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檢測員考試公路(水泥與水泥混凝土)模擬試卷6_第1頁
試驗檢測員考試公路(水泥與水泥混凝土)模擬試卷6_第2頁
試驗檢測員考試公路(水泥與水泥混凝土)模擬試卷6_第3頁
試驗檢測員考試公路(水泥與水泥混凝土)模擬試卷6_第4頁
試驗檢測員考試公路(水泥與水泥混凝土)模擬試卷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驗檢測員考試公路(水泥與水泥混凝土)模擬試卷6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9題,每題1.0分,共9分。)1、水泥膠砂除24h齡期或延遲至48h脫模的試體外,任何到齡期的試體應在試驗(破型)前()從水中取出準備試驗。A、5minB、10minC、15minD、30min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水泥膠砂強度試驗(JTGE30—2005T0506)規定,除特殊要求外,任何到齡期的試體應在試驗(破型)前15min從水中取出,揩去試體表面沉積物,并用濕布覆蓋至試驗為止。2、采用試餅法測定水泥安定性,試餅形狀要求直徑約70~80mm、中心厚度約()、邊緣漸薄、表面光滑的試餅。A、5mmB、8mmC、10mmD、15mm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水泥安定性試驗(GB/T1346—2011)及(JTGE30—2005T0505)規定試餅法為代用法,試餅形狀要求直徑70~80mm、中心厚度約10mm、邊緣漸薄、表面光滑的試餅,然后,養護,沸煮,目測評定。3、準確稱取水泥試樣質量60.00g,將無水煤油倒入李氏瓶要求刻度,恒溫并記錄V1為0.5mL,將水泥試樣按要求仔細裝入瓶中,反復搖動排出氣泡,恒溫并記錄第二次讀數V2為21.0mL,水泥密度為()。A、2.90g/cm3B、2.9g/cm3C、2.93g/cm3D、2.86g/cm3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水泥密度測定(GB/T208—2014),ρ=m/(V2一V1),結果精確至0.01g/cm3。4、水泥膠砂流動度試驗,如跳桌在24h內未被使用,應先空跳一個周期()次。A、15B、20C、25D、30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水泥膠砂流動度試驗(JTGE30—005T0507)使用跳桌,如跳桌在24h內未被使用,應先空跳一個周期25次。5、水泥膠砂流動度試驗,第一層膠砂裝至截錐圓模高度約()處,用小刀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各劃()次,用搗棒由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次。A、1/2,15,15B、1/2,5,15C、2/3,5,15D、2/3,5,10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水泥膠砂流動度試驗方法(JTGE30—2005T0507)規定,第一層膠砂裝至截錐圓模高度約2/3處,用小刀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上各劃5次,用搗棒由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15次。6、水泥膠砂流動度試驗,跳動完畢,測量膠砂底面最大擴散直徑為180mm,其垂直方向的直徑為178mm,則水泥膠砂流動度為()。A、180mmB、178mmC、179mmD、175mm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水泥膠砂流動度=(膠砂底面最大擴散直徑+垂直方向直徑)/2。7、水泥燒失量試驗采用灼燒差減法,試樣的灼燒溫度為()。A、950℃±25℃B、1000℃±25℃C、1050℃±30℃D、1100℃±30℃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水泥化學分析方法(GB/T176—2008)水泥燒失量試驗,規定采用灼燒差減法的試樣灼燒溫度為950℃±25℃。8、用于校正礦渣水泥的燒失量時,稱取的一份試樣應在950℃±25℃下灼燒15~20min后,測定試料中的()含量。A、SO3B、SiO2C、MgOD、CaO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水泥化學分析方法(GB/T176—2008)規定,用于礦渣水泥的燒失量校正時,應稱取2份試樣,1份用于直接測定其中的SO3含量(w前),另1份試樣應在(950±25)℃下灼燒15~20min后,測定試料中的SO3含量(w后)。9、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含氣量采用()試驗方法測定。A、壓力泌水率法B、真空法C、氣壓法D、混合式氣壓法標準答案:D知識點解析: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含氣量試驗(JTGE30—2005T0526)規定,采用混合式氣壓法。該方法適用于集料公稱最大粒徑不大于31.5mm,含氣量不大于10%且有坍落度的混凝土。二、判斷題(本題共10題,每題1.0分,共10分。)10、道路硅酸鹽水泥分為32.5、42.5、52.5普通型和32.5R、42.5R、52.5R早強型6個強度等級。()A、正確B、錯誤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道路硅酸鹽水泥分為32.5、42.5、52.5三個強度等級。11、混凝土強度評定按數理統計方法進行,可分為已知標準差法和未知標準差法兩類。已知標準差法適用于混凝土批量較小,施工周期較短的混凝土;未知標準差法適用于混凝土批量較大,在較長時間內混凝土的生產條件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種混凝土的強度性能保持穩定的混凝土。()A、正確B、錯誤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已知標準差法適用于混凝土批量較大,在較長時間內混凝土的生產條件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種混凝土的強度性能保持穩定的混凝土。反之,則采用未知標準差法。12、采用已知標準差法評定混凝土強度的質量時,應以連續三組試件組成一個驗收批,計算強度平均值和最小值。當混凝土強度等級大于C20時,應用公式mfcu≥fcu,k+0.70σ0,fcu,min≥fcu,k一0.7σ0,fcu,min≥0.8fcu,k進行評定。()A、正確B、錯誤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當混凝土強度等級大于C20時,應用公式fcu≥fcu,k+0.70σ0,fcu,min≥fcu,k一0.7σ0,fcu,min≥0.9fcu,k進行評定;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高于C20時,其強度最小值尚應滿足fcu,min≥0.8fcu,k。13、在橋梁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以抗壓強度作為設計指標;而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以軸心抗壓強度作為設計指標。()A、正確B、錯誤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4、鋼筋混凝土用水中氯離子(Cl-)含量不得超過1000mg/L,預應力混凝土和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結構混凝土用水中氯離子含量不得超過500mg/L。()A、正確B、錯誤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5、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含氣量試驗適用于集料公稱最大粒徑不大于31.5mm、含氣量不大于10%的混凝土。()A、正確B、錯誤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6、混合式氣壓法適用于測定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含氣量不大于6%的混凝土。()A、正確B、錯誤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混合式氣壓法測定適用于測定含氣量不大于10%,且有坍落度的混凝土。17、混凝土含氣量試驗對量缽容積的標定是采用水值標定的方法。()A、正確B、錯誤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8、混凝土含氣量試驗對1%~10%的標定是指:當通過校正管(1)流到量筒中的水為量缽容積的1%、2%、3%、…、10%時,對應的缽體內壓力表的讀數。()A、正確B、錯誤標準答案:A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9、混合式含氣量測定方法與氣壓式含氣量測定方法相比,方法簡單但數據不準。()A、正確B、錯誤標準答案:B知識點解析:混合式含氣量測定與氣壓式含氣量測定的區別在于,混凝土試樣頂面與錐蓋間的空間用水注滿,由于水不可壓縮,因而減少了試驗誤差。三、多項選擇題(本題共7題,每題1.0分,共7分。)20、關于混凝土含氣量試驗結果處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標準答案:A,B,C,D知識點解析:混凝土含氣量試驗(JTGE30一2005T0526)方法:按要求調整壓力表為0.1MPa,按下閥門桿1~2次,帶壓力表穩定后,測得壓力表讀數P01,開啟排氣閥,壓力表歸零,再測定一次壓力值P02。若兩次壓力值相對誤差小于0.2%,則取平均值,再在含氣量一壓力表讀數曲線上查得所測混凝土試樣的含氣量A1值(即儀器測定含氣量A1值);如不滿足,則需要測定第三次壓力值P03。當P03與P01、P02中較接近一個值的相對誤差小于0.2%時,則取兩值的平均值,按同樣方法查得A1值作為試驗結果,否則,需重新試驗。21、混合式含氣量測定的,不能區分()。標準答案:C,D知識點解析:混凝土含氣量試驗(JTGE30一2005T0526)混合式氣壓法測定的含氣量為總含氣量,不能區分引入空氣和截入空氣。國標中列出了最大含氣量,對于有抗凍、抗鹽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應盡量靠近最大限值。22、混凝土拌和物含氣量計算,需要測定()參數。標準答案:A,B知識點解析:混凝土含氣量試驗(JTGE30—2005T0526),含氣量結果計算公式:A=A1一C,其中,A1為儀器測定的含氣量,C為集料含氣量。23、試驗室檢驗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主要通過檢驗()方面來綜合評價。標準答案:A,C,D知識點解析: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工程中常稱和易性,包括流動性、黏聚性和保水性等方面,因此,評價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就必須綜合考慮以上幾個方面。24、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含義包括()方面。標準答案:A,B,C,D知識點解析: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含義包括流動性、可塑性、穩定性、易密性等方面,但為便于評價,在試驗中采用流動性、黏聚性和保水性進行綜合評價。25、混凝土棍度評定,可按插搗混凝土拌和物時的難易程度,分為()級別。標準答案:A,B,C知識點解析:混凝土坍落度試驗(JTGE30—2005T0526),混凝土棍度評定,可按插搗混凝土拌和物時的難易程度分為上、中、下三級。上:指插搗容易;中:指插搗時稍有石子阻滯的感覺;下:指很難插搗。26、混凝土坍落度試驗中,按拌和物外觀含砂多少評定其含砂情況,分為多、中、少三級。其中“少”表示()。標準答案:A,B,C,D知識點解析:混凝土坍落度試驗(JTGE30一2005T0526),評定含砂情況是按拌和物外觀含砂多少,分為多、中、少三級。其中,多:表示用鏝刀抹一、兩次即可將拌和物表面抹平整,無蜂窩;中:表示用鏝刀抹五、六次才可使拌和物表面平整,無蜂窩;少:表示抹面困難,不易抹平,有空隙及石子外露等現象。四、綜合題(本題共5題,每題1.0分,共5分。)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相關問題如下:27、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分為()設計階段。標準答案:A,B,D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8、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為345:190:630:1246,則下列正確的做法是()。標準答案:A,B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9、測定材料含水率,正確的說法是()。標準答案: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0、混凝土試驗室配合比為342:185:626:1250。施工現場砂含水率為3%、碎石含水率為1%,施工配合比為()。標準答案:B,C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31、進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質量評定時,其評定方法有()。標準答案:A,B,C知識點解析:(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分為初步配合比、試驗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三個設計階段。基準配合比設計是試驗室配合比設計的一個環節。(2)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為345:190:630:1246,試驗室試拌20L,水泥、水、砂、碎石的實際用量為單位用量乘以0.02m3;試驗室配合比設計包括工作性、強度和密度檢驗;強度檢驗應以28d或其他設計齡期(如60d、90d)的抗壓強度判定,對于路面混凝土配合比應檢驗抗折強度;混凝土濕表觀密度試驗應根據粗集料的公稱最大粒徑選擇不同容積的密度筒。(3)進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折算,主要需測定砂和碎石的含水率,水泥和摻合料為干材料;砂、石含水率采用烘干法測定,酒精快速燃燒法只適應測定細粒土的含水率。(4)砂石為濕材料,單位砂用量為626×(1+3%)=645kg/m3,單位碎石用量為1250×(1+1%)=1263kg/m3,單位水用量為185一(626×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