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漢語史考點鞏固_第1頁
文學:漢語史考點鞏固_第2頁
文學:漢語史考點鞏固_第3頁
文學:漢語史考點鞏固_第4頁
文學:漢語史考點鞏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學:漢語史考點鞏固1、名詞解釋

陳澧系聯法的具體條例。正確答案:同用、互用、遞用。2、問答題

語義與意義、詞義有什么區別?正確答案:意義:從符號學的角度看,意義是各種各樣的符號所標記的內容,內容非常豐富。作為學科術語(江南博哥),它是哲學、邏輯學、心理學、語言學、文學、人類學都要探討的對象。語義:從語言學角度看,語義指具體語言的特定形式所表達的內容,也就是特定語言符號具有的內容,包括詞、短語、句子乃至段落所表達的內容。詞義:詞義就是是一個詞所代表的意義,是詞的語音形式所表達的內容。它是以一定的語音形式固定下來的人們對某一客觀事物、現象的本質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對現實現象的主觀評價。由此可知,從概念上看,意義、語義、詞義具有上下包含的關系。其中,詞義和句義是語義研究的核心內容。3、填空題

句子是具有一個()、能夠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的語言單位。正確答案:句調4、填空題

疑問句根據表示疑問的結構形式上的特點和語義情況,可以分為四類()、()、()和()。正確答案:是非問;特指問;選擇問;正反問5、名詞解釋

陰聲韻正確答案:無韻尾的韻和以元音收尾的韻,為陰聲韻。6、問答題

為什么說不同語言或方言的詞匯是不同的系統?正確答案:語言符號音義結合的任意性,意味著允許不同民族或地區的人們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習慣,按照自己的方式約定詞語。這種任意性必然導致不同語言的詞匯系統呈現不同的狀況,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1)不同語言中語音形式語義內容完全相同的詞語幾乎沒有。(2)不同語言詞匯中相應詞語的意義是錯綜復雜的。相應詞語的意義一一對應的情況很少,在不同語言的詞匯中能一一對應的詞語一般是一些剛剛出現的專門術語。某一意義相同的詞位,它們所包含的義位往往不同。盡管主要意義相同,但是詞位所包含的義位差別較大。相應詞位的基本意義相當,但與別的詞語的搭配關系不同。(3)不同語言詞匯中相應的詞語,所指對象的范圍不同。因此,不僅不同語言的詞匯是不同的系統,就是同一語言處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詞匯也是不同的系統。不同方言的詞匯也是自成系統的。屬于同種語言的方言,他們的詞匯一定是同大異小,即大部分的詞語是相同或相近的,其中也有差異,而且各個方言都有一批自己獨有的方言詞匯。7、填空題

就借詞的方式而言,“浪漫主義”“冰淇淋”“馬克思主義”等屬于()。正確答案:半音半譯詞8、名詞解釋

單句正確答案:單句由帶上一個句調的短語或詞構成。可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9、問答題

心母今音有幾個讀法?是按什么條件分化的?舉例說明。正確答案:兩個讀法:[s]、[?]。按照韻母的洪細分化。[s]:絲三死速算;[?]:線、星選笑雪。10、名詞解釋

類推作用正確答案:類推也叫類化。指的是在某種規則模式的影響下語法和詞匯形式發生變化的過程或結果,即促使一些語言成分跟另外一些語言成分協調一致的作用。這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它在所有語言的一切發展時期都起作用。11、填空題

通過改變詞的重音位置來構成不同的語法形式的方法叫(),這種語法手段屬于()。正確答案:量位;綜合性手段12、問答題

漢語史各時期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正確答案:1.(1)公元三世紀(五胡亂華)以前為上古時期。三四世紀為過渡階段。(2)公元四世紀到十二世紀(南宋前半)為中古期。十二三世紀為過渡階段。(3)公元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鴉片戰爭)為近代。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為過渡階段。(4)二十世紀(五四運動后)為現代。2.上古時期的特點:(1)判斷句一般不用系詞。(2)在疑問句里,代詞賓語放在動詞前面。(3)入聲有兩種(其中一種到現代變了去聲)。3.中古時期的特點:(1)在口語的判斷句中系詞(如“是”)成為必需的句子成分。(2)處置式的產生。(3)完整的“被”字句被動句的普遍應用。(4)行尾“了”、“著”的產生。(5)去聲字的產生。4.近代漢語的特點:(1)全濁聲母在北方話里的消失。(2)-m尾韻在北方話里的消失。(3)入聲在北方話里的消失。5.現代漢語的特點:(1)適當地吸收西洋語法。(2)大量地增加復音詞。13、填空題

結果補語常用的是(),少數用()。正確答案:形容詞;動詞14、名詞解釋

諧聲字正確答案:諧聲字就是形聲字,指由代表意義類屬的義符(形符)和表示讀音的聲符(聲旁)合成組成的合體字。15、問答題

古平聲是按照什么條件分化為普通話的陰平和陽平的?正確答案:古平聲的字調分類是由古平聲聲母的清濁決定的。古清聲母→今陰平;古濁聲母→今陽平。16、填空題

動詞和形容詞的語法特性大同小異,可以合稱為()。正確答案:謂詞17、填空題

句型是根據句子的()分析出來的句子類型。正確答案:結構18、填空題

同一個義位的質變主要有義位的()、()、()三種情況。正確答案:擴大;縮小;轉移19、判斷題

漢語詞類和句子成分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正確答案:錯20、問答題

簡述上古漢語語氣詞“也”和“矣”的區別。正確答案:1.“也”表示一種狀況,“矣”表示一種過程。2.“也”不著眼在時間的因素,“矣”著眼在時間的因素。3.凡過去的事情用“矣”,沒有發生的事情用“也”。4.一般說來,“也”字用于判斷句,“矣”字用于敘述句。凡說明事情的可能性,解釋原因,進行推理等等,都屬于判斷范圍,用“也”字。凡說明事情在某種條件下就變了狀況,或表示目前已經成為某種狀況,都屬于敘述的范圍,用“矣”字。5.中古時期以后,“也”字在一般口語里的使用范圍應當是逐漸縮小了的,因為系詞“是”字被普遍使用起來了。系詞“是”的引申用法更進一步縮小了“也”字的使用領域。21、填空題

語法體系也有兩個含義,一個指(),另一個指()。正確答案:語法系統;語法學體系22、填空題

具體語義系統中具有辨音功能的最小的所指功能差別單位是()。正確答案:義位23、問答題

為什么說社會的發展變化是語言發展變化的基本條件?正確答案:社會發展是語言發展變化的首要原因。首先,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其發展變化必然要受到社會發展變化的影響。其次,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社會成員之間相互聯系的紐帶,和思維的工具,必須適應因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新的交際需要,與社會的發展保持一致,因此必然要發生變化,社會的任何變化都會在語言中反映出來。社會的分化、統一、接觸直接影響語言。社會的發展是語言發展的基本條件,而語言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具體表現:(1)社會進步推動語言的發展:新詞產生,舊詞消亡(2)社會的相互接觸推動語言的發展:豐富擴充詞匯→促使詞匯發展(3)社會的分化和統一影響語言的發展(4)社會的變動影響語言的發展(5)社會的發展推動思維的發展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所以社會的發展并非語言發展的必要條件,它是影響語言發展的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語言內部的矛盾運動)發揮作用。24、問答題

曉匣兩母今音都有些什么讀法?是按什么條件分化的?試舉例說明。正確答案:曉:1、[x]:花火漢黑;2、[?]:胸險向。匣:1、[x]:紅后害滑;2、[?]:玄限巷協。25、判斷題

主謂短語作謂語的句子就是主謂謂語句。正確答案:對26、問答題

《說文解字》的體例?正確答案:簡稱《說文》,東漢許慎著。是我國規存最早的字典。全書分漢字為540部,開創了以部首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收字以小篆為主。收字9395個,另有重文1163個。27、判斷題

連謂短語作謂語的句子就是連謂句。正確答案:對28、填空題

區別詞和形容詞的區別是:區別詞一般只能作(),而不能作()。正確答案:定語;謂語29、填空題

非主謂句可以分為()、()、()、()、()。正確答案:動詞性非主謂句;形容詞性非主謂句;名詞性非主謂句;嘆詞句;擬聲詞句30、判斷題

主謂謂語句只能是動詞性的。正確答案:錯31、名詞解釋

補語正確答案:補語是動詞、形容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后面的補充成分。32、問答題

句法結構對詞形式的制約大致有哪幾種情況?正確答案:在形態變化豐富的語言中,句法結構制約著詞形變化。這種制約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1)一致關系:特定句法關系中屬于特定詞類的幾個詞的形式具有相同的語法范疇特征。→一個詞的形式要與另一個詞的形式保持一致。(2)支配關系:特定句法關系中,特定詞類的一個詞形式決定另一個詞形式顯示一定的語法形式范疇。→一個形式決定另一個形式(兩形式不一致)33、問答題

什么是同義詞?同義詞的意義差別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認識?正確答案:一般所說的同義詞就是義位相近的近義詞。近義詞的義位之間呈現大同小異的狀況:(1)理性義近,語法義相同,附加義(包括感情意義、形象意義、風格意義)不同。如:鼓動——煽動(感情意義不同)生日——誕辰(語體風格不同)男子——須眉(形象意義不同)(2)語法義、附加義相同,理性義相近。如:矗立——屹立;優良——優異(3)理性義相近,附加義相同,語法義不同。如:短——矮;整理——整頓34、問答題

主要的句法結構類型有哪些?正確答案:(1)主謂結構(主謂關系/表述關系)兩個成分的關系:陳述與被陳述/對象與內容(2)偏正結構(修飾、限制關系)兩個成分的關系:修飾與被修飾/從屬與中心語(3)述賓結構(關涉關系/述賓關系)兩個成分的關系:支配與被支配/關涉與被關涉(4)補充結構(補充關系)兩個成分的關系:補充與被補充(說明結果、程度、狀態、趨向)(5)并列結構(聯合關系/并列關系)各個成分之間是同等并列的關系。成分之間常用關聯詞:和、及、與、跟、同、and35、判斷題

判斷動詞?是?只能是動詞。正確答案:錯36、名詞解釋

三元謂詞正確答案:能與施事、受事和與事結合的詞。37、問答題

談談文字與語言的關系。正確答案:文字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符號,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是語言的輔助性交際工具。文字符號如何記錄語言符號已如前述。文字和語言既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它們之間又有著質的區別。(1)語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字。語言是伴隨著人類社會同時產生的,而文字則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文字是記錄符號的符號。(2)語言和文字雖然都是交際工具,但它們在社會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語言是社會必需的交際工具,沒有語言,社會就不會存在。而文字對一個社會來講,則不是不需的,一個社會可以沒有文字而照樣存在。文字只是輔助語言的交際工具,它只是擴大了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功能。(3)文字和語言發展變化的速度不同。文字和語言都是處于不斷地變化與發展之中的,但文字的發展變化要比語言慢得多,語言的變化不能馬上在文字中表現出來。因此常常發生文字與語言脫節,文字落后于語言發展的現象。這樣就形成了文字的書寫形式與語言的實際發音的矛盾。文字作為輔助交際工具的長處是它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文字記載的資料經過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人們還能夠看得懂,就是由于文字具有更大的穩固性。(4)文字可以改革、借用,而語言一般則不能。當文字脫離語言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即影響到交際功能時,文字就得改革,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人們還可以創造新的文字。文字還可以借用。一個民族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可以借用其它民族的文字,而語言一般是不能借用的,語言往往是一個民族的標志,從整個民族來講不能沒有自己的民族語言。(5)文字對語言具有促進作用。文字把語言記錄下來從而形成書面語,人們可以對語言進行加工錘煉,使語言越來越精密細致,甚至有些詞匯就是在文字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38、判斷題

漢語的虛語素多數是位臵固定的。正確答案:錯39、填空題

不定量詞有()和()兩個。正確答案:些;點40、判斷題

名詞性短語全部是名詞為中心的短語。正確答案:錯41、判斷題

量詞都不能重疊。正確答案:錯42、名詞解釋

《說文解字》正確答案:東漢許慎著,我國第一部字典。43、問答題

文字的主要性質特征是什么?正確答案:(1)文字是一套符號系統,它是記錄語言的一套書寫符號系統。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體系,是最重要的輔助與擴大有聲語言交際作用的工具。(2)文字是一種視覺符號系統。作為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也有它的形式和指代的對象。它的形式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字形,不管是像漢字這樣的方塊字形,還是像英文字母那樣的表音字形,都是文字符號的形式,人們通過視覺可以感知。雖然各種文字在記錄語言的功能上有這樣那樣的區別,但無論哪種文字都能夠傳達它所記錄語言的意義,同時人們又能將書面語還原成有聲語言。(3)文字符號又是成系統的,有其內部不同層次的的構成單位和結構規則。文字擁有一整套特定的形體符號和書寫規則以及它跟語言之間的特定關系。比如,漢字的基本構成有筆畫、筆順,還有更高一層的偏旁,它們組合成每一個漢字是有規則的。在漢字進一步組合時還有書寫順序和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則等。又比如,英文等拼音文字系統中也是由字母、拼寫規則、標點等各項要素和規則構成。44、問答題

常見的句子擴展與變換手段有哪些?正確答案:(1)連接:把相關詞語連接起來,形成復雜的并列結構充當句子成分。(2)添加:句子的某一部分添加從屬成分。(補充修飾限制成分使之更復雜)(3)替換:替換句子中某一個或幾個成分構成新句子。(虛詞、語調)(4)刪略:刪去重復或不必要的句法成分。(5)移位:改變句法成分的相對位置。45、名詞解釋

民族語言正確答案:民族語言是現階段語言發展的最高形式,為了交際的需要,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共同語和文學語言作為統一的民族語言的最高形式。46、填空題

人稱是()的語法范疇,它表示動作行為是由誰發出的。正確答案:動詞47、判斷題

分數既可以表示數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數目的減少。正確答案:對48、名詞解釋

葉音正確答案:在古代,除了少數語文學者外,一般人都不知道語音是會發展的,以為先秦古音和后代的語音相同。他們在讀《詩經》的時候,覺得不和諧,就臨時改念另一個音以求和諧,叫做“葉音”。如:“家”有“葉音谷”、“葉音各空反”、“葉音古胡反”等不同,實際上當時只有“古音姑”一個音。49、判斷題

主語和謂語配對,也和賓語配對。正確答案:錯50、判斷題

復句分句的主語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正確答案:對51、問答題

中古“見溪曉”和“精清心”演變為普通話的什么聲母?演變的條件是什么?正確答案:中古“見溪曉”和“精清心”演變為普通話的什么聲母?演變的條件是什么?答:中古“見溪曉”演變為普通話的gkh和jqx兩組聲母,“精清心”演變為普通話的zcs和jqx兩組聲母。演變條件是根據韻母的開合齊撮四呼的情況,如果是開口呼和合口呼,則保留原有的聲母;如果是齊齒呼和撮口呼則演化為j、q、x的發音。52、填空題

古漢語聲母中有[b][d][g][p][t][k],現已合流了,這條語音規律叫做()。正確答案:濁音清化規律53、問答題

濁音清化的規律是什么?正確答案:聲母簡化規律。除了次濁音(m,n,l)之外,所有濁音聲母都變了清音,于是它們與清音合流了。如果濁聲母是一個破裂音或破裂摩擦音,那么平聲字變為吐氣的清音,仄聲字變為不吐氣的清音;如果這個濁聲母是個單純的摩擦音,沒有送氣不送氣的區別,一般是變為相應的清音。54、判斷題

存現句的賓語可以受指代詞修飾。正確答案:錯55、問答題

“平病”都是並母字,“田電”都是定母字,一個送氣,一個不送氣,說明分化的條件。正確答案:韻母的洪細。“平病”是洪音,“田電”是細音。56、填空題

文字體系中的正字法原則主要有()、()和()。正確答案:表音原則、形態原則、歷史原則57、填空題

社會方言詞語包括不同階級和階層不同社會集團不同行業的人經常使用的()()()等。正確答案:階級習慣語;隱語;行業詞匯58、填空題

映襯可以分為()和()兩類。正確答案:正襯;反襯59、填空題

補語可以由()、()和()充當。正確答案:謂詞性詞語;數量短語;介詞短語60、填空題

副詞主要用來修飾()和(),作()。正確答案:動詞;形容詞;狀語61、填空題

音韻學中所謂的“四呼”是指()。正確答案:開口呼(開)、合口呼(合)、齊齒呼(齊)和撮口呼62、問答題

語言義與言語義有什么區別?正確答案:語言義:客觀對象在人們頭腦中抽象概括的反映,是社會約定俗成的,語言體系固有的,不受任何語境的影響,因此具有抽象概括性、規定性和相對穩定性的特點。言語義:語言符號意義的個別體現和具體運用,受語境的強烈制約,不能脫離具體語境而存在;它是滲透主觀意愿而產生的臨時意義,因此具有具體性、臨時性、不穩定性的特點。二者的區別:二者的聯系:(1)語言義來自言語義。前者是從后者中概括出來的,語言義總是存在于具體、個別的言語義之中。(2)語言義是言語義的基礎。言語義是具體體現和運用,是語言義在動態使用中產生的無數變體。(3)言語義可以轉化為語言義。某些具體個別用法不斷重復使用,經過社會認可后,就會固定為語言義。63、問答題

《說文解字》的價值?正確答案:1、確定了“六書”理論;2、按照“六書”原則,創立了漢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編排字數的體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從字形說明本意,并為釋讀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據;4、保留了先秦詞義和漢代訓詁資料;5、保留了古音資料;6、記載了豐富的古代文化資料。說文四家:清代研究《說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64、名詞解釋

義句正確答案:義句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的內容形成的語義單位,由義位、義叢組合而成。65、問答題

古入聲有收[ptk]尾的分別。哪些攝的入聲收[p]?哪些收[t]?哪些收[k]?正確答案:咸、深兩攝的入聲收[p];山、臻兩攝的入聲收[t];宕、江、曾、梗、通五攝的入聲收[k]。66、問答題

一般詞匯主要包括哪些內容?正確答案:(1)古語詞:古代流傳下來(古代流行)現在口頭交際中一般不再使用(或不常用)的詞。其中又包括歷史詞匯(宰相、皇帝、宮殿)、文言詞匯(怎奈、榮任、若干、令尊)、書面詞匯(蒼穹、鼻祖、造詣、徜徉、白皙、衛冕)等,古語詞經常出現在歷史著作、特殊文體、書面語中。(2)新詞:適應社會發展變化需要新產生不久的詞。如電腦、下海、知識產權、按揭、炒股、軟件、硬件、離休等。新詞與舊詞的界限不易確定,時代不同,新詞的內容也不同。(3)地域方言詞:這里的地域方言詞是指那些來源于特定地域后被共同語吸收的方言詞。如四川“搞”;西南方言“名堂”;吳方言“蹩腳”等。它和那些僅存在于特定地域的方言詞不同。(4)社會方言詞:不同階級、階層、社會行業或集團的人經常使用的詞。社會方言詞與地域方言詞有區別,它沒有完整的符號系統和語法結構體系,只是為了某種需要而創造的特殊用語。社會方言詞主要包括:行業詞語、隱語、階級習慣語、禁忌語等。(5)外來詞:受外語影響產生的詞,但不是完全照搬音義,而是不斷漢化的過程。如音譯詞“咖啡”、“沙發”、“坦克”、“模特”、“撲克”等;音譯兼意譯詞“芭蕾舞”、“啤酒”、“沙丁魚”等;半音譯半意譯詞“馬克思主義”、“冰淇淋”、“浪漫主義”等;意譯詞“超市”、“搖滾樂”、“智商”、“熱狗”等;借形詞“干部”、“藝術”、“場合”等;還有一些屬于本民族借詞,如“葡萄”、“苜蓿”、“石榴”等。67、問答題

詞組和句子有哪些差別?正確答案:詞組:詞與詞組合而成的能自由運用的有意義的語法單位。句子:句子是能夠表達一個相對完整意思的具有一定語法特征的最小的言語單位。(1)作為語法單位,詞組是造句單位,句子則是由詞位或詞組構成的;(2)從結構的角度看,句子則是最大的語言單位,詞組是下一級的語言單位;(3)從意義的角度看,詞組的意義是不確定的,而句子的所指是確定的,一定有具體內容,而不僅僅是有意義。(4)從形式上看,句子有一定的語氣和語調,傳遞完整的信息;而詞組是不完全的;(5)從運用上看,詞組是語言的備用單位;而句子則是言語的使用單位。68、問答題

如何區分名詞、動詞和形容詞?正確答案:第一,從組合功能看,動詞和形容詞一般能夠結合副詞,名詞一般不結合副詞,但可以結合數量短語。動詞常帶賓語,形容詞不帶賓語。第二,從句法功能看,名詞常作主語、賓語、定語;動詞常作謂語、動語;形容詞常作定語、謂語、狀語、補語。第三,從形態功能看,名詞一般不重疊,重疊只限于少數單音節名詞,如?人??日??戶??夜?等,重疊后具有?每?的含義。動詞和形容詞大多可以重疊。69、填空題

根據全句主要詞語的詞性,非主謂句可分為()、()、()、()、()。正確答案:名詞性非主謂句;動詞性非主謂句;形容詞性非主謂句;嘆詞性非主謂句;擬聲詞非主謂句70、填空題

中心語是()、()里的中心成分。正確答案:偏正短語;中補短語71、填空題

文字突出的作用是打破了有聲浯言的()的局限性,擴大了有聲浯言的使用范圍。正確答案:時間;空間72、問答題

詞的理性意義與概念是相同的嗎?正確答案:理性意義是詞義中體現人們對詞所指稱的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的那部分內容,詞義來源于客觀現實,是人們對現實現象的反映,即使是像反映現實社會中并不存在的“地獄”、“鬼魂”、“玉帝”等詞,其意義的產生也有客觀基礎,是人們對現實現象的一種歪曲的反映。詞義中這種反映客觀現實現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義。但理性意義不等于概念。理性意義是語義標記功能和交際功能的主要承擔者,處于核心的地位。它屬于語言范疇,其基本職能是為了交際,因此只要抓住其區別性特征就可以了。概念是思維范疇,它用來認識反映客觀世界的,要求全面、深刻、科學。如“電”的物理學概念是“一種電荷存在和電荷變化現象”;其語言學意義是“一種發光、發熱、產生動力的能源”。73、名詞解釋

輔音字母文字正確答案:輔音字母文字的字母只表示輔音,元音只用一些附加符號,有的連符號也不用。使用這種文字的語言通常是輔音較多,元音較少并依靠元音有規律的變化來表示語法意義。如古猶太文字、阿拉伯文字等。74、判斷題

漢語里的量詞十分豐富,這是漢語語法上一個突出的特點。正確答案:錯75、問答題

普通話語次濁聲母字和少數清聲母字也變為去聲。所以普通話語音的去聲比古去聲的范圍擴大了。正確答案:因為古去聲全部變為去聲之外,濁上歸去和入派三聲,使得古上聲全濁聲母字、古入聲。次濁聲母字和少數清聲母字也變為去聲。所以普通話語音的去聲比古去聲的范圍擴大了。還包括古上聲全濁聲母字、古入聲次濁聲母字和少數清聲母字。76、判斷題

選擇復句都是選擇未定的。正確答案:錯77、名詞解釋

語言的分化正確答案:語言的分化指的是一種語言分化成良種或多種半獨立的方言或獨立的親屬語言的過程和結果。78、填空題

“了”用在動詞、形容詞后面,表示動作或性狀的()。正確答案:實現79、名詞解釋

非主謂句正確答案:單句中分不出主語和謂語的句子叫非主謂句。它由主謂短語以外的短語或單詞加句調形成。80、填空題

《廣韻》的聲母共有()個,韻共有()個。正確答案:35;20681、名詞解釋

入派三聲正確答案:入聲消失這種變化也是在元代(14世紀)就已經完成。《中原音韻》書中有“入聲作平聲”、“入聲作上聲”、“入聲作去聲”的說法,但入聲具體派入三聲的字和今天北京話的不大相同:全濁歸陽平,次濁歸去聲,清音歸上聲。82、判斷題

語音、詞匯、語法是語言的三要素,修辭也是語言的要素之一。正確答案:錯83、判斷題

代詞都是名詞性的。正確答案:錯84、判斷題

漢語所有能單說的語素都是詞。正確答案:對85、問答題

什么是設問?設問和一般的疑問句有什么不同?試從形式和效果上加以比較和說明。正確答案:設問有時是自問自答,如?是誰把天安門打扮得這么漂亮?是勞動人民巧手一雙。設問有時是明知故問。設問可以使語言有波瀾,引導人們注意和思考問題,或激發人們的感情。一般疑問句是有疑而問,要求對方回答的,如?你知道明天有雨嗎??對方回答:?我不知道。?它的效果就是使對方明白自己的疑問而作出回答。86、填空題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單位是()。正確答案:詞87、問答題

為什么說研究語法要注意民族特點?正確答案:不同民族的語言,既有共性又各有個性,如果忽視民族語言的個性或特點,就不能深入認識一種語言的語法結構規律。例如對漢語,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不能只滿足于說明哪是主語、哪是謂語、哪是狀語等,還要指出它的結構特點、構成條件和所表示的語法意義,還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這些說法的語用條件,這樣才能研究好、掌握好漢語語法。88、問答題

簡述定語和狀語的區別。正確答案:狀語和定語都是修飾語,它們與中心語之間有一項是名詞的就是定語,如:偉大的祖國敵人的狡猾;兩項都是非名詞性的,就是狀語,如:認真研究。89、名詞解釋

文字改革正確答案:為了讓文字更好的記錄語言,為了便于學習和使用,人們可以根據文字發展的趨向,必要時有意識有計劃有系統地整理和改革文字。文字改革就是使用文字的社會對記錄本族語的文字體系所作的自覺的修改或變革。90、問答題

什么叫等韻圖?正確答案:簡稱韻圖,是用漢字編排的聲韻調配合表。91、名詞解釋

自由形位正確答案:能單獨成詞的形位稱自由形位。92、單選

在社會變動較大或政治斗爭激烈的時期,語言中變化最大的是()A.語音B.詞義C.詞匯D.語法正確答案:C93、問答題

漢字為何適應漢語的特點?正確答案:(1)漢字的特點漢字一般不能通過字形判斷具體的讀音,有些漢字可以通過聲旁確定音類或者大致的讀音;漢字往往可以通過字形斷定義類;漢字的字形不限于和一種讀音掛鉤,古今的漢字讀音有異,不同地域的讀音也有差別,但是漢字的字形不變,不會影響對漢字意義的理解。(2)漢字和漢語的關系漢字始終是一種文字,是符合文字和語言的關系這一規律的。漢字與漢語的特點是相適應的。漢語是以單音節為主要形式,一個形位一般用一個音節表示,雖然一個音節不是固定地表示某個形位,還有許多同音形位,但形位的單音節形式確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漢字也是記錄音節的,一個字獨立地表示一個音節(但與音節不是對應關系),也正好記錄一個形位,與漢語形位的特點相適應。所以正好適應了漢語方言分歧的特點,使得漢字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94、名詞解釋

言語義正確答案:動態語言系統中語言符號(自由短語、句子、句群、段落、篇章)所具有的意義內容;特定語境中用來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的內容。95、填空題

句類是根據句子的()分析出來的句子類型。正確答案:語氣96、判斷題

獨立語在句子中跟其他詞語有結構關系。正確答案:錯97、判斷題

動詞只能帶名詞性賓語。正確答案:錯98、問答題

列舉十六攝的名目。指出哪些有入聲,哪些無入聲。正確答案: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果、假、遇、蟹、止、效、流7攝無入聲;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有入聲。99、判斷題

而?連接詞語時,只表示遞進關系,?而?和?而且?可以任意替換。正確答案:錯100、判斷題

副詞都不能單獨回答問題。正確答案:錯101、問答題

詞義的主要性質特點有哪些?正確答案:(1)客觀性詞義反映客觀對象以客觀事物為依據,其理性義、語法義、附加義都具有客觀基礎。(2)概括性客觀事物無限復雜,而語言的詞匯量有限,因此詞義是對客觀存在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它不是反映個別的具體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類事物現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詞義的一個重要的特點。詞義是概括的,但在具體語言中,其反映的內容又是具體的。(3)模糊性詞義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確的,但詞義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詞義的模糊性表現為事物的范圍不定,界限不分明。模糊性是相對的,任何詞義都是精確與模糊的統一,在特定語境中,其范圍和界限是明確的。(4)社會性語言是社會現象,所以詞義也具有社會性特點。從詞的形成看,詞義是使用同一語言的全體成員共同確定的,具有約定俗成性;從詞的使用看,詞義的運用受社會制約,全體成員對同一個詞的意義都要有一定的認識,否則就影響交往。(5)民族性詞義是一個系統,受到特定民族的制約,具有民族特點和民族色彩。同樣的客觀對象,不同語言系統中的詞義不同;民族的文化素養,心理狀態、傳統觀念以及生活習俗不同,詞義特點也不同。(6)發展性詞義形成后相對穩定,但也是發展變化的:不同時代詞義有發展;同一時代詞義也有發展。(7)全民性詞義對于具體語言社團的全體成員具有全民性。具體語言社團有階層、性別、年齡、社會分工的不同,對同一個詞的詞義作出各自獨特的理解,這一現象表現一定階級性,而詞義卻是全民性,保留著全社團“約定俗成”的、普遍認可的東西。102、名詞解釋

次清正確答案:清音還分不送氣的清音、送氣的清音和清擦音三類,送氣的清音稱為“次清”音。103、問答題

簡述詞匯的性質特點。正確答案:(1)詞匯是言語的建筑材料詞匯作為句子的材料庫存在,體現了語言發達的水平。詞匯的最終職能是進入句子,完成交際。(2)詞匯具有系統性的特點詞匯是語言符號聚合而成的分層體系。各級詞匯單位形成一個有序的組合體,它們彼此聯系,共同制約。(3)詞匯具有民族性特點具體語言中的詞匯形成特定的系統,不同語言或方言的詞匯系統不同。(4)詞匯具有發展性特點詞匯直接反映社會變化,因此不同時代的詞匯系統不同。詞匯的發展性和穩定性是統一的:發展性使得詞匯的個體元素不斷增加和更替,這是為了滿足社會生活的變化的需要;但穩定性又使得詞匯的基本成分和整體系統保持固定和平衡。104、問答題

詞類的劃分標準主要有哪些?正確答案:(1)形態標準:語法意義的形式標志。性、數、格→名/代;時、體、態、式、人稱→動詞;級→形容詞、副詞(2)句法標準:根據句法功能的異同進行分類。詞與詞的組合能力:副詞不能修飾動詞;數量詞修飾名詞;充當句法結構成分的能力:副詞一般不能修飾名詞和動詞;名詞作主語、賓語;形容詞作謂語、定語。(3)意義標準:有時可以參考。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名詞;表示動作行為變化→動詞但詞類是詞的語法類別而非詞匯的類別;意義相近的詞的語法特征不同。105、填空題

從結構上看,構成復句的分句可以是(),也可以是();可以是主謂短語,也可以是()。正確答案:詞;短語;非主謂短語106、名詞解釋

詞干正確答案:詞位中除去只表示語法意義的詞尾,剩下的就是詞干。詞干部分不僅包括詞根,還包括前綴、后綴等附加形位。107、名詞解釋

等正確答案:具體就是一、二、三、四等,是韻圖中同一類聲母、同一聲調的字分為四類,分等的標準一般認為是根據韻腹開口度大小的不同作為標準。108、填空題

現代漢語的特殊動詞有()、()、()。正確答案:判斷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109、判斷題

省略句就是非主謂句。正確答案:錯110、填空題

分數既可以表示數目的(),也可以表示數目的()。正確答案:增加;減少111、問答題

簡述兼語句的特點。正確答案:(1)第一個動詞限于使令性、促成性、處臵性的動詞,是封閉性的。(2)兼語句是一種焊接結構。(3)兩個謂詞之間有因果關系。如果兩個謂詞都是動詞,前一個謂詞表原因,后一個謂詞表結果。如:請他來。?請?是原因,?來?是結果。如果后一個謂詞是形容詞,那么,這個形容詞表原因,前面的動詞表結果。如:我原諒他小。因為?他小?,所以?我原諒?。112、問答題

簡述存現句的特點。正確答案:(1)賓語的特征第一,大部分是施事,但也有受事的,也可以是中性的。第二,賓語一般是指不定指的人或事物,是泛指,是不確指的。賓語前不能加?這個??那個?等表示專指的指量短語,只能用不定指的數量短語來修飾(如一個、幾位)。賓語是無定的,泛指的,即使是專用名詞也變成了無定的,泛指的。(2)動詞的特點存現句中的動詞不能是孤單單的,必須加動態助詞?著了過?或趨向動詞。表示?存在?的句子,動詞后經帶?著??過?。表示?出現?的句子,動詞有的帶趨向補語。113、填空題

方位詞主要是加在別的詞語后面,組成(),表示處所或時間。正確答案:方位短語114、填空題

只有一個意義的短語叫(),不止一個意義的短語叫()。正確答案:單義短語;多義短語115、問答題

什么是韻書?正確答案:韻書是以分韻和注音為主要功能的工具書。這種工具書按照音節的內部成分(聲調、韻腹和韻尾、介音、尾音、聲母)給漢字層層分類。并且用反切給漢字注音。通過分析韻書的內部分類和反切用字情況,我們可以了解一部韻書的語音系統包括多少個聲調、多少個韻,多少個聲母,一韻內包含幾個韻母,哪些是同音字。不同時代產生的韻書在編排體例上有所不同,表現音系的細致程度也有所不同。下面分別介紹中古和近代兩種有代表性的韻書體例。116、問答題

簡述上古漢語中“吾”和“我”的區別。正確答案:“吾”與“我”的分別:“吾”字用于主格和領格,“我”字用于主格和賓格。當“我”用于賓格時“吾”往往用于主格;當“吾”用于領格時,“我”往往用于主格。在任何情況下,“吾”都不用于動詞后的賓格。。117、問答題

什么是語法?語法的主要性質特征是什么?正確答案:語法就是詞的構造、變化的規則和用詞造句的規則。語法的主要性質特征是:(1)抽象性、概括性這是語法的最主要的特點。語言中不論詞的某一種變化,或是句子的某種結構關系、結構類型等,都是從一系列的詞、句子中抽象、概括出來的,都是反映許多具體的詞、具體的句子的共同的、一般的東西。它反映的不是個別的詞和句子。(2)生成性(遞歸性)任何語言所包含的詞組和句子的數量都是無限的,而句法結構的規則卻是有限的。運用不多的結構規則生成無限多的詞組和句子,正是不斷重復使用具體結構規則的結果。大的復雜的結構是由小的簡單的結構逐層組合而成的。(3)穩固性語法的穩固性是相對于語音、詞匯而言的。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語法體系是最穩固的,千百年沿用,很少改變。(4)系統性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語法規則,同一語言的語法規則又有著自己的系統,各種具體的規則之間是互相聯系的,在使用某一個語法格式、某一條語法規則的同時,必須同時受到相關的規范的制約。118、填空題

詞語的聲音美體現在(),(),()以及()與()的恰當運用等方面。正確答案:音節整齊勻稱;聲調平仄相間;韻腳和諧自然;疊音詞語;雙聲疊韻詞語119、問答題

請解釋說明錢大昕所說的“古無舌上音”。正確答案:“古無舌上”是由清代學者錢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條漢語聲母演變規律。“古無舌上”指在上古聲母系統中,只有舌頭“端透定泥”,沒有舌上“知徹澄娘”。舌上音聲母是由后來從舌頭音分化出來的。直到現在,有些方言中仍然只有舌頭音,如:湖南衡山方言,“里”讀“底”,“為”讀“里”。120、判斷題

趨向動詞常用在別的動詞或形容詞后邊表趨向,作趨向補語。正確答案:對121、名詞解釋

狀語正確答案:狀語是謂詞(動詞、形容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前面的修飾語。122、填空題

我們通常所說的說文四大家是指()。正確答案: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駿聲123、問答題

群母今音有[k‘/k/t?‘/t?]四讀,是按什么條件分化的?試舉例說明。正確答案:按照韻母的洪細和聲調的平仄。[k‘]:狂葵;[k]:跪共;[t?‘]:橋其求權;[t?]:件具局。124、填空題

倍數只能用來表示數目的(),不能表示數目的()。正確答案:增加;減少125、填空題

清代學者對于先秦古韻的研究有卓越成就,他們主要靠兩種材料:第一是先秦的韻文,特別是()里的韻腳;第二是漢字的()。正確答案:《詩經》;諧聲偏旁126、問答題

等韻學的基本內容?正確答案:即韻圖和門法。127、名詞解釋

上下義關系正確答案:不同層次上的義位含有特定的包含關系,是類與種之間的關系,一般與個別的關系。128、名詞解釋

正字法正確答案:正字法是具體文字體系中歷史形成的使書寫規范化的一整套規則。它是文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129、填空題

漢代語義方面的代表作品是()。正確答案:《爾雅》、揚雄《方言》、許慎《說文解字》、劉熙《釋名》130、名詞解釋

平分陰陽正確答案:指漢語聲調分化的一種歷史現象,元周德清提出平分陰陽,入派三聲之說,認為中古的平聲已分為陰陽兩類全清次清字歸入陽平,全濁次濁音字歸入陽平.131、判斷題

夸張是故意言過其實,因此,運用時可以不考慮客觀事實。正確答案:錯132、填空題

語言的融合并不是通過語言結構由量變到質變的方式來實現的,而是通過()的方式來實現的。正確答案:雙語制133、問答題

為什么從古平聲來的陽平字,如果聲母是塞音或塞擦音,只有送氣聲母,沒有不送氣聲母?(如“旁頭才成”等。)正確答案:全濁聲母今讀送不送氣,除了要考慮今讀是否塞音塞擦音外,還要考慮古聲調的平仄。在今讀是塞音塞擦音的前提下,古全濁聲母平聲字變為送氣清音,仄聲則變為不送氣的清音。古平聲來的陽平字自然變為送氣清音。134、填空題

附加形位根據它們在詞中出現的位置又可分為()()()和()。正確答案:前綴;中綴;后綴;詞尾135、填空題

一般詞匯通常包括()()()()以及部分帶有地域色彩的()等。正確答案:新詞語;古詞語;社會方言詞語;外來詞;方言詞語136、名詞解釋

反義關系正確答案:同一語義場中含有相反或相對語義構成成分的義位的類聚。137、問答題

詞義為什么會有模糊性特點?有哪些具體表現?詞義的模糊是否會影響語言交際的準確性?正確答案:詞義模糊性的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1)客觀事物的聯系性。客觀事物是連續不斷運動的,又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無法切割,它們按照自身規律運動發展,本身無所謂精確或模糊,人類要認識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環節,使之變得相對清晰明確。(2)主觀認識的差異性。從主觀方面來看,因為人的個性上的差異,人們的認知水平、心理、態度、愛好及所處環境都有所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難有一致的標準。詞義模糊性的具體表現:詞義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確的,但詞義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具體表現為:(1)事物的范圍不確定,界限不分明。(早晨、中午、晚上)(2)反映客觀事物的標準不明確。(大、小;好、壞)(3)不同民族語言中詞義范圍、界限的不同。(四季、顏色)詞義的模糊性不會影響到語言交際的準確性:(1)模糊與清楚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人們對客觀事物之間的界線有一個大致的劃分標準,在一定范圍內,這種標準是一個民族共同認可的,互相理解的;(2)人的大腦具有處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對一系列比較模糊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加工,從而綜合出較為清晰精確的信息詞義的模糊性在人們的交際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就一般情況而言,只要把不同事物相區別開來,明確這個詞所指代的事物的大致范圍就可以了。138、名詞解釋

全濁正確答案:濁音沒有送氣不送氣的對立,但也有濁塞音、濁塞擦音和濁擦音甚至鼻音、邊音的區別,傳統音韻學把前三者同稱“全濁”音。139、判斷題

漢語中的主語只能是施事主語。正確答案:錯140、問答題

形位與詞位有何區別?正確答案:形位:具體語言中特定語音與語義相結合的最小的構詞單位。詞位:特定語音形式和特定的語義內容相結合的能自由運用的最小的造句單位。(1)作為音義的結合體,形位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而詞位則可以再分的;(2)作為語法的結構單位,形位是用來構詞的單位;而詞位則是造句單位;(3)作為語言符號單位,形位是不自由的,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詞位則是能自由運用的。141、問答題

義位組合要受到哪些條件的制約?正確答案:義位的組合有規律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義位的組合要受特定規律的制約:(1)語法規則的制約→語言符號線性規律的制約義位與義位在組合搭配時受結構規律的制約。如副詞不修飾名詞;多層定語組合規律等。(2)語義條件的制約→結構內部的語義組合義位的組合要符合現實現象之間的實際關系,即客觀真實性;進行組合的詞義內容不能存在矛盾對立,即語義表達的一致性。(3)語言實際的制約→社會習慣,約定俗成(4)語境的制約(文化背景、思維習慣、價值觀)由于不同團體、不同民族的文化歷史背景的關系,各自都形成了一個固定的語言文化系統,有一些語言的解讀并不是因為詞義的還原引起交流困難的,而是因為對對方文化背景的不了解。142、判斷題

副詞一般不能單獨回答問題。正確答案:對143、填空題

一個詞位除去只表示語法意義的附加形位即(),剩下的部分是詞干。如英語discoverers一詞的詞干是(),其中,詞干部分包含詞根(),前綴(),后綴()。正確答案:詞尾;discoverer;cover;dis;er144、填空題

反復可以分為()和()兩類。正確答案:連續反復;間隔反復145、問答題

全濁上聲變去聲,如果聲母是塞音或塞擦音,是送氣的還是不送氣的?舉例說明。正確答案:在今讀是塞音塞擦音的前提下,古全濁聲母平聲字變為送氣清音,仄聲則變為不送氣的清音。如:步[pu’]讀[.tu]住[t?u’]。146、填空題

詞的形態可分兩種:一指(),二指()。正確答案:構形形態;構詞形態147、判斷題

根據結構分出來的句子類型叫句類。正確答案:錯148、名詞解釋

高郵王氏正確答案:父-王念孫(字懷祖)著《廣雅疏證》明確提出“就古音以求古義,引申觸類,不限形體”。突破形體的限制,從有聲語言的本身來觀察,因聲求義。《讀書雜志》校正古書錯誤的著作,對于字形、字義、字音,都有精確的考證。子-王引之《經義述聞》《經傳釋詞》。149、判斷題

修辭就是指辭格。正確答案:錯150、判斷題

漢語中的賓語只能是受事賓語。正確答案:錯151、填空題

語法學分()和()兩個部分。正確答案:詞法;句法152、名詞解釋

直音法正確答案: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153、填空題

周德清的()是最早反映入聲韻尾-p,-t,-k在北方話里消失的韻書。正確答案:《中原音韻》154、判斷題

漢語劃分詞類的標準主要根據詞的語法功能。正確答案:對155、判斷題

結構助詞?的?任何時候都是定語的標志。正確答案:錯156、問答題

簡述“者”與“所”的區別與聯系。正確答案:“者”“所”是同一性質的代詞。“者”是被飾代詞,一般用于定語的后面。這定語可以是形容詞,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謂語形式。此外,還有兩種結構形式。一種是放在“昔”字后面,表示時間(后來有“乃者”、“曩者”等);另一種是放在數詞后面,表示并舉。“所”字經常放在外動詞(及物動詞)的前面,它的語法作用是使這個動詞、整個謂語形式或整個句子形式都變為定語的性質。這個定語后面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者”字(兩個指示代詞前后相應)。這種“者”字往往可以不用,名詞如果是泛指人、地和事物的也往往不用,于是定語變為名詞性仂語。漢代以后,“所”字獲得了一種新的語法意義,就是在被動句中作為動詞的詞頭。在這種情況下,它喪失了它的指示作用。157、填空題

中國第一部記錄方言的書是揚雄所著的()。正確答案:《方言》158、判斷題

漢語不僅同義詞豐富,而且同義句式也多樣化。正確答案:對159、問答題

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是什么?正確答案:語言作為社會符號系統體現在具體的語言現象中。各種具體的語言現象的存在形式有兩類,一種是口頭語言,即口語,另一種是文字產生之后出現的形式書面語。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1)書面語的存在雖然是文字的存在為條件,但書面語卻屬于語言現象。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是口語的加工形式,規范著口語的發展。另一方面,書面語并不是口語的絕對忠實的記錄。二者由于使用的環境條件不同有許多差異。(2)口語是書面語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口語的變化總要先于書面語的變化,不斷提供鮮活的材料,促進書面語向前發展。160、填空題

地域方言進一步分化就會成為()。正確答案:親屬語言161、判斷題

語法的結構規則是無限的。正確答案:錯162、填空題

詞的意義,指語法上()或()。正確答案:同類詞的概括意義;意義類別163、填空題

補語是()、()中心語后面的補充成分。正確答案:動詞;形容詞164、名詞解釋

按音序排列正確答案:現在通行的是漢語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幾十年內,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楊樹達《詞詮》。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韻106韻排列。如阮元主編的《經籍纂詁》。缺點: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讀音不準時,就難以找到要查找的字。165、問答題

全濁聲母是怎樣影響今調類的分合的?次濁聲母呢?正確答案:1、古平聲,古濁聲母→今陽平2、古上聲,古次濁聲母→今上聲,古全濁聲母→今去聲3、古去聲,無論清濁,今音全是去聲。4、古入聲,古全濁聲母→今陽平,古次濁聲母→今去聲166、判斷題

仿詞只是對詞的仿擬。正確答案:錯167、名詞解釋

固定詞組正確答案:固定詞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詞位的固定組合,是結構上大于詞位的整體性的造句材料單位。其造句功能與詞位大致相當,最大特點是結構的定型性和意義的完整性。168、填空題

柴門霍夫所創造一種國際輔助語叫()。正確答案:世界語169、問答題

現行漢字是否需要改革?正確答案:文字改革雖然是人為的,但同樣受語言特征以及語言以外的社會歷史文化的制約。歷史悠久的文字系統,如漢字,有極其豐富的歷史文獻,這些文獻保存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要進行文字性質和類型的變革首先必須要解決書面語的繼承這一問題。漢字雖然字符量大,學習起來比拼音字母困難些,但中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方言分歧大,漢字作為一個意音文字體系除了適應了漢語的語言特征,同時也超越了語言在時間和地域上的差異,起到了貫通古今,溝通南北的作用。漢字體系在傳承文化傳統,維系國家和民族的統一方面無疑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就現階段而言,漢字體系沒有根本變革的必要,在文字體系內的改進也應慎重而行。170、填空題

嘆詞的獨立性很強,常作(),也可()。正確答案:感嘆語;單獨成句171、名詞解釋

分析性手段正確答案:所構成的語法形式超越詞位范圍即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詞位來體現的方法稱為分析性手段。172、問答題

簡述反復和排比的區別。正確答案:反復是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的辭格。排比著眼于結構相似,語氣一致,多項并舉;反復著眼于詞語或句子字面上的重復,當一個排比句用相同的詞語作?提挈語?時,這就叫排比與反復的合流,或叫排比與反復的兼用。但是,排比與反復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辭格,它們又有本質的不同。如何區別:第一,從結構形式上區分。反復強調語句相同,排比只要求結構相同,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當排比沒有出現相同的詞語或句子,只有結構的相同相似,只能叫排比,不能叫反復。同樣,當反復不具備結構相似,多項并舉的條件時,也只能叫反復,不能叫排比。第二,修辭作用不同。排比的修辭作用主要是加強氣勢,提高表達效果。反復的修辭作用主要是突出語意重點,抒發強烈情感,表達迫切的愿望,用以顯示章法,梳理文脈,諧和音律,增強節奏感,顯示語言音樂美,有很強的感染力。173、填空題

和、跟、同、與、及、以及?等主要是用來連接()。正確答案:名詞性詞語174、問答題

定母今音有[t]、[t‘]兩讀,是按什么條件分化的?試舉四個例字。正確答案:按照聲調的平仄。[t]:道盜毒;[t‘]:題田亭談。175、問答題

怎樣理解語言統一的過程?正確答案:語言的統一是指親屬方言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以至消失而統一成民族共同語的過程和結果。一種方言長期作為某一地區人民的交際工具和思維的工具,在體系上往往具有相當穩固的特點。因而,方言差異的消失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方言區往往形成方言與共同語并存并用的雙語現象。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方言差異不斷消磨,各方言逐漸向共同語靠攏,另一方面是共同語不斷吸收一些方言的成分來豐富自己,最終將所有的方言融合在共同語之中,形成高度統一的民族共同語。共同語是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礎上形成,哪一種方言能成為共同浯的基礎方言決定于經濟、政治、文化的條件。語言的分化與統一,在不同歷史時期表現不同。在氏族社會語言的分化占有時,部落分裂導致方言的產生,階級和國家出現后,語言的分化與統一交叉出現,但封建割據和封閉式的自然經濟有利于分化過程的進展。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后,語言的統一過程占優勢。176、問答題

直接成分分析法與傳統句子分析法相比,有哪些突出的特點?正確答案:特點:按語言成分組合的順序分析句子結構的內部層次,逐層找出直接組合起來的兩個直接成分,分析到詞為止。這是一整套切分語言單位的理論和方法,它按照語言組合的次序,層層切分,逐層分析語言結構的內部層次,把每一層次上的兩個直接成分切分出來。復雜詞組的直接成分,有的還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結構,還要繼續往下分析,直到所有的直接成分都是詞為止。優點:揭示了句子的結構層次,有助于人們的認識理解;可以分解某些歧義結構;句子的內在層次一目了然,直接成分可大可小。當然,作為句子分析的方法,目前仍存在一些缺點:如從形式出發分析句子結構,所以不能解決語義歧義結構等。177、名詞解釋

詞位正確答案:詞位是語言詞匯的基本單位,是特定的語音形式和特定的語義內容相結合的能自由運用的最小的造句單位。178、問答題

王力關于漢語史分期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正確答案:上古期:①判斷句一般不同系詞;②疑問句的代詞賓語放在動詞前:③入聲有兩類(其中一類到后代變為去聲)。中古期:①在口語的判斷句中系詞成為必需的句子成分;②處置式的產生;③完整的“被”字式被動句的普遍應用;④形尾“了”、“著”的產生;⑤去聲字的產生,等等。近代期:①全濁聲母在北方話里的消失;②-m尾韻在北方話的消失;③入聲在北方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