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生物二輪練習單元測試種群特征其數量變化_第1頁
2019高三生物二輪練習單元測試種群特征其數量變化_第2頁
2019高三生物二輪練習單元測試種群特征其數量變化_第3頁
2019高三生物二輪練習單元測試種群特征其數量變化_第4頁
2019高三生物二輪練習單元測試種群特征其數量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高三生物二輪練習單元測試:種群的特色及其數量變化(2)2019高三生物二輪練習單元測試:種群的特色及其數量變化(2)7/72019高三生物二輪練習單元測試:種群的特色及其數量變化(2)2019高三生物二輪練習單元測試:種群的特色及其數量變化(2)【一】選擇題此題12小題,每題5分,共60分1、以下關于種群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內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個種群池塘中全部的魚是一個種群稻田中全部的三化螟是一個種群種群密度的決定因素是年齡組成、性別比率決定種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A、B、C、D、2、下面是在生物學研究過程中常用的檢查方法,其中錯誤的選項是A、用樣方

2、法檢查某植物的密度B、用標志重捕法檢查人口的密度C、用取樣器取樣法檢查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D、顯微計數板實質上就是微型的樣方,常用于檢查微生物的數量3、以下圖為種群數量增加曲線,相關表達不正確的選項是A、改進空間和資源條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種群增加率逐漸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變化過程中,其天敵捕食成功率將會增加D、曲線Y說明自然狀態下種群無法實現最大增加率4、某島嶼引入外來物種野兔,研究人員檢查了30年間野兔種群數量的變化,并據此繪制了值變化曲線。以下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第B、第C、第D、第1年至第5年間野兔種群數量保持相對牢固5年起野兔種群數量開始下降15年至第20年間野兔種

3、群數量呈“J”型增加20年至第30年間野兔種群數量增加率為05、某種群的年齡組成如甲圖所示,增加曲線如乙圖所示。以下相關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甲圖的年齡組成是增加型,在t2時期很可能屬于這種年齡組成B、甲圖的年齡組成是牢固型,在t2時期很可能屬于這種年齡組成C、甲圖的年齡組成是增加型,在t1時期很可能屬于這種年齡組成D、甲圖的年齡組成是牢固型,在t1時期很可能屬于這種年齡組成6、對某地區新引入的一種鳥的種群增加速率增加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時間17年的檢查研究,獲得的數據以下表。以下對該鳥種群描述正確的選項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加速率0.661.542.813.672.9

4、41.650.03A、種群的年齡結構是牢固型B、種群的數量呈“J”型增加C、種群密度是限制種群增加的因素之一D、第34年中種內斗爭最激烈7、科研人員對某海洋食用生物進行研究,得出了與種群密度相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線圖,請據圖判斷,以下說法中錯誤的選項是A、D點表示種群密度最大B、B點表示種群的增加率最大C、從B點到D點,種內斗爭加劇D、D點進行捕撈最有利于該種群的連續生計8、為研究酵母菌種群密度的動向變化,某同學用1000mL的錐形瓶作為培養容器,棉塞封口,裝入200mL培養液,接種酵母菌后在合適條件下培養,培養過程中A、用血球計數板計數,不同樣時間取樣后顯微鏡視野中酵母菌細胞數量不斷增

5、加B、一段時間內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加C、氧氣的耗資量等于二氧化碳的產生量D、可直接從靜置的培養瓶中取出培養原液稀釋后進行計數9、如圖表示在一個池塘中當魚的密度上升時,魚產量、個體生長量、食品量和覓食耗能量的變化曲線。其中能代表魚個體生長量和魚產量的曲線是A、1和3B、2和4C、1和210、以下檢查活動或實驗中,實驗所獲得數值與實質數值對照,可能偏大的是D、2和3A、標志重捕法凋查池塘中鯉魚的種群密度時,部分鯉魚身上的標志物零散B、研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時,從試管上層吸出培養液汁數且沒有震蕩試管C、檢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沒有打開電燈D、樣方法檢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時,不統

6、計正幸好樣方線上的個體11、以下圖為某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K1為長遠處于相對穩態時該種群數量達到環境條件贊同的最大值,b點由于某種因素的改變,最大值由K1變成K2。以致K1變成K2的原因最不能能的是A、該種群遷入了大量同種個體B、該種群的天敵大量遷出C、該種群的生物發生了基因突變D、該地區引入了新物種12、種群是生態研究的一個重要單位,相關種群的正確表達是A、種群是指一個生態系統中同種生物全部成熟個體的總和B、一個呈“S”型增加種群中,種群增加率在各階段是不同樣的C、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量比率適中,這樣的種群正處于發展階段D、合理密植農作物時,其數量能夠大于最大值即K值【二】非選擇題共40分

7、13、10分檢查某草原田鼠數量時,在1公頃的檢查區內,放置100個捕鼠籠,一夜間捕獲鼠32只,將捕捉的田鼠經標志后在原地釋放。數今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鼠籠,此次共捕捉36只,其中有前一次標志過的個體4只。請回答以下問題:1假設該地區田鼠種群個體總數為N,那么N_只。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就很難再次被捕捉,因此上述計算所得的種群個體總數可能會比實質值偏_。3某生態學家以“保護和利用草原生態系統”為課題,對草原進行了一項專題研究,并圖一中增加率最快的是的_點,CD段表示鼠群數量不再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滅鼠時除了捕殺老鼠,使其數量減少,同時還應該。圖二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最大放牧量不

8、應該高出點,若是長遠高出C點將會造成。14、12分20世紀30年代傳入我國的雙子葉植物三裂葉豚草擁有極強的抗寒、再生能力,短時間內能大量瘋長。其花粉中的水溶性蛋白與人接觸后迅速釋放,引起過敏性變態反應,是人類健康和作物生產的危險性雜草。為減少危害,某大學對某豚草種群進行研究,并采用紫穗槐、沙棘、草地早熟禾等經濟植物作為取代植物建立豚草取代控制示范區,示范區建成后三裂葉豚草的生物量由每平方米30kg降到0.2kg,這些取代植物帶來了多方面的經濟效益。右圖為研究過程中繪制的“種群生長”坐標曲線、請回答以下相關問題:1在取代控制示范區內,由最初的豚草等草本植物階段過渡到紫穗槐、沙棘等森林階段,這種現

9、象在生態學上稱為。2傳入我國的三裂葉豚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后,短時間內能大量瘋長,其種群數量的變化,可用圖中的曲線表示。檢查某地區中三裂葉豚草的種群數量常采用法。3假設曲線II表示取代控制示范區內的豚草種群生長曲線,那么對應種群增加率最高的點是,說明朝替植物發揮明顯生態作用的線段是。4假設曲線II的oc段表示紫穗槐的種群生長曲線,假設要合時砍伐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應保證砍伐后的數量為。5相關于示范區建成前,示范區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牢固性更。15、8分以下圖表示在錐形瓶中用不同樣方式培養酵母菌時的種群增加曲線。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1圖中曲線是空白比較組,其他曲線分別代表每24h、12h、3h換一

10、次培養液以及不換培養液但保持pH恒定4種不同樣情況下酵母菌種群增加曲線,它們依次是_填曲線標號。2該圖說明:更換營養液的周期越長,種群增加率_。3造成曲線的K值較小的原因有_。4在保持培養液的更換頻率不變的情況下,曲線將變成_型曲線,其原因是_。16、10分某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采用了兩種形態和習慣上很湊近的原生動物進行以下實驗,各取10個原生動物A和B,以同一種桿菌為飼料,分別放在同樣容積的容器中單獨培養,種群數量隨時間變化情況以下表單位:個。天數動物246810121416A1560808180828180B1235506061626062請解析數據,回答以下問題:1原生動物A單獨培養6天后

11、,種群數量趨于牢固,生態學上稱此數量為_。2由實驗數據能夠看出,單獨培養時,A、B種群增加都屬于_型增加。3若是將原生動物A和B放在同一個容器中混雜培養,能夠生計下來的是_,判斷的原因是_。但達到牢固狀態時,種群數量比單獨培養時要_。4有人提出一種見解:混雜培養時,生計下來的生物產生了殺死另一種生物的物質。請你設計一個實驗,以證明其見解可否正確,你的實驗思路是_。【參照答案】【一】1、D種群是同一物種的全部個體在同一地區內的會集,而中的全部牛、中的所有的魚不用然屬于同一物種,種群密度是受其他種群特色限制的,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而年齡組成和性別比率經過影響出生率和死

12、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2、B檢查方法分為寬泛檢查和取樣檢查等種類。寬泛檢查是對某一范圍內全部被研究的對象無一遺漏地進行全面的檢查,簡稱“普查”,如人口普查。取樣檢查是從被檢查的整體全部單位中抽取一部分單位樣本來進行檢查,并以樣本特色值來計算整體特色值的一種調查方法,如標志重捕法、樣方法。3、B曲線含義很明確,要點是選項的解析。做題需要的知識點:K值的含義、兩曲線走勢的原因。BC段誠然種群增加率逐漸下降,但是,種群的數量仍在不斷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4、D而此題的要點是明確的含義:等于1說明種群數當前后年份沒有發生變化;大于1說明種群數量在增加;小于1說明種群數量在減少。由圖示可知,值

13、為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增加率1,值越大,種群增加率越大,第20年至第30年間,值為1,野兔種群數量增加率為0;第1年至第5年間,值大于1,野兔種群數量逐年遞加,第5年起,值減小但仍大于0,增加率下降,野兔種群數量增加幅度減小,但不會下降;種群增加的“J”型曲線增加率不變,第15年至第20年間野兔種群增加率先增加后減小,呈“S”型增加。5、C甲圖幼年個體明顯多于老年個體,種群數量表現增加趨勢,乙圖中在t0t2時期種群數量均在增加,t2后期表現牢固趨勢。6、C第14年種群數量增加速率不斷增大,種群數量增加得越來越快;第4年時種群數量增加速率最大,此時種群數量增加最快;第57年種群數

14、量增加速率誠然逐漸減小,種群數量增加得越來越慢,但仍舊在增加。由此可判斷,17年內,鳥的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種群的年齡組成為增加型,且數量呈“S”型增加但未達到K值;第4年時該種群數量為等于K/2,第7年時該種群數量還沒有達到K值環境容納量;此時種內斗爭最激烈,種群數量增加速率最慢,其中種群密度是限制種群增加的因素之一。7、D出生率和死亡率影響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交點說明出生率與死亡率達到動向平衡,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值K值,若是死亡率連續增加,種群密度將會下降。B點時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出生率遠遠大于死亡率,種群增加率最大。B點到D點,由于種群密度增加,種內斗爭也隨之加劇。漁業上

15、,有利于種群連續增加的時期是種群數量達到K/2時,而不是K時。8、B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因此在生活過程中,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因此氧氣的耗資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產生量。一段時間內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加。用血球計數板計數,同樣時間取樣才能說明問題。應該振蕩混雜均勻后取出培養原液稀釋后進行計數而不是從靜置的培養瓶中取樣。9、A當一個池塘中魚的密度上升時,資源相對變得短缺,種內斗爭加劇,故個體生長量和魚產量的變化趨勢如1和3所示。10、A標志重捕法檢查種群密度時,鯉魚身上標志物零散會以致第二次捕捉到的標志個體減少,故依照公式標志比率不變,因此求得的該種群生物總數變大;研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時,從試管上層吸出培養液汁數且沒有震蕩試管會以致酵母菌沉在試管底部的個體被忽略,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比實質結果偏小;檢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時,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沒有開燈會以致捕捉到的動物種類減少,最后使實質結果偏小;用樣方法求蒲公英的種群密度時,不統計樣方線上的個體數,以致統計的個體數減少,種群密度比實質結果偏小。11、A由曲線可知,b點后種群的K值增大,其原因可能是環境阻力減小如天敵大量遷出或生計能力增大如發生了基因突變或引進新物種影響了種間關系,但遷入大量同種的個體不會增加生物的K值。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