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同步練習3肖邦故國(蘇教3)_第1頁
高二語文同步練習3肖邦故國(蘇教3)_第2頁
高二語文同步練習3肖邦故國(蘇教3)_第3頁
高二語文同步練習3肖邦故國(蘇教3)_第4頁
高二語文同步練習3肖邦故國(蘇教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3肖邦故國(時間:45分鐘分值:60分)一、基礎鞏固(每題3分,共15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哺育(bǔ)雪橇(qiāo)鐵騎(qí)丘壑雷鳴(hè)B.晨曦(xī)鏗鏘(qiānɡ)漣漪(yī)折戟沉沙(jǐ)C.輕俏(qiào)蹣跚(pán)遐思(xiá)飛流急湍(chuǎn)D.聳峙(shì)盎然(ànɡ)婆娑(suō)廣闊無垠(yín)解析A項“騎”讀jì;C項“湍”讀tuān;D項“峙”讀zhì.答案B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玲仃朦朧罄盡歷盡滄桑B.永訣馨香妄想浮想連翩C.玲瓏溫馴吉祥心蕩神馳D.抉擇松馳授獎有條不紊解析A項玲—伶;B項連-聯;D項馳—弛。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我不僅愛祖國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我也感到親切,感到值得我________和愛撫。②盆景把宏偉的山川變為庭院里的小擺設。有人________這些東西,認為這是人們按照自己的審美理想來安排山川。但在我看來,這些“理想”多少帶有消閑的情趣。③花園里的一草一木,都經過了精心的________,因為這花園也想與肖邦的音樂相般配.A.留戀贊頌培育 B.留念贊頌栽培C.留戀贊賞栽培 D.留念贊賞培育解析留戀:不忍舍棄或離開.留念:留做紀念(多用于臨別饋贈)。贊賞:贊美賞識。贊頌:稱贊頌揚.培育:培養幼小的生物,使它發育成長.栽培:種植,培養。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校園池塘邊有一片小竹林,欣欣向榮,生機盎然,一旦步入林間小道,就會感到心曠神怡.B.省委書記的講話振聾發聵,尤其是他在講話中所列舉的30多個數字,在與會人員中產生了強烈的震撼。C.今日的中國市場經濟早已不是10年、20年前的情況,大量事實說明中國在國際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D.國慶節放了七天假,同學們大部分回家或外出了,全班就剩下309宿舍的三位同學,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解析D項,“煢煢孑立”形容孤孤單單,無依無靠。用在這里與“全班就剩下309宿舍的三位同學”這一語境不符。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且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生態環境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存,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只有減少環境污染,踐行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漸得到改善.B.成功者在設定想要達到的每一個目標時,總是要先找出設定這些目標的理由來說服自己.C.山上的水寶貴,我們把它留給晚上來的人喝.D.幸福是一個個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對生活產生的種種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對人生意義的理解和評價。解析A項關聯詞語使用不當,把“只有……才能……”改為“只要……就……"。C項“晚上來的人”有歧義,可理解為“夜晚上來的人",也可理解為“后面上來的人”。D項語序不當,把“對生活產生的種種……”改為“產生的對生活的種種……"答案B二、課內精讀(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一)要更好地理解肖邦音樂同波蘭風光的聯系,可以說任何地方也無法同這樸素的馬佐夫舍的村莊——熱那佐瓦沃拉相比了。乍一看,這種說法或許顯得有些荒誕不經.這瘠薄的土地,這平原小道和麥草覆蓋的屋頂,跟肖邦音樂所賜予我們的無限財富和充分享受又會有何共同之處呢?但是,只要我們進一步觀察,就不難發現,事情并不那么簡單.誠然,它沒有那種招搖的俏麗。但它蘊藏著許多細微的色調變化,只有久居這一帶的人才會跟這里的景致結下不解之緣,才能看到這些形、聲和色彩的微妙差別,并且給予應有的評價。一年四季都得細心觀察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飄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樹木欣欣向榮,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黃,霧繚煙繞;冬天,大雪覆蓋,粉妝玉琢,清新素雅,在這潔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條的柳樹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風得意,翩翩起舞.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樸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樂最理想的序曲。誰若真想探究肖邦音樂的精神,理解肖邦音樂跟波蘭有著何等密切的聯系,誰就應悉心體會歐根·德拉克洛瓦所謂的蔚藍的色調,它是波蘭景色和在這大平原上誕生的藝術家的音樂的共同色調。(二)我們恰好能在肖邦的瑪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這平原的歌聲-—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這兒時之國畫面的作品,我們都能發現一縷鄉音。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養、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對自己使命的不凡見解,使這畫面復雜化了,或者說,像一層霧遮蔽了這些畫面。絢麗的大都會風光,頻繁的旅行,豐富的經歷,給他提供了另一種創作靈感。但是,既然他在自己生命的末日,在那遙遠、寒冷的愛丁堡又懷念起“我的家、我的母親、我的姐妹”,我們就有理由想像,故鄉的朦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而今,我們也懷著激動的心情瞻仰這些大樹,這些灌木叢和這一片清凌凌的水.倘若此刻我們聽到,或者親自彈奏偉大作曲家臨終前的最后一組瑪祖卡曲,我們必能從中聽到昔日國內歌聲的淡淡的旋律。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關山阻隔,有國難投,這一組瑪祖卡曲似乎是被萬種離情、一懷愁緒所過濾而凈化了,跟鄉村的質樸相距甚遠,但它們無疑是出自故里,跟這片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6.文段(一)中所描寫的熱那佐瓦沃拉四季景色之美有什么共同特點?試用文段(二)中的一個詞來概括熱那佐瓦沃拉和肖邦音樂的共同之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共同特點:樸素、淡雅,持久、深沉.共同之處:質樸。7.“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樂最理想的序曲”,這句話的含意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肖邦音樂與這片土地有著共同的色調,是這片土地滋養了肖邦音樂中的鄉土情結。8.根據這兩段文字,簡單說說肖邦音樂與他的故鄉、他的祖國的關系。(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故鄉和祖國是肖邦音樂創作的源頭活水(源泉)。肖邦音樂表現了鄉音、鄉愁和愛國情感。三、課外拓展(20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題。傾聽那濤聲蔡永祥①聽濤山,是湘西鳳凰古城內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蔥蘢,蘭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這座山顯得格外莊嚴肅穆。享譽中外的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張兆和將骨灰捧回家鄉,來此安葬。這顆生于斯愛于斯的靈魂,終于枕著濤聲在這里永遠安息。②沱江的水,進入鳳凰城時,繞了個圈子,拐了個彎,江水由此變得緩慢.它原來就清清凌凌、清亮可人,流動起來也是一副大家閨秀的樣子,溫溫柔柔、不緊不慢.幾乎聽不到濤聲。流著流著,就到了跳巖處。一流到跳巖這里,就擁擠了起來,一起吼叫起來,顯得異常熱鬧。白色的浪花高高飛舞,隆隆的濤聲響徹云天。仿佛這濤聲,就是專門讓沈老聽的,自從沈老長眠于此,這濤聲仿佛就帶著感情了。是啊,沱江甘甜的江水,哺育了沈老;沱江不息的濤聲,一直在沈老的夢里啊!沈老在《心與物游》的開頭這樣說:“我的生活與思想皆從孤獨得來,而這點孤獨與水不能分開。"③二十年代就蜚聲文壇的他,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邊,他度過了充滿傳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連綿不息的濤聲里,興味盎然地習讀著鳳凰城內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寫成的社會大書,那無數平凡而新鮮的事物,總是牽動著他好奇的目光。沈從文先生默默觀察著小城鎮的眾生百態,也在靜默中明白了很多事情。這為他以后的文學道路奠定了基礎。④1924年沈從文先生開始文學創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為題材,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語言格調樸納傳神,句式簡峭,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給人教益和啟示.⑤沈從文先生魂歸鳳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聽濤山上。沈老墓地前臨清澈亮麗的沱江,背靠風景秀麗的聽濤山,四季鳥語花香、風光如畫。這是一座別具一格的墳塋,沒有凸起的墳土,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人工雕刻的痕跡,一塊自墓穴后鑿取來的不規則的天然五色巨石肅然矗立,成為沈老先生墳墓的獨特標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學內涵的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這是真性情的沈從文先生晚年對人生的徹悟.用他兒子沈龍朱的話說:“我覺得父親在晚年的時候有一種對世事的洞徹,他已經能超越他的際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從文妻妹、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張充和先生撰書,沈從文侄女婿、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劉煥素教授鐫刻的挽聯:“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蘊涵“從文讓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實寫照。讀其文、聽其言、觀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長久地受到人們的敬仰,得到眾多文人騷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國文壇上的大師,生前沒有顯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愛的聽濤山上也僅僅占了這么小小的一個地方,真是與眾不同、“亦謙亦讓”的沈從文!⑥山是歸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注],倦游歸來的沈先生,在這兒畫上了他人生的句號。“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就回到故鄉”,出生在鳳凰的著名國畫大師黃永玉這樣寫道。⑦2007年5月20日,沈老的夫人張兆和⑧暮色中,沱江的水面上飄起了高高的一層白霧,如若仙境一般.這時的濤聲也顯得格外清晰、委婉,宛若不加修飾的苗家山歌,動人心魄。旁邊的聽濤山更加寂靜,仿佛它也知道,有一對思鄉的人兒,正在靜靜地傾聽,傾聽……——摘自《散文百家》,有刪改【注】三生石,傳說中立在奈何橋邊的一塊大石頭,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樣。9.請結合文章內容說一說文章的標題“傾聽那濤聲”有哪些含義。(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幼年的沈從文在沱江的濤聲中成長,習讀自然與人事兩本大書。②離開鳳凰的沈從文思念故鄉,沱江不息的濤聲一直在他的夢里。③沈從文歸葬聽濤山后,終于可以日夜靜靜傾聽沱江的濤聲。④瞻仰沈從文的墓地,感悟他深邃的思想和偉大的人格。10.根據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4分)(1)自從沈老長眠于此,這濤聲仿佛就帶著感情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沱江的濤聲飽含著沈老對家鄉的一片熱愛之情和他魂歸故里的無限欣慰;也飽含著故鄉人民對沈老的無限敬仰與熱愛。(2)用真性情去思索人生,就能認識真實的自我;超越個人的際遇替別人考慮,才能更好地認識別人、理解別人。11.作者為什么稱聽濤山為“歸根山",沱江水為“忘情水”,五色巨石為“三生石”?(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為沈從文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在他死后四年終于魂歸鳳凰,葉落歸根,所以作者稱他安葬著的聽濤山為“歸根山”;此處的“忘情”是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意思,沱江水讓沈從文一生魂牽夢縈,不能忘懷,所以作者稱沱江水為“忘情水”;這塊五色巨石上鐫刻的挽聯表現了沈從文謙遜讓人的美好品格,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所以作者稱之為“三生石”(或答:“不規則的天然五色巨石”象征了沈從文自然、本真的性情,所以作者稱之為“三生石”)。12.簡析文章開頭和結尾環境描寫的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開頭的環境描寫營造了一種寧靜幽美的氛圍,為寫沈從文對故鄉山水的思念和死后歸葬聽濤山作鋪墊。結尾的環境描寫突出了聽濤山的寧靜祥和,委婉地表達了對沈從文高尚人格的贊美(或答:委婉地表達了對逝者安息的祝愿).結尾與開頭的環境描寫相照應,使結構更完整;緊扣標題,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四、語言運用(15分)13.仿照下列例句,發揮想像,以“音樂”為陳述對象,寫一組句子。(5分)例句: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寓言像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智慧,活躍思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音樂是一座神奇的階梯,通過它,可以從人間走向天堂,又可以從天堂回到人間。音樂像一根魔杖,這根魔杖可以為你指點迷津,陶冶性情,增強信念。14.某音樂組織發動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