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3000字】_第1頁
【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3000字】_第2頁
【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3000字】_第3頁
【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3000字】_第4頁
【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實證探究(論文)130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部分是針對第三部分實證分析下結論以及針對結論的關于我國的政策意見。根據實證分析,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具有抑制作用,主要是因為綠色信貸政策的提出,使得綠色企業可以更容易的獲得融資貸款,讓綠色企業可以更方便的存活下來,綠色企業減少了創新研發。

緒論緒論1.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2.相關文件綜述3.研究內容與框架1.研究假設2.研究模型3.研究變量及數據選取4.變量的描述性統計5.相關性分析6.主效應回歸1.研究結論2.政策意見綠色信貸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實證分析研究結論與政策意見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機制分析1.我國綠色信貸政策的制度背景與發展狀況2.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機制 圖1-1研究框架圖1.我國綠色信貸政策的制度背景與發展狀況2.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機制3.研究假設

二、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機制分析1.我國綠色信貸政策的制度背景與發展狀況2.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機制3.研究假設綠色信貸政策指的是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出的,主要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將相關的企業環境信息納入其信貸決策中,目的是借助市場經濟手段、社會監督以及政府宏觀調控等多種手段方法去應對企業面臨的環境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在2007年一起頒布了《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這是首次由環保部門與銀行業相關部門聯合發布,該文件對企業的環保問題實行經濟調控并且提出了將貸款發放與企業的環境表現相結合。此后政府部門還出臺了針對綠色信貸的多項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2012年下發的《綠色信貸指引》,該文件主要是對銀行業以及金融行業相關機構的綠色信貸政策后續實施工作提出了三個主要的要求:第一是要求將綠色信貸資金推進到各個主要行業領域,切實開展相關政策工作,確保綠色信貸政策的全面化實施,同時促進綠色產業發展;第二是要求強化銀行對社會投資風險以及投資環境風險的控制管理,充分考慮、識別以及評估信貸發放過程中所涉社會風險與環境風險;第三是明確相關政府相關部門的監察職責,積極制定銀行業及金融相關機構的信貸政策,同時,不斷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組織管理、內部管理與督查管理。我國綠色信貸政策的制度背景及發展狀況我們的基本國策是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而綠色信貸一方面可以通過促進產業資本投入并且促進技術進步直接推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綠色信貸可以通過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傳遞注重綠色發展的信息間催促經濟成長。就我國來說,使用合適的節約資源、減少排放的政策對于實現經濟成長及節能減排目標擁有非常主要的意義,而綠色信貸政策就是我國采納的推動政策。我們國家的綠色信貸政策已經發展有十余年,其中“綠色金融”這個詞匯最早于1995年被推出,之后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在我們國家內成長比較遲緩。“綠色信貸政策”是以2007年7月通過原國家環保總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頒布的《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為標志,是以銀行信貸為使用手法,以節約能源、減少排放污染為控制宗旨的一連串綠色政策的統一稱呼。此標志中將綠色環保單位部門的“一票否決”列為商業銀行信貸工作的基本規定,在這同一年內,中國銀監會推出了《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這些文件的發布打開了我國通過金融手腕介入環境保護的開始。2011年我國相關部門頒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推出金融行業要堅定的支撐起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經濟轉型的成長目標規定。2011年9月,國務院同意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鞏固走方案》,該方案中明確指出“建立銀行綠色評級”、“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規定,同一時期,國家環保部門在《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指出綠色信貸事物的目標任務和要求。2012年2月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綠色信貸指引》中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有效識別、計量、監督、控制信貸業務活動中的環境和社會風險,建立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和“制定針對客戶的環境和社會風險評估標準”。該文獻主要對銀行業以及金融行業相關機構如何開展綠色信貸工作指出了具體規定,確保促進企業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排放,從而促進環境保護,還對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提出明確的要求,除此之外,該《綠色信貸指引》積極配合國家實施節能減排的發展戰略目標,有利于銀行業以及金融行業相關機構更好的引導相關企業投資資金的流向,很好的調節銀行業以及金融行業涉及相關機構的配置問題。此時我國綠色信貸政策開始走向事務性操作階段。截止2018年3月末,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綠色信貸激勵政策實驗區內綠色信貸余額總計已超過2600億元,較試驗區成立之初增長了13%。2019年4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進出口銀行在京聯合發布《中國推進“一帶一路”綠色金融發展的理念與實踐》報告,本次報告中,旨在發揮各自在綠色政策研究和金融實踐方面的經驗和優勢,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從智庫和銀行兩個視角,分析梳理我國宣傳“一帶一路”綠色金融發展的理念與實踐,展示“一帶一路”綠色金融發展成效,引導中國企業和金融行業相關機構支持更多金融成長的相關項目,為搭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施展積極效果;2015年09月推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案》,推出設立綠色金融組織體系,推行綠色信貸,觀察分析使用財政貼息等方法增加扶持力度,激勵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增加對綠色信貸的申請發放范圍,確定金融機構等貸款人的負責免罪要求和對環境進行保護法則;2016年08月,政府推出《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推出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構建支持綠色信貸的政策體系;推出銀行業自律組織逐步構建銀行業內專用的綠色評價方法;推動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確定銀行業等貸款人的環境執法要求;鼎力扶持和指導銀行等金融行業相關機構設立切合綠色企業和項目特征的信用貸款相關操辦方法;2018年07月,《關于開展銀行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的通知中》提到:根據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方案(試行),綠色信貸有關的業績評價需要每季度進行一次;2019年03月,《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中,把綠色產業分為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生態環境產業、基礎設施產業升級以及綠色服務;2020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三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文件內強調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方面,推進綠色金融方面的成長,支持環保技術創新,推進清潔創造,使得綠色產業成長,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鄰域環保化改造;2021年01月的《商業銀行績效品佳辦法》中將綠色信貸占比納入考核。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張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中提出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討論分析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措施,體現了國家對于綠色政策的重視。在國家政策的鼎力扶持下,我們國家綠色信貸規模出現逐步增加的趨向。(二)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研發創新的影響機制現階段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在這個背景下,綠色信貸對企業的創新研究行為的影響主要與以下兩個方面相關:一方面是綠色信貸政策的出臺對綠色企業自身所處外部投資環境的判斷識別有一定的影響,在以往的文獻中也有學者Knyazeva(2008)[23]指出,企業是在部分執掌外部資料的情況下才會做出相應的投資安排的。所以在《綠色信貸指引》頒布以后,綠色企業所面對的外部的環境的可變性也會隨之增長。因此,作為市場理性經濟人,綠色企業會根據信貸政策對未來的創新研究行為進行正確的調整,特別是對于政府明確推薦發展的一些項目,會相應加大創新研究以及投資行為支出水平。對于綠色企業來說,綠色信貸政策間接反應了我國未來的調控方向,對于綠色企業,對綠色發展有好處的行為會進行大量扶持。另一方面就是,其將產生比市場機制更為快速和徹底的作用。行政手段的使用可以使的政府能夠對綠色項目的擴大生產進行推進,促進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的本質是為了促進經濟綠色高質量的發展,但在實施工程中必須意識到加快綠色企業的創新研發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促進綠色企業升級,加快綠色企業進行改革創新,增加對于綠色方面的投入,承擔起社會責任,自動向大眾說明環境保障、社會職責等消息,提高對綠色金融政策的敏感度,以獲得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資本,從而將企業由“淺綠”變為“深綠”,與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服務協同發力,一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同建筑,美麗中國的綠色夢。創新研發是一個在我國發展理念中存在了很久的詞匯,它已經成為了去引導我國當代經濟增長發展的第一驅動力。而影響創新研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企業內部因素,主要方面為企業家與管理層的個人層次、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層次和企業人才建設與員工培養方面;另一方面是企業外部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市場關注度與社會資源的傾斜、營商的環境和產業政策與監管方面。本文主要涉及的是市場關注度和社會資源的傾斜。綠色信貸政策可以使得市場上增加對綠色企業的關注度,也會對綠色企業進行社會資源的扶持,這些措施可以使得綠色企業的生存條件更為容易,在社會上更容易生存。研發創新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在企業生存條件不錯的條件下,企業會降低風險承受意愿,故總體上來說,綠色信貸政策會抑制企業從事創新研發活動的意愿。

三、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影響的實證分析(一)研究假設基于對上述文獻的分析,目前國內單獨關于綠色信貸政策或者單獨對企業創新研發行為的有關研究報告以及文獻比較多,但是對于綠色信貸政策和企業創發研究之間相互影響進行研發的實證文章還是比較少的,就當前看來,在全國范圍內,學術界相關有關研究也比較不夠全面。因此,綠色信貸對綠色企業創發研究之間到底存在什么關系,有必要更加全面的研究。本篇文章在進行分析討論時,首先,對本國綠色信貸的成長里程以及有關政策規定進行了梳理;其次,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以綠色企業的創新研發為基礎,分析綠色星海政策實施前后是否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決策存在不同的影響效果,最后,以實證的方式來再次確定綠色信貸政策對其創新研發的影響效果,并給予相應的分析結論和政策相關意見。總之,經過對已有文獻的分析研究,本文在此根本上可以構建更加全面的分析框架。根據上文對綠色信貸以及創新研發的分析,日后的經濟生活中綠色信貸會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政府使用實施綠色信貸政策,合情分配信貸資本,指導企業轉型升級。作為一種特殊的信貸政策,該政策的實施最終目的是通過融資信貸激發企業的內在創新研發動力,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推進綠色企業的發展。但是,企業研發創新及企業升級需要資本,本文試圖從企業對政策的執行效果的角度,研究綠色信貸政策隨綠色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除此之外,企業的創新研發是一項面向未來的投資活動,這項活動帶來的收益不定,具有很高的風險,風險評估以及企業對于風險的容忍度會影響一個企業的創新研發決策,而一個企業是否可以快速的融資以及是否有優惠政策傾斜會直接影響到該企業對于風險的容忍度,企業的風險容忍度越高,該企業的創新研發投入越大,而政策傾斜越大,企業的風險容忍度也會越高。故針對企業的優惠政策越大,企業對于創新研發投入越大。基于以上初步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H1: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具有正向影響(二)研究模型通常來說,針對面板數據有三種分析模型,它們分別是混合效應模型、固定效應模型以及隨機效應模型。因此,在開始實證回歸回歸統計之前需要先確定采用哪種模型類型。以下內容首先對樣本數據使用了F檢驗,檢驗結果如表3-1中的A表所示,從中可以看出,F檢驗的p值為0.0000,即認為固定效應模型比混合效應模型更適合本文的研究;然后再判斷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哪個更為合適,為此本文做了豪斯曼檢驗(HausmanTest),分析檢驗后如表3-1的B表所示,從中可以發現,豪斯曼檢驗(HausmanTest)后p值也為0.0000,說明不能選取隨機效應模型,應當選擇固定效應模型開始回歸分析。表3-1回歸模型選擇的檢驗結果表A:選擇固定效應模型還是混合效應模型的檢驗結果InnoH0:allui=0:F(2426,16304)=11.23ProbF=0.0000表B:選擇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的檢驗結果InnoH0:differenceincoefficientsnotsystematicchi2(8)=95.17Probchi2=0.0000通過上述分析,本文構建了模型(3-1):(3-1)在上述模型中,下標i和下標t分別表現為企業個體和年份;0代表截距項,1表示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i表示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Innoi,t是被解釋變量,即企業i在第t年的研發強度;Post是解釋變量,表示《指引》出臺前后,即2012年以前取0,2012年及以后取1;Controlsi,t是一系列宏觀和微觀層面上的控制變量,包括企業規模(Sizei,t)、企業資本結構(Levi,t)、企業成長能力(Growthi,t)、企業盈利能力(ROAi,t)、企業年齡(Agei,t)以及企業現金持有水平(Cashi,t)等;i、year和industry分別表示企業、年份和行業層面上的固定效應;i,t表示殘差項。(三)研究變量及數據選取表3-2變量定義及說明變量類型變量符號變量名稱含義說明被解釋變量Inno研發強度研發支出/營業總收入解釋變量Post時間變量2012年以前取0,2012年以后取1續表3-2變量類型變量符號變量名稱含義說明微觀層面Age企業上市年限統計年份企業上市年份1Size企業規模總資產的自然對數值Lev企業資本結構總負債總資產Growth企業成長能力(本年度營業總收入上年度營業總收入)1ROA企業盈利能力凈利潤總資產Cash企業現金持有水平貨幣資金總資產其他變量Year年份虛擬變量根據所在年份對應生成City城市虛擬變量按照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12年發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生成行業虛擬變量本文選擇取用2008-2019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研究樣本,并且采用年度數據開始研究。同時,為了擔保分析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高精度,本篇文章又對初始研究分析樣本按照如下條件進行了選擇剔除:(1)剔除金融行業的樣本。由于金融類的上市公司在市場準入與業務發展等方面受到政府的諸多管制,并且其會計處理方法也與其他行業的上市公司存在著重大差異。為了確保研究結果的一致性,既往文獻均把該類公司從初始研究樣本中去除,因此,本文也將金融行業的樣本刪去;(2)剔除ST、SST、*ST和PT類的樣本。一般情況下,被交易所標記為ST、SST、*ST和PT的掛牌公司的運營狀況會存在著明顯問題,故該類公司很可能會為了防止被退市而選擇遮蓋財務報表。因此,為了減少可能對實證分析結果造成的偏差,本篇文章將這類異常研究樣本剔除;(3)剔除相關變量存在缺失值和異常值的樣本。(4)本文根據連莉莉(2018)[24]以及楊一凡(2018)【25】文獻中的方法選取重污染企業數據,重污染的行業包括冶金、采礦、火電、石化、煤炭、建材、紡織、釀造、發酵、制革、制藥、造紙等16類行業,本文結合《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01版》,將其分為八大類:表3-3重污染企業行業分類表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水電煤氣行業金屬以及非金屬行業采掘冶金行業石化塑膠行業造紙印刷行業食品飲料行業生物醫藥行業紡織服裝皮毛行業環保總文件規定火電業電解鋁、鋼鐵、冶金、水泥、建材采礦業、煤炭業化工、石化造紙業釀造、發酵制藥業紡織、制革本文所選掛牌公司2008年-2019年數據,且這些數據均剔除以上重污染企業行業。按照以上條件進行一系列選擇剔除后,本篇文章最終得到了由18738個“企業年度”觀測值構成的非平衡面板數據,樣本容量較大,保證了本文研究結論的可信度。(四)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為了初步了解經濟政策可變性對于企業相關變量同步性的影響,本節把各個變量的樣本量、均值、標準差、最小值、中位數以及最大值分別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表3-4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變量樣本量均值標準差最小值中位數最大值Inno187380.07470.16700.00000.03641.3474Post187380.79090.40670.00001.00001.0000Age1873810.78176.99221.00009.000030.0000Size1873822.04771.270119.662121.884126.0239Lev187380.44150.20810.05660.43460.9039Growth187380.19690.48690.61550.11493.2523ROA187380.03720.06190.25760.03720.1947Cash187380.18980.13170.01770.15390.6553從表3-4可以分析出,每個變量的各項統計特征均在合理范圍之內,在此不再贅述。(五)相關性分析上一節已經對樣本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發現本文所使用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嚴謹性和合理性,接下來通過相關性分析,一方面初步判斷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另一方面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存在明顯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本節采用Pearson系數對各個變量進行相關性檢驗,檢驗結果如表3-4所示。表3-5變量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變量InnoPostAgeSizeLevGrowthROACashInno1.0000Post-0.0427***1.0000Age0.0401***0.0704***1.0000Size-0.0710***0.1375***0.3450***1.0000Lev-0.0980***-0.0674***0.3558***0.4978***1.0000Growth-0.0562***-0.0385***-0.0357***0.0625***0.0379***1.0000ROA-0.0461***-0.0684***-0.1964***0.0219***-0.3237***0.3434***1.0000續表3-5變量InnoPostAgeSizeLevGrowthROACashCash-0.0403***-0.0893***-0.1998***-0.1922***-0.3497***0.0617***0.2786***1.0000注:、、分別表示在10%、5%、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雙尾檢驗)。通常情況下,當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大于0.75時,則意味著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較大,多重共線性問題比較嚴重時,最后會致使實證結果出現一定的偏差;當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介于0.5到0.75之間時,則象征著變量之間中度相關;當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介于0.25到0.5之間時,則象征著變量之間低度相關;當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小于0.25時,則象征著變量之間極弱相關或不相關。從表3-5中可以看出,解釋變量——時間變量(Post)和被解釋變量——研發強度(Inno)的Pearson相關系數顯著為負。此外,其他變量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幾近未超越0.5。(六)主效應回歸表3-6報告了模型(3-1)的回歸結果,即檢驗綠色信貸政策對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第(1)列是綠色信貸政策對企業創新研發的直接影響效應,即只控制了企業、年份和行業層面的固定效應;第(2)列中僅歸入必要的控制變量;第(3)列納入了所有的控制變量,同時支配了企業、年份和行業層面的固定效應。根據回歸最終結果,在第(1)列至第(3)中,時間變量(Post)的回歸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且控制變量的改變能夠影響回歸系數的大小和顯著性,這駁回了本文的假設1,即綠色信貸政策對綠色企業創新研發具有正向效果。實證的結果為綠色信貸政策的出臺使得綠色企業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競爭壓力減小,從而導致其不思進取心態的產生,具體表現為研發資金投入的減少。與此同時,第(1)列和第(3)列中控制變量的系數符號也與已有文獻的研究結論基本維持相同,這說明主回歸結果是比較可靠的。表3-6綠色信貸與綠色企業創新研發變量Inno(1)(2)(3)Post0.0151***(7.24)0.0205***0.0125***(8.12)(3.99)Age0.0007**(2.38)0.0017***(3.25)續表3-6變量Inno(1)(2)(3)Size0.0042***(2.72)0.0028(1.35)Lev0.0466***(5.77)0.0249***(2.72)Growth0.0156***(8.61)0.0173***(9.48)ROA0.1290***(7.12)0.1275***(6.75)Cash0.0441***(4.91)0.0395***(4.13)Constant0.0867***(47.27)0.2116***(6.79)0.0678(1.63)企業固定效應YesNoYes年份固定效應YesNoYes行業固定效應YesNoYes樣本量187381873818738R20.00320.01400.0159注:、、分別表示在10%、5%、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雙尾檢驗);括號內為在企業層面經過聚類(cluster)調整的t檢驗值。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一)研究結論第一個綠色信貸政策自2007年發出以來,綠色信貸慢慢變成了我們國家金融機構運營過程中重要的戰略構成部分以及監察政策的著力點之一。本文的結論認為綠色信貸對綠色企業的創新研發具有抑制作用。綠色信貸的不斷推進,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但綠色信貸政策的推進也抑制了綠色企業對于創新研發的投入。綠色政策的推出,使得綠色企業融資更容易,生存條件變好,此時的綠色企業生存更容易,降低了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然而創新研發活動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項目,企業在已有的條件下已經可以生存,便大大降低了對于創新研發風險的接受能力,使得綠色企業針對綠色研發方面投入變少。政策建議我國一直致力于綠色金融的建設方面,注重于環境保護的綠色信貸政策更是其中重要的一項,雖然在綠色企業的創新研發方面綠色信貸政策是抑制作用,。現有的綠色信貸中還存在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不完善、缺少有效的激勵政策、產品創新力度仍然不夠等問題。從國家的層面來看,我國應該持續推動綠色信貸政策的進展,其中要加快制定統一的綠色信貸標準針對這些問題。其中法律法規方面我國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并根據國際上的相關案例,制定標準可行、并完善的相關條規。要增加條規的有效性,減少負責人的推卸情況,于此同時,還要采納優秀意見,監督并確保條例實施的持續性以及覆蓋面。針對激勵政策,我國現階段仍然缺少針對綠色研發方面的激勵制度,我國應該借鑒其他國家現有的激勵制度,對比各個產業品種為其設立研發有效標準,對于達到標準的企業給予信譽支持、資金供給、信貸優惠等方案,引導企業增大綠色研發力度。創新性研發是每個國家和國際金融業共同關注點,我國政府應該鼓勵機構探索多樣化的產品,并在產品設計時主動增加綠色理念。從企業層面來看,我國企業應該大量引進具有創新理念性人才,高素質的人才是催促企業長久發展的核心力量,改革和實踐摸索的開始創立者就是這些高素質人才,我們國家在經濟和科技上的發展缺不得這些人才的力量,同時企業從創新性研發也要靠這些人才來實現。而我國公司的人才現狀缺乏,加強相關人才培養就突出的特為緊要。因此,無論是高素質人才引進還是企業內部人才培養,企業內部都應該增加對已有人才的培養力度,提升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在增強理論常識的根本上,增加相關從業人員關于我國相關法律法則、環保產業等信息現狀的認識。除此以外,企業內部還應該增強針對綠色產品的研發投入占比。當今的社會變化與日俱進,同時現在的社會存在著新的機遇。利用現有的綠色金融產品使得企業可以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堅持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綠色金融體系建立,能夠引領社會資本流向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同時更有效的發展綠色投資,切合我們國家現有的生態文明建設國情。參考文獻Richardson,S.”Over-investmentofFreeCashFlow”,ReviewofAccountingStudies,2006.11(2-3):159~189.ThompsonP,CowtonCJ.Bringingtheenvironmentintobanklending:implicationsforenvironmentalreporting[J].BritishAccountingReview,2004,36(2):197-218.SoundarrajanP,VivekN.GreenfinanceforsustainablegreeneconomicgrowthinIndia[J].

AgriculturalEconomics,2016.ScottRichardson.Over-investmentoffreecashflow[J],ReviewofAccountingStudies,2006(2).MontesL.Financ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inMexicoThroughAlternativeBanksor“GreenBanks”[J].TheJournalo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