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521-2023 烏鱧池塘健康養殖技術規程_第1頁
DB32/T 4521-2023 烏鱧池塘健康養殖技術規程_第2頁
DB32/T 4521-2023 烏鱧池塘健康養殖技術規程_第3頁
DB32/T 4521-2023 烏鱧池塘健康養殖技術規程_第4頁
DB32/T 4521-2023 烏鱧池塘健康養殖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150CCSB52江蘇省地方標準烏鱧池塘健康養殖技術規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healthycultureofsnakehead(Channaargus)inpond2023-07-25發布2023-08-25實施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Ⅰ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江蘇省漁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句容市蘇苑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烏鱧池塘健康養殖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烏鱧(Channaargus)池塘健康養殖的環境要求、池塘要求及放養前準備、魚種放養、生態浮床、飼料與投喂、養殖管理、病害防治、捕撈上市的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烏鱧的池塘健康養殖。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NY/T2072烏鱧配合飼料NY505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70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漁藥殘留限量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SC/T0004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范SC/T1008淡水魚苗種池塘常規培育技術規范SC/T1119烏鱧親魚和苗種SC/T9101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環境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進排水分開。水源水質應符合GB11607的規定。養殖用水水質應符合NY5051的規定。水體透明度以25cm~35cm為宜,pH值7.5~8.5為宜,溶氧量不小于4mg/L。養殖排放水標準應符合SC/T9101的規定。25池塘要求5.1池塘選擇池塘以長方形、東西向為宜,長寬比宜為5∶3。池塘面積宜為667m2~3334水深宜為1.5m~2m。池底平整、不滲漏,底泥厚度宜為10cm~156放養前準備6.1池塘清整排干池水,修整池埂,清除雜物與過多淤泥,暴曬池底7d~10d,使池底呈龜裂狀,底泥發白。6.2清塘和注水按SC/T1008規定執行。池塘進排水口安裝攔魚柵或防逃網等防逃設施。6.4增氧設備2按照不小于0.5kW動力需求配備增氧設備。7魚種放養7.1魚種質量應符合SC/T1119的規定。7.2放養規格7.3放養密度根據放養時魚種的規格、餌料的供應情況、水深、水質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每667m2放養數量以2000尾~3500尾為宜。7.4放養時間和消毒魚種放養宜選擇2月下旬~3月上旬進行。魚種下塘前用3%~5%的食鹽水溶液浸泡消毒5min~10min,或用質量濃度為20mg/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5min~10min。38生態浮床8.1浮床制作用PVC管制作長方形浮床,規格長為3m~4m,寬為1m~2m,中間設置相應大小的浮性載體,間距10cm~20cm設置直徑5cm~10cm的孔洞,用以定植水生植物。8.2水生植物種植5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在池塘內進行水生植物種植,浮床面積控制在池塘面積的10%~20%。水生植物可選用空心菜、生菜、水芹、水葫蘆等,種入浮床培養容器內,定期進行收割。9飼料與投喂9.1飼料要求投喂配合飼料,配合飼料應符合NY/T2072的規定。9.2投喂量配合飼料投喂量應根據季節、天氣、水溫、烏鱧的攝食和活動情況等調節,日投喂量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宜,具體投喂量參照表1。表1不同季節烏鱧日投喂量月份日投喂量(池塘內烏鱧總體重的百分比)2月~3月1%~3%4月~5月3%~5%6月~9月5%~8%10月~11月1%~5%9.3投喂方法魚種放養后,要進行配合飼料馴化,在池內定點設置食場,每天2次~3次在食場投餌,使魚形成定時定點攝食習性。2月~3月以及10月~11月日投喂1次~2次,4月~9月日投喂3次~4次。堅持10養殖管理10.1水質管理高溫季節每10d~15d換水一次,每次更換池水的1/5~1/4,其他季節每15d~20d換水一次,每次1/6~1/5。每10d~15d使用生石灰調節水質,按每667m2施用生石灰15kg,化漿均勻潑灑,使池水pH值保高溫季節每7d~10d應使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1次。4養殖全過程日常管理按照SC/T0004的要求執行。堅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注意水質變化、水位變化、魚的吃食及活動情況,及時清除殘餌,發現病死魚及時撈出并無害化處理。檢查塘基有無滲漏,防逃設施是否完好,及時發現問題,采取防逃防漏對策方案。做好生產記錄和用藥記錄。11病害防治11.1魚病預防魚種下塘前,徹底清塘;魚種放養時,嚴格進行消毒。高溫季節,每月按每千克在飼料中拌入0.3g~0.5g大蒜素,連續投喂3d~5d。注意水質調節,方法按10.1。3生石灰化水潑灑對食臺消毒一次。病魚池中使用過的漁具要浸泡消毒,可用2%~4%的食鹽水浸浴5min,或高錳酸鉀20g/m3浸浴生產過程中應避免魚體機械損傷。11.2烏鱧常見病害及其防治烏鱧常見病害以及防治方法見附錄A。防治藥物的使用和休藥期執行NY5070、NY5071的規定。12捕撈上市當烏鱧生長至1kg~2kg,即可捕撈上市,宜采用干塘捕撈的方式進行。5(資料性)烏鱧常見病害防治技術烏鱧常見病害防治技術見表A.1。表A.1烏鱧常見病害防治技術病名癥狀發生時間治療措施車輪蟲病鰓組織損壞,病魚黏液增多,體呈白色4月~8月每立方米水體潑灑硫酸銅與硫酸亞鐵錨頭鳋病肉眼可以看到患病魚體表很多像釘子一樣的成蟲寄生。成蟲脫落后,寄生處易出血潰瘍而呈斑點狀發紅5月~6月,9月~10月每立方米水體用溴氰菊酯溶液0.15mL~用內服恩諾沙星1g~2g,每日1次,連用3d~5d水霉病在感染中后期,病魚食欲減退,游動緩慢,魚體感染部位形成肉眼可見的灰白色棉絮狀覆蓋物,病魚容易與固體物質發生摩擦,嚴重時皮膚潰爛,組織壞死,最后瘦弱而死2月~5月拉網、過篩、轉池操作時防止魚體受傷;魚種下塘前用2%~3%食鹽溶液浸浴10min或按每立方米水體全池潑灑食 流行性潰瘍綜合征患病魚早期癥狀是游動異常,體色發黑,不吃食,體表出現紅斑。隨著病情處出現大面積潰爛,嚴重病例的頭和肌肉潰爛壞死,尾柄爛斷,腦和內臟組織裸露。在疾病中后期,在病灶表面常出現肉眼可見的白色叢生菌絲12月至翌年2月以預防為主,暫無較好的治療方法。若已發病,主要以預防繼發性感染為主;減少飼料投喂;每立方米水體用二氧化氯0.5g全池潑內服恩諾沙星1g~2g,每日1次,連用3d~5d細菌性敗血癥發病初期,病魚食量減少,反應遲鈍,病魚的口腔、鰓蓋、鰭條基部及體側輕度充血,隨著病情發展,病魚體表出現斑點狀的出血點或出血塊,眼眶充血、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剖檢可見腹腔內含有渾濁腹水,肝、脾、腎腫大,腸道部分或全部充血5月~10月每立方米水體用二溴海因1g全池潑連用3d~5d腐皮病鱗片脫落、皮膚潰爛、有出血和膿液等滲出物6月~10月每立方米水體定期使用1g漂白粉或三黃散1g和免疫增強劑1g拌餌投喂,赤皮病體表局部出血,魚鱗脫落,有蛀鰭現象5月~10月每立方米水體用二氧化氯0.5g全池潑6表A.1烏鱧常見病害防治技術(續)病名癥狀發生時間治療措施腹水病皮下積水、肌肉水腫、腹部膨大、肛門紅腫5月~10月撈除病魚、死魚,注入新水或換水,每立方米水體用二氧化氯0.5g全池潑灑,諾卡氏菌病病程長;患病早期,病魚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