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玉米糖蜜生產工藝流程_第1頁
生產管理-玉米糖蜜生產工藝流程_第2頁
生產管理-玉米糖蜜生產工藝流程_第3頁
生產管理-玉米糖蜜生產工藝流程_第4頁
生產管理-玉米糖蜜生產工藝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實操文庫8/8生產管理-玉米糖蜜生產工藝流程一、原料選擇(一)玉米品種挑選高淀粉品種優先:為保證糖蜜產量與質量,優先選用高淀粉含量的玉米品種,如鄭單958、先玉335等。這些品種淀粉含量通常在70%-75%,豐富的淀粉經后續工藝可轉化為糖類,為糖蜜生成提供充足原料基礎。不同地區可依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選擇適應性強的高淀粉玉米品種進行種植與采購。成熟度與新鮮度把控:采購的玉米應達到充分成熟狀態,玉米粒飽滿、色澤金黃,水分含量控制在14%-16%。成熟度不足的玉米,淀粉含量低且轉化效率差;水分過高易引發霉變,影響產品質量。新鮮度方面,避免使用儲存時間過長、有異味或蟲蛀的玉米,確保原料品質優良。(二)其他輔料選擇酶制劑:在生產過程中,需添加淀粉酶、糖化酶等酶制劑輔助淀粉轉化。淀粉酶可將玉米淀粉分解為糊精,糖化酶進一步將糊精轉化為葡萄糖等糖類。選擇酶活力高、穩定性好的酶制劑,如α-淀粉酶活力一般在2000-5000U/g,糖化酶活力在50000-100000U/g,確保酶解反應高效進行。酵母(若涉及發酵環節):若采用發酵工藝生產糖蜜,需選用耐高糖、發酵性能好的酵母菌株,如釀酒酵母。酵母細胞數一般要求在10^8-10^9CFU/g,確保在高糖環境下能快速發酵,將糖類轉化為酒精及其他風味物質,提升糖蜜品質。二、原料預處理(一)除雜篩選:利用振動篩、平面回轉篩等設備去除玉米中的大顆粒雜質,如石塊、秸稈、土塊等。振動篩篩網孔徑一般為5-8mm,能有效攔截大雜質,確保后續加工設備安全運行,避免設備磨損與堵塞。磁選:通過永磁筒、電磁除鐵器等磁選設備,吸附去除玉米中的磁性金屬雜質,如鐵釘、鐵絲等。磁性雜質若進入生產設備,可能損壞設備零部件,影響生產連續性與產品質量。磁選設備的磁場強度一般在1000-3000高斯,確保除鐵效果良好。(二)粉碎粉碎設備選擇:采用錘片式粉碎機或輥式粉碎機對玉米進行粉碎。錘片式粉碎機粉碎效率高,可將玉米粉碎成較小顆粒,適用于大規模生產;輥式粉碎機粉碎后的顆粒均勻性好,能更好控制粉碎粒度。根據生產需求與設備性能,選擇合適的粉碎機。粉碎粒度控制:將玉米粉碎至合適粒度,一般通過1.5-3mm篩網,粉碎后的玉米粉顆粒大小均勻,有利于后續淀粉提取與酶解反應。粒度太大,淀粉不易溶出與酶解;粒度太小,可能導致物料流動性差,影響生產過程。(三)調漿加水比例:將粉碎后的玉米粉與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調漿,水料比一般為2.5-3.5:1(質量比)。合適的水分含量既能保證淀粉充分溶脹,又利于酶解反應在液相環境中進行。水分過多,后續濃縮成本增加;水分過少,淀粉糊化與酶解效果不佳。pH調節:使用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調節漿料pH值,一般將pH值調至5.0-5.5。此pH值范圍適合淀粉酶等酶制劑發揮活性,促進淀粉水解反應。通過pH計實時監測并精準調節pH值,確保酶解反應條件適宜。三、淀粉提取(若采用非全發酵工藝)(一)蒸煮糊化溫度與時間控制:將調好漿的玉米粉輸送至蒸煮罐,在120-140℃下蒸煮20-30分鐘。高溫使淀粉顆粒吸水膨脹、糊化,破壞淀粉分子結構,便于后續酶解。蒸煮溫度過低或時間過短,淀粉糊化不充分,影響酶解效率;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可能導致淀粉過度降解,影響糖蜜質量。壓力控制(若采用高壓蒸煮):采用高壓蒸煮時,壓力控制在0.2-0.3MPa,壓力能加速淀粉糊化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在蒸煮過程中,通過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蒸煮罐內壓力與溫度,確保蒸煮參數穩定。(二)酶解糖化淀粉酶添加與反應條件:蒸煮后的糊化淀粉降溫至90-95℃,添加α-淀粉酶進行液化反應,酶添加量一般為0.1%-0.3%(占玉米粉質量)。在該溫度下反應1-2小時,使淀粉初步分解為糊精。反應過程中不斷攪拌,保證酶與底物充分接觸,提高反應效率。糖化酶添加與反應:液化反應結束后,將物料降溫至60-65℃,調節pH值至4.5-5.0,添加糖化酶進行糖化反應,糖化酶添加量一般為0.2%-0.5%(占玉米粉質量)。糖化反應時間為3-5小時,使糊精進一步轉化為葡萄糖等糖類。通過定期檢測糖度,監控糖化反應進程,當糖度達到一定值且不再明顯上升時,糖化反應基本完成。四、發酵(若采用發酵工藝)(一)酵母接種活化處理:將干酵母加入適量溫水中(溫度35-40℃),加入少量糖,攪拌均勻,靜置活化15-30分鐘,使酵母恢復活性。活化后的酵母細胞數明顯增加,發酵能力增強。接種比例:將活化好的酵母按0.5%-1.5%(占物料質量)的比例接入糖化后的物料中。合適的接種比例能保證酵母在物料中快速繁殖,啟動發酵過程,將糖類轉化為酒精及其他代謝產物。(二)發酵條件控制溫度控制:發酵溫度控制在28-32℃,此溫度范圍適合酵母生長與代謝。溫度過高,酵母易衰老死亡,發酵速度過快,可能產生過多副產物;溫度過低,酵母生長緩慢,發酵周期延長。通過發酵罐的溫控系統,如夾套冷卻或內盤管冷卻,精確控制發酵溫度。pH調節:發酵過程中,隨著酵母代謝,物料pH值會發生變化,一般控制在4.0-5.0。當pH值偏離此范圍時,使用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進行調節。合適的pH值有利于酵母維持正常代謝功能,促進發酵順利進行。發酵時間:發酵時間一般為2-3天,具體時間根據酵母活性、發酵溫度及物料成分等因素確定。發酵過程中定期檢測酒精含量、糖度等指標,當酒精含量達到一定值且糖度不再明顯下降時,發酵基本完成。五、過濾分離(一)固液分離過濾設備選擇:采用板框壓濾機、真空轉鼓過濾機等設備進行固液分離。板框壓濾機過濾精度高,能有效分離發酵或酶解后的殘渣與糖液;真空轉鼓過濾機連續化生產能力強,適用于大規模生產。根據生產規模與過濾要求選擇合適設備。過濾助劑添加:為提高過濾效率,可添加適量硅藻土、珍珠巖等過濾助劑。過濾助劑能形成疏松的濾餅結構,攔截細小顆粒雜質,使糖液更清澈。過濾助劑添加量一般為0.5%-1.5%(占物料質量)。(二)澄清處理絮凝劑添加:向過濾后的糖液中添加絮凝劑,如聚丙烯酰胺(PAM),添加量一般為10-50mg/L。絮凝劑能使糖液中的微小懸浮顆粒聚集沉降,進一步提高糖液澄清度。添加絮凝劑后,攪拌均勻,靜置一段時間,使絮凝反應充分進行。活性炭吸附:將澄清后的糖液通過活性炭吸附柱,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糖液中的色素、異味物質及殘留的雜質。活性炭吸附柱的填充高度、糖液流速等參數需根據實際情況優化,確保吸附效果良好,糖液色澤與風味得到改善。六、濃縮(一)蒸發濃縮設備多效蒸發器選擇:采用多效蒸發器進行糖液濃縮,常見的有雙效、三效蒸發器。多效蒸發器利用前一效蒸發產生的二次蒸汽作為下一效的熱源,能有效降低能耗。根據生產規模與能源成本,選擇合適的多效蒸發器組合。真空度與溫度控制:在真空條件下進行濃縮,真空度一般控制在0.08-0.09MPa,降低糖液沸點,減少糖分分解與焦化。濃縮溫度控制在60-80℃,避免高溫導致糖液色澤加深、風味變差。通過真空系統與溫控系統精確控制真空度與溫度。(二)濃縮程度控制波美度檢測:使用波美計檢測濃縮過程中糖液的波美度,一般將糖蜜濃縮至波美度60-70°Bé。波美度反映糖蜜中糖分含量,達到此范圍,糖蜜具有適宜的濃度與流動性,便于儲存與后續加工。水分含量監測:同時通過水分測定儀監測糖蜜水分含量,一般將水分含量控制在20%-30%。水分含量過高,糖蜜易發酵變質;水分含量過低,糖蜜過于濃稠,不利于包裝與使用。七、成品包裝(一)包裝材料選擇食品級包裝桶:選用符合食品包裝標準的塑料桶或鐵桶作為包裝容器。塑料桶具有重量輕、耐腐蝕等優點;鐵桶則強度高、密封性好。包裝桶需清潔、干燥,無異味與雜質,確保糖蜜質量不受污染。包裝袋(若適用):對于小包裝糖蜜,可采用食品級塑料袋包裝,塑料袋需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防止水分、氧氣進入,影響糖蜜品質。塑料袋厚度一般在0.08-0.12mm,保證包裝強度。(二)包裝操作灌裝:使用自動灌裝機將濃縮后的糖蜜定量灌裝至包裝容器中。灌裝機精度控制在±0.5%以內,確保每桶(袋)糖蜜重量準確。灌裝過程中避免糖蜜溢出,保持包裝容器外壁清潔。密封:灌裝完成后,立即對包裝容器進行密封處理。塑料桶采用旋蓋密封,鐵桶采用桶蓋加密封圈密封,塑料袋采用熱封方式密封。密封后的包裝容器確保無泄漏,防止糖蜜變質與污染環境。(三)標識與儲存產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