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人物活動介紹_第1頁
五四人物活動介紹_第2頁
五四人物活動介紹_第3頁
五四人物活動介紹_第4頁
五四人物活動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物介紹政治貢獻學術研究人物評價01020304梁啟超人物介紹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后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fā)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先后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并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政治貢獻1919年1月18日,巴黎世界和平大會召開。時刻關注著中國命運的梁啟超,放下手頭的學術研究,作為勝利方協(xié)約國的一員,前去旁聽巴黎和會。巴黎和會初期原本充滿對和平的樂觀期待。會上,中國要求索回德國強占的山東半島主權,但英、法、意卻主張將德國的利益轉送給日本,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兩項提案: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取消日本強迫中國承認的《二十一條》;收回山東權益。政治貢獻但提案被否決。5月2日,《晨報》和《國民公報》發(fā)表梁啟超電文,電報中提及:“請警告政府及國民嚴責各全權(全權代表),萬勿署名”。5月4日,北京各校學生3000余人在天安門前舉行集會和示威游行,提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愛國口號,五四運動爆發(fā)。在梁啟超的發(fā)動下,旅法的華僑華人也組織和平促進會,反對中國代表在合約上簽字,作為首席代表的外交總長陸徵祥,在接到北洋政府電令簽字的情況下,仍然拒絕了在和約上簽字。學術研究新史學:梁啟超是近代資產階級史學的奠基人,是20世紀前期創(chuàng)建我國近代史學理論的代表人物。他前期發(fā)表的《中國史敘論》,《新史學》對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史學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和猛烈的批判,并且大呼“史學革命”。目錄學:目錄學著作有《西書提要》、《東籍月旦》、《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讀書分月課程》、《東原著書纂校書目考》、《要籍解題及其讀法》、《佛經目錄在中國目錄學之位置》、《漢書·藝文志渚子略考釋》等10余種。文學成就:梁啟超的文章風格,世稱“新文體”。這種帶有“策士文學”風格的“新文體”,成為五四以前最受歡迎、模仿者最多的文體,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學習和研究。在書法藝術方面,梁啟超早年研習歐陽詢,后從學于康有為,宗漢魏六朝碑刻人物評價梁啟超被公認為是清末優(yōu)秀的學者,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臺后仍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詞,“經濟”,“組織”,“干部”等,皆始于梁啟超先生。01020304辛亥革命前,他在與革命派論戰(zhàn)中發(fā)明了一種新文體,介乎于古文與白話文之間,使得士子們和普通百姓都樂意接受。梁啟超于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顯著。林長民I.

人物介紹II.

政治貢獻III.個人作品人物介紹林長民(1876—1925),字宗孟,漢族,福建閩侯(今福州)人。是才女林徽因的父親,林覺民烈士的堂兄,福建政法專門學校(福建師范大學前身之一)和福州二中的創(chuàng)辦人,第一任校長。1902年赴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學習研究政治、經濟。1909年回國,執(zhí)教福州法政學堂。1911年武昌起義后赴上海,以福建省代表參加獨立各省臨時會議。次年初臨時參議院成立,為秘書長,參與草擬《中華民國臨時約法》。5月參與組織共和黨,擔任干事之一。1913年被推為眾議院議員,4月任秘書長。5月參與將共和黨與民主黨、統(tǒng)一黨合并為進步黨,任政治部部長,擁戴袁世凱為正式大總統(tǒng)。次年任北京政府國務院參事。1917年7月出任段祺瑞內閣司法總長,11月辭職。1919年著文反對巴黎和會袒護日本,將原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1925年11月24日,參與反奉時兵敗身亡。政治貢獻4月30日,林長民接到梁啟超的電報,5月1日寫成《外交警報敬告國人》,當晚間送到《晨報》報館,總編輯陳博生馬上將其刊載于第二天的《晨報》上。五四運動爆發(fā)01

02

03

04

055月4日學生集會游行并火燒趙家樓之后,總統(tǒng)府外交委員會的事務長,同時又是民間團體“國民外交協(xié)會”的理事。32名學生被捕。當晚,林長民、汪大燮與王寵惠一起拜見總統(tǒng)徐世昌,要求釋放學生,次日又具呈警廳,最終使得學5月2日,兩件重要的事生只被關了兩天,即被全部釋放。個人作品林長民文章、書法皆佳。著有《鐵路統(tǒng)一問題》。所藏“雙栝廬”圖書,贈予烏山圖書館。蔡元培人物介紹政治貢獻學術理論人物介紹蔡元培,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zhí)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jiān)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1933年,蔡元培倡議創(chuàng)建國立中央博物院,并親自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政治貢獻蔡元培為北大大量地引進人才進行教育改革的時候爆發(fā)了五四運動,對蔡元培產生很大影響。那之前,蔡元培敞開大門接受新思想,強調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沒有意識到,馬克思主義獲得了傳播的機會。兩個早期的共產黨人,陳獨秀和李大釗,以北大為據點,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變革、民主、自由,直接導致了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fā)。1919年5月4日上午10時,被《晨報》的消息激怒了的北京十三所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們,派出代表緊急磋商抗議政府事宜。下午1點鐘,三千余名學生匯集在天安門,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動丶提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丶“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的口號,要求懲辦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位親日派國府高官。政治貢獻據張國燾回憶,1919年5月4日當天上午,北京大學的學生代表們從位于市區(qū)的北大舊校址準備出發(fā)參加集會游行,北大校長蔡元培氣喘吁吁地追上來、苦口婆心勸阻學生。當時張國燾是游行示威的學生領袖之一,他對蔡元培說:“蔡校長,這事與你無關!你本來就不知道此事!你不必干涉!”就這樣,蔡元培被游行學生們給攆走了。“火燒趙家樓”后,大總統(tǒng)徐世昌下令鎮(zhèn)壓,當場逮捕了學生代表32人。心急如焚的蔡元培,邀集北京13所大專院校的校長在北大開會,商量營救學生的事兒。他當場表示:為使學生出監(jiān)獄,他愿意“以一人抵罪”。隨后,他便帶著校長代表團前往警察廳、教育部等部門請愿,要求立即釋放被捕學生。在連續(xù)奔波了兩日后,被捕學生終于被釋。學術理論五育并舉: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教育思想家,主張五育并舉,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個顯著特點。教育獨立思想:蔡元培一貫視教育為救國的基本途徑,推崇思想、學術自由,因此是教育獨立的積極倡導和支持者,并從理論上加以引導。1922年3月,他在《新教育》上發(fā)表了《教育獨立議》一文,闡明教育獨立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成為教育獨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民族學研究:1928年社會科學研究所成立,蔡元培在研究所中增設民族學組,親任組長兼研究員。在民族學組里開展了下列研究:1.廣西凌云瑤族調查研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提倡民權與女權,倡導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讀書為官”的舊俗,開科學研究風氣,重視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帶的世界觀、人生觀、美學教育。2.臺灣高山族調查研究陳獨秀人物介紹政治貢獻個人影響人物介紹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政治貢獻陳獨秀立場鮮明地支持這場愛國運動,發(fā)出了“要有相當規(guī)模的示威運動”,非人民“站起來直接解決問題不可”等口號,他在《每周評論》上連續(xù)3期出版了《山東問題》專號,詳細報道了北京學生愛國運動,順勢推動了全國運動的發(fā)展。陳獨秀接連發(fā)表了《山東問題與國民覺悟》《北京市民宣言》等“重磅炸彈”,提出了“強力擁護公理”、“平民征服政府”等鮮明有力的戰(zhàn)斗口號,以及“直接行動,根本改造”的目標,為運動指明了方向。5月4日下午1時許,北京大學等13所學校三千多名學生匯集天安門,在北京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史稱五四運動。0201Source陳獨秀到處演說,親自到鬧市散發(fā)傳單,結果6月11日,他在前門外新世界游藝場散發(fā)《北京市民宣言》時,被便衣警察逮捕,在監(jiān)獄里關押了3個月,《每周評論》也遭軍閥查封,但這些暴行更激起了全民的反抗。0304多年后,毛澤東評論說,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個人影響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他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舉起了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對于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歷史的進程。他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思想指導者。五四運動能夠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發(fā)生那么大的影響,與他的活動、指導、影響是分不開的。人物介紹政治貢獻學術研究人物評價01020304傅斯年人物介紹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夢簪,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chuàng)辦者。1918年夏與羅家倫等組織新潮社,創(chuàng)辦《新潮》月刊,

五四運動爆發(fā)時擔任游行總指揮,風云一時。1919年夏,傅斯年大學畢業(yè)后,先后入倫敦大學研究院、柏林大學哲學研究院。1926年冬回國,翌年春出任中山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和歷史系、中文系主任。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兼任西南聯大教授。抗戰(zhàn)勝利后,一度代理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兼臺灣大學校長。1950年12月20日在臺北病逝。主要著作有《東北史綱》(第一卷)、《性命古訓辨證》、《古代中國與民族》。有《傅孟真先生集》六冊。政治貢獻傅斯年知道巴黎和會消息后非常氣憤,1919年5月2日清晨,報紙上刊登了外交部告國民書,得知消息的蔡元培立刻將學生們召集到西齋飯廳細說詳情,號召同學們要奮起救國。他的號召讓傅斯年更加確定了心中的決定。5月3日晚,傅斯年與各大院校的學生代表在北京大學法科大禮堂舉行了會議,他向大家提出了舉辦游行的辦法,得到眾人的一致支持。因創(chuàng)辦《新潮》,思想先進,加之人緣威望無出其右,在同學們一致推薦下,他擔任了這次運動的總指揮。當夜,傅斯年忙著書寫標語,制作旗幟。5月4日當天,傅斯年高舉游行大旗在游行隊伍最前面走著,在他的帶領下,上千名學生一起喊著“外抗強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膠東還我青島保我主權”等口號,從集合地天安門開始,一路走向東交民巷的大使館。清政府曾與八國聯軍簽訂過《辛丑條約》,條約中規(guī)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所以學生們剛到了大使館界外,就被巡捕們阻攔了。遭遇阻隔,學生們的游行熱情絲毫不減。不知誰喊了一句:到曹汝霖家去!游行隊伍馬上動了起來,向著曹汝林所住的地方涌去。政治貢獻曹汝林當時由于負責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讓給日本而被學生們視為“賣國賊”。傅斯年本想制止學生們盲目討伐,可學生們的胸中已被憤怒占滿,完全無法控制,傅斯年只得隨著大家一起去了曹汝霖的宅院。直至后來,傅斯年對此次游行仍心存自責,他本想帶人表達心中不滿,并不想破壞和傷人,沒想到最后場面失控。20%45%90%50%15%89%30%49%學術研究文獻整理:傅斯年成教育事業(yè):傅斯年是北京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對北大特有感情,在他一生的事業(yè)中,對北大也是特有貢獻的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后,還參與搶救、整理明清檔案。史語研究:1927年秋,在中山大學創(chuàng)辦“語言歷史研究所”。1928年10月,傅斯年又在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的基礎上,籌備建立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后他即任所長,他以史語所為基礎,對中國近代學術事業(yè)作出很大貢獻。為近代中國學術事業(yè)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考古研究

傅斯年參與:了科學發(fā)掘河南安陽殷墟的工程。在中國近代科學考古史上,傅斯年是第一功臣。這是他對中國學術事業(yè)的大貢獻。人物評價胡適說他是“人間一個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記憶力最強,理解力也最強。他能做最細密的繡花針工夫,他又有最大膽的大刀闊斧本領。他是最能做學問的學人,同時他又是最能辦事、最有組織才干的天生領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熱力,往往帶有爆炸性的;同時,他又是最溫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條理的一個可愛可親的人。這都是人世最難得合并在一個人身上的才性,而我們的孟真確能一身兼有這些最難兼有的品性與才能。”人物介紹政治貢獻學科學術代表著作羅家倫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筆名毅。浙江紹興柯橋錢清鎮(zhèn)江墅村人。他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和命名者,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求學于復旦公學和北京大學,是蔡元培的學生。1919年,在陳獨秀、胡適支持下,與傅斯年、徐彥之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

。五四運動中,親筆起草了唯一的印刷傳單《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提出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人物介紹1930年5月,羅家倫辭去清華大學職務,后歷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教務主任、教育長,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等職。南京大學的校訓“誠、樸、雄、偉”,就是由羅家倫所提出的。1949年赴臺灣,先后出任中華民國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中國國民黨史會主任委員、中國筆會會長、考試院副院長、國史館館長等職。1969年12月25日在臺灣病故。終年72歲。政治貢獻1919年5月4日上午10點,北京大學外文系學生羅家倫剛從城外到北大新潮社,準備去天安門游行,同學狄福鼎推門進來,說:“今天的運動不能沒有宣言,北京八校同學推我們北大起稿,你來執(zhí)筆吧!”羅家倫見時間緊迫,也不推辭,就站在一張長桌邊,匆匆起草,15分鐘寫成《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它言辭錚錚:“日本在萬園和會上要求并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的學界今天排隊游行,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條信條道:1、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們可以殺戮不可以低頭;2、國亡了,同胞起來呀!政治貢獻當天學生隊伍游行到東交民巷時,被外國使館外的警察阻攔,于是學生推舉出包括羅家倫在內的四名代表,向各國使館遞送聲明書。羅家倫為被捕學生到處奔走營救。第二天下午三點,學生全體大會在北大法科大禮堂舉行,3000多名各學校代表參加,通過了上書大總統(tǒng)和教育部,同時通電罷課的決議。當時羅家倫在北大學聯負責總務和文書,他在會上報告說,學生運動成功地爭取到了商人和新聞界的支持,,并介紹被捕學生情況。他被推為北京學生屆的代表,往南京、上海等地與當地的大學聯絡,并在上海參加了全國學生聯合會成立大會。據胡適回憶,“五四運動”這個名詞是羅家倫最早提出來的(胡適《紀念“五四”》,他在1919年5月26日的《每周評論》第23期上用“毅”的筆名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五四運動的精神》學

學術

科中

學原有

理、法

育、工

、醫(yī)、

8個

。由于

19

32

7月

委員會

于上海

的商

醫(yī)

二學院

(分別

為國立

商學院

和國

海醫(yī)學

,因此

大實設

6個

院。

家倫

后,根

家需要

科發(fā)展

,對中

大的

設置不

進行調

充實。

國難深

、國

空事業(yè)

空白這

況,羅

電邀畢

業(yè)于

理工學

械科的

安回國

中大創(chuàng)

辦自

程研究

后改為

特別研

),培

養(yǎng)了

最早一

空工業(yè)

人才,

1938年

成立

內第一

空工程

193

5

5月

份再

度創(chuàng)

醫(yī)學院

6月

又主

立牙科

。從此

定了

七院的

。在課

設方面

制訂了

8條“

學課大

。代表著作《新人生觀》《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觀》《文化教育與青年》《科學與玄學》《疾風》《耕云集》《心影邀游蹤集》《中華民國開國50年文獻》《革命文獻》《國事百年誕辰紀念叢書》《中國人的品格》段錫朋第一部分人物介紹第二部分政治貢獻人物介紹段錫朋(1896-1948年),1896年生,江西永新人。字書詒。1916年入北京大學政法科學習,1918年發(fā)起創(chuàng)辦《國民》雜志。1919年五四運動時,參與組織學生集會游行,被選為中國學生聯合會第一任主席。后出國留學,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倫敦大學、柏林大學、巴黎大學學習。回國后任武昌大學歷史教授、廣東大學歷史系主任。1930年起任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次長、南京國立中央大學代理校長、中央訓練團教育委員會主席、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1948年在上海去世。1919年初,巴黎和會召開,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提出收回日本在山東的特權。英美操縱會議,拒絕中國合理請求。北洋政府迫于國際壓力,同意和約中的山東條款。國內南北和談僵持無果,國際巴黎和會出賣權益,雙重失望下,群情激憤。國民社和新潮社成員感到政府外交已無路可走,拯救危亡唯有依靠國民。兩個社團決定聯合各校學生走上街頭,通過示威游行盡國民之責,向北洋政府和國際社會施壓。政治貢獻5月4日清晨,段錫朋和其他12所高校學生代表來到堂子胡同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商議游行目的及路線:從天安門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