這一哲學看作“改變事物的現狀”的指導思想。7

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過程“實事求是”最早出自東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傳》,該傳在論述漢景帝劉啟的第三個兒子、河間獻王劉德的治學態度時,指出劉德能夠“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首先看“實事求是”具體語境的特殊歷史意義。唐經學家顏師古為此文作注時說:“務得實事,每求真是也。”。其次,“實事求是”還包含著深刻、普遍的哲學意義。蘊含著中國傳統思想強調必須從真實的歷史文獻、客觀的歷史事實出發,追求符合歷史實際的結論的哲學思想。8

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過程毛澤東在1941年《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提出“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并進一步作出實踐唯物主義的解釋:“‘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9

第二節中國現代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近代以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化思潮。為了強國富民,一大批先進的中國人致力于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希望使中華民族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文化的強大民族。10

一、如何處理中國傳統文化及中西文化的關系問題中國的近代化與現代化進程經歷了洋務運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及馬克思主義新思潮等。這一系列的政治運動都包含著文化的問題,即如何處理中國傳統文化及中西文化的關系問題,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對外開放,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制度及思想。·根據中國現代化歷史實踐的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積極、主動地綜合現代西方文化的優秀方面。11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化的積極作用·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現代化的動力。推動現代化運動,需要全民族的一種廣泛而持久的精神力量。·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為現代化運動所需要的良好秩序提供資源。中國現代化的完成,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來完成,而是應該發揚自身文明長處,這樣不僅能夠獲得更加有效的現代化發展速度;而且,中國堅持并走出自己獨特的現代化道路,可以為人類現代化提供了一種新的現代化發展模式。12

第三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世界意義

在20世紀以來的精神文化領域內,價值虛無主義盛行,精神的焦慮和浮躁成為一種不斷蔓延的流行病,家庭解體、吸毒泛濫也是20世紀精神頹廢的體現。盡管20世紀物質文明發達、財富不斷增長,但是身心失調成為現代文明的痼疾,精神依托越來越成為一個嚴重的文化問題。

那么,在21世紀人類文化的建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在其中發揮什么作用呢?一、人類面臨的挑戰人類取得越來越多的文化成就的同時,人類也面臨著更多新的嚴峻問題的挑戰,尤其下列三大沖突最為突出:第一,人和自然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第二,人和人之間、社群之間、民族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第三,個人身心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迎接三大沖突的挑戰的作用那么,在21世紀人類文化的建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在其中發揮什么作用呢?這當然取決于它在迎接上述三大沖突的挑戰時所能發揮的作用。中國傳統經典《中庸》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和”代表了宇宙全體和諧一致的狀態,是一種最高的價值。這種核心價值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基本文化特征,而這種理想的文化價值正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迎接三大沖突的挑戰的根本原因。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迎接三大沖突的挑戰的作用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和價值觀具有化解身心沖突的功能。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和價值觀對人的身心關系問題采取了一種合理的態度——《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和價值觀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緊張與沖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和價值觀,是主張以“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禮記·禮運》)而形成人類的理想社會。最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和價值觀對化解人和自然的矛盾與沖突有重要作用。16【思考與練習】1.中國古代玉器有哪些政治、思想、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特定意義?2.商周和戰國時期是中國青銅器發展的兩個重要階段,在這兩個階段青銅器的使用功能及裝飾工藝有哪些顯著的變化?3.中國瓷器文化有什么特點?4.古代服飾體現了哪些中國特色的審美意識與制度文化?17【延伸閱讀書目】1.張明華:《古代玉器》,文物出版社,2006年2.吳棠海:《中國古代玉器》,科學出版社,2012年3.馬承源:《中國青銅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4.杜皕松:《古代青銅器》,文物出版社,2005年5.馮先銘:《中國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6.權奎山、孟原召:《古代陶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