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1頁
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2頁
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3頁
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4頁
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編制單位及人員基本情況 4 2 9 22 27 30 31 39 41 41 42 44 52 52 54 54第九節利用遠景儲量擴大生產能力或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的可能 56 56 56 58 59 60 60 69 71 83 200 201 209 213 214 226 18、《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評審意見書(晉評);9、《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備案);10、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2018年度礦山儲量年報(長年報儲評審););12、《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14、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3系統(Ⅱ、Ⅲ、Ⅳ號礦體地下開采)安全設施));23順序號01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地質地形及總平面圖1:2000022-1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一號開拓系統A-Aˊ縱投影圖1:1000032-2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二號開拓系統B-Bˊ縱投影圖1:1000042-3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三號開拓系統C-Cˊ縱投影圖1:1000052-4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四號開拓系統D-Dˊ縱投影圖1:1000063-1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一號開拓系統水平投影圖1:1000073-2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二號開拓系統水平投影圖1:1000083-3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三號開拓系統水平投影圖1:1000093-4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四號開拓系統水平投影圖1:10003-5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Ⅷ號礦體開拓系統水平投影圖1:10004-1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一號開拓系統1—1′線剖面圖1:5004-2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二號開拓系統第1勘探線剖面圖(DS-1)1:5004-3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二號開拓系統第3勘探線剖面圖(DS-3)1:5004-4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三號開拓系統第1勘探線剖面圖(Z-1)1:5004-5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三號開拓系統第4.5勘探線剖面圖(Z-4.5)1:5004-6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三號開拓系統第6勘探線剖面圖(Z-6)1:5004-7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四號開拓系統第2勘探線剖面圖(G-2)1:5004-8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四號開拓系統第3勘探線剖面圖(G-3)1:5004-9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四號開拓系統第6勘探線剖面圖(G-6)1:50020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Ⅰ號礦體資源儲量估算水平投影圖1:1000215-2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Ⅴ、Ⅵ號礦體資源儲量估算水平投影圖1:1000225-3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Ⅱ、Ⅲ、Ⅳ號礦體資源儲量估算水平投影圖1:1000235-4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Ⅶ、Ⅷ、Ⅸ、Ⅹ號礦體資源儲量估算水平投影圖1:100024淺孔留礦采礦方法標準圖1:2001第一章概述430號)、《關于“三合一”過渡期內編制審查有關問題的通知》(晉國土資函〔2016〕525號)以及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國土資規〔2016〕21號文“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礦方委托我公司編制《山西平順縣常通礦業有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4.1的規定,礦山地質環境保坐標東經113°31′42″~113°32′33″,北緯36°01′45″~36°02′45″,礦山中心點坐標東經2表1-1-1礦區拐點坐標一覽表拐點坐標北京54坐標系(6°帶)西安80坐標系(3°帶)CGCS2000坐標系(3°帶)XYXYXY13995033.0019727917.003992126.7138457534.033992127.98838457650.39723995072.0019729046.003992130.8838458663.00399213237033991839.0019729108.003988899.5138458625.363988900.77838458741.73043991827.0019728658.003988901.3738458175.493988902.63838458291.85953991883.0019728655.003988957.4138458174.213988958.67838458290.57963991877.0019728468.003988957.1738457987.233988958.43838458103.59873991824.0019728357.003988907.6438457874.723988908.90838457991.08883992725.0019728354.003989807.7638457899.473989809.03138458015.83893992725.0019727950.003989820.2038457495.913989821.47138457612.27734),),本區屬海河流域,漳衛河水系。以礦區西南部峰子嶺(1834m)為56圖1-2-2礦區溝谷分布圖7較復雜的中山區。礦界內最高點處位于區內南部礦界8號拐點東北側山梁上,海拔照片1-2-1地形地貌照片1-2-2地形地貌站道村和趙城村,根據平順縣自然資源局提供的2017年平順縣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表1-2-1評估區土地利用現狀統計表一級類二級類面積(hm2)占總面積比例(%)地類編碼地類名稱地類編碼地類名稱01旱地013旱地48.9702023其他園地0.270.0803林地031有林地102.6530.83032灌木林地3.45033其他林地30.539.17交通運輸用地公路用地0.47農村道路2.210.6704草地043其他草地125.8437.79其他土地7.262.1820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03村莊8.022.41204采礦用地2.220.67合計333.00100.008圖1-2-3礦區土地利用現狀圖1草本植物遍及全境,主要有黃羊草、白羊草地塊東部邊緣地帶、本區的地震設防烈度為Ⅶ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平順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地處太行山南端。地理位置為東經113°11′45〞~2表1-2-2項目區社會經濟概況表村莊戶數(戶)人數(人)耕地面積(畝)人均收入(元)2015年杏城鎮西羅川村2037107003392杏城村5103440趙城村4783371站道村5620037812016年杏城鎮西羅川村2037107793755杏城村5104083趙城村4604205站道村5620044942017年杏城鎮西羅川村2037107793834杏城村5104112趙城村4624264站道村5620045103圖1-3-1相鄰礦區位置圖4采礦山。該礦于2005年9月通過“競拍”取得探礦許可證(原名為山西省平順縣杏城鎮為2008年第一輪非煤礦山整合時單獨保留礦山,期間未進行生產。山西省國土資開采深度由1450m至1350m標高。原開發利用方案設計一套豎井開拓系統。為2008年第一輪非煤整合時單獨保留礦山,礦山未進行生產。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礦山始終未能夠投入生產,處于進一步探礦及建設期,地裂5):礦3號系統(Ⅱ、Ⅲ、Ⅳ號礦體)地下開采初步設計》,設計經過了長治市安全生產監2、地表動力供應:該礦山基建礦山,具有供電、供水、外部運輸及通訊等輔助生6①1號探礦場地,位于一號開拓系統東北側山脊處,場地面積為0.30hm2,場地建②2號探礦場地,位于二號開拓系統中部山坡,場地面積為0.40hm2,場地建設有③3號探礦場地,位于三號開拓系統西北側溝谷中,場地面積為0.31hm2,場地建表1-3-1現有主要設備情況一覽表序號名稱型號數量/臺備注1卷揚機JTP-1.61115kw2礦車YFC0.7(6)3穿孔設備765524空壓機GA132-7.52132Kw5局扇JK58-1No455.5Kw6變壓器S9-400/1027表1-3-2現有主要設備情況一覽表序號名稱型號數量/臺備注1卷揚機JTP-1.61115kw2礦車YFC0.7(6)3穿孔設備765524空壓機GA132-7.52132Kw5局扇JK58-1No425.5Kw6變壓器S9-315/102表1-3-3現有主要設備情況一覽表序號名稱型號數量/臺備注1卷揚機JTP-1.61115kw2卷揚機JTP-1.2175kw3礦車YFC0.7(6)4穿孔設備765525空壓機GA132-7.52132Kw6局扇JK58-1No425.5Kw變壓器S9-315/102表1-3-4現有主要設備情況一覽表序號名稱型號數量/臺備注1卷揚機JTP-1.2375kw2礦車YFC0.7(6)203穿孔設備765524空壓機GA132-7.52132Kw5局扇JK58-1No445.5Kw6變壓器S9-400/1027排水泵D25-30×4318.5KW本鐵礦廠址基礎設施(如各井口附近的辦公室、空壓機82014年7月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委托山西太行礦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編制了9表1-3-5上期恢復治理方案適用期工程量完成情況統計表編號工程或費用名稱單位數量完成情況實際花費一第一部分工程措施49.88地質災害防治工程32.06完成0.001地面塌陷、地裂縫填埋土方充填m33157.58.490.002地面塌陷、地裂縫填埋廢石充填m37367.523.580.00地貌景觀恢復治理工程1覆土m326113.81完成0.002封閉井口個7二第二部分植物措施3.91進行0.001種植披堿草hm21.51940.020.002披堿草草籽kg45.580.180.003栽植油松(苗)株22130.270.004購置油松(苗)株22573.430.00三第三部分監測措施進行0.001地面塌陷監測次*點0.002泥石流監測次*點2×24×54.080.003地形地貌景觀監測次*點4.080.00四第四部分獨立6.67進行0.001建設管理費%20.002勘察設計費3.060.003工程建設監理費2.250.00合計74.74););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及評審工作“三合一”););););););););(3)《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評審意見書(晉);(4)《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備););));(6)《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7)《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項目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及評審意);););第二章礦區地質與資源概況第三層(O22-3):中厚層狀灰巖夾白云質灰巖、泥質灰巖,厚40-69m。2、奧陶):):1、礦區西部邊緣分布有后洼嶺背斜,為浦水嶺背斜的南延部分,其南端與西安里2、中南部為西安里背斜(巖體)北端向NE轉灣部位,背斜核部充填巖體(西安3、南部分布有圪遼溝背斜,為西安里背斜南東翼的次級構造,背斜軸部呈北東向弧形,軸部出露地層有O22-3、O23和O24,其下有隱伏巖體賦存。原順安礦業有限公司4、北部在后洼嶺背斜與西安里背斜北東端之間分布有東道溝南及喬上兩背斜,走5、背斜之間常為向斜或盆斜,其閃長巖巖體頂面下凹,圍巖呈懸垂體狀向巖體突6、礦區內斷裂構造不發育。水溝北鐵礦區沿西安里背斜東翼有一較大(延伸在千連,據地表地形,圍巖地層厚度及磁測資料,推測礦區北東部O并向北、東伸出若干脊狀突起。小巖體出露區周1)結構特征:全晶質中細粒結構,閃長巖的特征結構為半自形粒狀結構;二長閃b.斜長石:是最主要造巖礦物。各巖石類型中均以中偏基性斜長石為主,環帶構造在不含正長石的閃長巖中可降為An13左右的更長石;而在含有粗粒正長石的二長閃長c.正長石:在閃長巖中少量存在,呈細粒地形填隙狀;二長閃長巖中其成為主要礦),分布可達百余米,空間上具明顯的分帶性。巖體中部至接觸帶分別為新鮮巖石帶→“白),體分布于西安里背斜南東翼,次級圪了溝背斜(巖體)的東南翼,圍巖形成“盆斜或半盆斜”的部位。即礦化多發生于巖體上凸部位周邊或側翼,圍巖向巖體上凸出(圍巖懸本礦在進一步開發整合后礦界范圍內共發現圈定10個礦體。礦體基本特征綜述如分布于礦區西北角(東道溝村以北)。由6條剖面11個見礦工程控制。工程控制理巖(O22礦體中無夾石,礦石自然類型以透輝石—磁鐵礦礦石為主,有時含黃鐵浸染狀條紋條帶構造;礦石品位TFe37.82~46.25%,平均42.14%,S0.042~0.060%,分布于礦區中段東側(豬道洼村以南)。Ⅲ號礦體東側。由5條剖面11個見礦工程控制。工程控制走向長264m,推斷走向長339m;工程控制延深2.5~55m,推斷延局部含黃鐵礦較多。浸染狀條紋條帶構造為主,少量塊狀構造;礦石品位TFe40.66~體埋深175~228m;礦體底板為蝕變閃長巖,頂板為大理巖(O22礦體中無夾石,程控制。工程控制走向長140m,推斷走向長215m;工程控厚度1.50~6.50m,平均4.83m;礦體賦存標高1404~礦體底板為蝕變閃長巖,頂板為大理巖(O22礦體中基本無夾石,礦石自然類型以透輝石—磁鐵礦礦石為主,綢密浸染狀條紋條帶構造及塊狀構造;礦石品位TFe4礦體底板為蝕變閃長巖,頂板為大理巖(O22礦體中未見夾石,礦石自然類型以透輝石—磁鐵礦礦石為主,浸染狀條紋一條帶構造;礦石品位TFe30.83~40.35%,平均礦體埋深200~270m;礦體底板為蝕變閃長巖,頂板為大理巖(O22礦體中未見夾石,礦石自然類型以透輝石—磁鐵礦礦石,浸染狀條紋條帶構造;礦石品位TFe體賦存標高1457~1492m;礦體埋深98~158m;礦體底板為蝕變閃長巖,頂板為大理巖(O22礦體中無夾石,礦石自然類型以透輝石—磁鐵礦礦石,稠密浸染狀、塊狀向長度55m;推斷走向長度155m;推斷傾斜延深50m),礦體埋深86~137m;礦體底板為蝕變閃長巖,頂板為后期低溫蝕變,少數礦石中可見少量黑云母、綠表2-2-1礦體主要特征一覽表SⅠNNEEⅡNNEWⅢNNEEⅣNNEⅤNNEEⅥWⅦNENWⅧNEⅨNNEEⅩNNE本次核實于Ⅰ、Ⅲ、Ⅸ號礦體中各采集了一個物相分析樣品和組合分析樣品。其表2-2-2物相分析結果表分析號樣號(礦體號)全鐵(%)磁性鐵(%)硅酸鐵(%)碳酸鐵(%)硫化鐵(%)赤褐鐵(%)20122641組1(Ⅰ號)44.8438.732.100.9520122642組2(Ⅲ號)44.9039.450.8420122643組3(Ⅸ號)51.9848.610.540.28表2-2-3組合分析結果表分析號樣號(礦體號)SiO2(%)Al2O3(%)CaO(%)MgO(%)Fe2O3(%)FeO(%)CaO+MgOSiO2+Al2O3201226410.328.937.4850.6920122642組2(Ⅲ0.215.3651.3220122643組3(Ⅸ0.226.5759.37平均磁鐵礦呈自形粒狀到半自形粒狀,多呈不規則狀集合體呈條紋狀分布,少數呈散厘米;與周邊礦物呈折線形鑲嵌;假象赤鐵礦多沿磁鐵礦邊緣或裂隙發育;黃鐵礦為形成條紋、條帶構造;方解石為方解石磁鐵礦礦石的主要脈石礦物,一般粒徑較粗,間分布。即主要構造為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相間排列的條紋、富的礦石呈塊狀構造;礦石礦物組分簡單,礦物粒徑較粗,結構簡單,易于解離,屬據礦石礦物組分,本區鐵礦石自然類型以透輝石—磁鐵礦礦石和方解石—磁鐵礦礦石為主;據基本分析和物相分析,全區礦石平均品位TFe為44.67%,磁性鐵為高的需選磁性鐵礦石;礦石粒度較粗,結構簡單,易于解離,屬易選礦石;據組合分礦體為閃長巖與碳酸鹽巖接觸形成的接觸交代型鐵礦,礦體頂、底板圍巖主要是水的富水性主要決定于巖石的裂隙發育程度,裂隙發育程度與深度有關,具垂直分帶性,隨深度增大,風化裂隙減少,巖石滲透性減弱,富水性減小。根據南部長杏鐵礦水文資料,一般閃長巖體風化裂隙帶深度約40~50m,風化裂隙誰含水層水位埋深37.85m,經注水試驗,水頭抬高1.未風化的閃長巖基本不含水,為隔水層。礦區內賦存礦體的四個區段、閃長巖均呈隱伏狀態,埋深除Ⅶ號體較淺外,多數埋或閃長巖中的構造破碎帶,蝕變弱化帶,常常裂隙較發育,常賦存裂隙水,并成為地下水滲透的主要通道。裂隙潛水主要為大氣降水補給,其富水性受季節影響明顯,總是主要的成礦層位,多呈鋸齒狀及捕虜體嵌于閃長巖中。由于分布地形高、裂隙及巖溶發育,大部分為透水而不含水層,但局部受泥灰巖或閃長巖體的隔水作用,可形成上層滯水。根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及山西省水利廳出版的《山西省巖溶泉域水資源保護》中的辛安泉域巖溶地下水等水位線圖,本礦區不屬辛安泉域。礦當時有水,一年后已枯竭,該水位可能是巖溶水水位,也可能是上層滯水反映。本礦礦區位于辛安泉域區域巖溶水的分水嶺地帶,地形陡峭,大氣降水除少量滲透補給地下水外,大部分形成地表徑流排出礦區,地表無常年地表徑流或大的水體。地下表明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滲透補給,徑流途依據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對礦坑充水的水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地表水、含水層水及礦區內奧陶系中統四段灰巖大面積出露,因其出露標高較高,一般透水不含水,大氣降水除沿地表沖溝排泄外,在基巖裂隙相互溝通的情況下可通過滲透進入采掘工作面,或者通過采空區地表塌陷、裂縫直接進入井下。受季節影響,礦井涌水量具有礦區內無常年性河流,洪水季節有短暫洪水通過,其中北部東道溝沖溝向東北匯入露水河,而后匯入濁漳河,東南部圪了溝沖溝向東南匯入郊礦山一號系統主豎井標高+1622m,回風豎井標高+1671m,其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標高為+1602m左右,場地及井口標高高于相應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礦山二號系統主豎井標高+1631m,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標高為+1600m左右,北回風豎井標高相應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礦山四號系統主豎井標高+1607m,北回風豎井井口標高高洪水位標高為+1550m左右,場地及各場地及井口都位于山坡上,標高高于相應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井口場地附近本礦區探礦坑道穿越中奧陶統灰巖及閃長巖體。礦坑充水來源主要是閃長巖與灰巖接觸帶或構造破碎帶中的裂隙水和頂板大理巖,捕擄體大理巖中的巖溶裂隙水(主Ⅷ號礦體),未見較大的出水點,旱季時平硐頂板及側壁一般呈潮濕狀浸水狀態,部分地段出現頂板滴水和側壁滲水,局部地段可見淋水,此時需一臺二寸水泵將巷道積水斷續抽排到地表。處于向斜或盆斜部位的巷道(Ⅱ、Ⅲ、Ⅳ、Ⅸ、Ⅹ號礦體,位于閃長巖體頂面下凹部位(圍巖下凹),大氣礦區內無地表水體,現有井口均位于所在區域最高洪水位之上,礦區尚未正規開采,但探礦巷道較多,據本次實地調查,東道溝北區段(Ⅰ號礦體),東道溝南區段 (Ⅴ、Ⅵ號礦體),圪了溝區段的Ⅶ號、Ⅷ號礦體,其探礦巷道體,處于向斜(盆斜)部位,其巷道多處于圍巖下凹部位及礦體下盤,出水量(排水量)相對較大,據圪了溝Ⅸ號、Ⅹ號礦體探礦巷道調查,夏季巷道排水量達240~產狀較緩,處于向斜或盆斜中的礦體。現分兩個系統對礦Q=Kp.PKp=););P1——原礦井原產量(m3/d即背斜中的礦體達4.5萬噸/年產量時一般涌水量為60m3/d、最大涌水量約本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基本特征為地表無水體,大氣降水地表排泄條件好;巖溶水水文地質條件簡單至中等;處于向斜或盆斜部位的礦體,可能從兩翼或周邊向礦坑充礦石本身一般堅硬、致密,品位越高越堅硬穩固,隨礦石品位降低,矽卡巖成分閃長巖除接觸帶附近的蝕變閃長巖有時強度較低外大理巖一般呈中厚層狀,亦較堅硬致密,穩固矽卡巖以透輝石矽卡為主,常為直接頂、底板或夾層,較疏松,常與礦體一起被總體礦區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層巖性單一,主要是石灰巖和閃長巖,巖石強),現狀條件下尚未發現采空地裂縫、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流石流等地質災害,(1)礦山為地下開采小型鐵礦,礦體埋深43~33循環使用、不外排;礦區內的幾個村莊離礦體賦存部位距離均較遠,礦山開采噪音與礦山位于侵蝕中山區,屬環境質量較差的荒山區,環境功能規劃要求較低,礦山開采對環境的影響較小,治理難度小,易于1、邊界品位:TFe≥20%mFe≥15%2、最低工業品位:TFe≥25%mFe≥20%資源儲量估算范圍為進一步開發整合后礦區批采范圍平面范圍由9個拐點坐標圈定,面積為3.29km2,批采標高范圍1535~1300m;估算對象為估算范圍內之鐵資源儲量估算方法依據礦體形態產狀、勘查工程布置等采用垂直平行斷面法當礦體在相鄰二剖面上面積之差小于40%時采用公式VS1+S2表2-4-1各礦體體重值表礦體ⅠⅡⅢⅣⅥⅨⅩTFe品位(%)44.0745.7450.9850.1647.59小體重(g/cm3)3.863.753.863.96),),均符合工業品位(≥25%)要求。本礦區鐵礦屬接觸交代型鐵礦,礦體規模小,形態產狀變化大,一般沿走向較穩),),表2-4-2資源儲量匯總表范圍礦體編號資源儲量(千噸)保有消耗動用累計查明332333小計全區(1535Ⅰ84.1216.90216.9Ⅱ20.025.945.9045.9Ⅲ323.9337.9Ⅳ99.5221.20221.2Ⅴ047.247.2047.2Ⅵ30.089.40Ⅶ056.056.0056.0Ⅷ041.841.8041.8Ⅸ61.356.3Ⅹ040.840.840.8合計445.3785.41230.71244.7備注:2017年度基建巷道掘進或擴幫對Ⅲ號礦體動用資源儲量5.0千噸,2018年度動用9.0千噸。本匯總表不包含Ⅴ號礦體西側界外0.01萬噸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在充分收集利用以往礦區地質資料基礎上,開展資源儲量工作,核實依據充分。大致闡述了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條件及變化情況,確定開采技術條件以水文地質問題為主的礦床(Ⅲ-1)類型。根據礦區實際采用一般工業指標中的邊界品位圈定礦體,儲量核實報告,用50×50m工程間距求控制的對礦區的水工環地質條件投入實物工作量較少,主要為收集資料編制。礦體延伸該報告已經山西省國資源廳組織有關專家評審、備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第三章主要建設方案的確定T=Qη/A(1-ρ)式中:年限為11.41年。按照礦山生產能力與服務年限、儲量規模相匹配的原則,根據有關4.5萬t/a,考慮到企業實際情況,本方案確定建設規模為:鐵礦石開采4.5萬t/a。4推薦產品方案為:直接銷售鐵礦石原礦。原礦礦石平均品位為Tfe44.67%,%,3.29萬噸332+333)資源量合計為4.81萬噸。3系統保安礦柱332資源量為0.49萬噸,333資源量為3.18萬噸332+333)資源量合計為4.67萬噸,礦柱資源量的表3-1-1設計利用資源量統計表序號指標項目單位數量一地質及資源系統2號系統系統系統合計1開采礦體ⅠⅦⅧⅨⅩ2礦區范圍內地質儲量萬噸21.6959.1025.62123.073設計未利用資源量萬噸0.000.000.000.000.004保安礦柱萬噸4.810.004.670.009.485設計利用資源量萬噸54.4325.62113.596可采儲量萬噸46.2721.7896.55根據各礦體賦存狀態及礦區地表地形,該礦區各礦體均為盲礦體,埋深最淺的40-70m,一般在90-280m之間,厚度較薄,采實際上礦山現在已經施工了部分井下探礦工程,只能適用地下開采方式;故確定開拓運輸方案及廠址選擇的原則是: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并符合國2013年12月山西省礦業聯合會技術服務中心編制了《山西省平順縣常通礦業有平順縣常通礦業有限公司鐵礦開發利用方案案》系統數量和各系統開采對象一致。3司鐵礦3號系統(Ⅱ、Ⅲ、Ⅳ號礦體)地下開采初步設計》,設計經過了長治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評審通過,評審文號為FMSJ[2017]第002號(TK),該系統設計生產礦山現有未利用四條豎井,其中原平順縣順達礦業有限公司主豎井因為位于礦體延深至1315m水平,礦體的南部設井回風。上部1387m為回風水平,下部為運輸水平。二系統:采用豎井開拓,共三條豎井。開采Ⅴ、Ⅵ號礦體,主豎井為新掘井筒,2號北風井(新掘井筒):位于礦區中西部。井口坐標(80西安坐標系)直徑擴至Φ2.2m,在井筒內安設行人梯子間作為礦山備用安全出口。在井口風硐內裝井。Ⅵ號礦體劃分為四個水平,1460m、1430m、1420m、1400m水平,其中1460m運輸平巷與回風平巷于下盤脈外沿脈布置,可以利用,但要留73m保安礦柱,原3#豎井改造后作為本原2#豎井位于移動線外,改造后可以作為主井(留74m保安礦柱)。H=1633.47m,井底標高1355m,主井深278.47m,主井凈斷面為φ3.5m,澆筑支護(厚纜間。罐道梁及梯子平臺的層間距均為4米。罐道梁固定采用簡易錨桿法。由于原探利用原3#豎井(改造后)作為回風井,作為3系統的回風通道,坐標為80西安坐標系)X=3990416.738,Y=38458537.506,Z=1659.400,斷面φ3.0m,井底標高1528m,澆筑支護(厚200mm),井內設梯子間,梯子平臺的層間距均為4米。大理巖一般呈中厚層狀,堅硬致密,閃長巖致密、堅硬,穩固性):井筒凈直徑Φ2.2m,在井筒內安設行人梯子間作為礦山安全出口。在井口風硐內裝設井筒凈直徑Φ2.2m,在井筒內安設行人梯子間作為礦山安全出口。在井口風硐內裝設巷,1490m、1460m為中段巷道,1430m為主運輸水平。各水平間設人行通風井。Ⅸ礦石直接溜到停靠在運輸巷道內的礦車內,運出井巷施工的安全:要求井巷施工時嚴密監測,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錨桿、噴射砼為改善井下通風狀況,本設計采用機械式通風,通風方式為抽出式,即采用軸流新鮮空氣經主豎井進入坑下,經運輸中段—采場—人行通風天井,接上部回風巷道,再經回風豎井出風口軸流式通風機排出地表,形成完整的新鮮空氣經主豎井進入坑下,經運輸中段—采場—人行通風天井,接上部回風巷道,再經南北回風豎井出風口軸流式通風機排出地表,形成完整的抽出式機械通風系新鮮空氣經主豎井進入坑下,經運輸中段—采場—人行通風天井,接上部回風巷道,再經回風豎井出風口軸流式通風機排出地表,形成完整的采用水泵將地下水直接排至地表。階段運輸巷道要有3‰坡度,并留設水溝,水可以水泵選擇同型號的三臺,其中一臺工作,一臺備用,一臺檢修。排水管必須選擇兩套。任意一臺水泵工作可在20小時內排出24小時的正常涌水量,任意兩臺水泵同本鐵礦為一小型鐵礦山,3系統處于基建階段。廠址基礎設施(如辦公室、空壓機房、修理間、廠區公路等)各系統基本完善。根據礦體分布零體規模小的特點,本案基本保持了原探礦系統格局。基礎設施盡重復投資建設,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投資。為便于整合后的集中石場。在廢石場下方修建梯級欄石壩,上部修建溝渠排水,防止形成滑坡、崩塌、泥礦區內部運輸用簡易公路,要安排工作人員對內部公路臺靠山側開挖一條截水溝,將場外匯水及廢石場平臺匯集的雨水有組織排出場外,截沿廢石場坡底線外5m建攔石壩,攔石壩采用漿砌塊石廢石場周圍5~10m距離設置鐵絲網,掛設警示牌,防止人員、牲畜進入。采用水泵將地下水直接排至地表。階段運輸巷道要有3‰坡度,并留設水溝,水可以水泵選擇同型號的三臺,其中一臺工作,一臺備用,一臺檢修。排水管必須選擇兩套。任意一臺水泵工作可在20小時內排出24小時的正常涌水量,任意兩臺水泵同為便于清理水倉,本設計采用兩個獨立的水倉,每條水倉的容積按6-8h的正常隨著開采工作的深入進行,地下采空區面積不斷增大,導致巖層物理生了改變,表現在地表為地表陷落。對巖層不穩定或陷落區進行日常勘察和監控,對采空區所形成裂縫與采場形成了新的水力通道,加大了滲水速度,雨季洪水可能或擋水圍堤,將雨季匯水引到巖移邊界外;在雨季前應派專人巡視,檢查防洪設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到防范于未然。暴雨后及時檢查防洪設施,保證防洪設施的完采空區積水具體位置和積水規模不易掌握,故突水的突然性很大,采掘活動一旦揭露積水采空區,積水一涌而出,其壓力大,來勢猛,并常夾帶碎石或有害氣體,具第四章礦床開采確定開采順序的原則:保證開采水平、工作面正常接替,讓礦產持續穩產;符合礦體采動影響關系,最大限度采出礦產資源;合理集中生產,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能力,提高礦山的勞動生產率,減少巷道維護量;降低掘進率,減少井巷工程量;便于確定首采地段選擇的原則:由上而下分階段開采,先開采上盤礦體,后開采下盤系統之間開采順序:四個系統接替開采,開采順序為三、四、一、二、號系統接各中段按20-30m劃分,中段內后退式開采的原則。避免無序開采造成的安全隱礦山采用連續工作制,即年工作330天,每用淺深孔爆破,頂板穩固時,礦塊生產能力約為80-100t/d,即2.64~3.3萬t/年。四個系統都能滿足同時布置2個以上礦塊進行生產,單系統生產能力可達到5.28~礦山生產進度計劃是根據設計開采范圍內的可采礦量和設計的采礦方法進行編制為使礦山早日投產和達產,保持穩定生產,按方案確定的開采順序編制采掘進度表4-2-1礦山采掘進度計劃表系統名稱名稱率%回率%(萬t)/掘進量(Km)第2年開采(萬t)/掘進量(Km)第3年開采(萬t)/掘進量(Km)第4年開采(萬t)/掘進量(Km)第5年開采(萬t)/掘進量(Km)系統4.5/2.04.5/0.64.5/0.64.5/0.64.5/0.6合計4.5/2.04.5/0.64.5/0.64.5/0.64.5/0.6生產安全可靠,工藝盡量簡單;開采強度適宜;生產成本低,損失貧化小;方法①礦石和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質,其穩固性決定著采場地壓管理方法、采場結構參②礦體產狀,即礦體厚度、傾角和形態等。礦體傾角和厚度主要影響礦石在采場③礦石的品位及價格,決定著采礦方法回收③技術裝備與材料供應的來源和供應情況,同時采礦方法與采礦設備要相適應,柱法”和“全面法”均屬于空場法,不同之處是“房柱法”留設規則礦柱,“全面法”留設“房柱法”留設的礦柱可以部分回收。從安全生產、開采成本、回采工藝的操作難度、回收率、廢石混入率,作業環境等因素分析。“全面法”回收率低、安全程度較低,廢石混入率高,故本方案推薦采用“房柱法”落法”“無底柱分段崩落法”:進風行人井布置、礦石溜井布置在脈外。回采進路垂直走該法的主要優點是①安全性好,回采工藝簡單行,互不干擾,作業專業化,有利于工效和操作技不留礦柱,礦塊中只布置進路、聯絡巷道、切割巷該法的主要缺點是①回采巷道通風比較困難,“留礦全面采礦法”:該方法采礦工藝簡單、),從安全生產、開采成本、回采工藝的操作難度、“留礦采礦法”適用于急傾斜的中厚以下礦體,主要優點:結構簡單,管理方便;采準工程量小,采礦成本低;采礦石貧化低;回采礦成工藝技術容易掌握,所需要的設備比較簡單,易于供應。在小型黑色礦山中廣泛使用。存在的缺點:鑿巖工打眼、平場勞動強度大;采場通風困難,作業環境不良;鑿巖爆破工在空場下作業,安全程礦石溜井均布置于礦體下盤脈外。在運輸道中每隔5m~7m掘一斗穿。切割工程:切割平巷布置在礦塊的下端部,沿礦體走向布置切割巷道,從礦塊的c.通風:爆破后由局扇將炮煙送至上部回風巷道,最后進入主回風系統。通風半3、采礦工藝設備選擇型電機及電器)扒運礦石,工作面配備JK58-1No4型局扇,功率5.5KW。局扇風量采場爆破后,必須從安全出口一端向另一端認真地撬浮石,撬不下來的大塊浮石在同一礦房內禁止鑿巖和撬浮石平行作業。采場作回采過程中,如頂板或礦體形狀發生特殊變化時,應暫停作業召開現場會議,臨建議配備先進的頂板監測監控儀器(KJ24礦4-4-1回采工作面循環圖表序號回采工作一班二班三班12345678920212223241準備工作2撬毛平場3鑿巖爆破4通風排煙55、采礦方法工藝結構及主要技術指標表4-4-2房柱采礦法工藝結構及主要技術指標表序號單位數量(規格)1階段高度m2礦房寬度m203間柱寬度m4頂柱厚度3.05底柱厚度3.06回采率%7貧化率%8采出礦石平均品位%40.20TFe行通風天井至上部回風平巷,在人行天井內每隔5.0m掘聯絡道3、通風:新鮮風流從左側人行通風天井進4-4-3采礦方法技術經濟指標序號指標名稱單位指標備注1礦體厚度米1.21-2.052傾角30-50°3采礦方法留礦全面法4礦塊生產能力噸/日5采礦回收率6貧化率7采切比米/千噸8同時回采礦塊數個29副產礦石率%采礦鑿巖臺效噸/臺班50掘進鑿巖臺效米/臺班主要材料消耗千克/噸(米)個/噸(米)0.2/2米/噸(米)1.2/25切割工程:在漏斗頸頂部開鑿拉底巷,然后c.通風:爆破后由局扇將炮煙送至上部回風巷道放礦分兩步,即局部放礦和大量放礦。局部放礦放出每次崩落礦石的30%左右,礦房內暫留礦石,使回采工作面保持2.0-2.5m空間,局部放礦后,應立礦柱采用崩落法進行回采,采用垂直扇形中深孔回收間柱;水平束狀深孔(6)回采率、貧化率確定的原則、依據和指標;提高回采率,降低貧化率b.堅持合理的開采順序。表4-4-4淺孔留礦法采礦工藝結構及主要技術指標表序號指標名稱單位指標備注1礦體厚度米2傾角55-703采礦方法留礦法4礦塊生產能力噸/日平均5采礦損失率6貧化率7采切比米/千噸8.28同時回采礦塊數個19采礦鑿巖臺效噸/臺班60掘進鑿巖臺效米/臺班主要材料消耗千克/噸0.5發/噸0.04發/噸0.8礦區內部運輸用簡易公路,要安排工作人員對內部公路進行維護和灑水降廢石場內匯水面積很小,且巖石透水性良好,排卸平臺設3-5%的反坡,以礦區內礦產勘查,沒有發現鐵礦以外的其它有價于《鐵礦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三率”最低指標要求(試行)》中“三率”最低指標選礦回收率,本礦礦體為磁鐵礦,磁性鐵回收率92.55%,達到了國土資源本礦區除參與整合的原三個鐵礦區外,還包含了三礦區間較大面積的空白斜”或“懸垂體”的部位有較大的資源潛力,隨著生產控制程度增加,該礦存在有第五章選冶及尾礦設施本礦開采后,原礦送往平順縣順安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進行磁選。順安選礦本礦探礦過程中回收的巷道采出礦石分兩個樣送選礦廠進行了實際選礦,兩由選礦結果可見,實際選礦指標高于設計指標,據本礦各礦體原礦品位情況推算約1.5~2.3噸原礦可選出1噸精礦,選礦樣品處理原礦生產精礦原礦品位(%)精礦品位(%)尾礦品位(%)磁性鐵回收率(%)選礦比Ⅲ、Ⅳ號礦體519.84065.078.7392.55Ⅸ號礦體763.2457.6294.34根據試樣中鐵礦物的自然嵌布粒度及后續冶煉對鐵精粉粒度的要求,本次試當磁場強度在80KA/m-200KA/m之間變化,各該礦石采用干磁預選,對干磁精礦進行一次磨礦磁選即可獲得較理想的選別本區礦石平均品位TFe44.67%,經礦山實際生產證實礦山采用的選礦流程可以取得較好的選礦效果。可獲得產率51.98%、磁性鐵品位65%、磁性鐵回收率圖5-1-1推薦工藝流程根據多碎少磨的原則,針對磁鐵礦選礦工程及類似選廠的選礦實際,選廠設計采用三段開路的破碎流程,一段采用PE400×600PEX250×750細碎型破碎機,三段采用PYY900/60型圓錐破碎機一臺,碎后原礦磨礦采用二段磨礦,一段采用閉路磨礦,根據計算,選用格子式用開路,用于粗磁選后的產品再磨,選用MQY1.83×7.0溢流根據礦石性質,本設計選用三段磁選流程。結合類似選廠的生產經驗,最終破碎采用三段開路碎礦流程。礦石給入PE400×600顎式破碎機粗碎,粗碎產品經1#膠帶輸送機進入PEX250×750細碎型顎式破碎機,破碎后的產品經皮帶給通過皮帶給入一段球磨機磨礦,返砂經螺旋分級機進入球磨機再磨,形成閉路,磨完后的產品用渣漿泵給入高頻篩進行篩分,篩上產品進入球磨機再磨,篩下產品則給入磁選機進行磁選。磁選完的精礦用盤式過濾機進行過濾,最終精礦倒入5-1-2主要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型號規格及技術性能單位數量備注1顎式破碎機PE400×600臺121#膠帶機B=800臺132#膠帶機B=800臺14顎式破碎機PEX250×750臺153#膠帶機B=800臺16震動給料機GZ4臺174#膠帶機B=650臺185#膠帶機B=650臺19格子型球磨機MQG2700×2700臺16000V高堰式雙螺旋分級機2FG-2000臺1渣漿泵臺4兩用兩備高頻篩XTS系列組8渣漿泵ZB150-100-400R臺2溢流型球磨機MQY1.83×7.0臺1磁選機CTB1024臺5磁選機CTB1018臺1盤式過濾機GW-8臺26#膠帶機B=650臺1精礦高效濃縮機NZ-9臺2平順縣順安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有相應的尾礦庫。為干堆庫。尾礦砂綜合利用作建筑用(當地村民建筑)和回填采空區,綜合利用率30%。大部分堆積到尾慮到尾礦水的澄清,調洪以及尾礦堆積坡度,庫容系數可確定為0.75,有效庫容第六章礦山安全設施及措施本礦山采用地下開采,主要影響安全的因素有:地表水、地下水、頂板巖石的穩定性、有毒有害氣體、火災、提升運輸、電氣、粉塵、噪音、違章指揮、職井巷工程施工中,應按施工圖紙要求施工,確保工程的規格質量。使每一個要保證不同開采階段均有兩個通往地面的行人安全通道。井巷各分岔口,必井巷各分岔口,必須設有路標及照明,以確在上山、溜井和漏斗口處,必須設置標志、照明、護欄、格篩或蓋板,以防回采工作面采準和切割巷道的頂幫不穩固時,必須采取支護措施;回采前必須認真處理頂板和兩幫浮石,確認安全后再作業。作業中發現有冒頂預兆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并及時處理。當礦柱進行回采后,要及時進行頂板合理管理,采取崩落頂板,封閉采空區,緩解圍巖應力局部集中,導致冒頂事故發無論是掘進井巷還是采礦,其工作面的安全是非常之重要的,除上述談到的外,各班都應隨時注意工作面頂板的維護,接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有經驗的人員檢查頂板和側翼圍巖情況。確定安全后再作業,鉆孔時若發現巖層松軟、鉆速發生異常,懷疑有水時,必須停止作業,千萬不能拔出鉆桿,人員先撤離現場,并及時進行匯報和處理。在裝炸藥非電導爆管完成后,待帶班班長清點全部人員都已撤至安全地帶后,再下令點燃非電導爆管起爆。爆破后強行通風半小時,噴水降塵,然后派有經驗的人員先進行頂板處理。遇到啞炮時,先排除啞炮,一切推行頂板分組管理法,嚴格執行頂板檢測制度,采用選進的頂板松石探測儀礦車運輸:人力推車,推車人員必須在有明亮燈光下工作,在無良好照明的區段,必須備有礦燈并應掛在礦車行進方向的前端。一人只準推一輛車。軌道坡間距不得小于30m;坡度大于10‰時,禁止人力推車。經過光信號;若前方有視線障礙,必須減速和發出警號。井上井下聲光聯絡信號必須信號始終暢通,井下電氣信號,全部采用能同每天對絞車防過卷、限速保護、過速保護、提升機操縱手柄與安全制動之間的聯鎖裝置、提升鋼絲繩等安全設施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記錄存檔,發現問斜井提升:運送物料應與運送人員嚴格分開。井口上部與下部的聲光聯絡信每天對絞車防過卷、限速保護、過速保護、提升機操縱手柄與安全制動之間的聯鎖裝置、提升鋼絲繩、一坡三擋等安全設施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記錄存本方案根據礦體及頂底板特征,推薦房柱法和留礦全面法,適用于該礦區礦體的賦存條件和礦石特征,該采礦方法,通過上山將運輸和回風階段相連。工作面始終保持兩個安全出口,新鮮風流由運輸巷進入,洗刷工作面后,至上部回風井下涌水,對礦井安全生產構成威脅,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涌水量將會增大,應探明井下涌水量和涌水運動規律,為后續開采創造條件。當工作面出現透四個系統均采用豎井開拓,在主豎井井底車場附近設水倉、泵房,采用水泵排水管道沿主井敷設,裝設兩條相同的排水管,直接將地下水排出地表。坑口外設沉淀池,經沉淀的水由水泵打入高位水池可供鑿巖和降塵用水。多余的水區的上方側筑有擋水墻,防止洪水進入工業場地和生活區。對廢石堆場的下方側變壓器應選擇礦用變壓器,不得由地面中性點直接接地的變壓器或發電機向井下供電。井下線路的敷設及電纜規格質量按礦山安全用電的有關規則和規定實施。井下低壓母線及送至工作面的饋線上,應設斷開電源的檢漏裝置或指示器,并每天檢查其運行情況。井下各電器設備及帶金井下所有工作面、安全人行通道、人行道均應設置照明。井下各工作點、運行設備、坑口,均應與礦調度室通訊暢通。辦公區、機修、爆炸物品材料庫。也筑物均應考慮防火,根據防火等級,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對于爆炸器材庫的周邊,還應預防山火。因總的建構筑物不多,均設消防栓。雖然是黑色礦山開采,也應對井下可能發生火災的場所采取周密的預防措施,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自救器械,并定期檢查和維修;建立完善的能適應火災時期通風變化的通風系統和隨時能逆轉的主通風裝置;建立靈敏有效的滅火裝置;編制并認真執行全礦火災預防和應急處理計劃,并不斷進行補充和修訂;加強防火、防一氧化碳、二氧化井下各作業面相互聯通的防火信號與調度室暢通,各點的信號聲光兼備,于井下,應嚴格杜絕帶入明火,同時考慮因其他原因引起火災的消防手段,并備足消防器材。若因電器引起的火災,應先切斷電源,并迅速組織滅火,以確保人員爆炸物品的管理仍應嚴格按照公安部門對民用爆破器材的有關法規進行管理,爆破器材的運輸、存儲和使用都必須符合規定的要求,炸藥和雷管必須分開存放。爆破材料庫的建筑應符合易燃易爆物品建筑防火要求,爆破材料庫的照明為改善井下通風狀況,本方案采用機械通風,通風方式為抽出式,即在出風新鮮風流從下部階段主井進入,通過上山進入回風巷道清洗工作面,污風從為提高有效風量率,建議在人行通風天井等位置分別安裝風門或風窗,使各采礦或掘進工作面均能得到足夠的風量。礦井的主風機必須設置反風裝置,并保根據《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GB18306-2015),該區域抗震設計烈度為Ⅶ度。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對各建(構)筑物采取相應的所有建(構)筑物必須考慮地震設防措施,工作場所要考慮能通風防暑。地2、爆破材料庫的貯存、運送和使用管理均需嚴格遵守《爆破安全規程》機、汽車、裝載機、推土機等操作規程,各工藝過程、各工種技術操作規程、崗表土進行收集。為抑制廢石場揚塵,可在坡面撒野采掘工作面的防塵工作至關重要。應采取濕式鉆孔,禁止干式打眼,除保證工作面通風良好外,當裝卸礦和爆破后,必須進行噴霧降塵,操作人員應戴防塵口罩作業,爆破盡量安排在下班之前。定期對井下工作人員進行體檢,做好矽肺噪聲源主要來自主風機、井下打眼、爆破等地,除采取隔聲減振等措施外,理科學化、標準化;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建設工作的同時,必各級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其技術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專職安全員,應由不低于中等專業學樣畢業(或具有同等學歷)、具有必要的安全專業知識和安全工作經驗、從事礦山專業工作五年以上并能經常下現場的安全專職機構的負責人,必須經過主管部門進行不少于一個月的專業培訓,技術和業務培訓。職工經考試合格后方準上崗。對所有干部和工人,每月至少接試合格后,由老工人帶領工作至少4個月,熟悉本工種操作技術并經考試合格,參加勞動、參觀、實習人員,下井前必須進風情況,認真檢查和處理作業地點頂、底、幫浮石。作業地點出現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征兆時,必須詞撤出危險區,并及時報告與處理,同時設置安全警戒和照掌握出勤人數和工作地點;交接班后,如發現有人尚未出井,應立即報告調度室10、礦山必須按規定向職工發放勞動保護用口。職工必須按規定穿戴和使用11、礦山發生傷亡或其它重大事故時,礦長或其代理人必須立即到現場指揮事故發生后,必須及時調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并提出防止同類事故發生礦區建構筑物布置在地表可能出現的移動范圍之外,并且布置在工程地質條件較好的平緩山坡上。建構筑物的間距,采光、通風、日照等因素按相應規范執運輸公路穿越礦區,凡排除煙塵的設施均布置在生產區和工業區主風向的下井下各安全通道、交叉口均應設置明顯的路標,無論井上和地面,需設防護欄的地方均應設置護欄,以防事故發生。地表巖石錯動區的邊界四周應設置明顯井下應設保溫桶,供應符合衛生要求的飲用水,并設衛生間,每天進行清理打掃。搞好礦區的環境衛生工作,改善衛生條件,發送員工的居住條件。修建澡加強對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保衛人民生命建立礦山醫療點,配備救護車。員工上崗前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對特殊對井下空氣定期取樣分析,風速、風質、風量,必須第七章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依據國土資源部DZ/T0223-2011《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以下簡稱《規范》通過對礦山生產情況及其地質環境的調查結果,來礦山地質環境評估范圍是以礦界范圍和采礦活動影響范圍綜合確定的,平順開發部分,礦山南部四號開拓系統和礦山東部三號開拓系統礦山采空后引起的巖層移動界限距南部、東部礦界較遠,因此礦山南部與東部評估范圍以礦區范圍為綜合確定,評估區范圍為礦區范圍加上北部一號開拓系統影響范圍和西部二依據《規范》附錄B評估區重要程度分級標準,按就上的原則,確定評估區第四系松散層孔隙含水層,閃長巖風化裂隙水含水層無穩定水位,富水性弱,奧礦區礦體最低賦存標高為1320m,位于巖溶水位之上,礦區地形陡峭,大氣降水少量滲透補給地下水外,預測礦坑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大部分形成地表徑般致密堅硬,厚度大,呈塊狀,巖石強度高,穩固性好,圍巖均為中等—堅硬巖塌陷和地裂縫等不良地質現象。探礦場地的開挖、平整,廢石、廢渣堆放等均對地形地貌景觀造成了破壞,破壞的土地類型分別為旱地、有林地、其他草地、采根據平常通鐵礦采礦許可證及“開發利用方案”部):坡向逆向相交,坡體巖性為豹皮狀灰巖夾泥質白云巖,巖體節理裂隙發育,中等-照片7-2-1WP01不穩定斜坡照片7-2-2WP01不穩定斜坡):照片7-2-3WP02不穩定斜坡照片7-2-4WP02不穩定斜坡礦區呈中山區侵蝕地貌,區內山嶺巍峨連綿,溝壑縱橫,地層切割強烈。區內有兩條較大沖溝:一為礦區南部的近東西向沖溝圪遼溝,向南東降低;二為礦區北中部西南-東北向的東道溝。礦區一、二、三號開拓系統位于東道溝支礦山近幾年一直處于探礦和基建階段,形成了六個探礦場地,探礦期間廢石廢石都已經填充和平整場地,現在三號探礦場地基建掘進有廢石,堆積在場地北東道溝整個上游溝谷匯水面積約為2.31km2,南高北低,溝谷呈“v”型,溝谷縱向坡度8°左右;溝谷兩側植被覆蓋率約60%左右,溝坡巖性為灰巖,松散層平均厚度1-5m;上游無長年性地表水體,上建有二號開拓系統工業場地,一號系統和三號系統工業場地位于東道溝支溝上游,場地匯水范圍小,且遠離溝谷區域,雨季排水通暢,根據現場調查,未發生圪遼溝上游溝谷匯水面積約為0.68km2,西高東低,溝谷呈“為大氣降水。溝谷上游北側山坡上建有四號開拓系統工業場地,場地遠離溝谷區域,高于溝谷區域20m以上,雨季排水通陷及泥石流地質災害均不發育,評估區地質災害影響程度“較輕”,面積為圖7-2-1地質災害影響程度現狀評估圖礦區內的主要含水層為閃長巖風化裂隙水含水層和石灰巖巖溶裂隙水含水礦體最低標高為1320m,礦體高于巖溶水位響。閃長巖風化裂隙水含水層和石灰巖巖溶裂隙水通過上下溝通的裂隙、井筒和根據各系統探礦巷道及開拓巷道調查,礦體旱季時平硐頂板及側壁一般呈潮濕狀態,雨季時呈浸水狀態,部分地段出現頂板滴水和側壁滲水,局部地段可見四號系統Ⅸ號、Ⅹ號礦體處于向斜(盆斜)部位,排水量相對較大,根據探礦巷道調查,四號開拓系統夏季巷道排水量達240~360m3/d,礦坑排水量較小,對含杏城鎮已經接入自來水管,杏城村、站道村使用的是自來水;趙城村有一奧120m3/d;礦方基建使用的是礦井處理水,生活水向趙城村拉水買水,能夠滿足需求。礦山未進行開采,一直處于探礦和基建階段,采礦活動對居民生活用水影響圖7-2-2含水層影響程度現狀評估圖評估區內無國家批準的人文景觀、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等。礦井為地下開采,采礦活動不存在剝離山體等工程活動,礦山開采對地形地貌景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采礦引發的地面變形(地裂縫、塌陷、崩塌、滑坡)在局部破壞原生地形地貌形態的同時,對景觀影響較明顯,如礦區整合前后至今,一直處于探礦階段,現狀條件下四個開拓系統共有6個石堆,原始山坡標高、形態、坡度發生改變,堆積物松散,植被被破壞,改變了照片7-2-5一號探礦場地現狀照片7-2-6二號探礦場地現狀照片7-2-7三號探礦場地現狀照片7-2-8四號探礦場地現狀照片7-29五號探礦場地現狀照片7-2-10六號探礦場地現狀照片7-2-112號豎井場地現狀照片7-2-122號南風井場地現狀圖7-2-3地形地貌影響程度現狀評估圖采礦活動主要表現為探礦場地、井口場地和礦區依據收集到的平順縣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評估區土地類型大部分為林地、表7-2-1采礦活動破壞土地類型及面積統計表單位:hm2一級類編碼地類名稱二級類編碼地類名稱小計探礦場地和井口場地礦區道路03林地031有林地0.410.020.44033其他林地0.150.1504草地043其他草地0.890.2420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03村莊0.400.40204采礦用地0.290.070.37合計0.342.48圖7-2-4土地資源影響程度現狀評估圖依據各單要素影響評估結果,按就上的原則,將評估區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表7-2-2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現狀評估分區表影響程度分級面積分布范圍代碼面積(hm2)區面積比例(%)確定因素地質災害含水層地形地貌景觀土地資源嚴重2.48探礦場地和工業場地A10.64地質災害影響程度較輕對含水層破壞與影響較輕對原生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嚴重采礦活動影響破壞林地和草地,對土地資源影響較輕礦區道路A20.340.10地質災害影響程度較輕較輕區330.52其他區域C1330.5299.26地質災害影響程度較輕對原生地形地貌景觀影響較輕圖7-2-5地質環境影響程度現狀綜合評估圖預測評估是在現狀評估的基礎上,根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和采礦地質環境條件特征,分析預測采礦活動可能引發或加劇、可能遭受的地質環境問題及其井封閉,場地不再使用,安排復墾;利用3號探礦場探礦豎井作為三號系統主豎井,投產后稱之為3號主豎井場地;利用4號探礦場主豎井作為三號系統地回風豎井,投產后稱之為3號回風豎井場地;利用5號探礦場地四號系統主豎井,投根據現場調查,礦山已有的六個探礦場地與2號系統主豎井和南風井場地周邊無高陡邊坡,場地已經平整完畢,基建期和開采期不會再進行改擴建,預測遭完整,弱風化,無塌落現象,斜坡穩定,預測發生崩塌地質災害可能性小,地質周邊地形坡度25-30°左右,布置有回風機房,斜坡高度約2m左右,斜坡坡度為擬建2號北回風豎井場地位于二號開拓系統北部山坡,豎井標高1612m坡體巖性為白云質灰巖,預測引發和遭受崩塌擬建4號北回風豎井場地位于四號開拓系統西北部山坡,豎井標高1618m,坡體巖性為角礫狀灰巖,預測引發和遭受崩塌擬建4號南回風豎井場地位于四號開拓系統南部山坡,豎井標高1643m,場綜上所述,預測評估區井口場地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可能性小,地質災害危本項目所選取土場位于3號主豎井場地西部,土壤質地為山地褐土,質地中二號開拓系統廢石場位于主豎井東側山溝內,廢石場最終堆積標高1三號開拓系統廢石場位于回風豎井南部的山溝內,廢石場最終堆積標高礦山廢石場內匯水面積很小,且巖石透水性渣壩,預測廢石場引發或加劇崩滑、泥石流地質災害危采空區誘發的地質災害主要表現為地裂縫和地面塌陷。礦山前期開采形成的采空區面積、體積均較小,但隨著礦山的生產運營,形成的采空區在不斷增大,雖然礦體圍巖力學性質好,頂板較穩定,但地下開采誘發的地面移動變形程度會逐步加大,在降水、振動、地震等誘發因下,在移動變形范圍的周邊地帶,隨著礦山礦體較厚,其中一號開拓系統開采I號礦體,I號礦體平均厚度4.09m,埋深在175-228m之間,Ⅵ號礦體平均厚度4.83m,根據礦體的產狀要素,礦體頂、底板圍巖的特性及類似礦井的生產實際,開發利用方案確定采礦巖石移動角為:上盤地表移動角為70°,下盤地表移動角為根據開發利用方案部分,礦山近期開采3號系統Ⅲ號礦體,據此圈定得礦山內土地類型主要包括旱地和林地,造成耕地減產甚至棄耕和林地損毀,威脅人數礦山服務期四個系統全部開采,地表最終陷落面積約為33.79hm2,其中,旱根據開發利用方案,本礦山的開拓系統、井口場地和村莊等區域地面建筑均建設在沉陷區外或者遠離沉陷區。預測遭受地面塌陷地裂縫地質災害危險性小,據平順縣氣象站資料統計(1957~2017年降水量資料),年平均降水量),),),表7-3-1可能發生泥石流的H24(D)、H1(D)、H1/6(D)的界限值表年均降水分區(mm)H24(D)(mm)H1(D)(mm)H1/6(D)(mm)代表地區(以當地統計結果為準)>120040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及云南西部、西藏東南部等省山區1200-8006020四川、貴州、云南東部和中部、陜西南部、山西東部、遼東、黑龍江、吉林、遼西、冀北部、西部等省山區800-500306陜西北部、甘肅、內蒙古、京郊、寧夏、山西、新疆部分、四川西北部、西藏等省山區<500255青海、新疆、西藏及甘肅、寧夏兩省的黃河以西地區574.3122.7762.625.77評估區R=K(H24/H24(D)+H1/H1(D)+H1/6/H1/6(D計算暴雨強度表7-3-2發生泥石流的暴雨強度判別表R<3.1安全雨情R≥3.1可能發生泥石流的雨情R=3.1~4.2R=4.2~10R>10發生機率<0.2發生機率0.2~0.8發生機率>0.8礦區呈中山區侵蝕地貌,區內山嶺巍峨連綿,溝壑縱橫,地層切割強烈。區內有兩條較大沖溝:一為礦區南部的近東西向沖溝圪遼溝,向南東降低;二為礦區北中部西南-東北向的東道溝。礦區一、二、三號開拓系統位于東道溝支標高+1612m,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標高為+1580m左右,南回風豎井標高+1642.37m,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標高為+1618m左右,場地及井口標高高于相應左右,場地及井口標高高于相應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礦山四號系統主豎井標高+1607m,北回風豎井井口標高+1618m各場地及井口都位于山坡上,標高遠高于相應井口附近最高洪水位,井口場東道溝整個上游溝谷匯水面積約為2.31km2,南高北低,溝谷呈“v”型,溝谷縱向坡度8°左右;溝谷兩側植被覆蓋率約60%左右,溝坡巖性為灰巖,松散層平上建有二號開拓系統工業場地,一號系統和三號系統工業場地位于東道溝支溝上圪遼溝上游溝谷匯水面積約為0.68km2,西高東低,溝谷呈“為大氣降水。溝谷上游北側山坡上建有四號開拓系統工業場地,場地遠離溝谷區),表7-3-3泥石流易發程度數量化綜合評判等級標準表是與非的判別界線值劃分易發程度等級的界線值等級標準得分N的范圍等級標準得分N的范圍自判是44—130極易發輕度易發44-86非15—43不易發溝谷物源較少,預測評估區各井口場地遭受泥石流地質災害威脅的可能性小,地圖7-3-1溝谷泥石流匯水范圍示意圖表7-3-4工業場地所在溝谷泥石流易發程度數量化評分表序號評分要素東道溝圪遼溝溝谷要素得分溝谷要素得分1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為活動的)發育程度無崩塌、滑坡、沖溝1沖溝12泥砂沿程補給長度比(%)<10%1<10%13溝口泥石流堆積活動程度主河無河形變化,主流不偏1主河無河形變化,主流不偏14主溝縱坡(%o)995區域構造影響程度相對穩定區,有小斷層5相對穩定區,有小斷層56流域植被覆蓋率(%)>60%1>60%17河流近期一次變幅0.2m10.2m18巖性影響硬巖1硬巖19沿溝松散物貯量(104m3/km2)44溝岸山坡坡度(0o)29°521°4產沙區溝槽橫斷面V形5U型谷4產沙區松散物平均厚度33流域面積(km2)2.3150.685相對高差(m)100-300m2100-300m2河溝堵塞程度輕微2輕微2綜合評分4644響程度較輕,礦山近期開采沉陷區地裂縫、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影響程度較嚴重,響程度較輕,礦山服務期四個開拓系統沉陷區地裂縫、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影響程圖7-3-2礦山近期地質災害影響程度預測評估圖圖7-3-3礦山服務期地質災害影響程度預測評估圖礦區內的含水層主要為閃長巖裂隙水含水層和石灰巖巖溶裂隙水含水層,主高位于巖溶水位標高之上。礦層采空后開采不會對巖溶水帶來影響,礦體上閃長巖風化裂隙帶水和灰巖巖溶裂隙水將被破壞,導致含水層水量漏失,水位下降;礦山開采后采動影響范圍內有可能出現地面裂縫,這些地面裂縫及采空區周圍發育的導水裂隙帶會破壞上部含水層的結構,導致上部含水層中的地下水向采空區流動,造成上部含水層的局部水位下降或疏干,對上部含水層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根據開發利用部分預測,礦山開采背斜中的礦體時一般涌水量為60m3/d、最杏城鎮已經接入自來水管,杏城村、站道村使用的是自來水;趙城村有一奧120m3/d;礦方基建使用的是礦井處理水,生活水向趙城村拉水買水,能夠滿足需求。開采變形區域主要位于山區且地形地勢較高,含水層局部水位的下降不會影綜上所述,對照《規范》附錄E,采礦活動綜上所述,對照《規范》附錄E,采礦活動重區”和“較輕區”,其中較嚴重區分布于礦山服務期開采影響區域,面積為圖7-3-4礦山近期含水層影響程度預測評估圖圖7-3-5礦山服務期含水層影響程度預測評估圖評估區內無國家批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