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海拔地區模塊化增壓式建筑技術標準_第1頁
2024高海拔地區模塊化增壓式建筑技術標準_第2頁
2024高海拔地區模塊化增壓式建筑技術標準_第3頁
2024高海拔地區模塊化增壓式建筑技術標準_第4頁
2024高海拔地區模塊化增壓式建筑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海拔地區模塊化增壓式建筑技術標準PAGEPAGE1目次TOC\o"1-2"\h\z\u總則 1術語和符號 2術語 2符號 3一般規定 4建筑設計 5一般規定 5平面設計 6立面設計 7室內環境基本要求 8設備用房 8節能設計 8結構設計 10一般規定 105.2材料 10荷載與作用 11構件與連接 12抗震措施 13耐久性 13圍護系統設計 15一般規定 156.2外墻 156.3氣密門、窗 156.4屋面 16建筑設備系統設計 17空氣加壓系統 17環境調節系統 17電氣系統 18控制系統 19消防安全設計 20建筑防火 20建筑構造與室內裝修 21安全疏散 21消防設施 21工廠加工制作 24基本要求 24切割要求 249.3焊接 259.4涂裝 25施工安裝 26一般規定 26主體結構安裝 27設備與管線系統連接安裝 28質量驗收 30一般規定 30制作質量驗收 30進場驗收 31模塊安裝與連接驗收 31檢驗與調試 33結構氣密性 33管路管線 33控制系統 33運行與維護 35使用說明 35維護手冊 35PAGEPAGE4ContentsGeneralprovisions 122Symbols 3Generalrequirements 4Architecturedesign 5Generalrequirements 5Planedesign 6Facadedesign 7Basicrequirementsindoorenvironment 8Equipmentroom 8Energysavingdesign 8Structuredesign 10Generalrequirements 10Material 10Loadingand11Componentandconnection 12Seismicmeasures 13Durability 13Enclosuredesign 14Generalrequirements 14Exteriorwall 14Airtightdoorsandwindows 14Roofing 15Buildingequipmentdesign 16Airpressurization16Environmentalregulation16Electrical17Control18Firedesign 19Buildingfireprotection 19Buildingconstructionandinteriordecoration 20Evacuation 20Firefacilities 20Factorymanufacture 23Generalrequirements 23Cuttingrequirements 23Welding 24Painting 24Constructionandinstallation 25Generalrequirements 25On-sitemainbodyinstallationandallowabledeviation 26Installationofequipmentandpipelineconnection 27Qualityacceptance 29Generalrequirements 29Manufacturequalityacceptance 29Siteacceptance 30Moduleinstallationandconnectionacceptance 30Inspectionanddebugging 32Structuralair-tightness 32Pipeline 32Control32Operationandmaintenance 34InstructionsUse 34Maintenancemanual 34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36Listofquotedstandards 37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39PAGEPAGE11總則全適用、經濟合理、技術先進、確保質量,制定本標準。行、維護。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和現行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有關標準的規定。術語和符號術語高海拔地區模塊化增壓式建筑modularpressurizedbuildingsinhigh-altitudeareas成的具備高海拔地區增壓功能的模塊化建筑。以下簡稱“增壓建筑”。functionalstandardmodule增壓建筑的通用模塊,可用作辦公室、起居室、訓練室、會客室等多場景。transitionmodule具備增壓、減壓功能,用于連通增壓建筑室外-室內的模塊,同時可用于人員進出過程中的室內外壓差平衡。connectionnodemodule包括連接走道模塊和連接節點模塊,用于模塊間的組拼和連接。softconnectionmodule接以及協調模塊之間變形。largespacemodule求。相對空氣壓力增壓建筑室內-室外空氣壓力差值。pressurize將增壓建筑內部相對空氣壓力增加至某個設定值的動作。decompression將增壓建筑內部相對空氣壓力降低至某個設定值的動作。stabilization正常使用中,將增壓建筑內部空氣壓力穩定在某個設定區間范圍的動作。emergencypressurerelief緊急情況下,將增壓建筑內部相對空氣壓力快速泄至可手動開啟氣密門的動作。oxygenconcentration增壓建筑內部氧氣體積占全部氣體容積的百分比。connectingcompartments用于連接兩幢單體增壓式建筑的氣密增壓隔間。可參照過渡區相關要求設計建造,但緊急情況下僅用作防火分隔設施,不可用作安全出口。deliverydevice在室內外壓差情況下,用于室內與室外之間快速傳遞小型物品的裝置。monomerdebugging根據設計文件要求,對建筑單個模塊和單個設備進行功能調試。integraldebugging在單體調試驗收合格后,根據設計文件要求,對建筑整體進行功能調試。符號P——增壓壓力0——結構的重要性系數S——承載能力極限狀況下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R——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設計值Rk——結構構件的承載力標準值RE——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一般規定增壓建筑通過增加建筑室內相對空氣壓力的方式來提高建筑室內空氣的氧分壓,進而提高室內氧氣濃度,降低人體等效海拔高度。增壓建筑模塊單元外部尺寸應滿足道路運輸要求。增壓建筑模塊單元內部尺寸應滿足人員生活、辦公等需求。增壓建筑用材、設計和施工各環節應遵循環保、節能的原則。增壓建筑應設有安全應急系統,保障使用人員安全。增壓建筑現場組拼安裝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專項施工方案。增壓建筑的結構、用途及使用環境。建筑設計一般規定分考慮構配件及設備的模數化、標準化、定型化與通用化。增壓建筑之建筑設計應采用建筑結構、設備管線、裝飾裝修等一體化設計,做到設計合理,科學先進。4.1.3增設樓梯功能模塊。4.1.314m3.3m3.7m。藝要求的尺寸基礎上,設計尺寸應能夠保障裝飾板材的低損耗率。滿足舒適度要求。平面設計增壓建筑的平面設計是將若干個基本空間模塊進行組合布置的過程,其最間清晰流暢。主要出入口需設置過渡模塊用來平衡壓力以方便進出。主要使用空間的功能應由功能標準模塊組成,交通聯系空間應由過渡模塊、連接節點模塊、軟連接模塊綜合組成。4.2.4所示。4.2.4求,并應符合人流物流通行以及安全疏散等建筑要求。4.2.6所示。圖4.2.6交通聯系空間各空間模塊外頂面宜布置太陽能光伏板等清潔能源設施。空間需求。立面設計現地域特色。2層。各模塊外底面離地高度應滿足外置綜合管網鋪設的空間需求。2二層外置綜合管網鋪設。2.4m2.2m計為具體的功能場所時,其室內凈高應滿足具體的功能場所設計規范要求。置在建筑外立面露出部分應根據建筑總體外立面設計要求設置調整。滿足現有建筑設計相應規范要求。室內環境基本要求GB55016相關要求。對各類可產生噪聲的閥門、儀器、設備、裝置、管孔等需采取隔聲、吸聲、消聲、隔振等措施,確保室內聲環境滿足使用要求。功能相適應。濕度適宜且符合使用功能要求。建筑需采取換氣措施,以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符合使用功能要求。設備用房增壓建筑的機電設備等應集中布置在設備間。設備間的位置應遠離產生粉塵、油煙、有害氣體及存儲具有腐蝕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并應遠離強振源。矛盾。設備間應采取消聲、隔聲與減振等措施。強弱電設備宜與給排水設置分離,集中布置時應采取防水防潮措施。設備間綜合排布各種設備機器,需采取降溫措施。節能設計則。增壓建筑的設計宜合理地采用光伏系統、風能、空氣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準《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與建筑一體化技術規程》CECS418件,可為建筑物供電、供生活熱水、供暖。11結構設計一般規定等因素,選擇合理的結構體系。50068和《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GB50153鋼結構在設計使用年限內,應符合下列規定:應能夠承受在組拼和正常使用期間預期出現的各種作用;應保障結構和局部構件的預定使用要求;應保障足夠的耐久性、耐候性要求;應保持承載力與整體穩固性。材料特征、連接構造與環境溫度等,選擇合適的牌號與材質。所選鋼材應符合下列規定:金高強度結構鋼》和《建筑結構用鋼板》的相關規定;H重量及允許偏差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相關規定;證,對焊接結構尚應具有碳當量與冷彎試驗的合格保證;0℃但高于-20Q235、Q355BQ345C級;低于-40℃應進行專項論證。Q235NHQ355NH的相關規定。鋼結構用焊接、緊固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焊絲型號應與主體金屬力學性能相適應,并滿足低溫環境使用要求;螺栓連接質量應遵循現行國家標準《緊固件機械性能螺栓、螺釘和螺柱》并滿足低溫環境使用要求。荷載與作用除疲勞計算和抗震設計外,應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用分項系數設計表達式進行計算。鋼結構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進行設計1一般設計狀況:2地震設計狀況:

0SRSR/設防地震:SRk

(5.3.2-1)(5.3.2-2)(5.3.2-3)式中:0——結構的重要性系數,增壓建筑一般取1.0;S——承載能力極限狀況下作用組合的效應設計值;R——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設計值;Rk——結構構件的承載力標準值;RE——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各系數具體取值參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與《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的相關規定。GB-50009采用:永久荷載,包括結構自重等;雪荷載、溫度作用等;偶然荷載,包括爆炸力、撞擊力、地震作用等。荷載效應分析時,應按下列規定對不同荷載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對永久荷載應采用標準值作為代表值;表值;對偶然荷載應按建筑結構使用的特點確定其代表值。荷載效應分析時,除增壓壓力荷載分項系數取值1.25荷載組合系數等,應遵循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荷載規范》GB50009的相關規定采用;地震作用應根據國家現行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確定。構件與連接增壓建筑整體布置原則應符合下列規定:結構布置宜規則、對稱,傳力路徑簡單、直接;結構各層的質量中心與抗側力剛度中心宜接近或重合;1.5剛度和承載力突變。增壓建筑單模塊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圖;單模塊結構體系宜按框架結構計算,外鋪鋼板宜按彈性板考慮;GB50017采用一階或二階彈性分析。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分別計算和設計單個連接件。栓連接的可靠性。工作環境以及應力狀態等確定。交叉。由于建筑使用功能或其他因素需調整構造措施時,或對于新型結構、構件、連接節點,應通過計算分析和試驗驗證保證安全要求。抗震措施鋼結構的抗震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應具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作用傳遞途徑;應保證連接節點不先于構件破壞;應避免因部分結構或構件破壞而導致整個結構喪失抗震能力或喪失對重力荷載的承載能力;應具備良好的變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對可能出現的薄弱部位,應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用,第二階段設計應按罕遇地震計算地震作用。生塑性變形時的承載力。耐久性結構防腐涂料、涂裝遍數、涂層厚度均應符合設計和涂料產品說明書要求。設計使用年限中,鋼結構出現如下狀態,應開展相應功能評估:鋼結構受力框架出現大面積銹蝕;承重金屬面板出現片狀銹蝕或大面積涂層脫落;防腐涂層局部或整體失效;鋼結構構件出現應力腐蝕裂紋;特殊防腐保護措施失去作用。圍護系統設計一般規定層的位置。點氣密性設計。當冬季室外計算溫度低于0.9重新復核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外墻綜合確定。外墻保溫材料應遵循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要求。采用內保溫時,應遵循現行國家標準《外墻內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261。保溫材料應選用吸水率小的保溫材料。外墻采用內保溫時宜在室內側設置連續的隔汽層或保溫材料與金屬板之間設置空氣層。層。JGJ144相關規定。管線穿外保溫應有可靠的防水措施。應破壞氣密層。氣密門、窗分隔增壓空間與非增壓空間之間的門、窗應采用氣密門、窗。分隔采暖區和室外的氣密門、窗應采用帶保溫功能的門、窗。分隔非采暖區與室外的氣密門、窗宜采用帶保溫功能的門、窗。面積和結露強度。外窗洞口部位宜設置披水板向外排水。氣密門、窗在安裝過程中,應有保護密封材料的專項措施。屋面GB50345等級進行防水設防。工廠完成。255的相關規定。采光頂應有防塵和排水措施。開敞式屋面不應設置排風洞口或其他孔洞。建筑設備系統設計空氣加壓系統20%的裕量。加壓設備進氣口應直通室外,避開各種污染源。的額定排放壓力,容量應滿足增壓建筑相關設計要求。儲氣罐等壓力容器內壁的涂料應采用食品容器漆或飲水艙漆等無毒型涂料。增壓建筑應設置緊急泄壓裝置。柄開、關方向的標志,操作說明及防止誤操作措施應以警示文字標志。緊急泄壓裝置應設置在入口附近。緊急泄壓裝置排放口及壓力調節系統排放口應引至室外安全處。1min。增壓建筑每個過渡模塊應分別設置獨立的壓力調節裝置,當采用電動調節1套手動機械閥門。2kPa/min~10kPa/min6kPa/min~20kPa/min增壓建筑進氣口與排氣口應有效隔離,避免氣體短路。增壓建筑宜采用微壓空氣儲能,由增壓設備以及與其連接的穩壓罐和空氣儲罐組成,通過管道與增壓建筑進氣口連通。空氣儲能系統使用應綜合考慮增壓建筑運行能耗以及太陽能發電模式,降低增壓建筑運行能耗成本。增壓建筑宜采用增壓設備余熱回收系統進行熱能回收及再利用。增壓設備余熱宜用于建筑群熱水供應及室內取暖需求。環境調節系統示值誤差不應大于±5%。溫濕度傳感器應設置防護罩。18℃~263℃/min。40%~60%之間。行壓力確定。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ZF001相關規定。差不大于±3%。19%應能啟動換氣程序,其誤差不應超出±1%。0.35%系統應能啟動換氣程序,其誤差不應超出±1%。電氣系統AC380/220V。1UPS電源。UPS60min。GB50034的相關規定。續發出聲光報警信號,聲光信號應只能由操作人員在主控柜上手動切斷。1Ω(圓)鋼可靠連接,在保護接地裝置的連接處應附有接地符號標記。0.5MΩ。增壓建筑穿入室內電線(纜)應采用銅芯線,中間不得有接頭。室內電線(纜)敷設應采用暗裝方式,并帶有保護套管。控制系統PLCPLC先進性的要求。PLCPLCProfibusDP/Modbus和以太網等與第三方過程控制設備進行通信。PLC能,滿足增壓建筑的正常使用。22消防安全設計建筑防火增壓建筑的耐火等級應符合下列規定:增壓區域耐火等級應遵循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和《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的相關規定。除氣密門、窗以外,不同耐火等級建筑相應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表8.1.1的相關規定。表8.1.1不同耐火等級建筑相應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構件名稱耐火等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增壓結構不燃性3.0不燃性2.5不燃性2.0不燃性0.5非增壓結構應遵循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規定設備房應單獨設置,與建筑主體之間采取防火分隔措施。GB50016GB55037相關規定,且應符合下列規定:兩座獨立的增壓建筑通過連接隔間連接時,增壓建筑之間防火間距不應低6.0m;設備房面向增壓建筑一側的外墻不應開設門窗洞口。增壓建筑防火分區和層數應滿足如下規定:500m21.0倍計算;1000m2。GB50016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的相關規定,且應符合下列規定:甲、乙、丙類火災危險性物品嚴禁設置在建筑內;嚴禁在建筑內使用明火;電氣焊等明火作業前,建筑應處于無壓狀態。建筑構造與室內裝修遵循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范》GB50222和《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的相關規定。疏散走道、樓梯間、過渡模塊嚴禁設置任何可燃物。乙級防火門。建筑防火分區之間防火分隔措施應遵循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GB50222GB55037的相關規定。安全疏散GB50016和《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的相關規定外,還應滿足如下要求:200m2151部疏散樓梯;15m室外。屋頂上方。過渡模塊屋頂應設置直通地面的金屬爬梯。消防設施建筑應設置緊急泄壓系統,且應符合下列規定:疏散走道不宜設置緊急泄壓口,當必須設置時應能保證緊急泄壓過程中疏散走道氣壓不低于房間氣壓;樓梯間不應設置緊急泄壓口。緊急泄壓系統的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緊急泄壓系統應具有自動、手動和現場機械應急啟動功能;緊急泄壓時,應開啟建筑內所有緊急泄壓口;緊急泄壓時,從收到火警信號到建筑室內相對空氣壓力從設定值降至手動1min;建筑緊急泄壓系統的泄壓口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的相關規定;5m;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對自然排煙口的有關規定;1.7m;緊急泄壓口及其現場機械應急啟動裝置應設置指示其位置的明顯標識,暗裝時應設置便于開啟的措施。500mm于有吊頂的空間,當吊頂開孔不均勻或開孔率小于或等于25%度不得計入儲煙倉厚度。GB5503650116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標準》GB50166建筑室內消火栓系統應滿足如下規定:防火規范》GB50016、《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GB55036和《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的相關規定。水可采用生活供水。建筑自動滅火系統設計應滿足如下規定:火規范》GB50016、《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GB55036GB50084收規范》GB50261的相關規定。采用生活供水。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GB50052GB51309的相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3.0lx9.0lx;設備房應設置備用照明,其作業面的最低照度不應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疏散走道、過渡模塊應設置燈光疏散指示標志。計規范》GB50140的相關規定。建筑每個房間應設置消防過濾式自救呼吸器。工廠加工制作基本要求入廠驗收規則》JB/T3375的相關規定進行入廠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選擇合適的焊接輔助裝置。可從事有關焊接工作。焊工必須經過安全技術教育培訓,取得安全操作證方可上崗。GB150.1-150.4和《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21相關規定。眼可見夾渣等缺陷。標準《船體結構鋼焊縫修補技術要求》CB∕T3761-2013進行。JB/T4730.2中的要求進行20%的射線探傷檢測,對接焊縫的合格級別不低于Ⅲ級,透照質量不AB級。處理,并且保存熱處理報告、熱處理溫度自動記錄等資料。模塊外觀表面涂層應平整光滑、色澤均勻,入和操作中接觸的模塊內外表面應平整光滑,不得有尖角及銳邊現象。焊接過程中要控制鋼板內凹變形,宜焊接前對鋼板進行預凸處理。切割要求標注必須正確無誤。下料后零件的切口、面板的自由邊都必須打磨。切割材料嚴格按下料工藝單要求,材料規格材質不準擅自替代。型材加工必須控制其直線度、水平度、角尺度及焊接質量。拼板切割零件的直線度精度、對角線精度達到質量標準。焊接臟物,焊絲上的油銹等必須清除干凈;CO299.5%。50℃。20mm。100mm30~50mm范圍內測溫。定位焊采用的焊條和焊接規范以及對焊工的要求,應與正式焊接相同。焊接時嚴禁在母材的非焊接部位引弧,也不得在焊縫端部引弧。涂裝585%60℃。施工區域必須保持空氣流通,涂裝及固化過程中應無粉塵及其它異物飛揚。法的有關規定。涂裝過程中,應注意各種施工方法對漆膜的影響,確保漆膜均勻。對螺釘頭,邊、角、夾縫等部位要先涂,然后大面積涂。兩種不同顏色的涂層交界處,其界面必須分明整齊。12h-24h。施工安裝一般規定模塊化模塊進場時應對規格、外觀、幾何尺寸、編號及數量等進行驗收。施工機械及設備應在性能參數范圍內進行操作和使用,專用機械及工具應滿足施工要求,并應在合格檢定有效期內。工種施工人員應經過培訓并持證上崗。100kPa軟土等不良地基時,應進行地基處理。0.5m設置素混土墊層襯底。(錨栓符合設計要求,基礎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的80%進入下一道工序。墊層標高(高程)、排水溝坡度等進行抄測并填寫基礎平面及標高實測記錄。基礎頂面、地腳螺栓(錨栓)10.1.9。10.1.9(錨栓)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基礎頂面標高±5.0水平度L/1000(L為基礎長度)地腳螺栓(錨栓)螺栓中心偏移±5.0螺栓露出長度+30.0螺紋長度+30.0主體結構安裝增壓建筑的安裝應合理選擇起重吊裝設備。工具應滿足施工要求,并應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模塊結構開洞面積大可能引起吊裝變形時,應采用專用吊裝平衡架或加固模塊的安裝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格等確定安裝順序;模塊單元吊裝安裝時應按照合理順序進行,必要時應采取臨時支承或其他臨時加固措施;可采取由中心向兩側發散安裝或者由一端向另一端展開安裝的方行上一層安裝;應先調整標高,再調整中心位移,最后調整垂直偏差;不應利用已安裝就位的艙體模塊單元的構件起吊其他重物,且不應在主要受力部位加焊其他物件;吊裝過程中應避免艙體模塊間擦碰,尤其應避免艙體間連接法蘭的重力碰撞,影響法蘭連接及密封膠圈的氣密性;各艙體模塊間落位后,螺栓應擰緊,其間隙應符合設計規定;在吊裝遇到緊急情況時,需制定相應應急預案。10.2.5的相關規定。10.2.5(mm)項目允許偏差圖例模塊底座中心線對定位軸線的偏移Δ±4.0單層模塊垂直度Δ4.0多層模塊垂直度ΔΔ≤H/2500+10且Δ≤30.0模塊頂部標高Δ±5.0整體結構整體平面彎曲α≤L/1200增壓建筑現場焊接施工應遵循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焊接規范》GB50661的有關規定。工程施工規范》GB50755和《鋼結構高強度螺栓連接技術規程》JGJ82的有關規定。增壓建筑模塊單元在運輸、存放和安裝過程中磨損處的涂層以及安裝連接部位應按照專項施工方案進行打磨和現場補涂。設備與管線系統連接安裝增壓建筑的管線安裝應遵循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15、《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16中的相關規定。電纜、絕緣導線敷設前,絕緣電阻應經測試合格。230m20m~30m端均應可靠接地。10倍。應位于電纜梯架、托盤和槽盒外側。2.0m。(箱1GB/T20041.12mm管不得采用套管熔焊連接。15mm。150mm~500mm圍內設置管卡。連接管連接。33質量驗收一般規定增壓建筑施工質量驗收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GB50300增壓建筑模塊單元按相應單位工程在加工車間進行驗收,并符合本規標準10章的相關規定。收,通過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制作質量驗收增壓建筑各模塊單元應在工廠制作完成,應按試驗壓力進行氣密性試驗,1h10%/h。11.2.2GB150.1-150.4TSG21檢查數量:全數檢查。表11.2.2艙體制作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模塊單元長度、寬度、高度±4.0用鋼尺、游標卡尺檢查2法蘭面標高±1.0用鋼尺、游標卡尺檢查3法蘭平面度0.5用鋼尺、塞尺檢查4法蘭面螺栓孔間距±0.3用鋼尺、游標卡尺檢查5萬向腳杯安裝孔位置度±1.0用鋼尺、游標卡尺檢查6一、二層調整座安裝孔位置度±1.0用鋼尺、游標卡尺檢查7氣密窗安裝面平面度1.0用鋼尺、塞尺檢查8氣密門開洞高度、寬度±1.0用鋼尺、塞尺檢查11.2.3GB150.1~150.4和《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21檢查數量:全數檢查。表11.2.3軟連接制作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軟連接寬度0~+4.0用鋼尺、游標卡尺檢查2法蘭平面度0.5用鋼尺、塞尺檢查3法蘭面螺栓孔間距±0.3用鋼尺、游標卡尺檢查進場驗收進行進場檢驗時,應提交模塊出廠質量合格證明文件。缺損,軟連接及法蘭應完整無損,密封圈不應脫離或破皮。10.4.7行。能等參數。術方案進行處理,并對其重新檢查驗收。模塊安裝與連接驗收量驗收規范》GB50205及《鋼結構焊接規范》GB50661的有關規定。增壓建筑的基礎頂面標高、支承面水平度及地腳螺栓(錨栓)11.2.2的規定。10.2.5的規定。11.2.3的規定。檢驗與調試結構氣密性1h10%/h。由多個模塊組成的增壓建筑(2個以上模塊試驗,當各個模塊氣密性試驗符合要求后,方能進行整體氣密性試驗。管路管線12.2.112.2.1所列的項目進行驗收。12.2.1序號項目合格標準1給水管水壓試驗管道及接口無滲漏2污廢水管灌水試驗通球率100%,管道及接口無滲漏3生活水箱灌水試驗箱體無滲漏控制系統12.3.2所列的項目進行。12.3.2序號項目調試工具調試軟件合格標準1控制箱PLC電腦,網線西門子TIA符合廠家調試程序2多參數儀表USB-RS232轉換器西門子TIA或modscan顯示正確3壓差變送器電腦,網線西門子TIA顯示正確4溫濕度傳感器電腦,網線西門子TIA顯示正確5電磁閥、急停按鈕電腦,網線西門子TIA動作正確6觸摸屏電腦,網線UtilityManager正常7煙霧報警器電腦,網線西門子TIA動作正確8多聲音提示器電腦,網線或USB--RS485轉換器西門子TIA或modscan預存聲音文件播放正常12.2.3所列的項目進行。12.3.3序號項目合格標準1各艙體加減壓和穩壓調試加減壓操作正常,各儀表顯示正確,穩壓情況良好2氧濃度控制的調試氧濃度變化與控制程序一致3過渡模塊的進艙和出艙調試加減壓操作正常,各儀表顯示正確4應急模式的調試應急出艙操作正常5節電模式的調試系統運行情況與控制程序一致運行與維護使用說明人員進出增壓建筑應遵循下述規定:人員須通過過渡模塊進出增壓建筑;過渡模塊氣密門兩側壓力平衡時方可開啟;進出過程中通過增、減壓調節按鈕調節過渡模塊內壓力;緊急情況時可通過手動泄壓閥釋放過渡模塊內壓力;人員進入或離開過渡模塊后必須關閉過渡模塊氣密門。增壓建筑應設置應急處置措施,確保事故發生后的人身安全。增壓建筑應急處置措施宜包含事故求救、緊急疏散和室內環境參數不利三個方面:事故情況下通過增壓建筑室內的緊急按鈕向艙外管理人員求救;事故情況下采用正常出艙流程存在風險時,可通過逃生窗快速疏散艙內被困人員;CO2O2CO2O2維護手冊增壓建筑宜按日度、月度、季度及年度進行維護保養。13.2.1-1日常檢查和維護保養序號檢查項目1各系統運行參數及報警信息2門窗、軟連接、遞物桶密封性能3對講系統是否可靠、正常4過渡模塊加壓、泄壓過程是否存在異常13.2.1-2月度檢查和維護保養序號檢查項目1加壓系統設備油系統、過濾系統、散熱裝置清理2檢查艙體、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