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桃花源記復習教案一、文學常識1、關于作者:陶淵明(約365427,東晉大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職。因不滿當時士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任彭澤令不足三月即辭官歸隱,作歸去來兮辭以明志。從此'躬耕自資,直至63歲在貧病交迫中去世。他長于詩文辭賦,多描寫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隱寓著他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有陶淵明集本文原是陶淵明桃花源詩前的序文,大約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 21,其時57歲,因為此時正處于東晉末期,社會環境是戰亂紛呈
2、,生靈涂炭。他拒絕同統治者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隱居農村已十余年,對農村的現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體會,于是構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社會是無法實現的。課文所敘述的故事純屬虛構。讀這篇課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到他的無能為力的思想矛盾。二、請掌握下列重點字詞(一重點實詞1、緣溪行:緣:順著、沿著。2、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3、繽紛:繁多的樣子。4、林盡水源:林盡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
3、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5、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6、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才:僅7、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8、儼然:整齊的樣子。9、屬:類。10、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11、相聞:可以互相聽到。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13、黃發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黃發:舊說是長壽的特征,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 14、要:通“邀”,邀請。15、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16、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17、具言:詳細地說出。 18、嘆惋:感嘆、惋惜。19、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邀請。 20、語云:囑咐。語,告訴。21
4、、不足:不值得。22、便扶向路:就順著舊路(回去。扶:沿、順著。向:從前的、舊的。23、及郡下:到了郡城。24、詣: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25、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26、遂:終于。 27、規:計劃。28、未果:沒有實現。29、尋:隨即,不久。30、問津:問路。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二一字多義為: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尋:尋向所志(尋找尋病終(不久乃:見漁人,乃大驚(于是乃不知有漢(竟然舍:便舍船(舍棄屋舍儼然(房屋得:便得一山(看到既出,得其船(找到志:處處志之(做標記尋向所志(做的記號復:不復出焉、不復得路(再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又遂:遂與外人間隔(
5、因而遂迷(終于后遂無問津者(就(三意思相同的字詞1.悉如外人:悉:都并怡然自樂:并:都咸來問訊:咸:都皆嘆惋:皆:都2.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邀請。3.緣溪行:緣:順著。便扶向路:扶:沿、順著。三、知識要點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現桃花源中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5、表現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往來種作;黃發垂髫
6、并怡然自樂。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詣太守,說如此。9、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10、“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11、“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理?由于“甚異之”,想探個究竟。12、“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么內容?初極狹,才通人。13、為什么村人“見漁人,乃大驚”?村人對陌生人出現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很久。14、“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
7、境是怎樣的?社會動蕩,戰爭頻繁,民不聊生。15、桃花源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怎樣?自然環境:美麗富饒;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生活狀況:安居樂業;精神狀態:自由快樂。16、“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17、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18、桃花源中人“不復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飽受戰亂之苦,桃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會中再過痛苦的生活。
8、19、為什么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對漁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壞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20、作者為什么要寫“尋向所志,不復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的虛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21、作者為什么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實的無奈。22、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環境優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23、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與現實對立的美好世界?寄托
9、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愿望;對美好生活向往,對黑暗社會批判。24、寫出文章的整體思路。(漁人發現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25、記,古代常用的一種文體。可記人和事,可記山川名勝,可記器物建筑等。寫法上大多以記敘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26、陶淵明,東晉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是<桃花源詩>并序中的序。還學過他的詩文有五柳先生傳飲酒等。27、古今異義詞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不管(連詞表示條件的連詞。妻子邑人:古義:妻子及兒女;今義:指男子的配偶來此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
10、境地芳草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滋味新鮮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充足,不夠。28、“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漁人說了些什么?為什么皆嘆惋?漁人說的是秦末以來的歷史。桃源中人嘆惋的是: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過著痛苦生活而嘆惋。(外界變化大;戰亂頻繁;社會黑暗;人民生活痛苦;與世隔絕時間長;聽見漁人所說的話。(聯系上下文,我們可以知道漁人說的是桃花源人并不知道的世事變遷,即秦末以來漢、魏、晉的歷史,以及世人在歷史的改朝換代的戰爭中遭受的磨難。29、本文按照漁人行動的順序,記敘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內容豐富,詳略得當。舉例說明哪詳哪略,仔細
11、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文章剪裁得體,詳略得當。課文第、段詳寫了桃花源中寧靜的生活環境和淳樸的社會風尚。作者把這一部分作為本文的重點加以詳寫,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他理想的社會畫卷。例如對環境的描寫,寫到的事物就有土地、屋舍、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雞犬之聲等。再如對桃花源中人的描寫,詳寫了他們對漁人的熱情招待,特別是他們回答談話的內容寫得具體詳細。文章第、段寫得簡略,因為是故事的開頭、結尾,只和故事的傳奇性有關。30、概括各段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開端第二部分(第2、3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發展可以分兩層:第一層(第2段:寫桃花源中的
12、生活環境;第二層(第3段:寫桃花源中的社會風尚。第三部分(第4、5段寫漁人離開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訪桃花源未果的情形。(結局和尾聲31、歸納本文的主題思想。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塑造了優美的世外桃源,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現了對當時政治黑暗、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希望能有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自由快樂的理想社會。32、試分析本文層層設疑的寫法。為了把桃花源寫成一個似有若無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層層設疑的寫法。開頭雖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年代和地點,但只說主人公是個漁人.無從查考其姓名;接著寫桃花林奇景,漁人已“忘路之遠近”,所以說不出它的確切地點;寫通往桃林的通道更為奇特
13、,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極狹而又可通人,正是別有洞天。漁人進入桃源之后,眼前的景象又是人間生活的場景;漁人出而復尋,做好標記卻又不能找到,桃花源似乎又成了一個虛無的境地;最后說當時的高士劉子驥“欣然規往”,但劉子驥又“未果”而“病終”,又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33、試分析本文虛景實寫的手法。作者采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花源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又實中有虛,有意留下幾處令人無從尋求答案的地方。桃源人的叮囑,故事結尾安排的“不復得路”,劉子驥尋訪“未果”等情節,虛實結合,微妙暗示,使桃花源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34、試分析本文的線索與寫作順序。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以時間先后
14、為順序,將漁人發現訪問離開再尋桃花源貫穿起來。35、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生活幸福;民風淳樸。36、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37、后人根據桃花源記的故事凝縮成一個成語,這個成語是什么?它的含義是什么?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38、第三段文字哪兩方面內容?(1村人“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的好客風尚。(2寫村人自敘秦時避亂來此經過。39、既然桃源是虛構的,本文的意義何在?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但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40、研讀第二段,作
15、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描寫的?一是活動(往來種作,二是穿戴(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狀態(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42、“詣太守,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內容?運用指代詞語,避免重復前文內容。“如此”,是指代語,指上文所說。漁人見太守的目的是告訴他武陵郡中有此“絕境”,希望他派人去探個究竟,因此他一定會談到自己發現桃源村的經過、村中的生活情狀,還會談到他歸途中做標記的事。43、課文按照漁人行動的順序,記敘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分析說明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文章的主要意圖是通過桃花源中的生活情形來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所以中間部分寫得詳細,無論是寫村落的
16、概貌還是寫人物的交談,都有一些動人的細節,使人如臨其地,如見其人。開頭和結尾只跟故事的傳奇性質有關,所以寫得簡略。44、舉例說明文章的前后呼應之處。“忘路之遠近”跟下文的“處處志之”是相互照應的,說明漁人此前沒有到過這個地方。從“問所從來”可以看出,通向桃源的路一向不為“外人”所知;從下文“遂與外人間隔”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的確沒有“外人”來過。漁人離開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下文重尋桃源的行動埋下伏筆。“處處志之”是指做了記號,“尋向所志”,尋的正是這些標記。45、“黃發垂髫”分別指代什么人?展現出一幅怎樣的生活圖景?“黃發垂髫”分別指代老人和小孩。“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展現出一幅和諧安寧、
17、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圖景。46、桃花源記是陶淵明富有浪漫色彩的敘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農經濟下的田園生活,在藝術構思上最為明顯的是一個“奇”字,試舉出三處“奇”。(1環境奇美。(2與世隔絕多年。(3待漁人如此熱情。47、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通過哪些具體描寫表現出來?(1自然環境:優美富饒。社會環境:安定和平。人文環境:自由快樂。(2通過作者對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寫(第二段和對桃花源中淳樸民風的描寫(第三段來表現出來的。48、依據文中描述,準確說明進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答:桃花源山洞口位于武陵小溪畔桃花林盡頭,也是小溪的源頭。49、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 環境優美,和平寧靜,人民熱
18、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字定,快樂。 50、你從“設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 讀到了哪些信息? 桃源人熱情好客,富足安康。 51、第一段中“漁人甚異之”的原因有哪些?請用自己的話作答: 這桃花林以前從未見過; 桃花林面積廣 (夾岸數百步) 桃花林沒有其他樹種 ; (中 無雜樹);景色奇美。 52、出自本文的成語及解釋: 世外桃源:原指與世隔絕,沒有戰亂,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后也指環 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后用此成語指虛構的超脫現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也 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無人問津
19、;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后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 遇。 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 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怡然自樂:形奈和悅而自得其樂。 53、桃花源中的人們為什么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談談你的理解。 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不希望外人破壞桃花源的寧靜祥和。(2)設下 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3)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這個“絕境”,避免戰 亂,不愿讓外人知道。(4)也為下文再尋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筆。 54、本文的語言簡潔而含蘊豐富,試舉一例進行說明。 如在敘述漁人與村人相互問話時的語言就是一個證明,作者不正面敘述,而 用“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來概括。但簡潔中還有豐富,一切問話的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福建師范大第二附屬中學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西安明德理工學院《油畫(二)寫生》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滕州育才中學2024年七上數學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結構力學二》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兒童哮喘的診斷和管理原則
- 長春光華學院《動畫導演基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電焊操作考試試題及答案
- 電磁場考考試試題及答案
- 大學生生理健康考試試題及答案
- 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2024年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GB/T 23821-2022機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觸及危險區的安全距離
- WB/T 1087-2018煤炭倉儲設施設備配置及管理要求
- GB/T 24218.1-2009紡織品非織造布試驗方法第1部分:單位面積質量的測定
- 金融學 曹龍騏 02教材課件
- 2022年混凝土攪拌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覺醒年代》朗誦稿
- 2022年社會學概論考試重點廣東海洋
- 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職務考評登記表
- 北京市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申報表
- 工廠供電課程設計1
- 鼠害蟲害防治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