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語文知識點整理賞析2023_第1頁
人教版高二語文知識點整理賞析2023_第2頁
人教版高二語文知識點整理賞析2023_第3頁
人教版高二語文知識點整理賞析2023_第4頁
人教版高二語文知識點整理賞析202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高二語文知識點整理賞析2023人教版高二語文知識點整理1表示某種語氣的固定句式。虛詞的語法作用最常見的就是表明語氣,一般來說,虛詞的連用或關聯使用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語氣的加強,因而,表示某種語氣是固定句式的常見形式。1.表判斷語氣。常見的有“無以”“所以”或“者…也”等。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②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李密《陳情表》“無以”相當于“沒有用來…的辦法”。③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所以”相當于“是用來…的”。④亞父者,范增也。——司馬遷《鴻門宴》

⑤非我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韓愈《師說》

“者…也”表判斷是常見的,還有“者也”連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贅述。2.表疑問語氣。表疑問語氣的固定句式比較多,常見的有“如何”“何如”“若何”“奈何”“何也”“何為”或“如…何”“如之…何”等

①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李商隱《馬嵬》

“如何”相當于“為什么”。②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何如”相當于“怎么樣呢”。③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司馬遷《鴻門宴》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金,邑萬家,將奈何?——《戰國策·荊軻刺秦王》“奈何”相當于“怎么樣”。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賈誼《過秦論》“何也”相當于“為什么呢”。⑤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蘇軾《赤壁賦》“何為”是賓語前置句式,也就是“為何”,相當于“為什么…”。3.表反問語氣。往往由疑問詞和語氣詞兩部分構成,一般為前面是疑問代詞,最后是語氣助詞。常見的有“何…為”“奚以…為”“何…之有”“不亦…乎”“安…哉”“庸…乎”等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

“何…為”相當于“何必…呢”。②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班固《蘇武傳》

“何以汝為見”即“何以見汝為”,“何…為”相當于“…干什么呢”。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萬里而南為?——莊周《逍遙游》

“奚以…為”相當于“哪里用得著…呢”。④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韓愈《師說》“庸…乎”相當于“哪里…呢”。⑤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韓愈《師說》“其…乎”相當于“難道…嗎”。⑥夫晉,何厭之有?——《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何…之有”相當于“有…呢”。通常用在疑問句賓語前置句中。高中常見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二)

4.表感嘆語氣。常見的有“何其”“焉哉”等。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詩經·氓》

“焉哉”相當于“吧”。②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歐陽修《伶官傳序》

“何其”應用比較廣泛,像“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等,相當于“是那樣的…”,目前課文中未見此例。5.表強調語氣。常見的有“已矣”“而已”“而已矣”“焉耳矣”等,用在句末,都相當于“…罷了”。①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莊周《逍遙游》

②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師說》

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莊周《逍遙游》

④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人教版高二語文知識點整理2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率: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賂者以賂者喪(因為)

3、蓋: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因為)

4、固:固不在戰矣(當然)

5、舉:舉以予人(拿)

6、然則: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確定,斷定)

8、固:至于_,理固宜然(本來)

9、得:此言得之(對)

10、遷:終繼五國遷滅(改變)

11、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結交)

12、既: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已經)

13、以、為、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用,作為,招致)14、再:后秦擊趙者再(兩次)

15、洎、以:洎牧以讒誅(及,等到;因為)

16、誠: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

17、向使: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假如)

18、數、理: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天數,命運)19、為、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茍、從: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隨)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無厭(通饜,滿足)

3、當與秦相較(通倘,如果)三、一詞多義

1、非:

①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不是)

②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不對)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沒)

④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有人)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有時)

③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人)

④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或許)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確)

③誠不得已(辦法)

④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須,應該)

4、相:

①當與秦相較(指對方)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對方)

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相國)

5、勢:

①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氣勢)

②其勢弱于秦(形勢)

③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態勢)

四、詞類活用1、事:以地事秦(名作動,侍奉)

2、義:義不賂秦(名作動,行正義)

3、事、禮: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名作動,侍奉;禮遇)4、日、月:日削月割(名作狀,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5、卻:李牧連卻之(動詞使動,使退卻)

五、古今異義的詞

1、其實:①古義:他實際上。②今義:副詞,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2、祖父:①古義:祖輩父輩。②今義:爺爺。3、至于:①古義:以致,以至于。②今義:表示另提一事。4、智力:①古義:智謀,力量。②今義:指人理解并解決問題的能力。5、可以:①古義:可以憑借。②今義:表示可能、能夠或許可。6、故事:①古義:舊事,前例。②今義:用來講述的真實或虛構的事。六、句式

1、舉(之)以予人(省略句)

2、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斷句)

3、趙嘗五戰于秦(介賓結構后置)

4、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被動句)

七、難句翻譯

1、六國互喪,率賂秦耶?譯:六國彼此都滅亡,全都是(因為)_秦國嗎?2、不賂者以賂者喪。譯:沒有_秦國的國家因為_秦國的國家而滅亡。3、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譯:送給他越多,侵犯他們就越厲害。4、至于_,理固宜然。譯:以致六國終于滅亡,從道理上說本來應該這樣。5、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譯:等到燕太子丹用荊卿作為計策,才招致禍患。6、洎牧以讒誅。譯:等到李牧因為受誣陷而被殺。7、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

譯:那么勝敗存亡的命運。8、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譯:但被秦人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9、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譯: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別人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呀!人教版高二語文知識點整理3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慶奉節東白帝山上。東漢初年公孫述所筑,公孫述自號白帝,故名城為“白帝城”。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傳說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3琵琶行,行,古詩的一種體裁。4元和十年,元和,唐憲宗的年號。5左遷,貶官,降職。白居易任諫官時,因為屢次上書批評朝政,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江州司馬。6司馬,州刺史的副職,當時實際上是有職無權了。7京都聲,唐代京長安城流行的樂曲聲調。8賈人,商人。9出官,(京官)外調。10管弦,指音樂。管,簫笛之類的管樂。弦,琴瑟或琵琶之類的弦樂。11教坊,唐代官辦管領音樂雜技、教練歌舞的機關。12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貴人家的子弟。五陵漢代五個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13青衫,黑色單衣,唐代官職低的服色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馬青衫”形容悲傷凄切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