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專題復習_第1頁
桃花源記專題復習_第2頁
桃花源記專題復習_第3頁
桃花源記專題復習_第4頁
桃花源記專題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桃花源記專項練習一基礎知識(一)、作者、作品:淵明,東晉文學家。 選自淵明集。我們學過 歸園田居 、飲酒。(二)、文本感悟:1本文中心:作者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描繪了出了一幅沒有剝削、壓迫、 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生活圖景,以此寄托作者的社會理想。在客觀上,本文也 反映了當時人民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愿望。2本文線索及段意:以武陵漁人進入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按照發現桃林(開端)一一進入 桃林(發展)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順序(結局、尾聲),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 1)寫漁人發現桃花林的經過和沿途所見的綺麗景色。第二部分( 2-3)寫桃源中寧靜美好的生活環境和淳樸的社會風

2、尚。2、描寫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圖景。3、寫桃花源中的社會風尚。第三部分: ( 4-5 )寫漁人出山以后的事情,是故事的結局和尾聲。4、寫太守派人隨漁人尋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復可得。5、寫桃花源無法尋找。 “世外桃源“一語,已成為中國人民天上人間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由于這種理想境界是 一種不可實現的空想,現在也用來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的地方。(三)理解填空:文中是什么吸引漁人 欲窮其林 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 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境的安寧的句子 衣著,悉如外人。黃發

3、垂髫 , 并怡然自樂。文中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黃發垂髻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 并怡然自樂。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b.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 樸。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 漢,無論晉。本文虛構了一個理想的社會,從總體上描繪了這一世外桃源生活圖景的是: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

4、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出自本文有些成語一直沿用至今,請寫出來:世外桃源;落英繽紛;豁然開朗;老死不相往來;怡然自樂;雞犬相聞;無人問津。(11)各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四段的大意:發現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找桃花源(12)文中作者理想的社會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13)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 果,尋病終。(14)桃花源記中寫桃源美景的是: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15)描寫桃源美好,和平,恬靜的生活環境的是:土地

5、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16)描寫桃源人自述“與世隔絕”的原因:自云先世避時亂,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隔絕。二、閱讀理解見漁人,“不足為外(一 )閱讀(13分)林盡水源,并怡然自樂。人道也!” TOC o 1-5 h z 1、 從選段中理出“漁人”的行蹤,在空格處填入短語。(2分)發現桃花源一一()一一()2、 在選段中找出與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詞。(2分)悉如外人()便要還家()3、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晉。譯文:4、 第一段中表現桃花源優美環境 的句子是, , ;表現村中人快樂生活的句子是。(

6、4分)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分)6、桃花源中的人們為什么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談談你的理解。(二)、閱讀:晉太兀中, 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1、解釋下列各句子中畫線的多義詞的含義(3分)處處志之()()尋向所志()()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7、總結課文的成語,寫出來(不少于4個),越多越好。屋舍儼然并怡然自樂)2、翻譯下列句子(2分)(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譯:(2)自云先世避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譯: TOC o 1-5 h z 3、 分辨文中“交通”、“妻子”“絕境”等詞語古今意義的不同(3分)父通(古:今:)妻子(古:今:)絕

7、 境 (古:今:)4、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我們應當怎樣看待他的這一理想? (3分)5、從文中可看出淵明的個性,請你積累兩句詩來表現他的人生態度。6、桃花源記中的一些詞句在今天成了具有固定意義的成語,請說出劃線詞語的意思。(1)我渴望那種簡單的男耕女織的古老生活,渴望那種不問世事的悠閑安逸,渴望那么 一個地方,會是我的世外桃源。(2) 一個人在遇到不如意的時候,要學會自我調節。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兩面性,發生 后,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想想,你或許就會豁然開朗。7、請簡要概括桃花源人的性格特點以及桃花源的生活特點。8、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在,這在文中也有暗示,請找出相應的一處語句

8、。9、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寧靜自由、和諧幸 福的理想社會。這與我國現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藍圖在本質上是否相同?請簡 述理由。(三)比較閱讀游村與桃花源記游村 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1、詩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意是 現在人們用來比喻2、 游村中表現人們熱情好客的詩句是 桃花源記中表現人們熱情好客的詩句是 。3、語句理解:“拄杖無時夜叩門”的含義是: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4、桃花源記中為我們描繪了桃花源中的生活圖景,請你

9、把它與和諧社會和目前要建 設的新農村做一比較。三、中考( 2004 )見漁人,乃大驚, 不足為外人道也。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A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B .遂與外人間隔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C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D .停數日,辭去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聽了漁人的話后,雖“嘆惋”但仍想繼續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話是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晉。譯:( 07 市,15 分)林盡水源,“不足為外人道也。”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詞的的含義。(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悉

10、如外人(3)余人各復延至其家2.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 .仿佛若有光B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D .乃不知有漢,無論、晉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譯文:(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譯文:4“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表現了桃花源中人們 的特點;他們在送漁人離開時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因為5世外桃源寄托了淵明怎樣的社會理想?答:(2008省金昌市)晉太元中,后遂無問津者。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譯文:(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晉

11、。譯文:2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4分)答:3 .用原文語句作答:(3分)(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仍想繼續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為什么不 愿離開?( 3分)答:5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 TOC o 1-5 h z 在。那么,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分)答:(四) (2008省)閱讀下文“晉太元中,后遂無問津者。”,回答問題。 本文作者淵明是東晉時期著名詩人,是他的著名

12、詩作之一。(1分)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1)阡陌交通()(2)便要還家()3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的詩句,文中哪句話與其表達 的意思相近? ( 2分)答:4作者生活的時代,賦役繁重,戰亂紛起,但文中描繪的卻是另外一番圖景,這寄寓了 他什么樣的愿望? (2分)答:5本文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簡練的文字寫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將桃花林的美景描繪出來。(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3分)(五)( 2008市)甲見漁人,乃大驚,皆嘆惋。乙房玄齡奏:“閱府庫甲兵,遠勝隋世。”上曰:“甲兵武備,誠不可缺;然 煬帝甲兵豈不足邪! 卒亡天下

13、。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選自資治通鑒)注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閱:查看。上:指唐太宗。煬帝:指隋煬帝。乂( yi ):安定。1 用自己的語言回答:甲文村中人來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2分)2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 便要還家 來此絕境(3) 誠不可缺 下絕境:(4 分 )要:誠:卒:(2) 率妻子邑人(4) 卒亡天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 乃不知有漢,無論晉。譯文:(2) 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譯文:4甲乙兩文都傳達著使百姓安居樂業的愿望。如何實現這一愿望呢?選一個角度具體說

14、說你從古文學習中獲得的啟示。 (3 分 )幫幫你可回憶治水必躬親、 捕蛇者說、 樓記、 鄒忌諷齊王納諫、 涉 世家等文章容。答:(六)( 08 非課改)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甲】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停數日,辭去。(節選自淵明桃花源記) 【乙】負者歌于途,太守醉也。(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3 分)( 1)悉如外人悉:( 2)無論晉無論:( 3 )臨溪而漁漁:2翻譯下面句子。( 4 分)( 1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譯文:( 2)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譯文:3根據選段容,在下面的空格處填入適當的成語。(4 分)欲脫塵網,淵明志寄口口; ,歐陽修情醉滁西瑯琊。

15、4【甲】【乙】兩段文字都描寫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請說說它們所表現的生活有哪些共 同之處。( 4 分)答:(七)( 08) (甲) 閱讀桃花源記,回答問題。(10 分)1桃花源記的作者是( 朝代 ) 著名詩人。 (1 分)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 分 )芳草鮮美 (便扶向路 ()屋舍儼然 () 尋病終 ( )3成語皆言簡意賅,許多成語都語出有典,如成語,就是濃縮本文的故事而來,意思 是。(2 分 )4留白,是繪畫藝術的一種手法,文學創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你認為本文何處運用了這種手法,試簡要分析。(2 分 ) ?(3答: 5漁人偶遇桃源,“處處志之”,最終卻

16、“不復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分) 答:(八) .(08黔東南課改)閱讀選段,林盡水源,“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 (2 分 )(1) 屋舍儼然: (2) 便要還 家: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6 分 )(1)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譯文:(2)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譯文:(九) ( 08 )閱讀林盡水源,“不足為外人道也。”哪兩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 4 分)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不足為外人道也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出師表)遂與外人間隔又間令吳

17、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涉世家) 答 和下面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項不正確?( 2 分)此人一一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聞,(漁人)皆嘆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馬)也。(馬說)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劌論戰)旦日, 客從外來, (鄒忌) 與(客) 坐談。(鄒忌諷齊王納諫 )答用現代漢語翻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2 分)答:“黃發垂髫” 分別指代什么人? “黃發垂髫, 并怡然自樂” 展現出一幅怎樣的生活圖景? ( 2 分)答:淵明的“世外桃源”其實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詩人心中的“桃花 TOC o 1-5 h z 源”,古今文人描寫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

18、同的用意?(2 分)答:(十).(08非課改)林盡水源,“不足為外人道也!”1從選段中理出“漁人”的行蹤,在空格處填入短語。(2 分)發現桃花源()()2在選段中找出與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詞。(2 分)悉如外人()便要還家()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 分)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晉。譯文:4第一段中表現桃花源優美環境的句子08)林盡水源,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句子是。( 4 分)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現村中人快樂生活的2 分)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 (4 分 )(1) 屋舍儼然:(2) 雞犬相聞:(3)咸來問訊:(4) 皆嘆惋:2下列各組

19、句子中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 分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問今是何世不復出焉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則無敵國外患者D.設酒殺雞作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兩個句子。(4 分 ) (1) 乃不知有漢,無論晉。譯文:(2) 不足為外人道也。譯文:下列詩 (文)名句所表達的人生追求與本文明顯不同的一項是(2 分) 【】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軾記承天寺夜游)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白行路難)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游游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淵明飲酒) (2 分 )B.問/今是何世D.后遂無

20、問/津者) (2 分 ) )B .阡陌交通(互相通達)D .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2 分)(十二).( 09 市)下列語句中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武陵人/捕魚為業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遂與外人間隔(隔斷,隔絕)C.乃不知有漢(副詞,竟,竟然)下面對所選文段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本文第一段著眼于“異”字,為下文描寫更令人驚異的桃花源作了鋪墊。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是寫桃花源人們的生活環境還是寫人物的交談, 都有一些生動可感的細節,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文中真實地描繪了桃花源中人們的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了一個人人勞作、生活

21、安定、 風氣淳樸的現實社會。這篇文章記敘層次清楚,一環套一環,一氣呵成,結構非常嚴謹。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 分 )( 1)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譯文:(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譯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寫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 分)答:(十三) . ( 09省)( 8 分)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3 分)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譯文:根據本文容,恰當選用文中的四字短語填空。( 2 分)武陵漁人“忘路之遠近”,發現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口口口口”。進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口 ”。離開桃花源時,他“口”,但再來尋找時還是“口口口口”。3.

22、從第段對桃花源的描寫可以看出,桃花源讓作者向往的是:(1); ( 2);( 3)。( 3 分)【參考答案】二(一) 1 訪問(進入)桃花源 離開桃花源 2(1)咸(皆)( 2)延 3(他 們)問起現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和晉了。4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5 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平社會的向往之情。 6. 示例:不希望外人破壞桃花源的寧靜祥和。7 、世外桃源 落英繽紛 豁然開朗怡然自樂(得)無人問津(二)1、標記/作標記;的樣子 /愉快;于是 /竟然。 2、略3 、交錯相通 /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妻子和兒女/僅只妻子;與世隔絕的地

23、方 /沒有出路的境地。4 、作者在本文中為人們描繪了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平等,大家各盡所能參加勞動、幸福、愉快 的理想生活。 作者的這一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 客觀上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和剝 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帶有一定的消極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是不 可能實現的。 5、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6、比喻一種空想的、與世隔絕、脫離現實的幻想境界,現在已成為中國人民天上人間理想境界的代名詞。(2)一下子徹底地明白了某個道理。 7、性格特點:熱情好客、淳樸自得、與世無爭生活:自由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 8、忽逢桃花林(或漁人甚異之、尋向所志,遂迷,

24、不復得路) 9、不相同。淵明虛構了一個沒有君主統治,沒有剝削壓迫的原是農耕社會,這在當時的 階級社會中只是一種幻想,是根本無法實現的;而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宏偉藍圖,是黨和 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這個宏偉藍圖已經變成現實。(三)1、形容所去之地處于深山,路難行,彎彎曲曲,忽明忽暗。事物發展似乎到了盡頭,無法進展時 突然出現了新的轉機。 2、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 1)寫出村人的和諧、淳樸、善良、不設防和詩人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和羨慕。(2)給故事結尾一個巧妙的收場,暗示了桃花源并不存在。 4、桃花源中的和諧美

25、好生活,都是我們要借鑒的,但這畢竟是農耕時代生產落后 時的美好,我們的和諧新農村是現代化的,是建立在物質豐富、文化發達的基礎上的。三(一) 1、D 2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3、(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 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晉了。(二).1.( 3分)(1 )類(2)全,都(3)邀請(每詞1分)( 2分)A (古義;E交錯相通:c與世隔絕的地 方;D不用說,更不用說今 義略) 3. (4 分). (1 分)老人和孩干們個個都安閑快樂,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 悅之情 .顯得心滿意 足 。(“黃發垂髻 ”1分 ,“怡然自樂”1分) (2 )漁人把自已 聽到的事一詳細地告訴了他

26、們。 或 :這個人為( 他 們)詳細 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 的事。(“具言”與“所聞” 各 1 分, 其中“ 所聞 ” 譯成“ 知道的”或“見聞的” 都得 1 分 ) 4. (2 分)熱情好客;他們害怕世人來破壞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寧的生活 (意合即可 5. (4 分)表達了作者對和平(沒 有 戰 亂)的向往 , 對平等和諧自足的 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合即可。 “和平”與“平等和諧自足 ”兩點每點各2 分 )(三).1.( 1)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2)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晉 兩朝了。 2.第一問:漁人的

27、行蹤。第二問:逢桃林、訪桃源、尋桃源。3.( 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2)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3)避時亂 4 .第一問:不足為外人道也。第二問:(1)源中生活安寧,( 2)能安居樂業,( 3)和睦相處。 5.表達詩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 有戰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和諧生活環境。(四).(甲)(10 分)1 .飲酒(歸園田居)( 1 分,只要是淵明著名詩作即可) ( 1)交錯相通(互相通達)(2)通“邀”,邀請(共 2分,每小題 1 分) 自云先世避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2 分,抄寫全句也可) 圍繞“沒有剝削壓

28、迫,沒有戰亂,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 分) 圍繞第一段中描寫桃花林景色的語句,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即可。(共 3分, 結合作品容 1 分,修辭手法 1 分,語言生動形象 1 分)(乙)( 5 分) 6 .告訴( 1 分) 7.圍繞“屋漏,日曬雨淋,讀書自若”或“家人埋怨環 境艱苦,讀書自若”回答皆可。( 2 分) 8.結合淵明品行高潔、安貧樂道和他的詩文流 傳千古、影響深遠,圍繞“讀書人若無高潔品格,一定不會寫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 2 分,理解 1 分,結合淵明其人及作品 1 分)(五).1 .桃花源中人說自從祖先為了躲避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就再

29、沒有從這里出去。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 ( 1)同“邀”,邀請(2 )與外界隔絕的地方(3 )確實 (4 )終于( 1)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必說朝和晉朝了。( 2)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這是我的武器裝備(或盔甲兵器)。示例 1 :我認為關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捕蛇者說中氏等人的悲慘遭遇說 明了“苛政猛于虎”。減輕賦稅,關注民生,這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的關鍵。示例 2:我覺得為官者親歷親為、廉政愛民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治水必躬親一文中 海瑞在治理水患時親臨現場,風雨無阻,不苛扣百姓錢糧,像他這樣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 姓。(六).1.( 3分)(1)“全”或“都” (2)“不要

30、說”或“更不必說” (3)釣魚(每小題1分)2.( 4分)(1)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2)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每小題2分)( 4分)世外桃源與民同樂(各 2分)4.( 4分)共同之處:人民生活安逸。民 風淳樸。人與人和樂相處。(答出兩點就得滿分,意思對即可)(七).1 .晉代(東晉).淵明鮮艷美麗整齊的樣子沿、順著隨即,不久3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脫離現實的美好場所或境地。或環境幽美的地方。 只要所選之句為讀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并能對此句作簡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具言”的容和“嘆惋”的容文中都沒有具體體現,但讀者結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嘆惋”的是桃源外世事變遷,人們飽經戰亂之苦。5此題只要能圍繞作者的矛盾思想來答,語言表述清晰流暢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對美好的理想社會的追求,以及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理想無法實現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文中的漁人雖“處處志之”,但終“不復得路”,暗示了桃源 并不存在,這樣的理想無法實現。(八).1 . (2分)整齊的樣子(1分)同“邀”邀請(1分)(6分)(每小題譯出大意給 1分;小題“黃發垂髫”“怡然”能正確譯出給 2分; “妻子”“絕境”能正確譯出給2分。)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